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五節控制系統方案的初步設計教材p120-p128技術設計的一般過程可歸納為:發現與明確問題、制訂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優化設計方案等。對于控制系統設計來說,有它的特殊性,即有許多具體的問題需要在方案設計之前弄清楚。因此,本節圍繞著如何形成控制系統設計方案這個中心問題,通過案例分析把握控制系統方案初步設計的思路和方法。一、如何形成初步的控制系統設計方案案例1聲控燈系統聲控燈是一個簡單的開環控制系統。它的組成如圖4-27所示。由圖可見,聲控燈與常規電燈相比,去掉了常規的手操開關,增設了聲傳感器、控制器和常開(斷開)觸點。其中,聲傳感器的靈敏度可設置為不同等級,以適應不同場合使用的需要。這樣的聲控燈系統是怎樣設計出來的呢 分析1:解析被控對象的基本特性照明用的電燈,具有兩個工作狀態,即點亮狀態與熄滅狀態。點亮與熄滅,實際上是供電電路的接通(有電流通過)與斷開(無電流通過)。也就是說,這兩個工作狀態的實質區別是有電流或無電流。而有電流或無電流,是通過電路中的開關來操縱的。電燈中電流與開關操作之間的關系,如圖4-28所示。由此可見,對于聲控燈來說,聲響是輸人,電流是輸出,有(無)前者,便有(無)后者。這是輸出與輸入之間的關系———種簡單的邏輯關系。如果供電電網的電壓或頻率由于某種原因出現波動,將會給電路造成影響。這可以視為一種干擾,即電網參數的波動,直接影響聲控燈的輸出——電流波動、燈光閃爍。這是輸出與干擾的關系。以上分析的是被控對象在正常工作狀態下,輸出與輸入之間的關系,輸出與干擾之間的關系,稱為被控對象的基本特性。問題思考為避免意外聲響對聲控燈的干擾,你有什么好辦法 分析2:確定被控量與控制量上面的基本特性分析已經明確:被控對象是燈泡,被控量實質上是電流——流過電燈的電流。輸出量就是被控量。那么,什么是控制量呢 也就是說,通過改變什么參數來實現對被控量的控制呢 由圖4-27可見:控制器以及常開觸點,根據聲音傳感器傳送過來的電信號(有或無)及觸點的觸頭動作(動或不動),對電路實現控制(接通或斷開),從而決定是否產生電流。因此,觸點的通與不通,就是控制量。只是這種控制量僅表現為兩種狀態而已。聲響是輸入信號,簡稱輸入。聲響強,輸入(信號)量大;聲響弱,輸入(信號)量小。聲傳感器將聲信號轉換成電信號,控制器根據它立即使觸點工作,接通電路供電,并延時At。時間△t的設置,保證了人在樓道里走過時所需要的亮燈持續時間。分析3:確定控制系統構成方案開環控制與閉環控制的根本區別在于:閉環控制系統應用反饋作用來減小系統的誤差,即以反饋量與輸入量比較產生偏差量(如本章第二節中的水位差,本章第四節中的溫度差、角偏差等),用偏差量作為控制器的輸入去實現控制,就是所謂的偏差控制。因此,閉環控制利用反饋作用,可以使被控量的誤差做到很小。聲控燈系統,只有亮與滅兩種運行狀態,不存在被控量在量上的誤差。因此,聲控燈選用開環控制方案就能很好地完成控制任務。系統的具體構成包括:聲傳感器、控制器及常開觸點。分析4:繪制系統框圖參照前述的控制系統框圖的繪制方法,繪制出聲控燈系統框圖,如圖4-29所示。系統框圖是系統設計方案的圖形描述。它清楚地表述了聲控燈系統的設計方案:采用開環控制;系統構成的各環節;輸入量(聲響)、輸出量(被控量)控制量(接通/斷開);信息傳遞途徑。以上四點分析,便是以聲控燈為例的控制系統設計的思想與方法、過程與結果。討論交流白天,樓道里有足夠光亮的情況下,從節電的角度出發,應當如何改進上述設計 大家一起來想辦法,并盡量具體化。提示:(1)利用感知光強的傳感器(常稱為光敏器件)。(2)查詢并學習邏輯電路中有關與門的資料。技術實踐試根據聲控燈設計方案,搭建出聲控燈的實物電路。案例2 棚室溫度控制系統棚室采暖需求:棚室采暖,是棚室環境需求——光、溫、水分、氣體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采暖按熱媒的不同可分為:熱風式、熱水式、蒸汽式、電熱式。其中,熱水采暖系統運行穩定可靠,是目前最常用的采暖方式。閱讀材料采暖加溫幾種方式的比較棚室溫度控制系統是怎樣設計出來的呢 圖4-30為棚室溫度控制系統設計的一個實例。分析1:解析對象基本特性系統的輸出參數是棚室室溫,記作c(t)。系統的輸入參數是按要求設定的室溫值,記作r(t)。系統的主要干擾參數是室外冷環境的影響,如通過棚頂、墻或開門造成室內溫度下降,記作f(t)。c(t)與r(t) 、 f(t)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比如,當設置r(t)為某值時,若棚室內容積較小,在棚頂與棚墻的絕熱性較好、供給的熱水溫度較高的條件下, c(t)用較短時間就能達到期望值;同時,f)將影響溫控效果。實際上, c(t)的變化并不能立即跟上r(t)的變化,總要落后一段時間(如上面說到的“較短時間”),這就是所謂的對象的熱慣性表現。熱慣性,是對象的一種基本特性,它反映了輸出參數與輸入參數間的特定關系。慣性在很多系統中都有所表現。技術探究 c(t)與r(t) 、 f(t)一種溫度控制系統的響應特性及簡易測試法圖4-31中的曲線,表示c(t)跟蹤r(t)的過程,稱為響應特性。首先,看的r(t)的 變化:在t1時刻,)從原來的某一值(如圖中的溫度T1),躍變為另一個新值(如圖中的T2),如圖中黑色折線。接著,看c(t)的變化:c(t)自t1時刻并沒能立即跟上r(t)做躍變,而是逐漸上升;經過一段時間(t2-t1)之后,接近r(t)的新值,即期望的溫度值,稱為穩態值。響應特性表明, c(t)跟上 r(t)達到穩態值,需經歷一段時間(t2-t1) 。從達到穩態的角度看,c(t)落后于r(t) 。這就是被控對象具有熱慣性的體現。 (t2-t1)值越大,熱慣性就越大,c(t)跟上r(t)就越慢。這樣的響應特性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測得,而不需用很多的儀器。測試的具體方法是:(1)在溫度為某一穩態值(如T1)時,設定r(t)的新值(如T2)。讓供水閥門以某一開度供熱水,并以此作為t1時刻。(2)每隔一小段時間△t,用秒表計時,并用溫度計測量室溫c(t),得到一個又一個的響應點。如此做下去,待到c(t)趨近于新的穩態值時為止,即對應t時刻。(3)在T-t坐標紙上,點出記錄的各響應點(如圖4-31中的藍色小點);連接各點,便得到響應特性曲線。創客坊空調室內的溫度特性測試試驗結合本章第一節實例3(空調機制冷/制熱的控制),進行室溫的實際測試試驗,記錄并繪制出溫度控制響應特性曲線。要求:(1)設置兩種室溫,分別進行測試。(2)對獲取的溫度特性試做分析,闡述該特性曲線具有哪些特點以及空調機對室溫調節(控制)的效果。分析2:確定被控量、控制量由圖4-30可知:室溫是系統的被控量。電磁閥的閥門開度,記作x(O),是系統的控制量。假定采暖鍋爐供給的熱水水溫一定。當x(1)最大(相當于閥門全打開)時,熱水管及散熱器向室內供應最大熱量﹔當x(t)為零(相當于閥門全部關閉)時,熱水進不來,不向室內供應熱量。這是閥門工作形式的一種,即全開或全關,稱為雙位調節。分析3:確定控制方案在圖4-30中,感溫元件監測室內實際溫度,起著反饋作用;與設定的rt)形成溫度偏差,繼電器動作,接通供電電路,電磁閥打開,熱水進入水管供熱。顯然,這是一個閉環控制系統。為什么要采用閉環控制呢 棚室溫度控制,對被控效果要有較嚴格的控制,如精度(精確度),因此選用閉環控制。閉環控制系統,以其反饋作用,利用偏差,通過控制器的合適控制,可以獲得較高的精度。此外,當干擾作用較強時,閉環控制又可以起到抑制干擾影響的作用,這也是選用閉環控制的考慮因素之一。分析4:繪制系統框圖(圖4-32)閱讀材料對溫室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要求溫室控制(調節)系統的工作品質,直接影響著產品的產量、,品質和效益。因此,對控制系統的基本要求有:1.可靠性由于溫室內高溫、高濕和存在腐蝕性氣體,所以控制裝置是處于一個十分不利的環境下長期工作的、為此要求配套的設施和器材具有較高的可靠性。為了提高其可靠性,在具體裝置中可采用光電隔離、電磁屏蔽、電源濾波、可靠接地等抗干擾措施,以及采用適當的防潮、防腐蝕等工程措施,保證控制設施長期安全、正常地工作。2.調控精度在溫室生產中,影響生物體生長發育的環境因素,如光照、溫度、濕度、CO,濃度等,在生物體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都有較嚴格的范圍,因此,為保證生物體優質和高產、穩產,控制系統的精確度至關重要。這里要指出的是:在生物環境工程中,對某一被調參數的控制精度并不像電子和機械工程中那么高,如西紅柿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為20 ℃~30℃(上限為35℃,下限為10℃),開花溫度在15℃以上,均有一個適宜的溫度范圍,即要求控制系統的控制精度只要在該適宜范圍內即可。3.適應性現代的自動化溫室造價很高,因此,不能單生產某一種作物品種。要根據作物品種不同和在各個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對環境的要求,靈活方便地調整各被控環境因子,以滿足作物生長發育的需求,獲得高產和優質的成果。問題思考對溫室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要求,可以給溫室自動控制系統設計工作提供哪些啟示 二、控制系統方案初步設計方法的討論問題思考討論之前的思考通過對“聲控燈系統”和“棚室溫度控制系統”兩個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你對控制系統方案設計的思路與方法是怎樣認識的呢 歸納整理一下,把自己認識的要點記在學習筆記本上。本部分的討論,采用“引導問題”和“設計方法要點”并行的方式展開,給出的“要點”僅供參考,不是答案或答案的全部。如果你有什么好主意,也可以穿插進來。引導問題:(1)面對控制系統方案設計任務時,從哪兒入手 (2)控制系統中,一般由許多環節組成,你首要關注的是什么 (3)需要了解對象的基本特性嗎 (4)控制系統中有許多變量,做假設時,首先要確定其中哪些變量呢 (5)選用開環控制或閉環控制的考慮根據是什么 (6)繪制控制系統框圖,要注意表達哪些內容 設計方法要點:從分析入手,解析對象特性。首先關注: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對象/反饋諸環節。(注:“”表示“或者”的意思,以下相同。確定:輸入量/控制量/被控量、輸出量/反饋量/偏差量。選用:越簡單好用越好;控制精度/抗干擾性/經濟性……的考慮。注意:系統構成的類型/組成環節之間的關系/各種量間的關系/信息流通。技術實踐在方案設計中長才智——原理性控制方案初步設計的練習命題 亮度可調臺燈的原理性電控初步方案設計設計目的:應用調壓原理,采用簡單的原理性電路,使燈泡亮度可調。設計內容及要求:(1)解析對象基本特性。指亮度可調臺燈在正常工作時,對象的輸出信號和輸入信號間的關系;與主要干擾參數間的關系。(2)確定被控量、控制量。(3)選用開環控制或閉環控制。注意:要簡述選用的根據。(4)繪制控制系統框圖。設計的提示:(1)考慮到僅是原理性設計,電路要盡可能簡單。比如,采用可變電阻,通過改變電阻的大小調節燈泡的亮度。(2)選擇電路元件,包括燈泡、可變電阻等,進行必要的電路計算。(3)分析這種簡單的原理性方案,可能會出現什么問題,原因是什么。創客坊亮度可調臺燈的實用性電控初步方案的設計設計目的:應用調壓原理,采用簡單的電路,使燈泡亮度可調。設計內容及要求:與上面的原理性方案設計內容與要求相同。設計的提示:( 1)這個實用方案設計會帶來更多的收獲。(2)重點是選擇一個實用電路,以代替原理性方案。如采用可控硅模塊構成實用性控制方案。( 3)需要查詢、學習有關技術資料,如可控硅技術等。做法:(1)分組進行,按組拿出設計方案;每人都要參與、體驗設計全過程。(2)全班交流,小組報告并展示設計方案,討論。(3)做好記錄,寫好設計報告。評價與小結:( 1)從創新的角度,評價各小組的設計方案,總結在控制系統方案設計過程中有哪些新想法、新做法、新認識。(2)通過控制系統設計的學習,我們的收獲是什么 (3)在設計中是如何發揮團隊精神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