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九上1單元 富強與創新【2022中考道法一輪系統教材復習(知識梳理+備考集訓)】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九上1單元 富強與創新【2022中考道法一輪系統教材復習(知識梳理+備考集訓)】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九上1單元 富強與創新
【2022中考道法一輪系統教材復習(備考集訓)】
一、選擇題
1.(2021·昆明)下列組圖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部分數據。這些數據表明(C)
①我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 ②我國已成為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③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④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21·菏澤)深圳,40年前的小漁村已經蛻變為全球矚目的大都市,“無數個第一”見證了它的發展:創建中國大陸第一個出口加工區,第一家股份制企業誕生……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實踐證明,黨中央興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決策是完全正確的,經濟特區要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這說明(C)
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適合我國國情,顯示了強大生命力 ②改革開放讓國家富強,實現了中國夢
③中國人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 ④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1·無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需要實現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有(C)
①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②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完全同步 ③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 ④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1·銅仁)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吹響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號角。地處深山的某村已發展成為主打“夢開始的地方”網紅品牌村,走出了“先富幫后富,區域共同富”的鄉村振興新路子。該材料反映了(D)
①合理利用網絡,賦能鄉村振興 ②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③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就是看經濟發展 ④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協調等現實挑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2021·煙臺)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帶著從月球上采集的巖石和土壤樣本,成功返回地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成月球采樣返回的國家,中國航天再一次創造了新的歷史。嫦娥五號成功探月(C)
①表明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②說明我國科技發展水平已全面領先世界 ③堅定了我們堅持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信心 ④增強了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1·云南)“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下列對教育認識正確的有(B)
①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徑 ②通過學校教育一定能成為國家所需的棟梁之才 ③教育為個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礎 ④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2021·葫蘆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獲得巨大發展,表現在(D)
①教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 ②教育改革全面推進
③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④教育公平已經實現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非選擇題
8.(2021天門、仙桃、潛江、江漢油田節選)【東方機遇 共創未來】
材料一 2020年中國十五個主要貿易伙伴排名情況(單位:億美元)
材料二 2021年5月,商務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舉辦了2021年全國消費促進月活動,在全國31個省(區、市)統一部署開展了多領域、多層次、多元化的促消費活動。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南海口舉行。從廣交會到服貿會,從進博會到消博會,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彰顯與各方共享機遇的格局和胸懷。從“匯全球”“買全球”,到足不出戶“逛全球”“賣全球”,中國已經搭建起聯通“雙循環”的橋梁。
請以“改革開放”為議題,結合上述材料,設計一個問題,并加以闡釋。
從材料可以看出我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是什么?我國是如何堅持這一基本國策的?
我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是對外開放。①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程度,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和人才,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②樹立開放發展理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開創對外開放的新局面。
9.(2021恩施節選)閱讀材料,分析說明
材料一: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十三五”時期,恩施州順利實現109萬貧困人口脫貧、729個貧困村出列、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恩施州精準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就,讓人深感欽佩。
材料二: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現代化,對“三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定為總目標。文件指出,2021年的重點任務是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攻堅目標完成后,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
小明收集了上述材料,邀請你仔細閱讀后,分析說明下列問題,分享學習成果。
(1)說明材料一體現了我國堅持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哪一發展理念?
共享。
(2)運用教材觀點,分析材料二中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原因。
我國存在著城鄉發展的差距,這影響了我國共同富裕的實現;我國堅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國努力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尊重和保障人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感,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一、選擇題
1.(2021·煙臺)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要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為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而團結奮進。之所以要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是因為(A)
①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②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 ③改革開放能夠解決我國發展中的一切問題 ④堅持改革開放是現階段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1·呼和浩特)革命通常是以極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權,以達成改變現狀的目的。相對于革命,改革是指在現有的政治體制之內實行變革。下列能體現改革內涵的是(B)
①茍利于民,不必法古 ②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③開天辟地,天翻地覆 ④革故鼎新,推陳出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1·河南)經過30年發展,上海浦東已經從過去以農業為主的區域,變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可謂是滄桑巨變!新征程上,黨中央要求浦東新區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此舉(A)
①宣示了中國堅定不移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②有利于把浦東打造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
③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④表明我國經濟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1·遂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變,以下情景體現了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是(C)
①第75屆聯大投票選舉2021-2023年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中國成功當選 ②2020年中國各省GDP總量居前兩位的是廣東、江蘇,后兩位是青海、西藏 ③小姜調查發現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存在較大差異、農村區域發展不平衡 ④2021年五一假期,我國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132.3億元,同比增長138.1%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2021·自貢)2021年,全國新開工改造3.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改”出近700萬戶居民的新生活。本輪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重點在支持增加停車位、加裝電梯、擴大綠化,發展養老、保潔等社區服務,完成從“有得住”到“住得好”的轉變。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B)
A.能夠提高社區居民生活水平,縮小群眾居住條件差異,實現同步富裕
B.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強人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C.說明了在黨的領導下,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全面完成興國大業
D.說明了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開啟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
6.(2021·蘇州)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實現了從鄉鎮經濟迅速崛起,到所轄13個設區市全部躋身全國百強市;從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到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如今,率先發展的江蘇正奮力譜寫“強富美高”的新篇章。江蘇的成就反映了(A)
①自信的中國人對發展有信心 ②我國已經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③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④城鄉協調發展,實現同步富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1·懷化)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對共享發展成果理解正確的是(B)
①共享發展成果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 ②共享發展成果是共同富裕的要求 ③強國路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坐享其成 ④共享發展成果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1·陜西)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察看了腦科學與人工智能交叉科學實驗研究、開發新科技應用場景情況,聽取了關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等情況介紹,對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這表明(A)
①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新科技發展 ②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③創新無處不在,創新改變生活
④我國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2021·葫蘆島)我國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首艘國產航母下水、5G移動通信技術率先實現規模化應用、“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這表明(D)
①我國已經邁入世界科技強國行列 ②我國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③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堅實基礎 ④我國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發達國家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0.(2021·臨沂)小學生秦紫馨平時特別喜歡喝酸奶,濃稠的酸奶很容易沾在蓋子上,喝完酸奶舔酸奶蓋是習以為常的事,但總覺得很不方便,她從雨傘的結構得到啟發,發明了一款“旋轉”酸奶吸管、在普通吸管的外層增加推拉結構,吸管插進酸奶杯后可以撐開,旋轉吸管就可以刮掉杯內沾著的酸奶。由此,可以看出(C)
①創新源于生活,創新改變生活 ②只有小學生才會這樣奇思妙想 ③要打破常規,追求創新與生活的豐富多彩 ④創新既要有好奇心,又離不開實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2021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介紹了“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和2021年重點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深化教育改革,實施教育提質擴容工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教育體現了(C)
①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發展教育是我國當前工作中心 ②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③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④教育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1·益陽)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這說明(B)
①科技創新可以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②科技創新直接促進公平正義 ③科技創新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適 ④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2021·張家界)近年來,科技創新能力已成為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后一顆組網衛星順利升空,北斗全球組網就此完成。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B)
A.把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作為當前工作的中心
B.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C.立足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D.堅持自力更生,拒絕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14.(2021·廣東)2020年,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查處假冒專利案件0.71萬件,辦理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4.2萬余件,同比增加9.9%。這表明(C)
A.知識產權法是保護和激勵創新的制度基石
B.我國不斷健全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
C.我國加大了知識產權保護的行政執法力度
D.我國深度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工作
二、非選擇題
15.(2021·泰安)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需要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系大局的重大問題。全黨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請運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觀點,談談你對黨中央推動鄉村振興這一重要決策的認識。
①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②推動鄉村振興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推動鄉村振興,促進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④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人民福祉,鄉村振興是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的重要戰略。
16.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這表明全黨全國勠力同心,著力補齊短板,確保農村所有貧困人口如期擺脫貧困。在扶貧路上,沒有落下一個貧困家庭,沒有丟下一個貧困群眾,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1)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可以看到脫貧攻堅的“攔路虎”是我國的主要矛盾,現階段我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就,順利切實完成脫貧的原因有哪些?
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了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了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國人民的團結奮斗等。
(3)黨和政府怎樣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等。
17.(2021·貴州)去年以來,我國巨大科技成就頻傳捷報。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首次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2021年4月29日,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成功;2021年5月15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取得成功,對火星進行探測成功的目前只有美國;2021年5月29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成功進入太空,也為即將到訪的航天員們提前帶去物資。回顧中國航天的歷史征程,從“一窮二白”到穩居世界第一梯隊,我們創造了一系列偉大成就,完成了一個個宏偉目標。
請你從創新和科技創新這兩個角度對上述新聞進行微點評。(至少三點)
①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②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③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18.改革開放,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請辨析:
女生觀點錯誤,男生觀點正確。
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事業蓬勃發展,城鄉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人民收入較快增長,家庭財產穩步增加,并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②進入新時代,我國仍面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③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④作為中學生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性、艱巨性,積極宣傳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爭做改革事業的擁護者、支持者和參與者,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自覺承擔時代賦予的崇高歷史使命。
19.(2021·荊州)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總體來看,我國許多產業面臨“缺芯”“少核”“弱基”的困境,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存在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風險。面對“卡脖子”問題,《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強調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大對核心技術、關鍵領域的掌控力。
材料二 曾經,精密高端軸承制造水平不高對我國的發展造成了很大限制,我國的技術專家不畏困難,堅持攻關,完成了數百項技術創新,終于實現了質的突破。目前,使用中國精密高端軸承的高鐵已經成為“中國名片”。
(1)材料一中我國存在的“卡脖子”問題說明了什么?
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我國核心技術受制于人,仍然面臨發達國家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
(2)材料二中精密高端技術的突破,對我們解決“卡脖子”問題有何啟示?
①要大力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②我們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③抓住機遇,積極謀求自身發展,把提升發展質量放在首位。④鼓勵、支持、引導企業自主奮斗,敢于突破,提升企業創新能力。⑤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20.(2021·襄陽)【增強自主創新 促進國家發展】
材料一 
2020年中國與創新型國家科技創新情況對比表
國家 創新能力排名 科技進步貢獻率
中國 14 60%
美國 1 80%
創新型國家 / 70%
材料二 襄陽市科技館在春節、“五一”期間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科普活動和各項科學實驗,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大人孩子共同體驗了科學的奇妙與歡樂。
材料三 星河燦爛,北斗閃耀。2020年6月23日,我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后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由55顆衛星組成的北斗導航系統,是目前全球衛星數量最多、定位精度最高、定位速度最快的導航系統,是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
(1)從材料一圖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哪些結論?
①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②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2)上述材料體現了我國的哪些發展戰略?
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3)世界上已有美俄兩大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中國為什么還要自主開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①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②有利于增強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③有利于促進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我國迅速發展。④有利于建設創新型國家,推進建設科技創新強國。⑤有利于我國自主掌握核心技術,掌握發展自主權。⑥有利于維護我國的國家安全。⑦有利于促進我國對外開放。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2張PPT)
第一單元 富強與創新
統編版2022中考道法一輪復習教材系統復習
九年級上冊
九上1單元 富強與創新
【2022中考道法一輪系統教材復習(知識梳理)】
課標解讀
正確認識和理解社會矛盾,理解發展與穩定的辯證關系。(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1.5)
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知道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一項重要要求。(認識國情,愛我中華2.4)
了解我國在科技、教育發展方面的現狀,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認識科技創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認識國情,愛我中華2.3)
預習導讀 知識網絡
核心考點
1.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2.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3.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4.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5.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6.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黨的奮斗目標; 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
7.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8.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9.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
10.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
11.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12.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13.從整體上看,我國仍然面臨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等問題。
14.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將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
知識梳理
第一課 踏上強國之路
考點1堅持改革開放
1.改革開放開啟的原因及地位
(1)原因:近代以來,強國富民成為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
(2)地位: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抉擇。
知識拓展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內容: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2)制定依據: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3)核心內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這條路線的簡明概括,一個中心,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2.改革開放怎樣促進我國發展?
(1)我國逐步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
(2)改革開放使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已成為社會共識。
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偉大成就
(1)中國人民堅持改革開放,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充分顯示了中國力量。
(2)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過上了幸福生活。
(3)改革開放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大歷程,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著世界,中國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
4.改革開放40多年取得的成就
表現 內容
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人民過上幸福生活 我國城鄉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人民收入較快增長,家庭財產穩步增加,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貧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深刻影響世界 中國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中國經濟的發展給世界帶來積極影響,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
5.中國騰飛證明的道理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觀點辨析
觀點:中國經濟的騰飛證明,對外開放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
辨析:這種觀點錯誤。①中國經濟的騰飛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過上了幸福生活。因此,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②改革開放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兩部分內容。改革開放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中的重要內容,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考點2走向共同富裕
1.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1)我國過去4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
(2)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3)黨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進行新的偉大斗爭,向頑瘴痼疾開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不斷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改革并不是改變社會主義制度,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2.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及舉措
(1)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2)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堅持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3.怎樣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只有全社會不斷弘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才能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才能奏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最強音。

知識拓展
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應該怎么做?
(1)充分認識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做改革開放的擁護者、支持者和參與者。
(2)大力宣傳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營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良好氛圍。
(3)培養開放、平等、參與的國際意識,關心祖國的發展。
(4)明確自己肩負的偉大歷史使命,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5)積極為國家的改革開放事業建言獻策。
4.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的原因(重要性)
(1)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要看經濟發展狀況,而且要看發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
(2)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3)現階段黨的奮斗目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4)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5.怎樣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1)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2)黨和政府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3)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第二課 創新驅動發展
考點1創新改變生活
1.為什么說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
(1)創新不只是從無到有的創造發明,還可以是對已有成果的改進和完善。
(2)它不局限于科技領域,還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3)它不只是靈光乍現的頓悟,更需要年復一年的積累。
(4)它是個人的創意行為,也是團隊、集體的創造活動。
2.創新如何改變生活?
(1)創新給我們帶來驚喜,讓我們獲得成就感。
(2)創新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讓我們勇敢面對挑戰,激發潛能,超越自我。
(3)知識的創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術的創新促進生產力發展、增加社會財富,制度的創新促進公平正義、推動社會進步。
(4)創新讓生活更美好。我們的生活因創新變得更加便捷、舒適和豐富多彩。
觀點辨析
觀點:創新只是為了滿足個人興趣,與大眾的幸福生活無關。
辨析:這種觀點錯誤。①創新不僅可以滿足個人的興趣愛好,同時創新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讓人們的生活更幸福。②創新讓生活更美好。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因創新變得更加便捷、舒適和豐富多彩。③創新讓生活更幸福。創新的目的是增進人類福祉,讓生活更美好。創新讓人們獲得更多的尊重和認可,讓人們過上體面而有尊嚴的生活。
3.創新發展的重要性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
(1)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
(2)時代發展呼喚創新。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3)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讓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實需要。
(4)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我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更加呼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時代精神是指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與時俱進、勇于創新、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的精神。
4.改革創新是怎樣推動中國走向富強的?(現階段,我國為什么需要創新?)
(1)改革在不斷創新中提升發展品質,創新通過改革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2)國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釋放更多創新活力,讓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創新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知識拓展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義
(1)對我國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增強發展的長期動力具有戰略意義。
(2)對我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現實意義。
(3)對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長遠意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產業技術創新,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既可以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改變過度消耗資源、污染環境的發展模式,又可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考點2建設創新型國家
1.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原因
(1)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2)雖然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仍然面臨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等問題。
(3)中國科技創新之路任重道遠,需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關聯熱點
深潛器、無人機、磁浮高鐵……2021年5月下旬,一年一度的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動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正式啟動,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相繼亮相。
2021年6月17日,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劃破蒼穹,成功將載有3位航天員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送入預定軌道。
2.我們應該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
(1)必須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將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2)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3)必須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
(4)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崇高理想,珍惜受教育的機會,掌握現代化建設的本領。培養艱苦創業精神、創新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勤于動腦,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觀點辨析
觀點: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科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所以我國已邁入科技創新強國行列。
辨析:這種觀點錯誤。目前,雖然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仍然面臨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等問題。中國科技創新之路任重道遠,需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3.教育的重要性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
關聯熱點
2021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上海、浙江就“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協商專題開展調研。他強調,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事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戰略全局。
4.當今社會,怎樣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1)個人在創新中實現自我價值。
(2)企業是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企業必須自強奮斗、敢于突破。
(3)創新精神的表現:①敢為人先、敢于冒險的勇氣和自信。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戰權威的批判精神。③承受挫折的堅強意志和溝通合作的團隊精神。④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和造福人類的濟世情懷。
(4)創新的時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又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5.如何保護知識產權?
(1)學習相關法律,如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等。
(2)未成年人也擁有知識產權。當未成年人的知識產權遭到侵犯時,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出面請求有關機關予以法律保護,要求侵權人承擔法律責任。
(3)拒絕購買盜版產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
(4)對自己的發明創造成果及時申請專利保護。
6.創新的目的和意義
(1)目的:增進人類福祉,讓生活更美好。
(2)意義:讓我們獲得更多的尊重和認可,讓我們過上體面而有尊嚴的生活。
知識拓展
1.國家為什么大力獎勵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才?
(1)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
(2)國家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鼓勵科技創新,努力為優秀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的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的環境。
(3)是推動我國科研事業發展、全面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的需要。
2.中學生應如何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創新能力?
(1)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2)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探索,注重實踐,養成勤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
(3)培養創新的興趣和好奇心,提高觀察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4)敢于質疑,敢于向傳統權威挑戰,樹立敢為人先的精神。
(5)參加實踐創新活動,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創新能力。
(6)樹立終身學習觀念,進行創造性學習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共41張PPT)
第一單元 富強與創新
統編版2022中考道法一輪復習教材系統復習
九年級上冊
一、選擇題
1.(2021·昆明)下列組圖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部分數據。這些數據表明( )
①我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 ②我國已成為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③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④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2.(2021·菏澤)深圳,40年前的小漁村已經蛻變為全球矚目的大都市,“無數個第一”見證了它的發展:創建中國大陸第一個出口加工區,第一家股份制企業誕生……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實踐證明,黨中央興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決策是完全正確的,經濟特區要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這說明( )
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適合我國國情,顯示了強大生命力 ②改革開放讓國家富強,實現了中國夢 ③中國人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 ④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3.(2021·無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需要實現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有( )
①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②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完全同步 ③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 ④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4.(2021·銅仁)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吹響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號角。地處深山的某村已發展成為主打“夢開始的地方”網紅品牌村,走出了“先富幫后富,區域共同富”的鄉村振興新路子。該材料反映了( )
①合理利用網絡,賦能鄉村振興 ②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③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就是看經濟發展 ④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協調等現實挑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5.(2021·煙臺)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帶著從月球上采集的巖石和土壤樣本,成功返回地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成月球采樣返回的國家,中國航天再一次創造了新的歷史。嫦娥五號成功探月( )
①表明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②說明我國科技發展水平已全面領先世界 ③堅定了我們堅持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信心 ④增強了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6.(2021·云南)“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下列對教育認識正確的有( )
①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徑 ②通過學校教育一定能成為國家所需的棟梁之才 ③教育為個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礎 ④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7.(2021·葫蘆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獲得巨大發展,表現在( )
①教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 ②教育改革全面推進
③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④教育公平已經實現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D
二、非選擇題
8.(2021天門、仙桃、潛江、江漢油田節選)【東方機遇 共創未來】
材料一 2020年中國十五個主要貿易伙伴排名情況(單位:億美元)
材料二 2021年5月,商務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舉辦了2021年全國消費促進月活動,在全國31個省(區、市)統一部署開展了多領域、多層次、多元化的促消費活動。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南海口舉行。從廣交會到服貿會,從進博會到消博會,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彰顯與各方共享機遇的格局和胸懷。從“匯全球”“買全球”,到足不出戶“逛全球”“賣全球”,中國已經搭建起聯通“雙循環”的橋梁。
請以“改革開放”為議題,結合上述材料,設計一個問題,并加以闡釋。
從材料可以看出我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是什么?我國是如何堅持這一基本國策的?
我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是對外開放。①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程度,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和人才,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②樹立開放發展理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開創對外開放的新局面。
9.(2021恩施節選)閱讀材料,分析說明
材料一: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十三五”時期,恩施州順利實現109萬貧困人口脫貧、729個貧困村出列、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恩施州精準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就,讓人深感欽佩。
材料二: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現代化,對“三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定為總目標。文件指出,2021年的重點任務是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攻堅目標完成后,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
小明收集了上述材料,邀請你仔細閱讀后,分析說明下列問題,分享學習成果。
(1)說明材料一體現了我國堅持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哪一發展理念?
共享。
(2)運用教材觀點,分析材料二中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原因。
我國存在著城鄉發展的差距,這影響了我國共同富裕的實現;我國堅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國努力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尊重和保障人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感,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一、選擇題
1.(2021·煙臺)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要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為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而團結奮進。之所以要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是因為( )
①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②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 ③改革開放能夠解決我國發展中的一切問題 ④堅持改革開放是現階段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2.(2021·呼和浩特)革命通常是以極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權,以達成改變現狀的目的。相對于革命,改革是指在現有的政治體制之內實行變革。下列能體現改革內涵的是( )
①茍利于民,不必法古 ②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③開天辟地,天翻地覆 ④革故鼎新,推陳出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3.(2021·河南)經過30年發展,上海浦東已經從過去以農業為主的區域,變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可謂是滄桑巨變!新征程上,黨中央要求浦東新區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此舉( )
①宣示了中國堅定不移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②有利于把浦東打造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
③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④表明我國經濟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4.(2021·遂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變,以下情景體現了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是( )
①第75屆聯大投票選舉2021-2023年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中國成功當選 ②2020年中國各省GDP總量居前兩位的是廣東、江蘇,后兩位是青海、西藏 ③小姜調查發現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存在較大差異、農村區域發展不平衡 ④2021年五一假期,我國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132.3億元,同比增長138.1%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C
5.(2021·自貢)2021年,全國新開工改造3.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改”出近700萬戶居民的新生活。本輪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重點在支持增加停車位、加裝電梯、擴大綠化,發展養老、保潔等社區服務,完成從“有得住”到“住得好”的轉變。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
A.能夠提高社區居民生活水平,縮小群眾居住條件差異,實現同步富裕
B.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強人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C.說明了在黨的領導下,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全面完成興國大業
D.說明了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開啟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
B
6.(2021·蘇州)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實現了從鄉鎮經濟迅速崛起,到所轄13個設區市全部躋身全國百強市;從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到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如今,率先發展的江蘇正奮力譜寫“強富美高”的新篇章。江蘇的成就反映了( )
①自信的中國人對發展有信心 ②我國已經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③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④城鄉協調發展,實現同步富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7.(2021·懷化)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對共享發展成果理解正確的是( )
①共享發展成果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 ②共享發展成果是共同富裕的要求 ③強國路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坐享其成 ④共享發展成果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8.(2021·陜西)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察看了腦科學與人工智能交叉科學實驗研究、開發新科技應用場景情況,聽取了關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等情況介紹,對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這表明( )
①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新科技發展 ②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③創新無處不在,創新改變生活 ④我國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A
9.(2021·葫蘆島)我國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首艘國產航母下水、5G移動通信技術率先實現規模化應用、“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這表明( )
①我國已經邁入世界科技強國行列 ②我國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③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堅實基礎 ④我國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發達國家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D
10.(2021·臨沂)小學生秦紫馨平時特別喜歡喝酸奶,濃稠的酸奶很容易沾在蓋子上,喝完酸奶舔酸奶蓋是習以為常的事,但總覺得很不方便,她從雨傘的結構得到啟發,發明了一款“旋轉”酸奶吸管、在普通吸管的外層增加推拉結構,吸管插進酸奶杯后可以撐開,旋轉吸管就可以刮掉杯內沾著的酸奶。由此,可以看出( )
①創新源于生活,創新改變生活 ②只有小學生才會這樣奇思妙想 ③要打破常規,追求創新與生活的豐富多彩 ④創新既要有好奇心,又離不開實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11.2021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介紹了“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和2021年重點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深化教育改革,實施教育提質擴容工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教育體現了( )
①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發展教育是我國當前工作中心 ②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③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④教育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C
12.(2021·益陽)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這說明( )
①科技創新可以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②科技創新直接促進公平正義 ③科技創新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適 ④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13.(2021·張家界)近年來,科技創新能力已成為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后一顆組網衛星順利升空,北斗全球組網就此完成。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 )
A.把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作為當前工作的中心
B.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C.立足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D.堅持自力更生,拒絕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B
14.(2021·廣東)2020年,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查處假冒專利案件0.71萬件,辦理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4.2萬余件,同比增加9.9%。這表明( )
A.知識產權法是保護和激勵創新的制度基石
B.我國不斷健全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
C.我國加大了知識產權保護的行政執法力度
D.我國深度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工作
C
二、非選擇題
15.(2021·泰安)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需要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系大局的重大問題。全黨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請運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觀點,談談你對黨中央推動鄉村振興這一重要決策的認識。
①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②推動鄉村振興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推動鄉村振興,促進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④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人民福祉,鄉村振興是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的重要戰略。
16.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這表明全黨全國勠力同心,著力補齊短板,確保農村所有貧困人口如期擺脫貧困。在扶貧路上,沒有落下一個貧困家庭,沒有丟下一個貧困群眾,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1)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可以看到脫貧攻堅的“攔路虎”是我國的主要矛盾,現階段我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就,順利切實完成脫貧的原因有哪些?
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了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了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國人民的團結奮斗等。
(3)黨和政府怎樣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等。
17.(2021·貴州)去年以來,我國巨大科技成就頻傳捷報。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首次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2021年4月29日,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成功;2021年5月15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取得成功,對火星進行探測成功的目前只有美國;2021年5月29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成功進入太空,也為即將到訪的航天員們提前帶去物資。回顧中國航天的歷史征程,從“一窮二白”到穩居世界第一梯隊,我們創造了一系列偉大成就,完成了一個個宏偉目標。
請你從創新和科技創新這兩個角度對上述新聞進行微點評。(至少三點)
①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②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③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18.改革開放,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請辨析:
女生觀點錯誤,男生觀點正確。
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事業蓬勃發展,城鄉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人民收入較快增長,家庭財產穩步增加,并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②進入新時代,我國仍面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③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④作為中學生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性、艱巨性,積極宣傳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爭做改革事業的擁護者、支持者和參與者,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自覺承擔時代賦予的崇高歷史使命。
19.(2021·荊州)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總體來看,我國許多產業面臨“缺芯”“少核”“弱基”的困境,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存在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風險。面對“卡脖子”問題,《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強調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大對核心技術、關鍵領域的掌控力。
材料二 曾經,精密高端軸承制造水平不高對我國的發展造成了很大限制,我國的技術專家不畏困難,堅持攻關,完成了數百項技術創新,終于實現了質的突破。目前,使用中國精密高端軸承的高鐵已經成為“中國名片”。
(1)材料一中我國存在的“卡脖子”問題說明了什么?
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我國核心技術受制于人,仍然面臨發達國家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
(2)材料二中精密高端技術的突破,對我們解決“卡脖子”問題有何啟示?
①要大力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②我們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③抓住機遇,積極謀求自身發展,把提升發展質量放在首位。④鼓勵、支持、引導企業自主奮斗,敢于突破,提升企業創新能力。⑤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20.(2021·襄陽)【增強自主創新 促進國家發展】
材料一 
材料二 襄陽市科技館在春節、“五一”期間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科普活動和各項科學實驗,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大人孩子共同體驗了科學的奇妙與歡樂。
材料三 星河燦爛,北斗閃耀。2020年6月23日,我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后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由55顆衛星組成的北斗導航系統,是目前全球衛星數量最多、定位精度最高、定位速度最快的導航系統,是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
(1)從材料一圖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哪些結論?
①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②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2)上述材料體現了我國的哪些發展戰略?
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3)世界上已有美俄兩大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中國為什么還要自主開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①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②有利于增強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③有利于促進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我國迅速發展。④有利于建設創新型國家,推進建設科技創新強國。⑤有利于我國自主掌握核心技術,掌握發展自主權。⑥有利于維護我國的國家安全。⑦有利于促進我國對外開放。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九上1單元 富強與創新
【2022中考道法一輪系統教材復習(備考集訓)】
一、選擇題
1.(2021·昆明)下列組圖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部分數據。這些數據表明(C)
①我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 ②我國已成為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③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④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21·菏澤)深圳,40年前的小漁村已經蛻變為全球矚目的大都市,“無數個第一”見證了它的發展:創建中國大陸第一個出口加工區,第一家股份制企業誕生……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實踐證明,黨中央興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決策是完全正確的,經濟特區要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這說明(C)
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適合我國國情,顯示了強大生命力 ②改革開放讓國家富強,實現了中國夢
③中國人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 ④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1·無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需要實現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有(C)
①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②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完全同步 ③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 ④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1·銅仁)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吹響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號角。地處深山的某村已發展成為主打“夢開始的地方”網紅品牌村,走出了“先富幫后富,區域共同富”的鄉村振興新路子。該材料反映了(D)
①合理利用網絡,賦能鄉村振興 ②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③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就是看經濟發展 ④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協調等現實挑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2021·煙臺)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帶著從月球上采集的巖石和土壤樣本,成功返回地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成月球采樣返回的國家,中國航天再一次創造了新的歷史。嫦娥五號成功探月(C)
①表明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②說明我國科技發展水平已全面領先世界 ③堅定了我們堅持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信心 ④增強了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1·云南)“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下列對教育認識正確的有(B)
①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徑 ②通過學校教育一定能成為國家所需的棟梁之才 ③教育為個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礎 ④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2021·葫蘆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獲得巨大發展,表現在(D)
①教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 ②教育改革全面推進
③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④教育公平已經實現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非選擇題
8.(2021天門、仙桃、潛江、江漢油田節選)【東方機遇 共創未來】
材料一 2020年中國十五個主要貿易伙伴排名情況(單位:億美元)
材料二 2021年5月,商務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舉辦了2021年全國消費促進月活動,在全國31個省(區、市)統一部署開展了多領域、多層次、多元化的促消費活動。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南海口舉行。從廣交會到服貿會,從進博會到消博會,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彰顯與各方共享機遇的格局和胸懷。從“匯全球”“買全球”,到足不出戶“逛全球”“賣全球”,中國已經搭建起聯通“雙循環”的橋梁。
請以“改革開放”為議題,結合上述材料,設計一個問題,并加以闡釋。
從材料可以看出我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是什么?我國是如何堅持這一基本國策的?
我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是對外開放。①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程度,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和人才,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②樹立開放發展理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開創對外開放的新局面。
9.(2021恩施節選)閱讀材料,分析說明
材料一: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十三五”時期,恩施州順利實現109萬貧困人口脫貧、729個貧困村出列、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恩施州精準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就,讓人深感欽佩。
材料二: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現代化,對“三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定為總目標。文件指出,2021年的重點任務是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攻堅目標完成后,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
小明收集了上述材料,邀請你仔細閱讀后,分析說明下列問題,分享學習成果。
(1)說明材料一體現了我國堅持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哪一發展理念?
共享。
(2)運用教材觀點,分析材料二中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原因。
我國存在著城鄉發展的差距,這影響了我國共同富裕的實現;我國堅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國努力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尊重和保障人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感,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一、選擇題
1.(2021·煙臺)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要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為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而團結奮進。之所以要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是因為(A)
①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②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 ③改革開放能夠解決我國發展中的一切問題 ④堅持改革開放是現階段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1·呼和浩特)革命通常是以極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權,以達成改變現狀的目的。相對于革命,改革是指在現有的政治體制之內實行變革。下列能體現改革內涵的是(B)
①茍利于民,不必法古 ②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③開天辟地,天翻地覆 ④革故鼎新,推陳出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1·河南)經過30年發展,上海浦東已經從過去以農業為主的區域,變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可謂是滄桑巨變!新征程上,黨中央要求浦東新區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此舉(A)
①宣示了中國堅定不移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②有利于把浦東打造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
③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④表明我國經濟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1·遂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變,以下情景體現了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是(C)
①第75屆聯大投票選舉2021-2023年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中國成功當選 ②2020年中國各省GDP總量居前兩位的是廣東、江蘇,后兩位是青海、西藏 ③小姜調查發現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存在較大差異、農村區域發展不平衡 ④2021年五一假期,我國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132.3億元,同比增長138.1%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2021·自貢)2021年,全國新開工改造3.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改”出近700萬戶居民的新生活。本輪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重點在支持增加停車位、加裝電梯、擴大綠化,發展養老、保潔等社區服務,完成從“有得住”到“住得好”的轉變。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B)
A.能夠提高社區居民生活水平,縮小群眾居住條件差異,實現同步富裕
B.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強人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C.說明了在黨的領導下,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全面完成興國大業
D.說明了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開啟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
6.(2021·蘇州)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實現了從鄉鎮經濟迅速崛起,到所轄13個設區市全部躋身全國百強市;從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到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如今,率先發展的江蘇正奮力譜寫“強富美高”的新篇章。江蘇的成就反映了(A)
①自信的中國人對發展有信心 ②我國已經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③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④城鄉協調發展,實現同步富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1·懷化)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對共享發展成果理解正確的是(B)
①共享發展成果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 ②共享發展成果是共同富裕的要求 ③強國路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坐享其成 ④共享發展成果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1·陜西)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察看了腦科學與人工智能交叉科學實驗研究、開發新科技應用場景情況,聽取了關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等情況介紹,對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這表明(A)
①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新科技發展 ②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③創新無處不在,創新改變生活
④我國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2021·葫蘆島)我國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首艘國產航母下水、5G移動通信技術率先實現規模化應用、“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這表明(D)
①我國已經邁入世界科技強國行列 ②我國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③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堅實基礎 ④我國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發達國家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0.(2021·臨沂)小學生秦紫馨平時特別喜歡喝酸奶,濃稠的酸奶很容易沾在蓋子上,喝完酸奶舔酸奶蓋是習以為常的事,但總覺得很不方便,她從雨傘的結構得到啟發,發明了一款“旋轉”酸奶吸管、在普通吸管的外層增加推拉結構,吸管插進酸奶杯后可以撐開,旋轉吸管就可以刮掉杯內沾著的酸奶。由此,可以看出(C)
①創新源于生活,創新改變生活 ②只有小學生才會這樣奇思妙想 ③要打破常規,追求創新與生活的豐富多彩 ④創新既要有好奇心,又離不開實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2021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介紹了“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和2021年重點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深化教育改革,實施教育提質擴容工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教育體現了(C)
①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發展教育是我國當前工作中心 ②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③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④教育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1·益陽)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這說明(B)
①科技創新可以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②科技創新直接促進公平正義 ③科技創新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適 ④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2021·張家界)近年來,科技創新能力已成為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后一顆組網衛星順利升空,北斗全球組網就此完成。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B)
A.把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作為當前工作的中心
B.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C.立足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D.堅持自力更生,拒絕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14.(2021·廣東)2020年,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查處假冒專利案件0.71萬件,辦理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4.2萬余件,同比增加9.9%。這表明(C)
A.知識產權法是保護和激勵創新的制度基石
B.我國不斷健全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
C.我國加大了知識產權保護的行政執法力度
D.我國深度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工作
二、非選擇題
15.(2021·泰安)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需要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系大局的重大問題。全黨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請運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觀點,談談你對黨中央推動鄉村振興這一重要決策的認識。
①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②推動鄉村振興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推動鄉村振興,促進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④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人民福祉,鄉村振興是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的重要戰略。
16.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這表明全黨全國勠力同心,著力補齊短板,確保農村所有貧困人口如期擺脫貧困。在扶貧路上,沒有落下一個貧困家庭,沒有丟下一個貧困群眾,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1)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可以看到脫貧攻堅的“攔路虎”是我國的主要矛盾,現階段我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就,順利切實完成脫貧的原因有哪些?
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了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了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國人民的團結奮斗等。
(3)黨和政府怎樣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等。
17.(2021·貴州)去年以來,我國巨大科技成就頻傳捷報。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首次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2021年4月29日,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成功;2021年5月15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取得成功,對火星進行探測成功的目前只有美國;2021年5月29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成功進入太空,也為即將到訪的航天員們提前帶去物資。回顧中國航天的歷史征程,從“一窮二白”到穩居世界第一梯隊,我們創造了一系列偉大成就,完成了一個個宏偉目標。
請你從創新和科技創新這兩個角度對上述新聞進行微點評。(至少三點)
①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②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③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18.改革開放,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請辨析:
女生觀點錯誤,男生觀點正確。
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事業蓬勃發展,城鄉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人民收入較快增長,家庭財產穩步增加,并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②進入新時代,我國仍面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③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④作為中學生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性、艱巨性,積極宣傳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爭做改革事業的擁護者、支持者和參與者,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自覺承擔時代賦予的崇高歷史使命。
19.(2021·荊州)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總體來看,我國許多產業面臨“缺芯”“少核”“弱基”的困境,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存在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風險。面對“卡脖子”問題,《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強調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大對核心技術、關鍵領域的掌控力。
材料二 曾經,精密高端軸承制造水平不高對我國的發展造成了很大限制,我國的技術專家不畏困難,堅持攻關,完成了數百項技術創新,終于實現了質的突破。目前,使用中國精密高端軸承的高鐵已經成為“中國名片”。
(1)材料一中我國存在的“卡脖子”問題說明了什么?
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我國核心技術受制于人,仍然面臨發達國家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
(2)材料二中精密高端技術的突破,對我們解決“卡脖子”問題有何啟示?
①要大力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②我們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③抓住機遇,積極謀求自身發展,把提升發展質量放在首位。④鼓勵、支持、引導企業自主奮斗,敢于突破,提升企業創新能力。⑤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20.(2021·襄陽)【增強自主創新 促進國家發展】
材料一 
2020年中國與創新型國家科技創新情況對比表
國家 創新能力排名 科技進步貢獻率
中國 14 60%
美國 1 80%
創新型國家 / 70%
材料二 襄陽市科技館在春節、“五一”期間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科普活動和各項科學實驗,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大人孩子共同體驗了科學的奇妙與歡樂。
材料三 星河燦爛,北斗閃耀。2020年6月23日,我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后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由55顆衛星組成的北斗導航系統,是目前全球衛星數量最多、定位精度最高、定位速度最快的導航系統,是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
(1)從材料一圖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哪些結論?
①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②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2)上述材料體現了我國的哪些發展戰略?
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3)世界上已有美俄兩大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中國為什么還要自主開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①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②有利于增強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③有利于促進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我國迅速發展。④有利于建設創新型國家,推進建設科技創新強國。⑤有利于我國自主掌握核心技術,掌握發展自主權。⑥有利于維護我國的國家安全。⑦有利于促進我國對外開放。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九上1單元 富強與創新
【2022中考道法一輪系統教材復習(知識梳理)】
課標解讀
正確認識和理解社會矛盾,理解發展與穩定的辯證關系。(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1.5)
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知道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一項重要要求。(認識國情,愛我中華2.4)
了解我國在科技、教育發展方面的現狀,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認識科技創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認識國情,愛我中華2.3)
預習導讀
知識網絡
核心考點
1.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2.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3.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4.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5.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6.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黨的奮斗目標; 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
7.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8.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9.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
10.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
11.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12.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13.從整體上看,我國仍然面臨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等問題。
14.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將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
知識梳理
第一課 踏上強國之路
堅持改革開放
1.改革開放開啟的原因及地位
(1)原因:近代以來,強國富民成為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
(2)地位: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抉擇。
知識拓展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內容: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2)制定依據: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3)核心內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這條路線的簡明概括,一個中心,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2.改革開放怎樣促進我國發展?
(1)我國逐步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
(2)改革開放使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已成為社會共識。
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偉大成就
(1)中國人民堅持改革開放,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充分顯示了中國力量。
(2)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過上了幸福生活。
(3)改革開放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大歷程,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著世界,中國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
4.改革開放40多年取得的成就
表現 內容
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人民過上幸福生活 我國城鄉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人民收入較快增長,家庭財產穩步增加,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貧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深刻影響世界 中國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中國經濟的發展給世界帶來積極影響,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
5.中國騰飛證明的道理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觀點辨析
觀點:中國經濟的騰飛證明,對外開放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
辨析:這種觀點錯誤。①中國經濟的騰飛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過上了幸福生活。因此,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②改革開放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兩部分內容。改革開放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中的重要內容,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走向共同富裕
1.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1)我國過去4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
(2)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3)黨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進行新的偉大斗爭,向頑瘴痼疾開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不斷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改革并不是改變社會主義制度,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2.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及舉措
(1)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2)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堅持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3.怎樣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只有全社會不斷弘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才能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才能奏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最強音。
知識拓展
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應該怎么做?
(1)充分認識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做改革開放的擁護者、支持者和參與者。
(2)大力宣傳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營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良好氛圍。
(3)培養開放、平等、參與的國際意識,關心祖國的發展。
(4)明確自己肩負的偉大歷史使命,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5)積極為國家的改革開放事業建言獻策。
4.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的原因(重要性)
(1)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要看經濟發展狀況,而且要看發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
(2)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3)現階段黨的奮斗目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4)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5.怎樣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1)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2)黨和政府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3)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第二課 創新驅動發展
創新改變生活
1.為什么說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
(1)創新不只是從無到有的創造發明,還可以是對已有成果的改進和完善。
(2)它不局限于科技領域,還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3)它不只是靈光乍現的頓悟,更需要年復一年的積累。
(4)它是個人的創意行為,也是團隊、集體的創造活動。
2.創新如何改變生活?
(1)創新給我們帶來驚喜,讓我們獲得成就感。
(2)創新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讓我們勇敢面對挑戰,激發潛能,超越自我。
(3)知識的創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術的創新促進生產力發展、增加社會財富,制度的創新促進公平正義、推動社會進步。
(4)創新讓生活更美好。我們的生活因創新變得更加便捷、舒適和豐富多彩。
觀點辨析
觀點:創新只是為了滿足個人興趣,與大眾的幸福生活無關。
辨析:這種觀點錯誤。①創新不僅可以滿足個人的興趣愛好,同時創新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讓人們的生活更幸福。②創新讓生活更美好。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因創新變得更加便捷、舒適和豐富多彩。③創新讓生活更幸福。創新的目的是增進人類福祉,讓生活更美好。創新讓人們獲得更多的尊重和認可,讓人們過上體面而有尊嚴的生活。
3.創新發展的重要性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
(1)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
(2)時代發展呼喚創新。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3)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讓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實需要。
(4)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我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更加呼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時代精神是指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與時俱進、勇于創新、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的精神。
4.改革創新是怎樣推動中國走向富強的?(現階段,我國為什么需要創新?)
(1)改革在不斷創新中提升發展品質,創新通過改革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2)國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釋放更多創新活力,讓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創新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知識拓展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義
(1)對我國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增強發展的長期動力具有戰略意義。
(2)對我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現實意義。
(3)對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長遠意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產業技術創新,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既可以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改變過度消耗資源、污染環境的發展模式,又可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建設創新型國家
1.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原因
(1)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2)雖然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仍然面臨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等問題。
(3)中國科技創新之路任重道遠,需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關聯熱點
深潛器、無人機、磁浮高鐵……2021年5月下旬,一年一度的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動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正式啟動,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相繼亮相。
2021年6月17日,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劃破蒼穹,成功將載有3位航天員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送入預定軌道。
2.我們應該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
(1)必須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將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2)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3)必須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
(4)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崇高理想,珍惜受教育的機會,掌握現代化建設的本領。培養艱苦創業精神、創新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勤于動腦,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觀點辨析
觀點: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科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所以我國已邁入科技創新強國行列。
辨析:這種觀點錯誤。目前,雖然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仍然面臨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等問題。中國科技創新之路任重道遠,需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3.教育的重要性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
關聯熱點
2021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上海、浙江就“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協商專題開展調研。他強調,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事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戰略全局。
4.當今社會,怎樣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1)個人在創新中實現自我價值。
(2)企業是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企業必須自強奮斗、敢于突破。
(3)創新精神的表現:①敢為人先、敢于冒險的勇氣和自信。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戰權威的批判精神。③承受挫折的堅強意志和溝通合作的團隊精神。④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和造福人類的濟世情懷。
(4)創新的時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又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5.如何保護知識產權?
(1)學習相關法律,如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等。
(2)未成年人也擁有知識產權。當未成年人的知識產權遭到侵犯時,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出面請求有關機關予以法律保護,要求侵權人承擔法律責任。
(3)拒絕購買盜版產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
(4)對自己的發明創造成果及時申請專利保護。
6.創新的目的和意義
(1)目的:增進人類福祉,讓生活更美好。
(2)意義:讓我們獲得更多的尊重和認可,讓我們過上體面而有尊嚴的生活。
知識拓展
1.國家為什么大力獎勵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才?
(1)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
(2)國家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鼓勵科技創新,努力為優秀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的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的環境。
(3)是推動我國科研事業發展、全面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的需要。
2.中學生應如何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創新能力?
(1)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2)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探索,注重實踐,養成勤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
(3)培養創新的興趣和好奇心,提高觀察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4)敢于質疑,敢于向傳統權威挑戰,樹立敢為人先的精神。
(5)參加實踐創新活動,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創新能力。
(6)樹立終身學習觀念,進行創造性學習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头县| 汤原县| 龙海市| 华蓥市| 拉萨市| 大港区| 辰溪县| 古田县| 马边| 合肥市| 鹰潭市| 马鞍山市| 石城县| 洪泽县| 高淳县| 吴旗县| 汽车| 廉江市| 元朗区| 商水县| 潞西市| 西昌市| 逊克县| 长葛市| 金秀| 山阴县| 应城市| 渑池县| 西平县| 武汉市| 潜江市| 枣阳市| 南京市| 改则县| 鸡泽县| 黄石市| 牟定县| 灵寿县| 阜康市| 京山县| 莱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