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青春要張揚,但張揚要有度,青春需要堅守底線,有所為,有所不為。青春需要格調,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青春有格”這個話題。第一單元 青春時光第三課 青春的證明3.2 青春有格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榮辱意識,“至善”的追求,能夠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能夠“見賢思齊”,端正自己的行為,追求理想的境界。能力目標:學生認識到青春并不意味著肆意放縱,總有一些基本規則不能違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知識目標:體會“行己有恥”“止于至善”的含義,能夠在學習、生活中做到行己有恥,止于至善。自主學習1、什么是“行己有恥”?2、如何做到“行己有恥”?3、什么是“止于至善”?5、為什么要向榜樣學習?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這是我們熟悉的田字格。由這個“格”你會聯想到什么?“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你如何理解這些語句中的“格”?田字格,用于規范漢字書寫格式的模板,對漢字直到規范、引導的作用。“青春有格”,是說青春也需要規范和引導。“格”指規格或方式。這句意思是我希望上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種規格或方式去選用治國的人才。“格”指品格。這句意思是說話要有內容,行為要體現出本人的品格。“格”指格調。這句意思是人有知恥之心,且能自我檢點而恪守正道。格是標準、規格和品格、格調的意思01行己有恥一、行己有恥品圣賢智慧以上圣賢的處世智慧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啟示呢?人要有羞恥心,要知恥。1.什么是行己有恥?一個人行事,凡認為可恥的事就不去做。幾位國內游客在泰國普吉島情人沙灘看中一塊供觀賞的木頭,不顧導游阻攔想要帶走,更聲稱自己走過二十多個國家看中什么都能帶回中國,被一北京大姐旁敲側擊擠兌一頓后放棄,事后大姐錄了一段視頻,痛斥這種不守規矩的行為。看中一塊供觀賞的木頭,不顧導游阻攔想要帶走拓展:知恥自尊知恥是自尊的重要表現。唯有知恥,才有自尊。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恥的人。我們經常說:太傷自尊了。那么自尊和知恥有什么關系呢?2、為什么要做到“行己有恥”?(原因)青春并不意味著肆意放縱,總有一些基本規則不能違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探原因:1、沒有廉恥之心,不懂榮辱2、辨“恥”能力不強3、沒有規則、底線意識4、不能拒絕誘惑5、自控力不強6、法律意識淡薄……明要求:有知恥之心提高辨恥能力樹立底線意識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樹立法制觀念……①需要我們有知恥之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3.我們怎樣做到“行己有恥”?作弊是羞恥的考試之前考試之中考試之后我不能作弊我作弊了嗎我沒有作弊審查愿望監督調節反思效果影響“羞惡之心”引導我們判斷是非善惡,明確行為選擇的理由。今天我們實行無人監考的考試方式考試數學,考完后排名。老師發完卷子走了,剛開始大家在認真做題。一會兒,我遇到一道難題怎么算也不行,看看鄰座的同學已經做出,而老師沒在。我心里還是糾結“這是考試不管老師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試紀律”“這次考試完,老師排名次,如果這道題寫錯了,名次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媽媽有得嘮叨我”3.我們怎樣做到“行己有恥”?②要求我們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道德底線法律底線3、“行己有恥”更需要我們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不不良良誘誘惑惑新課探究一、行己有恥3.我們怎樣做到“行己有恥”?③我們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嘗試不做某些事情,糾正自己的行為。例如,不亂發脾氣,不隨便許諾,不說某些口頭禪。認真記錄一些自己平時不關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錢支出,上網或者看電視所用的時間。每天堅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學回家先完成作業,出門前和家人打招呼。增強“我不要”的力量增強“我想要”的力量加強自我監控3、如何做到行己有恥?(方法)行己有恥”需要我們有羞恥之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行己有恥”意味著我們能真誠面對自我,聞過而終禮,知恥而后勇“行己有恥”要求我們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堅決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行己有恥”更需要我們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P28-2902止于至善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在親民 ,在止于至善。——《大學》止于至善1、含義:是人的一種精神境界,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格調,有我們的“至善”追求。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P29讓座陪伴和分享我來幫你搬我們能做什么?2.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①每個人都可以從點滴小事做起。“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少成多,積善成德。2.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②在生活中尋找“賢”,將他們作為榜樣。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幾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學習的能者,選擇他的長處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為什么要向榜樣學習?①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而且是一面旗幟;②好的榜樣昭示著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激發我們對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給予我們自我完善的力量;③善于尋找好的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才會變得更加美好。材料:小明這學期又被選上“三好學生”,這是他連續三次當選了。當有同學問他時,他說:我每天晚上都要對自己今天的行為進行思考、檢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處,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 情境探究小明的話對你有什么啟發?③“止于至善”要求我們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少 年 中 國 說少年志則國志,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青春,需要我們去經歷,去體驗。你怎樣,你的國家就怎樣!④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是對青春最好的證明。青春,需要我們去經歷,去體驗。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是對青春的最好證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P32①每個人都可以從點滴小事做起。“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少成多,積善成德。②在生活中尋找“賢”,將他們作為榜樣。③“止于至善”要求我們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④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是對青春最好的證明。2、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本課小結行己有恥含義:凡認為可恥的事就不去做要求:①知恥心②底線意識③自控力止于至善內涵:是追求“至善”的精神境界要求:①從小事做起②見賢思齊③自我省察④修身為本青春有格課堂練習1.2021年2月14日,在江西省九江市,一輛灑水車經過路口執勤交警身邊時提前關閉了朝向交警一側的灑水口,駛過后才重新灑水,交警反應過來后向灑水車敬禮致謝。有網友評論,“都是溫暖的人!”灑水車司機和交警的“溫暖”在于( )①行己有恥 ②尊重他人③以禮待人 ④誠實守信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B課堂練習2.對以下觀點的認識正確的一組是( )①學習就是接受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不斷充實自己②網絡具有虛擬性特點,因而網絡交友一點都不靠譜③青春有格,我們既要做到“行己有恥”,又要做到“止于至善”④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一個人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D課堂練習3.青春有格,這里的“格”主要指的是( )①行己有恥 ②標新立異 ③止于至善 ④無所畏懼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C課堂練習4. 著名作家柳青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這句話啟示我們( )①青春是美好的,要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②青春是易逝的,要有知恥之心,樹立底線意識,違反法律和道德的事情不做③青春存在缺憾,是不完美的,我們沒辦法超越自己,改變人生④“止于至善”,要從點滴小事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A5.“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國內不少大學的校訓中都有“止于至善”。下列對該詞認識正確的是( )A.這是一種精神追求,沒什么實際意義B.這需要我們向身邊優秀的人物學習,不斷提升自己C.這要求我們努力做一個完美的人D.這是對大學生的要求,與我們初中生無關課堂練習B6.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來拜訪他,并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思考并交流:(1)楊震身上體現了哪種優秀品質?(2)走進生活,三省吾身,談談你打算怎樣做?慎獨,是獨自一人時,仍能嚴守道德準則。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止于至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2青春有格.pptx 品圣賢智慧.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