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例1-1.(2020 安徽)如圖所示,一輕質彈簧(即重力不計),上端掛在鐵架臺的水平橫桿上,下端掛一重為G的小球并保持靜止。圖中分別畫出了該狀態下小球和彈簧的受力示意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G與F3是一對平衡力B.G與F3是一對相互作用力C.F1與F2是一對平衡力D.F 1與F2是一對相互作用力【解答】A、G與F3這兩個力沒有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所以不是一對平衡力,故A錯誤;B、G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受力物體是小球;F3的施力物體是水平橫桿,受力物體是彈簧,所以G與F3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B錯誤;CD、F1是彈簧拉動小球的力,F2是小球拉動彈簧的力,這兩個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C錯誤、D正確。故選:D。例1-2.氫氣球下吊一小重物G在空氣中做勻速直線運動,若不計空氣阻力和風的影響,而小重物G恰能沿MN方向斜向上升,下圖中氣球和重物G在運動中所處的位置正確的是( D ) A B C D1.(2021·臺州)如圖、用尺子快速擊打下方的棋子。被擊打的棋子飛出,而上方的棋子穩穩下落。有關該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A. 選擇較光滑的棋子。可減小棋子間的摩擦 B. 選擇粗糙桌面、可增大桌面對棋子的支持力C. 被擊打的棋子飛出后.它的慣性不斷增大 D. 上方的棋子加速下落時,受到平衡力作用解析:(1)減小摩擦的方法:①減小壓力;②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③加入潤滑油;④改變接觸面;⑤變滑動為滾動;(2)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分析支持力的大小變化;(3)根據慣性的影響因素分析;(4)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它處于平衡狀態,受到平衡力。按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故A正確:棋子受到的支持力與自身的重力相互平衡,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無關,故B錯誤;慣性與物體質量有關,與運動狀態無關,故C錯誤:加速下落,物體的運動狀態不斷改變,不是平衡狀態,不受平衡力作用,故D錯誤。故選A。2. [2018·杭州]甲、乙兩位同學對“雨滴的下落速度是否跟雨滴的大小有關”持有不同的意見,于是他們對此展開研究。他們從網上查到,雨滴在下落過程中接近地面時受到的空氣阻力與雨滴的橫截面積S成正比,與雨滴下落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f=kSv2(其中k為比例系數,是個定值),雨滴接近地面時可看做勻速直線運動。把雨滴看做球形,其半徑為r,密度為ρ,比熱為c,球的體積為V=3 (4)πr3。(注:所有結果均用字母表示)(1)半徑為r的雨滴重力為__3 (4)πr3ρg__。(2)在接近地面時,大雨滴的下落速度__大于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雨滴的下落速度,寫出推理過程。【答案】 (2)∵雨滴接近地面時可看做勻速直線運動∴f=G又∵f=kSv2=kπr2v2,G=3 (4)πr3ρg∴kπr2v2=3 (4)πr3ρg∴v=3k (4ρgr)又∵k、ρ、g均為定值∴r越大,速度越大即在近地面大雨滴的下落速度大于小雨滴的下落速度。例2-1.(2021·杭州)小金在進行百米賽跑時經歷了加速、減速等階段最終沖過終點線。以下關于慣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小金加速跑時的慣性比減速跑時大B. 小金沖過終點線,停下來時沒有慣性C. 小金整個跑步過程慣性大小不變D. 小金在加速、減速等運動狀態改變時才有慣性解析:根據關系的影響因素分析判斷。物體的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大小有關,與物體的速度無關,故A錯誤,C正確;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故B、D錯誤。故選C。例2-2.(2020 黑龍江)轎車除了安全帶以外,還有一種安全裝置“頭枕”,對人起保護作用。如圖所示,“頭枕”主要是防止以下哪種情況對人體造成傷害( )A.緊急剎車 B.左右轉彎 C.前方碰撞 D.后方追尾【解答】當后方追尾時,坐在座椅上的人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頭會突然后仰,這時較軟的頭枕會保護頭頸不被撞傷。故選:D。例2-3.(2021·紹興)如圖,將彈性球和繩子先后放入瓶中。倒置瓶子,一手拿著瓶一手拉動繩子,直到繩子處于拉緊狀態。將瓶子放正后,手拉繩就可將瓶子提起來。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增加彈性球的質量有助于實驗成功B. 選擇粗細合適的粗糙繩子有助于實驗成功C. 只要手的拉力足夠大,瓶子就不會掉落D. 繩對手的拉力和繩對瓶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正放倒放正放解析: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分析判斷。將瓶子放正后,手拉繩子將瓶子提起來后,瓶子受到的重力和它受到的摩擦力相互平衡。瓶子是否會掉下來,取決于摩擦力的大小,與彈性球的質量大小無關,故A錯誤;當繩子和彈性繩剛好卡在瓶口處時,繩子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越有利于實驗成功,故B正確;手的拉力并沒有直接作用在瓶子上,與瓶子的掉落沒有直接關系,故C錯誤;相互作用力必須作用在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上,而繩對手的拉力作用在手上,繩對瓶的拉力作用在瓶上,手和瓶沒有接觸,故D錯誤。 故選B。1.(2020 蘇州)如圖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一內壁光滑的豎直圓筒,筒底固定一根彈簧。將一小球放置在彈簧上,靜止時位于A點(如圖乙)。現將小球下壓至B點,并用此處的裝置鎖定(如圖丙)。解鎖后,小球向上彈出筒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圖乙中圓筒對桌面的壓力小于圖丙中的壓力②圖乙中圓筒對桌面的壓力等于圖丙中的壓力③圖丙中小球開始運動到脫離彈簧的過程中速度一直變大④圖丙中小球開始運動到脫離彈簧的過程中速度先變大后變小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解答】①②、以整體為研究對象,圖乙、丙對桌面的壓力相等,都等于容器、彈簧和小球的總重力,故①錯誤、②正確;③④、解鎖后,小球受豎直向上的彈簧的彈力、豎直向下的重力,重力小于彈力,合力向上,小球速度越來越大;隨著彈簧壓縮量的減小,彈力逐漸減小,當彈力與重力相等,小球的速度達到最大;彈力小于重力時,合力向下,小球速度減小,故③錯誤、④正確;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2.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內用輕質細線懸掛一個小球,將小球拉至A點,使細線處于拉直狀態,由靜止開始釋放小球,不計空氣阻力,小球可在A、F、B三點間來回擺動,A和B是最高點,F是最低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 )A.當小球到達B點時受平衡力B.小球到達最低點F時撤去一切外力,由于慣性,它將保持原來的圓周運動C.當小球到達最高點A時撤去一切外力,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D.當小球擺動到B點時,細線恰好斷開,則小球將沿BE方向運動例3-1.將一袋大米放在勻速向右運動的輸送帶上,開始米袋與輸送帶間有一段距離的相對滑動,然后米袋隨輸送帶一起勻速運動。當輸送帶突然制動時,米袋會繼續向前滑動一段距離后停下。(選擇合適的選項完成下列小題)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C.不受力(1)米袋剛放上輸送帶的瞬間,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況為________。(2)當米袋隨輸送帶一起勻速運動時,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況為________。(3)當將輸送帶突然制動時,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況為________。【錯解】(1)B (2)B (3)B【析錯】從考生的出錯點來看,他們往往把米袋的運動方向誤以為是它的相對運動方向。【正解】(1)A (2)C (3)B (1)米袋剛放上輸送帶的瞬間,速度是零,如果以向右運動的輸送帶為參照物,米袋相對輸送帶是向左運動,所以米袋受到了輸送帶施加的向右的摩擦力;正因為這個力的作用,此后米袋將向右運動。(2)當米袋隨輸送帶一起勻速運動時,米袋處于平衡狀態,即不受摩擦力大家可以對照這樣一個情景,在勻速直線運動的動車上,以動車為參照物站在動車上的人沒有相對運動趨勢,所以也不受到摩擦力的作用。(3)當輸送帶突然制動時,米袋相對輸送帶向右運動,所以米袋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例3-2.如圖所示,用水平拉力F拉上下表面水平、粗糙程度各處相同的物體A,使其在水平地面上勻速運動,當物體B靜止不動時,與水平繩相連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關于該狀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不計繩和彈簧測力計重)( D )A.A對B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B.B對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C.彈簧測力計對B的拉力等于A對B的摩擦力D.B對A的摩擦力與水平拉力F是相互作用力【點悟】以摩擦力的施力物體為參照物,物體相對它的運動為相對運動;當受到靜摩擦力的物體相對靜止時,以施力物體為參照物,假設其接觸面是光滑的,物體開始滑動的方向,即為相對運動趨勢方向。例3-3.如圖,三個相同的物體疊放在一起,當B受到5N的水平拉力時,三個物體一起向右勻速運動,則A與B之間、B與C之間的摩擦力分別為__0__N和__5__N。1.(2020 杭州)連接在水平桌面上的物體M兩端的輕質細繩分別繞過定滑輪與A、B相連,細繩恰好水平,如圖所示。當A重3N,B重5N時,M恰好做水平勻速直線運動,若滑輪摩擦不計,此時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N,方向是 。當B剛觸地時,若A、M都不會與滑輪組相碰,M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 。【解答】當A重3N,B重5N時,M恰好做水平勻速直線運動,則M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個力的作用:A對M3N的拉力、B對M5N的拉力、桌面對M的摩擦力的作用,這三個力平衡,則摩擦力的大小為f=5N﹣3N=2N,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左的;當B剛觸地時,M由于慣性,仍然會向右運動,則M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左的。故答案為:2;水平向左;水平向左。2.小明經常與同學進行爬桿比賽,如圖甲所示,在某次比賽中,小明向上爬的“速度﹣時間”圖象如圖乙所示,但他所受“摩擦力﹣時間”圖象漏畫了一部分,如圖丙所示,若將之補充完整,應是圖中的( ) A. B. C. D. 【答案】C【解析】解:由題意知,人爬桿時受到了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摩擦力這兩個力的作用,由圖乙可知:0~t2時間內,人加速向上運動,所以F>G;t1~t2時間內人在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人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即F=G,t2~t3時間內人在減速向上運動,F<G;A、由以上分析t1~t2時間內,摩擦力應不變,故不正確;BCD、分析可知,0~t1時刻受到的摩擦力最大,t2~t3時間內受到的阻力最小,t1~t2時間內受到阻力處于二者之間,故BD錯誤,C正確.【分析】爬桿時人受到身上的摩擦力和重力作用,根據人的運動情況分析判斷摩擦力的大小,從而判斷圖象例4-1.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條形磁鐵A和B,質量均為m,將它們豎直放在水平地面上,用彈簧測力計通過一根細線豎直向上拉磁鐵A,若彈簧測力計讀數為mg,則B對A的支持力F1以及水平地面對B的支持力F2分別為( )A.F1=0,F2=mgB.F1=mg,F2=0C.F1>0,F2D.F1>0,F2=mg【錯解】選A【析錯】認為因為磁鐵A的質量是m,所以重力為mg,彈簧測力計的拉力也為mg,磁鐵A對B不產生壓力,F1=0,忽略了B對A向下的引力與B對A的支持力等大反向這一情況。【正解】選D 磁鐵A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拉力、B對A向下的引力和B對A向上的支持力,這四個力平衡,因為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所以B對A向下的引力和B對A向上的支持力相等,所以F1>0,但不一定等于mg。把磁鐵A和B當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的重力等于2mg,向上的拉力為mg,還有地面對整體向上的支持力,根據這三個力平衡,所以水平地面對B的支持力F2的大小等于mg。例4-2.如圖所示:物體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在物體乙上再放一物體甲,當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甲物體時,甲、乙兩物體均保持靜止,那么乙物體受到的力的個數為( )A. 5個 B. 3個 C. 4個 D. 2個【答案】A【解析】根據圖示的情景,對乙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從而可以確定其受力的個數。分析乙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此題的難點,把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是分析出乙物體受到摩擦力的關鍵。乙物體受到的力有:重力;甲物體對乙的壓力;地面對物體的支持力;用水平拉力拉動甲時,甲靜止不動,此時乙給甲一個方向向左的摩擦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乙也受到甲對它施加的一個方向向右的摩擦力;由于甲對乙施加了一個方向向右的力,使乙相對于地面有了一個向右運動的趨勢,所以地面對乙又施加了一個向左的摩擦力。綜上分析可知乙物體受到5個力的作用。例4-3.如圖,ABCD是4塊質量相同的磚,每塊重50N,A、D兩側是兩塊豎直的木板,木板外側分別用1000N的力壓緊,磚處于靜止狀態。A磚與木板內側之間的摩擦力為__100__N;A磚與B磚之間的摩擦力為__50__N;B磚與C磚之間的摩擦力為__0__N。【解析】 先把4塊磚看作一個整體:4塊磚的總重力是200N,兩邊的壓力F相同,兩邊受到的摩擦力也相同,根據平衡力知識,向下的重力200N與兩邊的摩擦力之和相等,故兩邊的磚塊A和D各受到木板100N的摩擦力作用,且方向豎直向上;對于第一塊磚A:受到左邊木板向上的摩擦力作用,大小為100N;自身向下的重力作用,大小為50N;根據平衡力知識,A磚還受到B磚對它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大小為50N;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磚對B磚的摩擦力大小為50N,方向向上。對于第二塊磚B:已經受到了兩個力的作用,分別是:自身向下的重力50N、A磚對它的向上的摩擦力50N,這兩個力恰好是一對平衡力,故B磚不再受其他力。B磚和C磚之間沒有力的作用,即B磚與C磚之間的摩擦力為0。1.(2020 黑龍江)如圖,甲物重25N,乙物重15N,甲乙均靜止,不計測力計自重,測力計示數( )A.35N B.10N C.15N D.25N【解答】以乙物體為研究對象,乙處于靜止狀態,受力平衡,則測力計右端受到的拉力大小為F=G乙=15N,所以該測力計示數是15N。故選:C。2.如圖所示,第一次甲單獨用50N的力推墻,第二次甲推墻的力不變,乙用30N的力向左推甲,前后兩次,人均未運動,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第二次推時,墻壁受到80N的推力B.在兩幅圖中,墻壁都受到50N的推力C.乙受到地面3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D.第二次推時,甲受到地面2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解析:第二次推時,墻壁受到甲的推力的作用,為50N,故A錯誤;在兩幅圖中,墻壁都受到甲的推力的作用,甲的推力50N,故B正確;乙推甲的力為30N,根據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推乙的力為30N,由于乙靜止不動,故推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受到地面3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故C正確;第二次推時,甲受到墻壁向右的50N的推力,乙向左的推力30N,還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這三個力平衡,故地面對甲的摩擦力為20N,方向向左,故D正確。答案:A例5-1.(2018 杭州)如圖,質量分布均勻的長方體重物A、B,密度分別為ρA和ρB,底面積分別為SA和SB,且SA>SB,將它們放在水平面上,它們對地面的壓強相等。現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圖中虛線所示),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分別為pA和pB,對地面的壓力分別為FA和FB,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較的關系正確的是( )A.FA<FBB.pA>pBC.ρA>ρBD.切割前后 A、B 對地面的壓強均不變解析:(1)設A的邊長為hA,B的邊長為hB,對于柱狀實心物體,則根據p=ρgh可得A、B對地面的壓強分別為:pA0=ρAghA,pB0=ρBghB,已知它們對地面的壓強相等,即:pA0=pB0,所以,ρAghA=ρBghB。由圖可知:hA<hB,所以,ρA>ρB,故C正確;(2)長方體A、B沿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圖中虛線所示),則hA′=hA,hB′=hB,則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分別為:pA=ρAghA′=ρAghA=ρAghA=pA0,pB=ρBghB′=ρBghB=ρBghB=pB0,故D錯誤;已知pA0=pB0,則pA=pB,故B錯誤;(3)由于SA>SB,根據F=pS可得: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力FA>FB,故A錯誤。 答案:C例5-2.(2020 蘇州)小明采用“向漏斗口吹氣,觀察乒乓球狀態”的方法來探究流速對流體壓強的影響。以下方案不合理的是( )【解答】A、不吹氣時,乒乓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乒乓球處于靜止狀態;豎直向上吹氣時,乒乓球底部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乒乓球上面流速小壓強大,產生向下的壓力,乒乓球受豎直向下的重力,乒乓球還受到支持力作用,這三個力是平衡力,乒乓球也處于靜止狀態,所以豎直向上吹氣沒有改變乒乓球的運動狀態,不能很好的探究流體流速對流體壓強的影響,故選項正確。B、不吹氣時,乒乓球由于重力作用會滾下來,水平向右吹氣時,乒乓球左側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乒乓球右側空氣流速小壓強大,產生向左的壓力,乒乓球保持靜止狀態,所以水平向右吹氣改變了乒乓球的運動狀態,可以探究流速對流體壓強的影響,故選項錯誤。C、不吹氣時,乒乓球由于重力作用會滾下落,豎直向下吹氣時,乒乓球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乒乓球下方空氣流速小壓強大,產生向上的壓力,乒乓球保持靜止狀態,所以豎直向下吹氣改變了乒乓球的運動狀態,可以探究流速對流體壓強的影響,故選項錯誤。D、不吹氣時,乒乓球由于重力作用會滾下來,斜向下吹氣時,乒乓球右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乒乓球左下方空氣流速小壓強大,產生向右上方的壓力,乒乓球保持靜止狀態,所以斜向下吹氣改變了乒乓球的運動狀態,可以探究流速對流體壓強的影響,故選項錯誤。故選:A。例5-3.(2020 舟山)下列生活中的現象均與氣壓有關,其中一個利用的原理與另外三個不同的是( )【解答】 ABD選項中、吸飲料、拔火罐、吸盤吸在墻上這三項都是利用了大氣壓來完成的;而C選項中高壓鍋是根據氣壓越高沸點越高來工作的。 故選:C。1.如圖,甲、乙、丙是三個質量和底面積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裝入等量的水(水不溢出),三個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 ) A. 甲最大 B. 乙最大C. 丙最大 D. 一樣大【解析】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是液體密度和液體深度。三個容器中裝入等量的水,由圖可知甲的液面最高,所以甲中液體對底面壓強最大。故選A。【答案】A2.(2020 常德)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積和質量都相同的甲、乙兩平底容器,分別裝有深度相同、質量相等的不同液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容器對桌面的壓力:F甲>F乙②液體的密度:ρ甲=ρ乙③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甲>p乙④容器對桌面的壓強:p甲′=p乙′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①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③和④3.(2020 甘孜州)如圖所示,一塊長為L,質量分布均勻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A右端與桌邊相齊,在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緩慢地離開桌邊,在木板A移動過程中,木板A對桌面的壓力 ,對桌面的壓強 (兩空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解答】因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在板A移動過程中,A對桌面的壓力不變;因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緩慢地離開桌邊L時,木板與桌面的接觸面積變小,受力面積變小,所以,由p=可知,A對桌面的壓強不斷變大。故答案為:不變;變大。4.(2021·衢州)圖甲所示容器,常用來研究容器內液體對容器側壁的壓強特點。(1)小科在容器中裝滿水,橡皮膜凸出,再將容器按圖乙箭頭方向,繞容器中軸線OO'在水平桌面上緩慢旋轉五圈(水與容器壁一起轉動且保持相對靜止),發現在整個轉動過程中橡皮膜凸出情況一直未變。上述操作及現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 為容器內的水對容器各個方向的側壁均存在壓強的證據。(2)小科去掉圖乙中3個小孔上的橡皮膜,發現并不是最下端的小孔噴水距離最大,難道不是水壓越大噴水距離也越大嗎?深入思考后他認為小孔噴水距離還可能與小孔離地高度有關。于是,他利用打孔器、大可樂瓶、干燥細沙、刻度尺和水等材料,重新設計實驗進行探究:Ⅰ.用打孔器在大可樂瓶同一高度不同位置打3個相同的小孔,用塞子堵住。Ⅱ.如圖丙所示,在水平地而上均勻鋪一層干燥細沙,將大可樂瓶加滿水放在細沙中央。Ⅲ.拔出瓶上一個小孔的塞子讓水噴出,一段時間后用塞子堵住小孔。Ⅳ.針對另外兩個小孔,分別重復步驟Ⅲ。V.移去大可樂瓶,測出相關數據得出初步結論。①小科重新設計實驗想探究的問題是________ 。②步驟Ⅲ中對“一段時間”的要求是________ 。答案. (1)不能(2)小孔噴水距離與小孔處的水壓有什么關系?;水面有明顯下降,且能確保三個小孔噴水距離差異明顯解析:(1)根據實驗過程分析是否能夠得到對應的結論即可;(2)①根據題干的描述確定小科要探究的問題;②如果三個小孔噴水距離相差不大,那么不利于得到實驗結論,因此要等待一段時間,直到三個小孔噴水距離差異明顯即可。(1)要探究容器里的水對容器各個方向的側壁都有壓強,就應該在容器側壁的不同方向上打孔,觀察橡皮膜是否凸起,而不是旋轉容器,故上述操作及現象不能作為容器內的水對容器各個方向的側壁均存在壓強的證據。(2)①根據“深入思考后他認為小孔噴水距離還可能與小孔離地高度有關。”可知,小科重新設計實驗想探究的問題是:小孔噴水距離與小孔處的水壓有什么關系?。②步驟Ⅲ中對“一段時間”的要求是:水面有明顯下降,且能確保三個小孔噴水距離差異明顯。例6-1.如圖所示,a、b、c是三個實心小球,其中a與b質量相等,b與c體積相同,放入水中后,a球漂浮、b球懸浮、c球沉底。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C )A、它們的體積關系是:Va<Vb=VcB、它們的重力關系是:Ga=Gb>GcC、它們所受的浮力關系是:Fa=Fb=FcD、它們的密度關系是:ρa>ρb>ρc例6-2.(2020 樂山)物理興趣小組在進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掛著一實心圓柱體,以圖a、b、c、d、e分別為實驗情景。(g取10N/kg)(1)通過a、c兩次實驗,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是 N;(2)通過 兩次實驗,可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浸沒深度的關系;(3)通過c、e兩次實驗,可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 的關系;(4)在某種液體中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記錄實驗數據,得到如圖f所示彈簧測力計讀數與圓柱體下表面浸入深度的關系圖象,則該液體的密度為 kg/m3。【解答】(1)由a、c兩次實驗中測力計示數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為:F浮水=G﹣Fc=2N﹣1.5N=0.5N;(2)研究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浸沒的深度的關系時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需要控制排開液體的密度和體積相同,所以應該對比cd;(3)由圖c、e所示實驗可知,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液體密度不同,該實驗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4)實驗步驟c中,物體受到的浮力為:F浮c=G﹣Fc=2N﹣1.5N=0.5N;實驗步驟e中,物體受到的浮力為:F浮e=G﹣Fe=2N﹣1.6N=0.4N;因物體均浸沒,所以V排水=V排液;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所以該液體的密度為:ρ液=×ρ水=×1×103kg/m3=0.8×103kg/m3。故答案為:(1)0.5;(2)c、d;(3)液體密度;(4)0.8×103。例6-3.(2019·寧波)如圖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方形容器里有一個重為8N、邊長為10cm的立方體物塊M,M與容器底部不密合。以5mL/s的恒定水流向容器內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請解答下列問題:(1)當t=140s時,物塊M在水中處于________(填“沉底”“懸浮”或“漂浮”)狀態。(2)當t=140s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大小是多少?”(3)圖乙中a的值是多少 (4)在0~40s和40s~140s兩個階段,浮力對物體做功分別是多少 【答案】 (1)漂浮(2)解:t=140s時,容器內的水重為:G水=ρ水gV水=1.0×103kg/m3×10N/kg×5×10-6m3/s×140s=7N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大小為:F=G物+G水=8N+7N=15N答:t=140s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大小為15牛頓。(3)解:物塊M漂浮時F浮=G物=8N此時,F浮=ρ水gV排=ρ水gSha=8N所以,ha= =0.08m=8cm答:a的值為8。(4)解:0~40s階段:W=F浮s=F浮×0m=0J(或物體沒有運動,做功為0J)40s~140s階段:浮力恒為8N,浮力做功W為:W‘=F浮's'=8N×(0.12m-0.08m)=0.32J答:0~40s階段浮力對物體做功為0焦;40s~140s階段浮力對物體做功為0.32焦。1.(2020 衢州)2020年4月23日,“雪龍”號考察船圓滿完成歷時198天的南極考察任務,返回上海碼頭落錨。在鐵鏈拉著鐵錨緩慢放入水中時,經歷了如圖所示三種情況:圖甲中鐵錨部分浸入水中;圖乙中鐵錨完全浸沒水中但未觸底;圖丙中鐵錨沉底。三種情況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別為F甲、F乙、F丙,它們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解答】考察船和鐵錨為一個整體,考察船和鐵錨的總重力為G,圖甲中鐵錨部分浸入水中;考察船和鐵錨受力情況是:重力G、船身受到的浮力F甲、鐵錨受到的浮力F浮1,由于考察船時處于漂浮狀態,根據物體受力平衡可知:F甲+F浮1=G;所以,F甲=G﹣F浮1;圖乙中鐵錨完全浸沒水中但未觸底;考察船和鐵錨受力情況是:重力G、船身受到的浮力F乙、鐵錨受到的浮力F浮2,由于考察船時處于漂浮狀態,根據物體受力平衡可知:F乙+F浮2=G;所以,F乙=G﹣F浮2;圖丙中由于鐵錨沉底,則鐵錨受到支持力的作用,所以,考察船和鐵錨受力情況是:重力G、船身受到的浮力F乙、鐵錨受到的浮力F浮2、支持力F支持,根據受力平衡可知:F丙+F浮3+F支持=G;所以,F丙=G﹣F浮2﹣F支持;由于圖甲鐵錨部分浸入水中;圖乙和圖丙中鐵錨完全浸沒水中,則:鐵錨排開水的體積V排1<V排2=V排3=V鐵錨,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1<F浮2=F浮3,所以,F甲>F乙>F丙。故選:C。2.(6 分)把質地均勻的正方體物塊豎直放在容器底部,如圖甲所示,然后向容器內緩慢注入水,物塊始終直立,物塊對容器底部的壓力與注入水質量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物塊完全浸沒時的浮沉情況是 (選填“漂浮”、“懸浮”或“豎立在容器底上”),判斷的理由是: .物塊的密度.例7-1.(2021·溫州)一番茄從手中由靜止開始下落,撞擊水面時濺起許多水珠(如圖),同時番茄仍有較大速度并繼續下沉。若不計一切機械能損耗,番茄從開始下落至剛好浸沒時減少的勢能( )等于所有濺起的水珠在撞擊過程中增加的機械能總和大于所有濺起的水珠在撞擊過程中增加的機械能總和等于所有濺起的水珠在空中上升過程中增加的機械能總和小于所有濺起的水珠在空中上升過程中增加的機械能總和解析:根據機械能守恒的知識分析判斷。番茄從開始下落至剛好浸沒時減少的勢能,一部分轉化為番茄自身的動能,另一部分轉化為濺起的水珠增加的機械能,則番茄減小的勢能肯定大于濺起水珠增加的機械能,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例7-2.某運動員做蹦極運動,如圖8甲所示,從高處O點下落,A點是彈性繩的自由長度,在B點運動員所受彈力恰好等于重力,C點是第一次下落到達的最低點。運動員所受彈性繩彈力F的大小隨時間t變化的情況如圖乙所示(蹦極過程視為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不考慮空氣阻力,試回答下列問題:(1)A→C過程,運動員的動能變化情況為 先增大后減小 。(2)運動員的動能最大時是 B 點,繩的彈性勢能最大時 C 點。(填字母)(3)B→C過程,運動員、繩的能量轉化為人的動能、重力勢能轉化為繩的彈性勢能。(4)結合乙圖分析得,運動員所受重力大小 < F0(填“=”、“<”或“>”)。(5)A→C過程,機械能守恒的是 ③ 。①運動員 ②彈性繩 ③運動員和彈性繩1.(2018·紹興)如圖,木塊以一定的速度滑過A,B點,到C點滑出下落至D點。A和B,C和D之間的垂直距離均為h。若空氣阻力忽略不計,則對木塊在運動過程中能量變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C )A、D點與A點相比,動能增加,勢能減少,機械能不變B、A點到C點減少的重力勢能大于C點到D點減少的重力勢能C、B點的動能可能等于A點的動能,但一定大于C點的動能D、B點的動能可能等于D點的動能,但一定大于A點的動能2.(7 分)如圖甲所示,有一半徑為 R 的光滑的 1/4 圓弧槽與一粗糙的水平面相連接,將質量為 m 的物體從斜面頂端由靜止釋放,停下后測出物塊在水平面上滑行距離為 S1.圖乙中有一個半徑為 R 的粗糙的1/4 圓弧槽與和圖甲中同樣粗糙的水平面相連接,將圖甲中質量為 m 的物體也從圖乙中斜槽頂端由靜止釋放,停下后測出物塊在水平面上滑行距離為 S2.求甲圖中重力對物體做的功 W= .乙圖中物體在水平面上的摩擦力 f.乙中物體在粗糙的 1/4 弧槽上運動這段時間內,若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全部轉化為內能并被該物體吸收,則物體上升的溫度多少℃ (物體比熱為 c)例8-1.如圖所示,下列簡單機械中,忽略杠桿、滑輪的自重、繩重及摩擦,當提起同一重物時, 最省力的是( A )例8-2.(2021·杭州)已知一根質量分布均勻的圓柱體木料質量為60kg,體積為0.1m3。問:(1)此木料的密度為多少 (2)如圖所示,甲、乙兩人分別在A點和B點共同扛起此本料并恰好水平,其中AO=BC,O為木料的中點。求此時乙對木料的作用力大小。(3)若在(2)中當乙的作用點從B點向O點靠近時,請列式分析此過程中甲對木料作用力大小變化情況。答案. (1)解:ρ= =600 Kg/m3(2)解:G=mg=60kg×10N/kg=600N以A為支點,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F乙×AB=G即F乙= =0.5G=300N(3)解:當乙的作用點向O點靠近時,此時作用點記為B’以A為支點,根據杠桿平衡條件: F1×l1=F2×l2得:F×AB’= G×AO 即F乙=G×AO /AB’因為AB’減小,而G×AO不變,所以F乙變大 而F乙+F甲=G,所以F甲變小解析:(1)已知質量和體積,根據公式 計算木料的密度;(2)首先根據G=mg計算出木料的重力,然后將A看做杠桿的支點,木料的重力看做阻力,阻力臂為AO,B點的支持力為動力,動力臂為AB,然后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計算乙對木料的作用力。(3)當乙的作用點向O點靠近時,乙的動力臂逐漸減小,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2020 紹興)如圖,甲、乙實驗可以得出“定滑輪不能省力”這一結論,小敏想通過一次實驗既得出結論,又能直接顯示出鉤碼的重力大小,于是在左側加上一個相同的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重力不能忽略、繩和滑輪之間摩擦不計),下列四套裝置中能實現的是( )A. B. C. D. 【答案】D【考點】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解析】AC、由四套裝置圖可知,在定滑輪的兩側各安裝一個彈簧測力計,然后分別測量出鉤碼的重力和拉力;測量鉤碼重力的彈簧測力計應上方固定,所以AC不符合題意;BD、為了控制變量,所以彈簧測力計應都是固定上方,下方可動,故B錯誤;D正確。2.(2020 臺州)晾衣架(如圖)給日常生活帶來許多方便,轉動手搖器能使橫桿上升或下降(1)安裝在天花板上虛線框內的簡單機械應是________。(2)使用一段時間后,對手搖器的轉軸添加潤滑劑,目的是________。(3)將掛在晾衣架上重為20牛的衣服升高1.5米,至少對衣服做多少功 (4)由于使用不當.造成晾衣架右側鋼絲繩受損,最多只能承受15牛的力,左側鋼絲繩能正常使用。晾衣架的橫桿上有11個小孔,相鄰兩孔間的距離均為20厘米。現準備將重為20牛的一件衣服掛到水平橫桿的小孔進行晾曬,通過計算說明掛在哪些編號的小孔,在側鋼絲繩會斷裂(橫桿、衣架和鋼絲繩等自重不計)。【答案】(1)定滑輪(2)減小摩擦(3)W=Fs=Gh=20牛×1.5米=30焦(4)晾衣桿可看作是一個杠桿,左側繩與晾衣桿的交點為杠桿的支點,l2為懸掛點到支點的距離根據杠桿平衡公式:F1×l1=F2×l2可得l2= = =150厘米掛在9、10、11三個孔上晾曬會損壞晾衣架。【考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解析】(1)根據圖片可知,安裝在天花板內的機械,應該能夠旋轉,并且它的位置固定不變,因此應該是定滑輪。(2)使用一段時間后,對手搖器的轉軸添加潤滑劑,目的是減小摩擦。(3)至少對衣服做功:W=Fs=Gh=20N×1.5m=30J;(4)晾衣桿可看作是一個杠桿,左側繩與晾衣桿的交點為杠桿的支點,l2為懸掛點到支點的距離;根據杠桿平衡公式:F1×l1=F2×l2;可得: ; 那么可以懸掛的最右邊的孔為:;因此掛在9、10、11三個孔上晾曬會損壞晾衣架。3.小軍發現一個質量為1.6kg、不吸水的新型圓臺體建筑材料,他只有量程為5N的彈簧測力計,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重為8N、底面積為100cm2的薄壁容器M內盛有2000cm3的水,容器M置于水平地面,當輕質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豎直向上的拉力F為1.5N,此時材料浸沒在水中靜止且未觸底。求:(1)材料受到的重力;(2)材料未放入前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3)材料的密度。解析:(1)材料受到的重力G=mg=1.6kg×10N/kg=16N;(2)水的質量m水=ρ水V水=1g/cm3×2000cm3=2000g=2kg,水的重力G水=m水g=2kg×10N/kg=20N,材料未放入前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力F壓=G水+G容=20N+8N=28N,材料未放入前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2800Pa;(3)設繩子對圓臺體建筑材料的拉力為F1,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Fl1=F1l2,即:1.5N×0.4m=F1×0.1m,得出F1=6N,圓臺體建筑材料在水中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浮力和拉力F1,且處于平衡狀態,則G=F浮+F1,得出F浮=G﹣F1=16N﹣6N=10N,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圓臺體建筑材料的體積V=V排===10﹣3m3,材料的密度ρ材料===1.6×103kg/m3。答:(1)材料受到的重力為16N;(2)材料未放入前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2800Pa;(3)材料的密度為1.6×103kg/m3。2例1-1.(2020 安徽)如圖所示,一輕質彈簧(即重力不計),上端掛在鐵架臺的水平橫桿上,下端掛一重為G的小球并保持靜止。圖中分別畫出了該狀態下小球和彈簧的受力示意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G與F3是一對平衡力B.G與F3是一對相互作用力C.F1與F2是一對平衡力D.F 1與F2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例1-2.氫氣球下吊一小重物G在空氣中做勻速直線運動,若不計空氣阻力和風的影響,而小重物G恰能沿MN方向斜向上升,下圖中氣球和重物G在運動中所處的位置正確的是( ) A B C D1.(2021·臺州)如圖、用尺子快速擊打下方的棋子。被擊打的棋子飛出,而上方的棋子穩穩下落。有關該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A. 選擇較光滑的棋子。可減小棋子間的摩擦 B. 選擇粗糙桌面、可增大桌面對棋子的支持力C. 被擊打的棋子飛出后.它的慣性不斷增大 D. 上方的棋子加速下落時,受到平衡力作用2. [2018·杭州]甲、乙兩位同學對“雨滴的下落速度是否跟雨滴的大小有關”持有不同的意見,于是他們對此展開研究。他們從網上查到,雨滴在下落過程中接近地面時受到的空氣阻力與雨滴的橫截面積S成正比,與雨滴下落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f=kSv2(其中k為比例系數,是個定值),雨滴接近地面時可看做勻速直線運動。把雨滴看做球形,其半徑為r,密度為ρ,比熱為c,球的體積為V=πr3。(注:所有結果均用字母表示)(1)半徑為r的雨滴重力為__________。(2)在接近地面時,大雨滴的下落速度__ 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雨滴的下落速度,寫出推理過程。例2-1.(2021·杭州)小金在進行百米賽跑時經歷了加速、減速等階段最終沖過終點線。以下關于慣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小金加速跑時的慣性比減速跑時大B. 小金沖過終點線,停下來時沒有慣性C. 小金整個跑步過程慣性大小不變D. 小金在加速、減速等運動狀態改變時才有慣性例2-2.(2020 黑龍江)轎車除了安全帶以外,還有一種安全裝置“頭枕”,對人起保護作用。如圖所示,“頭枕”主要是防止以下哪種情況對人體造成傷害( )A.緊急剎車 B.左右轉彎 C.前方碰撞 D.后方追尾例2-3.(2021·紹興)如圖,將彈性球和繩子先后放入瓶中。倒置瓶子,一手拿著瓶一手拉動繩子,直到繩子處于拉緊狀態。將瓶子放正后,手拉繩就可將瓶子提起來。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增加彈性球的質量有助于實驗成功B. 選擇粗細合適的粗糙繩子有助于實驗成功C. 只要手的拉力足夠大,瓶子就不會掉落D. 繩對手的拉力和繩對瓶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正放倒放正放1.(2020 蘇州)如圖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一內壁光滑的豎直圓筒,筒底固定一根彈簧。將一小球放置在彈簧上,靜止時位于A點(如圖乙)。現將小球下壓至B點,并用此處的裝置鎖定(如圖丙)。解鎖后,小球向上彈出筒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圖乙中圓筒對桌面的壓力小于圖丙中的壓力②圖乙中圓筒對桌面的壓力等于圖丙中的壓力③圖丙中小球開始運動到脫離彈簧的過程中速度一直變大④圖丙中小球開始運動到脫離彈簧的過程中速度先變大后變小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2.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內用輕質細線懸掛一個小球,將小球拉至A點,使細線處于拉直狀態,由靜止開始釋放小球,不計空氣阻力,小球可在A、F、B三點間來回擺動,A和B是最高點,F是最低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小球到達B點時受平衡力B.小球到達最低點F時撤去一切外力,由于慣性,它將保持原來的圓周運動C.當小球到達最高點A時撤去一切外力,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D.當小球擺動到B點時,細線恰好斷開,則小球將沿BE方向運動例3-1.將一袋大米放在勻速向右運動的輸送帶上,開始米袋與輸送帶間有一段距離的相對滑動,然后米袋隨輸送帶一起勻速運動。當輸送帶突然制動時,米袋會繼續向前滑動一段距離后停下。(選擇合適的選項完成下列小題)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C.不受力(1)米袋剛放上輸送帶的瞬間,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況為________。(2)當米袋隨輸送帶一起勻速運動時,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況為________。(3)當將輸送帶突然制動時,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況為________。例3-2.如圖所示,用水平拉力F拉上下表面水平、粗糙程度各處相同的物體A,使其在水平地面上勻速運動,當物體B靜止不動時,與水平繩相連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關于該狀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不計繩和彈簧測力計重)( )A.A對B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B.B對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C.彈簧測力計對B的拉力等于A對B的摩擦力D.B對A的摩擦力與水平拉力F是相互作用力【點悟】以摩擦力的施力物體為參照物,物體相對它的運動為相對運動;當受到靜摩擦力的物體相對靜止時,以施力物體為參照物,假設其接觸面是光滑的,物體開始滑動的方向,即為相對運動趨勢方向。例3-3.如圖,三個相同的物體疊放在一起,當B受到5N的水平拉力時,三個物體一起向右勻速運動,則A與B之間、B與C之間的摩擦力分別為___N和____N。1.(2020 杭州)連接在水平桌面上的物體M兩端的輕質細繩分別繞過定滑輪與A、B相連,細繩恰好水平,如圖所示。當A重3N,B重5N時,M恰好做水平勻速直線運動,若滑輪摩擦不計,此時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N,方向是 。當B剛觸地時,若A、M都不會與滑輪組相碰,M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 。2.小明經常與同學進行爬桿比賽,如圖甲所示,在某次比賽中,小明向上爬的“速度﹣時間”圖象如圖乙所示,但他所受“摩擦力﹣時間”圖象漏畫了一部分,如圖丙所示,若將之補充完整,應是圖中的( ) A. B. C. D. 例4-1.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條形磁鐵A和B,質量均為m,將它們豎直放在水平地面上,用彈簧測力計通過一根細線豎直向上拉磁鐵A,若彈簧測力計讀數為mg,則B對A的支持力F1以及水平地面對B的支持力F2分別為( )A.F1=0,F2=mgB.F1=mg,F2=0C.F1>0,F2D.F1>0,F2=mg例4-2.如圖所示:物體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在物體乙上再放一物體甲,當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甲物體時,甲、乙兩物體均保持靜止,那么乙物體受到的力的個數為( )A. 5個 B. 3個 C. 4個 D. 2個例4-3.如圖,ABCD是4塊質量相同的磚,每塊重50N,A、D兩側是兩塊豎直的木板,木板外側分別用1000N的力壓緊,磚處于靜止狀態。A磚與木板內側之間的摩擦力為__. _N;A磚與B磚之間的摩擦力為__ __N;B磚與C磚之間的摩擦力為__ _N。1.(2020 黑龍江)如圖,甲物重25N,乙物重15N,甲乙均靜止,不計測力計自重,測力計示數( )A.35N B.10N C.15N D.25N2.如圖所示,第一次甲單獨用50N的力推墻,第二次甲推墻的力不變,乙用30N的力向左推甲,前后兩次,人均未運動,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第二次推時,墻壁受到80N的推力B.在兩幅圖中,墻壁都受到50N的推力C.乙受到地面3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D.第二次推時,甲受到地面2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例5-1.(2018 杭州)如圖,質量分布均勻的長方體重物A、B,密度分別為ρA和ρB,底面積分別為SA和SB,且SA>SB,將它們放在水平面上,它們對地面的壓強相等。現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圖中虛線所示),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分別為pA和pB,對地面的壓力分別為FA和FB,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較的關系正確的是( )A.FA<FBB.pA>pBC.ρA>ρBD.切割前后 A、B 對地面的壓強均不變例5-2.(2020 蘇州)小明采用“向漏斗口吹氣,觀察乒乓球狀態”的方法來探究流速對流體壓強的影響。以下方案不合理的是( )例5-3.(2020 舟山)下列生活中的現象均與氣壓有關,其中一個利用的原理與另外三個不同的是( )1.如圖,甲、乙、丙是三個質量和底面積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裝入等量的水(水不溢出),三個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 ) A. 甲最大 B. 乙最大C. 丙最大 D. 一樣大2.(2020 常德)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積和質量都相同的甲、乙兩平底容器,分別裝有深度相同、質量相等的不同液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容器對桌面的壓力:F甲>F乙②液體的密度:ρ甲=ρ乙③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甲>p乙④容器對桌面的壓強:p甲′=p乙′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①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③和④3.(2020 甘孜州)如圖所示,一塊長為L,質量分布均勻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A右端與桌邊相齊,在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緩慢地離開桌邊,在木板A移動過程中,木板A對桌面的壓力 ,對桌面的壓強 (兩空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4.(2021·衢州)圖甲所示容器,常用來研究容器內液體對容器側壁的壓強特點。(1)小科在容器中裝滿水,橡皮膜凸出,再將容器按圖乙箭頭方向,繞容器中軸線OO'在水平桌面上緩慢旋轉五圈(水與容器壁一起轉動且保持相對靜止),發現在整個轉動過程中橡皮膜凸出情況一直未變。上述操作及現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 為容器內的水對容器各個方向的側壁均存在壓強的證據。(2)小科去掉圖乙中3個小孔上的橡皮膜,發現并不是最下端的小孔噴水距離最大,難道不是水壓越大噴水距離也越大嗎?深入思考后他認為小孔噴水距離還可能與小孔離地高度有關。于是,他利用打孔器、大可樂瓶、干燥細沙、刻度尺和水等材料,重新設計實驗進行探究:Ⅰ.用打孔器在大可樂瓶同一高度不同位置打3個相同的小孔,用塞子堵住。Ⅱ.如圖丙所示,在水平地而上均勻鋪一層干燥細沙,將大可樂瓶加滿水放在細沙中央。Ⅲ.拔出瓶上一個小孔的塞子讓水噴出,一段時間后用塞子堵住小孔。Ⅳ.針對另外兩個小孔,分別重復步驟Ⅲ。V.移去大可樂瓶,測出相關數據得出初步結論。①小科重新設計實驗想探究的問題是________ 。②步驟Ⅲ中對“一段時間”的要求是________ 。例6-1.如圖所示,a、b、c是三個實心小球,其中a與b質量相等,b與c體積相同,放入水中后,a球漂浮、b球懸浮、c球沉底。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它們的體積關系是:Va<Vb=VcB、它們的重力關系是:Ga=Gb>GcC、它們所受的浮力關系是:Fa=Fb=FcD、它們的密度關系是:ρa>ρb>ρc例6-2.(2020 樂山)物理興趣小組在進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掛著一實心圓柱體,以圖a、b、c、d、e分別為實驗情景。(g取10N/kg)(1)通過a、c兩次實驗,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是 N;(2)通過 兩次實驗,可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浸沒深度的關系;(3)通過c、e兩次實驗,可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 的關系;(4)在某種液體中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記錄實驗數據,得到如圖f所示彈簧測力計讀數與圓柱體下表面浸入深度的關系圖象,則該液體的密度為 kg/m3。例6-3.(2019·寧波)如圖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方形容器里有一個重為8N、邊長為10cm的立方體物塊M,M與容器底部不密合。以5mL/s的恒定水流向容器內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請解答下列問題:(1)當t=140s時,物塊M在水中處于________(填“沉底”“懸浮”或“漂浮”)狀態。(2)當t=140s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大小是多少?”(3)圖乙中a的值是多少 (4)在0~40s和40s~140s兩個階段,浮力對物體做功分別是多少 1.(2020 衢州)2020年4月23日,“雪龍”號考察船圓滿完成歷時198天的南極考察任務,返回上海碼頭落錨。在鐵鏈拉著鐵錨緩慢放入水中時,經歷了如圖所示三種情況:圖甲中鐵錨部分浸入水中;圖乙中鐵錨完全浸沒水中但未觸底;圖丙中鐵錨沉底。三種情況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別為F甲、F乙、F丙,它們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2.(6 分)把質地均勻的正方體物塊豎直放在容器底部,如圖甲所示,然后向容器內緩慢注入水,物塊始終直立,物塊對容器底部的壓力與注入水質量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物塊完全浸沒時的浮沉情況是 (選填“漂浮”、“懸浮”或“豎立在容器底上”),判斷的理由是: .物塊的密度.例7-1.(2021·溫州)一番茄從手中由靜止開始下落,撞擊水面時濺起許多水珠(如圖),同時番茄仍有較大速度并繼續下沉。若不計一切機械能損耗,番茄從開始下落至剛好浸沒時減少的勢能( )等于所有濺起的水珠在撞擊過程中增加的機械能總和大于所有濺起的水珠在撞擊過程中增加的機械能總和等于所有濺起的水珠在空中上升過程中增加的機械能總和小于所有濺起的水珠在空中上升過程中增加的機械能總和例7-2.某運動員做蹦極運動,如圖8甲所示,從高處O點下落,A點是彈性繩的自由長度,在B點運動員所受彈力恰好等于重力,C點是第一次下落到達的最低點。運動員所受彈性繩彈力F的大小隨時間t變化的情況如圖乙所示(蹦極過程視為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不考慮空氣阻力,試回答下列問題:(1)A→C過程,運動員的動能變化情況為 。(2)運動員的動能最大時是 點,繩的彈性勢能最大時 點。(填字母)(3)B→C過程,運動員、繩的能量轉化為 。(4)結合乙圖分析得,運動員所受重力大小 F0(填“=”、“<”或“>”)。(5)A→C過程,機械能守恒的是 。①運動員 ②彈性繩 ③運動員和彈性繩1.(2018·紹興)如圖,木塊以一定的速度滑過A,B點,到C點滑出下落至D點。A和B,C和D之間的垂直距離均為h。若空氣阻力忽略不計,則對木塊在運動過程中能量變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A、D點與A點相比,動能增加,勢能減少,機械能不變B、A點到C點減少的重力勢能大于C點到D點減少的重力勢能C、B點的動能可能等于A點的動能,但一定大于C點的動能D、B點的動能可能等于D點的動能,但一定大于A點的動能2.(7 分)如圖甲所示,有一半徑為 R 的光滑的 1/4 圓弧槽與一粗糙的水平面相連接,將質量為 m 的物體從斜面頂端由靜止釋放,停下后測出物塊在水平面上滑行距離為 S1.圖乙中有一個半徑為 R 的粗糙的1/4 圓弧槽與和圖甲中同樣粗糙的水平面相連接,將圖甲中質量為 m 的物體也從圖乙中斜槽頂端由靜止釋放,停下后測出物塊在水平面上滑行距離為 S2.求甲圖中重力對物體做的功 W= .乙圖中物體在水平面上的摩擦力 f.乙中物體在粗糙的 1/4 弧槽上運動這段時間內,若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全部轉化為內能并被該物體吸收,則物體上升的溫度多少℃ (物體比熱為 c)例8-1.如圖所示,下列簡單機械中,忽略杠桿、滑輪的自重、繩重及摩擦,當提起同一重物時, 最省力的是( )例8-2.(2021·杭州)已知一根質量分布均勻的圓柱體木料質量為60kg,體積為0.1m3。問:(1)此木料的密度為多少 (2)如圖所示,甲、乙兩人分別在A點和B點共同扛起此本料并恰好水平,其中AO=BC,O為木料的中點。求此時乙對木料的作用力大小。(3)若在(2)中當乙的作用點從B點向O點靠近時,請列式分析此過程中甲對木料作用力大小變化情況。1.(2020 紹興)如圖,甲、乙實驗可以得出“定滑輪不能省力”這一結論,小敏想通過一次實驗既得出結論,又能直接顯示出鉤碼的重力大小,于是在左側加上一個相同的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重力不能忽略、繩和滑輪之間摩擦不計),下列四套裝置中能實現的是( )A. B. C. D. 2.(2020 臺州)晾衣架(如圖)給日常生活帶來許多方便,轉動手搖器能使橫桿上升或下降(1)安裝在天花板上虛線框內的簡單機械應是________。(2)使用一段時間后,對手搖器的轉軸添加潤滑劑,目的是________。(3)將掛在晾衣架上重為20牛的衣服升高1.5米,至少對衣服做多少功 (4)由于使用不當.造成晾衣架右側鋼絲繩受損,最多只能承受15牛的力,左側鋼絲繩能正常使用。晾衣架的橫桿上有11個小孔,相鄰兩孔間的距離均為20厘米。現準備將重為20牛的一件衣服掛到水平橫桿的小孔進行晾曬,通過計算說明掛在哪些編號的小孔,在側鋼絲繩會斷裂(橫桿、衣架和鋼絲繩等自重不計)。3.小軍發現一個質量為1.6kg、不吸水的新型圓臺體建筑材料,他只有量程為5N的彈簧測力計,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重為8N、底面積為100cm2的薄壁容器M內盛有2000cm3的水,容器M置于水平地面,當輕質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豎直向上的拉力F為1.5N,此時材料浸沒在水中靜止且未觸底。求:(1)材料受到的重力;(2)材料未放入前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3)材料的密度。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童科學-中考護航計劃-力學綜合-學生版.docx 童科學-中考護航計劃-力學綜合-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