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考2022】浙江省科學中考二輪護航計劃10-沖刺訓練 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考2022】浙江省科學中考二輪護航計劃10-沖刺訓練 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1.近期特斯拉汽車安全行駛備受人們關注。哪些因素會影響摩擦力從而影響汽車剎車距離?某研究小組讓同一駕駛員在相同環境下,駕駛同輛車,都以100千米/時的車速進行剎車實驗測試,結果如下表所示:
(1)該實驗測試中所研究的影響剎車距離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測試中由同一駕駛員用同一輛汽車進行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普通汽車(未安裝ABS系統)剎車時,車輪立即停止滾動,向前滑動一段距離后停止。而安裝ABS系統的汽車,當汽車剎車時,能自動控制車輪的轉動速度,讓車輪處于剛要滑動就滾動的狀態,即車輪滾動時胎面與地面保持相對靜止,從而有效減小剎車距離。小明想了解ABS系統減小剎車距離的原因,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如圖甲實驗,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木塊,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t1時木塊開始運動,t2時木塊開始勻速滑動。請結合圖乙和所學知識解釋安裝ABS系統的汽車剎車距離更短的原因。
2. 央企報道“全國多地相繼出現了假干粉滅火器”.干粉滅火器中滅火劑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而假干粉滅火器是用面粉做滅火劑.興趣小組同學想了解學校干粉滅火器的滅火劑是否為報道中的“假干粉”.設計了以下實驗進行探究:
(1)探究一:甲、乙同學分別用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設計方案,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甲 取少量滅火劑于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 粉末逐漸溶解 該滅火劑不屬于報道中的“假干粉”
乙 取少量滅火劑于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 ________
乙同學設計方案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二:小組同學利用滅火器進行實驗后,發現可燃物表面有白色粉末殘留.為了解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繼續以下探究:
【查閱資料】1、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鈉受熱不分解.
2、碳酸氫鈉溶解吸收熱量;碳酸鈉溶解放出熱量.
【提出猜想】猜想1:殘留主要成分是碳酸鈉;
猜想2:殘留主要成分是________.
【設計方案】小組同學設計的下列實驗方案中,錯誤的是________(填序號).
A、加熱殘留物質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猜想2正確
B、將殘留物溶于水,若有放熱現象,則猜想1正確
C、將殘留物溶于水,加過量氯化鈣溶液靜置,取上層清液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猜想2正確
【反思評價】設計實驗方案要思維縝密,考慮周全.用化學知識解釋上述錯誤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2019年1月1日起《機州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施行,為加強公共場所控煙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制保障。學校的科學探索小隊想通過探究被動吸煙對小白鼠活動行為的影響,來告訴同學們公工場所禁煙的好處。
(1)組員們通過查閱資料得知:一氧化碳是香煙中的主要有害成分之一,請寫出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小組共準備了56只小白鼠,進行了下列實驗:①方法步驟這樣設置分組的目的是________(請寫出兩點);
組別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小白鼠數量 1 2 3 4 5 6 7 8 9
實驗條件 6 6 6 6 6 6 6 6 6
每次點燃2支煙,每小時1次,每天10次 每次點燃4支煙,每小時1次,每天10次 不點煙
②實驗觀察結果記錄
每點燃一次煙,觀察小白鼠5~10分鐘,記錄在________環境下,它們的活動行為:
組別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上午不點煙嗜睡的小白鼠數 10 16 無
點煙后12~16點活動加強的小白鼠數 18 18 無
不明原因死亡數 0 2 無
產仔后親鼠咬死吃食幼鼠數 1 6 無
③實驗分析:由以上的實驗數據,可能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學習了電學知識以后,選用三節新的干電池作為電源,并設計了如下的電學實驗。
(1)探究導體中電流與導體電阻的關系。選用的定值電阻分別是R1=5歐、R2=10歐、R3=15歐、R4=20歐。
①在開關閉合前,滑動變阻器要處于阻值最大處,在虛線框內畫出此時滑動變阻器的符號________。
②分別將R1、R2、R3、R4代替R接入電路,使電壓表的示數始終保持2伏不變,讀出每次電流表的示數。
③在此實驗中,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最小阻值是________歐。
(2)小明將電阻R換成額定電壓為3.8伏的燈泡,繼續做“燈泡亮度和燈泡功率的關系”實驗,正確連接好電路后,他采用合理的操作方式,閉合開關,移動滑片P,讀出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記錄在下表中。
實驗次數 1 2 3 4 5
電壓表的示數U/伏 1.9 2.2 2.8 3.8 4.5
電流表的示數I/安 0.20 0.24 0.26 0.30 0.34
燈泡的功率P/瓦
燈泡的亮度 逐漸變亮
小明通過實驗得到燈泡功率越大,燈泡亮度越亮的結論后,他分析表中數據得出:當加在燈泡兩端的電壓為額定電壓的一半時,燈泡的實際功率P實> 1/4P額。請利用表中數據并加以適當計算來說明他是如何得出此結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氣體產生的壓強(氣壓)大小與哪些因索有關呢 某科學興趣小組同學了解到如下信息后提出了他們的猜想。
信息:①自行車輪胎在烈日下暴曬易爆胎;②籃球充氣越多,越不易被壓扁;③密封在針筒內的空氣只能被壓縮一定的范圍。
猜想:氣壓大小可能與氣體的多少、溫度及體積有關。
(1)信息________(填序號)可作為“氣壓大小可能與氣體溫度有關”的猜想依據。
(2)科學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氣壓大小與溫度的關系,步驟如下(假設水E的體積不受溫度變化的影響)。
步驟一:往氣球內充入一定量的空氣后,用細線扎緊氣球口。
步驟二:在容器底部固定一滑輪,往容器中加入適量的水。
步驟三:拉動繞過滑輪的細線使氣球浸沒在水中,標記水面位置并測出細線露出水面的長度。
步驟四:升高水溫,拉動細線改變氣球浸沒的深度,使水面的位置保持不變,再次測出細線露出水面的長度。
①氣球浸沒在不同溫度的水中時,保持水面位置不變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中對多個不易觀測的量,進行了巧妙的“轉換”。如“細線露出水面的長度越長”反映“氣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氣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反映________越大。
6.燒堿是常用的消毒劑,因燒堿價廉而被廣泛地應用,工業燒堿中常常因含有Na2CO3雜質而不純.甲、乙兩同學設計實驗來探究工業燒堿中NaOH的質量分數.
【探究一】甲同學準確稱取一定質量的樣品,溶于蒸餾水配成溶液,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過量的CaCl2溶液,充分攪拌后,過濾.將沉淀洗滌、干燥、稱量.
(1)可以在濾液中加入 (填代號),用來判斷碳酸鈉是否完全反應.
A.CaCl2溶液 B.AgNO3溶液 C.酚酞試液
(2)甲同學查閱資料后,發現用BaCl2溶液會使測定更精確.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
A.因Ca(OH)2溶解度較小,加入CaCl2溶液后,可能產生Ca(OH)2沉淀.
B.等質量的Na2CO3生成的BaCO3的質量比CaCO3的質量大,稱量更準確.
C.加BaCl2溶液現象更明顯.
(3)【探究二】乙同學擬用下列裝置通過測定CO2的體積來計算工業燒堿中NaOH的質量分數(假設實驗在零度1大氣壓狀況下進行)。
丙同學說:“裝置中還有一錯誤,應改正?!闭埬阒赋銎渲械腻e誤________________。
(4)戊同學說:“除按丙、丁的修正外,還應將裝置A的雙孔橡皮塞改成三孔橡皮塞,在裝置A的前面增加一個盛N2的氣囊,將A中殘留的CO2全部趕入裝置B中.”你認為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7.某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在透明密閉小室內放置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可使小室內CO2的量保持恒定)進行了有關實驗。在不同強度光照條件下,根據毛細管內水柱的移動距離測得小室內氣體體積變化如下表所示。請分析回答:
光照強度klx 0 5 10 20 30 40
氣體體積變化量/μL/(cm2·min) -0.25 +0.5 +1.2 +1.7 +1.7 +1.7
(1)該小組為了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實驗過程中要改變光照強度,可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實驗中,光照可能會引起小室內氣體的膨脹或收縮而造成誤差,必須設置對照實驗, 對照組的小室內應放置________和二氧化碳緩沖液。比較兩組實驗結果,進行矯正,矯正后結果如上表,分析其中數據可得,光照強度與光合作用強度的關系是________。
(3)若用此裝置測定葉片呼吸作用的強度,則需對裝置做哪兩處改進 ________________
8.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學過的知識,測量定值電阻Rx的阻值。
(1)同學們利用電路甲測量Rx的阻值,測量數據和結果如下表一:
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求得該電阻的阻值是________。
(2)同學們發現該電阻的標定阻值為1000歐、為什么測量值與標定值之間有較大偏差 他們查資料尋找原因,發現平時認為電阻為零的電流表和電阻無窮大的電壓表實際上都有一定的內阻,只是電壓表的內阻比較大,電流表的內阻比較小,但都會對測量結果產生影響。然后,同學們找來他們使用的電流表和電壓表的說明書,說明書顯示:
電壓表:量程0~6伏,內阻6000歐
電流表:量程0~10毫安,內阻40歐
根據這些信息,可判斷甲電路中由于________(“電流表”或“電壓表”)內阻的影響,使測量結果產生較大偏差。
(3)小組同學經過思考,改成電路乙進行實驗,測量數據和結果如下表二:
比較兩次測量結果,同學們做出了以下分析,你認為正確的是 。
A.測量該定值電阻選擇電路乙更合適
B.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得到的電阻阻值都會偏大或偏小
C.選擇合適的電路,測得的電阻值偏差會減小,更接近真實值
(4)拓展應用:根據以上的探究,如果需要測量阻值約20歐小阻值電阻時,選用了合適量程的電壓表和電流表后,為了使測量結果更精確,應選擇甲和乙中的哪一電路 并說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某??茖W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對一瓶因敞口放置可能已潮解、變質的氫氧化鈉固體產生了興趣,想通過實驗測定其中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
(1)(一)測定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實驗方案:該小組同學稱取15.50g樣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澄清石灰水,過濾、洗滌、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g。請回答: 小組同學判斷石灰水是否過量的方法是:靜置后,取上層清液滴加________溶液,觀察是否變渾濁。
(2)根據該小組的實驗結果,計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結果精確到0.1%)
(3)(二)測定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
查閱資料:往碳酸鈉溶液中逐滴滴入稀鹽酸會依次發生以下兩個反應: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
實驗方案:該小組同學稱取15.50g樣品放入錐形瓶中,并稱得錐形瓶及樣品的總質量50.50g,再將175.00g7.3%稀鹽酸平均分成7份依次加樣品中,每次充分反應后用電子秤稱得錐形瓶及所盛物質的質量,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加入鹽酸的次數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錐形瓶及所盛物質的總質量 75.5 100.50 125.50 150.50 173.30 196.10 221.10
計算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結果精確到0.1%)
2.某鐵礦粉,主要成分為鐵的氧化物(FeXOy),一學生利用實驗作進一步分析,過程及數據如下。(注:鐵礦粉中雜質不參與下列過程中的反應)
ⅰ.取30g該鐵礦粉在CO氣流中充分加熱,將反應后的氣體用燒堿溶液充分吸收,燒堿溶液增重19.8g;
ⅱ.將上述加熱后的固體取出后,再向固體逐滴加入稀硫酸,測得產生氣體與滴入稀硫酸的質量關系如下圖:
通過計算回答下列問題:
(1)過程ⅰ中生成氣體的質量________g,過程ⅱ中固體充分反應后,產生氣體的質量為________g。
(2)所用稀硫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________。
(3)30g鐵礦粉所含鐵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質量為________g。
(4)通過計算可知該鐵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_。
3.現有10g鋅、8g氧化銅和足量的稀硫酸,某同學想用這些鋅和氧化銅為原料來制取銅單質,他采用了如下所示的流程圖和實驗裝置(如圖1):
(1)實驗時,為了能夠持續地小流量地產生氫氣,應該更換圖中的儀器是:________。
(2)試計算8克氧化銅完全反應能生成多少克單質銅?
(3)按照規范操作要求完成實驗,氧化銅被完全反應,請以加入的Zn為橫坐標,以生成的Cu為縱坐標(如圖2),畫出關系圖,標出圖中轉折點的大致位置,并說明理由。
4.我國從1953年至今進行了6次人口普查,2011年4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主要數據.下面是我國6次人口普查的一組數據。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時間(年)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
總人數(億) 6.19 7.23 10.32 11.60 12.95 13.39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是調________(調查、實驗、模擬實驗);
(2)下列關于人類必須要控制人口增長的理由,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人口數量越少,人口的素質就越高
B.人口的增長會對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C.控制人口增長可以更好地保護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圈
D.控制人口增長有利于人類世世代代有可利用的資源
(3)上表中的數據表明,當今我國人口數量的變化趨勢是 。
A.急劇增長 B.增速變緩 C.無明顯改變 D.數量逐漸減少
(4)人口過多、人口增長過快給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資源帶來了哪些影響?
(5)如果人類增長過慢或停止增長,會帶來什么問題 ?
5.汞元素超標對生物體有嚴重危害。為監測礦區附近某作物種植區域的汞元素含量;科研人員開辟莧菜種植試驗地(莧菜能富集汞元素)進行監測。如圖甲是莧菜種植試驗地的生態系統食物網模式圖。
(1)寫出該生態系統中能量損失最少的一條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土壤中汞元素在物體內會富集,則該生態系統內,青蛙與莧菜相比,體內汞含量較高的是________。
(3)科研人員還測定了汞離子(Hg2+)對莧菜種子的發芽率和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乙所示。
比較圖1和圖2,發現汞離子對種子發芽率的影響與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變化趨勢相似。請結合所學知識,推測淀粉酶活性與種子發芽率具有相關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埃博拉疫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的傳染性。西非爆發埃博拉疫情以來,已造成數人感染和死亡……目前,有些國家已研制出埃博拉疫苗。為檢驗疫苗的效能,科學家用8只健康的恒河猴平均分為A、B兩組進行了動物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請補充、完善實驗過程,回答相關問題。
(1)上述實驗過程中,①應填寫________;②處填寫________。
(2)在實驗中,設置A組恒河猴的作用是________。
(3)B組恒河猴注射埃博拉病毒后存活下來,是因為體內產生了抵抗埃博拉病毒的________。這種免疫類型為________。
(4)上述實驗中,若要測定該埃博拉疫苗的最有效濃度,對實驗的改進可采用增加實驗組數的方法,再觀察接種________疫苗恒河猴患病的情況。
(5)從傳染病角度來看,埃博拉病毒屬于這種傳染病的________。
(6)為了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擴散,采取了多項措施,其中有:①經常用肥皂洗手,以保持雙手的清潔;②規范睡眠,提高身體抵抗力;③對有出血癥狀的可疑病人隔離觀察;④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遮掩口鼻,用過的紙巾應該妥善棄置等。上述措施中屬于切斷傳播途徑的是________(填序號)。
7.圖甲是一個電熱器的部分簡化電路。電熱絲R1規格為“220V 1100W”,電阻R2為506Ω。電熱器正常工作時,加熱功率為1100W,保溫功率為88W,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電阻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
(1)當溫控開關S接a時,電熱器處于________(填“加熱”或“保溫”)狀態。
(2)圖乙的面板上有一個開關和兩個插座。連接時,開關應接在________ (填“火”或“零”)線上;兩個插座應________(填“串”或“并”)聯。圖丙中兩個插座分別提供120V和230V的電壓,它們共用的是________(填“火”或“零”)線。
(3)某次在使用時,電路中R1燒毀了。小科想使電熱器恢復正常工作,設計了下面方案;請通過計算、分析,對兩個方案作出評價:
方案一:用“220V 220W”電熱絲R3、“220V 880W”電熱絲R4串聯替代R1
方案二:用兩根都是“220V550W”的電熱絲R5并聯替代R1
8.在拓展課上,老師要求制作一個簡易體重計,要求是:a.體重越大,電壓表示數越大;b.體重計的零刻度正好在電壓表的零刻度處;c.體重計的刻度是均勻的。某同學設計了一個電路,如圖1所示。
(1)請指出該電路不符合要求之處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
(2)該同學對電路進行改進后如圖2所示,他選用電壓為12V的電源,長為20cm的均勻電阻絲R1(5Ω/cm),R0為300Ω,量程為0-3V的電壓表,一根彈簧。彈簧長度隨所受壓力大小變化如圖3所示(托盤上受到壓力為零時滑片剛好指向R1的最上端),當滑片指向R1的最上端時電壓表的示數為________;
(3)一位同學站上托盤,發現電壓表的示數為1.5V,請通過計算得出該同學的體重是多少?
(4)為了增大該體重計的測量范圍,請提出一種改進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如圖所示的吊車將一塊奇石從5m深的水底提升到離水面1m高的岸上。已知吊車質量為25t,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2000cm ,石塊出水前繩子上拉力F的大小為5.0×103N,石塊出水后繩子上拉力F的大小變為7.5×103N,不計摩擦及動滑輪重,求:
(1)吊車未吊石塊時對地面的壓強。
(2)從石塊剛離開水面到放到岸上這個過程吊車對石塊所做的功。
(3)石塊的密度。
21.近期特斯拉汽車安全行駛備受人們關注。哪些因素會影響摩擦力從而影響汽車剎車距離?某研究小組讓同一駕駛員在相同環境下,駕駛同輛車,都以100千米/時的車速進行剎車實驗測試,結果如下表所示:
(1)該實驗測試中所研究的影響剎車距離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測試中由同一駕駛員用同一輛汽車進行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普通汽車(未安裝ABS系統)剎車時,車輪立即停止滾動,向前滑動一段距離后停止。而安裝ABS系統的汽車,當汽車剎車時,能自動控制車輪的轉動速度,讓車輪處于剛要滑動就滾動的狀態,即車輪滾動時胎面與地面保持相對靜止,從而有效減小剎車距離。小明想了解ABS系統減小剎車距離的原因,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如圖甲實驗,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木塊,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t1時木塊開始運動,t2時木塊開始勻速滑動。請結合圖乙和所學知識解釋安裝ABS系統的汽車剎車距離更短的原因。
13. (1)胎壓、輪胎型號
(2)保持壓力相同
(3)由圖乙可知,靜止的木塊剛要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最大,所以安裝ABS系統能讓汽車剎車時車輪獲得最大摩擦力;相同條件下消耗等量動能,汽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移動的距離就越短。
【解析】(1)該實驗測試中所研究的影響剎車距離因素有胎壓、輪胎型號。
(2)測試中由同一駕駛員用同一輛汽車進行實驗的目的是保持壓力相同。
(3)ABS系統的汽車剎車距離更短的原因:由圖乙可知,靜止的木塊剛要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最大,所以安裝ABS系統能讓汽車剎車時車輪獲得最大摩擦力;相同條件下消耗等量動能,汽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移動的距離就越短。
2. 央企報道“全國多地相繼出現了假干粉滅火器”.干粉滅火器中滅火劑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而假干粉滅火器是用面粉做滅火劑.興趣小組同學想了解學校干粉滅火器的滅火劑是否為報道中的“假干粉”.設計了以下實驗進行探究:
(1)探究一:甲、乙同學分別用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設計方案,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甲 取少量滅火劑于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 粉末逐漸溶解 該滅火劑不屬于報道中的“假干粉”
乙 取少量滅火劑于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 ________
乙同學設計方案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二:小組同學利用滅火器進行實驗后,發現可燃物表面有白色粉末殘留.為了解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繼續以下探究:
【查閱資料】1、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鈉受熱不分解.
2、碳酸氫鈉溶解吸收熱量;碳酸鈉溶解放出熱量.
【提出猜想】猜想1:殘留主要成分是碳酸鈉;
猜想2:殘留主要成分是________.
【設計方案】小組同學設計的下列實驗方案中,錯誤的是________(填序號).
A、加熱殘留物質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猜想2正確
B、將殘留物溶于水,若有放熱現象,則猜想1正確
C、將殘留物溶于水,加過量氯化鈣溶液靜置,取上層清液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猜想2正確
【反思評價】設計實驗方案要思維縝密,考慮周全.用化學知識解釋上述錯誤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有氣泡產生;NaHCO3+HCl═NaCl+H2O+CO2↑
(2)碳酸氫鈉和碳酸鈉;B;無論殘留物中是否含有碳酸氫鈉,固體溶解后,溶液溫度都可能升高
【解析】探究一:面粉不溶于水,也不能與稀鹽酸反應;碳酸氫鈉能溶于水,且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由實驗現象可知,粉末逐漸溶解,說明該物質是碳酸氫鈉;若為碳酸氫鈉,加入稀鹽酸后會有氣泡產生;故填:水;有氣泡產生;NaHCO3+HCl═NaCl+H2O+CO2↑.
【提出猜想】若碳酸氫鈉完全分解,則白色固體為碳酸鈉;若部分分解,則白色固體為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物;故填:碳酸氫鈉和碳酸鈉;
【設計方案】A.加熱時,碳酸鈉不分解,而碳酸氫鈉分解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將加熱后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說明固體中含有碳酸氫鈉,若不變渾濁,則固體中只有碳酸鈉;
B.無論殘余物中是否含有碳酸氫鈉,殘余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鈉,碳酸鈉溶于水就會放出熱量;
C.將殘留物溶于水,加過量氯化鈣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其中含有碳酸鈉;靜置,取上層清液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證明其中含有碳酸氫鈉.
故填:B.
【反思評價】若殘留物只有碳酸鈉,溶于水后會放出熱量;若為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物,雖然碳酸氫鈉溶于水,吸收熱量,但是如果吸收的熱量較少,還是表現出溶液的溫度升高,而無法確定殘留物中是否含有碳酸氫鈉.故填:無論殘留物中是否含有碳酸氫鈉,固體溶解后,溶液溫度都可能升高.
【分析】探究一:面粉不溶于水,也不能與稀鹽酸反應;碳酸氫鈉能溶于水,且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
【提出猜想】根據碳酸氫鈉是否完全分解來分析;
【設計方案】根據實驗設計中的現象以及題干信息來分析;
【反思評價】根據碳酸鈉溶于水會放出熱量來分析.
3.自2019年1月1日起《機州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施行,為加強公共場所控煙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制保障。學校的科學探索小隊想通過探究被動吸煙對小白鼠活動行為的影響,來告訴同學們公工場所禁煙的好處。
(1)組員們通過查閱資料得知:一氧化碳是香煙中的主要有害成分之一,請寫出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小組共準備了56只小白鼠,進行了下列實驗:①方法步驟這樣設置分組的目的是________(請寫出兩點);
組別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小白鼠數量 1 2 3 4 5 6 7 8 9
實驗條件 6 6 6 6 6 6 6 6 6
每次點燃2支煙,每小時1次,每天10次 每次點燃4支煙,每小時1次,每天10次 不點煙
②實驗觀察結果記錄
每點燃一次煙,觀察小白鼠5~10分鐘,記錄在________環境下,它們的活動行為:
組別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上午不點煙嗜睡的小白鼠數 10 16 無
點煙后12~16點活動加強的小白鼠數 18 18 無
不明原因死亡數 0 2 無
產仔后親鼠咬死吃食幼鼠數 1 6 無
③實驗分析:由以上的實驗數據,可能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CO+O2 2CO2
(2)設置對照組,避免實驗偶然性;不同煙霧濃度;點燃煙的支數越多(被動吸煙越多),對小白鼠行為影響越大。
【解析】(1)一氧化碳在空氣中點燃,主要是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配平。
(2)①通過對照點燃煙環境下的小白鼠與不點燃煙環境下的小白鼠進行對比,查看小白鼠的情況,點煙數量多與點煙數量少環境下的小白鼠情況進行對比,更有利于證明實驗結論。
② 每點燃一次煙,觀察小白鼠5~10分鐘,點燃煙數量多的與點燃煙數量少環境下的小白鼠進行對比,點燃煙數量多的那組一氧化碳在空氣中點燃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就更多,這是為了探究小白鼠在不同的煙霧濃度下,它的情況是怎樣的.
③實驗結果發現不點煙的小白鼠沒有嗜睡,沒有死亡,沒有產仔后親鼠咬死吃食幼鼠這類的情況,而點的煙越多小白鼠死亡數量,嗜睡數量,產仔后親鼠咬死吃食幼鼠會更多。
4.小明學習了電學知識以后,選用三節新的干電池作為電源,并設計了如下的電學實驗。
(1)探究導體中電流與導體電阻的關系。選用的定值電阻分別是R1=5歐、R2=10歐、R3=15歐、R4=20歐。
①在開關閉合前,滑動變阻器要處于阻值最大處,在虛線框內畫出此時滑動變阻器的符號________。
②分別將R1、R2、R3、R4代替R接入電路,使電壓表的示數始終保持2伏不變,讀出每次電流表的示數。
③在此實驗中,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最小阻值是________歐。
(2)小明將電阻R換成額定電壓為3.8伏的燈泡,繼續做“燈泡亮度和燈泡功率的關系”實驗,正確連接好電路后,他采用合理的操作方式,閉合開關,移動滑片P,讀出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記錄在下表中。
實驗次數 1 2 3 4 5
電壓表的示數U/伏 1.9 2.2 2.8 3.8 4.5
電流表的示數I/安 0.20 0.24 0.26 0.30 0.34
燈泡的功率P/瓦
燈泡的亮度 逐漸變亮
小明通過實驗得到燈泡功率越大,燈泡亮度越亮的結論后,他分析表中數據得出:當加在燈泡兩端的電壓為額定電壓的一半時,燈泡的實際功率P實> 1/4P額。請利用表中數據并加以適當計算來說明他是如何得出此結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2.5
(2)根據第一組數據得到:燈泡的實際功率為:P實=U實I實=1.9V×0.2A=0.38W;
根據第四組數據得到:燈泡的實際功率為:P額=U額I額=3.8V×0.3A=1.14W;
兩次的電壓之比為:;
兩次的功率之比為:。
【解析】(1)①根據滑動變阻器的電路符號解答;
③在串聯電路中,電壓的分配與電阻成正比,那么當電壓保持不變時,定值電阻的阻值越小,變阻器接入的阻值越小,根據此規律計算R2=10Ω時變阻器接入的阻值即可;
(2)將第一組和第四組數據計算后進行比較即可。
5.氣體產生的壓強(氣壓)大小與哪些因索有關呢 某科學興趣小組同學了解到如下信息后提出了他們的猜想。
信息:①自行車輪胎在烈日下暴曬易爆胎;②籃球充氣越多,越不易被壓扁;③密封在針筒內的空氣只能被壓縮一定的范圍。
猜想:氣壓大小可能與氣體的多少、溫度及體積有關。
(1)信息________(填序號)可作為“氣壓大小可能與氣體溫度有關”的猜想依據。
(2)科學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氣壓大小與溫度的關系,步驟如下(假設水E的體積不受溫度變化的影響)。
步驟一:往氣球內充入一定量的空氣后,用細線扎緊氣球口。
步驟二:在容器底部固定一滑輪,往容器中加入適量的水。
步驟三:拉動繞過滑輪的細線使氣球浸沒在水中,標記水面位置并測出細線露出水面的長度。
步驟四:升高水溫,拉動細線改變氣球浸沒的深度,使水面的位置保持不變,再次測出細線露出水面的長度。
①氣球浸沒在不同溫度的水中時,保持水面位置不變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中對多個不易觀測的量,進行了巧妙的“轉換”。如“細線露出水面的長度越長”反映“氣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氣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反映________越大。
(1)①
(2)控制氣球內氣體的體積不變;氣球內氣體的氣壓
【解析】(1)由信息①自行車輪胎在烈日下暴曬易爆胎,說明溫度高,壓強會增大;
(2)①探究氣壓大小與溫度的關系,需保持氣球的體積不變,保持水面位置不變,就是為了在實驗過程中保持氣球的體積不變;
②若氣壓壓強變大,還在原來的深度,則氣球內部壓強大于外部壓強,體積會變大,所以要加深氣球在水中的深度,使其體積不變,因此“氣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反映了氣球內氣體的氣壓越大。
6.燒堿是常用的消毒劑,因燒堿價廉而被廣泛地應用,工業燒堿中常常因含有Na2CO3雜質而不純.甲、乙兩同學設計實驗來探究工業燒堿中NaOH的質量分數.
【探究一】甲同學準確稱取一定質量的樣品,溶于蒸餾水配成溶液,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過量的CaCl2溶液,充分攪拌后,過濾.將沉淀洗滌、干燥、稱量.
(1)可以在濾液中加入 (填代號),用來判斷碳酸鈉是否完全反應.
A.CaCl2溶液 B.AgNO3溶液 C.酚酞試液
(2)甲同學查閱資料后,發現用BaCl2溶液會使測定更精確.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
A.因Ca(OH)2溶解度較小,加入CaCl2溶液后,可能產生Ca(OH)2沉淀.
B.等質量的Na2CO3生成的BaCO3的質量比CaCO3的質量大,稱量更準確.
C.加BaCl2溶液現象更明顯.
(3)【探究二】乙同學擬用下列裝置通過測定CO2的體積來計算工業燒堿中NaOH的質量分數(假設實驗在零度1大氣壓狀況下進行)。
丙同學說:“裝置中還有一錯誤,應改正。”請你指出其中的錯誤________________。
(4)戊同學說:“除按丙、丁的修正外,還應將裝置A的雙孔橡皮塞改成三孔橡皮塞,在裝置A的前面增加一個盛N2的氣囊,將A中殘留的CO2全部趕入裝置B中.”你認為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1)A
(2)A,B
(3)因CO2可溶于水,會造成較大的誤差,應將B裝置中的水換成飽和碳酸氫鈉,B裝置應短管進長管出
(4)不需要
【解析】(1)因為如果濾液當中含有碳酸鈉,那么加入氯化鈣溶液時就能夠產生沉淀,故可以判斷碳酸鈉是否完全反應。
(2)下列解釋合理的是:因Ca(OH)2溶解度較小,加入CaCl2溶液后,可能產生Ca(OH)2沉淀,會影響實驗結果;等質量的Na2CO3生成的BaCO3的質量比CaCO3的質量大,稱量更準確。
(3)因CO2可溶于水,會造成較大的誤差,應將B裝置中的水換成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B裝置應短管進長管出。
(4)因為不是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是通過二氧化碳排出B裝置中的水來測定二氧化碳的體積,所以裝置中的二氧化碳不影響實驗結果,因此不需要。
7.某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在透明密閉小室內放置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可使小室內CO2的量保持恒定)進行了有關實驗。在不同強度光照條件下,根據毛細管內水柱的移動距離測得小室內氣體體積變化如下表所示。請分析回答:
光照強度klx 0 5 10 20 30 40
氣體體積變化量/μL/(cm2·min) -0.25 +0.5 +1.2 +1.7 +1.7 +1.7
(1)該小組為了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實驗過程中要改變光照強度,可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實驗中,光照可能會引起小室內氣體的膨脹或收縮而造成誤差,必須設置對照實驗, 對照組的小室內應放置________和二氧化碳緩沖液。比較兩組實驗結果,進行矯正,矯正后結果如上表,分析其中數據可得,光照強度與光合作用強度的關系是________。
(3)若用此裝置測定葉片呼吸作用的強度,則需對裝置做哪兩處改進 ________________
(1)改變裝置到光源的距離或改變光源的電功率
(2)死葉片;一定光照強度范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強度先增加后保持不變
(3)①將裝置至于黑暗環境下;②將二氧化碳緩沖液換成氫氧化鈉溶液。
【解析】(1)結合圖分析可知,該實驗可以通過改變燈泡與裝置的距離或改變光源的電功率來實現光照強度的變化。
(2)做對照實驗時,其它條件應與該實驗裝置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所放葉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即同樣大小的死葉片,這樣才具有可比性。在一定光照范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光合作用逐漸增強,氧氣的生成量逐漸增加;當達到一定光強后, 氣體體積變化量 保持在1.7,說明再增加光照強度,光合作用不再增強,氧氣生成量不再增加。
(3)有氧呼吸過程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因此為了消除光合作用的影響,在測定有氧呼吸速率時應該 將裝置至于黑暗環境下;同時將裝置中的二氧化碳緩沖液換成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
8.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學過的知識,測量定值電阻Rx的阻值。
(1)同學們利用電路甲測量Rx的阻值,測量數據和結果如下表一:
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求得該電阻的阻值是________。
(2)同學們發現該電阻的標定阻值為1000歐、為什么測量值與標定值之間有較大偏差 他們查資料尋找原因,發現平時認為電阻為零的電流表和電阻無窮大的電壓表實際上都有一定的內阻,只是電壓表的內阻比較大,電流表的內阻比較小,但都會對測量結果產生影響。然后,同學們找來他們使用的電流表和電壓表的說明書,說明書顯示:
電壓表:量程0~6伏,內阻6000歐
電流表:量程0~10毫安,內阻40歐
根據這些信息,可判斷甲電路中由于________(“電流表”或“電壓表”)內阻的影響,使測量結果產生較大偏差。
(3)小組同學經過思考,改成電路乙進行實驗,測量數據和結果如下表二:
比較兩次測量結果,同學們做出了以下分析,你認為正確的是 。
A.測量該定值電阻選擇電路乙更合適
B.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得到的電阻阻值都會偏大或偏小
C.選擇合適的電路,測得的電阻值偏差會減小,更接近真實值
(4)拓展應用:根據以上的探究,如果需要測量阻值約20歐小阻值電阻時,選用了合適量程的電壓表和電流表后,為了使測量結果更精確,應選擇甲和乙中的哪一電路 并說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61歐
(2)電壓表
(3)A,B,C
(4)甲。因為20歐是小電阻,電壓表內阻大,直接并聯后電壓表分流作用小,電流表測量偏差小,電阻測量值偏差小。
【解析】(1)該電阻的阻值為:;
(2)該電阻的阻值為1000Ω,而電壓表的電阻6000Ω,這時二者電阻相近,電流表測得的電流與通過電阻的電流相差比較大,因此計算出的電阻產生較大誤差,那么甲電路中由于電壓表內阻的影響,使測量結果產生較大偏差;
(3)圖乙測得的電阻為:;
A.通過計算可知,圖乙測出的電阻與實際阻值誤差更小,故A正確;
B.無論使用哪種方法測得的電阻阻值都會和實際阻值有差異,故B正確;
C.相同的電阻,使用不同的測量方法,測出的值誤差大小不同,故C正確。
(4)如果要測量阻值約為20Ω的電阻時,由于它電阻較小,因此通過它的電流較大,電壓表與它并聯時對電流表的示數影響比較小,測得的電阻誤差會比較小。
1.某??茖W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對一瓶因敞口放置可能已潮解、變質的氫氧化鈉固體產生了興趣,想通過實驗測定其中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
(1)(一)測定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實驗方案:該小組同學稱取15.50g樣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澄清石灰水,過濾、洗滌、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g。請回答: 小組同學判斷石灰水是否過量的方法是:靜置后,取上層清液滴加________溶液,觀察是否變渾濁。
(2)根據該小組的實驗結果,計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結果精確到0.1%)
(3)(二)測定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
查閱資料:往碳酸鈉溶液中逐滴滴入稀鹽酸會依次發生以下兩個反應: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
實驗方案:該小組同學稱取15.50g樣品放入錐形瓶中,并稱得錐形瓶及樣品的總質量50.50g,再將175.00g7%稀鹽酸平均分成7份依次加樣品中,每次充分反應后用電子秤稱得錐形瓶及所盛物質的質量,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加入鹽酸的次數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錐形瓶及所盛物質的總質量 75.5 100.50 125.50 150.50 173.30 196.10 221.10
計算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結果精確到0.1%)
答案:(1)碳酸鈉(或碳酸鉀)
(2)解:設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
Na2CO3+Ca(OH)2=CaCO3↓+ 2NaOH
106 100
x 10.00g
解得:x=10.60g
Na2CO3%= ×100%≈68.4%
答: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68.4%。
(3)解:175.00g7.3%稀鹽酸平均分成7份,每份稀鹽酸溶液質量為25.00g,第五次加入鹽酸后產生氣體,第七次加入的鹽酸溶液未參與反應。
MCO2=50.50g+175.00g-221.10g=4.40g
設反應生成4.40gCO2需要消耗鹽酸溶液質量為y
Na2CO3+ 2HCl=2NaCl+H2O+ CO2↑
73 44
7.3%y 4.40g
解得:y=100.00g
因此前四次和氫氧化鈉反應的稀鹽酸溶液的質量為175.00g-100.00g-25.00g=50.00g
設氫氧化鈉的質量為z
NaOH+ HCl=NaCl+H2O
40 36.5
z 50.00g×7.3%
z=4.0g
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
【解析】(1)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它能與碳酸鹽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
(2)白色沉淀就是碳酸鈣,根據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的方程式列出比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最后根據計算即可。
(3)根據表格可知,從第一次到第四次實驗中,總質量都等于滴入稀鹽酸的質量和原來錐形瓶的總質量之和,這說明這段時間內沒有二氧化碳產生,即是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的反應。從第五次實驗開始,總質量小于滴入稀鹽酸和原來總質量的和,說明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而對比第六次和第七次實驗可知,反應前后總質量的差都是4.4g,則說明第六次時其中的碳酸鈉已經完全反應,而第七次的稀鹽酸沒有參加反應。
首先根據碳酸鈉和稀鹽酸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稀鹽酸的質量,然后用稀鹽酸的總質量-與碳酸鈉反應的稀鹽酸的質量-第七次沒有參加反應的稀鹽酸質量=與氫氧化鈉反應的稀鹽酸的質量。最后根據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并計算它的質量分數即可。
2.某鐵礦粉,主要成分為鐵的氧化物(FeXOy),一學生利用實驗作進一步分析,過程及數據如下。(注:鐵礦粉中雜質不參與下列過程中的反應)
ⅰ.取30g該鐵礦粉在CO氣流中充分加熱,將反應后的氣體用燒堿溶液充分吸收,燒堿溶液增重19.8g;
ⅱ.將上述加熱后的固體取出后,再向固體逐滴加入稀硫酸,測得產生氣體與滴入稀硫酸的質量關系如下圖:
通過計算回答下列問題:
(1)過程ⅰ中生成氣體的質量________g,過程ⅱ中固體充分反應后,產生氣體的質量為________g。
(2)所用稀硫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________。
(3)30g鐵礦粉所含鐵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質量為________g。
(4)通過計算可知該鐵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_。
(1)19.8;0.6
(2)49%
(3)7.2
(4)Fe2O3
【解析】(1) 過程ⅰ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氫氧化鈉溶液增重質量即為生成二氧化碳質量,所以生成氣體質量為19.8克; 由圖像可知, 過程ⅱ中固體充分反應后,產生氣體的質量為 0.6克。
(2)由圖像可知,生成的鐵與6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生成0.6克氫氣,所以設稀硫酸溶質質量分數為x,鐵的質量為y
Fe+H2SO4=FeSO4+H2↑
56 98 2
y 60gx 0.6g

x=49%; y=16.8g
(3)由反應方程式知,鐵的氧化物中氧元素質量為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質量的一半,即為;
(4)由前面計算可知,56x:16y=16.8g:7.2g
則x:y=2:3,即該鐵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 Fe2O3 。
3.現有10g鋅、8g氧化銅和足量的稀硫酸,某同學想用這些鋅和氧化銅為原料來制取銅單質,他采用了如下所示的流程圖和實驗裝置(如圖1):
(1)實驗時,為了能夠持續地小流量地產生氫氣,應該更換圖中的儀器是:________。
(2)試計算8克氧化銅完全反應能生成多少克單質銅?
(3)按照規范操作要求完成實驗,氧化銅被完全反應,請以加入的Zn為橫坐標,以生成的Cu為縱坐標(如圖2),畫出關系圖,標出圖中轉折點的大致位置,并說明理由。
(1)長頸漏斗
(2)設當 8 克氧化銅完全反應生成單質銅,需要至少消耗的鋅的質量為x,生成的銅的質量為y
根據化學方程式:Zn+H2SO4=ZnSO4+H2↑;
CuO+H2Cu+H2O;
可得關系式為:
Zn~H2↑~CuO~Cu
65 80 64
x 8g y
;
解得:x=6.5g,y=6.4g。
(3)開始是先通入了氫氣,所以當反應掉6.5g鋅時得不到6.4g銅,即得到6.4g銅時應該消耗更多的鋅。且開始通入的氫氣是排盡裝置內空氣的,所以開始通入氫氣時沒有銅生成。得圖如下:
【解析】(1)為了能夠持續穩定的小流量的得到氫氣,必須能夠控制滴入的稀硫酸的速度,因此應該將長頸漏斗換成分液漏斗;
(2)首先寫出鋅和稀硫酸、氧化銅和氫氣反應的方程式,然后找到參加反應的鋅、氫氣、氧化銅和銅的質量關系,列出比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鋅和生成銅的質量;
(3)為了防止發生爆炸,所以在點燃酒精燈之前需要先通入一段時間的氫氣,將試管中的空氣排出,因此產生6.4g的銅需要的鋅的質量肯定大于6.5g,據此作圖即可。
4.我國從1953年至今進行了6次人口普查,2011年4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主要數據.下面是我國6次人口普查的一組數據。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時間(年)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
總人數(億) 6.19 7.23 10.32 11.60 12.95 13.39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是調________(調查、實驗、模擬實驗);
(2)下列關于人類必須要控制人口增長的理由,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人口數量越少,人口的素質就越高
B.人口的增長會對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C.控制人口增長可以更好地保護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圈
D.控制人口增長有利于人類世世代代有可利用的資源
(3)上表中的數據表明,當今我國人口數量的變化趨勢是 。
A.急劇增長 B.增速變緩 C.無明顯改變 D.數量逐漸減少
(4)人口過多、人口增長過快給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資源帶來了哪些影響?
(5)如果人類增長過慢或停止增長,會帶來什么問題 ?
(1)調查
(2)A
(3)B
(4)住房緊張,就業困難,交通擁擠,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社會矛盾加劇等
(5)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等
【解析】(1)上述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是調查。
(2)下列關于人類必須要控制人口增長的理由,不正確是人口數量越少,人口的素質就越高,因為人口數量減少,并不能提升人口的素質。
(3)由圖表中可以發現,當今我國人口數量的變化趨勢是增速變緩。
(4)人口過多、人口增長過快給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資源帶來的影響是住房緊張,就業困難,交通擁擠,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社會矛盾加劇等。
(5)如果人類增長過慢或停止增長,會帶來的問題是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等
5.汞元素超標對生物體有嚴重危害。為監測礦區附近某作物種植區域的汞元素含量;科研人員開辟莧菜種植試驗地(莧菜能富集汞元素)進行監測。如圖甲是莧菜種植試驗地的生態系統食物網模式圖。
(1)寫出該生態系統中能量損失最少的一條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土壤中汞元素在物體內會富集,則該生態系統內,青蛙與莧菜相比,體內汞含量較高的是________。
(3)科研人員還測定了汞離子(Hg2+)對莧菜種子的發芽率和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乙所示。
比較圖1和圖2,發現汞離子對種子發芽率的影響與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變化趨勢相似。請結合所學知識,推測淀粉酶活性與種子發芽率具有相關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莧菜 麻雀 蛇
(2)青蛙
(3)種子萌發所需能量,主要通過分解有機物獲得,這個過程需要酶參與。當酶活性降低時,種子呼吸作用減弱,使細胞供能不足,種子萌發率降低
【解析】(1)能量在沿著食物鏈流動地過程中是逐級遞減的,所以食物鏈最短的一條就是能量 損失最少的,即 莧菜麻雀蛇;
(2)物質會沿著食物鏈流動逐級積累,青蛙比莧菜的營養級高,所以 青蛙體內汞含量較高 ;
(3) 淀粉酶 有分解淀粉的作用,而淀粉的分解可以釋放能量,因此原因是:“ 種子萌發所需能量,主要通過分解有機物獲得,這個過程需要酶參與。當酶活性降低時,種子呼吸作用減弱,使細胞供能不足,種子萌發率降低 ?!?br/>6.埃博拉疫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的傳染性。西非爆發埃博拉疫情以來,已造成數人感染和死亡……目前,有些國家已研制出埃博拉疫苗。為檢驗疫苗的效能,科學家用8只健康的恒河猴平均分為A、B兩組進行了動物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請補充、完善實驗過程,回答相關問題。
(1)上述實驗過程中,①應填寫________;②處填寫________。
(2)在實驗中,設置A組恒河猴的作用是________。
(3)B組恒河猴注射埃博拉病毒后存活下來,是因為體內產生了抵抗埃博拉病毒的________。這種免疫類型為________。
(4)上述實驗中,若要測定該埃博拉疫苗的最有效濃度,對實驗的改進可采用增加實驗組數的方法,再觀察接種________疫苗恒河猴患病的情況。
(5)從傳染病角度來看,埃博拉病毒屬于這種傳染病的________。
(6)為了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擴散,采取了多項措施,其中有:①經常用肥皂洗手,以保持雙手的清潔;②規范睡眠,提高身體抵抗力;③對有出血癥狀的可疑病人隔離觀察;④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遮掩口鼻,用過的紙巾應該妥善棄置等。上述措施中屬于切斷傳播途徑的是________(填序號)。
(1)21天;注射埃博拉疫苗
(2)對照
(3)抗體;特異性免疫
(4)不同濃度
(5)病原體
(6)①④
【解析】(1)根據科學探究實驗的原則:①對照原則;②單一變量原則可知,本實驗的唯一變量為埃博拉疫苗,其它量必須相同;故①為21天、②為注射埃博拉病毒;
(2)根據對照原則可知,A組恒河猴為自然的,沒有注射埃博拉疫苗,屬于對照組;而B組恒河猴注射埃博拉疫苗,屬于實驗組;故在實驗中,設置A組恒河猴的作用是作對照;
(3)B組恒河猴注射埃博拉病毒后之所以存活下來,是因為體內產生了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體,這種免疫類型為特異性免疫;
(4)若要測定該埃博拉疫苗的最有效濃度,需要設置不同濃度的埃博拉疫苗來觀察觀察恒河猴患病的情況;
(5)傳染源是指患病的生物;病原體是指能夠引起生物患病的微生物;故從傳染病角度來看,埃博拉病毒屬于這種傳染病的病原體; (6)傳染病的預防常見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刂苽魅驹吹姆椒ㄖ饕校涸绨l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主要有:保持生活環境干凈、整潔;公共場所殺菌、消毒等;保護易感人群的方法主要有:加強體育鍛煉、注射疫苗等。故①經常用肥皂洗手,以保持雙手的清潔屬于切斷傳播途徑;②規范睡眠,提高身體抵抗力,屬于保護易感人群;③對有出血癥狀的可疑病人隔離觀察,屬于控制傳染源;④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遮掩口鼻,用過的紙巾應該妥善棄置,屬于切斷傳播途徑。
7.圖甲是一個電熱器的部分簡化電路。電熱絲R1規格為“220V 1100W”,電阻R2為506Ω。電熱器正常工作時,加熱功率為1100W,保溫功率為88W,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電阻不隨溫度變化而變化。
(1)當溫控開關S接a時,電熱器處于________(填“加熱”或“保溫”)狀態。
(2)圖乙的面板上有一個開關和兩個插座。連接時,開關應接在________ (填“火”或“零”)線上;兩個插座應________(填“串”或“并”)聯。圖丙中兩個插座分別提供120V和230V的電壓,它們共用的是________(填“火”或“零”)線。
(3)某次在使用時,電路中R1燒毀了。小科想使電熱器恢復正常工作,設計了下面方案;請通過計算、分析,對兩個方案作出評價:
方案一:用“220V 220W”電熱絲R3、“220V 880W”電熱絲R4串聯替代R1
方案二:用兩根都是“220V550W”的電熱絲R5并聯替代R1
(1)加熱
(2)火;并;零
(3)開關接a時,只有電阻R1工作,此時處于加熱狀態,
電阻R1的阻值:;
方案一:電阻R3的阻值為:;
電阻R4的阻值為:;
串聯時總電阻R總=R3+R4=220Ω+55Ω=275Ω>R1 , 不能使用。
方案二:電阻R5的阻值為:;
兩根同樣的R5并聯時,總電阻為:=R1;
可以使用。
【解析】(1)開關接a時,只有電阻R1工作;當開關接b時,兩個電阻串聯,總電阻R總=R1+R2 , 因此這時總電阻較大。根據公式可知,當電壓相同時,功率與電阻成反比,因此串聯時電阻大功率小,為保溫狀態,而另一個狀態為加熱狀態。
(2)圖乙的面板上有一個開關和兩個插座。連接時,開關應接在火線上;兩個插座應并聯。圖丙中兩個插座分別提供120V和230V的電壓,它們共用的是零線。
(3)首先根據計算出電阻R1的阻值,然后再分別計算出兩種方案中的總電阻,與它進行比較即可。
8.在拓展課上,老師要求制作一個簡易體重計,要求是:a.體重越大,電壓表示數越大;b.體重計的零刻度正好在電壓表的零刻度處;c.體重計的刻度是均勻的。某同學設計了一個電路,如圖1所示。
(1)請指出該電路不符合要求之處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
(2)該同學對電路進行改進后如圖2所示,他選用電壓為12V的電源,長為20cm的均勻電阻絲R1(5Ω/cm),R0為300Ω,量程為0-3V的電壓表,一根彈簧。彈簧長度隨所受壓力大小變化如圖3所示(托盤上受到壓力為零時滑片剛好指向R1的最上端),當滑片指向R1的最上端時電壓表的示數為________;
(3)一位同學站上托盤,發現電壓表的示數為1.5V,請通過計算得出該同學的體重是多少?
(4)為了增大該體重計的測量范圍,請提出一種改進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體重計的零刻度沒有在電壓表的零刻度處或體重計的刻度是不均勻的
(2)0
(3)R總=R0+R1=300Ω+5Ω/cm ×20cm=400Ω
I=U總/R總=12V/400Ω=0.03A
R’=U’/I=1.5V/0.03A=50Ω
∴彈簧縮短長度=50Ω/5Ω/cm=10cm
∴由圖3可知該同學的體重為500N
(4)降低電源電壓或增大R0阻值
【解析】(1) ②當體重計上沒有人時,滑片在最上方,此時R1的阻值最大,電流最小,那么電壓表的示數也最小,但是肯定不是零,即體重計的零刻度沒有在電壓表的零刻度線處,這個不符合要求;
②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壓表的示數U0=I0R0=, 那么電壓表的示數與變阻器的阻值改變不成正比,即體重計的刻度是不均勻的,這個不符合要求。
故答案為: 體重計的零刻度沒有在電壓表的零刻度處或體重計的刻度是不均勻的 ;
(2)根據圖2可知,變阻器R1與定值電阻R0串聯,電壓表測R1的電壓,那么電壓表的示數等于U1=I1R1=。當滑片指向R1的最上端時,它的阻值為零,因此電壓表的示數為0;
(3)電阻與長度成正比,根據R1= 5Ω/cm×長度計算出它的阻值,然后根據 R總=R0+R1計算出串聯電路的總電阻,再根據 I=U總/R總計算出通過電路的電流,接下來根據 R'=U'/I計算出與電壓表并聯部分的阻值,根據壓縮長度=計算出彈簧被壓縮的長度,最后根據圖2確定該同學的體重;
(4)電壓表的量程是固定不變的,那么增大體重計的量程,相當于讓在保持電壓不變的情況下,滑片可以向下移動更大的長度,彈簧可以壓縮更大的距離?;蛳乱苿拥脑介L,電壓表并聯的電阻越大,根據可知,這時通過電路的電流會變小,據此分析判斷。
9.用如圖所示的吊車將一塊奇石從5m深的水底提升到離水面1m高的岸上。已知吊車質量為25t,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2000cm ,石塊出水前繩子上拉力F的大小為5.0×103N,石塊出水后繩子上拉力F的大小變為7.5×103N,不計摩擦及動滑輪重,求:
(1)吊車未吊石塊時對地面的壓強。
(2)從石塊剛離開水面到放到岸上這個過程吊車對石塊所做的功。
(3)石塊的密度。
答案:(1)解:F=G車=m車g=25×103kg×10N/kg=2.5×105N
P= =1.25×106Pa
答:吊車未吊石塊時對地面的壓強為1.25×106Pa。
(2)解:已知石塊出水后繩子上拉力F'的大小變為7.5×103N
S=3h=3×h=3×1m=3m
W=F'×s=7.5×103N×3m=2.25×104J
答:從石塊剛離開水面到放到岸上這個過程拉力對石塊所做的功為2.25×104。
(3)解:因為F'= G石
所以G石=3F'=3×7.5×103N=2.25×104N
已知石塊出水前繩子上拉力F的大小為5.0×103N
因為F= (G石-F浮)
所以F浮=G石-3F=2.25×104N-3×5.0×103N=7.5×103N
V石=V排= =0.75m3
m石= =2.25×103kg
ρ石= =3×103kg/m3
答:石塊的密度為3×103kg/m3。
【解析】(1)首先根據 F=G車=m車g 計算石塊對地面的壓力,然后根據公式計算石塊對地面的壓強;
(2)滑輪組上承擔重力的繩子段數n=3,首先根據s=nh計算出繩子移動的距離,然后根據W=Fs計算吊車對石塊做的功;
(3)當石塊出水后不受浮力,根據公式 G石=3F' 計算出石塊的重力。石塊出水前,繩子上的拉力 , 據此計算出石塊完全浸沒時受到的浮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 計算出石塊的體積;根據公式 計算石塊的質量,最后根據密度公式計算石塊的密度即可。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州市| 韶山市| 霸州市| 潼关县| 巩留县| 南澳县| 江源县| 陆河县| 彭山县| 昌都县| 若羌县| 华池县| 清水县| 洪雅县| 九龙城区| 休宁县| 宁化县| 山丹县| 吉隆县| 锡林浩特市| 林口县| 霍邱县| 吐鲁番市| 两当县| 汝南县| 郑州市| 上栗县| 阿城市| 汾阳市| 秦安县| 多伦县| 丰城市| 郴州市| 牙克石市| 兴和县| 棋牌| 濉溪县| 宜阳县| 定襄县| 东兴市| 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