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例1-1.(2020 重慶)小銘在學校期間,使用一種醫(yī)用免洗洗手液對手部進行消毒過程中,聞到了濃濃的酒精味看到該液體流動性較差。查看瓶身上的說明后,確定這種洗手液主要成分為75%的酒精。于是,小銘所在的興趣小組對這種洗手液的密度進行了測量。(1)實驗前,將托盤天平放在 工作臺上,游碼移到標尺的“0”刻度線處,指針靜止在如圖1甲所示位置,此時應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選境“左”或“右”)調節(jié),使天平平衡。(2)將盛有適量洗手液的燒杯放在天平的左盤,天平重新平衡時,右盤所加砝碼及游碼位置如圖1乙所示,燒杯和洗手液的總質量為 g;將燒杯中的部分洗手液倒入量筒,測得燒杯和剩余洗手液的總質量為42.4g;經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到量筒內的液面如圖1丙所示,則量筒內洗手液的體積為 mL,這種洗手液的密度為 g/cm3。(3)小銘對洗手液的密度測量結果有疑感,回到家后利用電子秤、燒杯、細線和一個實心鋁塊等器材再次對這種洗手液的密度進行測量。具體做法如下:①在燒杯中倒入適量洗手液放置在電子秤上(如圖2甲);②將系好細線的鋁塊緩緩浸沒到洗手液中保持靜止(如圖2乙),洗手液未溢出;③將鋁塊緩慢沉底后松開細線(如圖2丙)。則這次測得洗手液的密度為 g/cm3,對前后兩次實驗進行分析,發(fā)現在 (選“學校”或“家”)所測洗手液密度的結果更接近真實值,造成另一次密度測量結果與真實值的差異較大的原因可能是 。(已知鋁塊的密度為2.7g/cm3,不計細線質量,細線和正方體均不吸收洗手液)【解答】(1)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質量時,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然后調節(jié)平衡螺母,平衡螺母向上翹的一端移動,發(fā)現指針靜止時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左側,要使橫梁水平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jié);(2)燒杯和洗手液的總質量為:m1=50g+20g+2.4g=72.4g,根據題意,量筒里洗手液的質量是:m=m1﹣m2=72.4g﹣42.4g=30g,由圖知,量筒中洗手液的體積是V=30mL=30cm3,則洗手液的密度ρ===1g∕cm3;(3)①由圖2的甲知燒杯和洗手液的質量為m1′=190g,②由圖2的乙知,燒杯、洗手液以及排開洗手液的質量之和為m2′=217g,則排開洗手液的質量為m排=m2′﹣m1′=217g﹣190g=27g=0.027kg,排開液體的重力為:G排=m排g=0.027kg×10N/kg=0.27N,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知F浮=G排=0.27N,③由圖2甲丙知,鋁塊的質量為m鋁=m3﹣m1′=271g﹣190g=81g,鋁塊的體積為:V鋁===30cm3,根據F浮=ρ液gV排得洗手液的密度:ρ液===0.9×103kg/m3=0.9g/cm3;對前后兩次實驗進行分析,發(fā)現在(3)中即在家所測洗手液密度的結果更接近真實值;造成在學校測量結果與真實值的差異較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洗手液流動性較差,在測量體積時有一部分洗手液還沾在量筒壁上使得洗手液的體積偏小,根據ρ=知,測量的洗手液的密度偏大。故答案為:(1)水平;右;(2)72.4;30;1;(3)③0.9;家;洗手液流動性較差,在測量體積時有一部分洗手液還沾在量筒壁上使得洗手液的體積偏小。例1-2.(2020 樂山)物理興趣小組在進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掛著一實心圓柱體,以圖a、b、c、d、e分別為實驗情景。(g取10N/kg)(1)通過a、c兩次實驗,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是 N;(2)通過 兩次實驗,可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浸沒深度的關系;(3)通過c、e兩次實驗,可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 的關系;(4)在某種液體中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記錄實驗數據,得到如圖f所示彈簧測力計讀數與圓柱體下表面浸入深度的關系圖象,則該液體的密度為 kg/m3。【解答】(1)由a、c兩次實驗中測力計示數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為:F浮水=G﹣Fc=2N﹣1.5N=0.5N;(2)研究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浸沒的深度的關系時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需要控制排開液體的密度和體積相同,所以應該對比cd;(3)由圖c、e所示實驗可知,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液體密度不同,該實驗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4)實驗步驟c中,物體受到的浮力為:F浮c=G﹣Fc=2N﹣1.5N=0.5N;實驗步驟e中,物體受到的浮力為:F浮e=G﹣Fe=2N﹣1.6N=0.4N;因物體均浸沒,所以V排水=V排液;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所以該液體的密度為:ρ液=×ρ水=×1×103kg/m3=0.8×103kg/m3。故答案為:(1)0.5;(2)c、d;(3)液體密度;(4)0.8×103。例2-1.(2020 天水)“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標有刻度(圖中未畫出)的白色紙板ABCD能繞垂直于CD的ON軸翻轉,在紙板上安裝一支可在紙板平面內自由移動的激光筆。(1)實驗前,應將紙板 放置平面鏡上;移動激光筆,使入射光束繞入射點O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可觀察到反射光束沿 時針方向轉動;(2)移動激光筆,使入射角為45°,測得反射角也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論你認為有何不妥之處? ;(3)如圖乙所示,將紙板右半部分繞ON向后翻轉任意角度,發(fā)現紙板上均無反射光束呈現此現象說明了: ;(4)在圖甲中,若將紙板(連同激光筆)繞CD向后傾斜,此時反射光束 (選填字母符號)。A.仍在紙板上呈現 B.被紙板擋住 C.在紙板前方(5)實驗結束后,同組的小明和小剛都想從鏡子中看到對方的眼睛,而不想讓對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結果他倆誰都沒有能做到,你認為沒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解答】(1)白色紙板ACDB應垂直放置于平面鏡上,這樣反射光線才可以在硬紙板上呈現;如圖甲,移動激光筆,使入射光束繞入射點O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則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則反射光線會遠離法線,即反射光線將會順時針轉動;(2)因為一次實驗具有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組數據就得出結論,應改變入射角的度數進行多次實驗。(3)如圖乙所示,將紙板右半部分繞ON向后翻轉任意角度,發(fā)現紙板上均無反射光束呈現。此現象說明了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4)在圖甲中,若將紙板(連同激光筆)繞CD向后傾斜,而法線始終垂直于平面鏡,則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鏡,所以可知反射光束在紙板前方,故應選C。(5)因為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明和小剛都能從鏡子中看到對方的眼睛,而不想讓對方看到自己的眼睛是做不到的。故答案為:(1)垂直;順;(2)一次實驗得到的結論具有偶然性;(3)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4)C;(5)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例2-2.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1)某次實驗過程中,小敏移動光屏直到出現清晰的像,蠟燭、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圖所示,此時所成的是倒立 的實像。(2)若通過移動透鏡,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鏡應該移到 厘米刻度處。(3)實驗一段時間后,原為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圖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讓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離②蠟燭下移一段距離③透鏡下移一段距離(4)研究好成像規(guī)律后,小敏模擬了近視和遠視的矯正,圖乙中,小敏給透鏡A戴上“眼鏡“(凸透鏡B),光屏上剛好出現清晰的像,摘下”眼鏡“后,光屏上的像變模糊,如圖丙所示,若要通過移動蠟燭使像再次清晰,應將蠟燭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方向移動一段距離。【答案】(1)放大 (2)45 (3)①③ (4)遠離【知識點】光學,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考查能力】實驗分析能力,讀圖能力【解析】(1)根據圖形可知,物距為15cm,像距為30cm,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成倒立放大實像。(2)根據光路可逆知識點,在物與像位置不變的條件下,只改變凸透鏡位置,那么物距與距位置應該反一下,透鏡位置應該為離蠟燭30cm處,即光距座45cm處(3)圖甲位置像偏上方,為了使像回到中間位置,可以將蠟燭、光屏上移,透鏡下移(4)加凸透鏡后成清晰像,說明成像位置在比光屏更遠處,為了讓像成在光屏上,應將蠟燭遠離透鏡。【難度】中上例3.(2020 衢州)小科騎自行車時發(fā)現,在不同的路面上,停止踩腳踏板,車都能繼續(xù)運動一段距離。于是小科作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車運動的距離可能與路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猜想二:車運動的距離可能與車速有關。為驗證猜想,他用絲綢、棉布、小球、斜面和長木板進行模擬實驗,如圖所示。(1)驗證猜想一,應分別將絲綢、棉布鋪在 (選填“斜面”“長木板”或“斜面和長木板”)上,并完成實驗。(2)請用所給的器材,設計一個驗證猜想二的實驗方案(要求簡要敘述實驗步驟和預期實驗結果): 。(3)小科實驗結束后反思,若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那么可以通過比較起始速度相同的同一小球,在不同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或 來判斷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解答】(1)探究車運動的距離可能與路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時,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實驗中需要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通過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來得出結論,所以需要把絲綢、棉布鋪在長木板上;(2)探究車運動的距離可能與車速有關時,需要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速度不同,所以實驗步驟為:先后三次將小球從斜面的不同高度處靜止釋放,測量并記錄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運動距離;如果三次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運動距離不同,說明小球在水平面上的運動距離與速度有關;(3)若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那么可以通過比較起始速度相同的同一小球,在不同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或運動的時間、小球速度的變化的快慢來判斷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故答案為:(1)長木板;(2)先后三次將小球從斜面的不同高度處靜止釋放,測量并記錄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運動距離;如果三次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運動距離不同,說明小球在水平面上的運動距離與速度有關;(3)時間或小球速度改變的快慢。例4.(2020 德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實驗前 杠桿靜止在如圖所示的位置,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節(jié)。(2)實驗時 ①用如圖所示的方式懸掛鈞碼,杠桿也能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上每格等距),但老師卻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這種方式。這主要是因為該種方式 。 A.一個人無法獨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鉤碼 C.無法測量力臂 D.力和力臂數目過多 ②在圖中,不改變支點O左側所掛的三個鉤碼及其位置,保持右側第 格的鉤碼不動,將右側另外兩個鉤碼改掛到它的下方,杠桿也可平衡,繼續(xù)實驗。實驗數據: 次數左側右側動力F1/N動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1.0102.0521.550.51532.0151.520(3)結論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4)交流評估 ①實驗進行三次的目的是 (只有一個選項正確,填寫對應字母)。 a.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b.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 c.使每組數據更準確 ②某同學在第3次實驗的基礎上,將左右兩側的鉤碼同時向支點O移動5cm,則杠桿 。(選填“保持平衡”“左側下沉”或“右側下沉”)【解答】(1)杠桿不在水平位置平衡,右端向下傾斜,則重心應向左移動,故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jié);(2)①實驗中,如圖所示的方式懸掛鉤碼,杠桿平衡是杠桿的左側在多個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采用這種方式是不妥當的。這主要是因為杠桿的力和力臂數目過多。②不改變支點O左側所掛的三個鉤碼及其位置,將右側另外兩個鉤碼改掛到它的下方,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3G×3L=3G×nL,n=3;即保持右側第3格的鉤碼不動。(3)第一次數據:F1L1=F2L21.0N×0.1m=2.0N×0.05m,F1L1=F2L2,第二組數據:F1L1=F2L21.5N×0.05m=0.5N×0.15m第三組數據:F1L1=F2L22N×0.15m=1.5N×0.2m實驗得出的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4)①如果實驗次數太少,實驗研究得出結論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實驗結論必須在多次試驗的基礎上歸納得出,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實驗結果偶然性出現,故選b;②若不改變力的大小,將左右兩側的鉤碼同時向支點O移動5cm,則F左L左=2N×0.1m=0.2N m,F右L右=1.5N×0.15m=2.25N m,因F左L左<F右L右,所以,杠桿將右側下沉。故答案為:(1)左;(2)①D;②3;(3)F1L1=F2L2(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4)①b;②右側下沉。例5-1.(2020 襄陽)某物理興趣小組做“探究導體電阻大小與導體長度的關系”實驗。他們在如圖所示電路中的A、B兩點間接入待研究的電阻絲,電源電壓恒定。忽略電阻絲電阻隨溫度變化的影響,待用電阻絲的規(guī)格如表。序號 材料 長度 橫截面積1 炭鋼合金絲 L S2 鎳鉻合金絲 2L S3 鎳鉻合金絲 L 2S4 鎳鉻合金絲 2L 2S(1)他們應選擇序號為 的兩根電阻絲來研究;(2)從表中所給電阻絲的規(guī)格看,還可以用這些電阻絲來做另一個探究實驗,即探究導體電阻大小與導體 的關系,這次你應該選擇序號為 的兩根電阻絲來做實驗。【解答】(1)要探究導體電阻大小與導體長度的關系,根據控制變量法的思路,應該選擇材料和橫截面積都相同的兩根電阻絲。從表格中可知,序號3和序號4的材料、橫截面積都相同,所以應選擇序號3與序號4的兩根電阻絲來研究;(2)從表中所給電阻絲的規(guī)格看,不能探究電阻與材料的關系,因為要探究電阻與材料的關系,必須保證兩根電阻絲的長度和橫截面積都相同,而表格中序號2、3、4沒有一個和序號1的長度、橫截面積都相同;從表中所給電阻絲的規(guī)格看,可以探究電阻與橫截面積的關系,要探究電阻與橫截面積的關系,必須保證兩根電阻絲的材料和長度都相同,序號2和4的材料、長度都相同,只有橫截面積不同。故答案為:(1)3與4;(2)橫截面積;2與4。例5-2.(2020 巴中)某學習小組測量未知電阻Rx的阻值,他們分成A、B兩組用不同方法進行實驗。(1)A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①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實物電路圖乙連接完整,要求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動時電路中的電流變大。②在開關閉合之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滑至最 端(選填“左”或“右”),這樣做的目的是 。③閉合開關S,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滑至某一位置后,電壓表的示數為2.4V,電流表的示數I如圖丙所示,則I= A.待測電阻Rx= Ω。(2)B組設計了如圖丁所示的電路圖,其中電源電壓未知且不變,另一定值電阻的阻值為R0。①閉合S1,斷開S2時,電壓表的示數為U1;②閉合S1、S2時,電壓表的示數為U2;③電阻Rx= (用U1、U2、R0表示)。(3)評估A、B兩組實驗,使用A組實驗的優(yōu)點是 。【解答】(1)①要求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動時電路中的電流變大,即電阻變小,故變阻器左下接線柱連入電路中,如下所示:②在開關閉合之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滑至阻值最大處,即最右端,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護電路;③閉合開關S,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滑至某一位置后,電壓表的示數為2.4V,電流表的示數I如圖丙所示,電流表選用小量程,分度值為0.02A,則I=0.24A,由歐姆定律I=,待測電阻:Rx===10Ω;(2)①閉合S1,斷開S2時,電壓表的示數為U1;②閉合S1、S2時,電壓表的示數為U2;③在①中,定值電阻與電壓表串聯在電路中,電壓表通過定值電阻與電源連通,電壓表測電源電壓U1;在②中,待測電阻與定值電阻串聯,電壓表測待測電阻的電壓,由串聯電路電壓的規(guī)律,定值電阻的電壓為:U0=U1﹣U2,由分壓原理:=,電阻Rx=×R0;(3)A組實驗,通過移動變阻器的滑片可多次測量取平均值,達到減少誤差的目的,而B卻不可以。故答案為:(1)①如上所示;②右;保護電路;③0.24;10;(2)×R0;(3)A組實驗,通過移動變阻器的滑片可多次測量取平均值,達到減少誤差的目的,而B卻不可以。例5-3.(2017·金華)某興趣小組用二節(jié)新干電池,規(guī)格為“10Ω 1.5A”的滑動變阻器等器材,來測導體電阻。請分析回答:實驗序號 電壓/V 電流/A1 2.0 0.202 2.5 _________3 2.8 0.28(1)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向右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當滑片移到C點時,發(fā)現兩表才有示數,示數分別為2V、0.2A。根據以上信息思考該電路的連接方式,并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按該連接方式,將圖1電路連接完整。(2)繼續(xù)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進行測量,測得數據如表所示。第二次測量時電流表示數如圖2所示,據圖把表中所缺數據填寫完整。(3)該實驗多次測量的目的是 。(4)該小組同學用這套器材(所有器材不變)和阻值為5Ω、10Ω、20Ω的三個定值電阻繼續(xù)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實驗中要控制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那么電阻兩端電壓最小能控制到 _________V。(1)(2)0.24 (3)為了減小實驗誤差 (4)2.4例6.(2020 金華)某班同學在實驗室做“測定小燈泡額定電功率”的分組實驗。實驗老師提供給各小組的實驗器材如下:規(guī)格為“3.8V”的小燈泡、學生電源(電壓恒為6V)、電流表(0~0.6A,0~3A)、電壓表(0~3V,0~15V)、滑動變阻器(“20Ω 1A”)、開關各一只,導線若干。(1)小金組按圖甲正確連接電路,閉合開關,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當電壓表的示數為3.8伏時,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此時電流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瓦。(2)小麗組同學發(fā)現,實驗桌上的電壓表0~15V的量程已損壞,其它器材完好。他們經討論后認為,用該電壓表0~3V的量程,通過改變電壓表的連接位置也能測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他們的實驗操作步驟如下:步驟一:按圖甲電路先將電壓表(0~3V)接在小燈泡兩端,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壓表的示數為3伏。斷開開關,拆下電壓表;步驟二:保持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位置不變,再將該電壓表接在 兩端;步驟三:閉合開關,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 (填“左”或“右”)移動,直到電壓表示數為 伏,讀出此時電流表的示數,算出小燈泡的額定電功率。(3)反思:實驗原理相同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實驗途徑來完成實驗。【解答】 (1)當電壓表的示數為3.8伏時,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此時電流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電流表選用小量程,分度值為0.02A,電流為0.4A,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P=UI=3.8V×0.4A=1.52W;(2)步驟二:根據串聯電路電壓的規(guī)律,當變阻器的電壓為:6V﹣3.8V=2.2V<3V,燈的電壓為額定電壓,故保持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位置不變,再將該電壓表接在滑動變阻器的兩端;步驟三:原來變阻器的電壓為6V﹣3V=3V,大于2.2V,故應減小變阻器的電壓,由分壓原理,應減小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故閉合開關,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動,直到電壓表示數為2.2V,讀出此時電流表的示數,算出小燈泡的額定電功率。故答案為:(1)1.52;(2)滑動變阻器;左;2.2例1-1.(2020·衢州)基本儀器的規(guī)范使用很重要。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傾倒試劑 B. 稱量氫氧化鈉固體C. 加熱液體 D. 點燃酒精燈【答案】 A【解析】A.傾倒試劑時,試管口略微傾斜,試劑瓶口緊挨試管口,讓試劑緩慢流入試管,且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確;B.氫氧化鈉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因此稱量時要放在玻璃瓶內,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盤上,故B錯誤;C.加熱液體時,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液體不能超過試管總容積的 , 試管夾要夾在距離試管口的處,故C錯誤;D.在點燃酒精燈時,絕對不能用另一只燃燒的酒精燈點燃,否則很容易造成酒精流出發(fā)生燃燒事故,故D錯誤。 故選A。例1-2.(2020·紹興)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讀取液體體積 B. 聞氣味C. 測定溶液pH D. 稀釋濃硫酸【答案】 B【解析】A、讀取液體體積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相平;故A錯誤;B、聞氣味時,為了操作人員的安全,要扇聞,防止吸入過量的氣體;故B正確;C、測定溶液的PH時,如圖的操作則會污染燒杯中的溶液;故C錯誤;D、稀釋濃硫酸時,應濃硫酸緩慢加入到水中;故D錯誤;故答案為:B。例2-1.(2018·衢州)規(guī)范操作是科學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 傾倒液體 B. 稀釋濃硫酸C. 測液體pH D. 檢查氣密性【答案】 D【解析】A、傾倒液體時,瓶塞要倒放,防止瓶塞被污染從而污染藥品;故 A錯誤;B、稀釋濃硫酸的過程會放出大量的熱量,所以應該是濃硫酸向水中加入,并不斷攪拌;故B錯誤;C、測液體pH時pH試紙不能伸入液體中,而是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體滴加到pH試紙上;故C錯誤;D、檢查裝置氣密性,要保證裝置密封,從而通過氣體的熱脹冷縮來驗證氣密性是否良好;故D正確;故答案為:D。例2-2.(2018·寧波)在粗鹽提純的實驗中,下列操作不規(guī)范的是( )A. 稱量 B. 溶解 C. 過濾 D. 蒸發(fā)【答案】 B【解析】粗鹽提純主要包括:稱量、溶解、過濾、蒸發(fā)四步。根據選項可知,主要是要掌握所用工具,儀器的用途和用法。溶解操作時一般在燒杯中進行操作,B選項中在量筒中進行溶解操作,是不規(guī)范的,B選項正確。故答案為:B例3.下圖是小明配制100g質量分數為18.5%的蔗糖溶液的實驗操作示意圖:① ② ③ ④ ⑤21世紀教育網⑴配制上述溶液,小明要稱取蔗糖 g。⑵上圖①、②、④中相同的儀器名稱是 。⑶用上圖所示的序號表示正確 配制該溶液的操作順序為 。⑷若上圖③中砝碼的質量為15 g,游碼的讀數為3.5 g,則小明稱得的蔗糖質量實際為 g。若所量取的水的質量沒有錯誤,實際配制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⑸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氯化鈉時,發(fā)現托盤天平的指針偏向左盤,應 。A.增加適量氯化鈉固體 B.減少適量氯化鈉固體 C.調節(jié)平衡螺母【答案】 (1)18.5 (2)燒杯 (3)11.5 12.4% (5)B網例4-1.(2019·金華)規(guī)范的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基本保證,下列實驗操作規(guī)范的是( )A. 加熱液體 B. 測溶液pHC. 氣密性檢查 D. 稀釋濃硫酸【答案】 C【解析】A、加熱液體時,試管內液體不可以超過試管總體積的三分之一;故A錯誤;B、 測溶液PH值時,pH試紙不可以直接伸入溶液中,會造成污染;故B錯誤;C、 氣密性檢查,雙手緊握試管,一端放入液體中,液體中出現氣泡,則氣密性良好;故C正確;D、 稀釋濃硫酸時,應是濃硫酸緩緩加入水中,并不斷攪拌;故D錯誤;故答案為:C。例4-2.(2020·寧波)下列實驗操作需要糾正的是( )A. 檢查氣密性 B. 向試管中加固體C. 傾倒液體 D. 收集氧氣【答案】 B【解析】A、檢查裝置氣密性,將導管放入水中,手握試管觀察導管口是否有氣泡冒出,不符合題意;B、向試管中加固體,要橫持試管,將固體放在試管口,再緩緩直立,符合題意;C、傾倒液體,瓶塞要倒放,試劑瓶口緊挨試管口,標簽向著手心,不符合題意;D、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例5.小明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同時完成燃燒條件的探究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裝置中注射器活塞 與內壁摩擦非常小,可忽略不計。查閱資料發(fā)現:①當容器內的氧氣濃度低于一定值時,白磷無法繼續(xù)與氧氣反應。②“暖寶寶”能耗盡容器中少量的氧氣。實驗操作步驟如下:步驟1:檢查裝置氣密性。步驟2:將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燒匙放入空集氣瓶中,塞緊塞子,白磷不燃燒。步驟3:打開集氣瓶塞子,往瓶中倒?jié)M80℃的熱水,并塞緊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燒。步驟4:打開K1和K2 , 通過注射器從b管抽水,當注射器中水量達到V1毫升時,瓶中液面低于燃燒匙底部,此時立即關閉K1、K2 , 發(fā)現瓶中白磷燃燒。步驟5:待整個裝置冷卻至室溫時,打開K2 , 發(fā)現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毫升。(1)結合步驟3、4,說明白磷燃燒需要的條件是________。(2)該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為________。(用V1、V2來表示)(3)小明多次重復上述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遠大于21%,原因是____ ____。.【答案】(1)燃燒需要助燃劑/空氣(2)(3)集氣瓶中80℃的水使上方空氣受熱膨脹,當冷卻至室溫時,瓶內氣壓減少更多,結果偏大集氣瓶中80℃的水汽化,上方空氣中混有大量的水蒸氣,當冷卻至室溫時,水蒸氣發(fā)生液化,瓶內氣壓減少更多,結果偏大例6-1.(2020·衢州)利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驗證化學反應中質量守恒定律。如圖,小科將適量高錳酸鉀裝入試管,塞入一團棉花并測出試管、棉花與藥品的總質量為m。加熱使之充分反應后,測得量筒中氣體體積為V,再次測得反應裝置與物質總質量為m2,已知常溫常壓下氧氣密度為p。據此請回答:(1)實驗中用量筒收集氣體的好處是________。(2)實驗中,試管口內壁附著紫紅色小液滴,請解釋產生該現象的原因________。(3)根據實驗數據計算發(fā)現: ,與質量守恒定律不符。造成這一實驗結果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A.試管中高錳酸鉀沒有完全分解B.導管口連續(xù)均勻冒氣泡時才收集氣體C.未調節(jié)量筒內外液面相平就讀數D.停止加熱時,先將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答案】 (1)便于直接讀出氧氣的體積(2)高錳酸鉀粉末溶于冷凝水形成溶液(3)B,C,D【解析】(1)實驗中用量筒收集氣體的好處是:便于直接讀出氧氣的體積。(2)實驗中,試管口內壁附著紫紅色小液滴,請解釋產生該現象的原因:高錳酸鉀粉末溶于冷凝水形成溶液。 (3)A.試管中高錳酸鉀沒有完全分解,那么反應前后的總質量之差會偏小,而生成氧氣的體積偏小,不會造成二者不相等,故A錯誤;B.導管口連續(xù)均勻冒氣泡時才收集氣體,這樣會有一些生成的氧氣溢出,即收集到的氧氣質量會偏小,故B正確; C.如果未調節(jié)量筒內外液面相平就讀數,必然導致量筒內氣壓不是標準氣壓,而氧氣的密度或偏大或偏小,計算出的氧氣質量偏大或偏小,故C正確;D.停止加熱時,先將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這樣肯定會造成氧氣的散失,故D正確。 故選BCD。例6-2.(2020 黔西南州)實驗室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相關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 。(2)C裝置中實驗所需二氧化碳,應選用A、B發(fā)生裝置中的 裝置獲得。在儀器組裝后、加入藥品前,需要進行的操作是 。(3)制得的CO2干燥后利用C裝置進行實驗,b處的實驗現象是 。若要證明b處二氧化碳與水發(fā)生了反應,可在a處放置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或 。(4)根據燒杯中的實驗現象,能得出的結論是 、 。【解答】 (1)實驗室制取CO2,是在常溫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的,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熱;故答案為:CaCO3+2HCl=CaCl2+H2O+CO2↑;(2)C裝置中實驗所需二氧化碳,應選用A、B發(fā)生裝置中的B裝置獲得。在儀器組裝后、加入藥品前,需要進行的操作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故答案為:B;檢查裝置的氣密性;(3)制得的CO2干燥后利用C裝置進行實驗,b處的實驗現象是:紫色變紅色;若要證明b處二氧化碳與水發(fā)生了反應,可在a處放置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或干燥的石蕊試紙;故答案為:紫色變紅色;干燥的石蕊試紙;(4)根據燒杯中的實驗現象,能得出的結論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故答案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例7-1.下列主要成分中含有少量雜質,選用試劑進行檢驗雜質、除去雜質是科學實驗中的常見實際問題,若一種試劑既能檢驗所含雜質、又能除去雜質,該試劑我們就能稱為“高效試劑”,下列選項中不能稱為“高效試劑”(所加試劑均適量且忽略分離步驟)的是( )選項 主要成分 所含的雜質 “高效試劑”A HNO3 H2SO4 Ba(NO3)2B BaCl2 HCl BaCO3C CaCl2 HCl Ca(OH)2D MgCl2 MgSO4 BaCl2A. A B. B C. C D. D【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據除雜原則和物質的驗證方法分析,除雜是要求所加物質只與雜質反應且不引入新雜質,而驗證是通過反應的特殊現象來完成。【解答】A、硝酸鋇能與雜質硫酸反應,且不引入新雜質,可以除去雜質,二者反應時有沉淀生成,能鑒別雜質,不符合題意;B、碳酸鋇能和雜質鹽酸反應,除去鹽酸,且反應時有氣泡產生,能驗證雜質,不符合題意;C、氫氧化鈣與雜質鹽酸反應,除去鹽酸,但二者反應沒有現象,所以無法驗證雜質,符合題意;D、氯化鋇能和雜質硫酸鎂反應,除去硫酸鎂,同時二者反應有沉淀生成,能驗證雜質,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例7-2.實驗室制得的氫氣中常含有水蒸氣和少量酸霧,為了獲得純凈的氫氣可選用圖中的C(填字母)裝置來凈化,其中右瓶中應盛濃硫酸以除去水蒸氣。【解析】 實驗室制得的氫氣中常含有水蒸氣和少量酸霧,應先用堿溶液除去酸霧,再用濃硫酸除去水蒸氣,圖中裝置起洗氣功能時進氣管與出氣管的方向是“長進短出”。例8.用以下裝置進行實驗,確證乙醇燃燒產物中有CO、CO2和H2O。請回答下列問題:(1)能確證產物中有水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確證產物中有一氧化碳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時,可以觀察到裝置B中石灰水變渾濁,D中石灰水無變化。B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乙醇燃燒產物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質量之和是25.2g,其中碳、氧元素質量比為2︰5,則參加反應的乙醇質量為________g,產物中水的質量是________g。(4)科學家發(fā)現海底蘊藏著大量的“可燃冰”——甲烷的水合物。質量相等的甲烷和乙醇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完全燃燒,產生二氧化碳質量較多的是________。答案:(1)A中的無水硫酸銅由白色變?yōu)樗{色E的玻璃管中黑色氧化銅變?yōu)榧t色F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驗證乙醇燃燒產物中的有CO2氣體;除去乙醇燃燒產物中剩余CO2氣體;檢驗CO2氣體是否除凈;(3)13.816.2(4)甲烷解析:反應物中C的質量與生成物C的質量是相等的。生成物中C的質量為25.2g*2/(2+5)=7.2g ,然后用C的質量比乙醇中碳的質量分數就可以了,乙醇質量為:7.2/(24/46)=13.8g ;由于氧氣充足,則有機物中C元素全部被轉化為CO2,那么依據C元素的守恒,C越多,則CO2也越多。等質量的CH4與C2H6O,前者C質量百分數為12/16*100%=75%;后者質量百分數為24/46*100%=52.1%,因此同質量的情況下,CH4產生CO2較多。例9.碳酸氫鈉是小蘇打的主要成分,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許多重要的用途。化學課上,同學們?yōu)榱私馓妓釟溻c的性質,將一定質量的碳酸氫鈉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應后,有氣體逸出,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同學們對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成分進行了探究:認為除一定含有硫酸鈉外可能還含有其他成分,因此進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實驗:【實驗用品】pH試紙、鋅片、氧化銅粉末、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鋇溶液。【猜想與假設】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可能組成成分。猜想一:硫酸鈉猜想二:硫酸鈉、碳酸氫鈉猜想三:硫酸鈉、硫酸【實驗探究】同學們取反應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進行如下實驗,請根據結論完成如表實驗現象中的空格。【得出結論】猜想三正確。【評價反思】(1)老師對同學們能用多種方案進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給予了肯定,同時指出探究中存在一處明顯的操作錯誤是 。(2)有同學對實驗方案B的結論提出了質疑,認為僅憑此現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確,請說明理由 。【總結提高】依據所給實驗用品,設計與上述實驗不同的方案,確認猜想三是正確的,請你寫出你的實驗方案 。答案: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實驗探究】無氣泡產生 有氣泡產生【評價反思】(1)C實驗中將pH試紙直接浸入待測液(2)氯化鋇與硫酸鈉也能反應產生白色沉淀【總結提高】取少量氧化銅粉末于試管中,加入足量反應后的溶液,若氧化銅溶解,溶液變藍,則猜想三正確例1.根據下列表述回答有關問題:(1)顯微鏡目鏡上刻有5×,物鏡上刻有15×,此物體的放大倍數為________。制作臨時裝片時,應使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體,然后再輕輕放下,這樣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在觀察物像時發(fā)現視野較亮,可用________和________使視野變暗。(2)在顯微鏡下觀察的是物體的________像(選填“正立”或“倒立”),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黑藻葉細胞中細胞質的流動方向為逆時針方向,則其實際的流動方向應為________(3)如上圖在顯微鏡下要把視野中的物象從圖1轉為圖2所示的情況,其順序為 ①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使a移至視野中央②將玻片向左下方移動使a移至視野中央③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④轉動轉換器,把高倍物鏡換成低倍物鏡⑤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調節(jié)粗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③→①→⑤ D. ②→③→⑤(4)為了使看到的顯微鏡下的細胞數最多,應選擇下列哪組鏡頭組合 A. 10×、10× B. 10×、40× C. 12.5×、10× D. 5×、40×(5)為探究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異同,用洋蔥鱗片葉、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等材料做實驗。請觀察下圖,回答問題:①上圖是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部分步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________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④③①②②下圖表示二種細胞結構的異同,兩個圓的重合區(qū)域B為相同點。則圖中C包含哪些細胞結構 ________。(填序號)①細胞壁 ②細胞膜 ③細胞質 ④細胞核 ⑤大液泡【答案】 (1)75;避免產生氣泡;平面鏡;小光圈(2)倒立;逆時針(3)D(4)A(5)D;①⑤例2.某科學興趣小組為了探究種子萌發(fā)的條件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實驗步驟:①選取健康、飽滿的綠豆種子60粒,并準備好3個帶蓋的塑料盒、紗布等。②分別在塑料盒上貼上標簽A、B、C,每個盒子中放4層紗布,在紗布上各放上20粒綠豆種子。③按照下表所示進行操作。④3天后觀察種子萌發(fā)情況。裝置 種子數量 條件A 20粒 不灑水 23℃恒溫培養(yǎng)箱B 20粒 適量水(以快要淹沒種子為宜) 23℃恒溫培養(yǎng)箱C 20粒 適量水(以快要淹沒種子為宜) 4℃冰箱實驗結果:只有裝置B中的種子萌發(fā)。(1)根據以上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2)小明同學為了探究另一環(huán)境因素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又設置了一個實驗裝置D,選取20粒健康、飽滿的綠豆種子放在塑料盒里,裝滿水并蓋上盒蓋,放在23℃恒溫培養(yǎng)箱中3天。觀察發(fā)現部分種子胚根突破種皮。小明對此現象疑惑不解。小華對小明的實驗進行了改進,將綠豆種子放入塑料盒內,用煮沸并冷卻的水裝滿塑料盒并蓋上盒蓋,結果依然有少部分種子的胚根微微突破種皮。小華用煮沸并冷卻的水進行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 。(3)從能量獲得方式的角度,對小華實驗中“少部分種子的胚根微微突破種皮”這一現象作出解釋:________ 。(4)種子萌發(fā)需要一定的外界條件,也需要一定的內部條件。興趣小組的同學提出了如下探究的問題:①種皮有無是否會影響種子萌發(fā) ②胚芽、胚軸或胚根的有無是否會影響種子萌發(fā)?關于綠豆種子萌發(fā)的內部條件,請你再提出一個可以探究的問題:________ 。【答案】 (1)種子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和一定量的水分(2)除去水中的溶解氧(3)種子在無氧條件下也能進行無氧呼吸獲得能量促進胚的萌發(fā)(4)子葉會影響種子萌發(fā)嗎?【考點】種子的萌發(fā)【解析】【分析】種子萌發(fā)的主觀條件是有一個健康的胚,外界條件是:空氣、適宜的溫度和水分。【解答】(1)從實驗可以看出,只有裝置B中的種子萌發(fā),說明種子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和一定量的水分;(2)煮沸并冷卻的水除去了水中的溶解氧;(3)由于綠豆的種子在無氧條件下也能進行無氧呼吸,獲得能量促進胚的萌發(fā),因此綠豆種子在冷卻后的沸水裝滿塑料盒并蓋上盒蓋的情況下,依然有少部分種子的胚根微微突破種皮;(4)關于綠豆種子萌發(fā)的內部條件,可以提出的問題還有:子葉會影響種子萌發(fā)嗎?故答案為:(1)種子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和一定量的水分;(2)除去水中的溶解氧;(3) 種子在無氧條件下也能進行無氧呼吸獲得能量促進胚的萌發(fā) ;(4)子葉會影響種子萌發(fā)嗎?例3.科學家探索光合作用過程和本質經歷了漫長的歷程。我們知道綠色植物利用太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釋放氧氣。H2O和CO2均含有O,那么O2中的O是來源于什么物質呢?資料一:19世紀末,科學家普遍認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為CO和(O2。資料二:范 尼爾通過實驗得出紫硫細菌合成有機物的反應式,與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反應式進行比較研究后,建立了猜想。紫硫細菌:CO2+2H2S (CH2O)(糖類)+2S+H2O高等植物:CO2+2H2O (CH2O)(糖類)+O2+H2O資料三:英國化學家希爾在一個密閉的裝置中加入含葉綠體的懸浮液和高鐵鹽(作氧化劑,不產生氧氣),并除去裝置內的CO2,在光照下發(fā)現密閉裝置中產生了O2。資料四:美國科學家魯賓、卡門給三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O的水和碳酸氫鹽(釋放二氧化碳,其他條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時間后,分別檢測小球藻釋放氧氣中18O的比例,實驗結果如表所示。(18O是表示中子數為10的氧原子,可作為示蹤原子)組別 水中18O的比例(%) 碳酸氫鹽中18O的比例(%) 釋放的氧氣中18O的比例(%)1 0.85 0.41 0.842 0.85 0.55 0.853 0.85 0.61 0.85(1)通過資料二中的比較分析,可以作出的猜想是________。(2)希爾實驗能否證明光合作用產生的O2全部來源于H2O?請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3)分析魯賓、卡門的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及相應的依據分別是________。【答案】 (1)光合作用產生的O2來自于H2O(2)不能,該實驗只能證明O2有來自于H2O,但沒有證明O2是否有來源于CO2。(3)結論:光合作用釋放的O2全部來自水;依據: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中18O的比例與水中18O的比例接近(相同),而未受碳酸氫鹽中18O比例的影響【考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1、比較紫硫細菌合成有機物的反應中,S單質是由與CO2反應的H2S提供的,可猜想高等植物光合作用時生成的氧O2也是由與CO2反應的H2O提供的;2、根據希爾提供的反應物中的成分可確定氧氣可以來自哪,但不能確定不能來自哪;3、根據表格中提供的數據可以得出O2中O的來源。【解答】(1)比較紫硫細菌合成有機物的反應中,S單質是由與CO2反應的H2S提供的,可猜想高等植物光合作用時生成的氧O2也是由與CO2反應的H2O提供的。所以可以作出的猜想是: 光合作用產生的O2來自于H2O ;(2)希爾實驗中提供的物質中沒有CO2 , 主要是H2O和不產生氧氣的高鐵鹽和催化劑葉綠體。所以能說明O2可以來自水。但光合作用的另一種原料CO2希爾沒有研究,所以無法說明O2來源于CO2。所以可做如下回答: 不能,該實驗只能證明O2有來自于H2O,但沒有證明O2是否有來源于CO2 ;(3)根據魯賓、卡門的實驗得到的數據,比較水中18O的比例(%) 和 釋放的氧氣中18O的比例(%) 可知,兩者比例接近(相同),沒有受到 碳酸氫鹽中18O的比例的影響。所以可得出的結論及相應的依據分別是:結論:光合作用釋放的O2全部來自水;依據: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中18O的比例與水中18O的比例接近(相同),而未受碳酸氫鹽中18O比例的影響 。例4.(2017·衢州)小柯利用如下實驗裝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1)圖甲實驗設立B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2)如圖乙,把幾棵新鮮菠菜裝入塑料袋中,扎緊袋口,在_________環(huán)境中放置十二小時后,松開袋口,插入導管立即扎緊袋口,并將導管口插入燒杯中,緩慢擠壓塑料袋,蠟燭熄滅。該現象能否說明菠菜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判斷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1)與A組進行對照(或對照) (2)黑暗或無光照 不能,燒杯中的燭焰熄滅只能說明塑料袋中的氧氣含量少,而不能說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證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進行檢驗例5.(2017 杭州)如圖甲是研究植物蒸騰作用實驗的示意圖。(1)該實驗的關鍵在于保證裝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與U形管連接處的密封性。實驗中,判斷此裝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據是________。(2)人們大多選用闊葉的法國梧桐的枝葉而不是松樹的枝葉進行實驗,其原因是________。(3)實驗結束后,在此莖的基部上方橫切,觀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紅色,如圖乙。那么圖中的A是植物莖哪一部分結構?________。(4)隨著蒸騰作用的進行,植物體內的水不斷發(fā)生________(填寫物態(tài)變化名稱),會吸收周圍大氣的熱量。【答案】(1)U形管左右液面出現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時間(2)闊葉植物的蒸騰作用比針葉植物強,實驗現象明顯(3)髓(4)汽化(或蒸發(fā))【考點】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解析】【分析】蒸騰作用是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從活的植物體內通過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散失到植物體外的大氣中的過程。【解答】(1)檢查裝置氣密性良好的依據是:U形管左右液面出現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時間;(2)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實驗時候人們大多選用闊葉的法國梧桐的枝葉而不是松樹的枝葉進行實驗,原因是闊葉植物的蒸騰作用比針葉植物植物強,實驗現象明顯;(3)圖乙中C是樹皮,B是木質部,C是髓;(4)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蒸發(fā)到大氣中,能有效的散熱降溫;故答案為:(1)U形管左右液面出現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時間; (2)闊葉植物的蒸騰作用比針葉植物植物強,實驗現象明顯; (3)髓 ;(4)蒸發(fā)。例6.酶是生物體內各種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它的活性會受到多種外界因素的影響。 在探究了溫度對酶催化作用的影響實驗后, 科學興趣小組在課后對其他環(huán)境因素進行了探究。組別 pH5 7 9 11溫度 (℃) 10 A1 B1 C1 D120 A2 B2 C2 D230 A3 B3 C3 D340 A4 B4 C4 D4【實驗設計】①將若干同樣大小的濾紙片浸入肝臟研磨液,使過氧化氫酶附著在濾紙片上,取出后晾干;②在四只燒杯中盛入體積分數為 2%,pH分別為5、7、9、11的H2O2 溶液(溫度相同且適宜);③將濾紙片分別放入燒杯中,濾紙片上的過氧化氫酶催化H2O2分解產生O2,氧氣泡會附著在濾紙片上。隨著反應的進行,濾紙片先下沉再逐漸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如圖甲),記錄________時間。由上述實驗設計可知, 該興趣小組建立的假設是________【實驗結果】 同學們通過實驗, 獲得如圖乙所示的結果。【得出結論】 pH對酶的催化作用有影響,pH在5—11的范圍內,隨著 pH的升高,過氧化氫酶的活性變化規(guī)律為________。【拓展提高】 結合課堂與課后的探究結果,有小組同學提出,在不同溫度條件下,pH對酶活性的影響是否相同。為此他們將 H2O2溶液分成________份, 并設計如表所示的方案做了進一步探究。【答案】 濾紙片從放入至浮出液面;pH 會影響過氧化氫酶的催化作用, pH 過高或過低都會降低過氧化氫酶的活性(合理即可);先增大后減小;16【考點】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實驗設計】 ③將濾紙片分別放入燒杯中,濾紙片上的過氧化氫酶催化H2O2分解產生O2 , 氧氣泡會附著在濾紙片上。隨著反應的進行,濾紙片先下沉再逐漸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如圖甲),記錄濾紙片從放入至浮出液面時間。根據表格可知,溶液的pH是被探究的一個因素,所以該興趣小組建立的假設是: pH 會影響過氧化氫酶的催化作用, pH 過高或過低都會降低過氧化氫酶的活性 ;【得出結論】 根據圖像可知,隨著溶液pH值的不斷增多大,記錄的時間先變小后變大,那么過氧化氫酶的活性則先變大后變小;【拓展提高】 結合課堂與課后的探究結果,有小組同學提出,在不同溫度條件下,pH對酶活性的影響是否相同。為此他們將 H2O2溶液分成16份,并設計如表所示的方案做了進一步探究。例7. (2019·嘉舟)甲狀腺激素是一種重要的動物激素,對動物的生長、發(fā)育具有重要意義。I 、現以某品種小鼠為實驗對象研究甲狀腺激素的功能,研究小組設計了以下實驗:①將若干健康同齡成年小鼠隨機分成數量相同的甲、乙兩組;②待實驗鼠安靜后,測實驗鼠體長,計算平均值;③實驗處理:甲組每天注射甲狀腺激素制劑,乙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鹽水;④在相同并適宜的條件下飼養(yǎng)一段時間后,測定甲、乙兩組每只實驗鼠的體長,并分別計算兩組實驗鼠的體長平均值;⑤分析實驗前后體長數據,計算各組平均體長的增加量,進而得出結論。請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上述實驗設計,他們研究的問題是: 。(2)糾正實驗設計中存在的一個錯誤: 。II、協同作用是指多種物質同時作用于生物體所產生的作用超過各自單獨作用的總和。若要探究甲狀腺激素與生長激素對小鼠生長是否具有協同作用,在上述已糾正的實驗設計基礎上,還需要補充兩組實驗:丙組每天注射生長激素,丁組 (注: 由于激素作用的特殊性,實驗設計中對各試劑的量和濃度不作具體要求)。實驗結果如圖所示,n1~n4為各組小鼠體長增加量的相對值。對實驗數據分析后 發(fā)現數據關系為 , 說明這兩種激素對小鼠生長具有協同作用。【答案】 (1)甲狀腺激素對小鼠的生長(體長)是否有促進作用;應該用幼年小鼠作為實驗對象(2)每天注射甲狀腺激素和生長激素;n4>n1+n3-n2或(n4-n2)>(n1-n2)+(n3-n2)【考點】激素對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作用,控制變量法【解析】【分析】控制變量在進行科學實驗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實驗因素(自變量)以外的所有影響實驗結果的變量,這些變量不是本實驗所要研究的變量,所以又稱無關變量、無關因子、非實驗因素或非實驗因子。甲狀腺激素為氨基酸衍生物,有促進新陳代謝和發(fā)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呼吸,心律加快,產熱增加。【解答】(1) a .由實驗步驟可知,該實驗過程中的變量是甲狀腺激素,記錄是數據的實驗鼠的體長,因此該實驗是為了研究甲狀腺激素對鼠的體長的影響;b. 成年老鼠的身長基本不會發(fā)生改變了,因此無論甲狀腺激素對老鼠體長有無影響,得出的結果都是幾乎無生長;(2) 要探究甲狀腺激素與生長激素的個對小鼠生長是否具有協同作用,丙組注射 生長激素,則丁組要注射甲狀腺激素和生長激素; 說明這兩種激素對小鼠生長具有協同作用,則注射甲狀腺激素和生長的實驗組增加量要比不注射激素的增加量快,同時注射兩種激素的老鼠體長增長最快,所以其數據滿足關系是: n4>n1+n3-n2或(n4-n2)>(n1-n2)+(n3-n2) ;故答案為:(1) 甲狀腺激素對小鼠的生長(體長)是否有促進作用; 應該用幼年小鼠作為實驗對象;(2)n4>n1+n3-n2或(n4-n2)>(n1-n2)+(n3-n2) . 童科學 2例1-1.(2020 重慶)小銘在學校期間,使用一種醫(yī)用免洗洗手液對手部進行消毒過程中,聞到了濃濃的酒精味看到該液體流動性較差。查看瓶身上的說明后,確定這種洗手液主要成分為75%的酒精。于是,小銘所在的興趣小組對這種洗手液的密度進行了測量。(1)實驗前,將托盤天平放在 工作臺上,游碼移到標尺的“0”刻度線處,指針靜止在如圖1甲所示位置,此時應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選境“左”或“右”)調節(jié),使天平平衡。(2)將盛有適量洗手液的燒杯放在天平的左盤,天平重新平衡時,右盤所加砝碼及游碼位置如圖1乙所示,燒杯和洗手液的總質量為 g;將燒杯中的部分洗手液倒入量筒,測得燒杯和剩余洗手液的總質量為42.4g;經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到量筒內的液面如圖1丙所示,則量筒內洗手液的體積為 mL,這種洗手液的密度為 g/cm3。(3)小銘對洗手液的密度測量結果有疑感,回到家后利用電子秤、燒杯、細線和一個實心鋁塊等器材再次對這種洗手液的密度進行測量。具體做法如下:①在燒杯中倒入適量洗手液放置在電子秤上(如圖2甲);②將系好細線的鋁塊緩緩浸沒到洗手液中保持靜止(如圖2乙),洗手液未溢出;③將鋁塊緩慢沉底后松開細線(如圖2丙)。則這次測得洗手液的密度為 g/cm3,對前后兩次實驗進行分析,發(fā)現在 (選“學校”或“家”)所測洗手液密度的結果更接近真實值,造成另一次密度測量結果與真實值的差異較大的原因可能是 。(已知鋁塊的密度為2.7g/cm3,不計細線質量,細線和正方體均不吸收洗手液)例1-2.(2020 樂山)物理興趣小組在進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掛著一實心圓柱體,以圖a、b、c、d、e分別為實驗情景。(g取10N/kg)(1)通過a、c兩次實驗,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是 N;(2)通過 兩次實驗,可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浸沒深度的關系;(3)通過c、e兩次實驗,可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 的關系;(4)在某種液體中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記錄實驗數據,得到如圖f所示彈簧測力計讀數與圓柱體下表面浸入深度的關系圖象,則該液體的密度為 kg/m3。例2-1.(2020 天水)“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標有刻度(圖中未畫出)的白色紙板ABCD能繞垂直于CD的ON軸翻轉,在紙板上安裝一支可在紙板平面內自由移動的激光筆。(1)實驗前,應將紙板 放置平面鏡上;移動激光筆,使入射光束繞入射點O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可觀察到反射光束沿 時針方向轉動;(2)移動激光筆,使入射角為45°,測得反射角也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論你認為有何不妥之處? ;(3)如圖乙所示,將紙板右半部分繞ON向后翻轉任意角度,發(fā)現紙板上均無反射光束呈現此現象說明了: ;(4)在圖甲中,若將紙板(連同激光筆)繞CD向后傾斜,此時反射光束 (選填字母符號)。A.仍在紙板上呈現 B.被紙板擋住 C.在紙板前方(5)實驗結束后,同組的小明和小剛都想從鏡子中看到對方的眼睛,而不想讓對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結果他倆誰都沒有能做到,你認為沒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例2-2.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1)某次實驗過程中,小敏移動光屏直到出現清晰的像,蠟燭、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圖所示,此時所成的是倒立 的實像。(2)若通過移動透鏡,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鏡應該移到 厘米刻度處。(3)實驗一段時間后,原為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圖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讓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離②蠟燭下移一段距離③透鏡下移一段距離(4)研究好成像規(guī)律后,小敏模擬了近視和遠視的矯正,圖乙中,小敏給透鏡A戴上“眼鏡“(凸透鏡B),光屏上剛好出現清晰的像,摘下”眼鏡“后,光屏上的像變模糊,如圖丙所示,若要通過移動蠟燭使像再次清晰,應將蠟燭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方向移動一段距離。例3.(2020 衢州)小科騎自行車時發(fā)現,在不同的路面上,停止踩腳踏板,車都能繼續(xù)運動一段距離。于是小科作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車運動的距離可能與路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猜想二:車運動的距離可能與車速有關。為驗證猜想,他用絲綢、棉布、小球、斜面和長木板進行模擬實驗,如圖所示。(1)驗證猜想一,應分別將絲綢、棉布鋪在 (選填“斜面”“長木板”或“斜面和長木板”)上,并完成實驗。(2)請用所給的器材,設計一個驗證猜想二的實驗方案(要求簡要敘述實驗步驟和預期實驗結果): 。(3)小科實驗結束后反思,若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那么可以通過比較起始速度相同的同一小球,在不同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或 來判斷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例4.(2020 德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實驗前 杠桿靜止在如圖所示的位置,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節(jié)。(2)實驗時 ①用如圖所示的方式懸掛鈞碼,杠桿也能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上每格等距),但老師卻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這種方式。這主要是因為該種方式 。 A.一個人無法獨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鉤碼 C.無法測量力臂 D.力和力臂數目過多 ②在圖中,不改變支點O左側所掛的三個鉤碼及其位置,保持右側第 格的鉤碼不動,將右側另外兩個鉤碼改掛到它的下方,杠桿也可平衡,繼續(xù)實驗。實驗數據: 次數左側右側動力F1/N動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1.0102.0521.550.51532.0151.520(3)結論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4)交流評估 ①實驗進行三次的目的是 (只有一個選項正確,填寫對應字母)。 a.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b.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 c.使每組數據更準確 ②某同學在第3次實驗的基礎上,將左右兩側的鉤碼同時向支點O移動5cm,則杠桿 。(選填“保持平衡”“左側下沉”或“右側下沉”)例5-1.(2020 襄陽)某物理興趣小組做“探究導體電阻大小與導體長度的關系”實驗。他們在如圖所示電路中的A、B兩點間接入待研究的電阻絲,電源電壓恒定。忽略電阻絲電阻隨溫度變化的影響,待用電阻絲的規(guī)格如表。序號 材料 長度 橫截面積1 炭鋼合金絲 L S2 鎳鉻合金絲 2L S3 鎳鉻合金絲 L 2S4 鎳鉻合金絲 2L 2S(1)他們應選擇序號為 的兩根電阻絲來研究;(2)從表中所給電阻絲的規(guī)格看,還可以用這些電阻絲來做另一個探究實驗,即探究導體電阻大小與導體 的關系,這次你應該選擇序號為 的兩根電阻絲來做實驗。例5-2.(2020 巴中)某學習小組測量未知電阻Rx的阻值,他們分成A、B兩組用不同方法進行實驗。(1)A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①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實物電路圖乙連接完整,要求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動時電路中的電流變大。②在開關閉合之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滑至最 端(選填“左”或“右”),這樣做的目的是 。③閉合開關S,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滑至某一位置后,電壓表的示數為2.4V,電流表的示數I如圖丙所示,則I= A.待測電阻Rx= Ω。(2)B組設計了如圖丁所示的電路圖,其中電源電壓未知且不變,另一定值電阻的阻值為R0。①閉合S1,斷開S2時,電壓表的示數為U1;②閉合S1、S2時,電壓表的示數為U2;③電阻Rx= (用U1、U2、R0表示)。(3)評估A、B兩組實驗,使用A組實驗的優(yōu)點是 。例5-3.(2017·金華)某興趣小組用二節(jié)新干電池,規(guī)格為“10Ω 1.5A”的滑動變阻器等器材,來測導體電阻。請分析回答:實驗序號 電壓/V 電流/A1 2.0 0.202 2.5 _________3 2.8 0.28(1)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向右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當滑片移到C點時,發(fā)現兩表才有示數,示數分別為2V、0.2A。根據以上信息思考該電路的連接方式,并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按該連接方式,將圖1電路連接完整。(2)繼續(xù)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進行測量,測得數據如表所示。第二次測量時電流表示數如圖2所示,據圖把表中所缺數據填寫完整。(3)該實驗多次測量的目的是 。(4)該小組同學用這套器材(所有器材不變)和阻值為5Ω、10Ω、20Ω的三個定值電阻繼續(xù)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實驗中要控制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那么電阻兩端電壓最小能控制到 _________V。例6.(2020 金華)某班同學在實驗室做“測定小燈泡額定電功率”的分組實驗。實驗老師提供給各小組的實驗器材如下:規(guī)格為“3.8V”的小燈泡、學生電源(電壓恒為6V)、電流表(0~0.6A,0~3A)、電壓表(0~3V,0~15V)、滑動變阻器(“20Ω 1A”)、開關各一只,導線若干。(1)小金組按圖甲正確連接電路,閉合開關,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當電壓表的示數為3.8伏時,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此時電流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則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瓦。(2)小麗組同學發(fā)現,實驗桌上的電壓表0~15V的量程已損壞,其它器材完好。他們經討論后認為,用該電壓表0~3V的量程,通過改變電壓表的連接位置也能測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他們的實驗操作步驟如下:步驟一:按圖甲電路先將電壓表(0~3V)接在小燈泡兩端,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壓表的示數為3伏。斷開開關,拆下電壓表;步驟二:保持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位置不變,再將該電壓表接在 兩端;步驟三:閉合開關,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 (填“左”或“右”)移動,直到電壓表示數為 伏,讀出此時電流表的示數,算出小燈泡的額定電功率。(3)反思:實驗原理相同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實驗途徑來完成實驗。例1-1.(2020·衢州)基本儀器的規(guī)范使用很重要。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傾倒試劑 B. 稱量氫氧化鈉固體C. 加熱液體 D. 點燃酒精燈例1-2.(2020·紹興)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讀取液體體積 B. 聞氣味C. 測定溶液pH D. 稀釋濃硫酸例2-1.(2018·衢州)規(guī)范操作是科學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 傾倒液體 B. 稀釋濃硫酸C. 測液體pH D. 檢查氣密性例2-2.(2018·寧波)在粗鹽提純的實驗中,下列操作不規(guī)范的是( )A. 稱量 B. 溶解 C. 過濾 D. 蒸發(fā)例3.下圖是小明配制100g質量分數為18.5%的蔗糖溶液的實驗操作示意圖:① ② ③ ④ ⑤21世紀教育網⑴配制上述溶液,小明要稱取蔗糖 g。⑵上圖①、②、④中相同的儀器名稱是 。⑶用上圖所示的序號表示正確 配制該溶液的操作順序為 。⑷若上圖③中砝碼的質量為15 g,游碼的讀數為3.5 g,則小明稱得的蔗糖質量實際為 g。若所量取的水的質量沒有錯誤,實際配制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⑸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氯化鈉時,發(fā)現托盤天平的指針偏向左盤,應 。A.增加適量氯化鈉固體 B.減少適量氯化鈉固體 C.調節(jié)平衡螺母例4-1.(2019·金華)規(guī)范的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基本保證,下列實驗操作規(guī)范的是( )A. 加熱液體 B. 測溶液pHC. 氣密性檢查 D. 稀釋濃硫酸例4-2.(2020·寧波)下列實驗操作需要糾正的是( )A. 檢查氣密性 B. 向試管中加固體C. 傾倒液體 D. 收集氧氣例5.小明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同時完成燃燒條件的探究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裝置中注射器活塞 與內壁摩擦非常小,可忽略不計。查閱資料發(fā)現:①當容器內的氧氣濃度低于一定值時,白磷無法繼續(xù)與氧氣反應。②“暖寶寶”能耗盡容器中少量的氧氣。實驗操作步驟如下:步驟1:檢查裝置氣密性。步驟2:將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燒匙放入空集氣瓶中,塞緊塞子,白磷不燃燒。步驟3:打開集氣瓶塞子,往瓶中倒?jié)M80℃的熱水,并塞緊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燒。步驟4:打開K1和K2 , 通過注射器從b管抽水,當注射器中水量達到V1毫升時,瓶中液面低于燃燒匙底部,此時立即關閉K1、K2 , 發(fā)現瓶中白磷燃燒。步驟5:待整個裝置冷卻至室溫時,打開K2 , 發(fā)現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毫升。(1)結合步驟3、4,說明白磷燃燒需要的條件是________。(2)該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為________。(用V1、V2來表示)(3)小明多次重復上述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遠大于21%,原因是____ ____。例6-1.(2020·衢州)利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驗證化學反應中質量守恒定律。如圖,小科將適量高錳酸鉀裝入試管,塞入一團棉花并測出試管、棉花與藥品的總質量為m。加熱使之充分反應后,測得量筒中氣體體積為V,再次測得反應裝置與物質總質量為m2,已知常溫常壓下氧氣密度為p。據此請回答:(1)實驗中用量筒收集氣體的好處是________。(2)實驗中,試管口內壁附著紫紅色小液滴,請解釋產生該現象的原因________。(3)根據實驗數據計算發(fā)現: ,與質量守恒定律不符。造成這一實驗結果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A.試管中高錳酸鉀沒有完全分解B.導管口連續(xù)均勻冒氣泡時才收集氣體C.未調節(jié)量筒內外液面相平就讀數D.停止加熱時,先將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例6-2.(2020 黔西南州)實驗室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相關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 。(2)C裝置中實驗所需二氧化碳,應選用A、B發(fā)生裝置中的 裝置獲得。在儀器組裝后、加入藥品前,需要進行的操作是 。(3)制得的CO2干燥后利用C裝置進行實驗,b處的實驗現象是 。若要證明b處二氧化碳與水發(fā)生了反應,可在a處放置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或 。(4)根據燒杯中的實驗現象,能得出的結論是 、 。例7-1.下列主要成分中含有少量雜質,選用試劑進行檢驗雜質、除去雜質是科學實驗中的常見實際問題,若一種試劑既能檢驗所含雜質、又能除去雜質,該試劑我們就能稱為“高效試劑”,下列選項中不能稱為“高效試劑”(所加試劑均適量且忽略分離步驟)的是( )選項 主要成分 所含的雜質 “高效試劑”A HNO3 H2SO4 Ba(NO3)2B BaCl2 HCl BaCO3C CaCl2 HCl Ca(OH)2D MgCl2 MgSO4 BaCl2A. A B. B C. C D. D例7-2.實驗室制得的氫氣中常含有水蒸氣和少量酸霧,為了獲得純凈的氫氣可選用圖中的 (填字母)裝置來凈化,其中右瓶中應盛 以除去 。。例8.用以下裝置進行實驗,確證乙醇燃燒產物中有CO、CO2和H2O。請回答下列問題:(1)能確證產物中有水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確證產物中有一氧化碳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時,可以觀察到裝置B中石灰水變渾濁,D中石灰水無變化。B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乙醇燃燒產物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質量之和是25.2g,其中碳、氧元素質量比為2︰5,則參加反應的乙醇質量為________g,產物中水的質量是________g。(4)科學家發(fā)現海底蘊藏著大量的“可燃冰”——甲烷的水合物。質量相等的甲烷和乙醇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完全燃燒,產生二氧化碳質量較多的是________。例9.碳酸氫鈉是小蘇打的主要成分,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許多重要的用途。化學課上,同學們?yōu)榱私馓妓釟溻c的性質,將一定質量的碳酸氫鈉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應后,有氣體逸出,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同學們對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成分進行了探究:認為除一定含有硫酸鈉外可能還含有其他成分,因此進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實驗:【實驗用品】pH試紙、鋅片、氧化銅粉末、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鋇溶液。【猜想與假設】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可能組成成分。猜想一:硫酸鈉猜想二:硫酸鈉、碳酸氫鈉猜想三:硫酸鈉、硫酸【實驗探究】同學們取反應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進行如下實驗,請根據結論完成如表實驗現象中的空格。【得出結論】猜想三正確。【評價反思】(1)老師對同學們能用多種方案進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給予了肯定,同時指出探究中存在一處明顯的操作錯誤是 。(2)有同學對實驗方案B的結論提出了質疑,認為僅憑此現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確,請說明理由 。【總結提高】依據所給實驗用品,設計與上述實驗不同的方案,確認猜想三是正確的,請你寫出你的實驗方案 。例1.根據下列表述回答有關問題:(1)顯微鏡目鏡上刻有5×,物鏡上刻有15×,此物體的放大倍數為________。制作臨時裝片時,應使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體,然后再輕輕放下,這樣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在觀察物像時發(fā)現視野較亮,可用________和________使視野變暗。(2)在顯微鏡下觀察的是物體的________像(選填“正立”或“倒立”),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黑藻葉細胞中細胞質的流動方向為逆時針方向,則其實際的流動方向應為________(3)如上圖在顯微鏡下要把視野中的物象從圖1轉為圖2所示的情況,其順序為 ①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使a移至視野中央②將玻片向左下方移動使a移至視野中央③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④轉動轉換器,把高倍物鏡換成低倍物鏡⑤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調節(jié)粗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③→①→⑤ D. ②→③→⑤(4)為了使看到的顯微鏡下的細胞數最多,應選擇下列哪組鏡頭組合 A. 10×、10× B. 10×、40× C. 12.5×、10× D. 5×、40×(5)為探究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異同,用洋蔥鱗片葉、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等材料做實驗。請觀察下圖,回答問題:①上圖是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部分步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________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④③①②②下圖表示二種細胞結構的異同,兩個圓的重合區(qū)域B為相同點。則圖中C包含哪些細胞結構 ________。(填序號)①細胞壁 ②細胞膜 ③細胞質 ④細胞核 ⑤大液泡例2.某科學興趣小組為了探究種子萌發(fā)的條件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實驗步驟:①選取健康、飽滿的綠豆種子60粒,并準備好3個帶蓋的塑料盒、紗布等。②分別在塑料盒上貼上標簽A、B、C,每個盒子中放4層紗布,在紗布上各放上20粒綠豆種子。③按照下表所示進行操作。④3天后觀察種子萌發(fā)情況。裝置 種子數量 條件A 20粒 不灑水 23℃恒溫培養(yǎng)箱B 20粒 適量水(以快要淹沒種子為宜) 23℃恒溫培養(yǎng)箱C 20粒 適量水(以快要淹沒種子為宜) 4℃冰箱實驗結果:只有裝置B中的種子萌發(fā)。(1)根據以上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2)小明同學為了探究另一環(huán)境因素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又設置了一個實驗裝置D,選取20粒健康、飽滿的綠豆種子放在塑料盒里,裝滿水并蓋上盒蓋,放在23℃恒溫培養(yǎng)箱中3天。觀察發(fā)現部分種子胚根突破種皮。小明對此現象疑惑不解。小華對小明的實驗進行了改進,將綠豆種子放入塑料盒內,用煮沸并冷卻的水裝滿塑料盒并蓋上盒蓋,結果依然有少部分種子的胚根微微突破種皮。小華用煮沸并冷卻的水進行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 。(3)從能量獲得方式的角度,對小華實驗中“少部分種子的胚根微微突破種皮”這一現象作出解釋:________ 。(4)種子萌發(fā)需要一定的外界條件,也需要一定的內部條件。興趣小組的同學提出了如下探究的問題:①種皮有無是否會影響種子萌發(fā) ②胚芽、胚軸或胚根的有無是否會影響種子萌發(fā)?關于綠豆種子萌發(fā)的內部條件,請你再提出一個可以探究的問題:________ 。例3.科學家探索光合作用過程和本質經歷了漫長的歷程。我們知道綠色植物利用太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釋放氧氣。H2O和CO2均含有O,那么O2中的O是來源于什么物質呢?資料一:19世紀末,科學家普遍認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為CO和(O2。資料二:范 尼爾通過實驗得出紫硫細菌合成有機物的反應式,與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反應式進行比較研究后,建立了猜想。紫硫細菌:CO2+2H2S (CH2O)(糖類)+2S+H2O高等植物:CO2+2H2O (CH2O)(糖類)+O2+H2O資料三:英國化學家希爾在一個密閉的裝置中加入含葉綠體的懸浮液和高鐵鹽(作氧化劑,不產生氧氣),并除去裝置內的CO2,在光照下發(fā)現密閉裝置中產生了O2。資料四:美國科學家魯賓、卡門給三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O的水和碳酸氫鹽(釋放二氧化碳,其他條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時間后,分別檢測小球藻釋放氧氣中18O的比例,實驗結果如表所示。(18O是表示中子數為10的氧原子,可作為示蹤原子)組別 水中18O的比例(%) 碳酸氫鹽中18O的比例(%) 釋放的氧氣中18O的比例(%)1 0.85 0.41 0.842 0.85 0.55 0.853 0.85 0.61 0.85(1)通過資料二中的比較分析,可以作出的猜想是________。(2)希爾實驗能否證明光合作用產生的O2全部來源于H2O?請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3)分析魯賓、卡門的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及相應的依據分別是________。例4.(2017·衢州)小柯利用如下實驗裝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1)圖甲實驗設立B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2)如圖乙,把幾棵新鮮菠菜裝入塑料袋中,扎緊袋口,在_________環(huán)境中放置十二小時后,松開袋口,插入導管立即扎緊袋口,并將導管口插入燒杯中,緩慢擠壓塑料袋,蠟燭熄滅。該現象能否說明菠菜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判斷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例5.(2017 杭州)如圖甲是研究植物蒸騰作用實驗的示意圖。(1)該實驗的關鍵在于保證裝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與U形管連接處的密封性。實驗中,判斷此裝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據是________。(2)人們大多選用闊葉的法國梧桐的枝葉而不是松樹的枝葉進行實驗,其原因是________。(3)實驗結束后,在此莖的基部上方橫切,觀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紅色,如圖乙。那么圖中的A是植物莖哪一部分結構?________。(4)隨著蒸騰作用的進行,植物體內的水不斷發(fā)生________(填寫物態(tài)變化名稱),會吸收周圍大氣的熱量。例6.酶是生物體內各種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它的活性會受到多種外界因素的影響。 在探究了溫度對酶催化作用的影響實驗后, 科學興趣小組在課后對其他環(huán)境因素進行了探究。組別 pH5 7 9 11溫度 (℃) 10 A1 B1 C1 D120 A2 B2 C2 D230 A3 B3 C3 D340 A4 B4 C4 D4【實驗設計】①將若干同樣大小的濾紙片浸入肝臟研磨液,使過氧化氫酶附著在濾紙片上,取出后晾干;②在四只燒杯中盛入體積分數為 2%,pH分別為5、7、9、11的H2O2 溶液(溫度相同且適宜);③將濾紙片分別放入燒杯中,濾紙片上的過氧化氫酶催化H2O2分解產生O2,氧氣泡會附著在濾紙片上。隨著反應的進行,濾紙片先下沉再逐漸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如圖甲),記錄________時間。由上述實驗設計可知, 該興趣小組建立的假設是________【實驗結果】 同學們通過實驗, 獲得如圖乙所示的結果。【得出結論】 pH對酶的催化作用有影響,pH在5—11的范圍內,隨著 pH的升高,過氧化氫酶的活性變化規(guī)律為________。【拓展提高】 結合課堂與課后的探究結果,有小組同學提出,在不同溫度條件下,pH對酶活性的影響是否相同。為此他們將 H2O2溶液分成________份, 并設計如表所示的方案做了進一步探究。例7. (2019·嘉舟)甲狀腺激素是一種重要的動物激素,對動物的生長、發(fā)育具有重要意義。I 、現以某品種小鼠為實驗對象研究甲狀腺激素的功能,研究小組設計了以下實驗:①將若干健康同齡成年小鼠隨機分成數量相同的甲、乙兩組;②待實驗鼠安靜后,測實驗鼠體長,計算平均值;③實驗處理:甲組每天注射甲狀腺激素制劑,乙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鹽水;④在相同并適宜的條件下飼養(yǎng)一段時間后,測定甲、乙兩組每只實驗鼠的體長,并分別計算兩組實驗鼠的體長平均值;⑤分析實驗前后體長數據,計算各組平均體長的增加量,進而得出結論。請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上述實驗設計,他們研究的問題是: 。(2)糾正實驗設計中存在的一個錯誤: 。II、協同作用是指多種物質同時作用于生物體所產生的作用超過各自單獨作用的總和。若要探究甲狀腺激素與生長激素對小鼠生長是否具有協同作用,在上述已糾正的實驗設計基礎上,還需要補充兩組實驗:丙組每天注射生長激素,丁組 (注: 由于激素作用的特殊性,實驗設計中對各試劑的量和濃度不作具體要求)。實驗結果如圖所示,n1~n4為各組小鼠體長增加量的相對值。對實驗數據分析后 發(fā)現數據關系為 , 說明這兩種激素對小鼠生長具有協同作用。童科學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學生版-童科學-中考護航計劃-實驗探究題.docx 教師版-童科學-中考護航計劃-實驗探究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