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八下第四單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復習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八下第四單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復習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例1-1.如圖示人的膈肌收縮和舒張時在胸腔內的位置,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從甲到乙時,膈肌收縮,呼氣 B.從乙到甲時,膈肌舒張,吸氣
C.呼氣完成的瞬間,膈肌處于乙狀態 D.吸氣開始的瞬間,膈肌處于甲狀態
例1-2.(2017·麗水)如圖是模擬人體膈的升降與呼吸關系的裝置,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
A、裝置中編號3模擬肺
B、裝置中編號4模擬橫膈膜
C、手向下拉4,小氣球2變小
D、手向下拉4,模擬的是呼氣過程
1.如圖所示是模擬膈肌運動的示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甲表示吸氣過程,膈肌舒張 B.甲表示呼氣過程,膈肌收縮
C.乙表示呼氣過程,膈肌舒張 D.乙表示吸氣過程,膈肌收縮
2.如圖表示肺容積在呼吸過程中的同步變化曲線圖,表示肋間肌和隔肌處于舒張狀態是哪一區段( )
A.ce段 B.ac段 C.ab段 D.cd段
例2-1.將裝有萌發種子的密閉玻璃瓶,在溫暖黑暗的地方放置一夜,能大致反映瓶內二氧化碳含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是(  )
例2-2.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實驗中,所用的保溫瓶已作滅菌處理,保溫瓶內的環境條件適宜。將適量、等質量的正在萌發和煮熟過的種子分別裝入兩個保溫瓶后密封,多次測定有關的量,并繪制成如圖所示的曲線。下列判斷符合客觀事實的是(  )
A.若y表示瓶內溫度,則a表示萌發的種子
B.若y表示瓶內氧氣量,則c表示煮熟過的種子
C.若y表示種子的質量,則b表示萌發的種子
D.若y表示瓶內二氧化碳量,則c表示煮熟過的種子
例2-3.如圖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動過程的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實驗可用于檢驗植物呼吸作用產生CO2
B.裝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氣中的CO2 , 避免對實驗造成干擾,裝置乙則可以省略
C.裝置丙中的植物換成萌發的種子,裝置丁中不會出現渾濁現象
D.若裝置丙不遮光,從裝置丁出來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例2-4.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小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1)該實驗的關鍵在于保證裝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塞和試管的連接處。實驗前,判斷此裝置密封性良好的操作和依據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靜止一段時間后,甲裝置內紅色水滴會向右移動,是因為試管內的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減少,而導致氣壓減小的緣故。
(3)小金用天平分別稱出甲、乙兩個裝置的質量,若前后質量有變化,即可證明種子進行了呼吸作用。你贊同他的做法嗎?說明你的理由。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5. (2019·溫州)為了探究溫度對蟑螂呼吸快慢的影響,小明設計了如下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一:把一只健壯的蟑螂放入30℃的密閉容器內(如圖甲),利用傳感器測定10分鐘內容器中溫度值和氧氣含量;10分鐘后,將冰袋放置在容器兩側,使容器內的溫度逐漸降低,并測定隨后20分鐘內的數據。多次重復實驗。
方案二:在兩個溫度不同的相同密閉容器中各放入一只健壯的蟑螂(如圖乙),利用傳感器測定30分鐘內的相關數據。多次重復實驗。
(1)該實驗通過 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
(2)與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變量控制有什么優點? (例舉一點)
(3)根據方案一所得數據(如圖丙),三位同學分別在圖丁中畫出了甲裝置內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致變化趨勢,其中合理的是 。
1.(2020 金華 麗水)為探究植物種子呼吸作用的產物,用如圖裝置進行對照實驗:先在A、B試管中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往A試管中加入適量的已浸水及消毒的蠶豆種子,則試管B中應加入等量的 ( )
A.已浸水及消毒的綠豆種子
B.已煮熟及消毒的蠶豆種子
C.已浸水及未消毒的蠶豆種子
D.已煮熟及未消毒的蠶豆種子
2.[2020·平涼市、甘肅定西、廣州,3.2分]動植物都可以進行呼吸作用,其實質是(   )
A.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 B.合成有機物,釋放能量
C.分解有機物,儲存能量 D.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3.某生物興趣小組欲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綠色植物的呼吸過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產生,請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1)裝置A的作用是 ;裝置B的作用是 。
(2)裝置C選用不透光玻璃罩的原因是 。
(3)能表示這個探究實驗成功的兩個主要現象是 和

4.甲圖是測量種子萌發時錐形瓶中氣體體積變化的實驗裝置。錐形瓶中放的種子事先用水浸泡過并在稀釋的消毒劑中清洗過(不影響種子生命力)。實驗開始時U形管左側與右側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時利用標尺量出右側管內的液面高度變化,實驗結果見乙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此實驗的實驗目的是測定種子萌發時吸收 的速率(填“二氧化碳”或“氧氣”)。
(2)種子為什么要在稀釋的消毒劑中清洗? 。
(3)本實驗存在的問題是沒有設計對照實驗,因此實驗數據不能準確反映真實情況。請設置此實驗的對照實驗: 。
5.小丹在學習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后,對“植物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氣”的實驗進行了創新設計,步驟如下:
兩個廣口瓶編號甲、乙,向甲中放入萌發的種子,乙中放入_____________的種子,將注射器活塞推至底部,注射器與廣口瓶連接并將裝置密封好。
以上裝置置于黑暗環境中4h。
兩個規格相同的燒杯,放置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
④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將注射器中剩余氣體通入另外兩個大小相同的小瓶(20mL)中,將點燃的竹簽分別放入這兩個小瓶中,觀察竹簽燃燒情況后,立即將竹簽取出。
(1)完善步驟①中的空格。
(2)完善步驟③中的空格。
(3)為驗證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請完善步驟④。
(4)根據步驟⑤可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根據實驗寫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達式: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衢州)小柯利用如下實驗裝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1)圖甲實驗設立B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如圖乙,把幾棵新鮮菠菜裝入塑料袋中,扎緊袋口,在_________環境中放置十二小時后,松開袋口,插入導管立即扎緊袋口,并將導管口插入燒杯中,緩慢擠壓塑料袋,蠟燭熄滅。該現象能否說明菠菜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判斷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例3-1.將放置于黑暗處24小時的銀邊天竺葵(葉片邊緣部分的細胞中無葉綠體),作如圖處理后,在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取下實驗葉片脫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會變藍的部分是( )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
例3-2. (2019·溫州)為驗證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小明將某植株在黑暗處放置一晝夜后,用鋁箔將一張葉片部分遮光,再光照4小時(如圖)。去掉鋁箔,經脫色、漂洗并用碘液處理后,將觀察到( )
選項 遮光部位 未遮光部位
A 不變藍 不變藍
B 不變藍 變藍
C 變藍 不變藍
D 變藍 變藍
例3-3.小金為研究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實驗:
(1)該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錐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②試管中的金魚藻在加入前要經過24小時暗處理,若暗處理后立即脫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觀察到金魚藻葉片變藍色 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
(4)②試管中金魚藻在光照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氣泡,這些氣泡中的氣體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4.科學家探索光合作用過程和本質經歷了漫長的歷程。我們知道綠色植物利用太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釋放氧氣。H2O和CO2均含有O,那么O2中的O是來源于什么物質呢?
資料一:19世紀末,科學家普遍認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為CO和(O2。資料二:范 尼爾通過實驗得出紫硫細菌合成有機物的反應式,與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反應式進行比較研究后,建立了猜想。
紫硫細菌:CO2+2H2S (CH2O)(糖類)+2S+H2O
高等植物:CO2+2H2O (CH2O)(糖類)+O2+H2O
資料三:英國化學家希爾在一個密閉的裝置中加入含葉綠體的懸浮液和高鐵鹽(作氧化劑,不產生氧氣),并除去裝置內的CO2 , 在光照下發現密閉裝置中產生了O2。
資料四:美國科學家魯賓、卡門給三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O的水和碳酸氫鹽(釋放二氧化碳,其他條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時間后,分別檢測小球藻釋放氧氣中18O的比例,實驗結果如表所示。(18O是表示中子數為10的氧原子,可作為示蹤原子)
組別 水中18O的比例(%) 碳酸氫鹽中18O的比例(%) 釋放的氧氣中18O的比例(%)
1 0.85 0.41 0.84
2 0.85 0.55 0.85
3 0.85 0.61 0.85
(1)通過資料二中的比較分析,可以作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希爾實驗能否證明光合作用產生的O2全部來源于H2O?請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3)分析魯賓、卡門的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及相應的依據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5.(2017·麗水)為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速率的影響,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在適宜且恒定溫度下,改變燈與燒杯間的距離,分別測得金魚藻1分鐘內放出的氣泡數(如表)。
燈與燒杯的距離/厘米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氣泡數/個 18 15 10 8 6 4 2 0
(1)實驗中燈功率不變,控制光照強度的方法是 ;
(2)當燈與燒杯的距離在一定范圍內時,能產生氣泡且隨著距離增加氣泡數越來越少的原因分別是 。
例3-6.(2017·嘉興)農業生產中為了獲得高產,就要設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強度。為此,某興趣小組開展了“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實驗研究。
【實驗原理】 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可以通過檢測氧氣的釋放速率來測定;產生的氧氣滯留在葉片,會使葉片在液體中上浮。
【實驗器材】長勢相似的綠蘿葉片、不同濃度 NaHCO3 溶液(可分解釋放CO2)、注射器、打孔器、如圖所示的實驗臺(不同高度放有三組燒杯)等。
【實驗步驟】
①用打孔器在綠蘿葉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圓葉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葉片細胞間隙的氣體,使葉片在蒸餾水中都能下沉;
②在每組的三個燒杯中分別加入體積相同、濃度不同的 NaHCO3溶液(不考慮溶液密度差異),然后用鑷子將小圓葉片放入燒杯中,每個燒杯10片;
③點亮LED燈帶,記錄每個燒杯中8個葉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時間。時間越長,表示光合作用強度_______。 根據上述實驗步驟可知,本實驗中設置的自變量有二氧化碳濃度和___________。
【實驗結果】葉片上浮的平均時間記錄如表(單位:。秒)
【實驗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光照越強、二氧化碳濃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強。
【評價反思】
①本實驗的重要改進是用LED冷光源代替傳統的白熾燈,這一改進對該探究的主要意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中每個燒杯放10個小圓葉片,而統計時只選取前8個小圓葉片上浮的平均時間,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7 湖州)某植物葉片邊緣呈黃白色,不含葉綠體。將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時后,切斷部分葉脈,將葉片的部分區域的兩面用錫箔紙遮蔽。如圖所示,光照一段時間后去除錫箔紙,用碘染色法處理葉片,觀察葉片a、b、c、d4個部位的顏色,發現只有d顯藍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實驗證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B、對比da,說明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
C、對比dc,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對比db,說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2.根據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圖1表示“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過程,該實驗正確的操作步驟是_______。(按序號排列)
(2)圖1中步驟③的作用是脫色,即使葉片中含有的________溶解在酒精中,其目的是使實驗結果更明顯。
(3)圖2是探究金魚藻的光合作用實驗,選擇實驗裝置組合甲和丙,其實驗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2甲裝置試管中收集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衛生香復燃,為了使該實驗結果在短時間內非常明顯,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說出一項措施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李同學利用如圖所示植物為實驗材料,設計如下實驗步驟:①將植物A、B兩張葉片分別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處48 h。②……③將A、B兩張葉片置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熱,至葉片褪成黃白色時,取出葉片并用清水洗凈后,滴上碘液,觀察顏色變化。2
請完善小李同學的實驗步驟并回答問題。
(1)寫出實驗步驟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A、B兩張葉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熱,這樣處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3)你預期的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變量外,請再列舉兩個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其他變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8·湖州)某科學研究小組分別選擇綠藻和藍藻在不同pH緩沖液中進行實驗。甲圖是光照裝置示意圖,乙圖是實驗結果示意圖。
(1)該實驗的目的是 。
(2)實驗產生的氣泡中含有的氣體主要是氧氣,其中綠藻產生氧氣的場所是 (填細胞質中某一結構名稱),在該場所中,光能轉變為 能。
(3)從乙圖分析,在綠藻和藍藻中, 對pH變化適應性較強。
5.(2018·寧波)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歡把植物放在室外陽光下,有人喜歡把植物放在室內。太陽光與照明燈光對植物光合作用哪個更有利呢?小科進行如下實驗探究。
【作出假設】太陽光比照明燈光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材料準備】玻璃鐘罩、量筒、同一品種的天竺葵、水、白磷和其他必需的器材。
【實驗步驟】
①按如圖所示的裝置連接好實驗器材,并檢驗裝置氣密性。
②取6株生長狀況相同的天竺葵,分別放入6套相同裝置內,每套裝置如圖所示,平均分成兩組。
③第一組裝置放在陽光下;第二組裝置放在密閉的黑色帳篷中(內有溫控裝置),用具有自動調光系統的照明燈照射。
④6小時后,用激光筆點燃足量白磷,待白磷燃燒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測得并記錄量筒內水量的變化數據。
……
【交流與討論】
(1)本實驗用自動調光系統的作用是調節照明燈的 。
(2)小柯認為實驗測得量筒內水量的變化數據,就是植物產生的氧氣體積。你認為小科的觀點是 的。(填“正確”或“不正確”)
【評價與反思】
(3)從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為使光合作用正常進行,應向裝置內提供________。
(4)為增加證據的可靠性,小科認為還需改進實驗設計。
6.(2018·杭州)把等量的天竺葵和紫羅蘭的新鮮葉片放在無色透明的封閉容器中,并將它們置于不同顏色的光照條件下(其他條件均適宜并相同)。經過8小時后,測量容器中氧氣的增加量,得到下表所示的實驗數據。
容器 植物 光的顏色 氧氣的增加(mL)
1 天竺葵 紅 120
2 天竺葵 綠 15
3 紫羅蘭 紅 80
4 紫羅蘭 綠 10
據表回答:
(1)該實驗通過測定 ,來判斷光合作用的反應速率。
(2)上述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寫2條)
(3)除上表所示因素外,列舉2條影響紫羅蘭和天竺葵光合作用反應速率的因素 。
7.(2019·臺州)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原料CO2還是H2O呢?科學家魯賓和卡門曾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在實驗中他們利用18O作為標記物,制備了三份相同濃度的碳酸氫鹽溶液,三份溶液的碳酸氫鹽和水都含有不同的18O百分比,將小球藻放入這三種溶液并光照,然后分析產生的氧,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產生的氧來自水。
資料:
I、中子數為8的氧原子可用16O來表示,18O是表示中子數為10的氧原子;自然界的氧氣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為1.43千克/米3,其中16O占99.76%(可視為100%)。
II、碳酸氫鹽給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而且不產生水。
Ⅲ、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
(1)16O、標記物18O都屬于氧元素,其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 方。
(2)如圖是三個實驗中,在水、碳酸氫鹽、氧氣各物質中18O所占氧元素的比例,請根據實驗過程和結論,完成第三個實驗的碳酸氫鹽和氧氣中18O百分比的條形圖。
(3)魯賓和門通過測生成氧氣的密度來確定氧氣中18O含量。若有一瓶氧氣,只含18O和16O,且個數比為1:1。結合資料,計算在標準狀況下該瓶氧氣的密度為 千克/米3。
8.(2018·溫州)小明發現某植物園在陰雨天時會用紅光和藍光對植物進行照射,他認為陰雨天分別用這兩種單色光照射植物都會促進光合作用,于是設計實驗進行研究。
(1)植物光合作用強弱可以用釋放氧氣的速度進行比較,也可以用 進行比較。
(2)請利用下列器材幫助小明設計實驗步驟: 。
實驗器材:500毫升的燒杯、漏斗、50毫升的量筒各若干;新鮮金魚藻(水生植物)若干;清水;功率相同的紅光燈、藍光燈各一只;天平;刻度尺;計時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反應式
場所 葉綠體 活細胞
條件 光 有光無光均可
物質變化 無機物→有機物 有機物→無機物
能量變化 光能→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貯存能量) 化學能→其他形式的能量(釋放能量)
相互聯系 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依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是地球上異養生物所需的有機物的來源,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質(有機物和氧氣),呼吸作用為生物的生命活動(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部分原料CO2。
例4-1.(2018·衢州)如圖是綠色植物生理活動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則此過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B、若a表示氧氣,b表示二氧化碳,它們都是通過氣孔進出葉片的
C、若c表示水分,則它在植物體內上升的動力主要來自蒸騰作用
D、若d表示有機物,則它通過木質部向下運輸
例4-2. (2019·紹興)甘蔗是我國南方重要農作物。
(1)如圖表示晴朗白天甘蔗田間CO2濃度隨高度變化的示意圖,請結合所學知識對圖中信息作出解釋。
(2)農民常常通過施農家肥來提高甘蔗產量。請寫出該方法蘊含的科學原理。
1.如圖所示,圖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不同的物質,箭頭表示物質進出葉片的方向,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氣,說明葉片正在進行呼吸作用
B.若③代表水分,②代表水蒸氣,說明葉片正在進行蒸騰作用
C.若葉片正在進行光合作用,則①代表氧氣,④代表有機物
D.此葉片在白天只能進行光合作用,晚上只能進行呼吸作用
2.如圖所示是大豆種子在萌發成幼苗的過程中,根據其鮮重和干重的變化而繪制的兩條曲線(X和Y),請分析回答:21cnjy.com
(1)曲線a→c的變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線c→d的變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豆萌發一個月后,植物通過細胞呼吸作用,為物質吸收、細胞分裂、生長發育提供了____________和各種原料。21·世
3. [2020 海南] 2020年是我國全面脫貧的收官之年,為了幫助農戶提高荔枝的品質和產量,科技人員進行了相關研究。圖甲中a、b、c分別表示荔枝葉片所進行的某些生理活動,圖乙為其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時內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強度的變化曲線,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c過程的場所是葉肉細胞中的___________。
(2)圖乙中白天和夜晚都能進行的生理活動是______________(填“Ⅰ”或“Ⅱ”),它與圖甲中的生理活動______________(填“a”或“b”或“c”)相對應。
(3)圖乙中曲線Ⅱ在12時左右的活動強度增強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較高。
(4)圖乙中植物體內有機物積累量大于0的時間段是______________。
(5)移栽植物時,往往在陰天和傍晚進行,其主要目的是抑制圖甲中的______________(填“a”或“b”或“c”)生理活動。
讀懂下列兩幅圖形
例5-1.如圖為某溫室大棚內一天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曲線,據此曲線分析,正確的是(  )
A.ab段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 B.bd段植物只進行光合作用
C.c點氧濃度最高 D.d點有機物積累最多
例5-2.如圖曲線表示一段時間內某植物葉片吸收二氧化碳與光照強度的關系。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N點表示該植物既不進行光合作用也不進行呼吸作用
B.MP段表示該植物的光合作用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
C.MN段表示該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
D.NP段表示該植物只進行光合作用
例5-3.(2017·紹興)如圖甲,智能溫室大棚自動控制大棚內的溫度、CO2濃度、光照強度等條件,以滿足大棚內作物生長發育需求。乙圖表示大棚內A、B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請分析回答:
(1)大棚內壁上經常出現小水珠,這些小水珠部分來自于植物的 作用。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長,大棚內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 點。
(3)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 (選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內作物的產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寫出一點)
例5-4.為研究光照強度對某種水草光合作用的影響,研究人員在15 ℃恒溫條件下,測定光照強度與二氧化碳吸收量的關系,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
(1)圖中B點表示光合作用強度___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強度。
(2)圖中BC段曲線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響水草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除了光照強度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
1.(2020 寧波)下列有關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由圖1可知,當光照強度為b時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
B.由圖2可知,具有抗藥性害蟲所占的百分比b點比a點大
C.由圖3可知,該酶在a點所對應的pH時活性最強
D.由圖4可知,果蔬儲藏室內的O2濃度調整到c點時的效果比b點好
2.植物種子萌發成幼苗后,通過光合作用不斷制造有機物,在滿足植物自身需求的同時,也為生物圈中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
(1)圖甲表示花生葉片結構,與①細胞相比,②細胞在結構上的不同點是有________。
(2)圖乙是在封閉的環境中,花生幼苗一晝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釋放的相對含量圖。d點產生的原因與甲圖中結構________(填數字)的部分關閉有關,這一變化主要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天內花生幼苗有機物積累最少和最多的點分別是乙圖中的________(填字母)。
3.推理是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工作方式和思維方法之一。某生物探究實驗小組的同學在完成教材中“環境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的推理后,在當地現代智能溫室內通過實驗嘗試對“同一種水果的含糖量與光照和溫度有關”進行推理。下圖中,甲圖表示現代智能溫室,乙圖表示測定的溫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一天中的變化,丙圖表示在白天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夜間溫度控制在20 ℃和30 ℃時,分別測得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以下推理過程:
(1)同一種水果的含糖量是由其積累的有機物多少決定的。圖乙中,造成AB段和DE段二氧化碳的濃度上升的主要生理過程是____________,通過該過程,水果內的有機物的含量會_______;造成BD段二氧化碳濃度逐漸降低的主要生理過程是__________,水果內的有機物含量會______________。根據圖乙,增加甲圖中水果的含糖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丙中,對比兩條曲線,相同時間內,溫度為________℃時,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高,實驗表明,在一定范圍內,溫度越高,水果的______________越強。可見,在白天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加甲圖中水果的含糖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4.興趣小組進行光合作用實驗,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同種植物葉,分成4等份,分別在不同溫度下暗處理1小時,接著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時,測定每份葉中有機物質量的變化,制成圖甲。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葉在29℃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是__________毫克。
(2)圖乙是29℃時,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釋放)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則b點的含義是___________。
(3)若溫度由29℃改為27℃,圖乙中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____________方。
5.[2020·內蒙古鄂爾多斯,24.6分]實驗探究。
清晨,不少市民喜歡到綠樹成萌的公園散步,晨跑。有報道稱清晨到林間鍛煉身體對健康不利。小明對此產生興趣,并進行了一系列探究。
探究一:小明取同一植物大小相同的兩個枝條,分別標記為A、B.枝條A保留葉片,枝條B摘除葉片,然后,將它們分別插入兩個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讓油滴鋪滿水面。將圖1兩個裝置放在相同環境條件下24小時,觀察量筒中液面變化。
(1)實驗探究的變量是:   。
(2)實驗現象:A枝條量筒液面比B枝條量筒液面  。
(3)實驗得出的結論:   。
探究二:小明將圖2密閉裝置連通二氧化碳濃度測定儀,在夏季晴朗的室外測定一晝夜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并繪制了如圖3所示的曲線圖,圖4表示葉肉細胞中葉綠體、線粒體吸收和釋放氣體的過程示意圖。
(4)圖3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點是    (填字母)。
(5)葉肉細胞在圖3中c點進行的生理過程與圖4中   (填序號)過程相對應。
(6)綠色植物通過   在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7)據圖3可知,一天中  時左右氧氣濃度最高,這是適宜到林間鍛煉的最佳時間。
2例1-1.如圖示人的膈肌收縮和舒張時在胸腔內的位置,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D )
A.從甲到乙時,膈肌收縮,呼氣 B.從乙到甲時,膈肌舒張,吸氣
C.呼氣完成的瞬間,膈肌處于乙狀態 D.吸氣開始的瞬間,膈肌處于甲狀態
【解答】呼吸運動是由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當膈肌與肋間肌收縮,膈肌頂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肺隨之擴大,造成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形成主動的吸氣運動;當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時,膈肌頂部上升,肋骨與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彈性而回位,結果胸廓縮小,肺也隨之回縮,造成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肺內氣體排出肺,形成被動的呼氣運動。所以分析可知:膈肌從甲到乙時,膈肌收縮,吸氣,A說法錯誤;從乙到甲時,膈肌舒張,呼氣,B說法錯誤;呼氣完成的瞬間,膈肌處于甲狀態,C說法錯誤;吸氣開始的瞬間,膈肌處于甲狀態,D說法正確。
例1-2.(2017·麗水)如圖是模擬人體膈的升降與呼吸關系的裝置,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B )
A、裝置中編號3模擬肺
B、裝置中編號4模擬橫膈膜
C、手向下拉4,小氣球2變小
D、手向下拉4,模擬的是呼氣過程
1.如圖所示是模擬膈肌運動的示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D )
A.甲表示吸氣過程,膈肌舒張 B.甲表示呼氣過程,膈肌收縮
C.乙表示呼氣過程,膈肌舒張 D.乙表示吸氣過程,膈肌收縮
【解析】人處于吸氣狀態時,膈肌收縮,胸腔體積增大,外界氣壓比胸腔氣壓大;當人處于呼氣狀態時,膈肌舒張,胸腔體積縮小,外界氣壓比胸腔氣壓小。甲圖膈肌向上運動表示膈肌舒張,胸廓上下徑變小,肺回縮變小,表示的應是呼氣狀態。乙圖肺擴張,膈肌應處于收縮狀態,膈肌應該向下運動,乙圖表示的是吸氣狀態。D選項符合題意。
2.如圖表示肺容積在呼吸過程中的同步變化曲線圖,表示肋間肌和隔肌處于舒張狀態是哪一區段( A )
A.ce段 B.ac段 C.ab段 D.cd段
【解析】曲線ce段表示肺內氣體容量由大變小,表示呼氣,是呼氣時肺內氣壓的變化,當肋間肌舒張時,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運動,使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都變小,同時膈肌舒張,膈頂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徑變小,這樣胸廓的容積就變小,肺也隨之回縮,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通過呼吸道排出體外,完成呼氣.
例2-1.將裝有萌發種子的密閉玻璃瓶,在溫暖黑暗的地方放置一夜,能大致反映瓶內二氧化碳含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是( A )
例2-2.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實驗中,所用的保溫瓶已作滅菌處理,保溫瓶內的環境條件適宜。將適量、等質量的正在萌發和煮熟過的種子分別裝入兩個保溫瓶后密封,多次測定有關的量,并繪制成如圖所示的曲線。下列判斷符合客觀事實的是(  )
A.若y表示瓶內溫度,則a表示萌發的種子
B.若y表示瓶內氧氣量,則c表示煮熟過的種子
C.若y表示種子的質量,則b表示萌發的種子
D.若y表示瓶內二氧化碳量,則c表示煮熟過的種子
解析:生物細胞利用氧將植物體內的有機物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若a是萌發的種子,則a中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釋放出大量的熱量,所以瓶內溫度升高;進行呼吸作用會消耗氧并產生二氧化碳,所以瓶內的氧氣的含量逐漸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增多。
答案:A
例2-3.如圖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動過程的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該實驗可用于檢驗植物呼吸作用產生CO2
B.裝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氣中的CO2 , 避免對實驗造成干擾,裝置乙則可以省略
C.裝置丙中的植物換成萌發的種子,裝置丁中不會出現渾濁現象
D.若裝置丙不遮光,從裝置丁出來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解析】解:A、在遮光的情況下,植物主要發生呼吸作用,釋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將丙中的氣體鼓入丁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說明呼吸作用產生了二氧化碳,故A說法正確;
B、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反應,為了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干擾實驗現象,而將空氣通過裝置甲將二氧化碳吸收,然后再鼓入裝置C中,裝置乙是驗證二氧化碳是否被吸收完全,不可以省略,B說法錯誤;
C、種子萌發要進行呼吸作用,釋放出二氧化碳,所以裝置丁中也會出現渾濁現象,故C說法錯誤;
D、即使丙裝置不遮光,也不會產生純凈的氧氣,因為只有純度較高的氧氣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故D說法錯誤.
例2-4.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小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1)該實驗的關鍵在于保證裝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塞和試管的連接處。實驗前,判斷此裝置密封性良好的操作和依據是__用手握住試管,觀察到紅色水滴向外移動了一段距離,放手后又能回到原位置__。
(2)靜止一段時間后,甲裝置內紅色水滴會向右移動,是因為試管內的__O2__(填化學式)減少,而導致氣壓減小的緣故。
(3)小金用天平分別稱出甲、乙兩個裝置的質量,若前后質量有變化,即可證明種子進行了呼吸作用。你贊同他的做法嗎?說明你的理由。__不贊同。不論是甲裝置,還是乙裝置,它們的裝置均密閉,前后質量不會變化,因此小金的做法不能證明種子進行了呼吸作用__。
例2-5. (2019·溫州)為了探究溫度對蟑螂呼吸快慢的影響,小明設計了如下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一:把一只健壯的蟑螂放入30℃的密閉容器內(如圖甲),利用傳感器測定10分鐘內容器中溫度值和氧氣含量;10分鐘后,將冰袋放置在容器兩側,使容器內的溫度逐漸降低,并測定隨后20分鐘內的數據。多次重復實驗。
方案二:在兩個溫度不同的相同密閉容器中各放入一只健壯的蟑螂(如圖乙),利用傳感器測定30分鐘內的相關數據。多次重復實驗。
(1)該實驗通過 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
(2)與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變量控制有什么優點? (例舉一點)
(3)根據方案一所得數據(如圖丙),三位同學分別在圖丁中畫出了甲裝置內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致變化趨勢,其中合理的是 。
(1)裝置內氧氣含量降低的快慢
(2)排除不同蟑螂個體差異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或在同一容器內控制溫度連續變化)(3)a
1.(2020 金華 麗水)為探究植物種子呼吸作用的產物,用如圖裝置進行對照實驗:先在A、B試管中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往A試管中加入適量的已浸水及消毒的蠶豆種子,則試管B中應加入等量的 ( )
A.已浸水及消毒的綠豆種子
B.已煮熟及消毒的蠶豆種子
C.已浸水及未消毒的蠶豆種子
D.已煮熟及未消毒的蠶豆種子
【答案】 B
【考點】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由題中信息“ 為探究植物種子呼吸作用的產物 ”可知,實驗需要研究種子的呼吸作用的產物,需要控制一組有種子進行呼吸作用另一組種子不進行呼吸作用,并使其他條件都相同。由A試管中加入適量的 已浸水及消毒的蠶豆種子 可知,B試管中應加入等量的 已煮熟及消毒的蠶豆種子,煮熟的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其他條件與A相同。A、B形成對照,B選項正確,A、C、D錯誤。
2.[2020·平涼市、甘肅定西、廣州,3.2分]動植物都可以進行呼吸作用,其實質是( D  )
A.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 B.合成有機物,釋放能量
C.分解有機物,儲存能量 D.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3.某生物興趣小組欲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綠色植物的呼吸過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產生,請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1)裝置A的作用是 ;裝置B的作用是 。
(2)裝置C選用不透光玻璃罩的原因是 。
(3)能表示這個探究實驗成功的兩個主要現象是 和

【答案】(1)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驗證二氧化碳是否除盡 (2)避免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影響實驗結果 (3)裝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 裝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甲圖是測量種子萌發時錐形瓶中氣體體積變化的實驗裝置。錐形瓶中放的種子事先用水浸泡過并在稀釋的消毒劑中清洗過(不影響種子生命力)。實驗開始時U形管左側與右側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時利用標尺量出右側管內的液面高度變化,實驗結果見乙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此實驗的實驗目的是測定種子萌發時吸收 的速率(填“二氧化碳”或“氧氣”)。
(2)種子為什么要在稀釋的消毒劑中清洗? 。
(3)本實驗存在的問題是沒有設計對照實驗,因此實驗數據不能準確反映真實情況。請設置此實驗的對照實驗: 。
【答案】(1)氧氣 (2)防止微生物呼吸作用對實驗的干擾 (3)用等量消毒液殺菌過的死種子代替實驗組中的活種子,其他與實驗組相同進行實驗
5.小丹在學習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后,對“植物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氣”的實驗進行了創新設計,步驟如下:
①兩個廣口瓶編號甲、乙,向甲中放入萌發的種子,乙中放入__死亡__的種子,將注射器活塞推至底部,注射器與廣口瓶連接并將裝置密封好。
②以上裝置置于黑暗環境中4h。
③兩個規格相同的燒杯,放置__等量__澄清石灰水。
④__用注射器抽取兩個廣口瓶內氣體,分別注入燒杯中的澄清石灰水里,觀察現象__。
⑤將注射器中剩余氣體通入另外兩個大小相同的小瓶(20mL)中,將點燃的竹簽分別放入這兩個小瓶中,觀察竹簽燃燒情況后,立即將竹簽取出。
(1)完善步驟①中的空格。
(2)完善步驟③中的空格。
(3)為驗證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請完善步驟④。
(4)根據步驟⑤可得出結論:__呼吸作用消耗氧氣__。
(5)請根據實驗寫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達式:__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__。
6.(2017·衢州)小柯利用如下實驗裝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1)圖甲實驗設立B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如圖乙,把幾棵新鮮菠菜裝入塑料袋中,扎緊袋口,在_________環境中放置十二小時后,松開袋口,插入導管立即扎緊袋口,并將導管口插入燒杯中,緩慢擠壓塑料袋,蠟燭熄滅。該現象能否說明菠菜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判斷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1)與A組進行對照(或對照)
(2)黑暗或無光照 不能,燒杯中的燭焰熄滅只能說明塑料袋中的氧氣含量少,而不能說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證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進行檢驗
例3-1.將放置于黑暗處24小時的銀邊天竺葵(葉片邊緣部分的細胞中無葉綠體),作如圖處理后,在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取下實驗葉片脫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會變藍的部分是( B )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
【解析】能否制造有機物,是通過加碘液看葉片是否變藍,檢驗淀粉的有無來驗證的。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是光和葉綠素,甲處無葉綠素,丙處無光照,丁處缺少二氧化碳,因此這三處都不會變藍,只有乙處的葉片滿足光合作用的條件,能合成淀粉。
例3-2. (2019·溫州)為驗證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小明將某植株在黑暗處放置一晝夜后,用鋁箔將一張葉片部分遮光,再光照4小時(如圖)。去掉鋁箔,經脫色、漂洗并用碘液處理后,將觀察到( B )
選項 遮光部位 未遮光部位
A 不變藍 不變藍
B 不變藍 變藍
C 變藍 不變藍
D 變藍 變藍
例3-3.小金為研究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實驗:
(1)該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
(2)將錐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________
(3)①②試管中的金魚藻在加入前要經過24小時暗處理,若暗處理后立即脫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觀察到金魚藻葉片變藍色 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
(4)②試管中金魚藻在光照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氣泡,這些氣泡中的氣體主要是________
【答案】(1)研究金魚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2)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
(3)不能
(4)氧氣(或O2)
【考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
【解析】(1)在圖片中一組實驗不通入二氧化碳,一組通入二氧化碳由此可知,實驗是在研究二氧化碳對光合用的影響,所以該實驗的目的是:研究金魚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2)這個實驗的因素是有無二氧化碳,首先要除去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所以煮沸水的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氣體,立即加塞目的是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中。所以可填: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
(3)暗處理后的葉片中是不含有機物的,所以滴入碘液后不能變藍色;
(4)②試管中金魚藻在光照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氣泡,這些氣泡應該是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
例3-4.科學家探索光合作用過程和本質經歷了漫長的歷程。我們知道綠色植物利用太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釋放氧氣。H2O和CO2均含有O,那么O2中的O是來源于什么物質呢?
資料一:19世紀末,科學家普遍認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為CO和(O2。資料二:范 尼爾通過實驗得出紫硫細菌合成有機物的反應式,與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反應式進行比較研究后,建立了猜想。
紫硫細菌:CO2+2H2S (CH2O)(糖類)+2S+H2O
高等植物:CO2+2H2O (CH2O)(糖類)+O2+H2O
資料三:英國化學家希爾在一個密閉的裝置中加入含葉綠體的懸浮液和高鐵鹽(作氧化劑,不產生氧氣),并除去裝置內的CO2 , 在光照下發現密閉裝置中產生了O2。
資料四:美國科學家魯賓、卡門給三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O的水和碳酸氫鹽(釋放二氧化碳,其他條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時間后,分別檢測小球藻釋放氧氣中18O的比例,實驗結果如表所示。(18O是表示中子數為10的氧原子,可作為示蹤原子)
組別 水中18O的比例(%) 碳酸氫鹽中18O的比例(%) 釋放的氧氣中18O的比例(%)
1 0.85 0.41 0.84
2 0.85 0.55 0.85
3 0.85 0.61 0.85
(1)通過資料二中的比較分析,可以作出的猜想是________。
(2)希爾實驗能否證明光合作用產生的O2全部來源于H2O?請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3)分析魯賓、卡門的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及相應的依據分別是________。
【答案】(1)光合作用產生的O2來自于H2O
(2)不能,該實驗只能證明O2有來自于H2O,但沒有證明O2是否有來源于CO2。
(3)結論:光合作用釋放的O2全部來自水;依據: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中18O的比例與水中18O的比例接近(相同),而未受碳酸氫鹽中18O比例的影響 【考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1)比較紫硫細菌合成有機物的反應中,S單質是由與CO2反應的H2S提供的,可猜想高等植物光合作用時生成的氧O2也是由與CO2反應的H2O提供的。所以可以作出的猜想是: 光合作用產生的O2來自于H2O ;
(2)希爾實驗中提供的物質中沒有CO2 , 主要是H2O和不產生氧氣的高鐵鹽和催化劑葉綠體。所以能說明O2可以來自水。但光合作用的另一種原料CO2希爾沒有研究,所以無法說明O2來源于CO2。所以可做如下回答:不能,該實驗只能證明O2有來自于H2O,但沒有證明O2是否有來源于CO2 ;
(3)根據魯賓、卡門的實驗得到的數據,比較 水中18O的比例(%) 和 釋放的氧氣中18O的比例(%) 可知,兩者比例接近(相同),沒有受到 碳酸氫鹽中18O的比例的影響。所以可得出的結論及相應的依據分別是: 結論:光合作用釋放的O2全部來自水;依據: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中18O的比例與水中18O的比例接近(相同),而未受碳酸氫鹽中18O比例的影響 。
例3-5.(2017·麗水)為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速率的影響,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在適宜且恒定溫度下,改變燈與燒杯間的距離,分別測得金魚藻1分鐘內放出的氣泡數(如表)。
燈與燒杯的距離/厘米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氣泡數/個 18 15 10 8 6 4 2 0
(1)實驗中燈功率不變,控制光照強度的方法是 ;
(2)當燈與燒杯的距離在一定范圍內時,能產生氣泡且隨著距離增加氣泡數越來越少的原因分別是 。
(1)改變燈與燒杯的距離 (2)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大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氣,隨著燈與燒杯距離增加,光照強度減弱,光合作用速率減弱,產生氣泡數減少。
例3-6.(2017·嘉興)農業生產中為了獲得高產,就要設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強度。為此,某興趣小組開展了“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實驗研究。
【實驗原理】 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可以通過檢測氧氣的釋放速率來測定;產生的氧氣滯留在葉片,會使葉片在液體中上浮。
【實驗器材】長勢相似的綠蘿葉片、不同濃度 NaHCO3 溶液(可分解釋放CO2)、注射器、打孔器、如圖所示的實驗臺(不同高度放有三組燒杯)等。
【實驗步驟】
①用打孔器在綠蘿葉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圓葉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葉片細胞間隙的氣體,使葉片在蒸餾水中都能下沉;
②在每組的三個燒杯中分別加入體積相同、濃度不同的 NaHCO3溶液(不考慮溶液密度差異),然后用鑷子將小圓葉片放入燒杯中,每個燒杯10片;
③點亮LED燈帶,記錄每個燒杯中8個葉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時間。時間越長,表示光合作用強度_______。 根據上述實驗步驟可知,本實驗中設置的自變量有二氧化碳濃度和___________。
【實驗結果】葉片上浮的平均時間記錄如表(單位:。秒)
【實驗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光照越強、二氧化碳濃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強。
【評價反思】
①本實驗的重要改進是用LED冷光源代替傳統的白熾燈,這一改進對該探究的主要意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中每個燒杯放10個小圓葉片,而統計時只選取前8個小圓葉片上浮的平均時間,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步驟】越弱 光照強度
【評價反思】①減小白熾燈發熱造成不同的溫度條件 ②排除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可靠
1.(2017 湖州)某植物葉片邊緣呈黃白色,不含葉綠體。將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時后,切斷部分葉脈,將葉片的部分區域的兩面用錫箔紙遮蔽。如圖所示,光照一段時間后去除錫箔紙,用碘染色法處理葉片,觀察葉片a、b、c、d4個部位的顏色,發現只有d顯藍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
A、該實驗證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B、對比da,說明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
C、對比dc,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對比db,說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2.根據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圖1表示“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過程,該實驗正確的操作步驟是_______。(按序號排列)
(2)圖1中步驟③的作用是脫色,即使葉片中含有的________溶解在酒精中,其目的是使實驗結果更明顯。
(3)圖2是探究金魚藻的光合作用實驗,選擇實驗裝置組合甲和丙,其實驗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2甲裝置試管中收集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衛生香復燃,為了使該實驗結果在短時間內非常明顯,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說出一項措施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主要步驟:暗處理→遮蓋后,光照射→幾小時后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液→沖洗觀察葉色,實驗操作的正確順序是④→①→③→②;(2)酒精脫色:光照幾個小時后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至葉片變成黃白色;(3)圖2是探究金魚藻的光合作用實驗,選擇實驗裝置組合甲和丙,其實驗變量是金魚藻的有無,目的是驗證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是不是金魚藻產生的;(4)圖2甲裝置試管中收集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衛生香復燃,為了使該實驗結果在短時間內非常明顯,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金魚藻的數量,增加光照強度等。
答案:(1)④→①→③→②;(2)葉綠素;(3)金魚藻的有無;(4)增加金魚藻的數量,增加光照強度等[來源
3.小李同學利用如圖所示植物為實驗材料,設計如下實驗步驟:①將植物A、B兩張葉片分別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處48 h。②……③將A、B兩張葉片置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熱,至葉片褪成黃白色時,取出葉片并用清水洗凈后,滴上碘液,觀察顏色變化。2
請完善小李同學的實驗步驟并回答問題。
(1)寫出實驗步驟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A、B兩張葉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熱,這樣處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3)你預期的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變量外,請再列舉兩個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其他變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綠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所以第二步應該是放在陽光下4小時。(2)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目的是用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消除顏色的干擾。(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沒有二氧化碳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淀粉,所以葉片B的變為藍色,說明進行了光合作用產生了淀粉;葉片A沒有變藍色,說明沒有進行光合作用。(4)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很多,還有:水分、光照、葉綠體等。
答案:(1)將植物置于光照下3~4小時 (2)脫去葉綠素 (3)A葉片加碘液后不變藍,B葉片加碘液后變藍 (4)葉的大小、生長狀況、石灰水質量、塑料袋體積、環境溫度、光照強度等(任選兩個)
4.(2018·湖州)某科學研究小組分別選擇綠藻和藍藻在不同pH緩沖液中進行實驗。甲圖是光照裝置示意圖,乙圖是實驗結果示意圖。
(1)該實驗的目的是 。
(2)實驗產生的氣泡中含有的氣體主要是氧氣,其中綠藻產生氧氣的場所是 (填細胞質中某一結構名稱),在該場所中,光能轉變為 能。
(3)從乙圖分析,在綠藻和藍藻中, 對pH變化適應性較強。
(1)探究綠藻和藍藻在不同pH環境下的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快慢(或“探究不同pH的環境對綠藻和藍藻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影響”)(2)葉綠體 化學 (3)綠藻
5.(2018·寧波)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歡把植物放在室外陽光下,有人喜歡把植物放在室內。太陽光與照明燈光對植物光合作用哪個更有利呢?小科進行如下實驗探究。
【作出假設】太陽光比照明燈光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材料準備】玻璃鐘罩、量筒、同一品種的天竺葵、水、白磷和其他必需的器材。
【實驗步驟】
①按如圖所示的裝置連接好實驗器材,并檢驗裝置氣密性。
②取6株生長狀況相同的天竺葵,分別放入6套相同裝置內,每套裝置如圖所示,平均分成兩組。
③第一組裝置放在陽光下;第二組裝置放在密閉的黑色帳篷中(內有溫控裝置),用具有自動調光系統的照明燈照射。
④6小時后,用激光筆點燃足量白磷,待白磷燃燒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測得并記錄量筒內水量的變化數據。
……
【交流與討論】
(1)本實驗用自動調光系統的作用是調節照明燈的 。
(2)小柯認為實驗測得量筒內水量的變化數據,就是植物產生的氧氣體積。你認為小科的觀點是 的。(填“正確”或“不正確”)
【評價與反思】
(3)從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為使光合作用正常進行,應向裝置內提供________。
(4)為增加證據的可靠性,小科認為還需改進實驗設計。
(1)光照強度與太陽光強度的變化相似(或光照強度或燈泡亮度)
(2)不正確 (3)二氧化碳
6.(2018·杭州)把等量的天竺葵和紫羅蘭的新鮮葉片放在無色透明的封閉容器中,并將它們置于不同顏色的光照條件下(其他條件均適宜并相同)。經過8小時后,測量容器中氧氣的增加量,得到下表所示的實驗數據。
容器 植物 光的顏色 氧氣的增加(mL)
1 天竺葵 紅 120
2 天竺葵 綠 15
3 紫羅蘭 紅 80
4 紫羅蘭 綠 10
據表回答:
(1)該實驗通過測定 ,來判斷光合作用的反應速率。
(2)上述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寫2條)
(3)除上表所示因素外,列舉2條影響紫羅蘭和天竺葵光合作用反應速率的因素 。
(1)8小時內容器中氧氣的增加量(mL)
(2)8小時內,紫羅蘭在紅光條件下比綠光條件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多;
8小時內,天竺葵在紅光條件下比綠光條件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多;
8小時內,紅光條件下天竺葵比紫羅蘭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多;
8小時內,綠光條件下天竺葵比紫羅蘭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多
(3)CO2濃度、光照強度、溫度、葉的幼嫩程度等
7.(2019·臺州)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原料CO2還是H2O呢?科學家魯賓和卡門曾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在實驗中他們利用18O作為標記物,制備了三份相同濃度的碳酸氫鹽溶液,三份溶液的碳酸氫鹽和水都含有不同的18O百分比,將小球藻放入這三種溶液并光照,然后分析產生的氧,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產生的氧來自水。
資料:
I、中子數為8的氧原子可用16O來表示,18O是表示中子數為10的氧原子;自然界的氧氣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為1.43千克/米3,其中16O占99.76%(可視為100%)。
II、碳酸氫鹽給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而且不產生水。
Ⅲ、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
(1)16O、標記物18O都屬于氧元素,其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 方。
(2)如圖是三個實驗中,在水、碳酸氫鹽、氧氣各物質中18O所占氧元素的比例,請根據實驗過程和結論,完成第三個實驗的碳酸氫鹽和氧氣中18O百分比的條形圖。
(3)魯賓和門通過測生成氧氣的密度來確定氧氣中18O含量。若有一瓶氧氣,只含18O和16O,且個數比為1:1。結合資料,計算在標準狀況下該瓶氧氣的密度為 千克/米3。
(1)右上
(2)如圖[畫圖要求;第1、2兩柱形圖不等高,第1、3柱形圖等高,第2柱形圖與實驗1、2中的第2柱形圖不等高];
(3)1.52
【考點】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密度公式的應用,元素周期表
解:【分析】控制變量在進行科學實驗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實驗因素(自變量)以外的所有影響實驗結果的變量,這些變量不是本實驗所要研究的變量,所以又稱無關變量、無關因子、非實驗因素或非實驗因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綠色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
【解答】(1)氧原子中含有8個質子,是8號元素,是第二周期,第六主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右上方;
(2)由實驗結論可知,產生的氧氣均來自水,所以實驗三中氧氣中含有的 18O 百分比與水中的 18O 百分比相同; 三份溶液的碳酸氫鹽和水都含有不同的28O百分比,所以碳酸氫鹽的18O與實驗1、2都不相同;
(3) 氧氣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為1.43千克/米3 , 所以知含有18O 的氧氣密度為:設一瓶氧氣的的體積為V,由于這瓶氧氣只 含18O和16O,且個數比為1:1,所以其密度為:;
故答案為:(1)右上;(2) 如圖[畫圖要求;第1、2兩柱形圖不等高,第1、3柱形圖等高,第2柱形圖與實驗1、2中的第2柱形圖不等高];;(3)1.52.
8.(2018·溫州)小明發現某植物園在陰雨天時會用紅光和藍光對植物進行照射,他認為陰雨天分別用這兩種單色光照射植物都會促進光合作用,于是設計實驗進行研究。
(1)植物光合作用強弱可以用釋放氧氣的速度進行比較,也可以用 進行比較。
(2)請利用下列器材幫助小明設計實驗步驟: 。
實驗器材:500毫升的燒杯、漏斗、50毫升的量筒各若干;新鮮金魚藻(水生植物)若干;清水;功率相同的紅光燈、藍光燈各一只;天平;刻度尺;計時器。
(1)相同時間內產生有機物的多少(相同時間內消耗二氧化碳的多少)
(2)①取三個潔凈的500毫升燒杯,分別標為甲、乙、丙,各裝人400毫升清水和10克新鮮的金魚藻,將三個相同的漏斗倒扣在金魚藻上,取三支量筒裝滿水,倒扣在漏斗管口。
②選擇陰雨天(光線較弱環境),甲組、乙組分別用紅光燈和藍光燈在等距離處照射,丙組不做處理。
③光照相同時間后,比較三組量筒中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
④多次重復實驗。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反應式
場所 葉綠體 活細胞
條件 光 有光無光均可
物質變化 無機物→有機物 有機物→無機物
能量變化 光能→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貯存能量) 化學能→其他形式的能量(釋放能量)
相互聯系 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依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是地球上異養生物所需的有機物的來源,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質(有機物和氧氣),呼吸作用為生物的生命活動(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部分原料CO2。
例4-1.(2018·衢州)如圖是綠色植物生理活動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
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則此過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B、若a表示氧氣,b表示二氧化碳,它們都是通過氣孔進出葉片的
C、若c表示水分,則它在植物體內上升的動力主要來自蒸騰作用
D、若d表示有機物,則它通過木質部向下運輸
例4-2. (2019·紹興)甘蔗是我國南方重要農作物。
(1)如圖表示晴朗白天甘蔗田間CO2濃度隨高度變化的示意圖,請結合所學知識對圖中信息作出解釋。
(2)農民常常通過施農家肥來提高甘蔗產量。請寫出該方法蘊含的科學原理。
(1)甘蔗中上部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二氧化碳被消耗,濃度降低。下部光線弱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往下運動,所以下部二氧化碳濃度高。
(2)農家肥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產生二氧化碳,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農家肥含有多種營養元素,有利植物的生長;有機物分解后可以形成腐殖質,為土壤動物提供食物,有利于改良土壤結構。
1.如圖所示,圖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不同的物質,箭頭表示物質進出葉片的方向,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氣,說明葉片正在進行呼吸作用
B.若③代表水分,②代表水蒸氣,說明葉片正在進行蒸騰作用
C.若葉片正在進行光合作用,則①代表氧氣,④代表有機物
D.此葉片在白天只能進行光合作用,晚上只能進行呼吸作用
解析: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同時放出氧氣,其中二氧化碳是通過葉片的氣孔進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自下而上吸收來的,它合成的有機物由篩管自上向下運送.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氣,說明葉片正在進行光合作用,A錯誤;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氣體的形式散失到空氣中的過程叫蒸騰作用,若③代表水分,②代表水蒸氣,則表示植物進行蒸騰作用,B正確;若葉片正在進行光合作用,則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氣,③代表水分,④代表有機物,C錯誤;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的影響,因此植物在白天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在夜晚進行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D錯誤。
答案:B
2.如圖所示是大豆種子在萌發成幼苗的過程中,根據其鮮重和干重的變化而繪制的兩條曲線(X和Y),請分析回答:21cnjy.com
(1)曲線a→c的變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線c→d的變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豆萌發一個月后,植物通過細胞呼吸作用,為物質吸收、細胞分裂、生長發育提供了____________和各種原料。21·世
解析:(1)由于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導致有機物減少,所以曲線a→c段干重減小。(2)幼苗形成后,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有機物不斷積累,所以曲線c→d段干重增加。(3)細胞呼吸的主要目的是釋放能量,為物質吸收、細胞分裂、生長發育提供能量,同時能夠提供原料。21*c
答案:(1)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 (2)幼苗形成后,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有機物不斷積累,干重增加 (3)能量
3. [2020 海南,36.6分] 2020年是我國全面脫貧的收官之年,為了幫助農戶提高荔枝的品質和產量,科技人員進行了相關研究。圖甲中a、b、c分別表示荔枝葉片所進行的某些生理活動,圖乙為其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時內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強度的變化曲線,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c過程的場所是葉肉細胞中的___________。
(2)圖乙中白天和夜晚都能進行的生理活動是______________(填“Ⅰ”或“Ⅱ”),它與圖甲中的生理活動______________(填“a”或“b”或“c”)相對應。
(3)圖乙中曲線Ⅱ在12時左右的活動強度增強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較高。
(4)圖乙中植物體內有機物積累量大于0的時間段是______________。
(5)移栽植物時,往往在陰天和傍晚進行,其主要目的是抑制圖甲中的______________(填“a”或“b”或“c”)生理活動。
(1)葉綠體 (2) II a (3)溫度 (4) 6~18 (點) (5) b
讀懂下列兩幅圖形
例5-1.如圖為某溫室大棚內一天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曲線,據此曲線分析,正確的是( D )
A.ab段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 B.bd段植物只進行光合作用
C.c點氧濃度最高 D.d點有機物積累最多
例5-2.如圖曲線表示一段時間內某植物葉片吸收二氧化碳與光照強度的關系。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 )
A.N點表示該植物既不進行光合作用也不進行呼吸作用
B.MP段表示該植物的光合作用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
C.MN段表示該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
D.NP段表示該植物只進行光合作用
【解析】根據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題圖,可知MP段表示該植物的光合作用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N點表示該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速率相等;MN段表示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NP段表示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故只有B選項符合題意。
例5-3.(2017·紹興)如圖甲,智能溫室大棚自動控制大棚內的溫度、CO2濃度、光照強度等條件,以滿足大棚內作物生長發育需求。乙圖表示大棚內A、B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請分析回答:
(1)大棚內壁上經常出現小水珠,這些小水珠部分來自于植物的 作用。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長,大棚內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 點。
(3)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 (選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內作物的產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寫出一點)
(1)蒸騰 (2)d (3)多于 (4)增加光照時間、晚上降溫等
例5-4.為研究光照強度對某種水草光合作用的影響,研究人員在15 ℃恒溫條件下,測定光照強度與二氧化碳吸收量的關系,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
(1)圖中B點表示光合作用強度___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強度。
(2)圖中BC段曲線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響水草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除了光照強度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B點二氧化碳相對吸收量為零,表示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2)BC段曲線對應的外界條件是光照強度越來越強,對應的光合作用強度就越來越強。(3)可以從光合作用的表達式,尋找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
答案:(1)等于 (2)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強度就越強,二氧化碳吸收量越多
(3)溫度(或二氧化碳濃度)
1.(2020 寧波)下列有關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由圖1可知,當光照強度為b時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
B.由圖2可知,具有抗藥性害蟲所占的百分比b點比a點大
C.由圖3可知,該酶在a點所對應的pH時活性最強
D.由圖4可知,果蔬儲藏室內的O2濃度調整到c點時的效果比b點好
【答案】 D
【考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解析】A、由圖可知,當光照強度為b時,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是負值,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不如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多,因此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 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圖2可知,隨著施用同-農藥的次數增加,把沒有抗藥性的害蟲殺死,有抗藥性的害蟲活下來,因此有抗藥性的害蟲比例會增加,所以b點具有抗藥性害蟲的所占百分比比a點大. 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圖3可知,該酶在a點所對應的pH時活性最強,催化能力最強, 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由圖4可知,二氧化碳的釋放量b點時最低,表明b點時果蔬的呼吸作用最弱。因此果蔬儲藏室內的氧氣調整到b點時的效果比C點好,而不是調整到c點時的效果比b點好, D錯誤,符合題意。
2.植物種子萌發成幼苗后,通過光合作用不斷制造有機物,在滿足植物自身需求的同時,也為生物圈中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
(1)圖甲表示花生葉片結構,與①細胞相比,②細胞在結構上的不同點是有________。
(2)圖乙是在封閉的環境中,花生幼苗一晝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釋放的相對含量圖。d點產生的原因與甲圖中結構________(填數字)的部分關閉有關,這一變化主要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天內花生幼苗有機物積累最少和最多的點分別是乙圖中的________(填字母)。
解析:(1)圖甲是花生葉片的結構示意圖,①是表皮細胞,透明、不含葉綠體,②是葉肉細胞,參與光合作用,含較多的葉綠體,②細胞與①細胞相比,細胞在結構上的不同點是含有葉綠體;(2)d點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減少,是因為中午溫度過高導致甲圖中④氣孔一部分關閉,這樣有利于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防止發生萎蔫現象。f點,植物進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最多,b點,植物進行了一晚上的呼吸作用,積累的有機物最少。答案:(1)葉綠體 (2)④ 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防止發生萎蔫現象 b、f
3.推理是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工作方式和思維方法之一。某生物探究實驗小組的同學在完成教材中“環境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的推理后,在當地現代智能溫室內通過實驗嘗試對“同一種水果的含糖量與光照和溫度有關”進行推理。下圖中,甲圖表示現代智能溫室,乙圖表示測定的溫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一天中的變化,丙圖表示在白天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夜間溫度控制在20 ℃和30 ℃時,分別測得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以下推理過程:
(1)同一種水果的含糖量是由其積累的有機物多少決定的。圖乙中,造成AB段和DE段二氧化碳的濃度上升的主要生理過程是____________,通過該過程,水果內的有機物的含量會_______;造成BD段二氧化碳濃度逐漸降低的主要生理過程是__________,水果內的有機物含量會______________。根據圖乙,增加甲圖中水果的含糖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丙中,對比兩條曲線,相同時間內,溫度為________℃時,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高,實驗表明,在一定范圍內,溫度越高,水果的______________越強。可見,在白天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加甲圖中水果的含糖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圖乙中AB段和DE段二氧化碳的濃度上升的原因是植物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的結果.由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導致有機物含量下降.BD段二氧化碳的濃度逐漸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結果.由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使得有機物含量逐升高。(2)據圖可見:當溫度為30℃,二氧化碳含量多;當溫度為20℃,二氧化碳含量少.由此可見:在一范圍內,溫度越高,水果的呼吸作用越強.所以夜晚適當降溫,會抑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
答案:(1)呼吸作用 下降 光合作用 增加 適當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
(2)30 呼吸作用 夜晚適當降溫
4.興趣小組進行光合作用實驗,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同種植物葉,分成4等份,分別在不同溫度下暗處理1小時,接著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時,測定每份葉中有機物質量的變化,制成圖甲。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葉在29℃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是__________毫克。
(2)圖乙是29℃時,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釋放)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則b點的含義是___________。
(3)若溫度由29℃改為27℃,圖乙中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____________方。
【答案】(1)9 (2)29℃時,此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相等 (3)上
【解答】(1)實驗中,葉在29℃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是9毫克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乙圖中a點二氧化碳釋放量最多,表明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因此a、b、c三點光合作用最弱的是a,b點的含義是29℃時,此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相等.
(3)從甲圖中看出,葉在28℃時暗處理1小時后有機物的減少量是2毫克,葉在29℃時暗處理1小時后有機物的減少量是3毫克,表明29℃時比28℃時呼吸作用強,因此若溫度由29℃升高到27℃,圖乙中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上方.
5.[2020·內蒙古鄂爾多斯,24.6分]實驗探究。
清晨,不少市民喜歡到綠樹成萌的公園散步,晨跑。有報道稱清晨到林間鍛煉身體對健康不利。小明對此產生興趣,并進行了一系列探究。
探究一:小明取同一植物大小相同的兩個枝條,分別標記為A、B.枝條A保留葉片,枝條B摘除葉片,然后,將它們分別插入兩個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讓油滴鋪滿水面。將圖1兩個裝置放在相同環境條件下24小時,觀察量筒中液面變化。
(1)實驗探究的變量是:   。
(2)實驗現象:A枝條量筒液面比B枝條量筒液面  。
(3)實驗得出的結論:   。
探究二:小明將圖2密閉裝置連通二氧化碳濃度測定儀,在夏季晴朗的室外測定一晝夜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并繪制了如圖3所示的曲線圖,圖4表示葉肉細胞中葉綠體、線粒體吸收和釋放氣體的過程示意圖。
(4)圖3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點是    (填字母)。
(5)葉肉細胞在圖3中c點進行的生理過程與圖4中   (填序號)過程相對應。
(6)綠色植物通過   在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7)據圖3可知,一天中  時左右氧氣濃度最高,這是適宜到林間鍛煉的最佳時間。
(1)葉片(2)低(3)葉是蒸騰作用是主要器官(4)b、d(5)①②⑤⑥(6)光合作用(7)18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芝县| 湖南省| 侯马市| 阜阳市| 乌兰浩特市| 六枝特区| 大埔区| 巴林左旗| 泗洪县| 衡水市| 昌图县| 布尔津县| 融水| 安阳市| 太保市| 林州市| 松潘县| 武安市| 南靖县| 黔南| 凤阳县| 来安县| 仁怀市| 湘潭市| 博爱县| 北宁市| 吐鲁番市| 新龙县| 诸暨市| 陵水| 宣恩县| 上饶县| 娱乐| 黎平县| 武强县| 海安县| 阳新县| 夏津县| 玉环县| 西青区| 衡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