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例1-1.小明在學習“光的傳播”時,看到老師的一個演示實驗,過程如下:①用激光筆射向水中,觀察到光線是一條直線(如圖);②在A點處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觀察到光線發生了彎曲;③經攪拌后,觀察到光線又變直。小明根據上述現象得出的結果,正確的是( )A.光的傳播需要介質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線傳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線傳播D.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才沿直線傳播例1-2. 從路燈下經過時人影子的長度會發生變化,若小明夜晚沿如圖所示的直線經過路燈,他頭部的影子會沿著圖中的哪條路徑( )A. 路徑1 B. 路徑2 C. 路徑3 D. 都有可能例1-3.如圖所示,是我們看到發生日食的圖片,下面關于日食的一些說法不正確的是( )A.日食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現象B.此時透過茂密的樹葉,在樹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圓形的C.日食是月球擋住了太陽形成的D.地上的亮斑是小孔成像形成的例1-4.(2019秋 昆山市期中)2009年,中國出現了日食奇觀小華借助小孔成像實驗裝置對“”形太陽進行觀察,紙盒上扎有圓形小孔,則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狀是( )A. B. C. D.例1-5.如圖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點“坐井觀天”,青蛙通過井口觀察范圍正確的光路圖是( )A. B. C. D.1.(2020 福建)2020年6月21日,我國部分地區可觀察到“日環食”。日環食現象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直線傳播 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2.大約兩千四百年前,我國的學者墨翟和它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學將兩個長度均為50cm,直徑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圖的儀器(M筒的直徑稍大,可以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動)(1)小孔成的像是 (正立/倒立)的 像(實/虛)。(2)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 解釋。所成的像與小孔的形狀 。(有關/無關)(3)若直筒M、N位置不動,讓物體遠離N筒,像距 ,像的大小 (以上兩空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3.(2020 金華)由于光的傳播我們看到了色彩斑斕的世界。下列現象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A.海市蜃樓 B.鏡子里的像 C.耀眼的鐵欄桿 D.樹蔭下圓形光斑4.在探究樹蔭下光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為了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小華設計了四種開有不同形狀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張卡片乙覆蓋在甲上,如圖所示。接著,從圖示位置沿箭頭方向水平移動乙,觀察光斑形狀的變化情況。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B.C.D.例2-1.下列物理事實中屬于光的色散的是( )A.霓虹燈的燈光五顏六色B.彩色電視機的畫面五彩繽紛C.色彩豐富的水彩畫D.雨后天空出現的彩虹例2-2.下列單色光中,屬于三原色光的是( )A.紅光 B.橙光 C.黃光 D.紫光1.如圖所示,將一束太陽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鏡上,在棱鏡后側的白色光屏上,觀察到不同顏色的光。(1)此現象叫做光的 。此現象是英國物理學家 發現的。(2)此實驗說明白光 (填“是”或“不是”)單色光。(3)小明將溫度計的玻璃泡放在A處,發現溫度計的示數上升較快。說明A處有一種看不見光。請寫出它在生活中的應用 。(一種即可)(4)小華想證明C處也有一種看不見光,那么她應該把 放到C處。(填“溫度計”、“1元硬幣”或“100元紙幣”)2.光的色散說明白光是一種復色光,棱鏡對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對紅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對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圖中能正確表示白光通過三棱鏡發生色散的是( )A.B.C.D.例3-1.崔護考進士未中,清明節獨游長安城郊南莊,走到一處桃花盛開的農家門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來熱情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節再來時,院門緊閉,姑娘不知在何處,只有桃花依舊迎著春風盛開,情景使人惆悵。在“人面桃花相映紅”這句詩中,用光學知識解釋桃花紅的原因是( )21世紀網版A.桃花自己能發出紅光 B.桃花吸收紅光C.桃花反射紅光 D.以上說法都不對例3-2.戴藍色眼鏡看白紙,白紙變成藍色是因為( )A.白紙發射來的光通過眼鏡,被眼鏡染上藍色B.白紙只能反射藍色的光C.藍色眼鏡擋住了白紙反射光中的藍色光D.藍色眼鏡只能透過白紙反射光中的藍色光例3-3.某廣告公司在拍攝水果廣告時,為了追求某種藝術效果,在暗室里用紅光照射裝在白色瓷盤中的紅色蘋果及黃色香蕉。站在旁邊的攝影師將看到( )A.蘋果呈黑色,瓷盤呈白色,香蕉呈黑色B.蘋果呈紅色,瓷盤呈紅色,香蕉呈黑色C.蘋果呈黑色,瓷盤呈紅色,香蕉呈紅色D.蘋果呈紅色,瓷盤呈黑色,香蕉呈黑色1.有一則寓言故事是這樣的:上帝給世間萬物分發各種顏色,由它們自由選擇。花兒想:“我喜歡紅花,說不定別人也喜歡,那就讓給別人吧!”于是它吸收了其它顏色,卻把紅色反射給別人。結果,它變成了紅色的。其他動植物也像花兒這樣想著別人,結果都變成了自己喜歡的顏色。你認為黑烏鴉會是怎樣想的( )21教育A.我就喜歡黑色B.我什么顏色也不喜歡,因此什么顏色我都不要C.我各種顏色都喜歡,讓我變得五顏六色吧D.我喜歡紅色和黃色,我只要這兩種顏色2.(2020 蘇州)在光學實驗室內,將一輛玩具汽車放置在白色背景板前。拉上窗簾,打開光源A,讓一束白光照向汽車,發現汽車呈現黃色,這是由于汽車 (吸收/反射)了黃色光。若將另外一束紅光照向汽車的影子,則影子區域此時呈現 色。3. 健康碼是疫情期間用來展示健康狀態的二維碼,如圖是健康碼的綠碼,下列關于綠碼敘述正確的是( )A. 綠色部分只反射綠光 B. 白色部分只反射綠光C. 綠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 D. 白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例4-1.比較紅外線和紫外線,說法正確的是( )A.紅外線的主要作用是殺菌作用B.紫外線的主要作用是熱作用C.紅外線是介于紅光和橙光之間的一種可見光D.紫外線是處于紫光外側的一種不可見光例4-2.下列關于光現象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電視機的遙控器可以發出紅外線,來實現電視機的遙控B.人們常借助驗鈔機發出的紫外線來辨別紙幣的真偽C.彩色電視機畫面上的色彩是由紅黃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D.醫院里常使用紫外線給病房消毒例5-1.小吳與小徐用如圖裝置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有關實驗操作與目的不合理的是( )A.沿ON前后轉動板F或E,可研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B.改變OB與法線的夾角,可研究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關系C.觀察每一次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位置,可說明它們分居法線兩側D.若光沿BO入射,反射光線沿OA射出,可說明光路可逆例5-2.(2020 北京)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例5-3.(2020 衢州)如圖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關實驗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甲中應選用光滑的硬紙板 B.圖甲中∠EOM是入射角C.圖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圖丙、甲中現象說明光路是可逆的例5-4.(2020 宜昌)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釋的是( )A.墻上手影“孔雀” B.水中“折筆” C.湖面“月影” D.樹蔭下“光斑”例5-5.如圖,一束光與鏡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紙面的直線為軸繞O點轉動平面鏡,使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恰好垂直,則鏡面應( )A.順時針轉動30°B.逆時針轉動30°C.順時針轉動15°D.逆時針轉動15°1.(2020 福建)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紙板EF垂直于平面鏡放置,能沿ON折轉,ON垂直于平面鏡。次數角度 1 2 3 4 5 6入射角i 15° 30° 45° 60° 70° 80°反射角r 15° 30° 45° 60° 70° 80°(1)讓入射光貼著紙板EF沿AO射向平面鏡上的O點,觀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變入射光的方向,觀察并描繪光的徑跡,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記錄如表。比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時,反射角 入射角。(2)紙板EF右側沒有沿ON折轉時,能觀察到反射光,有折轉時,觀察不到反射光,說明光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 。(3)將一束光貼著紙板EF沿BO射到O點,光沿圖中的OA方向射出。說明光反射時,光路是 的。(4)由于光在紙板上發生了 (選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從不同方向都可以觀察到光在紙板上傳播的徑跡。2.(2020 天水)“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標有刻度(圖中未畫出)的白色紙板ABCD能繞垂直于CD的ON軸翻轉,在紙板上安裝一支可在紙板平面內自由移動的激光筆。(1)實驗前,應將紙板 放置平面鏡上;移動激光筆,使入射光束繞入射點O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可觀察到反射光束沿 時針方向轉動;(2)移動激光筆,使入射角為45°,測得反射角也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論你認為有何不妥之處? ;(3)如圖乙所示,將紙板右半部分繞ON向后翻轉任意角度,發現紙板上均無反射光束呈現此現象說明了: ;(4)在圖甲中,若將紙板(連同激光筆)繞CD向后傾斜,此時反射光束 (選填字母符號)。A.仍在紙板上呈現 B.被紙板擋住 C.在紙板前方(5)實驗結束后,同組的小明和小剛都想從鏡子中看到對方的眼睛,而不想讓對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結果他倆誰都沒有能做到,你認為沒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例6-1.(2019秋 江都區期中)如圖所示是晚上汽車在干燥的瀝青路面和潮濕的瀝青路面上行駛時大燈部分光路簡圖,在晚上開車時(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A.潮濕的路面更容易發生光的漫反射B.對面無車時,駕駛員看潮濕的路面更暗C.只有干燥的路面發生光的反射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發生鏡面反射例6-2.關于甲、乙兩圖表現的光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甲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圖乙的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光污染”是因圖甲的反射造成的D.坐在不同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與圖乙的反射有關1.(2019秋 廬江縣期中)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黑板表面越平滑,字就越看得清,漫反射的效果越好B.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這是由于光的鏡面反射C.無論是漫反射還是鏡面反射,它們都遵守反射定律D.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清黑板上的字,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2.雨后天晴的夜晚,人在月光下行走,如圖所示,為了不踩到地上的積水,甲同學迎著月光走,應走 處;乙同學背著月光走,應走 處(均選填“亮”或“暗”)。因為若迎著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時,水面發生的是 (選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反射光幾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出處:21教育例7-1.如圖是驗證“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其中A為玻璃板前點燃的蠟燭,B為玻璃板后未點燃的蠟燭。有關本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A.玻璃板應該與桌面垂直B.實驗宜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C.眼睛應從B一側觀察成像情況D.蠟燭燃燒較長時間后像物不再重合例7-2.如圖所示,貓的頭部位置保持不變,把鏡子沿MN截成兩半,并分別向兩側平移一段距離,則貓的頭部通過左、右兩半面鏡子( )21·世紀*教育網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不同位置例7-3.如圖所示是藝術體操訓練房的俯視圖,訓練房的北墻有一大平面鏡,當老師從室外進入到圖示位置時,甲、乙、丙、丁四位同學能通過平面鏡觀察到老師的是( )甲同學 B.甲、乙同學C.丙、丁同學 D.丁同學例7-4.(2020 舟山)學校的錄播教室被一種單向透視玻璃分隔成上課和觀摩兩個功能區,坐在觀摩室的聽課教師通過單向透視玻璃進行觀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上課區域的光照強一些,觀摩效果更好B.從上課區域射向透視玻璃的光只發生折射C.聽課教師能看到上課的情景,是由于上課區域的光能透過透視玻璃D.學生在透視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時的透視玻璃相當于平面鏡1.(2020 綏化)小明站在穿衣鏡前3m處,以1m/s的速度勻速靠近穿衣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穿衣鏡中小明的像逐漸變小 B.以穿衣鏡為參照物小明總是靜止的C.穿衣鏡中小明的像是虛像 D.2s后小明走的距離是1m2.(2020 衡陽)關于做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B.實驗中所成像的大小會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C.該實驗需要選擇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D.多次進行實驗,主要是為了減小測量誤差3.(2020 溫州)如圖所示,在中國象棋棋盤正中央豎立一塊垂直于棋盤的平面鏡,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則平面鏡中“象”的移動是( )A.由④到② B.由③到① C.由②到④ D.由①到③4.(2020 寧夏)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器材,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 。(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還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B,對蠟燭A和B的要求是 ,這是為了比較 ;實驗中點燃蠟燭A的目的是 。(3)小明完成實驗后,在老師的幫助下對上述實驗進行了改進,如圖乙所示,他將右側貼有半透膜的玻璃板用夾子固定在量角器上,把形如“7”的未點燃的生日蠟燭C、D分別插在鋪有方格紙的泡沫板的a、b處,透過普通玻璃看不到蠟燭C清晰的像,透過貼膜玻璃能看到蠟燭D清晰的像,他透過貼膜玻璃能看到蠟燭D清晰的像是因為 。(4)請你說出實驗改進后的優點(至少說出兩點): 。5.(2020 黑龍江)(1)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中,小亮進行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讓一束光EO貼著紙板射到平面鏡上,將紙板沿ON向后折,此時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線,如圖乙所示。此實驗現象說明 。在甲圖中如果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看到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 。(2)如圖丙所示是小亮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 。在豎立的玻璃板前A處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后面出現蠟燭的像,拿一支大小和點燃蠟燭相同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當移動到A′處時,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經過三次實驗后,在白紙上記錄像與物的對應點如圖丁所示,用刻度尺分別測出其到玻璃板的距離,并進行比較,進一步分析得出結論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是 ,便于研究平面鏡的成像特點。例8-1.如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屬于光的折射現象的是( )A.亭子在水中形成倒影B.點燃的蠟燭通過小孔成像C.通過汽車的后視鏡看到車后的其他車輛D.鋼勺好像在水面出折斷了例8-2.(2020 湖州)如圖是游客在公園觀賞金魚的場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魚是因為眼睛接收到了金魚反射出來的光。金魚反射出來的光進入人眼的路徑是( )A. B. C. D.例8-3.(2019 杭州)太陽光穿過地球大氣層時會發生折射,如果沒有這層大氣,會出現( )A.日出會提前,日落會延遲B.日出和日落都會提前C.日出會延遲,日落會提前D.日出和日落都會延遲例8-4.平靜的湖面上映出天上的白云,一個同學說:“快看,魚在云里游呢。”她看到的“云”和“魚”實際上( ) A. 云是像,魚是實物 B. 云是虛像,魚是實像 C. 云和魚都是實像 D. 云和魚都是虛像例8-5.(2020 廣東)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魚的光路圖是( )A.B. C. D.1.(2020 衡陽)下列光現象與海市蜃樓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潛望鏡 B. 瞄準魚的下方才能叉到魚 C.手影 D.有趣的倒影2.(2020 天水)中國的詩詞歌賦蘊含豐富的光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C.“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陰晴圓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共賞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鏡所成的像3.如圖所示,把銅錢放在碗底B處后加適量水,從A處恰好看到銅錢在E處,現用激光筆從A點往哪點照射可照亮銅錢( )2-1-c-n-j-yA.B點 B.E點 C.C點 D.D點4.如圖為光在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傳播的示意圖,其中實線分別表示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版權所有:21教育】A.OB是折射光線 B.AO是入射光線C.入射角是30° D.空氣在NN′的右側5.如圖所示是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中傳播的情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入射角等于30° B. 折射角等于50° C. NN'是界面 D. MM’的右邊是玻璃6.(2019·紹興)同學們學習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實驗探究】同學們測得了四組實驗數據。第2次實驗如圖所示,請將實驗數據填入表格中。實驗序號 1 2 3 4入射角 20° 40° 60° 80°折射角 13° 35° 41°【實驗結論】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 ( 選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評價與交流】根據實驗數據,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例9-1.(2020 邵陽)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在圖中根據平面鏡中的像A'B'畫出物體AB。例9-2.(2020 南京)按要求作圖(請保留作圖痕跡)。如圖所示,入射光線AO射向平面鏡,畫出反射光線OB并標出反射角的大小。例9-3.(2020 成都)如圖所示,請畫出激光束從三棱鏡折射入空氣時,法線的位置和折射光線的大致位置。例9-4.(2020 安徽)圖中MN為平面鏡,0B為入射光線AO的反射光線。請在圖中畫出光線AO并標出入射角的度數。1.(2020 德州)光與平面鏡成30°角射在平面鏡上,如圖所示,請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畫出它的反射光線,并標明反射角的大小。2.(2020 河南)檢查視力時,為節省空問,常讓被測者背對視力表觀察對面墻壁上平面鏡M中視力表的像,情在圖中作出教通著通過平面鏡M看到視力表上A點的光路圖。3.(2020 綏化)如圖所示,一束光AB從空氣斜射向透明玻璃,請作出這束光的反射光線和大致的折射光線。(保留作圖痕跡)4.(2020 黔南州)如圖所示,一束光射向玻璃磚并穿過玻璃磚,畫出這束光進入玻璃和離開玻璃后的光線。5.(2020 黔東南州)如圖所示,一束光線從空氣射入水中,在空氣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請在圖中作出反射光線,并作出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6.(2020 新疆)請在圖中畫出光線AO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7.(2020 黔西南州)如圖,裝有水的燒杯底部有一枚硬幣A,眼睛在B處看到硬幣在C處。畫出人眼看到硬幣的光路圖。2例1-1.小明在學習“光的傳播”時,看到老師的一個演示實驗,過程如下:①用激光筆射向水中,觀察到光線是一條直線(如圖);②在A點處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觀察到光線發生了彎曲;③經攪拌后,觀察到光線又變直。小明根據上述現象得出的結果,正確的是( )A.光的傳播需要介質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線傳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線傳播D.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才沿直線傳播【解答】解:從①中我們發現光在水中沿直線傳播;而②中的光線不再沿直線傳播不同于①的是介質不再均勻,③現象中的光線又沿直線傳播,是由于經攪拌后,介質又變得均勻,故可以得出,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才沿直線傳播。【故選:D。例1-2. 從路燈下經過時人影子的長度會發生變化,若小明夜晚沿如圖所示的直線經過路燈,他頭部的影子會沿著圖中的哪條路徑( B )A. 路徑1 B. 路徑2 C. 路徑3 D. 都有可能例1-3.如圖所示,是我們看到發生日食的圖片,下面關于日食的一些說法不正確的是( )A.日食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現象B.此時透過茂密的樹葉,在樹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圓形的C.日食是月球擋住了太陽形成的D.地上的亮斑是小孔成像形成的【解答】解:(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月球擋住了沿直線傳播的太陽光,使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太陽,即出現日食現象,日食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C正確;(2)太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會在地上形成圓形的光斑,這是小孔成像現象,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光斑的形狀與物體的形狀相同,所以此時透過茂密的樹葉,在樹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小孔成像形成的,光斑是圖中的彎月形,故D正確,B錯誤;故選:B。例1-4.(2019秋 昆山市期中)2009年,中國出現了日食奇觀小華借助小孔成像實驗裝置對“”形太陽進行觀察,紙盒上扎有圓形小孔,則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狀是( )A. B. C. D.【解答】解:(1)小孔形成與孔的形狀無關,故A錯誤;(2)由小孔成像的特點(倒立的像)可知日偏食經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對側,故BC錯誤,D正確。故選:D。例1-5.如圖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點“坐井觀天”,青蛙通過井口觀察范圍正確的光路圖是( )A. B. C. D.【解答】解:圖中O點是青蛙的位置,將O點與井口左邊的端點相連成一直線,將O點與井口右邊的端點相連成一直線,然后在直線上標出箭頭,即得到兩條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線,這兩條光線就決定了青蛙的觀察范圍。A圖是正確的。B圖中光的傳播方向標錯了;C圖中光線發生了偏折,因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C圖也不正確;D圖中不僅光線發生了偏折,而且光的傳播方向也標錯了,所以D圖也不正確;故選:A。1.(2020 福建)2020年6月21日,我國部分地區可觀察到“日環食”。日環食現象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直線傳播 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解答】由于光沿直線傳播,月亮在地球和太陽之間,太陽光被月球擋著而照射不到地球,我們在地球上就只能看見部分太陽,這就是日環食,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2.大約兩千四百年前,我國的學者墨翟和它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學將兩個長度均為50cm,直徑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圖的儀器(M筒的直徑稍大,可以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動)(1)小孔成的像是 (正立/倒立)的 像(實/虛)。(2)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 解釋。所成的像與小孔的形狀 。(有關/無關)(3)若直筒M、N位置不動,讓物體遠離N筒,像距 ,像的大小 (以上兩空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解答】解:(1)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2)這是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小孔所成的像是物體本身的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3)見下圖:若直筒M、N位置不動,讓物體遠離N筒,像仍然成在M筒的右側,像距不變;讓物體遠離N筒,△AOB與△A′OB′的相似比變大,AB大小不變,則像變小。21*cnjy*com故答案為:(1)倒立;實;(2)直線傳播;無關;(3)不變;變小。3.(2020 金華)由于光的傳播我們看到了色彩斑斕的世界。下列現象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A.海市蜃樓 B.鏡子里的像 C.耀眼的鐵欄桿 D.樹蔭下圓形光斑【解答】A、海市蜃樓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合題意;B、鏡子里的像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合題意;C、耀眼的鐵欄桿,屬于鏡面反射,是由光的反射形成,故C不合題意;D、樹蔭下圓形光斑是由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故D符合題意。故選:D。4.在探究樹蔭下光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為了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小華設計了四種開有不同形狀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張卡片乙覆蓋在甲上,如圖所示。接著,從圖示位置沿箭頭方向水平移動乙,觀察光斑形狀的變化情況。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B.C.D.【解答】解:(1)C圖中隨著卡片乙向左移動,孔的形狀始終是三角形,并且逐漸變小,故C符合要求;(2)ABD三圖中隨著卡片乙向左移動,孔的形狀發生了變化,不符合要求。故選:C。例2-1.下列物理事實中屬于光的色散的是( )A.霓虹燈的燈光五顏六色B.彩色電視機的畫面五彩繽紛C.色彩豐富的水彩畫D.雨后天空出現的彩虹【解答】解:A、霓虹燈的燈光是因為里邊的是稀有氣體,是利用稀有氣體的性質,不是光的色散;。B、電視機的彩色畫面是由紅、綠、藍三色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不是混合光分散為單色光的過程,故本選項不符合題意;2-1-c-n-j-yC、色彩豐富的水彩畫它顏色都是根據這三種顏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故C不符合題意。D、雨后彩虹是由于太陽光照在空氣中的小水珠上形成的光帶,是色散現象;故選:D。例2-2.下列單色光中,屬于三原色光的是( A )A.紅光 B.橙光 C.黃光 D.紫光1.如圖所示,將一束太陽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鏡上,在棱鏡后側的白色光屏上,觀察到不同顏色的光。(1)此現象叫做光的 。此現象是英國物理學家 發現的。(2)此實驗說明白光 (填“是”或“不是”)單色光。(3)小明將溫度計的玻璃泡放在A處,發現溫度計的示數上升較快。說明A處有一種看不見光。請寫出它在生活中的應用 。(一種即可)(4)小華想證明C處也有一種看不見光,那么她應該把 放到C處。(填“溫度計”、“1元硬幣”或“100元紙幣”)【解答】解:(1)太陽光經三棱鏡后發生色散現象,圖中位置從A到B依次呈現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種顏色的色光;此現象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發現的;(2)此實驗說明白光不是單色光,是復色光;(3)A的外側是紅外線,紅外線具有熱效應,它位于紅色光的外面,所以溫度計放應放在A處的外側示數會上升,紅外取暖器利用了這一特點;(4)在紫光之外有看不見的紫外線,紫外線可以使熒光物質發光,所以可以用100元紙幣放到C處來證明C處也有一種看不見光。故答案為:(1)色散;牛頓;(2)不是;(3)紅外取暖器;(4)100元紙幣。2.光的色散說明白光是一種復色光,棱鏡對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對紅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對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圖中能正確表示白光通過三棱鏡發生色散的是( )A.B.C.D.【解答】解:棱鏡對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對紅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對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經三棱鏡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現了紅、橙、黃、綠、藍、靛、紫的色帶,紅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故選:B。例3-1.崔護考進士未中,清明節獨游長安城郊南莊,走到一處桃花盛開的農家門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來熱情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節再來時,院門緊閉,姑娘不知在何處,只有桃花依舊迎著春風盛開,情景使人惆悵。在“人面桃花相映紅”這句詩中,用光學知識解釋桃花紅的原因是( )21世紀網版A.桃花自己能發出紅光 B.桃花吸收紅光C.桃花反射紅光 D.以上說法都不對【解答】解:桃花之所以是紅色,是因為在陽光的照射下,只有紅色的光被桃花反射,其余顏色的光被桃花吸收了。故選:C。例3-2.戴藍色眼鏡看白紙,白紙變成藍色是因為( )A.白紙發射來的光通過眼鏡,被眼鏡染上藍色B.白紙只能反射藍色的光C.藍色眼鏡擋住了白紙反射光中的藍色光D.藍色眼鏡只能透過白紙反射光中的藍色光【解答】解:太陽光包括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太陽光照射白紙時,白紙反射太陽光的七種色光;當七種色光射向透明的藍色眼鏡片時,透明的藍色眼鏡片只讓藍光通過,其他的顏色被透明的藍色眼鏡片吸收,只有藍光通過鏡片進入人的眼睛,人感覺白紙變成藍色,綜上所述,ABC錯誤,D正確。故選:D。例3-3.某廣告公司在拍攝水果廣告時,為了追求某種藝術效果,在暗室里用紅光照射裝在白色瓷盤中的紅色蘋果及黃色香蕉。站在旁邊的攝影師將看到( )A.蘋果呈黑色,瓷盤呈白色,香蕉呈黑色B.蘋果呈紅色,瓷盤呈紅色,香蕉呈黑色C.蘋果呈黑色,瓷盤呈紅色,香蕉呈紅色D.蘋果呈紅色,瓷盤呈黑色,香蕉呈黑色【解答】解:用紅光照射白色瓷盤、紅色蘋果及黃色香蕉:①白色瓷盤,白色的物體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顏色,故瓷盤呈現紅色。②紅色的蘋果只能反射紅光,故呈現紅色;③黃色香蕉,只能反射黃光,吸收紅色的光,因此在紅光照射下沒有反射光線進入人眼,故呈現黑色;故選:B。1.有一則寓言故事是這樣的:上帝給世間萬物分發各種顏色,由它們自由選擇。花兒想:“我喜歡紅花,說不定別人也喜歡,那就讓給別人吧!”于是它吸收了其它顏色,卻把紅色反射給別人。結果,它變成了紅色的。其他動植物也像花兒這樣想著別人,結果都變成了自己喜歡的顏色。你認為黑烏鴉會是怎樣想的( )21教育A.我就喜歡黑色B.我什么顏色也不喜歡,因此什么顏色我都不要C.我各種顏色都喜歡,讓我變得五顏六色吧D.我喜歡紅色和黃色,我只要這兩種顏色【解答】解:大多數動植物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反射出去,自己卻變成這種顏色的,說明物體反射什么色光,看起來就是什么顏色;烏鴉是黑色的,沒有反射任何色光,把各種色光都吸收了,它一定是喜歡所有顏色,想變成五顏六色的。故選:C。2.(2020 蘇州)在光學實驗室內,將一輛玩具汽車放置在白色背景板前。拉上窗簾,打開光源A,讓一束白光照向汽車,發現汽車呈現黃色,這是由于汽車 (吸收/反射)了黃色光。若將另外一束紅光照向汽車的影子,則影子區域此時呈現 色。【解答】發現汽車呈現黃色,這是由于汽車反射黃色光。將另外一束紅光照向汽車的影子,白色背景板反射紅光,故區域呈現紅色。故答案為:反射;紅。3. 健康碼是疫情期間用來展示健康狀態的二維碼,如圖是健康碼的綠碼,下列關于綠碼敘述正確的是( A )A. 綠色部分只反射綠光 B. 白色部分只反射綠光C. 綠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 D. 白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例4-1.比較紅外線和紫外線,說法正確的是( )A.紅外線的主要作用是殺菌作用B.紫外線的主要作用是熱作用C.紅外線是介于紅光和橙光之間的一種可見光D.紫外線是處于紫光外側的一種不可見光【解答】解:A、紅外線的主要作用是熱作用,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紫外線的主要作用是化學作用,具有殺菌作用,該選項說法不正確;C、紅外線是紅光之外的不可見光,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紫外線是位于紫光以外的不可光,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例4-2.下列關于光現象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電視機的遙控器可以發出紅外線,來實現電視機的遙控B.人們常借助驗鈔機發出的紫外線來辨別紙幣的真偽C.彩色電視機畫面上的色彩是由紅黃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D.醫院里常使用紫外線給病房消毒【解答】解:A、電視機的遙控器可以發出不同頻率的紅外線來實現對電視機的遙控,故A正確;B、根據紫外線能使熒光物質發光可以制成驗鈔機,故B正確;C、彩色電視機的色彩是用紅、綠、藍三種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不是紅、黃、藍,故C錯誤;D、紫外線可以殺菌,所以醫院里常使用紫外線給病房消毒,故D正確。故選:C。例5-1.小吳與小徐用如圖裝置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有關實驗操作與目的不合理的是( )A.沿ON前后轉動板F或E,可研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B.改變OB與法線的夾角,可研究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關系C.觀察每一次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位置,可說明它們分居法線兩側D.若光沿BO入射,反射光線沿OA射出,可說明光路可逆【解答】解:A、沿ON前后轉動板F或E,觀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線,可研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故說法正確;B、由于反射光線隨著入射光線的改變而改變,所以改變OA與法線的夾角,可研究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關系,故說法錯誤;C、觀察每一次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位置,可說明它們分居法線兩側,故說法正確;D、若光沿BO入射,反射光線沿OA射出,可說明光路可逆,故說法正確;本題是選擇錯誤的答案,故選B。故選:B。例5-2.(2020 北京)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解答】A、橋在水中形成“倒影”影,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現象,故A正確;B、日晷面上呈現晷針的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錯誤;C、透過放大鏡看到放大的字,放大鏡是凸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屬于光的折射現象,故C錯誤;D、宇航員透過水球成像屬于凸透鏡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錯誤。故選:A。例5-3.(2020 衢州)如圖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關實驗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甲中應選用光滑的硬紙板 B.圖甲中∠EOM是入射角C.圖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圖丙、甲中現象說明光路是可逆的【解答】A、當光線照射到硬紙板上時,為了能看清光路,需要硬紙板發生漫反射,所以硬紙板的表面要粗糙一些,故A錯誤;B、根據入射角的定義可知,圖甲中∠EON是入射角,∠EOM是入射光線與鏡面之間的夾角,故B錯誤;C、紙板的右半部分向后折,此時看不到反射光線,但反射光線是存在的,故C錯誤;D、由圖可知,當光線逆著反射光線射入時,會逆著入射光線射出,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D正確。故選:D。例5-4.(2020 宜昌)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釋的是( )A.墻上手影“孔雀” B.水中“折筆” C.湖面“月影” D.樹蔭下“光斑”【解答】A、墻上“孔雀”屬于影子,影子的形成,說明了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此項不符合題意。B、水中“折筆”是光的折射現象。此項不符合題意。C、湖面“月影”屬于平面鏡成像,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現象,此時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此項符合題意。D、林中“光斑”,說明了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此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例5-4.如圖,一束光與鏡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紙面的直線為軸繞O點轉動平面鏡,使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恰好垂直,則鏡面應( D )A.順時針轉動30°B.逆時針轉動30°C.順時針轉動15°D.逆時針轉動15°1.(2020 福建)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紙板EF垂直于平面鏡放置,能沿ON折轉,ON垂直于平面鏡。次數角度 1 2 3 4 5 6入射角i 15° 30° 45° 60° 70° 80°反射角r 15° 30° 45° 60° 70° 80°(1)讓入射光貼著紙板EF沿AO射向平面鏡上的O點,觀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變入射光的方向,觀察并描繪光的徑跡,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記錄如表。比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時,反射角 入射角。(2)紙板EF右側沒有沿ON折轉時,能觀察到反射光,有折轉時,觀察不到反射光,說明光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 。(3)將一束光貼著紙板EF沿BO射到O點,光沿圖中的OA方向射出。說明光反射時,光路是 的。(4)由于光在紙板上發生了 (選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從不同方向都可以觀察到光在紙板上傳播的徑跡。【解答】(1)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光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在實驗過程中,將紙板向前或向后折,是為了驗證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此時把半面紙板F向前或向后折,不能看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及法線ON在同一平面內;(3)將一束光貼著紙板EF沿BO射到O點,光沿圖中的OA方向射出,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在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紙板上入射光AO的徑跡,這是因為光在紙板上發生了漫反射的緣故;故答案為:(1)等于;(2)同一平面內;(3)可逆;(4)漫反射。2.(2020 天水)“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標有刻度(圖中未畫出)的白色紙板ABCD能繞垂直于CD的ON軸翻轉,在紙板上安裝一支可在紙板平面內自由移動的激光筆。(1)實驗前,應將紙板 放置平面鏡上;移動激光筆,使入射光束繞入射點O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可觀察到反射光束沿 時針方向轉動;(2)移動激光筆,使入射角為45°,測得反射角也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論你認為有何不妥之處? ;(3)如圖乙所示,將紙板右半部分繞ON向后翻轉任意角度,發現紙板上均無反射光束呈現此現象說明了: ;(4)在圖甲中,若將紙板(連同激光筆)繞CD向后傾斜,此時反射光束 (選填字母符號)。A.仍在紙板上呈現 B.被紙板擋住 C.在紙板前方(5)實驗結束后,同組的小明和小剛都想從鏡子中看到對方的眼睛,而不想讓對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結果他倆誰都沒有能做到,你認為沒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解答】(1)白色紙板ACDB應垂直放置于平面鏡上,這樣反射光線才可以在硬紙板上呈現;如圖甲,移動激光筆,使入射光束繞入射點O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則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則反射光線會遠離法線,即反射光線將會順時針轉動;(2)因為一次實驗具有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組數據就得出結論,應改變入射角的度數進行多次實驗。(3)如圖乙所示,將紙板右半部分繞ON向后翻轉任意角度,發現紙板上均無反射光束呈現。此現象說明了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4)在圖甲中,若將紙板(連同激光筆)繞CD向后傾斜,而法線始終垂直于平面鏡,則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鏡,所以可知反射光束在紙板前方,故應選C。(5)因為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明和小剛都能從鏡子中看到對方的眼睛,而不想讓對方看到自己的眼睛是做不到的。故答案為:(1)垂直;順;(2)一次實驗得到的結論具有偶然性;(3)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4)C;(5)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例6-1.(2019秋 江都區期中)如圖所示是晚上汽車在干燥的瀝青路面和潮濕的瀝青路面上行駛時大燈部分光路簡圖,在晚上開車時(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A.潮濕的路面更容易發生光的漫反射B.對面無車時,駕駛員看潮濕的路面更暗C.只有干燥的路面發生光的反射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A、由圖可知,光射到潮濕的瀝青路上容易發生鏡面反射,故A錯誤;B、由于光射到潮濕的瀝青路上容易發生鏡面反射,反射光線是平行射出的,很少的反射光線進入駕駛員眼睛,所以對面無車時,駕駛員看潮濕的路面更暗,故B正確;C、干燥的路面和潮濕的路面都會發生反射,故C錯誤;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發生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錯誤。故選:B。例6-2.關于甲、乙兩圖表現的光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甲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圖乙的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光污染”是因圖甲的反射造成的D.坐在不同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與圖乙的反射有關【解答】解:AB、根據圖示可知,甲、乙的入射光線都平行,而甲的反射光線也平行,乙的反射光線不平行,因此甲圖發生了鏡面反射,乙圖發生了漫反射;不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A正確,B錯誤;C、光污染是光照射到光滑表面上發生鏡面反射導致的,則“光污染”是因圖甲的反射造成的,故C正確;D、坐在不同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為漫反射導致的,即與圖乙的反射有關,故D正確。故選:B。1.(2019秋 廬江縣期中)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黑板表面越平滑,字就越看得清,漫反射的效果越好B.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這是由于光的鏡面反射C.無論是漫反射還是鏡面反射,它們都遵守反射定律D.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清黑板上的字,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解答】解:A、黑板表面越平滑,越容易發生鏡面反射,越不容易看清黑板上的字,故A錯誤;B、黑板“反光”,是因為黑板發生了鏡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線比粉筆字反射的光線強,使人無法看清黑板上的字,故B正確;C、不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C正確;D、能從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為光在黑板表面上發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的緣故,故D正確。故選:A。2.雨后天晴的夜晚,人在月光下行走,如圖所示,為了不踩到地上的積水,甲同學迎著月光走,應走 處;乙同學背著月光走,應走 處(均選填“亮”或“暗”)。因為若迎著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時,水面發生的是 (選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反射光幾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出處:21教育【解答】解:(1)當迎著月光走時,地面發亮處有水,因為迎著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時,水面發生的是鏡面反射,反射光幾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發生的漫反射,只有很少的光進入人的眼睛,所以此時水面亮,人應走暗處。(2)背著月光走時,地面發暗處有水。因為背著月光雖然水面仍然是鏡面反射,但是此時的反射光全部射到人的后背,幾乎沒光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是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不同的方向,故有光線射入人的眼睛,故此時地面較亮,所以地上暗處部分是水,人應走亮處。故答案為:暗;亮;鏡面反射。例7-1.如圖是驗證“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其中A為玻璃板前點燃的蠟燭,B為玻璃板后未點燃的蠟燭。有關本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A.玻璃板應該與桌面垂直B.實驗宜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C.眼睛應從B一側觀察成像情況D.蠟燭燃燒較長時間后像物不再重合【解答】解:A、實驗時玻璃板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就無法驗證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應與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正確;2·1·c·n·j·yB、在比較明亮的環境中,很多物體都在射出光線,干擾人的視線,在較黑暗的環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較黑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故B正確;C、尋找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在蠟燭A一側觀察,在蠟燭B的一側不能看到蠟燭A的像;故C錯誤;D、平面鏡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蠟燭燃燒較長時間后像物不再重合,故D正確。故選:C。例7-2.如圖所示,貓的頭部位置保持不變,把鏡子沿MN截成兩半,并分別向兩側平移一段距離,則貓的頭部通過左、右兩半面鏡子( )21·世紀*教育網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不同位置【解答】解: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形狀、大小相同,與平面鏡的大小無關,半個平面鏡仍能成完整像,故AB錯誤;平面鏡左右兩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與小貓關于鏡面對稱,所以兩個像的位置是相同,故C正確,D錯誤。故選:C。例7-3.如圖所示是藝術體操訓練房的俯視圖,訓練房的北墻有一大平面鏡,當老師從室外進入到圖示位置時,甲、乙、丙、丁四位同學能通過平面鏡觀察到老師的是( )甲同學 B.甲、乙同學C.丙、丁同學 D.丁同學【解答】解: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出老師在平面鏡中的像點S′和木質屏風在平面鏡中的像A′B′,如圖所示,像點S′和甲、乙連線都沒有被屏風擋住,因此甲、乙兩位同學都能通過平面鏡觀察到老師,但像點S′與丙、丁連線被屏風虛像擋住,所以丙、丁兩位同學不能通過平面鏡觀察到老師。故選:B。例7-4.(2020 舟山)學校的錄播教室被一種單向透視玻璃分隔成上課和觀摩兩個功能區,坐在觀摩室的聽課教師通過單向透視玻璃進行觀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上課區域的光照強一些,觀摩效果更好B.從上課區域射向透視玻璃的光只發生折射C.聽課教師能看到上課的情景,是由于上課區域的光能透過透視玻璃D.學生在透視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時的透視玻璃相當于平面鏡【解答】A、上課區域的光照強一些,對比明顯,觀摩效果更好,故A正確;B、從上課區域射向透視玻璃的光在玻璃上會發生折射和反射,故B錯誤;C、聽課教師能看到上課的情景,說明光線能透視玻璃,故C正確;D、學生在透視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時的透視玻璃相當于平面鏡,屬于平面鏡成像,故D正確;本題選錯誤的;故選:B。1.(2020 綏化)小明站在穿衣鏡前3m處,以1m/s的速度勻速靠近穿衣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穿衣鏡中小明的像逐漸變小 B.以穿衣鏡為參照物小明總是靜止的C.穿衣鏡中小明的像是虛像 D.2s后小明走的距離是1m【解答】A、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與物體等大的,故A錯誤;B、小明站在穿衣鏡前3m處,以1m/s的速度勻速靠近穿衣鏡,以穿衣鏡為參照物小明與平面鏡之間有位置的變化,小明是運動的,故B錯誤;C、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與物體等大的虛像,故C正確;D、2s后小明走的距離:s=vt=1m/s×2s=2m,故D錯誤;故選:C。2.(2020 衡陽)關于做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B.實驗中所成像的大小會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C.該實驗需要選擇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D.多次進行實驗,主要是為了減小測量誤差【解答】A、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虛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故A錯誤;B、平面鏡成像與成像物體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不會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故B錯誤;C、選擇相同的兩個蠟燭,這是為了便于比較物像的大小關系,故C正確;D、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結論,要進行多次實驗。故D錯誤;故選:C。3.(2020 溫州)如圖所示,在中國象棋棋盤正中央豎立一塊垂直于棋盤的平面鏡,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則平面鏡中“象”的移動是( )A.由④到② B.由③到① C.由②到④ D.由①到③【解答】根據平面鏡所成的像特點可知,物距等于像距,像和物體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棋子“象”在甲處時,像在位置②處;棋子“象”在乙處時,像在位置④處;棋子原來的像位于②處,移動后的像則位于④處,所以,其移動路徑②到④。故選:C。4.(2020 寧夏)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器材,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 。(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還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B,對蠟燭A和B的要求是 ,這是為了比較 ;實驗中點燃蠟燭A的目的是 。(3)小明完成實驗后,在老師的幫助下對上述實驗進行了改進,如圖乙所示,他將右側貼有半透膜的玻璃板用夾子固定在量角器上,把形如“7”的未點燃的生日蠟燭C、D分別插在鋪有方格紙的泡沫板的a、b處,透過普通玻璃看不到蠟燭C清晰的像,透過貼膜玻璃能看到蠟燭D清晰的像,他透過貼膜玻璃能看到蠟燭D清晰的像是因為 。(4)請你說出實驗改進后的優點(至少說出兩點): 。【解答】(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眼睛既能看到點燃蠟燭的像,也能看到代替像的蠟燭,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蠟燭A和B完全相同,便于比較像和物體的大小關系;蠟燭A點燃后,射出的光線更多,反射光線更多,人眼感覺像更清晰。(3)玻璃貼膜后,點燃蠟燭射向玻璃板后,反射光線增加,進入眼睛的光線越多,感覺像越清晰。(4)玻璃貼膜后,像更清晰,玻璃板固定在量角器上,能使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面上,容易找到蠟燭的像。故答案為:(1)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蠟燭A和B完全相同;像和物體大小關系;成像物體更亮,成像更清晰;(3)反射光線多,進入人眼的光線多,感覺像更清晰;(4)玻璃板能豎直放在水平面上;增加像的清晰度。5.(2020 黑龍江)(1)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中,小亮進行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讓一束光EO貼著紙板射到平面鏡上,將紙板沿ON向后折,此時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線,如圖乙所示。此實驗現象說明 。在甲圖中如果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看到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 。(2)如圖丙所示是小亮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 。在豎立的玻璃板前A處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后面出現蠟燭的像,拿一支大小和點燃蠟燭相同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當移動到A′處時,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經過三次實驗后,在白紙上記錄像與物的對應點如圖丁所示,用刻度尺分別測出其到玻璃板的距離,并進行比較,進一步分析得出結論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是 ,便于研究平面鏡的成像特點。【解答】(1)由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當紙板沿ON向后折后,兩塊紙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NOF面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線了,因此這個現象說明了: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如果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這時的入射角為原來的反射角,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這時的反射角為原來的入射角,所以會發現光線原路返回,也就是說,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完全一樣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體與像的大小關系。用完全相同的物體代替,這種實驗方法叫等效代替法,小明拿一支大小和點燃蠟燭相同的蠟燭移動到A′處時,它跟像完全重合,這說明蠟燭A′就是蠟燭A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又因為兩支蠟燭大小相同,實驗現象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的大小與原物體大小相等;用刻度尺分別測出其到玻璃板的距離,并進行比較可知,這兩個距離是相同的,這表明:像到鏡面的距離等于物體到鏡面的距離;在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的透光性,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便于確定像的位置。故答案為:(1)光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光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2)光的反射;像與物體大小相同;像到鏡面的距離等于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玻璃板既能反射光線,又能透過光線。例8-1.如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屬于光的折射現象的是( )A.亭子在水中形成倒影B.點燃的蠟燭通過小孔成像C.通過汽車的后視鏡看到車后的其他車輛D.鋼勺好像在水面出折斷了【解答】解:A、亭子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故A錯誤。B、點燃的蠟燭通過小孔成像,是光是直線傳播形成的,屬于光的直線傳播,故B錯誤。C、通過汽車的后視鏡看到車后的其他車輛,是鏡面成像,屬于光的反射,故C錯誤。D、鋼勺好像在水面出折斷了是光從水射向空氣在水與空氣接觸面上發生折射形成的,屬于光的折射現象,故D正確。故選:D。例8-2.(2020 湖州)如圖是游客在公園觀賞金魚的場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魚是因為眼睛接收到了金魚反射出來的光。金魚反射出來的光進入人眼的路徑是( )A. B. C. D.例8-3.(2019 杭州)太陽光穿過地球大氣層時會發生折射,如果沒有這層大氣,會出現( )A.日出會提前,日落會延遲B.日出和日落都會提前C.日出會延遲,日落會提前D.日出和日落都會延遲【解答】解:由于大氣層的存在太陽光會發生折射,我們會看到地平線以下的太陽,則有大氣層時,我們會早看到日出,晚看到日落;如果沒有這層大氣,則會晚看到日出,早看到日落,故C正確,ABD錯誤。21世紀教故選:C。例8-4.平靜的湖面上映出天上的白云,一個同學說:“快看,魚在云里游呢。”她看到的“云”和“魚”實際上( D ) A. 云是像,魚是實物 B. 云是虛像,魚是實像 C. 云和魚都是實像 D. 云和魚都是虛像例8-5.(2020 廣東)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魚的光路圖是( )A.B. C. D.1.(2020 衡陽)下列光現象與海市蜃樓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潛望鏡 B. 瞄準魚的下方才能叉到魚 C.手影 D.有趣的倒影2.(2020 天水)中國的詩詞歌賦蘊含豐富的光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C.“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陰晴圓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共賞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鏡所成的像3.如圖所示,把銅錢放在碗底B處后加適量水,從A處恰好看到銅錢在E處,現用激光筆從A點往哪點照射可照亮銅錢( )2-1-c-n-j-yA.B點 B.E點 C.C點 D.D點【解答】解:據題意可知,把銅錢放在碗底B處后加適量水,從A處恰好看到銅錢的像在E處;根據光路的可逆性可得,他用激光筆從A點向E處射出光束時,光線會原路返回,即可把銅錢照亮。【來源:21cnj*y.co*m】故選:B。4.如圖為光在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傳播的示意圖,其中實線分別表示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版權所有:21教育】A.OB是折射光線 B.AO是入射光線C.入射角是30° D.空氣在NN′的右側【解答】解:由圖可知,∠AOM′=30°,所以∠N′OA=90°﹣30°=60°,而∠BOM=30°,所以∠N′OB=90°﹣30°=60°,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為60°),所以NN′為法線,MM′為界面,而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則OC一定為折射光線,AO為入射光線,OB為反射光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折射規律,故N′N左側為空氣。綜上,只有B正確,ACD錯誤。故選:B。5.如圖所示是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中傳播的情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入射角等于30° B. 折射角等于50° C. NN'是界面 D. MM’的右邊是玻璃6.(2019·紹興)同學們學習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實驗探究】同學們測得了四組實驗數據。第2次實驗如圖所示,請將實驗數據填入表格中。實驗序號 1 2 3 4入射角 20° 40° 60° 80°折射角 13° 35° 41°【實驗結論】折射角與入射角大小 ( 選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評價與交流】根據實驗數據,還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1)25° (2)不成正比(3)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增大值小于入射角增大值例9-1.(2020 邵陽)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在圖中根據平面鏡中的像A'B'畫出物體AB。【解答】由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分別作出A′、B′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B,連接AB即為物體。如圖所示:例9-2.(2020 南京)按要求作圖(請保留作圖痕跡)。如圖所示,入射光線AO射向平面鏡,畫出反射光線OB并標出反射角的大小。【解答】首先做出法線,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30°,入射角為90°﹣30°=60°.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右側畫出反射光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為60°,如圖所示:例9-3.(2020 成都)如圖所示,請畫出激光束從三棱鏡折射入空氣時,法線的位置和折射光線的大致位置。【解答】激光束從三棱鏡折射入空氣時,此時的折射角要大于入射角,首先做出法線,根據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做出折射光線,如圖所示:例9-4.(2020 安徽)圖中MN為平面鏡,0B為入射光線AO的反射光線。請在圖中畫出光線AO并標出入射角的度數。【解答】先過入射點O作出法線;因為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60°,所以反射角為90°﹣60°=30°;由反射定律知,反射角與入射角相等,由此作出入射光線AO并標出入射角的度數30°.如圖所示:1.(2020 德州)光與平面鏡成30°角射在平面鏡上,如圖所示,請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畫出它的反射光線,并標明反射角的大小。【解答】先過入射點垂直于平面鏡作出法線,入射角為90°﹣30°=60°,所以反射角也為60°,再在法線的另一側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如圖所示:2.(2020 河南)檢查視力時,為節省空問,常讓被測者背對視力表觀察對面墻壁上平面鏡M中視力表的像,情在圖中作出教通著通過平面鏡M看到視力表上A點的光路圖。【解答】根據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由A向平面鏡作垂線并延長,根據物像到平面鏡距離相等,找到A點的像A'點,連接眼睛和像點A',交平面鏡于O點,連接AO即入射光線,O到眼睛為反射光線。如圖:。3.(2020 綏化)如圖所示,一束光AB從空氣斜射向透明玻璃,請作出這束光的反射光線和大致的折射光線。(保留作圖痕跡)【解答】首先過入射點垂直于界面做出法線,然后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左側的空氣中作出反射光線;再根據光從空氣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質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線左側的玻璃中作出折射光線。如圖所示:4.(2020 黔南州)如圖所示,一束光射向玻璃磚并穿過玻璃磚,畫出這束光進入玻璃和離開玻璃后的光線。【解答】先畫出法線,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時,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時,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據此作出兩條折射光線,如下圖所示:5.(2020 黔東南州)如圖所示,一束光線從空氣射入水中,在空氣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請在圖中作出反射光線,并作出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解答】過入射點O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線,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右側空氣中畫出反射光線;根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線右側水中畫出折射光線。如圖所示:6.(2020 新疆)請在圖中畫出光線AO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解答】過入射點作出法線標上垂直符號,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畫出反射光線;根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畫出折射光線,如下圖所示:7.(2020 黔西南州)如圖,裝有水的燒杯底部有一枚硬幣A,眼睛在B處看到硬幣在C處。畫出人眼看到硬幣的光路圖。【解答】當折射光線射入人眼時,人憑光沿直線傳播的感覺,認為硬幣在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上的C處,人看到的是硬幣的虛像;由題可知,像在C處,眼睛在B處,先連接B、C兩點,與水面交于O點,則O為入射點;連接AO,標上箭頭為入射光線,則OB為折射光線,并標上箭頭,如圖所示: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學生版-童科學-七年級下-光與色、光的反射和折射.docx 教師版-童科學-七年級下-光與色、光的反射和折射.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