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七下第二單元《凸透鏡成像》復習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七下第二單元《凸透鏡成像》復習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例1-1.如圖是四個透鏡實物圖,屬于凹透鏡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透鏡中間比邊緣厚是凸透鏡。
B、透鏡中間比邊緣厚是凸透鏡。
C、透鏡中間比邊緣薄是凹透鏡。
D、透鏡中間比邊緣厚是凸透鏡。故選:C。
1.透鏡是利用光的   規(guī)律制成的,有   透鏡和   透鏡兩種,現(xiàn)有一個玻璃球分成A、B、C、D、E五塊,其截面如圖所示,屬于前類的為   ,屬于后類的為   。
【解答】解:透鏡可以讓光透過去,光經(jīng)歷的不同的介質(zhì),所以是折射現(xiàn)象;
根據(jù)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形狀特點可知,ACDE都是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都是凸透鏡;B都是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是凹透鏡。
故答案為:折射;凸;凹;ACDE;B。
例2-1.取一個大燒杯,里面充以煙霧,倒扣在桌上,用手電筒射出一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發(fā)散,應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  )www-2-1-cnjy m
平板玻璃 B.平面鏡
C.凹透鏡 D.凸透鏡
【解答】解:
A、平板玻璃可以使光線通過,然后沿平行方向射出,光線不會分散。不符合題意;
B、光照到平面鏡上被平面鏡反射,不能沿原來的方向繼續(xù)傳播。不符合題意;
C、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燒杯底部放上凹透鏡,光線經(jīng)過凹透鏡后會發(fā)散。符合題意;
D、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燒杯底部放上凸透鏡,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后會會聚。不符合題意。
故選:C。
例2-2.很多人喜歡在汽車的中控臺上放置香水,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圖所示為四瓶相同的香水,透明的玻璃瓶蓋形狀各異,其中在陽光下最容易引發(fā)火災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如圖所示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蓋形狀各異,最容易在陽光下引發(fā)火災的應該是B瓶,因為B瓶的玻璃瓶蓋相當于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最容易在陽光下引發(fā)火災。
故選:B。
1.小星同學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方法如圖所示。他注意到讓凸透鏡正對陽光,但沒有仔細調(diào)節(jié)紙片與透鏡的距離,在紙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時,就測出了光斑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L.而且他將透鏡遠離紙片發(fā)現(xiàn)光斑變小。那么,凸透鏡的實際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解答】解:只有在焦點處得到的光斑最小、最亮,在焦點之前和焦點之后光斑都不是最小。當測量距離為L時,焦距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L.當他將透鏡遠離紙片發(fā)現(xiàn)光斑變小。則焦距一定大于L
故選:B。
2.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光學性質(zhì)不同,為判別直徑相同的兩個透鏡的種類,現(xiàn)分別將它們正對太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下方,在紙上分別得到大小不同的甲、乙兩個光斑,透鏡與光斑的大小如圖所示(d1<d<d2)。則根據(jù)這兩個光斑(  )
A.甲、乙均能準確判斷透鏡的種類 B.甲、乙均不能準確判斷透鏡的種類
C.甲能準確判斷透鏡的種類而乙不能 D.乙能準確判斷透鏡的種類而甲不能
【解答】解:因為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起發(fā)散作用,根據(jù)圖示可知,甲一定是對光線起了會聚作用;乙可能是對光線起了發(fā)散作用,也可能是形成放大的實像,因此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鏡,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鏡、也可能是凸透鏡。
故選:C。
例3-1.如圖,F(xiàn)是透鏡的焦點,其中正確的光路圖是(  )
A.B. C. D.
【解答】解:A、入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經(jīng)過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應該過焦點。故A錯誤。
B、通過焦點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故B錯誤。
C、平行于主光軸的入射光線經(jīng)過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故C正確。
D、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而圖中的凹透鏡對光線起了會聚作用,故D錯誤。
故選:C。
例3-2.如圖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鏡經(jīng)折射后射到一個平面鏡上,請在圖中畫出射向凸透鏡的入射光線和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的反射光線。2·1·c·n·j·y
【解答】解:首先根據(jù)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通過焦點作出入射光線;
然后過平面鏡的入射點垂直鏡面作出法線,再根據(jù)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右側(cè)作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
1.如圖所示,甲、乙是放置于長方形盒內(nèi)的一個光具,根據(jù)圖中的入射光線和出射光線,可以確定( A )
A.甲是凸透鏡,乙是凹透鏡 B.甲是凹透鏡,乙是凸透鏡
C.甲是平面鏡,乙是凸透鏡 D.甲是平面鏡,乙是凹透鏡
2.(2020 婁底)如圖,OA是光源S發(fā)出的一條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的反射光線,反射光線OA經(jīng)過了凸透鏡焦點F.請作出OA的入射光線和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的折射光線。
【解答】過反射點垂直于鏡面作出法線,根據(jù)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左側(cè)作出入射光線,
對于凸透鏡,過焦點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如下圖所示。
例4-1.小王同學用光具座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蠟燭的像成在了光屏上側(cè),為了使蠟燭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達到目的是(  )2·1·c·n·j·y
A.將凸透鏡往上移 B.將光屏往下移
C.將蠟燭往上移 D.將蠟燭往下移
【解答】解:凸透鏡成像時,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實像。
小王同學用光具座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蠟燭的像成在了光屏上側(cè),為了使蠟燭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蠟燭應相對于凸透鏡向上移。21·cn·jy·com
所以可以將蠟燭向上移,或?qū)⑼雇哥R向下移,或?qū)⒐馄料蛏弦啤?br/>故選:C。
例4-2..將一個凸透鏡正對太陽,在距凸透鏡20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將一個物體放在此透鏡前40cm處,則可在凸透鏡的另一側(cè)得到一個(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
C.倒立、等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
【解答】解:將一個凸透鏡對準太陽光,可在距透鏡20cm的地方得到一個最小亮點,所以凸透鏡的焦距f=20cm。
一個物體放在這個透鏡前40cm處,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故選:C。
例4-3.實驗室備有甲、乙、丙三個凸透鏡,三個實驗小組分別用這三個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當蠟燭到透鏡的距離都為12cm時,甲、乙、丙三透鏡分別成縮小的實像、放大的虛像、放大的實像,則這三個透鏡的焦距f 甲、f 乙、f 丙的大小關(guān)系為(  )
A.f 甲>f 乙>f 丙 B.f 乙>f 丙>f 甲
C.f 乙>f 甲>f 丙 D.f 丙>f 乙>f 甲
【解答】解:物距相同,甲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u>2f甲,所以f甲<==6cm;
乙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u<f乙;所以f乙>u=12cm;
丙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2f丙>u>f丙,所以12cm=u>f丙>==6cm;
所以,f乙>f丙>f甲。
故選:B。
例4-4.在凸透鏡前有一物體,當它沿主軸向透鏡方向移動20厘米,則它所對應的像卻遠離透鏡移動30厘米,那么物體移動的范圍可能是(  )【出處:21教育名師】
A.在透鏡1倍焦距內(nèi)移動
B.在透鏡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移動
C.在透鏡2倍焦距外移動
D.在透鏡2倍焦距外向1倍焦距與2倍焦距間移動
【解答】解:在凸透鏡前有一物體,當它沿主軸向透鏡方向移動20厘米,則它所對應的像卻遠離透鏡移動30厘米,可見物體靠近凸透鏡,像遠離凸透鏡,凸透鏡成實像。
物距減小20cm,像距減小30cm,物距減小的比像距減小的小,物體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向二倍焦距移動。
故選:B。
例4-5.(2020 安徽)圖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甲、乙、丙、丁是通過凸透鏡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鏡先貼著刻度尺然后逐漸遠離,則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丁→甲→丙 D.丙→甲→乙→丁
【解答】
(1)刻度尺到凸透鏡的距離(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內(nèi)時,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即乙圖。
(2)刻度尺到凸透鏡的距離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時,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即丁圖。
(3)刻度尺到凸透鏡的距離在二倍焦距處,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即甲圖。
(4)刻度尺到凸透鏡的距離在二倍焦距以外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即丙圖。
綜上可知,凸透鏡從貼著刻度尺然后逐漸遠離,則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順序為乙→丁→甲→丙,故選C。
故選:C。
例4-6.(2020 濱州)某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
(1)實驗前,要調(diào)整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2)通過調(diào)整,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等大的像,如圖所示,則所用凸透鏡的焦距是   cm。
(3)在圖中,把蠟燭向左移動15cm,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應把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適當調(diào)節(jié),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不變”)的實像。接下來改用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繼續(xù)進行實驗,如果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應把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適當調(diào)節(jié)。
(4)在探究凸透鏡成實像的過程中,他們又嘗試用白紙遮擋住凸透鏡的一半,發(fā)現(xiàn)在光屏上   (選填“仍能”或“不能”)形成燭焰完整的像。
【解答】(1)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點燃蠟燭,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這樣使蠟燭火焰的像能完整地呈現(xiàn)在光屏的中央;
(2)通過調(diào)整,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等大的像,則此時的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2f,即20cm=2f,則f=10cm;
(3)在圖中,把蠟燭向左移動15cm,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此時的物距變大,像距應減小,所以應把光屏向左移動,光屏上才能呈現(xiàn)清晰的像;由于此時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接下來改用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繼續(xù)進行實驗,如果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相當于減小了像距,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應增大像距,即把光屏向右適當調(diào)節(jié);
(4)凸透鏡成實像時,所有透過透鏡的光會聚到光屏上成像,當將透鏡的下半部分擋住后,整個物體發(fā)出的光雖有一部分被擋住,但總會有一部分光通過上半部分凸透鏡而會聚成像,因此,像與原來相同,仍然完整;由于透鏡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線與原來相比減少了一半,故亮度會減弱,變暗了。
故答案為:(1)同一高度;(2)10;(3)左;縮小;右;(4)仍能。
1.(2019 濱州)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時,某小組測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數(shù)據(jù),并繪制成如圖所示的圖象,根據(jù)圖象可知(  )
A.該凸透鏡的焦距f=20cm
B.當物距u=30cm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利用了這條規(guī)律
C.當物距u=8cm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幻燈機利用了這條規(guī)律
D.若把物體從距凸透鏡30cm處向距凸透鏡15cm處移動過程中,所成的像會逐漸變小
【解答】解:A、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當u=v=2f,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由圖可知,u=v=2f=20cm,所以f=10cm。故A錯誤;
B、當物距u=30cm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f>v>f,應用于照相機和攝像機,故B正確;
C、當物距u=8cm時,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用于放大鏡和老花鏡,故C錯誤;
D、物體從距凸透鏡30cm處移動到15cm處的過程中,物距大于焦距,成實像,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故D錯誤。
故選:B。 2-1-
2.(2020 自貢)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燭焰、凸透鏡、光屏位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燭焰在光屏上呈現(xiàn)一個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燭焰在光屏上呈現(xiàn)一個清晰縮小的像,調(diào)節(jié)的方法是(  )
A.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移動,光屏靠近透鏡移動
B.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移動,光屏遠離透鏡移動
C.透鏡不動,蠟燭靠近透鏡移動,光屏遠離透鏡移動
D.透鏡不動,蠟燭靠近透鏡移動,光屏靠近透鏡移動
【解答】如圖,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要使光屏上呈現(xiàn)倒立、縮小的實像,要增大物距,同時減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鏡不動時,蠟燭遠離凸透鏡,同時光屏靠近凸透鏡。故選:A。
3.(2020 樂山)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將蠟燭移至a處時,移動光屏,可看見放大、正立的實像
B.將蠟燭移至b處時,移動光屏,可看見縮小、倒立的實像
C.將蠟燭移至c處時,移動光屏,可看見放大、倒立的實像
D.將蠟燭移至d處時,移動光屏,可看見放大、正立的虛像
【解答】A.由圖可知,將蠟燭移至a處時,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移動光屏,找不到像,故A錯誤;
B.將蠟燭移至b處時,物距等于焦距,此時不成像,故B錯誤;
C.將蠟燭移至c處時,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移動光屏,可看見放大、倒立的實像,故C正確;
D.將蠟燭移至d處時,物距大于焦距,移動光屏,可看見倒立的實像,故D錯誤。故選:C
4.(2018·湖州)小華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將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另一側(cè)的光屏移動到距凸透鏡10厘米處時,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接著把光源換成蠟燭,調(diào)整好相關(guān)器材的高度,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線處,移動蠟燭到光具座的左端并點燃,再移動光屏至如圖所示位置時,在光屏中央得到一個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通過移動蠟燭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況符合實際的是( C )
A、若蠟燭放置在10厘米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蠟燭放置在30厘米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縮小的像
C、若蠟燭放置在35厘米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蠟燭放置在45厘米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5.(2020 寧波)在“探究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鐵板制成。小科把“F”發(fā)光物置于離凸透鏡13cm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圖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狀和大小分別是(  )
A.、放大 B.、放大 C.、縮小 D.、縮小
【解答】凸透鏡的焦距f=10cm,物距u=13cm,滿足2f>u>f條件,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倒立的實像與“F”左右相反,上下顛倒,但因為是從透鏡一側(cè)看,所以只有上下顛倒形狀為“”,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
6.(2018·寧波)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用水透鏡模擬眼的晶狀體,通過注水或抽水可改變水透鏡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鏡固定在光具座如圖所示的位置。點燃蠟燭后.調(diào)節(jié)水透鏡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個清晰倒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若將點燃的蠟燭向左移動一小段距離,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應對水透鏡________(填“注水”或“抽水”)。
【答案】 縮小;抽水
【解析】圖中蠟燭到透鏡的距離是物距,光屏到透鏡的距離是像距,由物距大于像距可知,物體成清晰、倒立、縮小的實像。若將點燃的蠟燭向左移動一小段距離,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應增大水透鏡的焦距,所以應該抽水。
7.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1)某次實驗過程中,小敏移動光屏直到出現(xiàn)清晰的像,蠟燭、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圖所示,此時所成的是倒立 的實像。
(2)若通過移動透鏡,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鏡應該移到 厘米刻度處。
(3)實驗一段時間后,原為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圖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讓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離
②蠟燭下移一段距離
③透鏡下移一段距離
(4)研究好成像規(guī)律后,小敏模擬了近視和遠視的矯正,圖乙中,小敏給透鏡A戴上“眼鏡“(凸透鏡B),光屏上剛好出現(xiàn)清晰的像,摘下”眼鏡“后,光屏上的像變模糊,如圖丙所示,若要通過移動蠟燭使像再次清晰,應將蠟燭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方向移動一段距離。
【答案】(1)放大 (2)45 (3)①③ (4)遠離
【知識點】光學,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考查能力】實驗分析能力,讀圖能力
【解析】(1)根據(jù)圖形可知,物距為15cm,像距為30cm,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成倒立放大實像。(2)根據(jù)光路可逆知識點,在物與像位置不變的條件下,只改變凸透鏡位置,那么物距與距位置應該反一下,透鏡位置應該為離蠟燭30cm處,即光距座45cm處(3)圖甲位置像偏上方,為了使像回到中間位置,可以將蠟燭、光屏上移,透鏡下移(4)加凸透鏡后成清晰像,說明成像位置在比光屏更遠處,為了讓像成在光屏上,應將蠟燭遠離透鏡。
【難度】中上
例5-1.(2020 杭州)照相機和放大鏡都是凸透鏡成像原理的具體應用。對應圖,下列關(guān)于照相機、放大鏡使用和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照相機:被拍物體應在甲區(qū)域內(nèi),成倒立縮小實像
B.照相機:被拍物體應在乙區(qū)域內(nèi),成倒立縮小實像
C.放大鏡:被觀察物體應在乙區(qū)域內(nèi),成正立放大虛像
D.放大鏡:被觀察物體應在丙區(qū)域內(nèi),成正立放大實像
【解答】AB、當物體在甲區(qū)域內(nèi)時,u>2f,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為縮小的像,應用于照相機和攝像機,故A正確,B錯誤;
C、當物體在乙區(qū)域內(nèi)時,2f>u>f,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為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于幻燈機和投影儀。故C錯誤;
D、當物體在丙區(qū)域內(nèi)時,u<f,在凸透鏡的同一側(cè)會看到放大、正立的虛像,應用于放大鏡和老花鏡。故D錯誤。
故選:A。
例5-2.(2019·溫州)將一蠟燭放在裝有水的燒瓶前,調(diào)整蠟燭和燒瓶至如圖所示位置,在墻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該像的性質(zhì)是( )
A. 縮小的虛像 B. 放大的虛像 C. 縮小的實像 D. 放大的實像
【答案】 D
【解析】裝有水的燒瓶在水平方向上中間后邊緣薄,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因為墻壁到燒瓶的距離大于蠟燭到燒瓶的距離,所以肯定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
例5-3.圓柱形玻璃杯后白紙上有一水平方向的箭頭(如圖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水面高過箭頭位置,透過玻璃杯看紙上的“箭頭”,下列圖中哪一種像符合放大鏡的原理(  )
A. B. C. D.
【解答】解:注水的圓柱形玻璃杯相當于凸透鏡,玻璃杯后白紙上的水平箭頭為物體;放大鏡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則箭頭的方向不改變、箭頭變長了,由圖可知,A符合題意 故選:A。
例5-4.(2019·寧波)如圖所示,在“用‘凸透鏡’觀察周圍的景物“活動中,小科將印有綠色環(huán)保標志“ ”的紙固定在墻上,再將一只裝有水的圓柱形玻璃杯移到標志的正前方,然后改變玻璃杯與標志之間的距離。小科站立時透過玻璃杯和水觀察。下列圖像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圓柱形的裝滿水的玻璃杯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A.當標志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nèi)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即左右變大,上下不變,A可能看到,不合題意;
B.當標志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B可能看到,不合題意;
C.標志通過凸透鏡成的實像與物體相比,上下和左右都相反,而這個只有左右相反,C不可能看到,符合題意;
D.當標志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D可能看到,不合題意。故選C。
1.(2019·嘉興)如圖,保持礦泉水瓶與白紙的位置不變,當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觀察到“黑白顛倒”的現(xiàn)象,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礦泉水瓶相當于形成一塊________鏡。此時,若要將“黑白顛倒”的現(xiàn)象重新顛倒回來,白紙應________礦泉水瓶(選填“靠近”或“遠離”)。
【答案】 凸透;靠近
【解析】(1)保持礦泉水瓶與白紙的位置不變,當向空瓶中倒入水后,由于在水平方向上水瓶中間厚邊緣薄,因此相當于一塊凸透鏡。
(2)凸透鏡對光線后會聚作用,被水杯擋住部分的白紙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的會聚經(jīng)過焦點后向四面散開,沒有光線射入我們的眼鏡,因此看到被遮住的光線白紙為黑色;如果我們將白紙靠近凸透鏡,這時就有射入我們的眼睛,因此看到的白紙又恢復白色。
2.持一只放大鏡,在室內(nèi)的白墻與窗戶之間移動,有三種情況可能發(fā)生。但有一種情況是不可能發(fā)生,這就是(  )
A.在墻上看到縮小的窗戶 B.在墻上看到放大的窗戶
C.在墻上看到正立的窗戶 D.在墻上看不到窗戶
【錯解】選D
【解析】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此時所成的像為倒立、縮小的窗戶的實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當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時,此時成一個倒立、放大的窗戶的實像。在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或者小于一倍焦距時,在墻壁上都看不到像。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時不成像,小于一倍焦距時成虛像,虛像和窗戶在同一側(cè),所以墻壁上不會有像,故在墻上看不到窗戶是可能的。
【正解】選C 凸透鏡成像,正立的像必是虛像,無法用光屏承接,且與物在同側(cè),所以不可能在墻壁上成正立的像。
3.小明和小華在窗邊用凸透鏡貼近報紙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動凸透鏡時,意外地發(fā)現(xiàn)在報紙上出現(xiàn)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圖所示。兩次所成的像相對于原來被觀察的物體,對比像的正倒、大小、虛實三個方面,它們( D )
A.有一個方面相同,兩個方面不同
B.有兩個方面相同,一個方面不同
C.三個方面都相同
D.三個方面都不同
【解析】 貼近報紙看文字時,看到的文字是正立、放大的虛像,而窗外景物透過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4.當下,一款生存類游戲風靡網(wǎng)絡,網(wǎng)友戲稱為“吃雞”。如圖甲是狙擊手通過高倍望遠鏡觀察到的畫面。關(guān)于望遠鏡(如圖乙),說法正確的是(  )
A.它的物鏡是凸透鏡,目鏡是凹透鏡
B.它的目鏡能用來矯正近視眼
C.它的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近處成像
D.夜晚用望遠鏡觀察星空,能看到天體(行星)被放大的像
【解答】解:A、望遠鏡的物鏡相當于照相機,其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目鏡時凸透鏡,相當于放大鏡,把像放大,故A錯誤;B、近視眼應該用凹透鏡來矯正,故B錯誤;
C、望遠鏡的物鏡相當于照相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使遠處的物體在近處成像,故C正確;
D、望遠鏡的物鏡相當于照相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D錯誤。故選:C。
例6.視覺形成過程中,形成圖象和形成視覺的部位分別是(  )
A.視網(wǎng)膜、視網(wǎng)膜 B.大腦皮層、大腦皮層
C.視網(wǎng)膜、大腦皮層 D.大腦皮層、視網(wǎng)膜
【解答】解: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jīng)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nèi)部,再經(jīng)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在視網(wǎng)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視網(wǎng)膜上的感光細胞,這些感光細胞產(chǎn)生的神經(jīng)沖動,沿著視神經(jīng)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形成視覺。因此形成圖象的部位是視網(wǎng)膜,形成視覺的部位是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
故選:C。
1.如圖是眼球結(jié)構(gòu)及成像示意圖.下列有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 B )
A. 如圖表示正常眼成像過程
B. 形成近視眼原因之一是結(jié)構(gòu)②過度變凸
C. 結(jié)構(gòu)③既是成像也是視覺形成的部位
D. 遠物和近物都能看清是因為結(jié)構(gòu)①有調(diào)節(jié)作用
2.請結(jié)合眼球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指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D )
A. 結(jié)構(gòu)2在成像過程中相當于凸透鏡
B. 結(jié)構(gòu)1病變或損傷可通過移植而使病人重見光明
C. 結(jié)構(gòu)4能將物像刺激轉(zhuǎn)變?yōu)樯窠?jīng)沖動
D. 若結(jié)構(gòu)2過度變凸,則不易看清近處物體
例7-1.(2020 甘孜州)關(guān)于近視和遠視的成因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為近視眼,可佩戴凹透鏡矯正
B.乙為近視眼,可佩戴凸透鏡矯正
C.甲為遠視眼,可佩戴凸透鏡矯正
D.乙為遠視眼,可佩戴凹透鏡矯正
【解答】
圖甲中的光線在視網(wǎng)膜前會聚,表示像成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視眼,近視眼應該佩戴凹透鏡矯正;
圖乙中的光線在視網(wǎng)膜后方會聚,表示像成在視網(wǎng)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遠視眼,遠視眼應該佩戴凸透鏡進行矯正;
由此可知,A正確,BCD錯誤。故選:A。
例7-2.小華視物時成像情況如圖所示,醫(yī)生向她介紹激光手術(shù):通過激光燒蝕厚度均勻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變形狀,實現(xiàn)視力矯正.手術(shù)后的眼角膜形狀應為下列圖中的(  )
答案:B
解析:激光矯正近視,是對晶狀體和角膜構(gòu)成的透鏡進行手術(shù),使其變薄,相當于一個凹透鏡,使其對光的偏折能力變?nèi)酰钩傻南窈笠疲钡揭频揭暰W(wǎng)膜上.圖A 角膜的中間和邊緣一樣厚,圖B 中間薄邊緣厚,符合凹透鏡的特點,圖C 中間厚,邊緣薄,屬于凸透鏡,不符合題意,圖D 是多塊凹透鏡組成,不符合題意;故選B。
1.(2020·臺州)為滿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種眼鏡的鏡片可以改變(如圖甲),它的改變是通過在透明的薄膜中注人或抽出光學液體來實現(xiàn)。圖乙是某人看遠處物體時的成像情況,此時該人的視力缺陷和矯正時應選擇的鏡片是( )
A. 近視眼,鏡片Ⅰ B. 近視眼,鏡片Ⅱ C. 遠視眼,鏡片I D. 遠視眼,鏡片Ⅱ
【答案】 A
【解析】根據(jù)乙圖可知,焦點在視網(wǎng)膜前面,因此為近視眼,應該應凹透鏡矯正,即選擇鏡片I,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
2.(2019·臺州) 2014年,人工視網(wǎng)膜通過臨床試驗,為失明患者帶來福音。人工視網(wǎng)膜主要由裝有攝像頭的眼鏡、電子設備和芯片電極三部分組成,其工作原理如圖。
(1)從眼球的成像原理來看,眼球?qū)獾淖饔孟喈斢赺_______鏡。
(2)從反射弧的組成來看,“人工視網(wǎng)膜”相①傳送畫面數(shù)集影像當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 。
(3)攝像頭中的對焦機構(gòu)能調(diào)節(jié)鏡頭和CCD之間的距離。當配有人工視網(wǎng)膜的人向遠處眺望,對焦機構(gòu)將使鏡頭與CCD之間的距離變________。
【答案】 (1)凸透(2)感受器(3)短(或“近”、“小”)
【解析】(1)眼球相當于是可調(diào)節(jié)凹凸程度的凸透鏡;
(2)人工視網(wǎng)膜接收到畫面,產(chǎn)生的刺激向上傳遞,因此人工視網(wǎng)膜相當于接受刺激的感受器;
(3)向遠處眺望時,相當于物距增大,所以為了依然能夠接收到實像,相距要變小,即 鏡頭與CCD之間的距離變小;
2例1-1.如圖是四個透鏡實物圖,屬于凹透鏡的是(  )
A. B. C. D.
1.透鏡是利用光的   規(guī)律制成的,有   透鏡和   透鏡兩種,現(xiàn)有一個玻璃球分成A、B、C、D、E五塊,其截面如圖所示,屬于前類的為   ,屬于后類的為   。
例2-1.取一個大燒杯,里面充以煙霧,倒扣在桌上,用手電筒射出一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發(fā)散,應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  )www-2-1-cnjy-c
平板玻璃 B.平面鏡
C.凹透鏡 D.凸透鏡
例2-2.很多人喜歡在汽車的中控臺上放置香水,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圖所示為四瓶相同的香水,透明的玻璃瓶蓋形狀各異,其中在陽光下最容易引發(fā)火災的是(  )
A. B. C. D.
1.小星同學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方法如圖所示。他注意到讓凸透鏡正對陽光,但沒有仔細調(diào)節(jié)紙片與透鏡的距離,在紙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時,就測出了光斑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L.而且他將透鏡遠離紙片發(fā)現(xiàn)光斑變小。那么,凸透鏡的實際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2.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光學性質(zhì)不同,為判別直徑相同的兩個透鏡的種類,現(xiàn)分別將它們正對太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下方,在紙上分別得到大小不同的甲、乙兩個光斑,透鏡與光斑的大小如圖所示(d1<d<d2)。則根據(jù)這兩個光斑(  )
A.甲、乙均能準確判斷透鏡的種類 B.甲、乙均不能準確判斷透鏡的種類
C.甲能準確判斷透鏡的種類而乙不能 D.乙能準確判斷透鏡的種類而甲不能
例3-1.如圖,F(xiàn)是透鏡的焦點,其中正確的光路圖是(  )
A.B. C. D.
例3-2.如圖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鏡經(jīng)折射后射到一個平面鏡上,請在圖中畫出射向凸透鏡的入射光線和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的反射光線。2·1·c·n·j·y
1.如圖所示,甲、乙是放置于長方形盒內(nèi)的一個光具,根據(jù)圖中的入射光線和出射光線,可以確定(   )
A.甲是凸透鏡,乙是凹透鏡 B.甲是凹透鏡,乙是凸透鏡
C.甲是平面鏡,乙是凸透鏡 D.甲是平面鏡,乙是凹透鏡
2.(2020 婁底)如圖,OA是光源S發(fā)出的一條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的反射光線,反射光線OA經(jīng)過了凸透鏡焦點F.請作出OA的入射光線和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的折射光線。
例4-1.小王同學用光具座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蠟燭的像成在了光屏上側(cè),為了使蠟燭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達到目的是(  )2·1·c·n·j·y
A.將凸透鏡往上移 B.將光屏往下移
C.將蠟燭往上移 D.將蠟燭往下移
例4-2..將一個凸透鏡正對太陽,在距凸透鏡20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將一個物體放在此透鏡前40cm處,則可在凸透鏡的另一側(cè)得到一個(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
C.倒立、等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
例4-3.實驗室備有甲、乙、丙三個凸透鏡,三個實驗小組分別用這三個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當蠟燭到透鏡的距離都為12cm時,甲、乙、丙三透鏡分別成縮小的實像、放大的虛像、放大的實像,則這三個透鏡的焦距f 甲、f 乙、f 丙的大小關(guān)系為(  )
A.f 甲>f 乙>f 丙 B.f 乙>f 丙>f 甲
C.f 乙>f 甲>f 丙 D.f 丙>f 乙>f 甲
例4-4.在凸透鏡前有一物體,當它沿主軸向透鏡方向移動20厘米,則它所對應的像卻遠離透鏡移動30厘米,那么物體移動的范圍可能是(  )【出處:21教育名師】
A.在透鏡1倍焦距內(nèi)移動
B.在透鏡1倍焦距與2倍焦距之間移動
C.在透鏡2倍焦距外移動
D.在透鏡2倍焦距外向1倍焦距與2倍焦距間移動
例4-5.(2020 安徽)圖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甲、乙、丙、丁是通過凸透鏡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鏡先貼著刻度尺然后逐漸遠離,則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丁→甲→丙 D.丙→甲→乙→丁
例4-6.(2020 濱州)某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
(1)實驗前,要調(diào)整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2)通過調(diào)整,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等大的像,如圖所示,則所用凸透鏡的焦距是   cm。
(3)在圖中,把蠟燭向左移動15cm,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應把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適當調(diào)節(jié),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倒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不變”)的實像。接下來改用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繼續(xù)進行實驗,如果不改變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應把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適當調(diào)節(jié)。
(4)在探究凸透鏡成實像的過程中,他們又嘗試用白紙遮擋住凸透鏡的一半,發(fā)現(xiàn)在光屏上   (選填“仍能”或“不能”)形成燭焰完整的像。
1.(2019 濱州)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時,某小組測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數(shù)據(jù),并繪制成如圖所示的圖象,根據(jù)圖象可知(  )
A.該凸透鏡的焦距f=20cm
B.當物距u=30cm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利用了這條規(guī)律
C.當物距u=8cm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幻燈機利用了這條規(guī)律
D.若把物體從距凸透鏡30cm處向距凸透鏡15cm處移動過程中,所成的像會逐漸變小
2.(2020 自貢)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燭焰、凸透鏡、光屏位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燭焰在光屏上呈現(xiàn)一個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燭焰在光屏上呈現(xiàn)一個清晰縮小的像,調(diào)節(jié)的方法是(  )
A.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移動,光屏靠近透鏡移動
B.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移動,光屏遠離透鏡移動
C.透鏡不動,蠟燭靠近透鏡移動,光屏遠離透鏡移動
D.透鏡不動,蠟燭靠近透鏡移動,光屏靠近透鏡移動
3.(2020 樂山)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將蠟燭移至a處時,移動光屏,可看見放大、正立的實像
B.將蠟燭移至b處時,移動光屏,可看見縮小、倒立的實像
C.將蠟燭移至c處時,移動光屏,可看見放大、倒立的實像
D.將蠟燭移至d處時,移動光屏,可看見放大、正立的虛像
4.(2018·湖州)小華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將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另一側(cè)的光屏移動到距凸透鏡10厘米處時,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接著把光源換成蠟燭,調(diào)整好相關(guān)器材的高度,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線處,移動蠟燭到光具座的左端并點燃,再移動光屏至如圖所示位置時,在光屏中央得到一個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通過移動蠟燭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況符合實際的是( )
A、若蠟燭放置在10厘米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蠟燭放置在30厘米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縮小的像
C、若蠟燭放置在35厘米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蠟燭放置在45厘米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5.(2020 寧波)在“探究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鐵板制成。小科把“F”發(fā)光物置于離凸透鏡13cm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圖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狀和大小分別是(  )
A.、放大 B.、放大 C.、縮小 D.、縮小
6.(2018·寧波)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用水透鏡模擬眼的晶狀體,通過注水或抽水可改變水透鏡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鏡固定在光具座如圖所示的位置。點燃蠟燭后.調(diào)節(jié)水透鏡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個清晰倒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若將點燃的蠟燭向左移動一小段距離,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應對水透鏡________(填“注水”或“抽水”)。
7.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1)某次實驗過程中,小敏移動光屏直到出現(xiàn)清晰的像,蠟燭、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圖所示,此時所成的是倒立 的實像。
(2)若通過移動透鏡,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鏡應該移到 厘米刻度處。
(3)實驗一段時間后,原為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圖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讓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離
②蠟燭下移一段距離
③透鏡下移一段距離
(4)研究好成像規(guī)律后,小敏模擬了近視和遠視的矯正,圖乙中,小敏給透鏡A戴上“眼鏡“(凸透鏡B),光屏上剛好出現(xiàn)清晰的像,摘下”眼鏡“后,光屏上的像變模糊,如圖丙所示,若要通過移動蠟燭使像再次清晰,應將蠟燭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方向移動一段距離。
例5-1.(2020 杭州)照相機和放大鏡都是凸透鏡成像原理的具體應用。對應圖,下列關(guān)于照相機、放大鏡使用和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照相機:被拍物體應在甲區(qū)域內(nèi),成倒立縮小實像
B.照相機:被拍物體應在乙區(qū)域內(nèi),成倒立縮小實像
C.放大鏡:被觀察物體應在乙區(qū)域內(nèi),成正立放大虛像
D.放大鏡:被觀察物體應在丙區(qū)域內(nèi),成正立放大實像
例5-2.(2019·溫州)將一蠟燭放在裝有水的燒瓶前,調(diào)整蠟燭和燒瓶至如圖所示位置,在墻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該像的性質(zhì)是( )
A. 縮小的虛像 B. 放大的虛像 C. 縮小的實像 D. 放大的實像
例5-3.圓柱形玻璃杯后白紙上有一水平方向的箭頭(如圖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水面高過箭頭位置,透過玻璃杯看紙上的“箭頭”,下列圖中哪一種像符合放大鏡的原理(  )
A. B. C. D.
例5-4.(2019·寧波)如圖所示,在“用‘凸透鏡’觀察周圍的景物“活動中,小科將印有綠色環(huán)保標志“ ”的紙固定在墻上,再將一只裝有水的圓柱形玻璃杯移到標志的正前方,然后改變玻璃杯與標志之間的距離。小科站立時透過玻璃杯和水觀察。下列圖像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B. C. D.
1.(2019·嘉興)如圖,保持礦泉水瓶與白紙的位置不變,當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觀察到“黑白顛倒”的現(xiàn)象,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礦泉水瓶相當于形成一塊________鏡。此時,若要將“黑白顛倒”的現(xiàn)象重新顛倒回來,白紙應________礦泉水瓶(選填“靠近”或“遠離”)。
2.持一只放大鏡,在室內(nèi)的白墻與窗戶之間移動,有三種情況可能發(fā)生。但有一種情況是不可能發(fā)生,這就是(  )
A.在墻上看到縮小的窗戶 B.在墻上看到放大的窗戶
C.在墻上看到正立的窗戶 D.在墻上看不到窗戶
3.小明和小華在窗邊用凸透鏡貼近報紙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動凸透鏡時,意外地發(fā)現(xiàn)在報紙上出現(xiàn)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圖所示。兩次所成的像相對于原來被觀察的物體,對比像的正倒、大小、虛實三個方面,它們(  )
A.有一個方面相同,兩個方面不同
B.有兩個方面相同,一個方面不同
C.三個方面都相同
D.三個方面都不同
4.當下,一款生存類游戲風靡網(wǎng)絡,網(wǎng)友戲稱為“吃雞”。如圖甲是狙擊手通過高倍望遠鏡觀察到的畫面。關(guān)于望遠鏡(如圖乙),說法正確的是(  )
A.它的物鏡是凸透鏡,目鏡是凹透鏡
B.它的目鏡能用來矯正近視眼
C.它的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近處成像
D.夜晚用望遠鏡觀察星空,能看到天體(行星)被放大的像
例6.視覺形成過程中,形成圖象和形成視覺的部位分別是(  )
A.視網(wǎng)膜、視網(wǎng)膜 B.大腦皮層、大腦皮層
C.視網(wǎng)膜、大腦皮層 D.大腦皮層、視網(wǎng)膜
1.如圖是眼球結(jié)構(gòu)及成像示意圖.下列有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   )
A. 如圖表示正常眼成像過程
B. 形成近視眼原因之一是結(jié)構(gòu)②過度變凸
C. 結(jié)構(gòu)③既是成像也是視覺形成的部位
D. 遠物和近物都能看清是因為結(jié)構(gòu)①有調(diào)節(jié)作用
2.請結(jié)合眼球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指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結(jié)構(gòu)2在成像過程中相當于凸透鏡
B. 結(jié)構(gòu)1病變或損傷可通過移植而使病人重見光明
C. 結(jié)構(gòu)4能將物像刺激轉(zhuǎn)變?yōu)樯窠?jīng)沖動
D. 若結(jié)構(gòu)2過度變凸,則不易看清近處物體
例7-1.(2020 甘孜州)關(guān)于近視和遠視的成因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為近視眼,可佩戴凹透鏡矯正
B.乙為近視眼,可佩戴凸透鏡矯正
C.甲為遠視眼,可佩戴凸透鏡矯正
D.乙為遠視眼,可佩戴凹透鏡矯正
例7-2.小華視物時成像情況如圖所示,醫(yī)生向她介紹激光手術(shù):通過激光燒蝕厚度均勻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變形狀,實現(xiàn)視力矯正.手術(shù)后的眼角膜形狀應為下列圖中的(  )
1.(2020·臺州)為滿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種眼鏡的鏡片可以改變(如圖甲),它的改變是通過在透明的薄膜中注人或抽出光學液體來實現(xiàn)。圖乙是某人看遠處物體時的成像情況,此時該人的視力缺陷和矯正時應選擇的鏡片是( )
A. 近視眼,鏡片Ⅰ B. 近視眼,鏡片Ⅱ C. 遠視眼,鏡片I D. 遠視眼,鏡片Ⅱ
2.(2019·臺州) 2014年,人工視網(wǎng)膜通過臨床試驗,為失明患者帶來福音。人工視網(wǎng)膜主要由裝有攝像頭的眼鏡、電子設備和芯片電極三部分組成,其工作原理如圖。
(1)從眼球的成像原理來看,眼球?qū)獾淖饔孟喈斢赺_______鏡。
(2)從反射弧的組成來看,“人工視網(wǎng)膜”相①傳送畫面數(shù)集影像當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 。
(3)攝像頭中的對焦機構(gòu)能調(diào)節(jié)鏡頭和CCD之間的距離。當配有人工視網(wǎng)膜的人向遠處眺望,對焦機構(gòu)將使鏡頭與CCD之間的距離變________。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马县| 西充县| 常州市| 东至县| 宁化县| 石河子市| 榆社县| 广丰县| 康平县| 林口县| 册亨县| 宜兰县| 刚察县| 察隅县| 佳木斯市| 绥棱县| 乐至县| 永城市| 兴宁市| 张家界市| 宝丰县| 顺义区| 汉中市| 开原市| 台山市| 泸西县| 登封市| 额济纳旗| 多伦县| 盐源县| 土默特左旗| 临武县| 纳雍县| 虹口区| 西宁市| 故城县| 西林县| 成都市| 成武县| 涡阳县| 乐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