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七下第三單元《機械運動和力的初步認識》復習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七下第三單元《機械運動和力的初步認識》復習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例1-1.(2019秋 黃梅縣月考)“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這段詩詞蘊含著科學道理,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www-2-1-cnjy-com
A.“滿眼風波多閃爍”是陽光照在水面上發生的折射現象
B.“看山恰似走來迎”所選取的參照物是船
C.“仔細看山山不動”是相當于船來說的
D.“是船行”因為船相當于作者是運動的
【解答】解:A、“滿眼風波多閃爍”是陽光照在水面上發生的反射現象,故A錯誤;
B、“看山恰似走來迎”意思是說“山”在運動,山和船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可以選船為參照物,故B正確;
C、山與地面的位置沒有變化,“仔細看山山不動”是相當于地面來說的,故C錯誤;
D、作者與船之間沒有位置變化,船相當于作者是靜止的,“是船行”指船在運動,可以選山為參照物,故D錯誤。 故選:B。
例1-2.小明家的窗外有條公路。他看到窗外的情景由圖甲變為圖乙,判斷轎車是運動的。他選擇的參照物不可能是( )
A.房子的窗戶
B.路邊的燈桿
C.行駛的卡車
D.轎車的司機
【答案】D【考點】參照物
【解析】如果物體是運動的,那么它相對參照物的位置不斷改變;如果物體是靜止的,那么它相對參照物的位置不變。轎車相對于房子的窗戶、路邊的燈桿和行駛的卡車,位置都在不斷變化,所以它肯定是運動的;面轎車相對于司機的位置保持不變,即它是靜止的,因此他選擇的參照物不可能是轎車的司機,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
例1-3.觀察圖中的煙和小旗,關于甲、乙兩車相對于房子的運動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1)當時空氣中的風向是   (向左、向右或無風)
(2)甲車的運動情形可能是   ;
(3)乙車的運動情形可能是   。
【解答】解:(1)由圖中的信息可以判斷出:因為房子的煙向左飄,所以風是向左吹;
(2)甲車運動狀態有三種可能:①向右運動; ②靜止;③向左運動,但運動速度小于風速;
1.下列詩句中描述劃線部分在運動,所選擇的參照物不正確的是(  )
A.輕舟已過萬重山﹣﹣萬重山
B.孤帆一片日邊來﹣﹣日
C.牛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牛
D.不疑行舫動,唯看遠樹來﹣﹣船上乘客
【解答】解:
A、研究對象是“輕舟”,選擇“萬重山”做參照物,輕舟是運動的,故A正確;
B、研究對象是孤帆,選擇“日”作參照物,孤帆是運動的,故B正確;
C、研究對象是橋,選擇“流水”作參照物,橋是運動的,故C錯誤;
D、研究對象是行舫,選擇船上的乘客,相對于乘客,船的位置沒有變化,則船是靜止的,沒有動,故D正確。
故選:C。
2.(2020 河北)如圖所示,小明和小紅坐在停靠在站臺的火車車廂里,他們分別向兩側窗外看,對火車的運動情況產生了不同的觀點。小明以窗外的站臺為參照物說火車是靜止的;小紅以窗外行駛的動車為參照物,說火車是運動的。則(  )
A.只有小明的說法正確 B.只有小紅的說法正確
C.兩個人的說法都正確 D.兩個人的說法都不正確
【解答】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方法:如果被研究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位置發生了改變,則是運動的;如果被研究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位置沒有發生改變,則是靜止的。
所以,以窗外的動車為參照物,如果火車的位置變化了,則火車是運動的,故小紅的判斷正確;
如果以窗外的站臺為參照物,火車的位置沒有變化,則火車是靜止的,故小明的判斷正確。
故選:C。
例2-1.(2020·臺州)某同學步行的速度約為1.2米/秒,他從家步行到校門口所需的時間約10分鐘,他家到校門口的路程約為( )
A. 12米 B. 72米 C. 720米 D. 1200米
【答案】 C 【解析】該同學從家到校門口的路程約為:s=vt=1.2m/s×(60s×10)=720m,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
例2-2.(2019·杭州)流速為5千米/時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兩船同時從木桶位置出發,以如圖所示速度計上顯示的速度分別逆流、順流面行,1小時后兩船離木桶的距離( )
A. 甲船25千米,乙船35千米 B. 甲船30千米,乙船30千米
C. 甲船35千米,乙船30千米 D. 無法確定
【答案】 B
【解析】通過速度計可知,以地面為參照物,甲船和乙船的速度都是30km/h;
木桶的運動速度與水流速度相同,這時可以木桶為參照物,那么相當于水流速度為0,甲船和乙船的速度都是30km/h,根據公式s=vt可知:
1h后兩船離木桶的距離:s=vt=30km/h×1h=30km,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
例2-3.(2020 泰安)一輛長20m的貨車,以72km/h的速度勻速通過長為100m的大橋,下列說法中(  )
①貨車完全在橋上行駛的時間是5s
②貨車完全在橋上行駛的時間是4s
③貨車通過大橋所用的時間是6s
④貨車通過大橋所用的時間是7s
A.只有①④正確 B.只有②④正確 C.只有①③正確 D.只有②③正確
【解答】(1)v=72km/h=20m/s,貨車完全在橋上行駛的路程:
s=s橋﹣s車=100m﹣20m=80m,
則根據v=可得,車完全在橋上行駛的時間:
t===4s,故①錯誤,②正確。
(2)貨車通過大橋行駛的路程:
s′=s橋+s車=100m+20m=120m,
則貨車通過大橋所用的時間:
t′===6s。故③正確,④錯誤。故選:D。
1. (2018·杭州)一個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約是( A )
A、1.2米/秒 B、24米/秒 C、36千米/秒 D、48分米/秒
2.短跑運動員在某次百米賽跑中測得5秒末的速度為9.0m/s,10秒末到達終點的速度為10.2m/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www-2-1-cnjy-com
A.在前5秒內運動員的平均速度一定為9 m/s
B.在后5秒內運動員的平均速度一定為10.2m/s
C.在本次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9.6 m/s
【解答】解:(1)根據v=,平均速度的計算應為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值,前5秒的路程未知,則無法計算;故AB錯誤;(2)百米賽跑中的平均速度為:
總位移為s=100m 總時間為t=10s則平均速度為:v===10m/s故選:C。
3.經測定,某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即圖中“反應過程”所用時間)是0.4s。則:
(1)在某次試驗中,該志愿者駕車以72km/h的速度在試驗場的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現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33m,則經過多遠的距離后汽車才開始減速?
(2)若志愿者邊打電話邊駕車,以72km/h的速度在試驗場的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現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39m,此時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是多少?
(3)由此研究可知,駕駛員駕駛時打電話,駕駛員的剎車反應會如何變化?
【解答】解:(1)車的速度:v=72km/h=20 m/s,
反應距離:s反應1=vt1=20 m/s×0.4 s=8 m。
(2)由題意可知,在1小題中剎車距離(即減速運動通過的距離):
s剎=s﹣s反應1=33m﹣8m=25m;
若志愿者邊打電話邊駕車,由于汽車最初的速度不變,則剎車距離(即減速運動通過的距離)不變,仍然為25m,
由題意可得,此時志愿者的反應距離:s反應2=s′﹣s剎=39m﹣25m=14m,
此時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
t2===0.7s>0.4s。
(3)由(2)的計算可知,駕駛員打電話時,駕駛員的剎車反應變慢。
例3-1.(2019·湖州)甲、乙兩物體運動時,路程與時間關系的s-t圖像如圖所示。其中甲為曲線,乙為直線,在t=5秒時兩線相交。則由圖像可知( )
A. 兩物體在t=5秒時一定相遇 B. 兩物體在5秒內通過的路程甲小于乙
C. 甲物體做曲線運動,乙物體做直線運動 D. 甲物體做變速運動,乙物體做勻速運動
【答案】 D
【解析】A.據圖像可知,甲乙同時同地開始運動,圖像交點處二者路程相同,但是由于不知道二者出發的方向,因此不能說明t=5秒時一定相遇,故A錯誤;B.兩個物體在5s內通過的距離都是3m,故B錯誤;
C.通過s-t圖像,只能知道甲的速度是變化的,乙的速度是不變的,因此甲做變速運動,乙做勻速運動,但無法判斷它們的運動軌跡,故C錯誤;D.綜上所述,故D正確。故選D。
例3-2.甲、乙兩人同時從A地到B地,甲先騎自行車到中點后改為跑步,而乙則是先跑步,到中點后改為騎自行車,最后兩人同時到達B地。已知甲騎自行車比乙騎自行車的速度大,并且兩人騎自行車的速度均比跑步的速度大。若甲、乙兩人離開A地的距離s與所用時間t的函數關系用圖像表示,則下列四個圖像中,甲、乙的圖像只可能是( B )
A.甲是①,乙是② B.甲是①,乙是④ C.甲是③,乙是② D.甲是③,乙是④
1.某司機開車接近一學校門口時,為了安全踩剎車減速5秒,再輕踩油門繼續向前行駛,汽車速度跟時間的關系如圖(速度單位為米/秒,時間單位為秒),則下列選項中錯誤的是( )
A.在0到5秒之間,汽車的速度在不斷減小 B.在第6秒這一刻,汽車是靜止的
C.在 5到10秒這段時間汽車通過的路程是20米 D.在汽車踩剎車前這一刻汽車的速度是10米/秒
【答案】B 【啟發】在v-t圖像中,一條水平直線代表物體做勻速運動,直線向下傾斜代表物體做減速運動,直線向上傾斜代表物體做加速運動。
2.(2020 南充)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同向勻速行駛,由兩車的s﹣t圖可知(如圖),乙車速度為   km/h;t=0時,甲車在乙車前方200米,乙車追上甲車還需   s.
【解答】由圖可知,t=10s時,s甲=350m﹣200m=150m,s乙=200m,
則v甲===15m/s,v乙===20m/s=72km/h,
乙車追上甲車需要的時間為t′,則根據題意可得:
v甲t′+200m=v乙t′,即15m/s×t′+200m=20m/s×t′,
解得,t′=40s。
故答案為:72;40。
例4-1.(2019春 崇川區校級期中)如圖,把塑料尺放在課桌邊使其端露出,用不同的力豎直向下壓尺上的A點,觀察到尺形變程度不同,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  )
A.與力的方向有關 B.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C.與力的大小有關 D.與受力物體有關
【解答】解:
用大小不同的力,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塑料尺的同點,塑料尺彎曲的程度不同,說明是力的大小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故C正確。故選:C。
例4-2.在學習“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時,老師做了如圖的實驗:具有一定速度的鋼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線AB運動;如果在它的運動路徑旁放一磁鐵,鋼珠的運動路徑將變成曲線AC.對該實驗的理解,正確的是(  )
A.鋼珠與磁鐵沒有接觸,所以沒有力的作用 B.鋼珠在運動過程中不受重力
C.鋼珠沿曲線AC運動時運動狀態保持不變 D.實驗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解答】解:
A、雖然鋼珠與磁鐵沒有接觸,但鋼珠也受到了磁鐵的吸引力,故A錯誤;
B、鋼珠在運動過程中一定受到重力的作用,故B錯誤;
C、當鋼珠做曲線運動時,運動的方向發生了改變,運動狀態也就發生了改變,故C錯誤;
D、鋼珠受到吸引力,使得運動路徑變成曲線,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故D正確;故選:D。
1.如圖所示的各種現象中,物體運動狀態沒有改變的是(  )
A.小孩從滑梯加速滑下 B.汽車水平勻速行駛
C.核外電子繞原子核轉動 D.剛剛起飛的火箭
【解答】解:A、小孩從滑梯加速滑下,運動速度發生變化,故A不合題意;
B、水平勻速行駛的汽車,速度不變,方向為直線,故運動狀態沒有發生改變,故B符合題意;
C、電子繞原子核轉動過程中,運動的方向不斷發生變化,故C不合題意;
D、剛剛起飛的火箭會加速運動,速度會越來越快,運動狀態發生變化,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2.以下是我們生活中常見到的幾種現象:
①用力揉面團,面團形狀發生變化
②籃球撞擊在籃板上被彈回
③用力握小皮球,球變癟了
④一陣風把地面上的灰塵吹得漫天飛舞
在這些現象中,物體因為受力而改變運動狀態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解答】解:①用力揉面團,面團形狀發生變化;
②籃球撞在籃板上被彈回,運動狀態變化;
③用力握小皮球,皮球癟了,形狀變化;
④一陣風把地面上的灰塵吹得漫天飛舞,運動狀態變化。
在這四種現象中:②④物體是因為受力而改變運動狀態,①③是力改變了物體的形狀。故選:B。
例5-1.在圖中,能生動體現“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規律的是圖(  )
A. B.
C. D.
【解答】解:A、在人的推力作用下,貨車由靜止變為運動,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故A不符合題意;B、用力將球接住,球由運動變為靜止,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故B不符合題意;
C、腳將靜止的足球踢出去,使足球由靜止變為運動,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故C不符合題意;
D、甲用力推乙,甲給乙一個作用力,乙也給甲一個反作用力,使甲向后退,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符合題意。故選:D。
例5-2.(2020 邵陽)校園內不允許追逐打鬧,小黃不遵守校規,在追逐打鬧過程中撞掉了小方一顆牙,自己額頭也腫了,下列相關力學知識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力的作用效果只跟力的大小有關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接觸的兩物體間一定能產生力 D.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解答】A、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決定,故A錯誤;
B、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小黃在追逐打鬧過程中撞掉了小方一顆牙,自己額頭也腫了,故B正確;
C、接觸的兩物體間不一定能產生力,如果接觸的兩物體間沒有相互擠壓,則它們之間沒有力的作用,故C錯誤;
D、就題中的情景而言,體現了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和力作用的相互性,與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故D錯誤(不合理)。故選:B。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四種動物的運動情況主要不是利用這一原理的是(  )
A.水母向下噴水而上升B.魷魚向前噴水而后退
C.金魚因鰾充氣而上浮D.企鵝向后劃水而前進
【解答】解:A、水母向下噴水對水施加向下的力,同時水對水母施加向上的力使水母上升,故A不符合題意;
B、魷魚向前噴水對水施加向前的力,同時水對魷魚施加向后的力使魷魚后退,故B不符合題意;
C、金魚因鰾充氣而上浮利用的是物體的浮沉條件,不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原理,故C符合題意;
D、企鵝向后劃水對水施加向后的力,同時水對企鵝施加向前的力使企鵝前進,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2020 黔南州)如圖所示,小剛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把另一艘小船推開,他自己坐的船會不會動?為什么?
【解答】會動。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剛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手就會受到另一只船的反作用力,小剛所坐的船會因為受到力的作用向后運動。
例6-1.測一個約4牛的力時,選用的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及最小刻度值最恰當的是(  )
A.10牛,0.2牛 B.5牛,0.1牛
C.15牛,0.5牛 D.以上三者均可
【解答】解:重力為4N,A、B、C都可以用,考慮到要盡可能精確的測量,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越小越精確,因此要選用量程為5N,分度值為0.1N的彈簧測力計較合適。
故選:B。
例6-2.關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下例說法錯誤的是(  )
A.使用前必須觀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使用前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
C.使用中彈簧指針、掛鉤不能與外殼摩擦
D.測量力的大小時,彈簧測力計必須豎直放置
【解答】解:
A、使用前必須觀察它的量程范圍和分度值;
B、每次使用彈簧測力計是都要觀察指針是否指在零點,不在零點的就要校零;
C、使用中彈簧指針、掛鉤不能與外殼摩擦,否則會影響實驗的結果;
D、測量力的大小時,只要使用時力的方向應與彈簧的軸線一致即可,不一定豎直放置。
故選:D。
1.某同學在使用彈簧測力計之前,發現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指在0.2N的位置,為了使測量準確,這個同學提出了以下調整方法,其中正確的是(  )
A.把指針調節到“0”刻度線
B.測出拉力后,再加上0.2N
C.因為實驗總有誤差,直接讀出數值就可以
D.測出拉力后,加上0.2N
【解答】解:A、將指針撥到“0”刻度線,測力計可以正常使用;故A說法正確;
B、仍可以直接測出拉力,記下測量時的示數,減去測量前的示數0.2N即可;故B說法不正確;
C、因為測量前沒有調零,這樣的測量過程是錯誤的,不是誤差,故C說法錯誤;
D、記下測量時的示數,減去測量前的示數0.2N,故D說法錯誤。故選:A。
2.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對A、B兩根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橡皮筋進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測力計。將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鉤碼,如圖甲所示,記錄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長量△x,根據多組測量數據做出的圖線如圖乙所示。
(1)當在A橡皮筋上懸掛重力為8N的物體時,橡皮筋A的伸長量為   cm.如果用B橡皮筋制成的測力計代替彈簧測力計,其最大量程可為   。
A.0﹣5NB.0﹣10N
C.0﹣15ND.0﹣20N
(2)分別用這兩根橡皮筋制成了如圖丙所示兩測力計,它們外殼相同,刻度線分布情況相同,則用橡皮筋   制成的測力計測量的精確程度較高(均選填“A”或“B”)。
(3)若將本實驗中A、B兩根橡皮筋并聯起來代替彈簧測力計,能夠測量力的最大值為
   N。
【解答】解:
(1)由圖乙可知,A橡皮筋在受到的拉力不大于10N的情況下,B橡皮筋在受到的拉力不大于15N的情況下,橡皮筋伸長量△x與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變化關系為一直線,說明橡皮筋的伸長△x與受到接力F成正比例,所以A的量程為0﹣10N,B的量程為0﹣15N,故C正確;21教育網
A函數的關系,FA=kA△xA,由圖知,當FA=5N,△XA=10cm;將上面的數據分別代入:FA=kA△xA、
得:kA=0.5N/cm,因此FA=0.5△xA,
所以,當在A橡皮筋上懸掛重力為8N的物體時,橡皮筋A的伸長量為:
△xA=cm=16cm;(2)由圖乙可知,在測量范圍內,如F=5N時,用橡皮筋A制成的測力計伸長10cm,而用橡皮筋B制成的測力計伸長5cm,所以,用橡皮筋A制成的測力測量的精確程度高;
(3)將與本實驗中兩根相同的橡皮筋并聯起來代替彈簧測力計使用時,兩根橡皮筋伸長的長度相等,由圖可知,在拉力作用下B先達到最大伸長量15cm,A橡皮筋的伸長量也為15cm;當伸長量為15cm時,橡皮筋B上的力為15N,因為橡皮筋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橡皮筋A上的力為 ×15N=7.5N,根據二力合成可得受到的最大拉力為15N+7.5N=22.5N。
故答案為:(1)16;C;(2)A;(3)22.5。
例7-1.如圖所示,ABCD順序表示了射箭的整個過程,運動員先將箭搭在弓上,然后慢慢拉弓,將弓拉滿后松手,箭疾馳而飛,在以上過程中,弓的彈力最大的時刻是(  )
A. B. C. D.
【解答】解:
拉弓時,弓發生了彈性形變,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將弓拉滿后,弓的彈性形變最大、彈力最大。
故選:C。
例7-2.小芳和曉莉購買了同類的彈力球,小芳說:“我的球的彈力比你的好”。曉莉回答說:“我希望你能證實你的說法”。請你給小芳出注意。她該怎樣辦?(  )
A.讓兩只球離地不同的高處,自由落下,比較兩只球的反彈的高度
B.把兩只球向墻擲去,比較兩只球的反彈時離墻的距離
C.把兩只球向地面擲去,比較兩只球的反彈的高度
D.讓兩只球從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比較兩只球的反彈的高度
【解答】解:A、讓兩只球離地不同的高處,自由落下,沒有控制變量,故該選項錯誤;
B、把兩只球向墻擲去,比較兩只球的反彈時離墻的距離,該距離不易測量,故該選項錯誤;
C、把兩只球向地面擲去,比較兩只球的反彈的高度,也沒有沒有控制變量,故該選項錯誤;
D、讓兩只球從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比較兩只球的反彈的高度,運用了控制變量,高度又便于比較,故該選項正確。故選:D。
例7-3.在探究彈簧長度與力的關系時,選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彈簧,將甲、乙彈簧左端固定在墻上,用大小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為F的力壓乙的右端,在丙彈簧左右兩端施加大小為F的拉力,在丁彈簧左右兩端施加大小為F的壓力,四根彈簧都水平靜止,如圖所示,此時四根彈簧的長度分別是L甲、L乙、L丙、L丁,則(  )
A.L甲=L乙=L丙=L丁 B.L乙=L丁<L甲=L丙
C.L甲=L乙<L丙=L丁 D.L丁<L乙<L甲<L丙
【解答】解:彈簧受到的拉力與其伸長量(彈簧實際長度與原長之間的差值)成正比;而圖甲和丙都是使彈簧伸長的,圖乙和圖丁都是讓彈簧壓縮的,圖甲和圖丙上的作用力相同,故伸長的長度相同;圖乙和圖丁上的作用力相同,故壓縮的長度相同,故有L乙=L丁<L甲=L丙;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
1.如圖所示,豎直放置的彈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有一物體在彈簧的正上方落下,和彈簧接觸后在向下運動過程中受到的彈力(  )21*
A.逐漸增大 B.逐漸減小
C.先增大后減小 D.先減小后增大
【解答】解:在物體與彈簧接觸向下運動的過程中,彈簧的壓縮量x越來越大,彈簧的勁度系數k不變,由胡克定律F=kx知彈簧的彈力F越來越大。故選:A。
2.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條彈性繩拉開,使彈性繩兩端的拉環能分別套在相隔一段距離的兩根柱子上,用來曬衣服。現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按圖甲的方法做;另一種是按圖乙的方法做。關于這兩種做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2-1-c-n-j-y
A.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比圖乙中每個人所用力要小
B.圖乙中每個人所用的力比圖甲中每個人所用力要小
C.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與圖乙中每個人所用力相同
D.條件不足,無法比較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與圖乙中每個人所用力的大小
【解答】解:
彈性繩在兩種情況下承受的拉力相同,兩個人沿相反方向拉彈性繩和將彈性繩一端固定,兩個人同時用力拉彈性繩,效果一樣,因為兩個人拉時,某一個人拉相當于固定在柱子上,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拉彈性繩的力和彈性繩拉人的力相當,所以兩種情況下,拉力相等,所以乙圖中每個人的拉力是甲圖中每個人拉力的,所以B選項正確。
故選:B。
例8-1.(2019春 莘縣期末)如圖,分別在A、B、C處用同樣大小的力推門,可以感受到在A點用力容易把門推開,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下列哪個因素有關(  )
A.力的作用點 B.力的大小 C.力的方向 D.力的單位
【解答】解: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分別在A、B、C處用同樣大小的力推門,可以感受到在A點用力容易把門推開,是因為力的作用點不同。
故選:A。
例8-2.小明用力提起一桶水時,他對水桶施加一個拉力,同時水桶對他的手也施加一個拉力,則這兩個力的三要素( )A.都相同
B.大小、方向相同,作用點不同
C.只有大小相同
D.作用點、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解答】解:
手對桶的拉力和桶對手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它們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所以作用點不同,方向相反,但大小相等,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1.你注意到灑水壺有兩個把手嗎?如圖,當用灑水壺提水時,應該用   把手;當用灑水壺灑水時,應該用   把手。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   有關。
【解答】解:力的三要素共同影響著力的作用效果。
如圖,當用灑水壺提水時,應該用A 把手;
當用灑水壺灑水時,應該用B 把手。
用的把手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就會不同,
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故分別填:A;B;力的作用點。
例9-1.如圖,A、B兩個物體重疊放在水平桌面上,若A在水平向右的推力的作用下使得A、B一起作勻速直線運動。作出A物體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力的示意圖。
【解答】解:對A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可知:A受重力G、支持力F支、B物體對它的壓力F壓、推力F及地面對A的摩擦力f,但題目要求只畫出A物體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如圖所示:www-2-1-cnjy-com
例9-2.足球運動員把足球踢向空中,如圖所示。若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飛行時的受力示意圖中(G表示重力,F表示腳對球的作用力),正確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因不計空氣阻力,所以空中飛行的足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根據四個選項可判斷出只有A符合題意; 故選:B。
1.如圖所示,物體靜止在斜面上,畫出物體對斜面壓力的示意圖。
【解答】解:壓力的作用點在接觸面的中點處,從壓力的作用點開始沿垂直于斜面向下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上箭頭,并標上符號F,如下圖所示:
2.如圖所示,圖甲是某人沿斜坡滑雪的示意圖,請在圖乙中畫出該人所受重力G、彈力N和阻力f的示意圖。
【解答】解:該人受到的重力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在重心,所受彈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作用點畫在重心,阻力f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故方向沿斜面向上,作用點畫在重心上,故畫出該人所受重力G、彈力N和阻力f的示意圖如圖:
3.在圖中,用力的圖示法畫出與水平方向成30°角,向右上方拉小車的力,拉力的大小為100N。
【解答】解:畫50N的標度,然后過小車的上邊緣作與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的、大小為100N的拉力。如下圖所示:
例10-1.關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放在斜面上,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斜面
B.物體放在支持面上,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支持面
C.在任何情況下,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
D.在任何情況下,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解答】解:A、重力的方向始終是豎直向下的,指向地心的,物體放在斜面上,是豎直向下的,而不是與斜面垂直。故A說法不正確。21·cn·jy·com
B、重力的方向始終是豎直向下的,與支持面無關。故B說法不正確。
C、地球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故C說法不正確。
D、在任何情況下,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正確。故選:D。
例10-1.(2019秋 奉化區期中)有一輛小車載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時,左前輪、右前輪、左后輪、右后輪對地磅的壓力分別為4750N,4980N,4040N,3960N.假設該小車四個輪子的軸心圍成一個長方形,O為幾何中心,AB、CD為兩條對稱軸,如圖所示。若再在車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輛車所受重力的作用線通過O點,則該重物的重心應落在(  )
A.AOC區域上 B.AOD區域上 C.BOC區域上 D.BOD區域上
【解答】解:先進行前后比較:
兩前輪的壓力:4750N+4980N=9730N,兩后輪的壓力:4040N+3960N=8000N;
因為兩前輪的壓力大于兩后輪的壓力,則物體應放在后半部。
再進行左右比較:
兩左輪的壓力:4750N+4040N=8790N,兩右輪的壓力:4980N+3960N=8940N;
因為兩左輪的壓力小于兩右輪的壓力,則物體應放在左半部。
綜上所述,若再在車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輛車所受重力的作用通過O點,則該重物的重心應落在左后部,即AOD區域上。2·1·c·n·j·y故選:B。
1.(2018春 羅湖區期末)在2017年天津全運會上,深圳健兒多個項目摘金奪銀,為廣東代表團貞獻了8金、8銀、11銅,假如“失去重力的話”,下列比賽項目:①100m跑:②舉重:③跳水:④鉛球,將無法進行的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
【解答】解:
①如果沒有重力,人就不會對地面產生壓力,此時腳與地面沒有摩擦力,人無法行走,所以100m跑無法進行;
②如果沒有重力,杠鈴質量再大,受到的重力也為零,人就能很輕松舉起它,所以舉重無法進行;
③人跳起后,如果沒有重力,由于不再受到重力作用將不再落回地面,所以跳水運動無法進行;
④如果沒有重力,鉛球的重力為0,投擲出去的鉛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此類運動將無法進行;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③④都無法進行。故選:D。
例11-1.(2020·湖州)2020年5月27日11時,我國珠峰測量隊8名隊員全部登頂成功。再過一段時間,我們就可以知道珠峰的最新“身高”了。若隊員在珠峰頂做圖示實驗,測得的結果會比在同緯度低海拔地區小,原因是( )
A. 重物質量變小 B. 氣壓變小 C. 地球的吸引作用變小 D. 溫度變低
【答案】 C
【解析】珠峰的高度可達近萬米,因此地球對峰頂上的物體的吸引力變小,從而導致用測力計測出的重力偏小,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例11-2.(2020 衡陽)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實驗小組的同學們測量了相關數據并記錄在如表中:
次數 1 2 3 4 5 6 …
質量m/g 40 100 160 200 240 300 …
重力G/N 0.4 1.4 ▲ 2.0 2.3 3.0 …
(1)測量前,要檢查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在   上。
(2)第3次測量的彈簧測力計指針指示位置如圖甲所示,表中空缺的實驗數據“▲”是   N。
(3)根據表中的數據得到如圖乙所示的對應點,請畫出物體受到重力的大小跟質量關系的圖象。
(4)由圖象可知,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   。
【解答】(1)使用彈簧測力計時候,首先要“調零”,即檢查指針是否在零刻度線;
(2)第3次測量的彈簧測力計指針指示位置如圖甲所示,由圖可知,該測力計的最小分度值為0.2N,指針在1刻度線下方3格,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1N+3×0.2=1.6N;
(3)根據描點法作圖,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圖象如下所示:

(4)由于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圖象為原過點的直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故答案為:(1)零刻度線;(2)1.6;(3)如上圖;(4)成正比。
1.(2019春 長春期末)愛米對太空中的星球比較感興趣,她從網上查得:甲、乙兩個星球表面上物體的重力(G)與其質量(m)的關系如圖,從圖中信息可知(  )
A.相同質量的物體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
B.相同質量的物體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
C.甲星球表面上重力與質量關系式為G=15m
D..乙星球表面上重力與質量關系式為G=5m
【解答】解:
AB、由圖可知,當質量都為8kg時,甲的重力為120N,乙的重力為40N,則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故A正確、B錯誤;
C、甲星球表面上物體的重力120N時,與其質量m=8kg的比值為:=15N/kg,則重力G與其質量m的關系式為:G=m×15N/kg,故C錯誤;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D、乙星球表面上物體的重力400N時,與其質量m=8kg的比值為:=5N/kg,則重力G與其質量m的關系式為:G=m×5N/kg,故D錯誤。2 m故選:A。
2.圖為實驗室用的一種彈簧測力計。把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上處于靜止時,從左邊刻度(單位為牛頓)可以測出物體重力的大小,從右邊刻度(單位為克)可以測出物體在地球上的質量近似值,如果把該彈簧測力計拿到月球上使用(已知同一物體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下列刻度的重新標法正確的是 (  )
左邊刻度線 左邊刻度線對應的數值為 右邊刻度線 右邊刻度線對應的數值為
A 不變 原值不變 不變 原值的6倍
B 不變 原值的6倍 不變 原值不變
C 不變 原值不變 不變 原值的
D 不變 原值的 不變 原值不變
[答案] A 
[解析] ①物體放在月球上,質量不變,重力會變為地球上重力的;但彈簧的材料不變(勁度系數不變),將彈簧拉長到同樣長度,需要的重力(或拉力)不變,因此左邊刻度線(代表重力)不變時,對應原值不變。
②在地球上, g取10 N/kg,左邊刻度線標有10 N數值時,需要在彈簧測力計上掛質量為1 kg的物體(重力為10 N),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會被拉到10 N的位置;
在月球上,左邊刻度線標有10 N數值不變時,因同一物體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則需要在彈簧測力計上掛上質量為6 kg的物體,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才會被拉到10 N的位置。因此右邊刻度線(代表質量)對應的數值應為原值的6倍。
2例1-1.(2019秋 黃梅縣月考)“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這段詩詞蘊含著科學道理,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www-2-1-cnjy-com
A.“滿眼風波多閃爍”是陽光照在水面上發生的折射現象
B.“看山恰似走來迎”所選取的參照物是船
C.“仔細看山山不動”是相當于船來說的
D.“是船行”因為船相當于作者是運動的
例1-2.小明家的窗外有條公路。他看到窗外的情景由圖甲變為圖乙,判斷轎車是運動的。他選擇的參照物不可能是( )
A.房子的窗戶
B.路邊的燈桿
C.行駛的卡車
D.轎車的司機
例1-3.觀察圖中的煙和小旗,關于甲、乙兩車相對于房子的運動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1)當時空氣中的風向是   (向左、向右或無風)
(2)甲車的運動情形可能是   ;
(3)乙車的運動情形可能是   。
1.下列詩句中描述劃線部分在運動,所選擇的參照物不正確的是(  )
A.輕舟已過萬重山﹣﹣萬重山 B.孤帆一片日邊來﹣﹣日
C.牛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牛 D.不疑行舫動,唯看遠樹來﹣﹣船上乘客
2.(2020 河北)如圖所示,小明和小紅坐在停靠在站臺的火車車廂里,他們分別向兩側窗外看,對火車的運動情況產生了不同的觀點。小明以窗外的站臺為參照物說火車是靜止的;小紅以窗外行駛的動車為參照物,說火車是運動的。則(  )
A.只有小明的說法正確 B.只有小紅的說法正確
C.兩個人的說法都正確 D.兩個人的說法都不正確
例2-1.(2020·臺州)某同學步行的速度約為1.2米/秒,他從家步行到校門口所需的時間約10分鐘,他家到校門口的路程約為( )
A. 12米 B. 72米 C. 720米 D. 1200米
例2-2.(2019·杭州)流速為5千米/時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兩船同時從木桶位置出發,以如圖所示速度計上顯示的速度分別逆流、順流面行,1小時后兩船離木桶的距離( )
A. 甲船25千米,乙船35千米 B. 甲船30千米,乙船30千米
C. 甲船35千米,乙船30千米 D. 無法確定
例2-3.(2020 泰安)一輛長20m的貨車,以72km/h的速度勻速通過長為100m的大橋,下列說法中(  )
①貨車完全在橋上行駛的時間是5s
②貨車完全在橋上行駛的時間是4s
③貨車通過大橋所用的時間是6s
④貨車通過大橋所用的時間是7s
A.只有①④正確 B.只有②④正確 C.只有①③正確 D.只有②③正確
1. (2018·杭州)一個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約是( )
A、1.2米/秒 B、24米/秒 C、36千米/秒 D、48分米/秒
2.短跑運動員在某次百米賽跑中測得5秒末的速度為9.0m/s,10秒末到達終點的速度為10.2m/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www-2-1-cnjy-com
A.在前5秒內運動員的平均速度一定為9 m/s
B.在后5秒內運動員的平均速度一定為10.2m/s
C.在本次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9.6 m/s
3.經測定,某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即圖中“反應過程”所用時間)是0.4s。則:
(1)在某次試驗中,該志愿者駕車以72km/h的速度在試驗場的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現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33m,則經過多遠的距離后汽車才開始減速?
(2)若志愿者邊打電話邊駕車,以72km/h的速度在試驗場的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現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39m,此時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是多少?
(3)由此研究可知,駕駛員駕駛時打電話,駕駛員的剎車反應會如何變化?
例3-1.(2019·湖州)甲、乙兩物體運動時,路程與時間關系的s-t圖像如圖所示。其中甲為曲線,乙為直線,在t=5秒時兩線相交。則由圖像可知( )
A. 兩物體在t=5秒時一定相遇 B. 兩物體在5秒內通過的路程甲小于乙
C. 甲物體做曲線運動,乙物體做直線運動 D. 甲物體做變速運動,乙物體做勻速運動
例3-2.甲、乙兩人同時從A地到B地,甲先騎自行車到中點后改為跑步,而乙則是先跑步,到中點后改為騎自行車,最后兩人同時到達B地。已知甲騎自行車比乙騎自行車的速度大,并且兩人騎自行車的速度均比跑步的速度大。若甲、乙兩人離開A地的距離s與所用時間t的函數關系用圖像表示,則下列四個圖像中,甲、乙的圖像只可能是( )
A.甲是①,乙是② B.甲是①,乙是④ C.甲是③,乙是② D.甲是③,乙是④
1.某司機開車接近一學校門口時,為了安全踩剎車減速5秒,再輕踩油門繼續向前行駛,汽車速度跟時間的關系如圖(速度單位為米/秒,時間單位為秒),則下列選項中錯誤的是( )
A.在0到5秒之間,汽車的速度在不斷減小 B.在第6秒這一刻,汽車是靜止的
C.在 5到10秒這段時間汽車通過的路程是20米 D.在汽車踩剎車前這一刻汽車的速度是10米/秒
2.(2020 南充)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同向勻速行駛,由兩車的s﹣t圖可知(如圖),乙車速度為   km/h;t=0時,甲車在乙車前方200米,乙車追上甲車還需   s.
例4-1.(2019春 崇川區校級期中)如圖,把塑料尺放在課桌邊使其端露出,用不同的力豎直向下壓尺上的A點,觀察到尺形變程度不同,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  )
A.與力的方向有關 B.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C.與力的大小有關 D.與受力物體有關
例4-2.在學習“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時,老師做了如圖的實驗:具有一定速度的鋼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線AB運動;如果在它的運動路徑旁放一磁鐵,鋼珠的運動路徑將變成曲線AC.對該實驗的理解,正確的是(  )
A.鋼珠與磁鐵沒有接觸,所以沒有力的作用 B.鋼珠在運動過程中不受重力
C.鋼珠沿曲線AC運動時運動狀態保持不變 D.實驗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1.如圖所示的各種現象中,物體運動狀態沒有改變的是(  )
A.小孩從滑梯加速滑下 B.汽車水平勻速行駛
C.核外電子繞原子核轉動 D.剛剛起飛的火箭
2.以下是我們生活中常見到的幾種現象:
①用力揉面團,面團形狀發生變化
②籃球撞擊在籃板上被彈回
③用力握小皮球,球變癟了
④一陣風把地面上的灰塵吹得漫天飛舞
在這些現象中,物體因為受力而改變運動狀態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例5-1.在圖中,能生動體現“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規律的是圖(  )
A. B.
C. D.
例5-2.(2020 邵陽)校園內不允許追逐打鬧,小黃不遵守校規,在追逐打鬧過程中撞掉了小方一顆牙,自己額頭也腫了,下列相關力學知識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力的作用效果只跟力的大小有關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接觸的兩物體間一定能產生力 D.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四種動物的運動情況主要不是利用這一原理的是(  )
A.水母向下噴水而上升B.魷魚向前噴水而后退
C.金魚因鰾充氣而上浮D.企鵝向后劃水而前進
2.(2020 黔南州)如圖所示,小剛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把另一艘小船推開,他自己坐的船會不會動?為什么?
例6-1.測一個約4牛的力時,選用的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及最小刻度值最恰當的是(  )
A.10牛,0.2牛 B.5牛,0.1牛
C.15牛,0.5牛 D.以上三者均可
例6-2.關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下例說法錯誤的是(  )
A.使用前必須觀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使用前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
C.使用中彈簧指針、掛鉤不能與外殼摩擦
D.測量力的大小時,彈簧測力計必須豎直放置
1.某同學在使用彈簧測力計之前,發現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指在0.2N的位置,為了使測量準確,這個同學提出了以下調整方法,其中正確的是(  )
A.把指針調節到“0”刻度線
B.測出拉力后,再加上0.2N
C.因為實驗總有誤差,直接讀出數值就可以
D.測出拉力后,加上0.2N
2.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對A、B兩根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橡皮筋進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測力計。將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鉤碼,如圖甲所示,記錄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長量△x,根據多組測量數據做出的圖線如圖乙所示。
(1)當在A橡皮筋上懸掛重力為8N的物體時,橡皮筋A的伸長量為   cm.如果用B橡皮筋制成的測力計代替彈簧測力計,其最大量程可為   。
A.0﹣5NB.0﹣10N
C.0﹣15ND.0﹣20N
(2)分別用這兩根橡皮筋制成了如圖丙所示兩測力計,它們外殼相同,刻度線分布情況相同,則用橡皮筋   制成的測力計測量的精確程度較高(均選填“A”或“B”)。
(3)若將本實驗中A、B兩根橡皮筋并聯起來代替彈簧測力計,能夠測量力的最大值為
   N。
例7-1.如圖所示,ABCD順序表示了射箭的整個過程,運動員先將箭搭在弓上,然后慢慢拉弓,將弓拉滿后松手,箭疾馳而飛,在以上過程中,弓的彈力最大的時刻是(  )
A. B. C. D.
例7-2.小芳和曉莉購買了同類的彈力球,小芳說:“我的球的彈力比你的好”。曉莉回答說:“我希望你能證實你的說法”。請你給小芳出注意。她該怎樣辦?(  )
A.讓兩只球離地不同的高處,自由落下,比較兩只球的反彈的高度
B.把兩只球向墻擲去,比較兩只球的反彈時離墻的距離
C.把兩只球向地面擲去,比較兩只球的反彈的高度
D.讓兩只球從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比較兩只球的反彈的高度
例7-3.在探究彈簧長度與力的關系時,選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彈簧,將甲、乙彈簧左端固定在墻上,用大小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為F的力壓乙的右端,在丙彈簧左右兩端施加大小為F的拉力,在丁彈簧左右兩端施加大小為F的壓力,四根彈簧都水平靜止,如圖所示,此時四根彈簧的長度分別是L甲、L乙、L丙、L丁,則(  )
A.L甲=L乙=L丙=L丁 B.L乙=L丁<L甲=L丙
C.L甲=L乙<L丙=L丁 D.L丁<L乙<L甲<L丙
1.如圖所示,豎直放置的彈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有一物體在彈簧的正上方落下,和彈簧接觸后在向下運動過程中受到的彈力(  )21*
A.逐漸增大 B.逐漸減小
C.先增大后減小 D.先減小后增大
2.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條彈性繩拉開,使彈性繩兩端的拉環能分別套在相隔一段距離的兩根柱子上,用來曬衣服。現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按圖甲的方法做;另一種是按圖乙的方法做。關于這兩種做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2-1-c-n-j-y
A.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比圖乙中每個人所用力要小
B.圖乙中每個人所用的力比圖甲中每個人所用力要小
C.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與圖乙中每個人所用力相同
D.條件不足,無法比較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與圖乙中每個人所用力的大小
例8-1.(2019春 莘縣期末)如圖,分別在A、B、C處用同樣大小的力推門,可以感受到在A點用力容易把門推開,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下列哪個因素有關(  )
A.力的作用點 B.力的大小 C.力的方向 D.力的單位
例8-2.小明用力提起一桶水時,他對水桶施加一個拉力,同時水桶對他的手也施加一個拉力,則這兩個力的三要素( )A.都相同
B.大小、方向相同,作用點不同
C.只有大小相同
D.作用點、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1.你注意到灑水壺有兩個把手嗎?如圖,當用灑水壺提水時,應該用   把手;當用灑水壺灑水時,應該用   把手。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   有關。
例9-1.如圖,A、B兩個物體重疊放在水平桌面上,若A在水平向右的推力的作用下使得A、B一起作勻速直線運動。作出A物體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力的示意圖。
w-2-1-cnjy-com
例9-2.足球運動員把足球踢向空中,如圖所示。若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飛行時的受力示意圖中(G表示重力,F表示腳對球的作用力),正確的是(  )
A. B. C. D.
1.如圖所示,物體靜止在斜面上,畫出物體對斜面壓力的示意圖。
2.如圖所示,圖甲是某人沿斜坡滑雪的示意圖,請在圖乙中畫出該人所受重力G、彈力N和阻力f的示意圖。
3.在圖中,用力的圖示法畫出與水平方向成30°角,向右上方拉小車的力,拉力的大小為100N。
例10-1.關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放在斜面上,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斜面
B.物體放在支持面上,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支持面
C.在任何情況下,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
D.在任何情況下,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例10-2.(2019秋 奉化區期中)有一輛小車載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時,左前輪、右前輪、左后輪、右后輪對地磅的壓力分別為4750N,4980N,4040N,3960N.假設該小車四個輪子的軸心圍成一個長方形,O為幾何中心,AB、CD為兩條對稱軸,如圖所示。若再在車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輛車所受重力的作用線通過O點,則該重物的重心應落在(  )
A.AOC區域上 B.AOD區域上 C.BOC區域上 D.BOD區域上
1.(2018春 羅湖區期末)在2017年天津全運會上,深圳健兒多個項目摘金奪銀,為廣東代表團貞獻了8金、8銀、11銅,假如“失去重力的話”,下列比賽項目:①100m跑:②舉重:③跳水:④鉛球,將無法進行的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
例11-1.(2020·湖州)2020年5月27日11時,我國珠峰測量隊8名隊員全部登頂成功。再過一段時間,我們就可以知道珠峰的最新“身高”了。若隊員在珠峰頂做圖示實驗,測得的結果會比在同緯度低海拔地區小,原因是( )
A. 重物質量變小 B. 氣壓變小 C. 地球的吸引作用變小 D. 溫度變低
例11-2.(2020 衡陽)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實驗小組的同學們測量了相關數據并記錄在如表中:
次數 1 2 3 4 5 6 …
質量m/g 40 100 160 200 240 300 …
重力G/N 0.4 1.4 ▲ 2.0 2.3 3.0 …
(1)測量前,要檢查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在   上。
(2)第3次測量的彈簧測力計指針指示位置如圖甲所示,表中空缺的實驗數據“▲”是   N。
(3)根據表中的數據得到如圖乙所示的對應點,請畫出物體受到重力的大小跟質量關系的圖象。
(4)由圖象可知,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   。
1.(2019春 長春期末)愛米對太空中的星球比較感興趣,她從網上查得:甲、乙兩個星球表面上物體的重力(G)與其質量(m)的關系如圖,從圖中信息可知(  )
A.相同質量的物體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
B.相同質量的物體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
C.甲星球表面上重力與質量關系式為G=15m
D..乙星球表面上重力與質量關系式為G=5m
2.圖為實驗室用的一種彈簧測力計。把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上處于靜止時,從左邊刻度(單位為牛頓)可以測出物體重力的大小,從右邊刻度(單位為克)可以測出物體在地球上的質量近似值,如果把該彈簧測力計拿到月球上使用(已知同一物體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下列刻度的重新標法正確的是 (  )
左邊刻度線 左邊刻度線對應的數值為 右邊刻度線 右邊刻度線對應的數值為
A 不變 原值不變 不變 原值的6倍
B 不變 原值的6倍 不變 原值不變
C 不變 原值不變 不變 原值的
D 不變 原值的 不變 原值不變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仁县| 浮梁县| 莱州市| 林甸县| 苗栗市| 苏尼特右旗| 东源县| 景泰县| 平湖市| 保定市| 丰都县| 肥东县| 丹凤县| 五常市| 藁城市| 台山市| 饶阳县| 离岛区| 天津市| 北辰区| 大余县| 民县| 禹城市| 昌邑市| 营口市| 永州市| 太湖县| 迁安市| 六枝特区| 汨罗市| 库伦旗| 桃园县| 五指山市| 长治市| 周口市| 河源市| 巫溪县| 罗定市| 平原县| 临海市| 台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