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2022學年下學期三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綱要課程名稱:三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類型:基礎型課程教學材料:教育部審定2018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授課時數: 36課時授課教師:適用年級:小學三年級教材簡析:《 道德與法治》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它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家庭、學校、家鄉、祖國、社會是他們生活的不同領域;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社會關系等是存在于這些領域中的幾個主要因素。兒童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是在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中,通過與各種社會要素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 三年級下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三年級下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我和我的同伴”“我在這里長大”“我們的公共生活”“多樣的交通和通信”。這四個主題將來源于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課程目標:1. 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2 .在 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 、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協作、有責任感的品質 。3、 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初步具有開放的意識。4、了解家鄉的節日,風俗,學會感恩,在生活中講文明,講禮貌。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5、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協調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救自護的本領,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6、 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的、有創意的研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課程內容:第一單元 我和我的同伴1、我是獨特的 2課時2、不一樣的你我他 2課時3、我很誠實 2課時4、同學相伴 2課時第二單元 我在這里長大5、我的家在這里 2課時6、我家的好鄰居 2課時7、請到我的家鄉來 2課時第三單元 我們的公共生活8、大家的朋友 2課時9、生活離不開規則 2課時10、愛心的傳遞者 2課時第四單元 多樣的交通和通信11、四通八達的交通 2課時12、慧眼看交通 2課時13、萬里一線牽 2課時課程實施:1、教學資源(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道德與法治》(2)網絡視頻2、實施手段(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道德與法治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學時要善于跳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4)、充實教學內容,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系,要吧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5)拓展教學空間,教學要面向學生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教學空間盡可能向社會延伸。在教材呈現上,注意體現體驗性、探究性學習的特點。以問題的形式切入,給學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間,并注意針對學生的現實問題,引導學生通過道德辨析,提高道德認識,同時適當地進行行為引導。注意道德教育的激勵作用和榜樣作用,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參加學習活動,愿意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互相鼓勵,互相學習。同時,給學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可讓學生多進行一些生活體驗,并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人們在生活中是怎樣根據不同的場合很好地進行著角色轉換,履行自己的職責。教師要注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提高學生的認識。并可組織一些活動,或創設一些情景,讓學生去進行角色轉換。課程評價:1、評價方式本課程采用多主體、開放性的評價,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或綜合運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與家長、社會參與評價方式進行評價。2、評價方法教師觀察記錄 :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并做記錄。描述性評價: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鼓勵學生進步。學生自評: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學生互評: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評價。作品評價:將學生調查、訪問、收集資料等活動產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和交流,師生共同進行評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