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一、教材分析作為生物圈中的一員,人類不斷地從生物圈中獲取物質和能量,以進行各項生命活,本章教材圍繞食物中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進行闡述,對膳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進行介紹,本節學習在本章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節《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是第四單元第二章第二節內容的第一個課時。學生前面已經學習過《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知道了食物進入消化道后為什么要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質。通過本節課學習能概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在本節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滲透人體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同時,讓學生學會聯系生活、學以致用,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提高保護消化系統能力。總之,下節課《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學習、懂得健康生活提供理論知識儲備。二、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且好動,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欲望,消化系統和日常生活關系密切,學生平時接觸也較多,他們通過日常生活經驗對消化系統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消化系統結構和生理功能卻不太了解,食物在消化系統內怎樣消化的知識比較抽象,涉及復雜的化學反應,對沒有化學基礎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無法解釋。三、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2.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過程。(二)能力目標1.通過識圖,了解各個消化道和消化腺的名稱、位置,提高觀察能力。2.觀察圖片、視頻和觀察分析小腸的結構特點,理解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提高分析能力。3.通過曲線圖的訓練,提高學生讀曲線圖的能力。(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1.認同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2.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關注人體的健康。四、教學重點難點(一)教學重點:1.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2.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過程。(二)教學難點: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過程。六、教學策略的選擇和設計1.本節的內容是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道的組成、消化腺的作用、胃腸的結構特點及其功能、營養物質的消化,這部分知識又比較抽象,因此,在教學中盡可能運用模型、視頻等多種手段將教學內容形象直觀化。2.通過分析“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展示生活中的“豬肚、豬腸”,把學生生活經驗當作前概念,讓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圍繞食物在消化道中的變化展開教學,滲透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3.通過解讀曲線圖的技能訓練,讓學生在解答問題時學會從圖表中獲取信息的方法,提高讀圖能力。七、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1.教學課件。2.人體消化系統模型、小腸、大腸、培養皿放大鏡。3.視頻:食物在消化道內的大致過程。七、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復習:食物中有哪些營養物質? 2.提問:哪些營養物質能直接被細胞吸收?為什么? 學生思考 承上啟下,導入新課。一、消化系統的組成 1.指導看書,了解消化概念。 2.提問:你了解哪些消化道的名稱 3.指導讀消化系統圖方法。 4.引導學習消化系統組成。 5.展示消化系統模型,講述消化系統的具體位置。 1.看P26劃書。 2.思考回答。 3.看P29圖。 4.對照消化系統,說出名稱。 5.對照模型,指出消化器官在自己的身上具體位置。 閱讀熟悉課本。 創設情境,從生活入手,提高生物科學性與生活密不可分,使學生對生物的趣味性和求知欲增強。 讓學生更具體、形象地理解消化器官。有機物消化過程 食物在口腔中的變化 從生活經驗入手“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實驗,引導思考:食物在口腔中發生了什么變化。 展示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示意圖。 小結食物的物理性變化和化學性變化。 指導看書P26“想一想 議一議”思考其中道理。 (二)食物在胃中消化的大致過程 1.展示“豬肚”,同樣是哺乳動物,器官結構具有相似性。引導學生思考胃內壁特點和食物在胃中的變化。 2.播放視頻:食物在胃內的大致過程。 (三)消化的主要器官:小腸 1.布置分組實驗:觀察小腸內壁結構特點。 2.組織小組發言、思考小腸功能。 (四)大腸結構特點 1.引導觀察大腸內壁結構特點。 2.通過對比小腸和大腸結果,得出小腸是食物吸收的主要器官。 3.喝酒、便秘生活壞習慣的危害分析。 (五)胰和肝臟 1.觀察P29的圖片,了解胰的功能。2.演示實驗:膽汁的作用。 3.指導閱讀P31小資料。 食物在口腔中的變化 1.結合生活經驗,思考。 2.觀看圖片,理解食物的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 3.理解化學性消化起主要作用。 4.思考。 (二)食物在其他消化器官的大致過程 觀看視頻,思考。 思考、回答。 (三)消化的主要器官:小腸 分組實驗。 觀察思考、總結、分析 (四)大腸結構特點 1.觀察。 2.比較,得出結論。 3.預防。 (五)胰和肝臟 1.觀察。 2.觀察,比較。 3.積極思考,發言。 通過生活經驗、圖片,順其自然、直觀形象地理解消化的過程。 引導學生良好吃飯習慣。 通過圖片、視頻、模型,讓學生直觀理解食物在胃內的大致過程。 1.分組實驗:提高觀察、合作能力。 2.進一步理解了結構和功能是互相統一的生物學觀。 層層遞進,用放大鏡觀察,加深理解小腸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引導健康生活。 1.充分利用教。。 2.通過真實情景,讓學生理解肝臟功能。 3.為高中學習鋪墊。課堂反饋 問題: 1.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 2.淀粉、脂肪、蛋白質被消化的起始部分在哪? 3.請根據要求,完成貼圖。 4.技能訓練:讀曲線圖訓練 積極思考、發言、上臺。 嘗試解讀營養物質在消化道內被吸收的曲線圖。 學習效果檢測。 曲線圖方法指導。小結 1.消化系統組成。2.三大有機物在消化道內的變化。 共同總結。 鞏固。板書 設計 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 一、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道、 消化腺: 食物消化的過程 淀粉→麥芽糖→葡萄糖 蛋白質→多肽→氨基酸 脂肪→脂肪顆粒→甘油+脂肪酸 三、小腸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場所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