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粽情飄香端午節【背景分析】在學生中進行了一次五月份最喜愛的節日調查活動,結果發現,絕大多數學生對端午節興趣濃厚,有的孩子希望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習俗等,有的孩子想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和獨特魅力,有的孩子關注端午節的傳說有哪些,希望用課本劇表演、講故事等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有關端午節的傳說,有的孩子想學會包粽子,了解有關粽子的文化……基于調查情況所反映的學生愿望,讓學生熱愛祖國,了解中國文化,知道我們祖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習俗,在活動中了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我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意向,決定以選擇 “粽情飄香端午節”作為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在向學生介紹端午節的傳說基礎上,從端午節習俗、端午節文化的角度開展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學會制作香包、了解香包制作的講究和佩戴香包的講究、美好的祝愿;讓學生學會編彩繩,了解彩繩的顏色講究、文化講究、佩戴講究等等;讓學生了解龍舟,觀看端午節賽龍舟的節目介紹,感受南方賽龍舟的激情和文化,在班級學習制作龍舟,也賽一賽北方的“龍舟”,讓學生們在賽龍舟的過程中學會合作,感受團體協作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粽子的發展歷史,粽子的傳聞趣事,粽子的風土文化,學習包粽子,品嘗自己動手包的粽子,一起為端午節歌頌,做一名小小朗讀者,去傳誦端午情懷。【教學目標】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點決定了它的開放性。所以我允許不同的學生達到不同的目標,允許學生在不同方面達到不同的目標。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條活動目標。1、知識目標:1)學生通過上網查找資料、調查訪問等方式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各地不同的習俗;2)搜集、閱讀與端午節有關的視頻、故事等,感受端午節的文化;3)能使用多種方式獲取資料,合理整理資料,對資料進行歸類。2、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分析資料、整理資料、匯報的能力;2)能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學習方式了解端午節的文化,學會制作香包、編織彩繩、學會包粽子、學習制作龍舟、掌握賽北方龍舟的方法;3)通過調查、匯報,感受端午情懷,體驗成功的樂趣。3、情感目標:1)以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對動手實踐——縫香包、編彩繩、賽龍舟、包粽子的學習興趣;2)使學生們理了解端午節的文化,感受中國各地端午習俗的不同,感受各個國家對端午節的不同慶祝方式,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教學重點】能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學習方式了解端午節的文化,學會制作香包、編織彩繩、學會包粽子、學習制作龍舟、掌握賽北方龍舟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教學難點】能使用多種方式獲取資料,合理整理資料,對資料進行歸類。能選擇更多的展示方式匯報展示自己收集的成果。【教學過程】導入師:同學們,經過第一節的主題開題課,大家已經確立了幾個主題,我們又針對已經確立的主題分別展開了相關的活動,下面就請大家分組針對《粽情飄香》這個子課題進行分組匯報吧。一、學習包粽子師: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在端午節的一個習俗。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談一談有關粽子的文化、親自動手學一學包粽子、最后一起品嘗粽子。首先,讓我們用掌聲歡迎王老師教大家包粽子。(王老師簡單介紹包粽子前期的準備工作,然后演示包粽子)二、學生們分組包粽子,教師巡視指導。三、老師收集每組包好的粽子,放進鍋中蒸粽子。四、第一小組“粽子的傳說《屈原投江》”師:今天我們班級的幾名同學,就為我們展示和屈原有關的傳說,讓我們用掌聲歡迎他們。(王若軒)我們小組研究的子課題是《端午節的傳說》,我負責收集有關屈原傳說的文字資料,我讀旁白。(黃智健)我扮演屈原。(劉軒池)我扮演楚王。(邢甘霖)我扮演漁民。(闞曼源)(關皓文)我們扮演奸臣。(周芷晴)(孫銘陽)我們扮演宮女。(于之航)(王梓潤)我們扮演老百姓。(王若軒)旁白:下面,請大家觀看課本劇《端午節的傳說》,此刻在楚國的大殿上,楚王威嚴的端坐在中央,宮女站在兩旁,眾大臣站在堂前兩側。屈原是楚國人。是出身貴族,做過大官,主張改革不愿意同小人同流合污,經常遭人排擠。但他依然很愛國。(楚王、屈原、宮女、奸臣留在舞臺)(劉軒池)楚王:現今我們國家不論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都落后于其他國家,就連寡人的錢袋都空空如也,你有什么好說的呢!(黃智健)屈原: 大王,要國家富強,同秦國抗衡,就要實施法律改革,還要同其他諸侯國尤其是齊國結成聯盟!(劉軒池)楚王:好,就由你去做吧!(黃智健)屈原:(彎腰)謝大王。 (屈原走下臺,宮女走到楚王前面,用扇子擋住楚王,兩個奸臣隨著屈原走,轉身商量)奸臣A:(面向臺下,不滿的樣子)屈原搞法律改革,是會損害我們貴族的利益的。奸臣B:(自言自語) 哼!是啊!等我想想有什么計策可以害他!奸臣A:我們這就去找大王去。奸臣B:好啊好啊。(兩奸臣轉身面向楚王,宮女退后)第三幕(在楚王宮殿內) (宮女退回楚王身后站起來,楚王居中,象徵在宮殿內)奸臣B: 大王呀大王,你知不知道屈原泄露國家機密呀!楚王:哦?真的嗎?奸臣A:是啊,大王,屈原中傷大王你心里有鬼,楚國所以搞不好!楚王:(大怒) 哼!屈原太過分了! 把屈原給我叫上來!宮女齊呼:宣屈原上殿。旁白:屈原因為主張改革,得罪好多人,但不肯同流合污,結果經常被人排擠。之后,秦國收買楚王身邊的小人,要楚國取消同齊國的結盟,改同秦國結盟。(旁白后,屈原走上臺)屈原:大王,秦國的野心好大,信不過的,千萬不可以取消同齊國的結盟呀!楚王:(動怒)屈原,我是大王還是你是大王呀!你還是去耕田啦!有多遠就走多遠吧!(宮女走到楚王前,擋住楚王,象徵在宮殿外,奸臣退場)屈原:(極度失望和傷心,高舉雙手)天呀!(跪倒地上)我那么忠心,大王你居然不信我,我只有走啦!(撤走椅子,楚王坐到地上,宮女收起扇子,威嚴站立兩旁,怒目看楚王)旁白:當楚國取消左同齊國既結盟之後,秦國多次攻打楚國,楚國都打不過。之后,秦國引誘楚王去秦國會盟,結果楚王被秦國囚禁。宮女A:瞧這楚王用錯了人,現如今落得如此的下場,真可憐啊!宮女B:哼,不管他是誰,現如今關在我們秦國的囚牢里,就是個階下囚,不用可憐他!楚王:(坐在地上,自怨自艾)唉,都是寡人自已不好,信錯小人,早知都聽屈原的啦!(打自己心口) 我好后悔啊!(楚王慢慢倒下,象征死去了。宮女與楚王退下臺)旁白:三年之后,楚王死在秦國。自此之后,楚國元氣大傷,幾乎亡國。屈原聽到了這個消息后,非常的傷心。屈原:(在臺前度步,自言自語,面朝天) 唉 楚國搞成這樣,還有什么好說的呢?(邢甘霖)老魚翁:(走近屈原) “您不是楚國的大夫嗎?怎么會弄到這等地步呢?”屈原:許多人都是骯臟的,只有我是個干凈人;許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還醒著。所以我被趕到這兒來了。(極度無奈)老魚翁:既然您覺得別人都是骯臟的,就不該自鳴清高;既然別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獨自清醒呢!屈原:我聽人說過,剛洗頭的總要把帽子彈彈,剛洗澡的人總是喜歡撣撣衣上的灰塵。我寧愿跳進江心,埋在魚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凈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臟。(極度悲憤) (抱石跳入江中)旁白:屈原不忍心見到國家淪亡,終于投入汨羅江,自殺而亡。(聲線極度傷心)。百姓甲:聽說屈原投江死了,他實在太愛國啦。我真擔心水里的魚啊蝦啊,把屈原吃了。百姓乙:我有一個好辦法,不如我們包一些粽子投進江里,這樣魚啊蝦啊就不會吃屈原了呀!百姓甲:這是個好主意,我們快回去包粽子吧。百姓乙:好的,我們還要劃龍舟,嚇走水怪! (百姓退場)旁白:人們為紀念屈原的愛國精神,就在每年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這就是端午節的傳說。謝謝大家,我們的表演結束了。(眾演員一起走上臺)學生互評,教師點評。五、第二小組“粽子的品種與形狀”生1:粽子的不同品種生2:粽子的不同形狀生3:不同地域的粽子形狀生4:……學生互評,教師點評。六、第三小組“粽子的文化”生1:粽子的講究有哪些生2:早期的粽子是什么時間發現的,有什么特點生3:最大的粽子與最小的粽子生4:不同國家的粽子文化學生互評,教師點評。七、第四小組“端午詩詞誦”師:端午節里,我們班級還有一組同學準備了有關端午節的詩詞,與大家分享。下面我們用掌聲歡迎這些朗讀者走到臺前誦端午,抒情懷。在生命的長河里,時光荏苒,歲月變遷了滄海桑田。伴隨著初夏的灼熱,端午節像個俏皮的小孩悄悄的跑來,心中躁動不已又有些感慨萬千。也許是懷念粽肥艾香的滋味,也許是記憶深處浮現起的一股書香歷史情懷,又也許是縈繞在心頭的一種鄉愁。兒時的端午滿載的是童真童趣,伴著歡聲笑語,粽飄香成為我現在最深有味道的回憶。家鄉的粽子是比較講究款式的,每一種形態都賦予著不同的寓意。(合)七律. 端午(唐)殷堯藩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八、“品嘗粽子,談收獲感受”師:品嘗到自己親自包的粽子,你們是怎樣的心情和感受呢?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結束語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在活動中感受端午文化,了解端午習俗,學會一項技能,用我們喜愛的、擅長的方式度過下一個有意義、有收獲的端午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