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7世紀數言第二部分知識點識記《《第1講生物與環境焦點1生物的基本特征(P4~P7)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如植物從外界吸收二氧化碳、無機鹽和水,通過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機物;動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以植物或動物為食,從中獲得營養物質)。2.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如植物落葉,動物出汗、排尿、呼出氣體)。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如獅子追捕斑馬,含羞草受碰觸葉片會合攏)。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焦點2生物與環境的關系(P12)環境可影響生物8.環境與生物的關系生物可適應和影響環境非生物因素:如光、溫度、水、空氣等9.影響生物生物因素: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常見的是:捕食關系,生活的因素競爭關系、合作關系等。焦點3科學探究(P14)10.探究的一般方法:觀察法、調查法(包括普查法和抽查法)、實驗法(包括對照實驗和模擬實驗)、科學推測法、比較法、分類法等11.探究實驗的一般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12.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個條件(即變量)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保持相同的實驗。其中變量接近現實生活的一組稱為對照組,變量偏離現實生活的一組稱為實驗組。3327世紀數言可《第2講生態系統焦點1生態系統(P19)1.概念: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的整體。(P19)2.組成:(P20)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分等。生產者:植物,自養型生物,能夠制造有機物;為消費者提供食物和棲息場所。消費者:動物,異養型生物,幫助植物傳粉、播種。生物部分分解者:細菌、真菌,異養型生物,能將動植物遺體分解成無機物。營腐生生活(另外有少量腐生動物,如蚯蚓、蝦、蟹等)3.種類: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P28~P29)森林生態系統(“綠色水庫”)草原生態系統(干旱、降雨量少,缺高大喬木,動植物種類比森林生態系統少。)海洋生態系統(植物多為微小的浮游植物。)淡水生態系統(由河流、湖泊、池塘等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組成。)濕地生態系統(“地球之腎”,能凈化水源、蓄洪抗旱。)農田生態系統(是動植物種類相對較單一人工的生態系統,以農作物為主。)城市生態系統(人起重要支配作用。消費者主要是人。)焦點2食物鏈和食物網與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P21)4.食物鏈與食物網(P21)(1)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形成的鏈狀結構。書寫原則:起點:必須為生產者。箭頭:表示物質和能量流動的方向,必須由被取食者指向取食者。終點:該生態系統中的最高級消費者。(2)食物網: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5.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網和食物鏈流動。有機物以及里面儲存的能量在食物鏈傳遞過程中會逐級誠少,因此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有機物總量、能量越少。(P22)6.生物富集作用:當人類排放的有毒物質進入生態系統,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的有毒物質積累得越多。(P22)7.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P23)一般情況下,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單純,營3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