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3 西北地區一、單項選擇題1.古人在一篇游記中寫道:“登高南望,俯視太行諸山,晴嵐可愛。北顧但寒沙衰草……”這里“北顧”的是我國某高原的深秋景色,這個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云貴高原 D.黃土高原根據下圖沿89°E地形剖面圖,回答以下各題。2.上圖中數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對應正確的是( )A.①—準噶爾盆地 B.②—柴達木盆地 C.③—云貴高原 D.④—陰山山脈3.到②地邊緣地帶旅游最有可能看到的地理景觀是( )A.平原上河網密布 B.高原上溝壑縱橫 C.綠洲上瓜果飄香 D.林區中紅松挺拔4.以下關于新亞歐大陸橋起訖點說法正確的是( )A.東起中國連云港,西至法國巴黎 B.東起中國連云港,西至荷蘭鹿特丹C.東起中國天津港,西至荷蘭鹿特丹 D.東起中國上海港,西至德國柏林5.下圖為小西同學針對環境問題梳理的知識框架,“……”處內容應該是( )①建設人工林場②合理利用水資源③大力發展旅游業④因地制宜發展農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讀塔里木盆地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6.該盆地中河流的水源主要來自( )A.湖泊水和山地降水 B.地下水和冰雪融水C.湖泊水和地下水 D.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7.該地區鐵路沿盆地邊緣伸展,主要原因是( )A.水源條件較好,人口和城市集中 B.距離較短,運輸成本低C.地勢平坦,建設成本低 D.光熱充足,土壤肥沃“天山南北好牧場,戈壁沙灘變良田,積雪融化灌農莊……葡萄瓜果甜又甜……”根據歌詞,回答以下各題。8.“天山南北好牧場”指的是( )A.高寒牧場 B.山地牧場 C.溫帶草原牧場 D.綠洲牧場9.“葡萄瓜果甜又甜”的原因是( )A.品種優良 B.灌溉水源充足 C.土壤肥沃 D.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10.新疆的瓜果特別甜,主要是因為( )①晝夜溫差大,瓜果含糖量高 ②土質特殊③灌溉的水源特別 ④日照充足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11.下列因果關系錯誤的一項是( )A.早春皮襖午穿紗——受溫帶大陸性氣候影響B.春風不度玉門關——與夏季風有關C.華北平原春雨貴如油——受海陸位置影響D.天涯海角隆冬暖——受緯度位置影響12.我國西北地區風沙大,降水少,氣候干旱,主要原因是A.地勢高 B.緯度高 C.地處內陸,距離海洋較遠 D.多盆地當歸是中國特有的中藥材。讀中國當歸分布示意圖,回答以下各題。13.我國當歸的主要產區是( )A.四川省 B.甘肅省C.湖北省 D.云南省14.甲地當歸種植戶的居住環境最可能是 ( )A. B.C. D.15.西北地區氣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因為A.地勢高 B.緯度高 C.沙漠廣 D.深居內陸16.每年秋天,大量的河南農民奔赴新疆去采摘棉花,新疆種植棉花的優勢條件不包括( )A.晝夜溫差大 B.空氣濕度小 C.灌溉水源足 D.勞動力充足17.新疆“葡萄瓜果甜又甜“的原因是( )A.品種優良 B.灌溉水源充足 C.土壤肥沃 D.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18.如下圖是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標志圖,它位于( )A.烏蘭巴托 B.伊斯蘭堡 C.烏魯木齊 D.喀什19.2019年9月26日,新疆送安徽特高壓工程投運。這項工程西起新疆昌吉,途經6省(區)東到安徽宣城,送電距離3324公里,輸送容量1200萬千瓦,優化了我國電力資源的時空配置,對我國東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這說明A.人們在區域之間進行文化、信息、人才的聯系和交流B.不同區域有共同需求C.不同區域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D.區域經濟發展要因地制宜,優勢互補20.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形成塬、梁、茆、川等不同的地貌景觀。讀“黃土高原生態建設圖”,思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另一方面采取修梯田、擋土壩等工程措施,進行綜合治理B.圖中的緩坡地種植優質山杏、牧草、修梯田C.圖中的陡坡應該發展種植業,種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D.圖中的坡腳應修擋土壩、護坡壩21.下列關于內蒙古自治區原住民傳統生活狀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B.七八月間召開那達慕大會C.喜食米飯和面食 D.住在便于拆裝和搬運的蒙古包里22.吐魯番有一怪:“干旱盼太陽”,天氣越干旱,這里的人們越盼望出太陽。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 )A.氣溫越高,有利于牧草的生長B.氣溫越高,冰雪融水越多,灌溉水源就越充足C.天氣干旱,河流斷流,吸引游人觀光D.天氣越干旱,太陽能越豐富23.新疆的綠洲農業很有特色,主要農作物有( )A.大豆、棉花 B.小麥、玉米C.小麥、棉花 D.水稻、小麥讀圖,回答以下問題。24.上中數字①代表的山脈名稱是( )A.陰山山脈 B.祁連山脈 C.天山山脈 D.昆侖山脈25.為了讓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在該區域綠洲上居住的勞動人民創造出一種灌溉設施是( )A.靈渠 B.都江堰 C.坎兒井 D.大運河二、非選擇題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它是與萬里長城、大運河齊名的我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它通過地下通道將很 遠地方的的雪水引下山,灌溉農田。(1)上圖所示的是哪一種水利設施?它主要分布于我國的哪個省區?(2)這種水利設施有何優點?當地發展了何種特色的農業?(3)請簡要說明這一水利設施是如何適應當地自然環境的。2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塞罕壩地理位置示意圖(1)根據圖中所示位置,塞罕壩屬于 (溫度帶),冬季氣溫在 ,其地形單元屬于 。塞罕壩與北京相距約450公里,請問兩地的圖上距離是 。材料二:塞罕壩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開圍放墾,隨之森林植被被破壞,后來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奪采伐,到解放初期,塞罕壩是一片不毛之地,原始森林已蕩然無存。當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圣境和“獵士五更行”、“千騎列云涯”的壯觀場面而不復存在。55年后的今天在三代造林工人的不懈努力下這里真正成為了“水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攝影家的天堂,創業者的戰場”,被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授予“地球衛士獎”的榮譽。(2)結合圖和文字材料,說說造成塞罕壩“山川秀美、林壑幽深”不復存在的原因。塞罕壩建設者為什么能獲得“地球衛士獎”的榮譽?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B2.A3.C4.B5.B6.D7.A8.B9.D10.D11.C12.C13.B14.C15.D16.D17.D18.C19.D20.C21.C22.B23.C24.C25.C26.(1)坎兒井。新疆。(2)利用水渠將水引到農田,免去運水之勞;它是暗渠,又減少了水的蒸發。綠洲農業。(3)當地氣候較干旱,蒸發較強,沙漠廣布,而綠洲地區水源有限;當地人民創造出“坎兒井”將高山雪水經過暗渠引到農田,可以減少蒸發,節約珍貴的冰雪融水。27.(1)北溫帶 0度以下 內蒙古高原 0.8厘米(2)自然:地處我國北方,降水少。人為: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圍墾造田和過度砍伐。獲得“地球衛士獎”的榮譽原因: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營造出112萬畝的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將森林覆蓋率從11.4%提高到目前的80%(只要回答出其中任何1點即可)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