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家鄉可食用野生植物》綜合實踐活動一、活動背景世界各地自然災害頻發,地震、泥石流等造成多少生命的消逝;戶外探險,許多驢友也在旅途中被困,這些消息不絕于耳。人類的生存環境總是充滿許多的未知數,無論在怎樣的環境里,在多么艱難的條件下,在自然災害面前,我們都要學習和掌握生存的技巧和方法,以便更好的迎接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野外生存需要掌握的知識、技巧與方法等內容多而雜,而現在的學生很少有機會走進大自然。父母祖輩過多的疼愛,使學生不能獨立生活,無法獨立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當然也欠缺很多生活的基本知識。在我國,野外生存訓練一般在高中才涉及,但是我想,生命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因此我們初中學生也應該簡單的涉及到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根據我們當地的實際情況與學生的能力,我確定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尋找并辨認家鄉可食用的野生植物作為課題,同時圍繞這個內容進行各方面知識的拓展,讓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途徑。二、學生情況分析七年級學生平時的生活學習比較緊張,在學校的生活都是定時定點的,放假后很少外出,一般都在家看電視做作業等,大多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忽略了對生活的關注,觀察,基本的獨立生活技能較差,更別說野外生存。本活動通過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實地調查和觀察實踐,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戶外生存能力,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三、活動目標通過這次活動我想達到以下目的。1.知識目標:通過學生調查訪問,查找資料、實地實踐,讓學生掌握在野外尋找并辨認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同時圍繞這個內容進行各種知識的拓展讓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途徑。2.能力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活動,培養其互幫互助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熱愛生命,享受大自然。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四、活動重難點活動重點:1認識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并了解食用方法。2讓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途徑。活動難點:對無毒植物和有毒植物的辯認。五、時間安排:1.確立課題成立小組,制定小組活動方案一課時。2.各小組實踐活動一個月,四課時。3.知識的拓展一課時。4.成果展示一課時。在整個的活動過程中,需特別關注學生觀察能力,及時的提供指導和解決方案。六、活動過程:(一)確立課題成立小組本次活動的學習方式以調查、觀察、實踐學習為主,第一節課用視頻導入激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的活動欲望。同時提出問題——在野外求生要掌握哪些技能,學生討論后發言,自然就會提到吃與喝等基本生活層面的問題。這時候我就因勢利導,引入在野外我們能吃些什么的問題,我們都認識哪些可以食用的東西,學生再次討論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確定本次活動的主題,尋找家鄉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其內容具體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可以直接食用的野生瓜果;需加工后食用的野生植物;可以食用的野生菌,既可以食用又具有藥用價值的野生植物。接下來進行分組,將學生為四個大組,每組9—10人,每小組推選一名小組長。小組分工記錄表第▁▁組 組長▁▁▁▁組 員 調 查 途 徑 計劃認識可食用的野生植物的數量 計劃辨認有毒的野生植物的方法種類及本地常見的野生有毒植物名稱特征。1.制定計劃、小組成員明確任務。A.小組討論我們都平常都吃過些什么野生瓜果、野菜?B.每人打算怎樣去認識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是通過問家長、親朋好友、老師,還是通過網絡去查找或是去圖書室找資料?C.小組內成員分工確定那些人去在網絡上查,哪些人去圖書室查,哪些人去問學校的同學或老師。D.放假后在家咨詢家長和熟人然后去田邊地頭去實地去尋找實物返校后做好記載。2.學生分散查找資料,收集資料,這時的研究屬于初淺的嘗試,資料還比較零亂。學生從網絡和資料上查找相關資料圖片,視頻。利用放假回家咨詢家長、親朋好友、小組成員互相交流。認識觀察可食用的野生植物。能掌握辨認有毒植物的方法與本地常見的一些可食用和有毒的植物。這個課程需要一至兩個課時。在這一課時中我指導學生通過網絡和圖書查找野外生存中的一些知識,指導學生觀看一些視頻,比如說《探索自然》等節目視頻。看一下野外生存訓練的一些視頻。看下野菜、野果、蘑菇等植物的生活習性及食用方法,以及這些植物在我們當地的人俗稱,在網上找一下辨認有毒和無毒植物的方法。這些資料在網上是可以查到的,但要看你怎么去找關鍵字,在這個過程中也培訓了學生對信息查找的一些有效方式, 也提高學生如何快速有效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源的能力。3.走入野外實地觀察與實踐辨認可食用的野生植物。收集標本,這個過程需要兩個課時。第四、五節課我帶學生走進學校周邊的森林與田野,讓學生利用幾節課獲取的知識來采集實物標本,并指導學生認識哪些植物是有毒的,在這個過程中讓每個小組將標本采集后分類,互相之間交流哪有可以食用哪些不可以,應該怎樣去食用,食用什么部位,就當前季節可食用的植物做好記載,采好標本,對不是當前可食用的植物也可以采集標本記錄當前時節它的特征。4.拓展:現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健康的的生活方式和飲食是人們的一種追求,在平時我們也會食用一些對身體有益的野菜,了解一下我們在平時生活中人們食用野菜的種類和方法。讓學生制作電子相冊,在享受自己的作品的快樂的同時也提高了信息技術能力,我將我的電子信箱告訴學生,學生在家完成的作品通過信箱傳給我,也可以傳到QQ空間,自己欣賞、讓別人欣賞。最后推薦學生看我們當地的作家蔡長明寫的一篇小說《苦年》,文章主要講述的是,在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童年的“我”和當時的鄉親如何渡過荒年的,其中就有很多的食用野生植物的內容。文章用我們當地的語言,生動入情,學生閱讀起來也能提高文學素養。我通過電子文檔傳給學生并放到QQ群共享里,讓學生在課后方便閱讀。。5.匯報總結。通過幾節課的收集資料,調查實踐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識與能力,通過展示課的形式進行總結。集體匯報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七、活動評價在這一課時中我對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與實踐所得到知識與標本進行總結并進行匯總評價。在這中間以小組推選發言人進行陳述并展示標本并匯報在這次活動中小組成員的表現,推選出最佳小組成員員。然后對拓展內容有多個有益建議的小組進行表揚,然后進行評價。八、收獲與體會我在這次綜合實踐活動課過程中,注意學生的基本生存能力。給學生一席空間,讓他們自由獲取知識;給學生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去嘗試;給學生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答;給學生一條路,讓他們自己去走。1、要明確主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發展” 是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理念。通過調查、查找資料、實踐、采集標本制作相冊,上傳到QQ空間,一切都是圍繞主題,讓學生自己來做,學生的興趣高,效果也比較好。2 、熱愛生命走進自然。通過活動學生認識了本地很多的植物野韭菜、魚腥草、薺菜、蒲公英、車前草、松籽、馬齒莧、黃花菜、野莧菜、三葉草、茅莓(懸鉤子)、火棘(火把果、木掛丁)、八月札、羊奶果、地莓、野櫻桃、野梨子、野栗子(野板栗)、山葡萄、五味子、桔梗、桑葚、菱角、蓮子、蘆葦、青苔、香椿、路邊菊、蕨菜、敗醬草、薇菜、益母草、玉竹、麥冬、天門冬、酸模、鬼針草(婆婆針)、野百合、葛藤、獼猴桃、白樺、剌娕芽、野花椒芽、干凈的地衣、雞油菌(黃絲菌)、刷把菌、雞蛋菌、牛肝菌、松乳菇、榛蘑等。學生明白了原來我們的自然資源還是那么的豐富增強了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的興趣。3、采取靈活自由的活動方法。加強拓展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要以一個點入手拓展到多個面,全方位的培養學生的知識,從認識野生植物拓展到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審美及藝術水平、文學水平等方面的提高。培養交際能力、從事作意識。樹立健康的綠色的生活觀念打算用相機和手機讓學生對野生植物進行攝影,提交高學生的審美及藝術水平但只有少數學生家中有攝影器材學生自己拍的照片不多。4、存在的問題及思考與對策。a、學生在查資料的時候使用電腦的能力水平不高,這需要同信息老師多聯系提高學生的能力。b、學生可使用的設備和器材少,學生的獲取圖片樣本的器材如相機,好一點的手機,對我的學生來說缺乏。這個不是目前能一下解決的。c、學生在野外活動的興趣高,但有些松散。需要我在以后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正確的引導。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