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說明反射的概念。(2)說明反射弧的組成和功能。能力目標:(1)利用反射弧概念及反射弧組成的資料分析和動畫演示,發展歸納比較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運用構建概念圖的方法來概括總結生物學核心知識的能力。(2)通過課堂活動,分組討論測試數據,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合作學習能力。情感目標:(1)認識到神經調節對人體整個系統的穩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通過課堂活動和生生互動過程,體驗學習生物科學的樂趣。教學重點:理解反射的概念與反射弧的組成和功能教學難點:理解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教學過程:(一)時間安排:創設情境導入(3分鐘)雙主共學: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組成(15分鐘)攻克重難點:課堂活動中體會反射的過程(15分鐘)歸納總結、反饋應用(7分鐘)(二)創設情景引入新課用多媒體播放球員的精彩撲救鏡頭,提出問題:⑴觀看視頻,你有沒有經歷類似的事情?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請學生分享他們的精彩經歷,比如躲避危險,抓住掉落中的物體等等,時間控制在三分鐘之內。⑵守門員的反應為何如此迅速?快速反應的意義何在?對于這個問題,教師不急于回答,設置懸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由此過渡:“要解釋上述問題,必須從神經系統的調節方式說起”。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環節。(三)雙主共學1、知識點一:反射的概念學生通過閱讀教材72頁第三段文字,回答問題:反射的概念?由于該部分內容教材講解很明確,學生應該很容回答。教師可輔以圖片讓學生理解。同時讓學生認識縮手反射及其意義。2、知識點二: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我采用的策略是先由學生獨學,對學,然后小組群學,加強理解。(學生自主學習)通過flash動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播放反射弧的模式圖,教師強調信號的傳導順序。同時介紹完成反射一般需要三個以上神經元,但也存在“兩神經元反射”的特例,比如膝跳反射。由于學生在小學就已經知道這個反射,所以我沒有選擇在課堂上演示這個反射,但可以展示膝跳反射示意圖。(教師主導學習)這樣,通過雙主共學的方法,這兩個知識點可以得到較好的落實。(四)攻克重難點: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反射弧上神經沖動的快速傳導,同時回答情境導入中的問題,增加課堂趣味性,我設計了課堂活動的環節。教材安排的是測試“握手—握手”反應需要多少時間,教材安排該活動的要求是測試反應時間,感受反射弧的存在,進而達到理解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的目的。(見圖)這個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讓每個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但是需要到戶外進行,分組并講解規則,對于教師的組織管理和時間把握都比較有難度,所以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對這個活動做了大膽的改編。活動改編“直尺垂落”測反應時間:兩人一小組,記錄每次捏住直尺時,下落的距離,每組測十次。距離越大,表示反應時間越長。十個小組為一個大組,由大組長負責統計數據,匯入提前準備的表格中。(見圖)這個活動可以用十分鐘完成,并用五分鐘來對搜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回答如下問題。抓直尺過程中的反射弧由哪些組成?(鞏固復習反射弧)比較每個小組1—10次的數據以及平均數據,有什么規律? (訓練分析能力)反應時間可以通過訓練縮短嗎?(學生能夠作出肯定的回答)為什么訓練有素的足球守門員,也會常常撲空?(反應速度有極限,體育訓練也應該適量)繼續深究(教材74頁最后一段)教師主導:反射弧中的效應器,除了前面學習的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也可以是平滑肌和腺體。以教材中提到的排尿反射和唾液分泌反射為例。(見圖)補充拓展:感受器除了觸覺外,也可以是嗅覺、聽覺、味覺等感覺神經末梢。可以通過相關圖片及學生個人經歷來加深理解,更進一步的加深反射弧的理解。(五)歸納總結、反饋應用教師歸納反射的意義:人體通過各種簡單或復雜的反射,來調節自身的生命活動,從而能夠對體內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適當的反應。結論: 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饋練習:針對本課的重點知識設計了兩個練習,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使用一個還是兩個練習題。五、板書設計反射式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1、反射:人或動物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2、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