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2學年第一學期第一次階段性練習九年級 社會思品答題卷友情提示:1.全卷分試題卷(卷I,卷II)和答題卷,試題卷共26題,試題卷的答案必須全部涂、寫在答題卷相應的位置上。考查內容為九年級社會和思品教材第一單元的內容。2.全卷滿分80,考試時間80分鐘,全卷實行開卷考試。卷Ⅱ選擇題(本題有21小題,其中1-10題每題1分,11-21題每題2分,共32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21答案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小題,共48分)22.(8分)(1) (2分)(2) (1分) (1分)(3) (2分) (4) (2分)23.(10分)(1) (2分)(2) (2分) (2分) (2分)(3) (2分) (4) (2分)24.(8分)(1) (1分)(2) (3分)(3) (4分)25.(10分)(1) (4分)(2) (3分)(3) (3分) 26.(12分)(1) (4分)(2) (2分)(3) (6分)2012學年第一學期第一次階段性練習 九年級社會.思品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選擇題(本題有21小題,其中1-10題每題1分,11-21題每題2分,共32分)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BCBCBCDACDC題號12131415161718192021 /答案BBABBDDDDB /非選擇(本題有5題,共48分)22.(8分)(1)朝鮮;抗美援朝戰爭。2分。(2)“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一國兩制);港澳。2分。(3)祖國統一。2分。(4)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宣傳一國兩制方針;積極同破壞國家統一的言行作斗爭;認真學習,立志成才。2分。23.(10分)(1)武漢長江大橋(2分)(2)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2分)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分)土地改革;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廢除農業稅;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2分)(3)這一小康仍是低水平、發展很不平衡的 。(2分)24.(8分)(1)1979年(1分)(2)不是;因為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不與任何大國結盟。(3分)(3)和平與發展角度:有利于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中美兩國角度:有利于中美兩國和平相處、共同發展; 我國角度: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和平的外部環境。(4分)25.(10分)(1)關愛社會的責任;為國分憂,勇挑重擔,與國家共度難關(2分)即承擔社會責任,又在幫助自己,并使自身價值在奉獻中得以提升,有利于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2分)(2)樹立社會責任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熱愛公益服務社會,關愛他人,不言代價和回報;在做好本職工作得同時,要胸懷天下,共同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肩負鑄造民族輝煌的重任。(3分)(3)大躍進。(1分)認清社會發展所處的階段,遵循經濟發展客觀規律(2分)26.(12分)(1)土地制度的改革(或土地問題)2分;1956年; 1978年。 (各1分)。(2)(總體)小康; 全面小康; ( 各1分)。(3)成就如: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1966年導彈、2000年人民生活達到小康;(2分)挫折如1958年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1966文化大革命(2分)(注意必須是圖示中時間所示成就和挫折,其它不給分)(經驗和教訓對應實例就可以)(2分)2012學年第一學期第一次階段性練習九年級 社會思品學科試題卷友情提示:1.全卷分試題卷(卷I,卷II)和答題卷,試題卷共26題,試題卷的答案必須全部涂、寫在答題卷相應的位置上。考查內容為九年級社會和思品教材第一單元的內容。2.全卷滿分80,考試時間80分鐘,全卷實行開卷考試。 卷I一、選擇題 (本題有21小題,其中1-10題每題1分,11-21題每題2分,共32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并在答題卷上將相應題次中的對應字母方框涂黑。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國家面臨的首要任務是 ( ▲ )A.繼續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 B.鞏固新生政權 C. 建設社會主義 D.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為完成上題的任務,黨領導人民采取的措施有 ( ▲ )(1)抗美援朝 (2)土地改革 (3)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4)肅清反革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的歷史事件是 ( ▲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在這運動中,各項指標愈訂愈高,甚至出現了“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類不正確的口號;出現了各行各業為“鋼鐵元帥升帳”服務,幾千萬勞力調去大煉鋼鐵的情況。據此回答4——5題。4.歷史上,這場運動是指 ( ▲ )A.文化大革命運動 B.人民公社化運動 C.“大躍進”運動 D.改革開放5.對這場運動的不正確評價是 ( ▲ )A.忽視了經濟規律,違背了基本國情 B.一定程度上調動了群眾的生產積極性C.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破壞了自然資源 D .是黨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時的一次重大失誤6.根據聯合國估計,2011年8月,在索馬里,大約370萬人受饑餓威脅,64萬名兒童嚴重營養不良。過去兩個月內。饑餓索馬里說明 ( ▲ )A.南北貧富差距是世界不安寧的根源 B.發展中國家都分布在非洲C.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一大主題 D.和平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7.“十一五”時期,浙江省城鄉收入差距縮小,城鄉收入比從5年前的2.49∶1下降到了2009年的2.45∶1,浙江成為全國城鄉差距最小的省份。這體現全面小康的哪一特征( ▲ )A.經濟更加發展 B.民主更加健全 C.科教更加進步 D.社會更加和諧8.央視舉辦的2010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于2010年12月正式啟動。這些人物之所以能“感動中國”是因為他們 ( ▲ )①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②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③履行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責任 ④具有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9.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反映了中國民族工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中國開始走上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的是 ( ▲ ) A.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一五計劃”的完成 D.經濟特區的設立 2011年4月14日第三屆“金磚國家領袖”峰會在中國海南三亞舉行,南非獲邀加入并首次出席會議,此次會晤在全球媒體的注目下綻放華彩。據此回答10—11題。10.結合右圖回答,下列沒有參加此次會晤的領導人是 ( ▲ )A.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 B.巴西總統羅塞夫C.印度總理辛格 D.美國總統奧巴馬11.從“四小龍”到“金磚四國”,反映出新興國家和地區經濟崛起的輪替。“金磚四國”崛起有利于 ( ▲ )①抑制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 ②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③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④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2.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一個好兄弟不如一個好鄰居”。聯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外交,突出體現這種思想的是 (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B.發起成立上海合作組織C.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D.成功召開APEC會議13.2011年是這一組織成立10周年,該組織的建立對我國具有的意義是 ( ▲ )①它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是我國綜合國力提高的標志 ②是我國改革開放開始標志 ③組織的成立進一步加強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聯系 ④有利于改善中美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足球賽把世人的目光再次聚集到非洲這片土地上,1990年的非洲大陸就曾經被世界所關注。因為1990年這一年( ▲ )A.標志著非洲殖民時代的終結 B.被稱為“非洲獨立年”C.埃及收回了蘇伊士運河 D.非洲國家擺脫了貧困15.為加快發展我國石油工業奮力拼搏一輩子,還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鐵人精神,被列為“百年中國的十大人物”。此話對下列人物中的哪一位評價最為合適( ▲ ) A.焦裕祿 B. 王進喜 C. 黃繼光 D.雷鋒 16. 2010年11月23日,朝鮮與韓國在西部爭議的海域發生炮戰,雙方各有傷亡。次日,韓國宣布向朝鮮半島西部海域增派軍隊,同時與美國舉行聯合軍演,美國核動力航母已駛往敏感海域,美國的“炮艦外交”使局勢更加復雜。這反映了當今世界還存在:( ▲ )A、恐怖主義 B、和平問題 C、發展問題 D、環境問題 17.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11周年紀念日,在11年前的這一天,中國政府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的回歸( ▲ )①標志著中國國土上徹底結束了外國列強的占領②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性貢獻③意味著中國統一大業的完成④為國際社會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范例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18.冷戰結束以后,世界局勢的發展引人矚目。對于當今世界局勢的表述,正確的有( ▲)①世界正在向多極化發展 ②和平成為時代主題之一 ③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已經建立 ④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9.下圖是中非合作論壇會徽,左翼紅色“C”代表中國,整個標志是字母“a”代表非洲,寓意中非團結與合作,綠色象征和平與發展,紅色表示活力與繁榮。(此圖為黑白)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中非合作是推進南北對話的一次全新嘗試②和平發展合作應成為當今世界的時代潮流③中非合作有助于推動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④中非合作有利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小明的爸爸說:“爸爸像你這么大的時候(15歲)一頓能吃5碗飯,你卻連兩碗都吃不了。”小明分辨:“我吃了很多肉、魚、菜,還喝了牛奶,奶奶說你那時幾乎沒有這些吃!”這段對話說明改革開放以來( ▲ )A.國家糧食產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飲食文化影響C.青少年的體質有所下降 D.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1. “我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里,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的手中落下。”這是阿拉法特生前最著名的一句話。也是他臨終前最大的愿望。這說明 ( ▲ )A.世界和平問題已得到解決 B.和平是世界人民的第一需要,是人民最關心的問題C.發展問題是世界人民普遍關注的問題 D.世界還不安定卷 Ⅱ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小題,共48分)22. (8分)材料一:1950年9月30日,周恩來代表我國政府莊嚴宣告“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為了保衛和平,從來不,也永遠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聽任帝國主義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材料二: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先生在病故前寫了一首詩《望大陸》: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天蒼蒼,野茫茫; 山之上,國有殤!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材料一中的“鄰人”指誰?當時中國進行了一場什么戰爭?(2分)(2)在臺灣問題上,中國政府的基本方針是什么?(1分)這一方針先后在哪些地區成功實踐?(1分)(3)材料三中的這首詩表達了海峽兩岸同胞的什么共同心愿?(2分)(4)作為我們青少年,在祖國統一問題上應該怎樣做?(2分)23.(10分)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0分)材料一: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水調歌頭 游泳(毛澤東)) 材料二: 30年前,一聲驚雷響徹中國大地,中國塵封已久的大門被打開了,中國從此以后有了全世界人民羨慕的中國速度。 材料三: 2009年人均GDP收入情況舉例比較中國、美國人均GDP部分省市人均GDP中國美國上海市貴州省3603美元47440美元11320美元1351美元(1)材料一詩句中的劃線部分反映的是我國“一五”計劃中的哪一項工程建設?(2分)(2)材料二中的30年前“一聲驚雷”指的是什么會議?(2分)中國農民在這場經濟體制改革中有什么樣的偉大創造?(2分)新中國成立以來為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還采取了哪些做法?(列兩項)(2分)(3)根據材料三,說明我國目前經濟發展已總體達到小康水平,但你認為這種水平還存在什么不足?(2分)24.(8分)材料一: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于2011年1月18日——21日對美國進行了為期四天的國事訪問。是中國外交在“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的開篇之作,是中美兩國在關鍵時刻的一次歷史性訪問。美方十分重視胡錦濤主席的訪問并給予最高規格禮遇。材料二:胡主席訪美期間兩國發表了《中美聯合聲明》,確認中美雙方將共同努力,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中美合作伙伴關系。在積極推進中美伙伴合作;努力構建互利雙贏的經濟合作新格局;加強溝通、密切磋商,深化應對全球性挑戰及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的協調合作等方面達成了共識。閱讀材料,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1)中美關系是哪一年走向正常化的?(1分)(2)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中美合作伙伴關系就是中美兩國結盟嗎?為什么?(3分)(3)當前,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中美合作伙伴關系有什么現實意義?(至少兩個不同角度)(4分)25.(10分)材料一:2010年12月3日,在京滬高鐵試驗段上,“和諧號”新一代動力軸最高時速達到486.1公里,再次刷新了世界紀錄,堪稱“陸地飛行”!材料二:2011年7月23日晚8時,北京至福州的D301列車和D315列車在溫州追尾。從這一刻起,奔馳的列車噶然而至,而人性的動車卻勇往直前。D301動車司機潘一恒在最危險時刻,果斷采取緊急制動措施,為了使旅客多贏的一份生機,堅守崗位直至胸口被閥把穿透;在事故現場,醫護人員、消防人員加緊工作,救死扶傷;在溫州自愿者團隊在醫療、心理、救援方面開展了大量志愿服務活動;醫院里滿是趕來鮮血的市民;在網上,數百萬網友在參與轉發量過50萬條的“微博尋人”。材料三:“7·23”事故調查組成員、北方交大教授唐濤以個人的觀點反思動車事故。“現在從發展總結的角度來講,還要去呼吁國家、呼吁部門、呼吁各方的首腦,對我們現在速度本身要適當安排,尊重科學規律,尤其是合理的工期。我想我們國家現在出的很多事故,都跟速度直接相關。”唐濤說。閱讀材料,根據所學知識回答:(1)在救災過程中志愿者承擔了哪些社會責任?承擔這些責任有何意義?(4分)(2)請從社會責任角度談談我們應如何張揚人性的力量?(3分)(3)唐濤反思說:“我想我們國家現在出的很多事故,都跟速度直接相關。”提醒“對我們現在速度本身要適當安排”,請問在這方面有何重大歷史事件給我們有著深刻的教訓?這一歷史事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是什么?(3分)26.(12分) 1956 1966 1978 2020年19491952 1958 1964 1976 2000(1)上圖1952年、1956年、1978年發生的大事中都涉及到哪一個共同的問題?其中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和進入歷史新時期分別在哪一年?(4分)(2)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懷揣著一個又一個的夢想。請問到2000年我們實現了什么夢想?到2020年我們又將實現什么夢想?(2分)(3)60余年風雨歷程,我們有過燦爛成就,也有過挫折起伏,請結合圖示中的時間提示各舉一例予以說明?從中我們又可吸取什么?(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次月考社會.思品卷(答題卷及參考答案).doc 第一次月考社會.思品卷(試題卷).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