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3恒星的一生學習指要一、知識要點1.恒星的發展階段有紅巨星、超新星、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1)紅巨星呈紅色,直徑比太陽大10~100倍,亮度比類似太陽的恒星大得多。(2)超新星在超紅巨星的爆炸中誕生,核心的密度非常大。 (3)白矮星是一種光度低、體積小、密度很大的恒星。 (4)中子星是質量約為太陽的1.44~2倍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的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體積很小、密度極大的星核。 (5)黑洞的密度非常大,在它附近的所有物質都會被吸引。2.恒星的演化二、重要提示 恒星來之于星云,又歸之于星云。恒星最初是由星云收縮形成的,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都會不斷地向四周拋出物質,這些物質自由地在太空中擴散,最后將漸漸形成孕育新一輪恒星的星云。21*cnjy*com科學廣場21*cnjy*com科學家首次觀測到黑洞吞噬恒星 2004年2月19日,一個由國際天文學家組成的研究組首次觀測到黑洞吞噬恒星。據說,這顆“倒霉”的恒星在飛近一個黑洞時,在黑洞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變形,被肢解并被黑洞部分地吞沒了。這個黑洞位于RX]1242--11星系中心,距地球7億光年,其質量大約是太陽的l億倍。科學家相信,被吞噬的恒星與太陽差不多大,它在飛行中受另一顆恒星的影響,轉彎時“不慎”被黑洞俘獲。該星上溫度高達數百萬度的氣體被黑洞吸引,所形成的X射線狂風引起了天文學家的注意。該恒星的剩余部分飛散到該星系各處。天文學家通過美國航天局的錢德拉天文望遠鏡和歐洲的XMM牛頓X光望遠鏡分別觀測和證實了這一罕見的天文現象。黑洞理論雖然形成多年,但是由于黑洞不能被直接觀察到,所以天文學界對黑洞的存在一直處在推論階段。這是科學家首次觀測到恒星被黑洞肢解的情景,從而證實了該理論的正確性。而這一特殊天文現象在一個星系中發生的概率是一萬年一次。解題指導【例題】下列關于太陽演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星云說認為太陽系是由一塊星云收縮形成的B.太陽的光和熱是靠太陽內部氫核發生熱核反應而產生的C.太陽正處在生命力旺盛的“中年”時期D.太陽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將演化成為中子星【解析】本題綜合考查了太陽的形成與演化過程,星云說認為太陽系是由一塊星云收縮形成的。之后太陽成為以氫核發生熱核反應來維持的恒星,太陽在這個階段能穩定生存l00億年,目前正處在生命力‘旺盛的“中年”時期,在內部的氫消耗完之后,將演變為體積巨大的紅巨星,然后再演變成體積極小、密度很高的白矮星。【答案】D同步訓練A組1.下列有關恒星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白矮星”相當于太陽的中年階段 B.“恒星”即“永恒不變的星”,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形狀都是固定的 C.恒星離我們實在太遙遠了,以至于恒星在天空中的變動我們很難察覺 D.遠處觀察者能夠看到來自黑洞的光,因此天文學家能夠測出黑洞的存在2.下列太陽的演化過程順序正確的是 ( ) A.太陽→白矮星→紅巨星 B.太陽→紅巨星→白矮星 C.太陽→超紅巨星→白矮星 D.太陽→紅巨星→中子星3.在太陽的一生中,體積極小,密度很大的階段是 ( ) A.星云 B.紅巨星 C.白矮星 D.成年太陽4.如圖是太陽從“出生”到“死亡”的條形圖。21*cnjy*com21*cnjy*com(1)現在,我們每天看到的太陽大約處在圖中 ( )A.A點 B.B點 C.C點 D.D點 (2)在DE段太陽將形成 (21*cnjy*com) A.星云 B.穩定狀態的恒星 C.紅巨星 D.超新星 (3)當太陽走到生命的盡頭F點時,它將成為一顆 ( ) A.超新星 B.暗矮星 C.白矮星 D.黑洞5.人類對黑洞的認識,最有可能通過的渠道是 ( ) A.航天探測器近距離接近黑洞 B.用射電望遠鏡觀察黑洞 C.黑洞附近的恒星可能會受黑洞引力的影響而有特別的分布 D.黑洞發出的光被我們接收到6.據中國古籍《宋會要》記載,宋至和元年(公元l054年)曾有一顆非常明亮的“客星”出現:“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東方,守天關,晝見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見二十三日。”這顆“客星”是現在我們認識的 (21*cnjy*com) A.紅巨星 B.超新星 C.白矮星 D.小行星同步訓練 B組7.早在1965年,科學家們在天鵝座發現了一顆距離地球l萬光年的恒星,命名為“天鵝座X一1”。根據計算,該恒星的質量為太陽的30倍,但是科學家們并沒有發現它所發出的任何光線。你認為該恒星應該已經演變成了 (21*cnjy*com) A.白矮星 B.超新星 C.中子星 D.黑洞8.恒星壽命是指恒星在耗盡燃料之前,它能存在的時間。如圖展示了恒星的質量與它的壽命的關系。由圖可知:恒星的質量與它的壽命的關系為 。一個質量是太陽2倍的恒星大約能存在 。21*cnjy*com9.在認識世界時,我們經常用各種方法來形象、直觀地表示事物或者規律。下列關于太陽一生的體積變化規律最為合理的圖象是 ( )21*cnjy*com1.3 恒星的一生1.C 2.B 3.C 4.(1)C (2)C (3)C 5.C 6.B 7.DE解析:恒星都有“生老病死”的過程,但最后的“歸途”有所差異,主要取決于恒星,的質量大小。科學研究表明,質量是太陽的1.44~2倍的恒星,最后將演化為中子星;而質量更大的恒星,最后將演化成連光線都不能逃脫它吸引的黑洞。] 8.恒星的質量越大,其壽命越短30億年 9.BE解析:由所學的知識已知,太陽的一生要經歷約100億年的穩定期,再演化為體積約為100個太陽大小的紅巨星,這個階段約持續l0億年,最終演化為光度低、體積小、密度很大的白矮星。從圖中來看,只有選項B能準確地表達出演變過程順序、大小及時間的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