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節 皮膚與汗液分泌【教材分析】本節內容簡單,主要介紹皮膚的結構組成。有關皮膚的功能,只介紹了與本章主題排泄有關的功能——汗液的形成與分泌活動。【教學目標】1.說出皮膚的結構和功能。2.說明汗液的形成以及對人體的意義。【教學重點】皮膚的結構。【教學難點】汗液的分泌。【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件、皮膚結構模型、相關視頻與圖片【教學過程】一、皮膚的結構活動:觀察皮膚的結構1.學生觀察顯微鏡下皮膚切片,獲得有關皮膚結構的感性認識;2.對照大屏幕上皮膚構造圖,辨別皮膚各組成部分;3.出示3個由淺入深的問題引導學生有意識的進行觀察探究:(1)皮膚有哪些結構?(2)皮膚各部分結構有什么特點?(3)推測各部分結構功能。注意事項:(1)教師巡視指導;(2)請學生注意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以防壓碎;(3)觀察完后,交回切片顯微鏡,做好實驗收尾工作。4.請學生對照皮膚結構示意圖,說出皮膚的結構和細胞排列特點,推測有何功能。展示課件,小結皮膚的結構,并引導學生由結構認識功能。皮膚的結構:表皮在介紹生發層的分裂增長能力時,可引用一組數據來證實:“人體整個表皮一般每3~4周就全部更換一次,人的一生中總共約要掉落18千克的皮膚碎屑”;在介紹“經常曬太陽的人們為何皮膚會變得黑些”時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生發層中的黑色素細胞。(2)真皮生:真皮內的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賦予了皮膚一定的彈性和韌性。師:在真皮內我們還可以看見感覺神經末梢和非常豐富的毛細血管,它們各有何作用?生:感覺神經末梢能使我們感受外界刺激;毛細血管可以通過自身的“收縮”與“舒張”來調節體溫,以適應不同的環境。(3)皮膚的附屬結構請學生觀察自己的皮膚,說出皮膚還有哪些附屬物,再在大屏幕中顯示結構照片。在對皮脂腺的介紹中,注意補充青春期預防青春痘的方法,做好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二、汗液的形成和分泌1.汗腺組成分泌部:由彎曲成團的細管構成,周圍有毛細血管導管:細長的管道開口于皮膚表面師:相信同學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夏日的驕陽下呆一會兒就會感到渾身冒汗。出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以前人們不知道汗水是怎么來的?現代醫學和生理學告訴我們,人的真皮內隱藏著250萬個小腺體,汗液就是從那里被輸送到皮膚表面的。2.汗液的成分教師演示:將手指按在鏡面上,5秒鐘后移開,發現鏡面上留有水蒸氣,以此證明汗液的成分有水。再請學生思考,并講出證據,以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判斷汗液的其他成分。學生分析:軍訓時,衣服和帽子上留有的白色的鹽漬,汗的味道是咸的!說明還有無機鹽。學生分析:烘烤汗液時應該會有臭味散發,說明汗液的成分中含有尿素。3.汗液的形成和分泌教師結合多媒體講解:當環境溫度較高或人體劇烈運動時,汗腺周圍毛細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部細胞從毛細血管中吸收了水、無機鹽、尿素等物質形成汗液,再通過導管到達體表被排出。【板書設計】第三節 皮膚與汗液分泌一、皮膚的結構1.表皮 角質層:防止病原體侵入、防止水分蒸發生發層:分裂產生新細胞2.真皮:由結締組織構成,含有大量的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二、皮膚的功能:保護、排泄、調節體溫、感受外界刺激三、汗液的形成與分泌【教學反思】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由于皮膚在人體分布的位置與結構特點,它具有多種功能。本教材將皮膚作為一種具有排泄功能的器官安排在“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一章進行介紹,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以排泄為主線介紹皮膚的結構與功能。有關皮膚的其他知識,可以視教學時間多少靈活安排,如有時間,對皮膚的附屬結構和其他功能可以略作介紹。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