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自 主 學 習1. “行己有恥”的含義及原因?P282. 我們怎樣做到“行己有恥”?P28~293. 如何理解“止于至善”?P294. 為什么要向榜樣學習?P30~315.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P29~32運用你的經驗提示:指用人標準、行為規范、道德準則。我們做人,總會受到一些規則的約束,總有一些界限不能逾越。思考一:由這個“格”你會聯想到什么?由“格”會聯想到底線、界限、規則、規范、標準、原則等。思考二:“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如何理解“格”?新課導入青春的我們,樂于實踐,敢于嘗試,希望證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著肆意放縱,總有一些基本規則不能違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青春要有格。一、行己有恥行己有恥一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我們要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朱熹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1.行己有恥是什么?孔子P28第一段第二、第三句探究一 行己有恥的含義你知道生活中恥的行為嗎?損壞防疫設施醫護人員遵守勞動紀律隱瞞境外出行史遵守疫情期間的要求配合社區防疫人員檢查用過的口罩隨手亂扔√√√×××看疫情防控期間的圖片,請你判斷下面哪些行為是文明行為,是有羞恥心的表現?哪些是不文明行為,沒有羞恥心?2. “行己有恥”的原因?P28①青春期的我們,樂于實踐,敢于嘗試,希望證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著肆意放縱,總有一些基本規則不能違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②“羞惡之心”引導我們判斷是非善惡,明確行為選擇的理由。孔子探究一 行己有恥的含義思考:盧梭的經歷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盧梭在其作品《懺悔錄》中反思了自己年輕時犯下的一個錯誤。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條漂亮的絲巾,卻反過來污蔑女仆偷竊,那個無辜的女仆因此蒙受羞辱。事過多年,盧梭一想起此事,內心仍隱隱作痛。提示:人要有羞恥之心,對自己錯誤的行為,要反思其不良影響,并加以改正。P28閱讀感悟:(1)我們要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3.如何做到行己有恥?(2)需要我們有知恥之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作弊是羞恥的考試之前考試之中考試之后我不能作弊我作弊了嗎我沒有作弊審查愿望監督調節反思效果影響“羞惡之心”引導我們判斷是非善惡,明確行為選擇的理由。今天我們實行無人監考的考試方式考試數學,考完后排名。老師發完卷子走了,剛開始大家在認真做題。一會兒,我遇到一道難題怎么算也不行,看看鄰座的同學已經做出,而老師沒在。我心里還是糾結“這是考試不管老師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試紀律”“這次考試完,老師排名次,如果這道題寫錯了,名次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媽媽有得嘮叨我”用生命和鮮血捍衛每一寸國土,記住這5名戍邊英雄官兵:祁發寶、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 。詆毀戍邊英雄網民辣筆小球被批捕這件事情給我們什么啟示?我們應該怎么做到行己有恥?道德底線——“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這些是什么行為?法律底線——“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3)“行己有恥”要求我們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思考一:小明為什么糾結?思考二:小明的行為給你帶來哪些啟示?情境:考試完后,幾個同學邀小明去網吧打游戲放松一下。面對同學的邀請,小明覺得很糾結,但是,他還是說服了自己,獨自回家了。提示:考試結束后,小明也想放松。去網吧對于他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誘惑。最后小明沒有同去,說明他能拒絕不良誘惑,有良好的自控力。探究二 行己有恥要求(4)“行己有恥”更需要我們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1)我們要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P28第一段)(2)“行己有恥”需要我們有知恥之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P28第二段)(3)“行己有恥”要求我們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P28第三段)(4)“行己有恥”更需要我們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P29第二段)筆記:3.如何做到行己有恥?二、止于至善探究三 止于至善含義《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人無德不立。一個人的道德成長在于弘揚高尚的德行,在于關愛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在于不斷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P29)筆記:1.止于至善的含義?“止于至善”是一種“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行己有恥止于至善思想上知恥,側重行動中“有所不為”青春有格的“底線”青春有格的“追求”側重不去做“恥”的事的態度,堅守為人做事的基礎、底線強調修養、用實際行動傳承美德、傳播正能量,是為人做事的目標、追求小結二者區別行動上踐行美德,強調要“有所為”不去做某些事積極做某些事側重:不去做“恥”的事側重:積極做“善、修德”的事2.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①每個人都可以從點滴小事做起。“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少成多,積善成德。探究四 止于至善的要求提示: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而且是一面旗幟。好的榜樣昭示著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思考:材料中體現了榜樣具有什么作用?長大后,我真的成了你2015年秋天,22歲的大學畢業生周云麗,站上了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的講臺。回歸母校后,她成了一名高中數學老師。瘦小的她,如今已成為學校的骨干教師,和華坪女高的許多老師一起,接過了校長張桂梅手中的接力棒。讓她無比心疼的是,自己漸漸獨當一面、羽翼豐滿,但那個曾經每天陪著她跑操、晨讀的“張媽媽”,卻已是步履蹣跚、滿身病痛。2022年3月3日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揭曉。極不平凡的2021年,他們以凡人之力,書寫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今天,共同見證溫暖,致敬向上的力量!新聞鏈接結合視頻思考:視頻中志愿者的行為昭示了榜樣具有什么作用?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榜樣的作用:①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而且是一面旗幟。②好的榜樣昭示著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激發我們對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給予我們完善的力量。③善于尋找好的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就會變得更加美好。探究四 止于至善的要求(2)在生活中尋找“賢”,將他們作為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探究四 止于至善的要求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楊震至夜,王密懷金十斤以遺震。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自省慎獨思考:讀了這兩則材料,你認為這兩人作為“一代名家”他們有什么的優秀品質?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來拜訪他,并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羞愧而返。慎 獨慎獨,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道德修養的一種方式、一種境界,是指在沒有外在監督的情況下,能嚴守道德準則。P31相關鏈接(3)要求我們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檢視自身不足,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P31)(4)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2.如何做到“止于至善”?(1)從點滴小事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2)善于尋找好的榜樣,向榜樣學習。(3)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4)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筆記1 盧梭在年輕的時候偷了主人家一條漂亮的絲巾,卻反過來誣陷女仆偷竊。他將這件事記錄在自傳作品《懺悔錄》中,以誠實、坦率的態度進行了深刻的反省,表達了內心的不安。這表明,羞恥之心( )A.在行動之前,審查愿望B.在行動之中,監督調節C.在行動之后,改正錯誤D.在行動之后,反思效果與影響D2 “止于至善”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 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下列古語與這一思想相一致的是( )①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②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③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④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3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些名句告訴我們,自省能夠( )①檢視自身的不足 ②打擊自己的信心 ③端正自己的行為 ④避免成長中犯錯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頒獎_202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揭曉!附頒獎詞、事跡.mp4 3.2 青春有格.pptx 志愿者.mp4 行己有恥.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