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4 青藏地區一、單項選擇題1.關于下圖,以下描述正確的是A.①地處西北地區,屬高原山地氣候B.②地山脈是第一、二階梯的分界線C.③是我國緯度最高的盆地,發展綠洲農業D.④地草場廣布,形成獨特的“雪域文化”2.舌尖上的美昧∶高原的深秋充滿寒意,好客的扎西一家端出青稞酒和糌粑招待來自遠方的客人。據此判斷,扎西一家是( )A.蒙古族 B.回族 C.藏族 D.壯族3.某中學地理小組繪制了一幅思維導圖,解釋某地形區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與影響。據此回答,圖中序號與其填入的內容合適的是A.①海拔低,一馬平川 B.②輻射強,太陽能資源豐富C.③冬暖夏熱,日溫差小 D.④湖泊星羅棋布,溝壑縱橫讀沿北緯32 中國地形剖面圖,回答以下各題。4.以下觀點描述正確的有( )A.④處農業生產以種植小麥為主B.③處位于我國第二、三級階梯的交界處 C.②處以辣聞名的菜系,與當地氣候干燥有關D.①處圍湖造田現象嚴重,防洪形勢嚴峻5.⑤地區太陽能比①地區豐富的原因主要是( )a.緯度低,熱量充足 b.地勢高,空氣稀薄,太陽光強烈c.降水多,光照充足 d.多晴天,光照時數長A.a、 b B.b 、d C.b、 c D.c、 d《舌尖上的中國》通過對全國各地獨特美食的介紹,讓觀眾從飲食文化方面和理解傳統和變化著的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以下各題。6.第二集《轉化的靈感》中的一個鏡頭:“高原的深秋充滿寒意,好客的扎西一家端出青稞酒和糌粑招待來自遠方的客人。”該鏡頭拍攝于( )A.青藏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黃土高原 D.云貴高原7.第六集《五味的調和》通過介紹川、魯、粵、淮揚四大基礎菜系,展現了我國豐富多彩的烹飪文化。魯菜、粵菜的發源地分別是( )A.山東省、福建省 B.山西省、廣東省C.山東省、廣東省 D.山西省、福建省8.為拍攝《舌尖上的中國》,攝制組行走大江南北,途中不僅體驗到了各地美食,而且體會到了祖國疆域的遼闊。從海陸位置來看,下列國家與中國具有一樣特征的是( )A.日本 B.美國 C.蒙古 D.印度尼西亞建設中的川藏鐵路連接成都和拉薩。讀下圖,回答下面小題。9.沿川藏鐵路線可以看到的景觀是( )A.高原牧場牦牛成群 B.綠洲農業星羅棋布C.古老的窯洞煥生機 D.古樸幽靜的四合院10.與青藏鐵路相比,川藏鐵路( )A.線路更長,途徑的省份更多 B.難度更小,沿線地勢較為平坦C.難度更大,修建橋梁隧道多 D.跨度更大,穿過二三階梯11.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隨旅游團去西藏拉薩旅游,回來后小明在日記中描述了青藏高原的海拔,你認為正確的是( )A.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 B.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C.平均海拔在1 000—2 000米 D.平均海拔在500—1 000米12.秦嶺——淮河構成我國東部季風區重要的地理界線,與它的位置大致吻合的有A.一月的0℃等溫線 B.1600毫米年等降水線C.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 D.我國人口地理的分界線13.2018年1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作為“中華水塔”的三江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發源地( )A.長江、黃河、瀾滄江 B.長江、黃河、烏江C.長江、黃河、黑龍江 D.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14.2018年10月,位于青海省德令哈的我國首個大型商業化光熱示范電站(97°E,37°N)正式投入運行。在青海省建設光熱電站的優勢條件是( )A.緯度較低,光照充足B.人口密集,市場需求大C.海拔較高,太陽能資源豐富D.高校云集,科學技術水平高15.下圖是來自“世界屋脊”的“高原之舟”,其生活區域的氣候是( )A.熱帶季風氣候 B.高原山地氣候C.溫帶季風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16.下列有關拉薩市的說法正確的是( )A.拉薩市位于西藏的東南部,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南岸B.拉薩是西藏自治區的首府C.拉薩市年平均日照時數在5 000小時以上,被稱為“日光城”D.拉薩市位于喜馬拉雅山南坡,降水豐沛17.小明一家準備暑假去拉薩旅游,我們可以推薦他們去看看拉薩的標志性建筑( )A.大昭寺 B.小昭寺 C.布達拉宮 D.國際大巴扎讀沿89°E地形剖面圖,據此回答以下各題。18.圖中④地的地形區是( )A.內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德干高原 D.云貴高原19.對圖中四地描述正確的是( )A.①地氣候溫暖濕潤,農業發達B.②地山脈是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C.④地是“天府之國,魚米之鄉”D.③地是我國最大的盆地,發展綠洲農業20.小明在查找有關旅游景點的過程中,被青藏地區獨特的環境所吸引,下列有關青藏地區地理環境特點敘述正確的是A.干旱是本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 B.人口以哈薩克族為主C.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棉花 D.是我國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21.下列有關青藏地區地理環境特點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人口以哈薩克族為主 B.干旱是本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C.農作物主要是水稻、棉花等 D.是母親河長江、黃河的發源地22.“遠看是山,近看成川”是下列哪個高原的寫照A.青藏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黃土高原 D.云貴高原23.青藏地區的雅魯藏布江兩岸的農業屬于A.平原農業 B.灌溉農業 C.河谷農業 D.原始農業這里有綿延的雪山,無邊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膽怯的羚羊,湛藍的天空,虔誠的喇嘛,這里也是我國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據此回答以下各題。24.上述材料是下列什么地區的寫照( )A.青藏地區 B.西北地區 C.南方地區 D.北方地區25.對人類生產生活而言,該地區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太陽輻射強 B.日照時間長C.森林草原茂密 D.低溫、缺氧、地勢崎嶇26.為促進區域發展,我國在該地區已建成的著名工程是( )A.南水北調 B.青藏鐵路 C.西氣東輸 D.西電東送27.“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某同學沿下圖的線路出發了。在某地,他喝了糌粑酒,酥油茶。該地是A.① B.② C.③ D.④二、非選擇題2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茶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古道分陜甘、陜康藏、滇藏大概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附:茶馬古道帶示意圖)材料二:茶馬古道是一條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更是歷史文化的載體。這里保留了原生態的高山民居風光和峽谷風光,遠離塵囂,秀美獨特,故被稱為“高山之城,茶馬遺風”。(1)茶馬古道途徑我國多個省級行政區流經我國眾多省級行政區,寫出圖中①、②兩個省級行政區的簡稱①:________,②:________。省區③處于________(地形單元),主要生產特色是________(2)省區②出產的茶葉是茶馬古道上運輸的茶葉的重要來源之一,請從自然因素的角度分析省區②盛產茶葉的有利條件(3)結合材料二,請你為“茶馬古道”的再次興盛提兩條合理化建議。29.下圖為中國氣候資源類型等級圖(每個地區氣候資源類型用3個阿拉伯數字表示,左起第一位數為水分,中間一位數為熱量,右邊一位數字為光照,數字1~4分別表示資源的質量等級,數字越大質量越優),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據圖、文信息,對比分析青藏高原、西北地區、四川盆地氣候資源的優勢和劣勢,完成下表。(2)東北地區北部與青藏高原質量等級相同的氣候資源類型是________,但兩地該類氣候資源同級的原因不同,東北地區北部受________因素影響,青藏地區受________因素影響。(3)從圖中可以發現,我國東部地區水分都相對比較充足,為什么?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D2.C3.B4.D5.B6.A7.C8.B9.A10.C11.A12.A13.A14.C15.B16.B17.C18.B19.D20.D21.D22.A23.C24.A25.D26.B27.D28.(1)①:川/蜀;②:云/滇;③:青藏高原;特色:畜牧業。(2)氣候溫和,降水充足;地勢崎嶇,多山地丘陵;土質以紅壤為主,適宜種植茶樹。(3)保護、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因地制宜發展旅游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交通。29.(1)①光照,②水分,③水分(2)熱量 緯度(高緯度) 地形(高海拔)(3)我國東部地區臨近海洋,而且受季風的影響非常明顯,因此東部地區水分比較充足。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