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21 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巧記-講解-典練】—2022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21 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巧記-講解-典練】—2022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21 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
1、時空坐標
重大事件與人物
1)了解并掌握“兩彈一星”及我國在航空航天方面的主要成就;并掌握鄧稼先、錢學森、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的事跡。
2)知道“雙百”方針和文化事業的發展概況。
3)了解改革開放前后,中國人民在社會生活方面發生的變化和中國在交通、通訊方面的進步。
專題21知識體系
一、核心知識梳理:
考點1、“兩彈一星” 載人航天技術 雜交水稻 青蒿素
1.“兩彈一星”
兩彈 核彈 原子彈 時間: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地點:我國西部戈壁
標志:
代表人物:鄧稼先
氫彈 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導彈 1966年,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試驗取得成功。我國有了可用于實戰的導彈
一星 人造地球衛星 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成功原因 黨和國家領導下,以錢學森、鄧稼先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國科學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難
意義 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
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2.載人航天工程
20世紀90年代 我國開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 神舟一號無人飛船成功完成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開啟了我國的飛天之旅
2003年10月 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008年9月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完成出艙任務,實現了太空行走
3.袁隆平和雜交水稻
袁隆平 成就 20世紀70年代,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貢獻 國內 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國際 對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也有重要貢獻
榮譽 國內 我國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我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獲得者
國際 榮獲多項國際大獎,享有很高的國際聲望,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4.屠呦呦和青蒿素
背景 20世紀60年代,為尋找治療瘧疾的新型有效藥物,中國藥學家屠呦呦領導科研團隊,在70年代初發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優點 青蒿素類藥物對瘧疾的治愈率很高,開創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
作用 青蒿素類藥物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和大力推廣,使全球數億人受益,對人類生命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考點2、文化事業成就
(1)1956年,毛澤東提出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即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2)“雙百”方針提出后,文化領域出現了繁榮景象。長篇小說《紅巖》《青春之歌》、話劇《茶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電影《英雄兒女》《林則徐》等,都是那一時期的出色作品。(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文化事業進一步發展,成果豐富。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考點3、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日常生活的變化
1.變化階段
(1)新中國成立前,物價飛漲,民生凋敝。
(2)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當家做主,經濟恢復,物價穩定,人民生活發生了根本變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3)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2.衣、食、住的變化
改革開放前 改革開放后
衣 人們買衣服要憑布票,不僅數量有限,色彩和樣式也很單調 人們的衣著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服飾已經不僅僅是滿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們顯示風度、展示個性的方式
食 飲食結構比較單一,有些農村甚至沒有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 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人們不但能“吃飽”,而且還要“吃好”,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等科學衛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 住房比較擁擠,室內設施也很簡單 人均住房面積擴大,室內裝修和居住環境明顯改善
3.其他變化
(1)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消費總量不斷增長,消費結構也不斷優化。
(2)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閑娛樂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開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種休閑生活。
(二)交通、通信的不斷發展
1.交通設施的發展
鐵路 截至2010年底,中國的鐵路營運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鐵路、公路、民用航空、水運和地下軌道交通建設飛速發展,已形成綜合交通運輸網
公路 全國建立起比較密集的公路網,公路大橋,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民航 國內國際航線眾多,中國已成為世界民航大國
軌道交通 城市道路建設也發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發展軌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狀況
2.人們出行方式的變化:除了自行車、公交車、出租車,還有方便快捷的地鐵,私家汽車也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長途旅行,火車、汽車、飛機、輪船任人選擇。
3.通信事業的發展和通信方式的變遷:使信息的傳遞變得快捷和簡便,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
電信 我國的電信網絡規模和用戶數均居全球第一,發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移動電話的使用十分普遍。
互聯網的發展 中國的互聯網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截至2015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6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8.8%
二、易混易錯、知識點拔與拓展
1、【易錯易混】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衣食住行變遷的原因有哪些
改革開放以后,國家政策的變化;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不斷更新。
2、【拓展延伸】
1).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意義。
(1)加強了國防力量,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為維護我國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2)推動了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
(3)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4)增強了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心。
2).糧票、布票等票證的產生與停用分別說明了什么?
(1)糧票和布票等票證的產生說明在計劃經濟時代,經濟發展水平低下,糧食、布匹等物資短缺,不得不按計劃限量供給。
(2)糧票和布票等票證停用說明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商品供應充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種票證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被國家逐步取消,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收藏家的愛物。
新中國成立后的科技文化建設
3、【知識點拔】
我國航天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為科技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2)黨中央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
(3)廣大科研工作者的刻苦鉆研。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機遇。
(5)相對穩定的國內、國際環境。
考點一 “兩彈一星” 載人航天技術 雜交水稻 青蒿素
1.(2020·河南信陽 初三一模)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對美國“心理上的影響是巨大的。”美國認為,“一個非白人的國家第次打開了軍事紀實中的一些最深奧的秘密,中國人已插足于一個過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進入的領域。”材料反映了
A.中國經濟實力超越了美國 B.美國因為意識形態鼓勵敵視中國
C.中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成果 D.原子彈爆炸成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中國人已插足于一個過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進入的領域”結合所學知識,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國主義國家的核壟斷,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對維護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義,D正確;中國經濟實力超過美國的說法不符合歷史事實,排除A;材料沒有體現“美國因為意識形態鼓勵敵視中國”的內容,排除B;中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1995年開始提出的,排除C。故選D。
2.(2020·山東無棣 初二期末)新中國成立至今的六十多年時間里,我們解決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這得益于黨和國家的政策,也是科技成果的體現。“政策”和“科技成果”分別指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秈型雜交水稻 B.農業合作化、神五飛天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兩彈一星 D.土地改革、秈型雜交水稻
【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解決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黨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使農村巨大發展;袁隆平的秈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提高了水稻產量,解決了人民的吃飯問題。故“政策”和“科技成果”分別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秈型雜交水稻,A正確;BCD都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
3.(2020·遼寧盤錦 初三學業考試)2020年4月24日是我國第五個中國航天日,這一天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50周年紀念日。回顧歷史,開啟我國飛天之旅的標志性事件是
A.在我國西部戈壁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B.神舟一號無人飛船成功完成第一次飛行試驗
C.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首次升入了太空
D.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升入太空并完成出艙任務
【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神舟一號無人飛船成功完成第一次飛行試驗開啟了我國飛天之旅,故B正確;原子彈爆炸成功加強了我國的國防力量,故排除A項;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首次升入了太空,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成功,故排除C項;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升入太空并完成出艙任務,實行了太空漫步,故排除D項。故選B。
考點二 文化事業成就
4.(2020·山東商河 初二期末)文藝事業繁榮發展離不開黨的政策支持。下列作品創作的共同時代背景是
①《青春之歌》 ②《紅巖》 ③《紅旗譜》 ④《創業史》
A.黨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 B.“文化大革命”結束開始改革開放
C.黨提出科教興國戰略 D.我國基本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1956年,毛澤東提出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雙百”方針提出后,文化領域出現繁榮景象,其中《青春之歌》 、《紅巖》 、《紅旗譜》 、《創業史》都是那一時期的出色作品,A正確;“文化大革命”結束開始改革開放是20世紀70年代末,排除B;20世紀90年代以來,黨和政府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把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放在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位置,排除C;我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是在20世紀末,排除D。故選A。
考點三 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2020·廣西博白 初二期末)20世紀50-70年代,勤儉節約,無私奉獻,是中國社會風尚的主流;如今,注重環保、講究衛生、賑災慈善的社會風尚,逐步形成。影響中國社會風尚不斷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改革開放的推進 B.經濟建設的發展
C.生活條件的改善 D.衛生知識的普及
【答案】A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20世紀50-70年代,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但我國經濟建設走了不少彎路和經歷了一些挫折,譬如“大躍進”、“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從而造成了我國經濟落后、物質匱乏的局面,所以勤儉節約、無私奉獻成為當時中國社會風尚的主流。1978年黨的十一屆全會以后,我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在改革開放的推進下,我國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使得人民不但“口袋”富起來,“腦袋”也富起來了,所以人民的環保意識、衛生意識和助人為樂、賑災慈善等良好的社會風尚也逐步形成了。所以由以上分析得知,影響中國社會風尚不斷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改革開放的推進,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是影響社會風尚形成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它們是在改革開放的影響下出現的,不符合題意。故選A。
6.(2020·河北魏縣 初二期末)可口可樂公司一直走在產品營銷理念的前列,2005年,福娃紀念罐亮相(如圖所示),此次產品營銷借助了
A.2008年北京奧運會 B.2004年雅典奧運會
C.2000年悉尼奧運會 D.2018年北京冬奧會
【答案】A
【解析】依據所學,2005年11月,北京奧組委向全世界公布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當晚,可口可樂再次搶得先機,在奧運吉祥物揭曉的同時推出五款奧運吉祥物紀念罐,并將160多萬個印有吉祥物形象的紀念罐在全國21個城市同步上市。通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可口可樂公司福娃紀念罐大量銷售。A正確;BCD排除,故選A。
1.(2021年安徽中考真題)日本官員承認,進入核俱樂部使中國“獲得亞洲第一大國的稱號”。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后,英國媒體評論說,如果“四大國”繼續假裝中國弱,這是在發瘋,趕緊讓中國進安理會。據此可知
A.核試驗的成功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 B.安理會擔負著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
C.新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新中國得到了西方各國的普遍承認
【答案】A
【詳解】據題意可知,中國擁有核武器是英國媒體認為應該趕快讓中國進入聯合國安理會,說明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故選A;材料反映的是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BCD都與這一主旨不符,排除。
2.(2021年甘肅天水中考真題)2020年10月1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9億千米的太空中送出了它對祖國最獨特的祝福——一張超級自拍。回望歷史,我國太空探索開端于
A.“長征一號” B.“東方紅一號” C.“神舟五號” D.“嫦娥五號”
【答案】B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屬于我國太空探索的開端,B正確;“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排除A;“神舟五號”飛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不是太空探索開端,排除C;2020年中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不屬于太空探索開端,排除D。故選B。
3.(2021年湖北隨州中考真題)在萬千中國人忍饑挨餓的困難時期,他選擇了射耕稻田;在被問及中國是否可能再次面臨糧食危機時,他果斷回答:“不可能了!”下列選項中對“他"及其貢獻表述正確的是
A.他是王進喜,以鐵人志制服大慶井噴 B.他是焦裕祿,靠赤子心改變蘭考舊貌
C.他是鄧稼先,用原子彈保衛國家安全 D.他是袁隆平,憑雜交稻端穩中國飯碗
【答案】D
【詳解】袁隆平是成功培育雜交水稻的第一人,獲得我國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同時他也是第一個特等發 明獎的獲得者,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故D符合題意;王進喜是石油工人,排除A;焦裕祿是黨的好干部,排除B;鄧稼先是“兩彈一星”的元勛,排除C。故選D。
4.(2021年湖南懷化中考真題)國家統計局5月11日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總人口為141178萬人。“民以食為天”,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中食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的“雜交水稻之父”是
A.鄧稼先 B.袁隆平 C.屠呦呦 D.錢學森
【答案】B
【詳解】袁隆平是成功培育雜交水稻的第一人,獲得我國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同時他也是第一個特等發明獎的獲得者,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故B符合題意;鄧稼先和錢學森屬于原子彈方面的專家,排除A和D項;屠呦呦發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排除C;故選B。
5.(2021年四川廣安中考真題)“中國的經驗第一條就是自力更生為主。我們很多東西是靠自己搞出來的……這樣,就可以振奮起整個國家奮發圖強的精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A.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 B.秈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
C.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D.成功掌握載人航天技術
【答案】D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開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故選D;第一顆原子彈1964年爆炸成功,1967年氫彈爆炸成功,1973年秈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1965年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都是在改革開放之前,排除ABC。
6.(2021年山東菏澤中考真題)某歷史興趣小組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搜集到以下四幅人物圖片,他們的貢獻共同體現了新中國的
A.科學技術成就 B.國防建設成果 C.信息技術發展 D.文教事業進步
【答案】A
【詳解】根據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錢學森、鄧稼先為兩彈一星的研制作出重大貢獻,神州五號反映了航天事業的發展,袁隆平培育出雜交水稻。所以圖片都反映了我國的科學技術成就,A符合題意;BCD項圖片沒有體現,排除。故選擇A。
7.(2021年廣東中考真題)2018年,我國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19657億元,比2012年增長90.9%,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18%,比2012年提高0.21個百分點。這表明我國
A.建成獨立自主工業體系 B.脫貧攻堅戰略取得突破
C.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創新 D.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答案】C
【詳解】2018年,我國研究與實踐發展經費支出比2012年較大增長,說明我國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故選C;A項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材料信息與脫貧攻堅戰略無關,排除B;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區域協調發展的信息,排除D。
8.(2021年廣西梧州中考真題)史料是歷史學習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當事人、親歷者直接記錄或留下的資料和遺物、遭跡等。如果我們要研究袁隆平為我國糧食安全做出的貢獻,以下可作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A.《袁隆平傳奇) B.袁隆平遺留的手稿
C.電影作品《袁隆平》 D.某同學的課堂筆記
【答案】B
【詳解】依據“一手史料是當事人、親歷者直接記錄或留下的資料和遺物、遭跡等”和所學知識,袁隆平遺留的手稿是當事人直接記錄或留下的珍貴資料,可作為一手史料使用,B正確;《袁隆平傳奇》、電影作品《袁隆平》屬于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不具有一手史料價值,AC排除;某同學的課堂筆記屬于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獲取的關于袁隆平的相關知識,但不具有史料價值,D排除。故選B。
9.(2021年海南中考真題)國家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成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被列入第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材料表明國家重視少數民族的
A.經濟建設 B.文化傳承 C.科技發展 D.文旅開發
【答案】B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國家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成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被列入第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家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表明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所以B符合題意;題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對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傳承,未反映經濟建設方面,所以A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對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傳承,未涉及科技發展,所以C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對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傳承,未涉及文旅開發,所以D不符合題意。
10.(2021年四川眉山中考真題)春節聯歡晚會是贊助商競爭的舞臺。20世紀80年代春晚的主流贊助商是鐘表廠和自行車制造廠,90年代是家電生產廠,如今則是互聯網公司。這反映了
A.中國經濟體制的變化 B.對外開放取得的成就
C.中國社會經濟的變遷 D.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答案】C
【詳解】根據題干“20世紀80年代春晚的主流贊助商是鐘表廠和自行車制造廠,90年代是家電生產廠,如今則是互聯網公司”可以看出,春晚選擇的贊助商的變化,體現了我國“新經濟”的潮流,反映了中國社會經濟的變遷,C正確;題干材料贊助商的變化,與經濟體制變化、對外開放、經濟全球化發展不符,排除ABD。故選C。
11.(2021年湖南衡陽中考真題)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家庭財富標志。下圖是改革開放以來家庭財富標志的變化,反映出
A.經濟持續增長使農業結構不斷優化 B.經濟發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C.經濟持續發展使就業觀念不斷變化 D.工業技術進步使產品質量不斷提升
【答案】B
【詳解】根據所學和材料“改革開放以來家庭財富標志的變化”可知,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家庭財富標志越來越高檔,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B正確;圖片說明的是消費觀念的變化,不是經濟持續增長使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持續發展使就業觀念不斷變化、工業技術進步使產品質量不斷提升,排除ACD。故選B
12.(2021年山西中考真題)下列兩幅圖呈現出我國交通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們對國家發展的共同作用是
A.健全交通網,改善民生 B.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
C.發展高科技,鞏固國防 D.有利于海峽兩岸交往
【答案】A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青藏鐵路和港珠澳大橋都是新時期我國在交通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因此,它們的建成都健全了我國的交通運輸網。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對于青藏兩省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改善各族群眾生活,對于增進民族團結和鞏固祖國邊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港珠澳大橋方便三地之間人員車輛經濟交流、有效吸引香港資金到珠江西岸城市投資、可有力的促進澳門、珠海乃至珠江西岸的經濟發展。因此,它們的建成都促進相關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使人民生活幸福感不斷增強。據此可知,它們對國家發展的共同作用是健全交通網,改善民生,故A項正確;青藏鐵路的貫通增進民族團結和鞏固祖國邊防,港珠澳大橋將粵港澳緊緊連在一起,是“一國兩制”偉大實踐下新的里程碑,因此,BC項不是二者的共同作用,排除BC項;青藏鐵路和港珠澳大橋均未涉及到臺灣地區,排除D項。故選A項。
13.(2020年安徽)詞匯變化反映時代變遷。《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時曾一次性增收了5000多個新詞條,如市場經濟、超市、電腦、綠色食品、下海等。本次修訂可能發生在
A.1956年 B.1978年 C.1984年 D.1996年
【答案】D
【解析】考查點:時代變遷。解題思路:根據新詞條判斷時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題干的市場經濟、超市、下海等詞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關,故D符合題意;與1956年有關的詞匯是社會主義改造、中共八大等,排除A;與1978年相關的詞匯是改革開放等,排除B;與1984年相關的詞匯是國企改革等,排除C。故選D。
14.(2020年貴州黔東南)2020年暑假,一位外籍游客將帶著家人到黔東南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不可能發生的是
10.2020年暑假,一位外籍游客將帶著家人到黔東南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不可能發生的是
A 穿現代服裝 B.用糧票買米 C.住小洋樓 D. 用微信支付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本題屬于逆向選擇題,可用排除法,根據所學可知,用糧票買米,說明米的匱乏,不能滿足群眾需要,所以要限制供應;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生產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到20世紀八十年代后期,市場就已經放開,糧票、布票、油票等票證先后退出,所以2020年暑假,黔東南不可能買米還用糧票這一現象,所以B符合題意。
15.(2020年湖北黃岡)我國有著豐富的節日文化,如除夕、中秋、國慶等,國家在一些傳統節日還規定了法定假日天數。我國的節日文化是一份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不僅可以進一步認識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還突出反映了
A.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B.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大幅提高
C.禮儀性和娛樂性的完美結合 D.發展假日經濟的需求空間巨大
【答案】A
【解析】考查點:中國節日文化。解題思路:依據題干關鍵信息“傳統節日還規定了法定假日天數”“節日文化是一份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可以進一步認識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可知,該題干主要表述的發揚中國節日文化的內涵。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的節日文化是一份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如除夕、中秋、國慶等。通過節日文化不僅可以進一步認識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還突出反映了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A項符合題意;而BCD三項均與題干信息主旨不符,排除。故選A。
16.(2020年湖北咸寧)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醫學在東漢時期取得了劃時代的成就,張仲景和華佗為東漢的醫學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明代的《本草綱目》是一部藥物學巨著,被譯為日文、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種文字,廣為流傳。
材料二:共和國勛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榮譽,授予為黨、國家和人民作出巨大貢獻、功勛卓著的杰出人士。2019年9月29日,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等8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他們頒發的獎章。
材料三: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將中醫納入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2020年,在對新冠肺炎的治療中,中醫與西醫結合,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及時同世界衛生組織共享了這一獨特經驗,在全球抗疫中貢獻了中國智慧。
(1)材料一中張仲景撰寫的什么醫學著作奠定了中醫臨床學基礎?華佗發明的做手術時用的麻醉性藥物叫什么?《本草綱目》的作者是誰?
(2)材料二中屠呦呦榮獲了共和國勛章,請簡介其卓著功勛。
(3)根據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中醫的看法。(談一點即可)
【答案】(1)著作:《傷寒雜病論》。藥物:麻沸散。作者:李時珍。
(2)發現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使仝球數億人受益;對人類生命健康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3)①中醫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②中醫對世界醫學事業發展作出了重妥的頁獻;③中醫從中國走向了世界,具有世界性影響;④中醫在傳承中有發展,在發展中有創新。(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中張仲景撰寫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臨床學基礎。華佗發明的做手術時用的麻醉性藥物叫麻沸散。東漢醫學家華佗擅長針灸和外科手術,為減輕病人疼痛,制成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提出了“治未病”理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本草綱目》的作者是李時珍。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屠呦呦發現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使仝球數億人受益;對人類生命健康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而材料二中屠呦呦榮獲了共和國勛章。
(3)本題是開放型題目,考查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中醫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中醫對世界醫學事業發展作出了重妥的頁獻;中醫從中國走向了世界,具有世界性影響;中醫在傳承中有發展,在發展中有創新。
1.(2020·廣東深圳 中考真題)運用如圖史料,可以設計出有關中國歷史的探究主題是
A.農業技術的發展 B.醫藥事業的進步
C.思想文化的繁榮 D.政治制度的演變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四則史料分別反映的是筒車、占城稻的引進、秧馬、袁隆平育成秈型雜交水稻,體現了農業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故A正確;材料沒有涉及醫學、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故排除BCD項。故選A。
2.(2018·福建寧德 初二期末)青蒿素類藥物自問世以來的10年間,死于瘧疾的人數下降了38%,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的瘧疾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下降了至少一半。這一事實說明
A.青蒿素藥效低 B.科技造福人類 C.青蒿素成本高 D.瘧疾無法治愈
【答案】B
【解析】概括材料可知,青蒿素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瘧疾的死亡人數,挽救了生命,挽救了家庭,這說明科技造福了人類。B正確;A違背題意,A錯誤;材料重在藥效沒提到制藥成本,C錯誤;“瘧疾無法治愈”這一結論在材料中沒提到,D錯誤。綜上故選B。
3.(2020·河南初三月考)鄧小平說:“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以下對材料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A.原子彈研制成功與科學家貢獻密切相關 B.兩彈一星研制成功提高我國國際地位
C.我國政府和領導人重視原子彈研制 D.科技進步促進我國經濟實力增強
【答案】B
【解析】材料“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描述的是“兩彈一星”研制成功提高我國國際地位,B正確;題干是在說明兩彈一星研制成功的影響,沒有體現科學家的貢獻或領導人的重視,AC排除;“兩彈一星”科技進步主要作用是促進我國國防實力增強和國際地位提高,D排除。故選B。
4.(2020·江西初三二模)“說艱辛,往事回首,豪情迸發。青藏高原度日月,羅布泊里展才華。餐風雪,蘑菇云涌時,舉世訝。挺脊梁,走天涯;鑄核盾,創奇葩。星歌東方紅,輝映華夏。百折不撓行萬里,群英薈萃出大家。”詞句中的“群英”是指
A.新中國開國元勛 B.鎮守邊陲的戰士
C.艱苦創業的工人 D.“兩彈一星”功臣
【答案】D
【解析】題干引用的是一首詞,其中“羅布泊”“蘑菇云”指原子彈試驗成功,“東方紅”指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因此,詞句中的“群英”指的是“兩彈一星”的功臣,D符合題意;ABC項人物題干中沒有涉及,排除。故選擇D。
5.(2020·北京大興 初二期末)下面一組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新中國的國防建設 B.民族團結祖國統一
C.共和國的外交成就 D.現代科技文化成就
【答案】D
【解析】依據圖片,結合所學可知,圖片反映的分別是新中國成立后原子彈的研制成功,航天事業的發展,文化的成就,所以反映的共同主題是現代科技文化的成就,D符合題意;新中國的國防建設沒有體現“莫言獲獎”等,BC項圖片中沒有涉及,所以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
6.(2019·山西初二期末)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隨著國家的發展,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是
A.魯迅 B.矛盾 C.賈平凹 D.莫言
【答案】D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開創了中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先例的是莫言。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憑借長篇小說《蛙》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越來越大。北京時間2012年10月11日19時,瑞典諾貝爾委員會宣布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為莫言,所以D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
7.(2020·北京清華附中永豐中學初二期末)下表所示內容反映了我國
A.經濟快速發展 B.文化教育進步 C.社會保障提高 D.飲食結構優化
【答案】A
【解析】改革開放前的三大件和改革開放后的三大件有了明顯的不同,新的高檔消費品層次不窮,從三大件的變化可以深切的體會到改革開放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經過改革開放,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A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文化教育、社會保障、飲食結構優化,因此BCD錯誤。綜上故選A。
8.(2020·湖南雨花 初二期末)上海紡織女工楊秀燕從1965年開始記錄家里的每一筆開銷,小到幾分錢,大到幾百元,無一遺漏,一記就是37年。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帳”,卻被中國歷史博物館當作寶貝一樣收藏起來。你認為它的歷史價值主要在于
A.記錄者是普通百姓 B.反映一定時期的社會歷史變遷
C.記錄時間具有連續性 D.記錄內容是民眾的日常生活細節
【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使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人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所以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帳”歷史價值主要在于反映一定時期的社會歷史變遷,B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
9.(2020·廣西玉州 初二期末)漫畫源于生活。如圖的圖一和圖二是不同時期關于著裝的對話,對話內容的變化體現的實質是
A.服裝產業迅猛發展 B.服飾品味逐漸提升
C.消費觀念曰新月異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答案】D
【解析】依據題干給出的圖一和圖二不同時期關于著裝的對話可知,對話內容的變化體現的實質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改革開放前,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不能滿足人們生活需要,買衣服要憑布票,而且色彩和樣式單調,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裝或藍色解放裝。改革開放后衣著日益豐富多彩,服飾成為人們顯示風度,展示個性的方式。這主要得益于改革開放促進經濟迅速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改善,所以D項符合題意;綜上所述ABC三項均與圖片信息主旨不符,排除。故選D。
10.(2020·陜西初三)如圖為我國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耐用消費品變化統計圖。這一變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國
A.改革開放成效顯著 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工業生產技術發展 D.居民消費結構完善
【答案】A
【解析】圖表反映出2008年和1980年、1985年、1990年相比,我國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的耐用消費品有極大的提高,特別是彩電,由1980年的0.39達到2008年的99.2,說明改革開放后農村經濟得到發展,故A項正確;圖表只能反映農村經濟得到發展,不能全面反映所有人民生活水平都提高,A項錯誤;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村耐用消費品消費極大的增長是經濟發展引起的并不是工業生產技術提高的結果,B項錯誤;消費結構指的是各類消費支出在總消費中所占的比例,僅從農村居民在耐用消費品的消費增長中無法看出整個居民的消費結構是否完善,D項錯誤。故選A。
11.(2020·北京延慶 初三零模)“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寫到:“1999年12月,中國發放第一張社會保障卡……截止到2018年底,社會保障持卡人數達到12.27億人。”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的條件有
①綜合國力提升 ②信息技術推廣 ③法制建設進步 ④城鄉差別消失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社保體系的完善需要國家發達的經濟實力作為保證,①正確。其次,社會保障卡的芯片是智能卡(CPU卡)芯片,所以社保卡的推廣也是信息技術推廣的重要成果,②正確。最后,我國社保體系的不斷完善離不開相關法律的發展與完善,③正確。因此D正確;目前為止我國城鄉發展還存在差距,④錯誤,由此排除ABC,綜上故選D。
12.(2020·安徽馬鞍山 初二期末)建國以來,我國國防和科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王學亮《朝鮮戰爭中美國對中國的核論詐》
(1)材料一中杜魯門的回答透露出什么信息?
材料二
國防科技進展大事年表
1955年10月8日 錢學森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
1956年12月22日 我國制定《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
1957年10月15日 中蘇簽訂《國防新技術協定》
1958年8月 鄧稼先開始研究原子彈的制造理論
1960年2月 中央軍委提出“兩彈為主,導彈第一”的方針
1960年7月 蘇聯撤走在華的全部技術專家
1964年10月16日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西方大國的核壟斷
1966年10月27日 我國第一次成功進行了發射導彈核武器的實驗
1967年6月17日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標志著中國核武器的發展進入新階段
1970年4月24日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摘編自靳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2)根據材料二指出我國國防科技取得哪些突出成就?并分析其意義。
材料三 20世紀50年代,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果斷決定研制原子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在為其奮斗的過程中,廣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發揚了一種崇高的精神,它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為中華民族創造的新的寶貴精神財富。
——1999年9月19日《人民日報》(第1版)
(3)材料三中“崇高的精神”被歸納為什么精神?簡述這一精神的內涵。
【答案】(1)信息:美國對中國的核訛詐;美國準備在朝鮮戰爭中使用原子彈或核武器;美國嚴重威脅中國安全。
(2)成就:兩彈一星(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研制成功意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精神;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3)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內涵: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協同;勇于攀登。
【解析】
(1)依據材料一“總統先生,您對朝鮮的事態打算如何應付?”“那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彈”“包括我們擁有的任何武器”由此可知,杜魯門透露的信息:美國準備在朝鮮戰爭中使用原子彈或核武器,美國對中國的核訛詐;美國的行為嚴重威脅中國安全。
(2)依據材料二“1964年10月1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日,我國第一次成功進行了發射導彈核武器的實驗”“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由此可知我國在國防領域取得的成就:兩彈一星即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研制成功;結合課本所學,兩彈一星爆炸成功,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精神;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3)依據材料三“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果斷決定研制原子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在為其奮斗的過程中,廣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發揚了一種崇高的精神,它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為中華民族創造的新的寶貴精神財富。”可知廣大研制工作者在原子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發揚的精神,被稱為“兩彈一星”精神;結合課本所學,“兩彈一星”精神指的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協同;勇于攀登等精神。
【巧記+精講+典練】:2022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一遍過
專題21概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國家重視科學技術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許多研究成果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文化事業也不斷發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
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衣、食、住、行、用等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變遷,見證了時代的進步。
巧記
精講
典 練
1.典型例題
2.真題演練
3.考點突破綜合練習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21 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
1、時空坐標
重大事件與人物
1)了解并掌握“兩彈一星”及我國在航空航天方面的主要成就;并掌握鄧稼先、錢學森、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的事跡。
2)知道“雙百”方針和文化事業的發展概況。
3)了解改革開放前后,中國人民在社會生活方面發生的變化和中國在交通、通訊方面的進步。
專題21知識體系
一、核心知識梳理:
考點1、“兩彈一星” 載人航天技術 雜交水稻 青蒿素1.“兩彈一星”
兩彈 核彈 原子彈 時間: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地點:我國西部戈壁
標志:
代表人物:鄧稼先
氫彈 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導彈 1966年,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試驗取得成功。我國有了可用于實戰的導彈
一星 人造地球衛星 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成功原因 黨和國家領導下,以錢學森、鄧稼先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國科學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難
意義 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
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2.載人航天工程
20世紀90年代 我國開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 神舟一號無人飛船成功完成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開啟了我國的飛天之旅
2003年10月 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008年9月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完成出艙任務,實現了太空行走
3.袁隆平和雜交水稻
袁隆平 成就 20世紀70年代,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貢獻 國內 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國際 對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也有重要貢獻
榮譽 國內 我國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我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獲得者
國際 榮獲多項國際大獎,享有很高的國際聲望,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4.屠呦呦和青蒿素
背景 20世紀60年代,為尋找治療瘧疾的新型有效藥物,中國藥學家屠呦呦領導科研團隊,在70年代初發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優點 青蒿素類藥物對瘧疾的治愈率很高,開創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
作用 青蒿素類藥物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和大力推廣,使全球數億人受益,對人類生命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考點2、文化事業成就
(1)1956年,毛澤東提出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即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2)“雙百”方針提出后,文化領域出現了繁榮景象。長篇小說《紅巖》《青春之歌》、話劇《茶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電影《英雄兒女》《林則徐》等,都是那一時期的出色作品。(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文化事業進一步發展,成果豐富。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考點3、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日常生活的變化
1.變化階段
(1)新中國成立前,物價飛漲,民生凋敝。
(2)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當家做主,經濟恢復,物價穩定,人民生活發生了根本變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3)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2.衣、食、住的變化
改革開放前 改革開放后
衣 人們買衣服要憑布票,不僅數量有限,色彩和樣式也很單調 人們的衣著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服飾已經不僅僅是滿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們顯示風度、展示個性的方式
食 飲食結構比較單一,有些農村甚至沒有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 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人們不但能“吃飽”,而且還要“吃好”,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等科學衛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 住房比較擁擠,室內設施也很簡單 人均住房面積擴大,室內裝修和居住環境明顯改善
3.其他變化
(1)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消費總量不斷增長,消費結構也不斷優化。
(2)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閑娛樂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開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種休閑生活。
(二)交通、通信的不斷發展
1.交通設施的發展
鐵路 截至2010年底,中國的鐵路營運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鐵路、公路、民用航空、水運和地下軌道交通建設飛速發展,已形成綜合交通運輸網
公路 全國建立起比較密集的公路網,公路大橋,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民航 國內國際航線眾多,中國已成為世界民航大國
軌道交通 城市道路建設也發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發展軌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狀況
2.人們出行方式的變化:除了自行車、公交車、出租車,還有方便快捷的地鐵,私家汽車也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長途旅行,火車、汽車、飛機、輪船任人選擇。
3.通信事業的發展和通信方式的變遷:使信息的傳遞變得快捷和簡便,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
電信 我國的電信網絡規模和用戶數均居全球第一,發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移動電話的使用十分普遍。
互聯網的發展 中國的互聯網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截至2015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6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8.8%
二、易混易錯、知識點拔與拓展
1、【易錯易混】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衣食住行變遷的原因有哪些
改革開放以后,國家政策的變化;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不斷更新。
2、【拓展延伸】
1).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意義。
(1)加強了國防力量,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為維護我國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2)推動了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
(3)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4)增強了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心。
2).糧票、布票等票證的產生與停用分別說明了什么?
(1)糧票和布票等票證的產生說明在計劃經濟時代,經濟發展水平低下,糧食、布匹等物資短缺,不得不按計劃限量供給。
(2)糧票和布票等票證停用說明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商品供應充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種票證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被國家逐步取消,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收藏家的愛物。
新中國成立后的科技文化建設
3、【知識點拔】
我國航天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為科技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2)黨中央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
(3)廣大科研工作者的刻苦鉆研。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機遇。
(5)相對穩定的國內、國際環境。
考點一 “兩彈一星” 載人航天技術 雜交水稻 青蒿素
1.(2020·河南信陽 初三一模)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對美國“心理上的影響是巨大的。”美國認為,“一個非白人的國家第次打開了軍事紀實中的一些最深奧的秘密,中國人已插足于一個過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進入的領域。”材料反映了
A.中國經濟實力超越了美國 B.美國因為意識形態鼓勵敵視中國
C.中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成果 D.原子彈爆炸成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2.(2020·山東無棣 初二期末)新中國成立至今的六十多年時間里,我們解決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這得益于黨和國家的政策,也是科技成果的體現。“政策”和“科技成果”分別指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秈型雜交水稻 B.農業合作化、神五飛天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兩彈一星 D.土地改革、秈型雜交水稻
3.(2020·遼寧盤錦 初三學業考試)2020年4月24日是我國第五個中國航天日,這一天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50周年紀念日。回顧歷史,開啟我國飛天之旅的標志性事件是
A.在我國西部戈壁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B.神舟一號無人飛船成功完成第一次飛行試驗
C.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首次升入了太空
D.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升入太空并完成出艙任務
考點二 文化事業成就
4.(2020·山東商河 初二期末)文藝事業繁榮發展離不開黨的政策支持。下列作品創作的共同時代背景是
①《青春之歌》 ②《紅巖》 ③《紅旗譜》 ④《創業史》
A.黨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 B.“文化大革命”結束開始改革開放
C.黨提出科教興國戰略 D.我國基本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考點三 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2020·廣西博白 初二期末)20世紀50-70年代,勤儉節約,無私奉獻,是中國社會風尚的主流;如今,注重環保、講究衛生、賑災慈善的社會風尚,逐步形成。影響中國社會風尚不斷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改革開放的推進 B.經濟建設的發展
C.生活條件的改善 D.衛生知識的普及
6.(2020·河北魏縣 初二期末)可口可樂公司一直走在產品營銷理念的前列,2005年,福娃紀念罐亮相(如圖所示),此次產品營銷借助了
A.2008年北京奧運會 B.2004年雅典奧運會
C.2000年悉尼奧運會 D.2018年北京冬奧會
1.(2021年安徽中考真題)日本官員承認,進入核俱樂部使中國“獲得亞洲第一大國的稱號”。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后,英國媒體評論說,如果“四大國”繼續假裝中國弱,這是在發瘋,趕緊讓中國進安理會。據此可知
A.核試驗的成功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 B.安理會擔負著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
C.新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新中國得到了西方各國的普遍承認
2.(2021年甘肅天水中考真題)2020年10月1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9億千米的太空中送出了它對祖國最獨特的祝福——一張超級自拍。回望歷史,我國太空探索開端于
A.“長征一號” B.“東方紅一號” C.“神舟五號” D.“嫦娥五號”
3.(2021年湖北隨州中考真題)在萬千中國人忍饑挨餓的困難時期,他選擇了射耕稻田;在被問及中國是否可能再次面臨糧食危機時,他果斷回答:“不可能了!”下列選項中對“他"及其貢獻表述正確的是
A.他是王進喜,以鐵人志制服大慶井噴 B.他是焦裕祿,靠赤子心改變蘭考舊貌
C.他是鄧稼先,用原子彈保衛國家安全 D.他是袁隆平,憑雜交稻端穩中國飯碗
4.(2021年湖南懷化中考真題)國家統計局5月11日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總人口為141178萬人。“民以食為天”,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中食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的“雜交水稻之父”是
A.鄧稼先 B.袁隆平 C.屠呦呦 D.錢學森
5.(2021年四川廣安中考真題)“中國的經驗第一條就是自力更生為主。我們很多東西是靠自己搞出來的……這樣,就可以振奮起整個國家奮發圖強的精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A.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 B.秈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
C.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D.成功掌握載人航天技術
6.(2021年山東菏澤中考真題)某歷史興趣小組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搜集到以下四幅人物圖片,他們的貢獻共同體現了新中國的
A.科學技術成就 B.國防建設成果 C.信息技術發展 D.文教事業進步
7.(2021年廣東中考真題)2018年,我國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19657億元,比2012年增長90.9%,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18%,比2012年提高0.21個百分點。這表明我國
A.建成獨立自主工業體系 B.脫貧攻堅戰略取得突破
C.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創新 D.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8.(2021年廣西梧州中考真題)史料是歷史學習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當事人、親歷者直接記錄或留下的資料和遺物、遭跡等。如果我們要研究袁隆平為我國糧食安全做出的貢獻,以下可作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A.《袁隆平傳奇) B.袁隆平遺留的手稿
C.電影作品《袁隆平》 D.某同學的課堂筆記
9.(2021年海南中考真題)國家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成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被列入第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材料表明國家重視少數民族的
A.經濟建設 B.文化傳承 C.科技發展 D.文旅開發
10.(2021年四川眉山中考真題)春節聯歡晚會是贊助商競爭的舞臺。20世紀80年代春晚的主流贊助商是鐘表廠和自行車制造廠,90年代是家電生產廠,如今則是互聯網公司。這反映了
A.中國經濟體制的變化 B.對外開放取得的成就
C.中國社會經濟的變遷 D.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11.(2021年湖南衡陽中考真題)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家庭財富標志。下圖是改革開放以來家庭財富標志的變化,反映出
A.經濟持續增長使農業結構不斷優化 B.經濟發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C.經濟持續發展使就業觀念不斷變化 D.工業技術進步使產品質量不斷提升
12.(2021年山西中考真題)下列兩幅圖呈現出我國交通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們對國家發展的共同作用是
A.健全交通網,改善民生 B.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
C.發展高科技,鞏固國防 D.有利于海峽兩岸交往
13.(2020年安徽)詞匯變化反映時代變遷。《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時曾一次性增收了5000多個新詞條,如市場經濟、超市、電腦、綠色食品、下海等。本次修訂可能發生在
A.1956年 B.1978年 C.1984年 D.1996年
14.(2020年貴州黔東南)2020年暑假,一位外籍游客將帶著家人到黔東南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不可能發生的是
10.2020年暑假,一位外籍游客將帶著家人到黔東南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不可能發生的是
A 穿現代服裝 B.用糧票買米 C.住小洋樓 D. 用微信支付
15.(2020年湖北黃岡)我國有著豐富的節日文化,如除夕、中秋、國慶等,國家在一些傳統節日還規定了法定假日天數。我國的節日文化是一份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不僅可以進一步認識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還突出反映了
A.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B.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大幅提高
C.禮儀性和娛樂性的完美結合 D.發展假日經濟的需求空間巨大
16.(2020年湖北咸寧)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醫學在東漢時期取得了劃時代的成就,張仲景和華佗為東漢的醫學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明代的《本草綱目》是一部藥物學巨著,被譯為日文、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種文字,廣為流傳。
材料二:共和國勛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榮譽,授予為黨、國家和人民作出巨大貢獻、功勛卓著的杰出人士。2019年9月29日,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等8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他們頒發的獎章。
材料三: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將中醫納入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2020年,在對新冠肺炎的治療中,中醫與西醫結合,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及時同世界衛生組織共享了這一獨特經驗,在全球抗疫中貢獻了中國智慧。
(1)材料一中張仲景撰寫的什么醫學著作奠定了中醫臨床學基礎?華佗發明的做手術時用的麻醉性藥物叫什么?《本草綱目》的作者是誰?
(2)材料二中屠呦呦榮獲了共和國勛章,請簡介其卓著功勛。
(3)根據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中醫的看法。(談一點即可)
1.(2020·廣東深圳 中考真題)運用如圖史料,可以設計出有關中國歷史的探究主題是
A.農業技術的發展 B.醫藥事業的進步
C.思想文化的繁榮 D.政治制度的演變
2.(2018·福建寧德 初二期末)青蒿素類藥物自問世以來的10年間,死于瘧疾的人數下降了38%,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的瘧疾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下降了至少一半。這一事實說明
A.青蒿素藥效低 B.科技造福人類 C.青蒿素成本高 D.瘧疾無法治愈
3.(2020·河南初三月考)鄧小平說:“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以下對材料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A.原子彈研制成功與科學家貢獻密切相關 B.兩彈一星研制成功提高我國國際地位
C.我國政府和領導人重視原子彈研制 D.科技進步促進我國經濟實力增強
4.(2020·江西初三二模)“說艱辛,往事回首,豪情迸發。青藏高原度日月,羅布泊里展才華。餐風雪,蘑菇云涌時,舉世訝。挺脊梁,走天涯;鑄核盾,創奇葩。星歌東方紅,輝映華夏。百折不撓行萬里,群英薈萃出大家。”詞句中的“群英”是指
A.新中國開國元勛 B.鎮守邊陲的戰士
C.艱苦創業的工人 D.“兩彈一星”功臣
5.(2020·北京大興 初二期末)下面一組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新中國的國防建設 B.民族團結祖國統一
C.共和國的外交成就 D.現代科技文化成就
6.(2019·山西初二期末)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隨著國家的發展,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是
A.魯迅 B.矛盾 C.賈平凹 D.莫言
7.(2020·北京清華附中永豐中學初二期末)下表所示內容反映了我國
A.經濟快速發展 B.文化教育進步 C.社會保障提高 D.飲食結構優化
8.(2020·湖南雨花 初二期末)上海紡織女工楊秀燕從1965年開始記錄家里的每一筆開銷,小到幾分錢,大到幾百元,無一遺漏,一記就是37年。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帳”,卻被中國歷史博物館當作寶貝一樣收藏起來。你認為它的歷史價值主要在于
A.記錄者是普通百姓 B.反映一定時期的社會歷史變遷
C.記錄時間具有連續性 D.記錄內容是民眾的日常生活細節
9.(2020·廣西玉州 初二期末)漫畫源于生活。如圖的圖一和圖二是不同時期關于著裝的對話,對話內容的變化體現的實質是
A.服裝產業迅猛發展 B.服飾品味逐漸提升
C.消費觀念曰新月異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0.(2020·陜西初三)如圖為我國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耐用消費品變化統計圖。這一變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國
A.改革開放成效顯著 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工業生產技術發展 D.居民消費結構完善
11.(2020·北京延慶 初三零模)“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寫到:“1999年12月,中國發放第一張社會保障卡……截止到2018年底,社會保障持卡人數達到12.27億人。”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的條件有
①綜合國力提升 ②信息技術推廣 ③法制建設進步 ④城鄉差別消失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2020·安徽馬鞍山 初二期末)建國以來,我國國防和科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王學亮《朝鮮戰爭中美國對中國的核論詐》
(1)材料一中杜魯門的回答透露出什么信息?
材料二
國防科技進展大事年表
1955年10月8日 錢學森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
1956年12月22日 我國制定《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
1957年10月15日 中蘇簽訂《國防新技術協定》
1958年8月 鄧稼先開始研究原子彈的制造理論
1960年2月 中央軍委提出“兩彈為主,導彈第一”的方針
1960年7月 蘇聯撤走在華的全部技術專家
1964年10月16日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西方大國的核壟斷
1966年10月27日 我國第一次成功進行了發射導彈核武器的實驗
1967年6月17日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標志著中國核武器的發展進入新階段
1970年4月24日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摘編自靳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2)根據材料二指出我國國防科技取得哪些突出成就?并分析其意義。
材料三 20世紀50年代,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果斷決定研制原子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在為其奮斗的過程中,廣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發揚了一種崇高的精神,它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為中華民族創造的新的寶貴精神財富。
——1999年9月19日《人民日報》(第1版)
(3)材料三中“崇高的精神”被歸納為什么精神?簡述這一精神的內涵。
【巧記+精講+典練】:2022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一遍過
專題21概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國家重視科學技術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許多研究成果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文化事業也不斷發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
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衣、食、住、行、用等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變遷,見證了時代的進步。
巧記
精講
典 練
1.典型例題
2.真題演練
3.考點突破綜合練習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健康| 宣恩县| 西乡县| 治多县| 邯郸市| 曲麻莱县| 离岛区| 冷水江市| 河南省| 玛纳斯县| 阜阳市| 汕头市| 昌吉市| 香河县| 巴彦县| 长白| 峨眉山市| 武强县| 桓仁| 雅江县| 南汇区| 玉田县| 宁蒗| 合肥市| 宁河县| 石首市| 丰原市| 乌兰县| 襄汾县| 江西省| 神农架林区| 元江| 马公市| 安泽县| 平阴县| 台东县| 鹤峰县| 维西| 临清市| 城固县| 庄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