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初中生物七下4.12.2感受器和感覺器官 習題訓練一、選擇題1.ICL晶體植入手術可以矯正近視,其原理可以理解為在眼球的虹膜后,晶狀體前植入一個“隱形眼鏡”(如圖),以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小曼因近視做了此手術,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小曼手術前后,她的視覺感受器都是視網膜 B. 植入的ICL晶體會使小曼眼球的晶狀體變凸 C. 植入小曼眼球的ICL晶體相當于一個凹透鏡 D. 手術前,小曼看不清遠處物體是因為物像落到了視網膜的前方2.中國人是黃皮膚黑眼睛,歐洲人是白皮膚藍眼睛,決定眼球顏色的結構是( )A. 角膜 B. 晶狀體 C. 視網膜 D. 虹膜3.感受苦味的味蕾較多分布在( )A. 舌尖 B. 舌根 C. 舌兩側 D. 舌中部4.耳的結構中,能將聲波轉換成振動的是( )A. 鼓膜 B. 聽小骨 C. 耳蝸 D. 半規管5.下表中能正確表達其左側圖所示關系的是( )甲 乙 丙 丁A 眼球壁的中膜 角膜 虹膜 脈絡膜B 中樞神經系統 腦 脊髓 神經C 消化系統 消化道 消化器官 消化腺D 血細胞 紅細胞 白細胞 血小板A. A B. B C. C D. D6.圖為眼球的結構示意圖,汽車駕駛員看見紅燈就會停車,紅燈的光線進入眼球的正確順序是( )A. 1→3→5→6 B. 4→6→5→7 C. 1→2→7→6 D. 2→3→1→67.有一位耳聾患者,經檢查耳的結構完好,可能發生病變的是( )A. 耳蝸 B. 聽小骨 C. 聽覺神經 D. 毛細血管8.中耳炎可能導致傳導性耳聾,其原因是( )A. 聽覺感受器損傷 B. 鼓膜、聽小骨損傷 C. 前庭損傷 D. 大腦的聽覺中樞損傷9.形成視覺和物像的部位,分別在人體的( )A. 大腦皮層和視網膜 B. 視網膜和大腦皮質 C. 視覺中樞和大腦皮質 D. 大腦皮層和視覺中樞10.如圖為耳的結構圖,能收集聲波、產生振動、傳導振動的結構依次是(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⑧ D. ③⑦④11.流程圖可以用來表示連續發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動,以下流程圖不正確的是( )A. 氣體進入肺: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B. 神經沖動傳導的途徑:感受器→傳人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C. 聽覺的形成:聲波→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聽覺中樞D. 肺循環:左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右心房12.小王的手被劃破感到疼痛,是因為皮膚真皮里分布有( )A. 毛細血管 B. 感覺神經末梢 C. 汗腺 D. 黑色素細胞13.你看到過街道上的“盲道”了嗎?這主要是利用盲人的( )A. 聽覺 B. 痛覺 C. 視覺 D. 觸覺14.味覺感受器(味蕾)能辨別的四種基本的味是( )A. 酸、甜、苦、咸 B. 酸、甜、苦、辣 C. 甜、咸、苦、辣 D. 麻、酸、甜、咸15.“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人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的原因是( )A. 鼻黏膜內的嗅細胞受到了損傷 B. 嗅覺中樞具有適應性C. 嗅覺的產生是在大腦皮層,傳導神經受到了損傷 D. 屬于人體的過敏反應,應該及時就醫二、實驗探究題16.為了分析中學生近視原因,北雅中學生物興趣小組從近千人的八年級開展了調查。(1)該研究小組采用的是________法(填“抽樣調查”或“普查”)。(2)由表1可知,在女生中,近視率為________ %。(3)中學生近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玩手機和玩電腦,其實是長時間近距離看屏幕,導致________曲度過大,物象落到視網膜________(填“前方”、“后方”或“上”)。(4)請將表2中男生和女生玩手機的所占比例化為直方圖,繪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________三、綜合題17.如圖為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示意圖,請分析回答: (1)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過________的折射,在[________]________上形成縮小________的物像。(2)人能通過調節瞳孔的大小使自己在明處和暗處都能看清物體。那么瞳孔相當于顯微鏡中哪一構造?________(供選【答案】A.目鏡 B.物鏡 C.光圈 D.鏡座)(3)青少年如果用眼不當,晶狀體過度________且不能恢復原狀,甚至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會造成近視,可以配戴________透鏡加以矯正。(4)某同學看故事書是,激動地熱淚盈眶,在這過程中,故事書中的文字先在眼內成像,產生神經沖動,然后通過________傳遞到________的特定區域產生視覺。18.如圖是反射弧模式圖和人的眼睛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對酒駕者可采用酒精測試儀檢測醉酒程度。醉酒者常表現為思維混亂、反應遲鈍,動作不協調等,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________造成的。某醉駕者被撞成了“植物人”,生命體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壓,你認為他未受損的中樞部位最可能是________。(2)醫生用針刺某傷者的指尖,此人產生縮手反射的途徑________(用數字和箭頭作答)。(3)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落在圖中的________上形成一個物像。當其上對光線敏感的細胞獲得圖象信息時,會通過視覺神經將信息傳給________的特定區域,從而形成視覺。(4)如果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者________曲度過大且不易恢復原大小,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通過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到視網膜的前方,就形成了近視。(5)當某物體在眼前突然出現時你會眨眼,這種眨眼反射屬于________反射,是人生來就有的反射。19.下圖表示人耳和腦的聯系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1)看電視文藝節目時,你能聽到演員優美動聽的歌聲。那么,圖中接受聲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內;聽覺產生的部位是________。(填數字代號)(2)如果某人標號④所示部分受損,則________(能,不能)產生聽覺。(3)跳水運動員參加比賽時,動作協調、姿態優美。這與圖中數字________ 所示結構的調節有關。20.人生活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能靈敏地感知環境變化.請想象你是下面這個情景中的主角,閱讀并回答問題:星期天,小麗在家做飯的時候,接聽了一個電話.正接著電話時,她聞到了一股逐漸濃重的焦味,連忙跑進廚房,關了煤氣.打開鍋蓋的時候,感到手被熱氣燙了一下.看鍋里的飯已經變成了黃褐色,嘗了一小口,好苦啊!(1)在這個生活情景中,小麗有哪些感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這些感覺分別來自身體的哪個部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這些感覺對于小麗處理這件事有什么作用?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 B【解析】A、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并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像.視網膜上有對光線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象信息通過視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視覺.可見視覺感受器是視網膜,A不符合題意;B、ICL晶體植入手術可以矯正近視,其原理可以理解為在眼球的虹膜后,晶狀體前植入一個“隱形眼鏡”,植入的ICL晶體不會改變晶狀體的曲度,B符合題意;C、近視眼可以配戴凹透鏡加以矯正,因此植入小曼眼球的ICL晶體相當于一個凹透鏡,C不符合題意;D、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的曲度過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造成近視.因此手術前,小曼看不清遠處物體是因為物像落到了視網膜的前方,D不符合題意。2.【答案】 D【解析】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內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鞏膜)、中膜(虹膜、睫狀體、脈絡膜)、內膜(視網膜)三部分.角膜是無色透明的,里面有豐富的感覺神經末梢;鞏膜白色、堅韌,保護眼球;虹膜能夠調節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東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藍眼睛”就是它的顏色;睫狀體能夠調節晶狀體的曲度,使人看遠近不同的物體,相當于照相機上的鏡頭;脈絡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營養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視網膜上有感光細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產生神經沖動.內容物包括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在物像的形成過程中,對光線起折射作用。故答案為:D3.【答案】 B【解析】受甜味的味蕾在舌尖比較多;感受酸味的味蕾在舌的兩側后半部分比較多;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頭根部;感受咸味的味蕾在舌尖和舌頭兩側的前半部分,可見B符合題意。4.【答案】 A【解析】耳的結構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聽小骨;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和耳蝸.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5.【答案】 D【解析】A.眼球由眼球壁和內容物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內膜,外膜由無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堅韌的鞏膜組成;中膜由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組成;內膜是含有感光細胞的視網膜,A不符合題意。B.人體神經系統是由腦、脊髓和它們所發出的神經組成的。其中,腦和脊髓是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組成中樞神經系統;腦神經和脊神經是神經系統的周圍部分,組成周圍神經系統,B不符合題意。C.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C不符合題意。D.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構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D符合題意。6.【答案】 C【解析】視覺的形成路線為:外界物質反射來的光線→1角膜→房水(瞳孔)→2晶狀體→7玻璃體→6視網膜(形成物像)→視覺神經→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所以紅燈的光線進入眼球的正確順序是1→2→7→6。故答案為:C。7.【答案】 C【解析】聽覺形成的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聽覺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有一位耳聾患者,經檢查耳的結構完好,可能發生病變的還聽覺神經或聽覺中樞。8.【答案】 B【解析】耳的結構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聽小骨;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和耳蝸。咽鼓管一端連通咽部,另一端連通鼓室。得了中耳炎如不及時治療,病菌就有可能沿著咽鼓管進入中耳的鼓室,損傷鼓膜、聽小骨,使產生振動、傳導聲波的功能喪失,造成傳導性耳聾。可見B正確。9.【答案】 A【解析】視覺形成的過程是: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再經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在視網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這些感光細胞產生的神經沖動,沿著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形成視覺。10.【答案】 C【解析】耳的結構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包括①耳廓和②外耳道,中耳包括③鼓膜、⑧聽小骨、⑦鼓室,內耳包括④半規管、前庭和⑤耳蝸。聽覺的形成過程如下:外界的聲波經過①耳廓收集,再經過②耳道傳到鼓膜,引起③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⑧聽小骨傳導到內耳,刺激⑤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因此能收集聲波、產生振動、傳導振動的結構依次是①③⑧。11.【答案】 D【解析】A、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所以氣體進入肺: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A不符合題意;B、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所以神經沖動傳導的途徑: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B不符合題意;C、聲波經外耳道進入,引起鼓膜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中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沿著聽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其過程是聲波→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聽覺中樞,C不符合題意;D、肺循環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的循環。可見體循環和肺循環組成一條完整的循環途徑,為人體各個組織細胞不斷的運來養料和氧,又不斷地運走二氧化碳等廢物,D符合題意。12.【答案】 B【解析】皮膚由表皮和真皮兩部分組成;表皮分為角質層和生發層,角質層是已經角質化的細胞,生發層細胞具有很強的分裂增生能力;真皮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含有大量的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以及豐富的血管和感覺神經末梢,小王的手指被劃破皮膚而感到疼痛,是因為皮膚里分布有感覺神經末梢。13.【答案】 D【解析】盲人有聽覺、聽覺、觸覺,但沒有視覺,“盲道”主要是利用盲人的觸覺,D符合題意。14.【答案】 A【解析】味覺主要可以分為酸味、甜味、咸味、苦味、鮮味等,舌能夠感受這些味覺。麻、辣、澀等味覺是人對多種刺激綜合后產生的感覺。味蕾分辨的味覺基本有酸、甜、苦、咸四種。15.【答案】 B【解析】人的嗅覺很容易適應,即醫學上所說的﹣﹣嗅覺適應現象.也就是說人在較長時間聞了某種氣味后,會失去對這種氣味的嗅感,這是大腦皮層嗅覺中樞的一種疲勞現象,因此“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句話是說嗅覺具有適應性,使嗅細胞的敏感性降低.16.【答案】 (1)抽樣調查(2)45(3)晶狀體;前方(4)【解析】(1)調查法包括抽樣調查法和普查法,一般來說,對調查的范圍很大,不可能逐個調查,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進行抽樣調查。該研究小組采用的是抽樣調查法。(2)由表1可知,在女生中,近視率為45%。(3)長時間的近距離作業或長時間近距離看書、看電視等,使眼睛長時間的調節緊張,頭部前傾,眼球內不斷的充血,眼內壓相應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緊張和壓迫眼球,或者因調節時牽引渦狀靜脈,妨礙了血液的流通,使鞏膜的抵抗力減弱,導致晶狀體過度變凸,不能恢復成原狀。嚴重時使眼球的前后徑過長,使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遠處的物體,形成近視。(4)根據表2中男生和女生玩手機的所占比例信息,繪圖如下:17.【答案】 (1)狀體;3;視網膜;倒立(2)C.光圈(3)變大;凹(4)視神經;大腦【解析】(1)由圖可知:1為角膜、2為晶狀體、3為視網膜、4為視神經。視覺的形成: 外界光線→ 角膜→房水→瞳孔→晶狀體(主要折射結構)→玻璃體→視網膜(形成倒立的縮小的像)→視神經→大腦的一定區域(即視覺中樞)→形成視覺。(2)看近物或者強光下,瞳孔會收縮,以減少進入眼內的光線量,保護視網膜不受過強的刺激,顯微鏡的光圈有大有小,光線強使用大光圈,光線弱時用小光圈,因此瞳孔相當于顯微鏡中的光圈。(3)人體能看遠近不同的物體主要是通過睫狀體調節晶狀體的曲度完成的,視近物時,睫狀體收縮,晶狀體曲度變大;視遠物時,與之相反。青少年如果用眼不當,晶狀體過度變大,且不能恢復原狀,甚至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會造成近視,可以配戴凹透鏡加以矯正。(4)某同學看故事書是,激動地熱淚盈眶,在這過程中,故事書中的文字先在視網膜上成像,產生神經沖動,然后通過視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一定區域即視覺中樞,產生視覺。18.【答案】 (1)大腦;小腦腦干(2)1→2→3→4→5(3)③視網膜;大腦(或“大腦皮層”)(4)⑨晶狀體(5)非條件(或“簡單”)【解析】眼球的結構①鞏膜,②脈絡膜,③視網膜,④視神經,⑤玻璃體,⑥睫狀體,⑦虹膜,⑧瞳孔,⑨晶狀體,10角膜。(1)小腦位于腦干背側,大腦的后下方,小腦的主要功能是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的平衡;飲酒過量的人常常表現走路不穩,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腦造成的。思維混亂主要是酒精麻痹了大腦的原因。植物人的生命體征只有呼吸、心跳和血液循環,而不能進行其他生命活動,這種病人的腦沒有受傷的部位是腦干。因此,對酒駕者可采用酒精測試儀檢測醉酒程度。醉酒者常表現為思維混亂、反應遲鈍,動作不協調等,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大腦和腦干造成的。某醉駕者被撞成了“植物人”,生命體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壓,你認為他未受損的中樞部位最可能是腦干。(2)根據反射的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因此醫生用針刺某傷者的指尖,此人產生縮手反射的途徑是1→2→3→4→5。(3)視覺形成的過程是:外界物體反射的光線,經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并經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在③視網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接受物像刺激,將物像信息轉變成神經沖動,然后通過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4)看近處物體時,必須通過睫狀肌的收縮作用,使晶狀體的凸度增加,使近處的物像落在視網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長時間的近距離作業,如讀書、寫字、看電視、玩游戲機等,使眼睛長時間的調節緊張,頭部前傾,眼球內不斷的充血,眼內壓相應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緊張和壓迫眼球,或者因調節時牽引渦狀靜脈,妨礙了血液的流通,使鞏膜的抵抗力減弱,導致晶狀體過度變凸,不能恢復成原狀;嚴重時使眼球的前后徑過長,使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不能看清遠處的物體,形成近視。需要佩戴凹透鏡進行矯正。因此,如果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者⑨晶狀體曲度過大且不易恢復原大小,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通過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到視網膜的前方,就形成了近視。(5)眨眼反射是生來就有的,神經中樞位于脊髓,屬于簡單(非條件)反射,生來就有的反射。19.【答案】 (1)⑤;①(2)不能(3)③【解析】從圖可以看出:①是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②是腦干;③是小腦;④是聽神經;⑤是耳蝸;⑥是咽鼓管;⑦是聽小骨;⑧是鼓膜。(1)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⑧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⑦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⑤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④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①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2)若④聽神經受損,耳蝸產生的神經沖動不能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不能形成聽覺。(3)在人體的神經系統中,小③腦能夠維持人體軀體的平衡,使運動協調準確。20.【答案】 (1)聽覺;嗅覺;觸覺;視覺;味覺(2)耳;鼻;皮膚;眼;舌(3)這些感覺功能使小麗能全面、準確、迅速地感知事件的發生,及時做出判斷和反應.【解析】(1)根據資料分析可知,接聽了一個電話與聽覺有關;正接著電話時,她聞到了一股逐漸濃重的焦味,與嗅覺有關;連忙跑進廚房,關了煤氣.打開鍋蓋的時候,感到手被熱氣燙了一下,與觸覺有關;看鍋里的飯已經變成了黃褐色,嘗了一小口,好苦啊!與視覺和味覺有關.(2)人的聽覺器官是耳;嗅覺器官是鼻;觸覺器官是皮膚;視覺器官是眼;味覺器官是舌.(3)這些感覺功能使小麗能全面、準確、迅速地感知事件的發生,及時做出判斷和反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43張PPT)4.12.2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北師大版 七年級下本節目標1.說明感受器和感覺器官的概念;2.描述眼球的結構和功能;3.說出視覺產生的基本過程;4.說明光是視覺感受器的感受刺激;5.解釋近視、遠視視物不清的原因及其矯正方法。新知導入當你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突然間狂風大作,電光閃閃,這時你會急忙尋找避雨地點,并迅速跑過去。你是靠哪些感覺、什么器官發現天氣突然變化的?新知講解一、眼是感受外界光線的視覺器官晶狀體視神經玻璃體脈絡膜視網膜鞏膜房 水角 膜虹 膜睫狀體眼外肌新知講解眼球壁內容物角膜、鞏膜虹膜、睫狀體、脈絡膜視網膜(有感光細胞)眼球外膜:中膜:內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新知講解(1)角膜(2)鞏膜(3)脈絡膜(4)虹膜(5)晶狀體(6)睫狀體(7)視網膜無色透明,感覺非常靈敏。支持、保護眼球。含豐富的血管和黑色素,對眼球有營養作用控制瞳孔大小,調節進光量。對光線有折射作用。調節晶狀體的曲度。含有大量視細胞,是光感受器,產生沖動。合作探究有人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機,那么照相機的結構分別相當于人眼球的哪些結構呢?你知道照相機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嗎?鏡頭 瞳孔底片 視網膜暗箱的壁 晶狀體光圈 脈絡膜新知講解新知講解物體反射光線角膜房水(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視網膜視神經視覺中樞折射作用成像產生興奮傳導興奮產生視覺新知講解新知講解(1)近視近視眼:眼球前后徑過長,佩戴凹透鏡矯正新知講解(2)遠視遠視眼:眼球前后徑過短,佩戴凸透鏡矯正新知講解近視眼的預防讀寫姿勢要正確,眼與書的距離要在33厘米左右。看書、看電視或使用電腦1小時后要休息一下,要遠眺幾分鐘。要定期檢查視力,認真做眼保健操。“三要”新知講解不在直射的光線下看書。不在光線暗的地方看書。不躺臥看書。不走路看書。“四不看”試題演練1、當你觀察同學眼睛時,看到對方眼球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分別稱為( )A.角膜和虹膜 B.虹膜和鞏膜C.虹膜和玻璃體 D.角膜和玻璃體B【解析】在人的眼睛中,虹膜有色素,我們東方人的虹膜是棕色的或黑色的,就是我們所說的“黑眼球”;眼球壁的白色部分是鞏膜,起保護作用,就是我們所說的“白眼球”。課堂總結一、眼是感受外界光線的視覺器官1.眼球的結構2、眼球各部分的功能3、視覺的形成光線→晶狀體(發生折射)→視網膜(成像并刺激感光細胞產生沖動)→視神經→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4、近視與遠視板書設計一、眼是感受外界光線的視覺器官1.眼球的結構2、眼球各部分的功能3、視覺的形成光線→晶狀體(發生折射)→視網膜(成像并刺激感光細胞產生沖動)→視神經→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4、近視與遠視(1)近視:眼球的前后徑過長(真性近視)或晶狀體的曲度過大(假性近視),成像于視網膜前方;配戴適度的凹透鏡矯正。(2)遠視:眼球的前后徑過短,成像于視網膜后方;配戴適度的凸透鏡矯正。1、小明經常長時間看漫畫書而導致了近視,則他矯正視力時應配戴的近視鏡是( )A.凸透鏡 B. 凹透鏡C.平面鏡 D.凹面鏡2、“紅燈”的光線進入司機眼球成像的先后順序是( )①角膜 ②晶狀體 ③視網膜 ④瞳孔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BA課堂練習課堂練習3、下列關于眼睛使用和保護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可以在搖晃的車船上閱讀書籍B.近視眼可以配戴凹透鏡進行矯正C.連續用眼1小時后,休息一下,遠眺幾分鐘D.經常檢查視力和堅持做眼保健操,有利于預防近視4、 保護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準確地獲取信息,下列有關眼和耳的敘述錯誤的是( )A.近視眼可以配戴凹透鏡加以矯正B.人的視覺是在視網膜形成的C.晶狀體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D.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AB5、在視覺形成的過程中,形成圖像和形成視覺的部位分別是( )A. 視網膜、視神經 B. 視覺中樞、視網膜C. 視網膜、視覺中樞 D. 角膜、視覺中樞6、近年來,患近視眼的中學生越來越多,小明是其中的一個,那么近視眼的成像位置及矯正辦法分別是( )A.成像在視網膜前方,應配戴凹透鏡B.成像在視網膜前方,應配戴凸透鏡C.成像在視網膜后方,應配戴凹透鏡D.成像在視網膜后方,應配戴凸透鏡CA課堂練習7、若遠處物體的光線經晶狀體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前方,看到的就是模糊不清的物像,你知道這叫什么眼及就應該如何矯正嗎( )A.近視眼、戴凸透鏡 B.遠視眼、戴凸透鏡C.近視眼、戴凹透鏡 D. 遠視眼、戴凹透鏡8、小強的爺爺平時戴眼鏡,看書時卻要摘下眼鏡:奶奶平時不戴眼鏡,看書時卻要戴上眼鏡。請判斷爺爺和奶奶戴的眼鏡分別是( )A.凸透鏡、凹透鏡 B.凹透鏡、凸透鏡C.都是凸透鏡 D.都是凹透鏡CB課堂練習新知講解二、耳是接收聲音刺激的聽覺器官外耳內耳中耳外耳包括:____、_______。耳廓:______聲波;外耳道:_____聲波。耳 廓外耳道新知講解耳廓外耳道收集傳遞耳廓:______聲波;外耳道:_____聲波。耳 廓外耳道新知講解中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鼓膜鼓室聽小骨聽小骨:將振動放大并傳導到內耳鼓膜:把聲波轉換為振動鼓室內有空氣:新知講解內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耳 蝸前 庭半規管耳蝸半規管前庭內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前 庭半規管內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半規管耳蝸:充滿液體,內有_____感受器。液體也會隨著振動,聽覺感受器接受振動的刺激而產生神經沖動,沿位聽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________,形成聽覺。前庭、半規管:內耳中有能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_____感受器,暈車、暈船、航空病都是由于此感受器過于_____。內耳的功能:具有______和____________的雙重功能。新知講解聽覺聽覺中樞位覺敏感聽覺感受位置變動聽神經聲 波耳 廓外耳道鼓 膜聽小骨耳 蝸聽覺中樞傳導沖動振動轉變成沖動傳遞振動聲波轉變成振動傳入聲波收集聲波產生聽覺新知講解試題演練2、聽覺形成的正常途徑是( )A.聲波→鼓室→三塊聽小骨→位聽神經→聽覺中樞B.聲波→鼓膜→三塊聽小骨→聽覺中樞C.聲波→鼓室→耳蝸聽覺感受器→位聽神經→聽覺中樞D.聲波→鼓膜→聽小骨→耳蝸內聽覺感受器→位聽神經→大腦皮層聽覺中樞D【解析】聽覺的形成過程為:聲波進入耳中,引起鼓膜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經位聽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三、嗅細胞和味蕾是化學物質的感受器新知講解嗅覺感受器位于鼻腔頂壁,叫做_______嗅黏膜嗅黏膜氣味鼻腔嗅黏膜刺激嗅神經大腦皮層 (嗅覺中樞)嗅覺產生興奮傳入嗅覺的形成過程強調:嗅覺不是在鼻腔內形成的,而是大腦皮層的嗅覺中樞中形成的。新知講解如果感受器持續受到某種刺激,其產生沖動的能力會隨刺激持續時間的延長而減弱,這叫做感受器的適應感受器的適應:新知講解新知講解味 蕾(1)概念:溶解到唾液中的某些物質接觸舌面時,我們會感覺到某種味道.(2)味覺感受器叫做______味 蕾(苦)(酸) (酸)(甜、咸)舌尖舌根外側外側味蕾分辨的味覺基本有四種:酸 甜 苦 咸新知講解試題演練3、2015年4月25日雅安地震后,某特勤大隊10條搜救犬立下了赫赫戰功,搜救出多名幸存者。請問:搜救犬是靠什么感覺來搜救的( )A.觸覺 B.嗅覺C.視覺 D.味覺B【解析】狗的嗅覺靈敏度要超過人的1200倍。狗的鼻道長而大,能辨別空氣中多種細微氣味,經過訓練的搜救犬能根據幸存者身體的氣味,找到幸存者,幫助救援人員完成搜救工作。新知講解四、人體還有多種其他感受器味蕾分辨的感覺基本是有四種:酸、甜、苦、咸(______→甜、咸、苦、酸;______→苦;______→酸)除此之外,人體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舌尖舌根舌外側觸覺痛覺溫度覺試題演練4、當人患了重感冒時,雖然身體很虛弱,卻不想吃飯菜,平時最愛吃的菜也覺得沒有味道,這是因為( )A.患感冒時,味覺不靈敏B.鼻塞癥狀造成嗅覺失靈C.多種感受器都受到影響D.感冒藥的味道影響味蕾的敏感度C【解析】我們的口腔黏膜上分布有大量的感受器,味覺、觸覺、痛覺等,在品嘗味道時還有嗅覺參與進來,所以味道是一種復雜的感覺,在感冒時,鼻塞使嗅覺不敏感,發熱、頭暈等都影響到各種感受器的感覺,所以患了重感冒的人吃起食物來總是覺得沒有味道。課堂總結二、耳是接收聲音刺激的聽覺器官1.耳的結構與功能(1)外耳(2)中耳(3)內耳2.聽覺的形成三、嗅細胞和味蕾是化學物質的感受器1.嗅覺2.味覺四、人體還有多種其他感受器觸覺、痛覺和溫度覺等板書設計二、耳是接收聲音刺激的聽覺器官1.耳的結構與功能(1)外耳(2)中耳(3)內耳2.聽覺的形成三、嗅細胞和味蕾是化學物質的感受器1.嗅覺2.味覺四、人體還有多種其他感受器觸覺、痛覺和溫度覺等1.得了咽喉炎會引發中耳炎的原因是( ) A.細菌、病毒會經血液流到中耳B.咽鼓管連通于咽和鼓室之間C.外耳道與咽喉相通D.人的五官是相互連通的2.當悅耳的上課鈴聲響起時,你會迅速進入教室做好上課準備。含有聽覺感受器和產生聽覺的部位分別是( )A.鼓膜、耳蝸B.耳蝸、大腦C.聽小骨、大腦D.鼓膜、大腦BB課堂練習課堂練習3.嗅覺感受器位于( )A.鼻腔頂壁黏膜 B.鼻腔前部皮膚C.口腔黏膜 D.舌頭上4.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下列有關耳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聽覺的形成部位是在[3]B.鼻咽部感染時,病菌可通過[4]進入[5],引起中耳炎C.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會對[6]造成損傷D.[1]和[2]能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情況AA5.調查表明,中學生聽力下降十分嚴重。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為保證外耳道暢通,經常用尖銳的工具掏耳朵B.為避免影響他人,長時間戴上耳機聽音樂C.為避免藥物產生副作用,患鼻炎后不治療D.為避免損傷鼓膜,遇到巨大聲響時迅速張口6.下列人體感覺與相應感受器匹配錯誤的一組是( )A.聽覺——前庭和半規管B.視覺——視網膜C.味覺——味蕾D.嗅覺——嗅黏膜DA課堂練習7.醫生對某患者的耳進行檢查時發現,此人不能聽到醫生的說話聲,但能聽到醫生手指在此人頭部的敲擊聲,則推斷此人最有可能損傷的結構是( )A.鼓膜 B.耳蝸C.聽神經 D.聽覺中樞8.李爺爺小時候得病后,由于用藥不當導致耳聾,但經檢查發現耳的結構都正常,其耳聾的原因可能是( )A.外界聲音過小B.鼓膜受損C.咽鼓管堵塞D.位聽神經或大腦的聽覺中樞受損AD課堂練習再 見21世紀教育網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4.12.2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 學案課題 12.2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 章 12 學科 生物 年級 七【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1)說出感覺產生的基本過程。(2)說明感受器和感覺器官的概念。(3)描述眼和耳的結構和功能。(4)解釋近視、遠視、視物不清的原因幾矯正方法。(5)說明視、聽、嗅、味覺及皮膚的觸覺、溫度覺的感受器官的刺激的性質。(6)了解近視與遠視,眼的保健;了解耳的結構和功能及聽覺的形成,了解耳的衛生保健。方法與過程目標:嘗試觀察瞳孔的大小變化情況,并做出解釋;練習觀察和測量的技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眼睛對于認識世界的重要性,自覺培養用眼衛生習慣,保護視力、預防近視;同時關愛和幫助有視覺障礙的人。【教學重點】 1、眼球的結構與功能2、耳的結構與功能3、視覺的形成與近視、遠視的矯正原理4、嗅覺與味覺感受刺激的性質與感受器的位置5、觸覺敏感性與感受器分布特征的關系;皮膚溫度覺器適宜感受刺激的性質【教學難點】 眼的屈光近視【導學方法】 考點精講,講練結合,課后鞏固【課前預習】 1.人從外界獲得的信息有________%以上來自眼。 2.眼球是眼的主體部分,由________和________組成。 3.眼球的結構中,白色、堅韌具有支持、保護作用的是________;脈絡膜含豐富的血管和________;虹膜中央圍成________。視網膜含有能感受光線刺激后產生沖動的________,所以視網膜就是________。 4.在眼球的內容物中,曲度大小可以調節的是________,它是眼球的主要________結構。 5.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________→房水→瞳孔→________(主要折光結構)→玻璃體→________(形成物像并產生神經沖動)→________(傳導神經沖動)→大腦皮層的________(形成視覺) 6.患近視時,眼球的前后徑________(真性近視),或晶狀體的曲度因過度調節而________(假性近視),平行光線進入眼內就會在視網膜________成像,因而看不清________物體。 7.患遠視時,眼球的前后徑________,光線進入眼內就會在視網膜________成像,因而看不清________物體。 8.根據透鏡折射光線的道理,配戴________能矯正近視眼,配戴________能矯正遠視眼。 9.耳是人體形成聽覺的重要器官,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 10.外耳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中耳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組成,內耳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個部分。 11.外界的聲波→________(收集聲波)→________(傳送聲波)→________(產生振動)→________(將振動傳至內耳)→________(產生神經沖動)→________(傳導神經沖動)→大腦皮層的________(形成聽覺) 。 12.嗅覺感受器位于鼻腔________,叫作________,這里的一些“嗅細胞”受到某些揮發性物質的刺激就會產生神經沖動,沖動沿________傳入大腦皮層而引起嗅覺。 13.味蕾分辨的味覺基本上有四種:酸、甜、苦、咸。味覺的敏感性在舌面各部分是有差別的。________對甜、咸最敏感,對苦、酸也敏感;舌的________對酸最敏感,________對苦最敏感。 14.人的皮膚內分布有________感受器,使人能對所觸摸物體的形狀、硬度、光滑程度等情況作出一定判斷。 15.皮膚溫度感受器能夠感受使皮膚溫度發生變化的刺激:當刺激使皮膚溫度________時,會感覺“冷”;當刺激使皮膚溫度________時,會感覺“溫”。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叫________,感受溫刺激的感受器,叫________。 學習探究【新知導入】【合作探究】 老師設計了一個雙凸透鏡成像實驗,如圖所示。在C處點燃蠟燭,A、B距離一定,在A處立一塊白紙板,當C處蠟燭在適當位置上時,便成像在白紙板上,如果B處換為倍數較大或較小的雙凸透鏡,則紙上的物像就不清晰。請回答下列問題:(1)B處雙凸透鏡代表眼球的_______結構。A處白紙板代表眼球的_______,C處的蠟燭代表_______。(2)換成高倍雙凸透鏡時,則成像在白紙板的一方,要使A處成像清晰,B、C距離要_______,表示眼視_______(填“遠處”或“近處”)物體;換上低倍雙凸透鏡時,則成像在白紙板的_______方,要使A處成像清晰,B、C距離要_______,表示眼視_______(填“遠處”或“近處”)物體。(3)由此可知,看遠近不同的物體是依靠_______調節_______的曲度來實現的。(4)視網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像。【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課堂練習】 1.當悅耳的上課鈴聲晌起時,你會迅速進入教室做好上課準備。含有聽覺感受器和產生聽覺的部位分別是 ( ) A.鼓膜、耳蝸 B.耳蝸、大腦 C.聽小骨、大腦 D.鼓膜、大腦2.近視大多是由于用眼不科學而引起眼球結構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的結構是( ) A.虹膜 B.瞳孔 C.晶狀體 D.鞏膜3.“紅燈一感受器一神經中樞一效應器一停車”,這是小明騎車經過十字路口時的反應,請結合自己所學生物學知識分析“紅燈”的光線進入小明眼球形成物像的先后順序是 ( ) A.視網膜一角膜一晶狀體一瞳孔 B.角膜一瞳孔一晶狀體一視網膜 C.晶狀體一角膜一視網膜一瞳孔 D.瞳孔一角膜一晶狀體一視網膜4.如圖是眼球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2是睫狀體,內含平滑肌,能調節3的曲度 B. 3過度變凸日.不能恢復原狀,會導致近視眼 C.9像雙凸透鏡,是眼球內折射光線的主要結構 D.8內含感光細胞,能接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5.醫生為病人動手術而采用局部麻醉,在手術中病人感受不到疼痛,但能感到手術刀與人體的接觸,這說明( ) A.大腦皮層被麻醉,所以感受不到疼痛 B.痛覺和觸覺的感受器不同 C.觸覺感受器被麻醉 D.麻醉劑對痛覺不起作用6.某人用尖銳的器具挖“耳屎”,不小心戳穿某結構導致耳聾。該結構可能是( ) A.耳廓 B.咽鼓管 C.鼓膜 D.半規管7.“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人們獲得的外界信息大多來自視覺,視覺形成的部位是( ) A.角膜 B.視網膜 C.視覺神經 D.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8.正常人的眼能夠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主要原因是( ) A.虹膜能調節瞳孔的大小 B.角膜的曲度會發生改變 C.睫狀體能調節晶狀體的曲度(凸度) D.玻璃體的渾濁程度會改變9.戶外旅行時,突遇電閃雷鳴的極端天氣,人們會迅速尋找安全地點躲避,其中人體感知電閃雷鳴的感受器分別是( ) A.虹膜、鼓膜 B.晶狀體、半規管 C.視網膜、耳蝸 D.瞳孔、聽小骨10.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下列有關耳(如圖所示)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聽覺的形成部位是3B.鼻咽部感染時,病菌可通過4進入5,引起中耳炎C.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會對6造成損傷D.1和2能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情況11.如圖為耳的結構模式圖,具有聽覺感受器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12.視物時,來自物體的光線在眼球內成像的部位是( ) A.鞏膜 B.瞳孔 C.晶狀體 D.視網膜13.有人用尖銳的器具掏挖“耳屎”,不小心戳穿某結構導致耳聾,該結構最可能是( ) A.耳廓 B.咽鼓管 C.半規管 D.鼓膜14.人們常說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實際上分別是指 ( ) A.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鞏膜 C.角膜和虹膜 D.鞏膜和虹膜15.如圖中近視眼成像情況及矯正方法正確的分別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16.如圖是人眼球結構示意圖,視覺感受器位于圖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17.人體聽覺形成的部位是( ) A.鼓膜 B.聽小骨 C.耳蝸 D.大腦18.眼是心靈的窗戶,視覺感受器位于眼的( )A.晶狀體 B.視網膜 C.脈絡膜 D.角膜19.某科研團隊研制了一款微型投影機,可以避免兒童長時間近距離看屏幕而患近視。近視眼的形成主要與眼球的哪一結構異常有關( )A.角膜 B.視網膜 C.晶狀體 D.玻璃體 20.調查表明,中學生聽力下降十分嚴重.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 A.為保證外耳道暢通,經常用尖銳的工具掏耳朵 B.為避免影響他人,長時間戴上耳機聽音樂 C.為避免藥物產生副作用,患鼻炎后不治療 D.為避免損傷鼓膜,遇到巨大聲響時迅速張口參考答案課前預習:1.802.眼球壁;內容物3.鞏膜;黑色素;瞳孔;感光細胞;光感受器4.晶狀體;折光5.角膜;晶狀體;視網膜;視神經;視覺中樞6.過長;過大;前方;遠處7.過短;后方;近處8.凹透鏡;凸透鏡9.外耳;中耳;內耳;10.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鼓室;前庭;半規管;耳蝸11.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位聽神經;聽覺中樞12.頂壁;嗅黏膜;嗅神經13.舌尖;外側;舌根14.觸覺15.下降;升高;冷感受器;溫感受器合作探究:(1) 晶狀體;視網膜;物體(2)前;縮短;近處;后;加大;遠處(3)睫狀體;晶狀體;(4)倒課堂練習:1.B 2.C 3.B 4.B 5.B 6.C 7.D 8.C 9.C 10.A 11.C 12.D 13.D 14.D 15.A 16.A 17.D 18.B 19.C 20.D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12.2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習題).doc 4.12.2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學案).doc 4.12.2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