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章 人體的自我調節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說明反射的概念;2、說出反射弧的組成和功能;3、說出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能力目標] 結合資料和已學知識,嘗試歸納出反射弧的組成;通過對具體現象的觀察、體驗,培養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運用所學知識,交流生活中與神經調節有關的現象及其發生原因。教學重點:1、理解反射的概念2、理解反射弧的結構和功能教學難點:理解反射弧的結構和功能教學準備:收集相關資料、制作課件教學方法:啟發引導、討論、談話相結合,輔以課件多媒體演示法課時安排:本節共3課時,此為第2課時。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新課 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方式--反射 復習:神經系統的組成 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 分析病例:找出病變和反應異常部位 思考:神經系統是怎樣對生命活動進行調節的呢?引入本節內容: 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方式---反射 回顧 分析 思考 溫故而知新 問題引發好奇心 開門見山,引入新課新課學習 反射 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思考:什么是反射? 示范:膝跳反射 列舉:縮手反射等反射活動 引導歸納:反射的概念 強調:神經系統的參與 舉例:反射 練習:屬于反射的是 思考:人體是如何完成反射活動的? 播放視頻:膝跳反射 圖片展示:縮手反射、膝跳反射 引導分析歸納:完成反射的共同結構組成: 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引導分析:反射活動中,神經沖動傳導的途徑 識圖:反射弧的結構 進一步引導分析:如何辨別 強調:傳入神經有神經節 討論1:人的手偶然被針刺了一下,會發生縮手反射。想一想。人是先感到疼痛,還是先縮手?為什么 引導分析:反射有反應時間 2.反射弧必須是完整的,才能順利完成一個反射活動。若某一結構出現問題,則對其功能有何影響? 引導分析:反射過程 應用:分析“漸凍人”的反射情況 “漸凍人癥”是一組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俗稱,因為患者大腦、腦干和脊髓中運動神經細胞受到侵襲,患者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以至癱瘓,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人”。由于感覺神經并未受到侵犯,因此這種病并不影響患者的智力、記憶及感覺。像人們熟知的一代理論物理學大師、科學巨匠霍金就是位“漸凍人”。 體驗:膝跳反射 歸納: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刺激做出的規律性反應叫反射。 列舉:反射 練習 思考 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積極進行討論、分析,嘗試歸納: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個部分:且在反射活動中,神經沖動沿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傳導 辯識、分析: 傳入神經有神經節、圖形的不同、神經中樞中突觸的連接 思考、分析、討論、理解: 1、先縮手,再感到疼痛 解釋: 2、若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受損,則無感覺、無效應 若傳出神經、效應器受損,則有 感覺、無效應 分析“漸凍人” 得出結論:傳出神經或效應器受損 親身體會、印象深刻 發揮學生主動性,自行解決疑難 舉一反三、理解反射的概念,及時反饋 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縮短了抽象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培養觀察能力 積極思維,充分運用形象思維和發散思維對知識進行理解、整理。 學以致用,用剛獲得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同時引起對“漸凍人癥”的關注小結 總結本課學習內容 回顧所學內容: 反射 反射弧 鞏固今天學習的知識練習 反射弧 練習 講練結合作業 布置作業 課堂精練 復習鞏固、反饋掌握情況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