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教學設計課程標準2-2-1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時序,展現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的基本脈絡。2-2-2列舉秦朝建立后中國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評析這些人物和事件對歷史進程產生的重要影響。2-2-3知道從秦代到清代中國歷史版圖的變化,認識中國歷史發展的統一大勢。2-2-4講述中國古代不同時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說明統一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二.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知道并掌握明清兩朝統治者在維護統一,促進邊疆開發等方面的措施。(二)過程與方法:通過歷史史料的閱讀、提煉和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確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始終是中國歷史發展的趨勢和主流。三.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掌握明清在東南、東北、北方、西北(新疆)、西南(西藏)地區所采取的鞏固措施。教學難點:理解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始終是中國歷史發展的趨勢和主流四.教材簡析教材編寫特點及意圖。本課是在時間線索的前提下,依據地理空間的分布,如東南沿海、東北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圍繞對外抵御外來侵略和對內穩固邊疆兩大主題展開。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明清時期面臨不同的疆域問題,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其最終目標都是維護國家統一,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始終是中國歷史發展的趨勢和主流。五.教法與學法情境教學法、以史導論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搜集相關的歷史資料(圖片、文字、影視等形式的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課前推薦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六.教學過程設計【導入新課】情景導入師:同學們,我們知道中華文化綿延不絕,名勝古跡數不勝數,今天呢,老師想帶領大家去探尋明清時期的歷史足跡,去感受中華民族統一的歷史進程。[過渡]這是這次旅行的行程安排,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七個地方的具體地理位置。【新課教授】第一站 戚繼光和俞大猷紀念館之旅出示戚繼光和俞大猷歷史紀念館圖片(師:這兩個人物跟明清哪一歷史事件有關?)生:明朝中期戚繼光和俞大猷抗倭師總結:戚繼光和俞大猷成功抗倭,基本掃清了東南沿海的倭寇,但好景不長,大約半個事件后,來自歐洲海上強國荷蘭占據了我國臺灣,東南沿海再現危機,現在讓我們進入第二站臺灣之旅。第二站 臺灣之旅播放鄭成功收復臺灣的視頻(師:淡水的夕陽美景令人向往,透過這平靜的海面折射出明清怎樣一段歷史呢?請大家觀看一段視頻)師:通過視頻我們了解到什么?生:師:下面讓我們通過兩則材料進一步了解這一歷史事件相關資料:資料1:1624年,荷蘭殖民者占據臺灣。此后,荷蘭殖民者不僅對占領區人民進行經濟掠奪,還騷擾福建沿海,屠殺掠奪人口,攔劫中國商船,嚴重影響中國在東亞和東南亞的海上貿易。資料2:就在荷蘭殖民者占據臺灣這一年,鄭成功出生。1646年,鄭成功父親鄭芝龍降清后被押回北京。年僅23歲的鄭成功遂起兵抗清。1661年,在抗清形勢十分嚴峻的形勢下,鄭成功決定平克臺灣,“以為根本之地,安頓將領家眷,然后東征西討,無內顧之憂,并可生聚教訓也。”并設問:(1)從地理位置看,荷蘭殖民者占據臺灣造成了哪些危害?(2)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初衷是什么?客觀效果又是怎樣的?(3)嘗試評價鄭成功收復臺灣的行為?學生合作探究,分析歸納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原因,并學會價值評價。【過渡】今天臺灣問題雖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但是我們有信心和底氣相信臺灣最終會回到祖國的懷抱因為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讓我們一起回顧我國古代曾涉及到老臺灣歷史事件,從以下幾個朝代去回憶:三國、隋、元、明清朝代 事件三國 孫權派將軍衛溫到夷洲隋朝 隋煬帝三次派人到琉球元朝 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臺灣明末清初 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 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過渡】明清時期,戚繼光俞大猷抗倭下、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政府設臺灣府,東南沿海地區得到了鞏固和發展。然而這時東北邊疆的黑龍江流域又遭到外敵的侵略,讓我們前往黑龍江去探訪雅克薩古城堡遺址第三站 雅克薩古城堡之旅出示雅克薩之戰紀念碑圖片(師:雅克薩之戰紀念碑圖讓我們想起了明清時期哪兩次典型的戰爭,結果是? 生:)【過渡】通過前面三個歷史景觀,我們領略到了明清時期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兩朝政府和人民在東南沿海地區和東北地區抗擊外來殖民侵略,而對內,明清統治者又是如何管理邊疆事物的呢?第四站 萬里長城之行播放萬里長城圖片(師:通過這座蜿蜒的長城讓我們把歷史眼光投放到明朝,讓我們利用這三則資料,來了解明朝修長城的目的和意義)相關資料:材料一 秦始皇,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賈誼《過秦論》材料二《明史》載:“元人北歸,屢謀興復,永樂遷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統以后,敵患日多,故終明之世,邊防甚重……綿亙萬里,分地守御。” —— 《明史·兵志(三)》材料三 長城沿線“六十年來,塞上物阜(豐富)民安,商賈輻輳(支集),無異于中原”。 ——明萬歷《宣府鎮志》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談談秦、明兩朝為什么要修筑長城?(2)你認為材料三所描寫的與長城有關嗎?為什么?【過渡】明修長城為鞏固明清北方疆域建起了一道保護屏障,有效的保護了中原地區經濟的發展,那對于西北邊疆的叛亂,清政府又是如何解決的?第五站 新疆天池之旅出示新疆天池圖片(師:看似平靜的湖面,在明清時期并不平靜,當時發生了什么?生:)[承接]伊犁將軍的設置加強了中央和新疆的聯系,使邊防更加鞏固,相對于臺灣來講,新疆也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歷史就是最好的證據,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從以下幾個朝代去回憶:西漢、唐、清朝代 事件西漢 設置西域都護府唐朝 唐太宗設安西都護府;武則天設北庭都護府清朝 平定準噶爾叛亂平定大小和卓及設置伊犁將軍[承接]清政府在堅決鎮壓叛亂活動的同時,還采取其他方式加強與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系第六站 承德避暑山莊之旅播放承德避暑山莊的視頻(師:思考承德避暑山莊與一般的避暑勝地相比,有什么特點?)“明修長城清修廟”,“一座喇嘛廟,勝抵十萬兵”反映了明清兩代統治者在處理民族問題上的政策有何不同?【過渡】清朝統治者的懷柔政策,對管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不同地區的具體方式又是不同的,那對于西藏地區的管理,統治者又實施了哪些措施?第七站 西藏之旅出示西藏布達拉宮的圖片(師:布達拉宮是西藏的佛教圣地,里面有班禪和達賴的靈塔,這跟清朝時期統治者實施了哪些措施有關?)西藏作為我國西南邊疆地區,當然也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西藏作從以下幾個朝代去回憶:唐、元、清朝代 事件唐朝 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元朝 設宣政院清朝 確立達賴班禪冊封制度;設駐藏大臣;實行金瓶掣簽制度由此可見我國古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視對少數民族的管理。請問:明朝時,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還推行了什么政策?旅行完結篇:師:這次明清歷史足跡之旅到此結束,想必大家感觸良多。我們來一起分享體會。明至清朝前期,中國成功抵御了沙俄和西方殖民者的侵略,采取了一系列加強管理邊疆地區的措施,統一多民族國家空前鞏固和發展,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明清時期的疆域版圖。看看發生了什么變化?(出示明清疆域對比圖片)師:中國從秦始皇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以來,不斷有其他民族融入,雖然王朝興替,但是始終保持著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傳統。(出示秦至清年代尺)這是秦漢至明清的歷史發展狀況,從這個年代尺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生: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始終是中國歷史發展的趨勢和主流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