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13章 健康地生活
第2節 預防傳染病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第4單元生物圈中的人十三章健康地生活中第2節預防傳染病,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傳染病及其預防的基礎知識,概念、名詞較多,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來理解名詞和概念。
二、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對常見的傳染病(如: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禽流感、肝炎、艾滋病等)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對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及預防傳染病的措施缺乏理性的認識;針對上述特點,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運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事例進行認真思考和分析,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相關概念。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傳染病概念、特點、流行條件、預防措施。2、區別病原體與傳染源。
3、說出在生活中應用預防措施現象。
(二)能力目標:
1、分析生活中常見的傳染病例,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病例探究獲知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衛生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了解當今常見的傳染病(禽流感、蛔蟲病、肺結核等)
2、能正確對待艾滋病患者。
四、教學重、難點:
1、傳染病的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2、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五、課前準備:
教師:布置學生調查本地區常見傳染病;設計好預習測試的題目;整理有關傳染病的動畫、多媒體課件。
學生:完成本地區常見傳染病調查;做好預習測試的題目。
六、教學課時:1課時
七、教學形式:啟發引導、小組合作學習
八、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期望教學效果
情境導入 通過設計的一些問題引入新課——預防傳染病。 看圖,思考回答問題, 通過看圖和思考回答問題,讓學生對傳染病有較直觀的認識,導出新授課。
合作學習: (一)傳染病的概念 讓學生觀察手足口病的動畫,提問:什么是傳染病?從病例中引出傳染病的概念:由病原體引起,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間傳播的疾病。 出示常見病原體的圖片和人體常見傳染病及病原體例子 引導學生從新聞和動畫中分 析歸納出傳染病的特點——傳染性和流行性。 小組討論、思考回答問題。 認真聽課,觀察圖片,小組討論得出病原體的概念。 討論、分析,歸納出傳染病的特點 讓學生在理論上理解傳染病的概念。加深對傳染病的理性認識。 從感性上認識病原體和常見的傳染病 讓學生在病例中分析、歸納出 傳染病的特點。
1、病原體的概念
2、傳染病的特點:
(二)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以流行性感冒的傳播為例,引導學生探究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并強調傳染病要流行,三個基本環節缺一不可。 認真聽課,從實例中討論分析理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理解傳染病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源、 傳播途徑、 易感人群。
1、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2、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空氣、飲食、生物媒介等)
3、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
(三)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播放甲型H1N1流感預防的宣傳片,小組討論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認真觀看,從討論中獲得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道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和常識)
1、控制傳染源
2、切斷傳播途徑
3、保護易感人群
歸納總結 復述新授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提問:1、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2、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回顧新授課內容,積極回答問題 鞏固新授課的教學內容。
學以致用 出示課堂練習題 完成練習 鞏固\復習知識
九、板書設計:
第二節 預防傳染病
一、傳染病
概念:由病原體引起,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
病原體:引起人和動物患病的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
特點:傳染性和流行性。
二、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三個環節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空氣、飲食、生物媒介等)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
三、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控制傳染源
切斷傳播途徑
保護易感人群
十、鞏固練習:
A.達標訓練
1.下列疾病中都屬于傳染病的一組是( )
A.流行性感冒、缺鐵性貧血 B.蛔蟲病、狂犬病
C.乙型肝炎、肢端肥大癥 D.夜盲癥、肺結核
2.傳染病的特征是( )
A.有傳染性和流行性,死亡率較高 B.有遺傳性,但無關要緊
C.有的由病原體引起,有的是體虛引起的 D.都是由病原體引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
3.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下面各項生物中,都屬于病原體的一組是( )
A.麻疹病毒和艾滋病病人 B.流感病毒和蚊蟲
C.結核桿菌和蛔蟲 D.血吸蟲和患禽流感的雞
4.傳染病的傳染源是指( )。
A.細菌、病毒、寄生蟲 B.能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C.病人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D.病原體傳播的路線
5.下列對幼兒園預防傳染病措施的分類,不正確的是( )
A.將患病孩子送回家治療——控制傳染源 B.按規定給孩子接種疫苗——保護易感人群
C.每天對教室消毒處理——切斷傳播途徑 D.要求孩子飯前便后洗手——保護易感人群
6.甲和乙是八年級同班同學,由于甲患了流感并使乙被傳染也患了流感,那么乙在患流感前后的身份分別屬于( )
A.易感者、傳染源 B.傳播途徑、易感者 C.傳染源、傳播途徑 D. 易感者、傳播途徑
B.挑戰中考
8、(2014 莆田)上海曾發生了一場因食用帶有甲肝病毒的毛蚶引起的甲肝大流行。甲肝(即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以損害肝臟為主的急性傳染病。甲肝病毒存在于病人糞便中,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即“病從口人”。所以,對個人來說,預防甲肝要注意飲食衛生。不吃未煮熟的食物,生吃的瓜果要洗凈,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等。
(1)甲肝病毒是引起該傳染病的 。
(2)甲肝的傳播途徑主要是( )
A.飲食傳播 B.接觸傳播 C.空氣傳播
(3)資料中提到的預防措施是( )
A控制傳染源 B.切斷傳播途徑 C.保護易感人群
9. (2016 福州)艾滋病是一種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病。近年來,感染艾滋病的人數在我國呈上升趨勢,尤以年輕人居多。其實艾滋病是可以預防的,只要預防措施得當,基本就不會感染上艾滋病。
(
一般接觸
母嬰傳播
血液傳播
不安全性行為
圖5
)(1) 艾滋病的病原體是 ,它是不具有 結構的生物體。
(2) 目前,沒有可臨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間接接觸到傳染源的人,都屬于艾滋病流行環節中的 。
(3)圖5中除“ ”外,其余行為都可能傳播艾滋病,但只要采取切斷
的預防措施,就可以有效避免感染上艾滋病。
(4)日常生活中,你會向人們宣傳哪些預防艾滋病的知識?
5 / 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