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第23章 第4節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講課人教 學 目 標 知識目標 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什么是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能結合實例,分析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與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關系 能結合實例,分析破壞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能力目標 通過對資料的觀察、閱讀、分析以及交流表達,學會有效獲取信息,理性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關注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尊重生態系統自身規律,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認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教學重點 1.生態系統穩定性 2. 生態系統維持穩定的原因教學難點 生態系統維持穩定的原因教學方法 講授與討論相結合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激趣引入 新知探究 合作交流 拓展延伸 堂清鞏固 回顧草原生態系統經典食物鏈:草→兔→狐,帶問題進入這節課的學習和探究 1、自主閱讀活動材料第1、2段,分析植被,黑尾鹿與郊狼的數量變化。 是不是每個生態系統中都存在類似的情況呢?我們再來回顧課前提到的那個例子。 通過以上兩個例子中各種生物數量的變化,你能總結生態系統具有什么樣的特性嗎? 出示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概念。 2、為什么生態系統能維持相對平衡穩定的狀態呢? 分析草,兔,狐的數量變化。 曲線圖能將植物、植食動物、肉食動物的數量變化更直觀地表現出來,來說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自主學習82頁內容,能敘述生態系統是如何進行自我調節的? 無論是1906年之前的凱巴森林,還是草原生態系統,每個生態系統都有這樣的調節能力。 3、討論:不同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一樣嗎?什么樣的生態系統調節能力更強? 資料提供:一個簡單食物網和一個較為復雜的食物網,分析某一生物數量變化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影響。 圖片舉例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 4、當有外來因素干擾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時,生態系統還一定能維持原有的穩定性嗎? 自讀80頁第2,3段,思考呈現1906年以后凱巴森林黑尾鹿數量變化曲線,引導思考。 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當外來干擾因素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失去自動調節能力,導致穩定性被破壞,破壞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都有哪些? 提供材料:圖片展現不同生態系統穩定性被破壞的場景 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可能導致生態系統失去原有的穩定性。 練習題 學生觀看圖片引入 思考、討論 并總結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小組討論 交流 觀察 思考、 回答 對比分析 得出結論 觀察,思考 學生觀察板書設計:第4節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