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生物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二節《血液循環》 教學設計一、設計思想以新課標“在繼續強調學生探究性學習活動的同時,凸顯了生物學重要概念的傳遞”的基本理念為依托,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進行了本課的教學設計。這課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的科學,它是通過科學方法,從客觀世界中找出規律性知識。生物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要求是了解心臟各部分的結構及相連的血管,能說出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與血液在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和心臟間流動的路徑。因為血液循環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學生對血液循環的知識有所了解,但對血液循環的具體的結構和路徑卻不甚了解,要注意多從生活實際出發,加強感性認識。同時也符合新課標所強調的“在活動設計中,幫助學生建構、加深理解和應用生物學概念”的要求。另外,通過多媒體與傳統教學的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以多種方式、多種途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問題難度層層遞進,達到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目標。更好說明生物學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認同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運動有利于心臟的健康。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內容本節課是七年級下冊第九章人體內的物質運輸的第二節,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循環系統的基礎知識,本節課涉及的概念、名詞較多。所以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理解名詞和概念。教材中主要從血管和心臟兩大部分展開,并配合了一個“血管出血的止血處理”的活動。本課教學內容對學生健康生活有積極的指導價值。而教材中提及的血管大多是肉眼不可見的,需要教師提供清晰的感性素材。本節教材具有以下的特點:一是提供給學生具體的事例和生活中的材料,在建立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和分析,主動地建構概念;二是針對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規律,用豐富的圖片代替文字說明,例如用圖片生動形象地說明心臟的結構,從而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概念;三是活動設計時盡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并讓學生參與其中,如頸動脈和橈動脈可以摸到搏動;血管出血的止血包扎等;四是注重情感教育。如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運動有利于心臟的健康等。(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了解心臟各部分的結構及相連的血管,知道心臟是血液運輸的動力器官;(2)知道血液在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和心臟間流動的路徑;(3)能說出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2、能力目標:(1)識別房室瓣、動脈瓣,說出心臟內血液流動的方向;(2)能分辨動、靜脈出血及學會止血方法;(3)通過觀察圖片等資源,鍛煉觀察能力、短時間內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標:(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認同生物學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2)認同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運動有利于心臟的健康。(三)教學重點1. 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2. 心臟各部分的結構及相連的血管。3. 血液在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和心臟間流動的路徑4. 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運動有利于心臟的健康(四)教學難點1. 心臟各部分的結構及相連的血管2. 血液在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和心臟間流動的路徑三、學情及學法指導(一)學情分析1、學生的認知起點: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對“血液循環”這個詞是不陌生的,并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生活體驗。但多數停留在血液“循環流動”的抽象認識上,不知道具體路徑,對心臟各部分的結構等本節教學重要概念,尚未有系統學習,對自身生活中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大都沒有正確的認識。所以有待于通過本節的教學來建立生物學概念之間的關聯。2、七年級第二學期是初中兩極分化情形開始加重的年級,學生沒有七年級新生的興奮,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降低了許多,所以需要教師更多地關注。因此教學中應注意引用學生那些“司空見慣”的現象,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會使課堂內容更豐富,過程更精彩,這對新知識的生成十分有利。(二)學法指導1、完成導學案中的預習案和探究案,引導學生根據血管特點的線索,學會運用理論知識于課堂學習中。2、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動畫演示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去討論,鼓勵學生敢于講出自己的觀點。在講的過程中教師要仔細聆聽,不僅要及時發現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糾正,而且盡量從學生的觀點中發現閃光點,不失時機的表揚鼓勵學生,創造一個愉悅的氛圍。3、通過設計不同難度層次的問題和練習,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渠道思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4、小組長以身作則,督促組員認真閱讀課本并完成導學案,充分發揮自己的領導及榜樣作用。四、教學方法和手段本課主要實施“互動——探究”教學法的重要方式,也是促進師生雙向交流,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有效教學形式。在全班集體討論時,往往可能有一部分同學沒有發言的機會,這就需要通過分組討論來彌補。分組討論時,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同一層次的與不同層次的分組方式交叉進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以防出現討論不起來或某些學生沒有發言等局面,盡可能動員全體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使全體學生受益。本課還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大量生動的學習材料,采用啟發式談話、自主學習和討論相結合、直接強化法等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構建有關傳染病的基本知識,發展觀察、分析、表達等能力,體驗正確健康概念,強化講究衛生、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五、課前準備教師:有關心血管疾病的新聞,心肌梗塞的知識,心臟和血管的圖片,蟻人的動態圖,多媒體課件。學生:導學案。六、教學課時:1課時七、教學過程:(定向導學·互動展示·當堂反饋)教學內容 教師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目的引入新課 同學們聽過心血管疾病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大多無法正常學習與工作,嚴重還會導致死亡。心臟與血管的健康是保證人體血液流動的重要前提。我們都要關注自己心血管的健康。今天我們就隨著蟻人一起來學習心臟與血管相關的知識。視頻:《心血管疾病之驚》 傾聽、思考,準備調動經驗,進入學習。 通過引入視頻喚起學生對心血管疾病直觀的認識,導出新授課。(一) 血管結構特點 活動一:冒險開始 ——血管之旅引導學生分析蟻人的描述及觀察血管圖片。引出三種血管血流速度的區別。并引出血管的特點。及時點評學生的表述。 學生小組內討論,根據自己所了解的情況,積極參與表達。逐步理解三種血管的特點。 創設富有挑戰性的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內在學習動機。(二)心臟結構及相連血管 活動二:冒險之囧——揭開心臟之謎針對蟻人在心臟冒險之囧,掛圖展示心臟結構圖片,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心臟的結構特點,并讓學生簡要了解與心臟相連的血管。 小組討論、分析,歸納出心臟的結構以及血液在心臟和血管之間的流向。 通過圖片增加感性認識,助于理解。創設互動平臺, 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三)血管出血處理 活動三:化險為夷——出血處理根據蟻人所臨危機,引導學生判斷出血血管的類型及止血方法。小結三種血管出血狀況及止血方法。演示:急救止血模擬 模擬生活中出血狀況,小組討論分析并判斷出血血管類型,學會正確的止血方法。 演示急救止血模擬, 鼓勵和引導學生觀察現象,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四)關注心血管健康 活動四:學以致用——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 提供學生不良飲食或生活習慣圖片。 點評學生的表述,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學生發現生活中心血管疾病的實例,發表自己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觀點,認同健康的重要性。 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道心血管疾病預防的常識)給學生有用的生活指導,了解健康飲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五)新課小結 活動五:知識升華——知識歸納總結根據板書引導學生進行總結:1、心臟各部分的結構及相連的血管。2、血液的流動路徑。 鞏固所學內容,展現學習成果。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整理能力,形成簡明的知識框架。(六)堂上練習 出示堂上練習題,組織學生交流。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 鞏固學習成果,并通過導學案進行反饋八、反饋練習選擇題:1.在醫院里輸液或抽血的時候,針插入的血管是( )A.靜脈 B.動脈 C.毛細血管 D.不能確定2.毛細血管是人體內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與該功能相適應的特點是( )A.數量多,分布廣 B.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C.管內血流速度緩慢 D.以上都是3.小明的手臂被毒蛇咬傷,為防止蛇毒擴散,應該用止血帶扎住他手臂的( )A.被毒蛇咬傷處 B.近心端處 C.遠心端處 D.以上都可以4.下圖是截取人體某部位連通的三種血管的片段,其中的血液依次流經(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5.下列關于出血急救知識的說法,正確的是( )A.動脈出血時,血流速度較慢 B.靜脈出血時,呈噴泉式射出C.毛細血管出血時,血量較少可自行凝固 D.動脈出血時應壓遠心端止血二、中考熱身6.(2014·廣東)關于血液在人體心臟中流動方向正確的是( )A.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 B.肺靜脈→左心室→左心房→主動脈C.主動脈→左心房→左心室→肺靜脈 D.上下腔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7. (2016 咸寧)圖中能正確表達下肢靜脈內血液方向的是( )8.(2015 廣東)圖是心臟、血管的示意圖,“→”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達正確的是( )甲 乙 丙 丁A.甲流出的血液為動脈血B.乙和丙都是靜脈血管C.血液流動的方向是甲→乙→丁→丙D.血液流經乙→丁→丙后,靜脈血變為動脈血9.(2013·廣東)下圖為人體三種血管示意圖,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血流方向是:a→b→cB.血流最慢的是血管b,有利于物質交換C.血管a為動脈,管壁薄、血壓高D.血管c中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九、板書設計:第九章 第二節 血液循環A:動脈 B:毛細血管 C:靜脈概念(功能) 離心血管 連接動脈和靜脈進行物質交換 回心血管管壁厚薄 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管腔大小 靜脈>動脈>毛細血管血流速度 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瓣膜的有無 無 無 有出血時按壓 近心端 遠心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