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3講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知道歐洲聯合的趨勢和日本經濟的發展;知道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知道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推廣,了解蘇聯的改革與變化以及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通過萬隆會議、“非洲年”、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等史實,知道戰后殖民體系的崩潰和亞非拉國家為捍衛國家主權、發展經濟所進行的斗爭。(2021·吉林省長春市·歷年真題)“冷戰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40多年間,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這描述的是冷戰的( )A. 歷史原因 B. 主要目的 C. 基本含義 D. 深遠影響【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冷戰的根本目的是遏制共產主義,稱霸世界。但采取的手段是除了戰爭之外的其他手段。打擊親蘇勢力,對蘇聯包圍,援助西歐等只是冷戰的手段。所以“冷戰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40多年間,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描述的是冷戰的基本含義,C符合題意;ABD與題意不符。故選:C。(2020·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觀察圖,對其中“善意”的實質理解正確的是( )①控制西歐國家②體現無私奉獻③提升歐元地位④遏制蘇聯力量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A【解析】觀察漫畫可知,這反映的是馬歇爾計劃,1947年美國實施了馬歇爾計劃,通過對西歐的經濟援助,達到了控制西歐國家,遏制蘇聯力量的目的。故選:A。(2021·吉林省長春市·歷年真題)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搭載他的飛船是( )A. 東方紅一號 B. 神舟一號 C. 神舟五號 D. 神舟七號【答案】C【解析】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完成了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并成功返回地面。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本題主要考查我國航空航天領域成就。題干關鍵信息“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改革開放新時期科技成就的相關知識。(2020·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間,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的是( )A. 日本 B. 聯邦德國 C. 意大利 D. 俄羅斯【答案】A【解析】二戰后,美國在日本進行社會改革,推行非軍事化政策;20世紀50年代,美國出于本國的戰略需要,開始扶持日本;(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在日本大量采購軍用物質,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繁榮)日本制定了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間,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故選:A。考點一 美蘇“冷戰” 杜魯門主義 德國分裂 “北約”與“華約”1.冷戰的含義:冷戰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40多年間,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1.原因:美、蘇兩國的國家利益和社會制度的沖突,使雙方的對抗、沖突不斷加劇。2.形成: (1)開始: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的拋出,標志美蘇全面冷戰的開始。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聲稱希臘和土耳其受到共產主義威脅,要求國會撥款援助這兩個國家。在演說中,他把世界分為“自由國家”和“極權政體”兩個對立的營壘,宣稱美國將領導和幫助所有選擇“自由制度”、抵抗極權統治的力量。這篇演說提出的政策被稱為“杜魯門主義” (2)發展:1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企圖通過援助西歐恢復經濟,穩定資本主義制度。(美借援助之名達到控制之實,黃鼠狼給雞拜年) (3)基本形成(德國分裂):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又稱“聯邦德國”或“西德”。10月,在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又稱“民主德國”或“東德”。從此,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4)最終形成:1949年,美、英、法等12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1955年,蘇聯同7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締結了《華沙條約》,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65周年。“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標志著兩極格局最終形成。 3.實質:美蘇兩國對世界霸權的爭奪。4.結束:1991年底蘇聯解體,因蘇聯一極坍塌而結束。5.影響 (1)消極:給世界和平與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造成了德國、朝鮮的分裂,并引發局部戰爭,阻礙了全球一體化發展;給美蘇兩國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阻礙經濟發展。 (2)積極:美蘇雙方勢均力敵,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活學巧記】冷戰【名師點撥】1)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是冷戰開始的標志;華約的成立是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蘇聯解體是冷戰和兩極格局結束的標志。2)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以美國為首;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以蘇聯為首。它們是兩個對抗的軍事政治集團。考點二 歐洲聯合 日本經濟的發展 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 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一、 歐洲聯合的趨勢1.時間:19世紀50年代初開始2.目的:加快經濟發展步伐,維護自身安全,提高國際地位。3.概況: (1)20世紀50年代初,法國和聯邦德國等六國組建歐洲煤鋼共同體; (2)1958年,六國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3)1967年,三個組織合并為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 (4)1993年,大部分西歐國家在歐共體的基礎上組成了歐洲聯盟,即歐盟。 4.意義: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使歐洲各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提高,促進歐洲經濟發展,促進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發展。二、日本經濟的發展1.原因: (1)國際:二戰后,美國單獨占領了日本。冷戰開始后,美國開始積極扶持日本; (2)國內:日本政府利用當時有利的外部環境,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大力引進先進技術,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2.表現:1968年,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不含蘇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3.影響:隨著經濟的發展,日本的國際地位也得到提升;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日本謀求成為政治大國的欲望日益膨脹,軍費開支不斷增加引起亞洲鄰國的關注和不安。三.美國的發展:(1)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積極拓展世界市場,應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刺激了經濟的繁榮,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2)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3)20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出現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為特征的“新經濟”,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四.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1.建立:(1)美國:①羅斯福新政期間,美國頒布了《社會保障法》,實行養老金制度、失業保險制度,向無依無靠者提供救濟。②20世紀50年代,美國兩次修訂《社會保障法》,擴大受益群體,提高最低工資,資助貧困學生。(2)歐洲: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為了緩和社會矛盾,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調整政策,建立起社會保障制度。②1948年,英國宣布建成“福利國家”。不久,法國和聯邦德國等國也宣布成為“福利國家”。2.內容:隨著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建立起包括醫療保健服務、養老、住房、失業保險和教育等在內的社會保障制度。3.完善:20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日漸完善。4.作用:社會保障制度是工人階級斗爭的結果,資產階級也認為實行這種制度,可以緩和階級矛盾,創造一個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穩定的社會環境。5.局限性:社會保障制度不能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活學巧記】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和西歐的發展【名師點撥】歐盟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兩者有本質的不同:歐洲共同體是一個經濟共同體,各成員國追求經濟一體化;歐盟是一個經濟政治共同體,成員國追求經濟政治一體化。考點三 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推廣 蘇聯的改革與變化 蘇聯解體 東歐劇變1.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推廣 (1)經濟:蘇聯通過經互會幫助東歐國家克服了戰后經濟困難,但也利用經互會將各成員國的經濟納入蘇聯計劃經濟的軌道; (2)政治:①蘇共還加強了對東歐各國共產黨的控制,按照蘇聯模式對這些國家進行了全方位的內部改造;②1950年,中蘇締結了《蘇中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新中國掀起了學習蘇聯的熱潮。2.蘇聯改革 (1)赫魯曉夫改革 ①內容:①政治上,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②經濟上,發動墾荒運動;發展飼料生產,廣種玉米;取消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改行收購制;改革工業管理體制等; ②結果:沒能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并且存在嚴重偏差。 (2)勃列日涅夫改革 ①內容:在經濟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進步,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加強經濟刺激。 ②結果:改革仍然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美蘇軍備競賽,蘇聯把科技進步的重心放在軍事方面,國民經濟呈現畸形發展狀態。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為蘇聯經濟的痼疾。 (3)戈爾巴喬夫改革開始實施加速經濟改革的方案,總體效果不佳;又轉向政治體制改革,取消蘇共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倡導“公開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們的思想發生混亂,無政府狀態蔓延,各加盟共和國分離趨勢加劇。3、東歐劇變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制度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社會主義制度最終演變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劇烈動蕩。(1)原因:20世紀80年代末,受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影響,東歐各國開始實行政治多元化(2)實質: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化。(3)表現:在政治上,實行議會民主制和多黨制;在經濟上,實行私有化基礎上的市場經濟。4、蘇聯解體 由于蘇聯模式的弊端長期得不到糾正和戈爾巴喬夫改革背離社會主義方向,1991年年底,蘇聯解體,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的兩極格局終結,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格局向多極化趨勢發展。【活學巧記】社會主義運動曲折發展考點四 萬隆會議 非洲獨立運動 古巴獨立 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 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度一、萬隆會議(第一次亞非會議) 1.時間:1955年4月。 2.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 3.概況: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來自亞洲、非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舉行了第一次亞非會議,也就是萬隆會議。 4.性質: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會議。 5.萬隆精神:團結合作、友好相處,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的精神。 6.中國貢獻:周恩來在會上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促進會議的圓滿成功。 7.影響: (1)提高了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 (2)從萬隆會議開始,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二)非洲民族解放運動1.開始:非洲民族解放運動首先在北非展開。(1)1951年底,利比亞宣布獨立。(2)1952年,埃及爆發革命,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起義,推翻了英國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成立了埃及共和國。(3)1962年,阿爾及利亞人民經過長期的民族解放戰爭,推翻了法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2.高潮:20世紀六七十年代,非洲獨立運動進入高潮,絕大多數殖民地國家先后獲得了獨立。1960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這一年因此被稱為“非洲年”。3.結束:此后,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繼續發展。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三)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1.古巴革命:(1)古巴在政治和經濟上長期被美國控制。(2)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羅等人的領導下,經過數年的武裝斗爭,最終在1959年推翻了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3)后來,古巴又挫敗了美國支持的雇傭軍入侵,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2.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的斗爭:(1)背景:巴拿馬運河位于巴拿馬共和國中部,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巴拿馬運河開通后,美國在運河沿岸劃出運河區,一直由美國控制。(2)過程: ①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巴拿馬不斷爆發群眾性的反美運動,要求收回運河區主權。②1977年,巴拿馬與美國簽訂條約,收回了運河區的海關、郵政、司法等主權,并參與運河的管理和營運。③1999年底,巴拿馬收回了運河區的全部主權。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度 背景 (1)1925年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簡稱“非國大”)成立,它主張通過非暴力斗爭方式實現種族平等(2)1961年,南非獲得獨立,但掌控政治、經濟的荷蘭、英國殖民者后裔推行針對黑人的種族隔離制度概況 (1)1962年,非國大領導人曼德拉被捕入獄,但南非人民爭取種族平等的努力仍在繼續(2)1990年,南非政府迫于國內外壓力,被迫釋放曼德拉。(3)1991年,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度 (4)1993年,曼德拉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1994年,曼德拉當選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1.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特點”原因:適時調整經濟政策,進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資本主義的自我調節;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機遇,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重視基礎教育,培養實用人才;戰后國際地位的提高和軍事經濟實力的增強;確立世界霸權地位的政治需要。其中,“政策措施”是關鍵要素,“調整經濟政策”是根本原因。特點:從發展過程上看,五六十年代出現 ( http: / / www.21cnjy.com )繁榮,七八十年代遭遇危機與通貨膨脹,90年代穩定發展,21世紀初又發生經濟衰退,這顯示了美國經濟發展的周期性。從實力地位上看,盡管發展出現波折,但美國經濟的發展速度仍處于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前列,是當今世界上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從主導產業上看,經過了傳統工業到新興工業再到信息產業的發展過程,高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成為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經濟發展的科技含量高。2.戰后西歐和日本的經濟發展西歐發展的原因 日本發展的原因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工業革命以及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西歐在人才、技術、管理經驗甚至對外經濟聯系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為西歐經濟恢復與發展奠定了較好基礎;美國的大力扶植;國家加強了對經濟的宏觀指導等; 一是戰后美國在日本進行社會改革,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推行非軍事化改革;二是戰后美國對日本經濟的扶植;三是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先進科技,其中大力吸收國外最新科學技術,為己所用,推陳出新,成為促使日本經濟騰飛的翅膀;共同原因:戰后西歐與日本都得到了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國在經濟上的援助或扶植;都樂于也善于引進和吸收外國先進科學技術,注重發展教育,培養人才,這一點是促使兩國經濟騰飛的關鍵啟示:(1)要善于抓住機遇,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意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系;(2)我們今天必須始終不移地堅持和貫徹一項基本國策——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積極引進先進科技。在改革中必須堅持求實與創新;(3)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3.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原因:無法改變僵化的政治經濟體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嚴重的經濟危機;社會動蕩不安;否定歷史、反馬克思主義的各種思潮泛濫;右翼勢力和民族分離主義思潮的乘機抬頭,社會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劇激化;西方勢力的影響等等。教訓:①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適應社會主義發展的需要,嚴重阻礙了社會進步,必須進行改革。②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動力,改革必須從實際出發,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方針政策;③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④制定正確的民族政策,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⑤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實行以法治國;⑥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大力改善民生。1 (2016·吉林省吉林市·歷年真題)如圖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的旗幟,該經濟體是( )A. 聯合國B. 亞太經合組織C. 歐盟D. 世界貿易組織【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的圖片很容易得知,這是歐盟的旗幟,1993年,歐盟成立,使歐洲的一體化進程向縱深發展,歐盟也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故選C.本題考查了歐盟的相關知識.識記歐盟的旗幟即可.其他一些重要組織的標識也應記住.2 (2021·吉林省·模擬題)二戰后初期美國開始推行冷戰政策,隨后出現了分別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的斗爭。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源是( )A. 羅斯福新政的影響 B. 加強國際合作的需要C. 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D. 國家利益的沖突加劇【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利益關系是當代世界政治中影響各個國際政治行為主體行為的最根本要素。而對各國來說,國家利益始終是國家對外行為的最基本動因和優先考慮的要素。因此,國家利益始終是當代世界政治中發揮作用最持久、影響力最大的因素。二戰后初期美國開始推行冷戰政策,隨后出現了分別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的斗爭。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源是國家利益的沖突加劇。D符合題意。3 (2021·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開啟美蘇冷戰的事件是( )A. 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B. 德國的分裂C. 馬歇爾計劃的提出 D. 北約的建立【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提出“杜魯門主義”。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冷戰開始。故選項A符合題意;德國的分裂標志著歐洲冷戰對峙局面形成,故選項B不符合題意;馬歇爾計劃是杜魯門主義的延續是冷戰在經濟方面的表現,故選項C不符合題意;北約是是歐洲和北美國家為實現防衛合作而建立的國際組織,是冷戰在軍事方面的表現,故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選:A。本題主要考查美蘇“冷戰”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冷戰”的表現及影響的相關史實。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美蘇“冷戰”的相關史實。4 (2021·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花園內,矗立著一段“柏林墻”,這是德國2002年贈送給聯合國的禮物。“柏林墻”的修建的背景是( )A. 法西斯猖獗 B. 冷戰政策 C. 東歐劇變 D. 蘇聯解體【答案】B【解析】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又稱“聯邦德國”或“西德”。10月,在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又稱“民主德國”或“東德”。從此,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德國分裂,柏林也一分為二,東西方的對峙在這里得到了體現。1961年,民主德國為防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勢力的滲透,在東、西柏林之間的己方領土上修筑了“反法西斯防衛墻”,簡稱“柏林墻”。柏林墻成為東西方冷戰的重要標志性建筑。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和冷戰結束,民主德國政局發生急劇動蕩。1989年11月,民主德國宣布開放柏林墻。“柏林墻”的修建的背景是冷戰政策。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2021·吉林省·模擬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遏制共產主義,在經濟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 杜魯門主義出臺 B. 推行馬歇爾計劃C. 成立北約 D. 成立華約【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信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遏制共產主義。”結合所學知識:二戰后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以遏制共產主義,這就是“冷戰”政策。“冷戰”政策在經濟上的措施是推行馬歇爾計劃。故選:B。本題考查的是“冷戰”政策的知識點,應把握“冷戰”政策的措施。關鍵信息是“經濟上采取的重要措施”。解答本題要熟記“冷戰”政策的有關內容。(2021·吉林省通化市·模擬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總部設在( )A. 倫敦 B. 布魯塞爾 C. 柏林 D. 東京【答案】B【解析】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12個西方國家代表在美國華盛頓集會,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形成了西方集體防御體系。為對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1955年,蘇聯、捷克斯洛伐克等8國在波蘭華沙建立華沙條約組織,總部設在蘇聯的莫斯科,標志美蘇兩極格局的正式形成。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2021·吉林省吉林市·模擬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兩極格局,其形成的標志是( )A. 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B. 德國分裂C. 北約與華約的對峙 D. “經互會”的成立【答案】C【解析】1949年,美、英、法等12個國家在華盛頓集會,簽訂《北大西洋公約》,建立了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形成了西方集體防御體系,以達到對抗蘇聯、稱霸世界的目的。1955年,蘇聯、捷克斯洛伐克等8國在華沙締結《華沙條約》,成立了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北約組織和華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美蘇兩極對峙局面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兩極格局,其形成的標志是北約與華約的對峙。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2021·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如圖為1949年美國報紙的一幅漫畫,題為“他終于上道了”。漫畫中的美國人忽悠歐洲人上道的政策是( )A. 民主化改革B. 鐵幕的演說C. 馬歇爾計劃D. 歐洲煤鋼聯營【答案】C【解析】由漫畫中的信息“歐洲”“自立”“美國納稅人”可知,這反映的是馬歇爾計劃。為了加強對西歐的控制,遏制蘇聯,美國于1947年實施了馬歇爾計劃,推動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故選:C。本題考查馬歇爾計劃,知道1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企圖通過援助西歐恢復經濟,穩定資本主義制度。本題考查馬歇爾計劃,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021·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某班制作的“云展板”主要內容是“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神舟1號無人飛船發射成功”“北斗三號最后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此展板展示的主題是( )A. 核能利用 B. 大國外交 C. 走向太空 D. 軍隊改革【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70年4月,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將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順利送入太空。它標志著中國在空間技術躋身于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之后,我國走向太空取得重大突破,如神舟1號無人飛船發射成功、北斗三號最后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因而“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神舟1號無人飛船發射成功”“北斗三號最后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展示的主題是走向太空,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本題考查我國航空航天領域成就。題干關鍵信息“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神舟1號無人飛船發射成功”“北斗三號最后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解答本題要把握我國航空航天領域成就的相關內容,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2021·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如圖是1960年德國漫畫家所繪的《戴高樂的歐洲之路》,諷刺法國總統戴高樂借歐洲聯合提高法國的大國地位,但還是能夠反映出( )A. 二戰后歐洲欲稱霸世界 B. 二戰后法、德還是一對宿敵C. 二戰后歐洲一體化進程 D. 冷戰結束后的多極化趨勢【答案】C【解析】從圖片可看出,法國走在歐洲一體化的中間位置,而把德國等其他國家擠到路邊的位置,可以得知作者意在說明法國借歐洲聯合提高自己的大國地位,但還是能夠反映出二戰后歐洲一體化進程。選項C符合題意,選項A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本題主要考查二戰后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圖片是解答本題的關鍵。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二戰后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相關史實。(2021·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當手機聊天、微信掃碼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常態之時,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又帶來了一場學習變革,以“云端課堂”為主的教與學方式真正實踐了“停課不停學”。這一切的便利得益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的發展帶來的影響有( )①使信息的傳遞變得快捷和簡便②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③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④推動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答案】B【解析】網絡技術的發展帶來的影響有①使信息的傳遞變得快捷和簡便、②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④推動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③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本題主要考查網絡技術的發展帶來的影響。到20世紀末,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日新月異,互聯網推動了信息化社會的到來。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網絡技術的發展帶來的影響。(2021·吉林省·模擬題)1968年,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的是( )A. 英國 B. 法國 C. 蘇聯 D. 日本【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二戰后,日本經濟迅速發展,1968年,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D項符合題意;ABC與題干無關,排除。故選:D。(2021·吉林省·模擬題)二戰后日本和西歐經濟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其共同的外部原因是( )A. 美國的援助 B. 科技革命的推動C. 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 D. 區域的聯合【答案】A【解析】戰后日本、西歐經濟發展的共同原因是:美國的援助;都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政府制定了適當的發展經濟的措施。其中美國出于冷戰需要的扶持是戰后日本、西歐快速發展的共同外部因素。故選:A。本題考查的是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的知識點,掌握相關基礎知識。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戰后日本、西歐經濟發展原因的共同點的分析、歸納能力。(2018·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1991年12月25日晚,飄揚在克里姆林室的蘇聯國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藍、紅三色的俄羅斯國旗。這一事件標志著( )A. 美蘇爭霸 B. 蘇聯誕生 C. 蘇聯解體 D. 東歐劇變【答案】C【解析】1991年12月,俄羅斯等11個原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圖集會,共同簽署了《關于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議定書》,并發表《阿拉木圖宣言》,這一宣言的發表標志著蘇聯解體。12月25日晚,飄揚在克里姆林室的蘇聯國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藍、紅三色的俄羅斯國旗,蘇聯解體。故選:C。(2018·吉林省通化市·模擬題)最終促使蘇聯解體的改革是:( )A. 戈爾巴喬夫改革 B. 赫魯曉夫改革C. 勃列日涅夫改革 D. 新經濟政策【答案】A【解析】戈爾巴喬夫政治改革背離社會主義方向是導致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最終促使蘇聯解體的改革是戈爾巴喬夫改革。社會主義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蘇聯解體說明社會主義遭遇挫折,但這只是蘇聯這種模式的失敗。我們要汲取蘇聯的經驗教訓,更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和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故選:A。本題考查了戈爾巴喬夫改革。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后,針對蘇聯經濟發展面臨的停滯局面,首先把經濟改革作為重點,但沒有取得成果。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影響。(2021·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拉丁美洲人民為捍衛國家主權展開了不懈的斗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偉大的成就”中除了古巴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外,還有( )A. 1953年埃及共和國成立 B. 1962年阿爾及利亞獨立C. 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 D. 1999年巴拿馬收回運河全部主權【答案】D【解析】二戰后亞非拉獨立運動的發展,亞洲的印度1947年取得獨立;北非的埃及在1952年掀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贏得埃及獨立,1956年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1962年北非的阿爾及利亞獨立;1999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帝國主義在非洲殖民體系的崩潰;1959年拉丁美洲的古巴推翻美國的傀儡政府,維護了國家主權,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20世紀六七十年代,拉丁美洲的巴拿馬為從美國手中收回巴拿馬運河的主權,展開了不懈的斗爭,到1999年底,終于收回運河的全部主權。從時間、地點、題目要求上可以得出只有D符合題意。(2021·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下列關于民族解放運動的史實,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巴拿馬收回運河區的全部主權②納米比亞獨立③玻利瓦爾領導的反殖民斗爭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A. ③④②① B. ③②①④ C. ③②④① D. ①③②④【答案】A【解析】巴拿馬收回運河區的全部主權發生在1999年底、納米比亞獨立發生在1990年、玻利瓦爾領導的反殖民斗爭發生在19世紀、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發生在1920年,A符合題意。故選:A。(2021·吉林省·模擬題)1990年年底,巴拿馬從哪國手中收回了巴拿馬運河區的全部主權( )A. 英國 B. 法國 C. 美國 D. 西班牙【答案】C【解析】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巴拿馬人民為從美國手中收回巴拿馬運河的主權,展開不懈的斗爭,70年代后期起,逐步收回運河區海關、郵政、司法等權力,到1999年底,終于收回運河的全部主權。C符合題意。故選:C。(2021·吉林省·模擬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一戰后,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所簽訂的一系列條約,結為一體,基本上完成了協約國集團對世界的重新瓜分及其成員相互關系的調整,構建了戰后資本主義世界新秩序。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采取了遏制共產主義的冷戰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現代國際關系史》材料三:當今國際社會……西方國家在國際格局中的主導地位不斷削弱,新興市場國家和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西方的治理理念、體系和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國際格局和時代潮流。(1) 寫出材料一中的“一系列條約”中的兩例。材料中世界新秩序指的是什么?(2) 材料二中“冷故”開始的標志是什么?材料中“新的世界格局”指的是什么?(3) 材料三中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總體趨勢是怎樣的?(4) 通過歷史上世界格局的變化,你認為今天的中國應該怎樣做?【答案】【小題1】《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小題2】杜魯門主義的出臺。兩極格局。【小題3】多極化。【小題4】發展經濟和科技;提高綜合國力等。(符合題意即可)【解析】本題以三則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冷戰政策以及兩極格局、多極化發展趨勢等知識,明確面對多極化發展趨勢,我們要努力發展經濟和科技,提高綜合國力等。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冷戰政策以及兩極格局、多極化發展趨勢等知識。(2021·吉林省·模擬題)歐洲的發展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領先的歐洲】(1) 14-16世紀興起于意大利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是什么?(2) 17-18世紀發生的哪兩場政治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3) 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中期發生的技術革命把人類帶入什么時代?【衰落的歐洲】(4) 1914-1918年的哪一事件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優勢地位?該事件的導火索是什么?【聯合的歐洲】(5) 20世紀60年代成立,促進了歐洲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提高的組織是什么?【今天的感悟】(6)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探究,你有什么感悟?【答案】【小題1】文藝復興。【小題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小題3】蒸汽時代。【小題4】第一次世界大戰。薩拉熱窩事件。【小題5】歐共體。【小題6】思想解放推動社會進步;順應歷史潮流的革命推動社會進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珍愛和平,反對戰爭;加強國家間的團結與合作等。(符合題意即可)【解析】本題以“歐洲的發展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切入點,主要考查了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英法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導火線、歐共體的成立等知識,明確思想解放推動社會進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珍愛和平,反對戰爭,加強國家間的團結與合作等。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英法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導火線、歐共體的成立等知識。(2021·吉林省白城市·模擬題)法國和德國是歐洲大陸的兩個強國,他們之間關系的發展變化詮釋了國際關系的特點。請結合所學回答下列問題。(1) 一戰中,法德分別屬于哪一軍事集團?(2) 二戰中,法德分別屬于哪一軍事集團?(3) 二戰后的20世紀50年代,法德等國組建了哪一經濟組織?當今推動歐洲一體化的又是哪一組織?(4) 法德關系的發展變化讓你有哪些感悟?【答案】【小題1】法國屬于協約國集團;德國屬于同盟國集團。【小題2】世界反法西斯聯盟,軸心國集團(法西斯同盟)。【小題3】歐共體,歐盟。【小題4】國與國之間加強合作,才能促進共同發展,符合題意即可。【解析】本題以法國和德國是歐洲大陸的兩個強國,他們之間關系的發展變化詮釋了國際關系的特點為主線,考查兩次世界大戰、歐共體和歐盟的相關知識。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兩次世界大戰、歐共體和歐盟的相關知識。心有課標時空定位母題原題變式訓練考點精講名師解惑過關檢測29第23講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知道杜魯門主義、德國分裂、“北約”與“華約”,了解美蘇“冷戰”對峙局面的形成。●知道歐洲聯合的趨勢和日本經濟的發展;知道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知道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推廣,了解蘇聯的改革與變化以及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通過萬隆會議、“非洲年”、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等史實,知道戰后殖民體系的崩潰和亞非拉國家為捍衛國家主權、發展經濟所進行的斗爭。(2021·吉林省長春市·歷年真題)“冷戰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40多年間,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這描述的是冷戰的( )A. 歷史原因 B. 主要目的 C. 基本含義 D. 深遠影響(2020·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觀察圖,對其中“善意”的實質理解正確的是( )①控制西歐國家②體現無私奉獻③提升歐元地位④遏制蘇聯力量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1 (2021·吉林省長春市·歷年真題)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搭載他的飛船是( )A. 東方紅一號 B. 神舟一號 C. 神舟五號 D. 神舟七號2 (2020·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間,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的是( )A. 日本 B. 聯邦德國 C. 意大利 D. 俄羅斯考點一 美蘇“冷戰” 杜魯門主義 德國分裂 “北約”與“華約”1.冷戰的含義:冷戰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40多年間,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1.原因:美、蘇兩國的國家利益和社會制度的沖突,使雙方的對抗、沖突不斷加劇。2.形成: (1)開始: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的拋出,標志美蘇全面冷戰的開始。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聲稱希臘和土耳其受到共產主義威脅,要求國會撥款援助這兩個國家。在演說中,他把世界分為“自由國家”和“極權政體”兩個對立的營壘,宣稱美國將領導和幫助所有選擇“自由制度”、抵抗極權統治的力量。這篇演說提出的政策被稱為“杜魯門主義” (2)發展:1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企圖通過援助西歐恢復經濟,穩定資本主義制度。(美借援助之名達到控制之實,黃鼠狼給雞拜年) (3)基本形成(德國分裂):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又稱“聯邦德國”或“西德”。10月,在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又稱“民主德國”或“東德”。從此,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4)最終形成:1949年,美、英、法等12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1955年,蘇聯同7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締結了《華沙條約》,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65周年。“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標志著兩極格局最終形成。 3.實質:美蘇兩國對世界霸權的爭奪。4.結束:1991年底蘇聯解體,因蘇聯一極坍塌而結束。5.影響 (1)消極:給世界和平與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造成了德國、朝鮮的分裂,并引發局部戰爭,阻礙了全球一體化發展;給美蘇兩國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阻礙經濟發展。 (2)積極:美蘇雙方勢均力敵,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活學巧記】冷戰【名師點撥】1)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是冷戰開始的標志;華約的成立是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蘇聯解體是冷戰和兩極格局結束的標志。2)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以美國為首;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以蘇聯為首。它們是兩個對抗的軍事政治集團。考點二 歐洲聯合 日本經濟的發展 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 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一、 歐洲聯合的趨勢1.時間:19世紀50年代初開始2.目的:加快經濟發展步伐,維護自身安全,提高國際地位。3.概況: (1)20世紀50年代初,法國和聯邦德國等六國組建歐洲煤鋼共同體; (2)1958年,六國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3)1967年,三個組織合并為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 (4)1993年,大部分西歐國家在歐共體的基礎上組成了歐洲聯盟,即歐盟。 4.意義: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使歐洲各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提高,促進歐洲經濟發展,促進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發展。二、日本經濟的發展1.原因: (1)國際:二戰后,美國單獨占領了日本。冷戰開始后,美國開始積極扶持日本; (2)國內:日本政府利用當時有利的外部環境,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大力引進先進技術,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2.表現:1968年,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不含蘇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3.影響:隨著經濟的發展,日本的國際地位也得到提升;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日本謀求成為政治大國的欲望日益膨脹,軍費開支不斷增加引起亞洲鄰國的關注和不安。三.美國的發展:(1)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積極拓展世界市場,應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刺激了經濟的繁榮,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2)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3)20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出現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為特征的“新經濟”,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四.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1.建立:(1)美國:①羅斯福新政期間,美國頒布了《社會保障法》,實行養老金制度、失業保險制度,向無依無靠者提供救濟。②20世紀50年代,美國兩次修訂《社會保障法》,擴大受益群體,提高最低工資,資助貧困學生。(2)歐洲: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為了緩和社會矛盾,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調整政策,建立起社會保障制度。②1948年,英國宣布建成“福利國家”。不久,法國和聯邦德國等國也宣布成為“福利國家”。2.內容:隨著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建立起包括醫療保健服務、養老、住房、失業保險和教育等在內的社會保障制度。3.完善:20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日漸完善。4.作用:社會保障制度是工人階級斗爭的結果,資產階級也認為實行這種制度,可以緩和階級矛盾,創造一個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穩定的社會環境。5.局限性:社會保障制度不能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活學巧記】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和西歐的發展【名師點撥】歐盟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兩者有本質的不同:歐洲共同體是一個經濟共同體,各成員國追求經濟一體化;歐盟是一個經濟政治共同體,成員國追求經濟政治一體化。考點三 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推廣 蘇聯的改革與變化 蘇聯解體 東歐劇變1.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推廣 (1)經濟:蘇聯通過經互會幫助東歐國家克服了戰后經濟困難,但也利用經互會將各成員國的經濟納入蘇聯計劃經濟的軌道; (2)政治:①蘇共還加強了對東歐各國共產黨的控制,按照蘇聯模式對這些國家進行了全方位的內部改造;②1950年,中蘇締結了《蘇中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新中國掀起了學習蘇聯的熱潮。2.蘇聯改革 (1)赫魯曉夫改革 ①內容:①政治上,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②經濟上,發動墾荒運動;發展飼料生產,廣種玉米;取消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改行收購制;改革工業管理體制等; ②結果:沒能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并且存在嚴重偏差。 (2)勃列日涅夫改革 ①內容:在經濟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進步,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加強經濟刺激。 ②結果:改革仍然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美蘇軍備競賽,蘇聯把科技進步的重心放在軍事方面,國民經濟呈現畸形發展狀態。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為蘇聯經濟的痼疾。 (3)戈爾巴喬夫改革開始實施加速經濟改革的方案,總體效果不佳;又轉向政治體制改革,取消蘇共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倡導“公開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們的思想發生混亂,無政府狀態蔓延,各加盟共和國分離趨勢加劇。3、東歐劇變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制度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社會主義制度最終演變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劇烈動蕩。(1)原因:20世紀80年代末,受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影響,東歐各國開始實行政治多元化(2)實質: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化。(3)表現:在政治上,實行議會民主制和多黨制;在經濟上,實行私有化基礎上的市場經濟。4、蘇聯解體 由于蘇聯模式的弊端長期得不到糾正和戈爾巴喬夫改革背離社會主義方向,1991年年底,蘇聯解體,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的兩極格局終結,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格局向多極化趨勢發展。【活學巧記】社會主義運動曲折發展考點四 萬隆會議 非洲獨立運動 古巴獨立 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 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度一、萬隆會議(第一次亞非會議) 1.時間:1955年4月。 2.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 3.概況: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來自亞洲、非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舉行了第一次亞非會議,也就是萬隆會議。 4.性質: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會議。 5.萬隆精神:團結合作、友好相處,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的精神。 6.中國貢獻:周恩來在會上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促進會議的圓滿成功。 7.影響: (1)提高了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 (2)從萬隆會議開始,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二)非洲民族解放運動1.開始:非洲民族解放運動首先在北非展開。(1)1951年底,利比亞宣布獨立。(2)1952年,埃及爆發革命,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起義,推翻了英國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成立了埃及共和國。(3)1962年,阿爾及利亞人民經過長期的民族解放戰爭,推翻了法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2.高潮:20世紀六七十年代,非洲獨立運動進入高潮,絕大多數殖民地國家先后獲得了獨立。1960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這一年因此被稱為“非洲年”。3.結束:此后,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繼續發展。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三)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1.古巴革命:(1)古巴在政治和經濟上長期被美國控制。(2)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羅等人的領導下,經過數年的武裝斗爭,最終在1959年推翻了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3)后來,古巴又挫敗了美國支持的雇傭軍入侵,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2.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的斗爭:(1)背景:巴拿馬運河位于巴拿馬共和國中部,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巴拿馬運河開通后,美國在運河沿岸劃出運河區,一直由美國控制。(2)過程: ①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巴拿馬不斷爆發群眾性的反美運動,要求收回運河區主權。②1977年,巴拿馬與美國簽訂條約,收回了運河區的海關、郵政、司法等主權,并參與運河的管理和營運。③1999年底,巴拿馬收回了運河區的全部主權。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度 背景 (1)1925年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簡稱“非國大”)成立,它主張通過非暴力斗爭方式實現種族平等(2)1961年,南非獲得獨立,但掌控政治、經濟的荷蘭、英國殖民者后裔推行針對黑人的種族隔離制度概況 (1)1962年,非國大領導人曼德拉被捕入獄,但南非人民爭取種族平等的努力仍在繼續(2)1990年,南非政府迫于國內外壓力,被迫釋放曼德拉。(3)1991年,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度 (4)1993年,曼德拉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1994年,曼德拉當選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1.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特點”原因:適時調整經濟政策,進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資本主義的自我調節;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機遇,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重視基礎教育,培養實用人才;戰后國際地位的提高和軍事經濟實力的增強;確立世界霸權地位的政治需要。其中,“政策措施”是關鍵要素,“調整經濟政策”是根本原因。21·世紀*教育網特點:從發展過程上看,五六十年代出現繁 ( http: / / www.21cnjy.com )榮,七八十年代遭遇危機與通貨膨脹,90年代穩定發展,21世紀初又發生經濟衰退,這顯示了美國經濟發展的周期性。從實力地位上看,盡管發展出現波折,但美國經濟的發展速度仍處于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前列,是當今世界上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從主導產業上看,經過了傳統工業到新興工業再到信息產業的發展過程,高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成為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經濟發展的科技含量高。2.戰后西歐和日本的經濟發展西歐發展的原因 日本發展的原因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工業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及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西歐在人才、技術、管理經驗甚至對外經濟聯系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為西歐經濟恢復與發展奠定了較好基礎;美國的大力扶植;國家加強了對經濟的宏觀指導等; 一是戰后美國在日本進行社會改革,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推行非軍事化改革;二是戰后美國對日本經濟的扶植;三是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先進科技,其中大力吸收國外最新科學技術,為己所用,推陳出新,成為促使日本經濟騰飛的翅膀;共同原因:戰后西歐與日本都得到了美國在經濟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援助或扶植;都樂于也善于引進和吸收外國先進科學技術,注重發展教育,培養人才,這一點是促使兩國經濟騰飛的關鍵啟示:(1)要善于抓住機遇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意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系;(2)我們今天必須始終不移地堅持和貫徹一項基本國策——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積極引進先進科技。在改革中必須堅持求實與創新;(3)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3.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原因:無法改變僵化的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經濟體制;嚴重的經濟危機;社會動蕩不安;否定歷史、反馬克思主義的各種思潮泛濫;右翼勢力和民族分離主義思潮的乘機抬頭,社會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劇激化;西方勢力的影響等等。21·cn·jy·com教訓:①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適 ( http: / / www.21cnjy.com )應社會主義發展的需要,嚴重阻礙了社會進步,必須進行改革。②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動力,改革必須從實際出發,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方針政策;③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④制定正確的民族政策,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⑤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實行以法治國;⑥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大力改善民生。1 (2016·吉林省吉林市·歷年真題)如圖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的旗幟,該經濟體是( )A. 聯合國B. 亞太經合組織C. 歐盟D. 世界貿易組織2 (2021·吉林省·模擬題)二戰后初期美國開始推行冷戰政策,隨后出現了分別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的斗爭。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源是( )A. 羅斯福新政的影響 B. 加強國際合作的需要C. 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D. 國家利益的沖突加劇(2021·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開啟美蘇冷戰的事件是( )A. 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B. 德國的分裂C. 馬歇爾計劃的提出 D. 北約的建立(2021·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花園內,矗立著一段“柏林墻”,這是德國2002年贈送給聯合國的禮物。“柏林墻”的修建的背景是( )A. 法西斯猖獗 B. 冷戰政策 C. 東歐劇變 D. 蘇聯解體(2021·吉林省·模擬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遏制共產主義,在經濟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 杜魯門主義出臺 B. 推行馬歇爾計劃C. 成立北約 D. 成立華約(2021·吉林省通化市·模擬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總部設在( )A. 倫敦 B. 布魯塞爾 C. 柏林 D. 東京(2021·吉林省吉林市·模擬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兩極格局,其形成的標志是( )A. 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B. 德國分裂C. 北約與華約的對峙 D. “經互會”的成立(2021·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如圖為1949年美國報紙的一幅漫畫,題為“他終于上道了”。漫畫中的美國人忽悠歐洲人上道的政策是( )A. 民主化改革B. 鐵幕的演說C. 馬歇爾計劃D. 歐洲煤鋼聯營(2021·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某班制作的“云展板”主要內容是“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神舟1號無人飛船發射成功”“北斗三號最后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此展板展示的主題是( )A. 核能利用 B. 大國外交 C. 走向太空 D. 軍隊改革(2021·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如圖是1960年德國漫畫家所繪的《戴高樂的歐洲之路》,諷刺法國總統戴高樂借歐洲聯合提高法國的大國地位,但還是能夠反映出( )A. 二戰后歐洲欲稱霸世界 B. 二戰后法、德還是一對宿敵C. 二戰后歐洲一體化進程 D. 冷戰結束后的多極化趨勢(2021·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當手機聊天、微信掃碼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常態之時,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又帶來了一場學習變革,以“云端課堂”為主的教與學方式真正實踐了“停課不停學”。這一切的便利得益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的發展帶來的影響有( )①使信息的傳遞變得快捷和簡便②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③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④推動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2021·吉林省·模擬題)1968年,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的是( )A. 英國 B. 法國 C. 蘇聯 D. 日本(2021·吉林省·模擬題)二戰后日本和西歐經濟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其共同的外部原因是( )A. 美國的援助 B. 科技革命的推動C. 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 D. 區域的聯合(2018·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1991年12月25日晚,飄揚在克里姆林室的蘇聯國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藍、紅三色的俄羅斯國旗。這一事件標志著( )A. 美蘇爭霸 B. 蘇聯誕生 C. 蘇聯解體 D. 東歐劇變(2018·吉林省通化市·模擬題)最終促使蘇聯解體的改革是:( )A. 戈爾巴喬夫改革 B. 赫魯曉夫改革C. 勃列日涅夫改革 D. 新經濟政策(2021·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拉丁美洲人民為捍衛國家主權展開了不懈的斗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偉大的成就”中除了古巴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外,還有( )A. 1953年埃及共和國成立 B. 1962年阿爾及利亞獨立C. 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 D. 1999年巴拿馬收回運河全部主權(2021·吉林省長春市·模擬題)下列關于民族解放運動的史實,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巴拿馬收回運河區的全部主權②納米比亞獨立③玻利瓦爾領導的反殖民斗爭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A. ③④②① B. ③②①④ C. ③②④① D. ①③②④(2021·吉林省·模擬題)1990年年底,巴拿馬從哪國手中收回了巴拿馬運河區的全部主權( )A. 英國 B. 法國 C. 美國 D. 西班牙(2021·吉林省·模擬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一戰后,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所簽訂的一系列條約,結為一體,基本上完成了協約國集團對世界的重新瓜分及其成員相互關系的調整,構建了戰后資本主義世界新秩序。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采取了遏制共產主義的冷戰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現代國際關系史》材料三:當今國際社會……西方國家在國際格局中的主導地位不斷削弱,新興市場國家和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西方的治理理念、體系和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國際格局和時代潮流。(1) 寫出材料一中的“一系列條約”中的兩例。材料中世界新秩序指的是什么?(2) 材料二中“冷故”開始的標志是什么?材料中“新的世界格局”指的是什么?(3) 材料三中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總體趨勢是怎樣的?(4) 通過歷史上世界格局的變化,你認為今天的中國應該怎樣做?(2021·吉林省·模擬題)歐洲的發展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領先的歐洲】(1) 14-16世紀興起于意大利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是什么?(2) 17-18世紀發生的哪兩場政治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3) 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中期發生的技術革命把人類帶入什么時代?【衰落的歐洲】(4) 1914-1918年的哪一事件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優勢地位?該事件的導火索是什么?【聯合的歐洲】(5) 20世紀60年代成立,促進了歐洲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提高的組織是什么?【今天的感悟】(6)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探究,你有什么感悟?(2021·吉林省白城市·模擬題)法國和德國是歐洲大陸的兩個強國,他們之間關系的發展變化詮釋了國際關系的特點。請結合所學回答下列問題。(1) 一戰中,法德分別屬于哪一軍事集團?(2) 二戰中,法德分別屬于哪一軍事集團?(3) 二戰后的20世紀50年代,法德等國組建了哪一經濟組織?當今推動歐洲一體化的又是哪一組織?(4) 法德關系的發展變化讓你有哪些感悟?心有課標時空定位母題原題變式訓練考點精講名師解惑過關檢測1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3講【解析版】二戰后的世界變化.doc 第23講戰后的世界變化.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