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課標要求】1.了解西方列強對亞非拉的殖民擴張、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理解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2.了解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過程。3.理解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學習目標】1.了解亞非拉國家或地區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過程及列強所推行的殖民方式。2.掌握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原因、過程及影響。3.通過了解亞非拉國家或地區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過程,對殖民主義的罪惡有充分的反思。4.掌握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主要背景及基本過程5.理解“亞洲的覺醒”的含義,并分析其特點。6.對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和中國的辛亥革命進行橫向比較,形成正確的認識。【學習重點】1.理解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過程。2.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意義【學習難點】1.理解西方列強殖民擴張對世界歷史發展造成的影響。2.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特點及成因【時空坐標】【單元要旨】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西歐國家率先踏上了對外殖民擴張的道路,8世紀,拉丁美洲已經完全處于歐洲列強的殖民統治之下。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化和資本主義的不斷發展,歐洲列強的海外殖民活動也愈演愈烈。19世紀中期以后,伴隨第二次工業革命浪潮和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亞洲和非洲的廣大地區變成了它們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到20世紀初,西方列強已經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導致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也形成了人類歷史上由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極不合理的狀態。資本主義列強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不斷高漲。【階段特征】階段特征 政治 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的絕大多數地區已經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絕大部分淪為殖民地,獨立的拉丁美洲國家實際也成為依附于歐美國家的半殖民地。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隨著資本主義列強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的激化,以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為主要目標的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席卷了亞非拉廣大地區。經濟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西歐國家率先踏上了對外殖民擴張的道路,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第一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19 世紀中后期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進入“電氣時代”,壟斷組織出現。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繼續向世界各地大肆擴張。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形成。時代趨勢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西歐國家率先踏上了對外殖民擴張的道路。到20世紀初,資本主義列強已經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了人類歷史上由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極不合理的狀態。資本主義列強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不斷高漲。【核心知識】1、主要內容時間 背景 侵略 民族解放運動政治 經濟 文化 美洲 非洲 亞洲15— 18世紀 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 新航路開辟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 ①西、葡在拉美建立殖民地;②荷、英、法在北美建立殖民地 建立殖民據點,販賣黑奴 建立殖民據點,開展貿易 美國獨立19世紀70年代以前 ①意大利、德國統一;②日本明治維新 工業 革命 馬克思主義; 自由主義 掠奪金銀、市場及原料,大種植園 停止販賣黑奴,內陸探險 英國吞并印度、發動鴉片戰爭;英法俄分割奧土、控制伊朗 拉美獨立; 太平天國運動;印度反英斗爭19世紀末20世紀初 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世界殖民體系形成 第二次工業革命 列寧主義誕生 美國門羅宣言; 英國經濟滲透 柏林會議; 瓜分非洲 中國、伊朗淪為半殖民地;菲律賓淪為美國殖民地;東南亞淪為英法殖民地 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亞洲覺醒;非洲埃及、蘇丹反英斗爭、埃塞俄比亞抗意斗爭2.19世紀末非洲人民反帝斗爭簡況斗爭 背景 時間、領導人 結果 特點埃及抗英斗爭 英國排擠法國欲單獨控制埃及 1882年愛國軍官阿·阿拉比 因地主官僚動搖叛賣而失敗 軍官領導蘇丹馬赫迪起義 英國侵略 1881—1899年馬赫迪 英軍占領蘇丹 利用宗教號召,時間長,規模大埃塞俄比亞抗意斗爭 意大利入侵 1895—1896年國王孟尼利克二世 意軍失敗,埃塞俄比亞獨立 國王領導,非洲唯一勝利的斗爭相同點 同遭歐洲侵略,同為武力斗爭,同為舊式領導人3.亞洲覺醒運動 背景 經過 結果 特點印度民族解放運動 英國殖民統治阻礙印度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①1885年國大黨成立;②1905年運動高漲,國大黨領袖提拉克提出獨立主張;③1908年孟買工人罷工 打擊了英國殖民者,但沒有改變印度的殖民地位 資產階級政黨領導,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目標實現民族獨立中國辛亥革命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啟蒙思想傳播 ①1905年成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②1911年武昌起義;③1912年成立民國,頒布《臨時約法》 袁世凱篡權,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有政黨領導,有指導思想,通過暴力革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了憲法伊朗立憲革命 英、俄與封建勢力勾結,半殖民地化加深 1905年爆發立憲革命,1911年制定憲法,實行君主立憲 打擊了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在國內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 暴力革命,制定憲法,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民主政權共同點 同遭歐洲殖民侵略,同為資本主義發展,同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4.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歷程【拓展延伸】1、拉美獨立戰爭呈現的特點(1)由北向南,由東向西的獨立過程。(2)由拉美地區土生白人領導。(3)以戰爭的形式實現獨立。(4)獨立后各國相繼建立資產階級政權,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2、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比較與歷史意義拉美的獨立 亞洲的覺醒 非洲的抗爭原因 歐洲殖民者長期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 帝國主義的侵略加深了亞洲各國的民族危機 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奴役給非洲帶來了空前的破壞和災難特點 范圍廣、時間長、成果豐碩 范圍廣、各國相互支持、彼此協作 有組織、規模大且持久的武裝斗爭領導力量 土著地主集團中的先進分子 資產階級、工農力量 力量多樣,包括領袖、國王、知識分子等代表運動 海地獨立、玻利瓦爾和圣馬丁等人領導的斗爭、巴西建立共和國、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 伊朗立憲革命 中國辛亥革命 埃及抗英斗爭 蘇丹馬赫迪起義 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運動性質 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以封建統治階級的民族解放運動為主意義 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推動了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單元小結】【單元小練】1、17世紀,隨著美洲種植園經濟的發展和金銀礦的開發,歐洲國家確立了“非洲服務于美洲”的總政策。材料中所說的“總政策”體現為( )A.向美洲傾銷廉價商品 B.引進非洲農作物品種C.販賣黑人奴隸到美洲 D.向美洲提供生產設備2、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工業國在世界范圍內掠奪原料、傾銷商品并進行投資,這標志著( )A.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B.西方列強踏上對外殖民擴張的道路C.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建立 D.國際經濟新秩序建立3.19世紀以來,隨著各國民族意識的覺醒,亞非拉人民掀起了爭取民族解放和捍衛國家主權的斗爭。下列史實發生在亞洲的是( ) CA. 《1917年墨西哥憲法》頒布 B. 玻利瓦爾領導的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斗爭C. 章西女王領導的印度人民大起義 D. 巴拿馬人民從美國手中收回了運河區主權4.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在埃及建立了殖民保護制度,使埃及由半殖民地變為殖民地,埃及民眾深受殖民保護制度之苦反英情緒強烈由此爆發了華夫脫運動。該運動( )AA.使埃及獲得有條件的獨立 B.使英國在埃及的特權被廢C.使英國給埃及以徹底獨立 D.迫使埃及成為獨立的共和國5.19世紀前期拉丁美洲流傳這樣一首詩:“圣馬丁無私、善良的手,輕輕揩干美洲母親的淚水,給母親帶來自由與民主、獨立與歡樂,消除了母親三百余年的痛苦與傷悲!”該詩贊頌圣馬丁主要是因為他( )AA.領導西屬拉丁美洲實現了獨立 B.使海地成為最早獨立的拉美國家C.率領巴西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D.幫助墨西哥頒布了資產階級憲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