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導學案【素養目標】政治認同:理解和認同我國的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解、支持、遵守我國的宗教政策和法律。科學精神:把握我國的民族關系、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優越性,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法治意識: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統一;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公共參與:以實際行動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與破壞民族團結和統一的敵對勢力作斗爭。【問題導學】我國民族格局的特點是什么?新型的民族關系是什么?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是什么?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與法律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思維導圖】【知識梳理】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1)最重要特點: 。(2)表現:一方面,各民族都有自己的 和 ;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 中。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2.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 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 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 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 的。 (2)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 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3.我國的行政區域(1)類型: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 地方、 地方和特別行政區。(2)民族自治地方的權力:民族自治地方比一般行政地方擁有更多處理本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事務的 。【思考】 地方性的自治權與國家主權是一回事嗎?提示:地方性的自治權不同于國家主權。法律意義上的主權,指的是一個國家在所轄領土范圍內獨立處置內政、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權力。對外的獨立性和對內的最高性是國家主權的兩個基本特征。在國際交往中,我國的主權由中央政府統一行使。4.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 、一個 。一般行政地方、 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 。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1.我國的民族關系(1)是什么:平等團結互助 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2)原因: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民族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進行了中國特色民族、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高舉民族平等的旗幟,致力于鏟除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 ,贏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賴。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 ,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各族人民在 上的一致,為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我國始終堅持 、 和 的方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名師點撥】 “關鍵詞”法區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無優劣之分”“權利和義務平等”“參加人代會”“尊重少數民族語言、風俗習慣”等體現民族平等的方針。“和睦”“合作”“共同奮斗”“反對民族分裂”“相互離不開”等體現民族團結的方針。“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加大財政對民族地區支持”“對口支援民族地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體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必然性: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 、 、 ”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 領導下,在各 民族 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依法行使 的制度。(3)民族區域自治地方①劃分: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 、 、 三級。②自治機關: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 和 。③權力: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 。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1)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 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 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它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熱愛本民族與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 、 的光榮職責。5.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1)一方面,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 ,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 發展。(2)另一方面,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 ,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必須深化民族 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 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 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三、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1.妥善處理宗教問題的意義:對維護國家的 和 具有重要意義。2.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的主要內容我國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 ,實行宗教 政策,依法管理 ,堅持 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 相適應。(1)實行宗教信仰 政策。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①公民有 宗教的自由,也有 宗教的自由。②有信仰 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 宗教的自由。③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 的自由,也有信仰 的自由。④有 不信教而 信教的自由,也有 信教而 不信教的自由。管理宗教事務。①內涵: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 。宗教活動必須在 和 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我國堅持 與 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②原則: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 、制止 、遏制 、抵御滲透、打擊 ”的原則。(3)堅持 的原則。我國憲法規定:“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 我國的宗教事務。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嚴格禁止境外宗教的 和發展,堅決打擊宗教 的傳播,嚴密防范宗教 的發生。(4)積極引導宗教與 相適應。①重要任務:支持我國宗教堅持 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要任務,要用 引領宗教,用中華 浸潤宗教,不斷推動我國宗教的中國化。②要求: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 、擁護 、擁護 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 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 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思考】 有人認為:宗教界人士在思想信仰上是與馬克思列寧主義相違背的,因此不能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或擔任政府職務。這種觀點正確嗎?提示: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宗教界愛國人士只是思想信仰上和一般人民群眾不同,廣大信教群眾堅持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能夠把愛教愛國和愛社會主義相結合,宗教人士當選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或擔任政府職務是代表宗教界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恰好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最真實、最廣泛和最管用的特點。所以,我國宗教界人士可以當選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或擔任政府職務。【重難點解析】1.正確理解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是什么:把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內容。①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的制度。②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礎:國家的統一。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③實施地域: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④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監察機關、司法機關不屬于自治機關。在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⑤權力:自治權。范圍、內容十分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依據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有以下權力: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有管理地方財政的自治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國家計劃的指導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經濟建設事業;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保護和整理民族的文化遺產,發展和繁榮民族文化;等等。⑥地位: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2)為什么: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①必要性: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a.歷史傳統:統一的多民族國家。b.社會基礎:“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c.政治基礎: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②優越性a.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它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熱愛本民族與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祖國統一、保衛邊疆的光榮職責。(3)怎么辦: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措施①一方面,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②另一方面,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2.全面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意義 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主要內容 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③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④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內涵 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行政和司法。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目的 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內涵 我國憲法規定:“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辯證理解 一方面,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另一方面,嚴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滲透和發展,堅決打擊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嚴密防范宗教極端行為的發生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重要任務 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要求 一不“是” 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一“是” 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民族的整體利益兩“支持” 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拓展視野】1.正確區分民族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項目 民族自治區 特別行政區不同點 目的 解決民族問題 解決祖國統一的問題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 資本主義制度權限 一定的自治權 高度的自治權(擁有除外交、國防外的其他權限)范圍 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 港、澳、臺相同點 ①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行政區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都是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都要接受中央的統一領導2.對比宗教與封建迷信宗教 封建迷信不同點 有整套的宗教經典、教義和教規 沒有教義和教規有一定的制度,教徒受教規戒律的約束 沒有制度和戒律有正式組織、神職人員,有教徒和活動場所 沒正式組織,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和固定的信仰者在一定范圍內活動,受國家法律保護 對社會起破壞作用,要堅決制止和取締共同點 二者都崇拜超自然的力量;均屬有神論;二者對社會發展都有消極作用【隨堂練習】1.(2019·全國卷Ⅰ)某市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國民教育、社會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全過程,在頒金節、古爾邦節等民族節日期間舉行多民族的聯誼活動,把少數民族風俗、民情等融入舞蹈、聲樂劇目之中,創建活動取得顯著成效。上述做法( )①促進了各民族的和睦共處 ②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 ③開創了經濟文化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④是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教育文化事業的體現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本題考查實行民族團結原則的意義。某市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國民教育、社會教育和職業教育,在民族節日期間舉行多民族的聯誼活動,把民俗、民情融入節目之中,效果顯著,說明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促進了各民族的和睦共處,增進了民族情感和文化認同,①②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反映經濟與文化的相互融合,③與題意無關;材料中沒有反映該市是民族區域自治地方,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答案:A2.(2019·全國卷Ⅲ)2018年,西藏自治區開始實施以“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主題的鄉村振興工程,將邊民脫貧致富和守邊固邊相結合,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加快邊境地區發展。邊疆民族地區實施鄉村振興工程( )①是充分發揮民族地區資源優勢的要求②保障了自治區少數民族人民的自治權③是保證邊防安全、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舉措④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激發各族人民的愛國熱情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③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題干中西藏自治區實施鄉村振興,將邊民脫貧致富和守邊固邊相結合,有利于保證邊防安全、維護國家統一,入選。④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題干中西藏自治區實施鄉村振興能夠加快邊境地區發展,從而實現共同富裕,入選。①觀點與題干不符,題中邊疆民族地區實施鄉村振興工程并沒有涉及民族地區資源優勢,排除。②觀點表述錯誤,邊疆民族地區實施鄉村振興工程,保障了自治區各族人民的自治權,并不僅僅是少數民族的自治權,排除。故選D。答案:D3.(2018·天津卷)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召開前夕,全國政協委員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前往青海、西藏八個地市州調研,通過和農牧民接觸,細致調查,結合數據和實例為參加政協會議準備提案。十一世班禪的做法( )A.說明佛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相適應B.表明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權利C.行使了政協委員對國家大事的決定權D.表明愛國宗教人士是國家建設的積極力量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宗教政策。十一世班禪的做法,表明愛國宗教人士是國家建設的積極力量,D正確且符合題意;應是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A說法錯誤;B正確但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決定權是人大的職權,政協委員不能行使,C錯誤;故選D。答案:D4.《宗教事務條例》的修訂主要著眼六個方面,具體來說就是“兩維護”“兩明確”“兩規范”。兩維護,即維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界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和諧。兩明確,即明確宗教活動場所法人資格和宗教財產權屬、明確遏制宗教商業化傾向。兩規范,即規范宗教界財務管理、規范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這說明( )①我國重視并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②我國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切實的保障③國家保護和支持一切宗教活動④我國宗教團體組織已成為國家機關的一部分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而非一切宗教活動,③說法錯誤;我國實行政教分離的原則,④說法錯誤。①②正確,故選A。答案:A【習語金句】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決不能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想法,要在新起點上接續奮斗,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習近平2021年4月25日至27日在廣西考察時的講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