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下3.2《青春有格》教案課題 《青春有格》 單元 第一單元 學科 道德與法治 年級 七年級學習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1)體會青春的美好,感受青春的可貴,珍惜青春、善待青春。(2)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認同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增強公民意識和法治觀念。2.能力目標(1)學會辯證地看待青春,理性地對待青春,能夠在比較復雜的社會生活中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選擇。(2)體驗行為和后果的聯系,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3)重視修身,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做到慎獨。3.知識目標(1)知道“行己有恥”“止于至善”的內涵和要求。(2)懂得如何把握青春。重點 如何做到行己有恥?難點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新課導入:思考一:由這個“格”你會聯想到什么?思考二:“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如何理解“格”?提示:指用人標準、行為規范、道德準則。我們做人,總會受到一些規則的約束,總有一些界限不能逾越。重點問題:1 行己有恥的含義2 如何做到行己有恥?3 止于至善的含義4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引出本課主題——青春有格 學生分組,寫一寫思考一:由這個“格”你會聯想到什么?思考二:“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如何理解“格”?講授新課 第一目:行己有恥探究一 行己有恥含義 閱讀名人名言:“行己有恥”:一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探究二 行己有恥要求思考:如何看待疫情期間出現的這些行為?提示:沒有羞恥之心,沒有做到行己有恥思考:盧梭的經歷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提示:人要有羞恥之心,對自己錯誤的行為,要反思其不良影響,并加以改正。“行己有恥”需要我們有羞恥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思考:因散步疫情謠言而被拘留,給我們什么啟示?提示:生活中我們要遵守規則,遵紀守法。行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恥要求我們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一旦觸碰法律,就會受到制裁。思考一:小明為什么糾結?思考二:小明的行為給你帶來哪些啟示?提示:考試結束后,小明也想放松。去網吧對于他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誘惑。最后小明沒有同去,說明他能拒絕不良誘惑,有良好的自控力。筆記區:行己有恥要求我們如何做①需要我們有羞恥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 ②需要我們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 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③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第二目:止于至善探究三 止于至善含義結合視頻思考:如何理解止于至善?人無德不立。一個人的道德成長在于弘揚高尚的德行,在于關愛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在于不斷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新教材)筆記區:止于至善的含義?含義:“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種精神境界,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探究四 止于至善的要求思考:如何看待材料中女孩的行為?提示:我們要把“止于至善”當作不斷追求的精神境界。從點滴小事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學的議論?你會怎么做?提示:學校給同學們樹立了一個榜樣,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而且是一面旗幟。榜樣激發我們對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給與我們自我完善的力量。結合視頻思考:視頻中教師的行為昭示了榜樣具有什么作用?提示: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而且是一面旗幟。好的榜樣昭示著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勇擔社會責任,給學生樹立榜樣,教育學生學會擔當。思考:小明的話告訴我們什么?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做?“止于至善”要求我們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檢視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責,積極調整自己,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筆記區:止于至善需要我們怎么做?從點滴小事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在生活中尋找“賢”,將他們作為榜樣。“止于至善”要求我們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檢視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責,積極調整自己,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 閱讀名人名言:行己有恥”,“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你是怎么理解這些名言?學生分享關于此類的名言觀看圖片案例。思考:如何看待疫情期間出現的這些行為?盧梭在其作品《懺悔錄》中反思了自己年輕時犯下的一個錯誤思考:盧梭的經歷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觀看視頻。思考:因散步疫情謠言而被拘留,給我們什么啟示?閱讀情景,思考小明為什么糾結?小明的行為給你帶來哪些啟示?作為中學生,你是如何增強自控力。如何嚴格要求行己有恥。結合視頻思考:如何理解止于至善?閱讀材料,思考:如何看待材料中女孩的行為?閱讀素材案例,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學的議論?你會怎么做?結合視頻思考:視頻中教師的行為昭示了榜樣具有什么作用?閱讀素材,小明的話告訴我們什么?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做?你會如何去做,思考并回答,師生共同總結得出結論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知道青春有格,就是青春需要我們去經 ( http: / / www.21cnjy.com )歷、去體驗。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是對青春最好的證明。也就是“少年之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讓我們做一名有志青年,張揚自己的青春,放飛自己的夢想。板書 ( http: / / 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9張PPT)青春時3.2 青春有格道德與法治光新課導入提示:指用人標準、行為規范、道德準則。我們做人,總會受到一些規則的約束,總有一些界限不能逾越。思考一:由這個“格”你會聯想到什么?由“格”會聯想到底線、界限、規則、規范、標準、原則等。思考二:“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如何理解“格”?新課導入青春的我們,樂于實踐,敢于嘗試,希望證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著肆意放縱,總有一些基本規則不能違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青春要有格。重點問題1 行己有恥的含義2 如何做到行己有恥?3 止于至善的含義4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行己有恥探究一 行己有恥含義“行己有恥”一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人如果有了羞恥之心,有些不該做的事情就能夠不去做了。探究二 行己有恥要求思考:如何看待疫情期間出現的這些行為?沒有羞恥之心,沒有做到行己有恥探究二 行己有恥要求思考:盧梭的經歷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盧梭在其作品《懺悔錄》中反思了自己年輕時犯下的一個錯誤。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條漂亮的絲巾,卻反過來污蔑女仆偷竊,那個無辜的女仆因此蒙受羞辱。事過多年,盧梭一想起此事,內心仍隱隱作痛。提示:人要有羞恥之心,對自己錯誤的行為,要反思其不良影響,并加以改正。在行動之前審查愿望在行動之中監督調節在行動之前反思效果與影響三思而后行內心法庭“行己有恥”需要我們有羞恥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探究二 行己有恥要求思考:因散步疫情謠言而被拘留,給我們什么啟示?生活中我們要遵守規則,遵紀守法。行己有恥要求我們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一旦觸碰法律,就會受到制裁。探究二 行己有恥要求道德底線——“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探究二 行己有恥要求法律底線——“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探究二 行己有恥要求思考一:小明為什么糾結?思考二:小明的行為給你帶來哪些啟示?情境:考試完后,幾個同學邀小明去網吧打游戲放松一下。面對同學的邀請,小明覺得很糾結,但是,他還是說服了自己,獨自回家了。提示:考試結束后,小明也想放松。去網吧對于他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誘惑。最后小明沒有同去,說明他能拒絕不良誘惑,有良好的自控力。探究二 行己有恥要求如何增強自控力增強“我不要”的力量 嘗試不做某些事情,糾正自己的行為。例如,不亂發脾氣,不隨便許諾,不說某些口頭禪增強“我想要”的力量 每天堅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學回家先做作業的力量加強自我監控 認真記錄一些自己平時不關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錢支出,上網或者看電視所用的時間探究二 行己有恥要求筆記區①需要我們有羞恥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②需要我們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 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③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行己有恥要求我們如何做止于至善探究三 止于至善含義結合視頻思考:如何理解止于至善?《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人無德不立。一個人的道德成長在于弘揚高尚的德行,在于關愛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在于不斷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新教材)筆記區止于至善的含義?含義:“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種精神境界,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探究四 止于至善的要求思考:如何看待材料中女孩的行為?提示:我們要把“止于至善”當作不斷追求的精神境界。從點滴小事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2020年12月23日下年3點40分,七大隊人員正在示范區蔣店村執勤,突然從一輛白色轎車上下來名女子,往警車里塞進11包口罩后說了一句“這些送給依然奮戰一線的你們,你們辛苦了”。民警想表示感謝時,女孩已經轉身駕車離去。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學的議論?你會怎么做?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兒去敬老院做志愿者,為幾位老人讀書讀報,陪老人聊天,堅持兩年不間斷。敬老院給學校發來一封感謝信。學校號召大家向童小勇學習。對此,幾位同學有如下議論。他能堅持一輩子?我才不相信呢!雖然我沒做過,不過童小勇能做到,我也可以試試。我也當過志愿者,我去了好多次呢!童小勇真棒,換成我,不一定能做到。提示:學校給同學們樹立了一個榜樣,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而且是一面旗幟。榜樣激發我們對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給與我們自我完善的力量。探究四 止于至善的要求結合視頻思考:視頻中教師的行為昭示了榜樣具有什么作用?提示: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而且是一面旗幟。好的榜樣昭示著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勇擔社會責任,給學生樹立榜樣,教育學生學會擔當。探究四 止于至善的要求思考:小明的話告訴我們什么?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做?“止于至善”要求我們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檢視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責,積極調整自己,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情境:小明這學期又被選上“三好學生”,這是他連續三次當選了。當有同學問他時,他說:我每天晚上都要對自己今天的行為進行思考、檢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處,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探究四 止于至善的要求筆記區①從點滴小事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②在生活中尋找“賢”,將他們作為榜樣。③“止于至善”要求我們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檢視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責,積極調整自己,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止于至善需要我們怎么做?本課小結行己有恥含義:凡認為可恥的事就不去做要求:①知恥心②底線意識③自控力止于至善內涵:是追求“至善”的精神境界要求:①從小事做起②見賢思齊③自我省察青春有格本課小測1.某影視演員因博士論文抄襲、學術不端被取消博士學位和博士后流動資格,明星“學霸”人設崩塌。上述材料告訴我們( )①網絡信息混亂繁雜需甄別篩選 ②違反規則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③要有底線意識,做到行己有恥 ④學藝先學德,應提高道德修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本課小測2.隱瞞出境史、造成密切接觸者被隔離觀察的郭某鵬,于2020年4月3日,被鄭州市二七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他的欺瞞行為警示我們,要做到“行己有恥”就應在行動前( )A.抵制不良誘惑,磨礪堅強意志B.提高識恥能力,進行監督調節C.審查自身愿望,樹立底線意識D.做到聞過而終禮,知恥而后勇C本課小測C3.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20年8月11日簽署主席令,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授予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作出杰出貢獻的人士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授予鐘南山“共和國勛章”。學習先進人物,中學生應做到( )A.堅守初心、對黨忠誠,清廉自守、克己奉公B.淡泊名利,在平凡崗位上實干、創造實績C.止于至善,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D.踐行核心價值觀,保持共產黨人政治本色本課小測C4.在美麗的廈門大學里的一個小花園內,有一塊巨石上鐫刻著“止于至善”四個大字。在下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思想中,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止于至善”境界的是( )①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④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A.①②③ B.①④C.①②③④ D.②③④謝謝您的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2 青春有格 教案.doc 3.2 青春有格.pptx 第二十一頁.mp4 第十七頁.mp4 第十頁.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