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3直面我國的環境問題一、單項選擇題1.2019年起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下列說法正確是( )A.是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B.徹底解決了我國“垃圾圍城”的現象C.從根本上遏制了我國資源緊缺的現狀 D.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降低了居民生活水平2.2013年5月,煙臺大學7名保潔員自發撿食學生們饅頭、油條、米飯等剩飯剩菜。他們的舉動觸動了社會各界尤其是煙大師生的內心,學生剩飯情況從此幾乎杜絕,真正落實了“光盤行動”。對7名保潔員的行為評價正確的是( )①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②符合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具體要求③不利于促進消費,推動我國經濟發展 ④有利于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3.2018年8月龍游縣姜席堰被確認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姜席堰充分利用“S”形河灣、江心沙洲等自然條件,實現了引水、排洪、通航等功能。這一創舉充分體現的理念是( )A.可持續發展 B.因地制宜 C.優勢互補 D.綠色發展4.從節約資源的角度看,“新年祝福”應倡導的方式有①短信拜年 ②送紙質賀卡 ③網絡傳遞祝福 ④請人大吃大喝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隨著電商的迅猛發展,大量快遞垃圾的處理成為一個棘手問題對此,下列看法正確的是( )A.經濟發展必然會破壞環境 B.垃圾分類是根本解決方案C.限制網購規模是有效出路 D.快遞綠色包裝是大勢所趨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生態保護情況時,要求各級干部要切實做守護秦嶺生態的衛士。據此完成下面各題6.根據下圖可以判斷,秦嶺主體的大致走向及所在省級行政區簡稱是A.東西甘 B.西北一東南鄂 C.東西秦 D.西南一東北豫7.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地理意義是①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②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③與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大致接近④地勢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習近平總書記如此重視生態保護工作,說明①我國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②我國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③人類與自然要實現和諧發展④我國把保護環境作為中心工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下圖中的漫畫帶給我國政府的啟示是( ) A.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B.禁止有污染行業發展C.促進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 D.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10.當前垃圾分類已成為全國的新時尚,分類工作也由點到面逐步啟動,成效初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實行垃圾分類①是培養文明生活方式,衡量公民文明素質的最好尺度②是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推動精細化治理的有效途徑③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造群眾美好生活的直接體現④是豐富人們精神世界,促進城市文明的最有效方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二期工程將穿越可可西里和三江源兩大國家自然保護區,為確保藏羚羊等大批野生動物的正常遷徙、繁衍,國家決定專門設計動物通道,使鐵路的建設、運營和野生動物的遷徙、繁衍都不受影響。這表明( )A.保護生態環境是國家的中心工作 B.只要搞好生態環境,就能搞好經濟C.經濟建設必須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 D.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12.以下行為中能夠體現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有( )①推廣使用節能電器 ②推廣使用一次性筷子③垃圾分類回收利用 ④購物使用環保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南極地區因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原始的自然環境,成為了科學考察的寶地。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3.我國已建成的南極科考站中沒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A.中山站 B.昆侖站 C.泰山站 D.長城站14.科考隊員在南極地區考察時,最可能看到的動物是A. B.C. D.15.在南極地區科考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利用南極純凈的自然環境進行核試驗 B.獵捕鯨魚,獲取更多的食物來源C.大力開采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 D.把生活垃圾裝入塑料袋,帶回科考站處理16.如下圖是“亞歐大陸地區傳統民居的墻壁厚度示意圖”,產生這種變的原因是( )A.氣溫的差異 B.降水的差異 C.經濟的差異 D.宗教信仰的差異17.關于我國自然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A.水資源是自然資源,水能資源不是自然資源B.可再生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C.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量不足D.土地數量是有限的,因此土地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18.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決定。下邊漫畫的做法①有利于營造保護自然界生命的社會氛圍②體現依法治國,依法保護野生動物③是一種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的表現④使全體公民的行為都受到法律制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9.對圖寓意分析正確的有( )①發展經濟必然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②經濟發展速度快,環境保護自然跟不上 ③該工廠未能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④企業應該既發展經濟又保護環境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20.閱讀“近五年我國經濟發展的部分情況表”,根據表格,可以看出我國近年經濟發展呈現“新常態”的特征是年份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 7.7% 7.4% 6.9% 6.7% 7.1%單位GDP耗能下降(%) 3.6 4.8 5.6 5.0 3.7A.能源消耗量正在逐漸減少 B.經濟發展的速度比較緩慢C.更加注重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D.產業結構通過調整逐步得到優化21.特別的貢獻。經過三代人的努力將森林覆蓋率從11.4%提高到80%。目前,這片人造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應1.37億立方米的清潔水,同時釋放約54.5萬噸氧氣。他們的貢獻在于( )①提高資源利用率 ②增加資源數量 ③保護生態環境 ④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繼瓜諸湖、大小坂湖后,做為柯橋城區第三個城市湖景公園,期待已久的馬宅池公園即將揭開面紗。殊不知,幾年前馬宅池曾爆發大量藍藻,沿湖行走就能聞到強烈臭味。九(1)班一凡同學曾對此進行探究性學習。她發現除了水文和氣象原因外,藍藻大規模爆發與水質有關。以下是她完成的“藍藻”形成及影響示意圖。回答問題:22.以上圖示說明( )A.人類發展經濟必然以環境污染為代價B.人類與環境是互相對立,互不相容的C.人為因素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D.因湖水缺乏自凈能力,藍藻很難解決23.上圖中所反映問題的實質是( )A.人口問題 B.發展問題 C.資源問題 D.環境問題24.要想解決下邊漫畫所反映的問題,我們應該( )①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②落實科學發展觀 ③只要搞好計劃生育工作,減少人口壓力就行 ④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5.開展調查活動是同學們了解社會、擴大知識視野、培育科學素養的社會實踐活動。寒假,某校七年級的同學們一起走上街頭,向市民進行有關“雙禁”的調查問卷。為完成下邊調查內容而選擇的對象或渠道,其中不合理的是調查題目或內容 調查對象或渠道A調查一周空氣的變化情況 電視、網絡、環保部門B調查家庭燃放煙花爆竹情況 同學、家長、居民戶C調查市場上煙花爆竹的銷售情況 經銷商D調查家庭使用煙花爆竹的種類、數量 氣象部門A.A B.B C.C D.D二、非選擇題26.材料一:美國宇航局公布一則消息:中國植被增加量占過去17年全球植被總增加量的至少25%,42%源于植樹造林工程。讓全世界再次見識了中國在改善環境方面所做的重大貢獻。材料二:請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從材料一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寫出兩條即可)(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庫布齊地區曾經是“不毛之地”的主要原因(自然、人為兩個角度作答)。(3)結合相關鏈接談談庫布齊沙漠的治理給荒漠化嚴重的地區有著怎樣的借鑒意義?27.某校九年級同學開展研學活動,請運用所學知識一起參與思考。【研學主題】改革創新對溫州社會發展的作用【研學方式】實地考察調查采訪【研學過程】第一站:書畫寧村走進寧村,首先看到的是“美文化禮堂書法作品聯展”。原來龍灣寧村村委會鼓勵村民以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方式,宣傳鄉村振興,大大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當地村民紛紛表示“寧村振興全靠它”(1)思考1:材料中文化創新舉措對推動寧村發展有何作用?第二站:科技浙南走進浙南科技城,迎面而來的是“點燃科創引擎,全面決勝未來”標語。據悉,2016年以來,浙南科技城依托國科大研究院等科研平臺;大力引進大唐5G、北大信息產業基地等高新技術產業:大力引進高端人才,目前,浙南科技城創新能力排名進入全國前50%。(2)思考2:請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浙南科技城各項舉措的合理性。第三站:濕地三烊進入三樣濕地,風景如畫,游人如織。路邊有果農正在售賣甌柑,但購買的人不多。采訪果農,發現曾被歷代王孫貴族視為“珍品貢果”的甌柑現如今因為外地樹改良品種大量涌入溫州在市一煬競爭中不具備優勢二又因為缺乏政府宏觀調控,果農育目投入,導致甌樹滯銷虧損。(3)思考3:請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三樣濕地該如何“做深甌柑文章,彰顯濕地特色"?【研學結論】“有改革創新則強,無改革創新則弱,社會各領域發展都要依靠改革創新”。(4)請結合三站研學活動,運用所學知識對此研學結論進行具體闡述。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A2.B3.B4.C5.D6.C7.B8.A9.A10.C11.C12.D13.D14.A15.D16.A17.C18.A19.C20.C21.D22.C23.B24.C25.D26. (1)我國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我國是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等。(2)自然原因: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降水少;人為原因:人們過度砍伐、放牧和開墾,使地表失去植被的保護等。(3)深化改革,轉變經營方式;加大治理資金的投入;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依靠科技,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植樹種草。27.(1)有利于提高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于提高我國文化的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國,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2)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浙南建設科技創新平臺,以創新驅動經濟發展,大力引進高端人才、重視人才的作用。(3)大力實施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科技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政府宏觀調控。(4)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動力,通過改革,從而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持續、健康發展;勇于創新是我們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必由之路,創新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