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6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教材地位、作用本單元學習《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第六課《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是從 1956 年到 1976 年這一段歷史,從中共八大的召開, 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的結束。 其中有探索道路的良好開端, 也有探索過程中的失誤,也有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它可以昭示過去啟迪未來, 總結經驗, 吸取教訓。主題與課時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編版教材《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時)。課標要求知道“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失誤;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危害及主要教訓。學習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 了解中共八大確立的主要任務、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興起;(2) 知道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文革” 的發起和結束、 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 王進喜、 焦裕祿等先進人物的卓越貢獻。【過程與方法目標】(1) 引導學生總結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失誤的原因和經濟建設的成就,培養學生辯證分析歷史問題和借鑒歷史的能力;(2) 通過引導學生對十年內亂過程的思考, 培養學生高度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3) 運用王進喜、 焦裕祿等人的照片, 了解他們的先進事跡,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讀圖、 識圖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識到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是一個長期、 曲折的過程。 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 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認識到“文化大革命” 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嚴重災難。【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社會主義探索時期的幾次失誤和成就, 了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的先進人物。教學難點: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失誤的原因和教訓。評價任務任務一:通過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了解中共八大確立的主要任務、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興起。培養學生高度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任務二:通過本課的學習,知道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文革” 的發起和結束、 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 王進喜、 焦裕祿等先進人物的卓越貢獻。培養學生辯證分析歷史問題和借鑒歷史的能力。資源與建議準備: 在課前我將收集相關的圖片、 視頻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完成相關預習內容;學生課前查閱有關資料, 并搜集整理。建議:教學方法是多媒體課件法,問題探究法;學法是通過教師的引導,積極主動的分析史料,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學習過程一、 新課導入多媒體展示圖片:你們知道這份報紙、這兩幅圖是哪個時期的報紙和宣傳畫嗎?這背后有什么樣的歷史原因?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6課《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二、 出示題目及目標(見上)三、講授新課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一)中共八大——良好的開端1.教師講述:中共八大的基木背景:提示:1956年,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后,面臨著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為此,召開八大,開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2.觀看視頻, 說出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及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并從中分析歸納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的原因?播放課件素材—影音資料: 中共八大的召開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 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主要任務: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的原因:中共八大對當時中國的國情作出正確判斷, 把主要力量用來發展社會生產力, 符合實際, 有利于調動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3.閱讀教材,分析歸納八大召開的時間、地點及主要的內容。提示:時間、地點:1956年、北京。內容:大會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4.教師過渡:中共八大以后,社會主義建設蓬勃展開,成就顯著,黨中央認為經濟建設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二)“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閱讀教材,回答社會主義總路線的內容是什么?這條總路線是否正確?提示:(1)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2)一方面它指明了黨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強調“快”,正是這種不顧客觀經濟規律的“快”,導致了“左”傾錯誤的泛濫。2.觀察圖片及閱讀材料,說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表現。(1)工業上:大煉鋼鐵。小高爐群提示:1958年8月,中共中央號召全民為年產1070萬噸鋼奮,使得大煉鋼鐵運動在全國展開,全國近億人上陣,大搞“小(小高爐)土(土辦法)群(群眾運動)”。(2)農業上:虛報產量。(3)教師:由于以上的表現,造成了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加上當時自然災害嚴重等因素,1959——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為了克服困難局面,中共中央作出了什么調整?提示:1961年1月,在北京召開的八屆九中全會通過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3.小組合作探究:當時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中出現嚴重失誤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對國情認識不夠(2)、缺少建設經驗(3)、急于求成(4)、忽視客觀經濟規律二、文化大革命:(一)“文革”的開始與結束:1.史料展示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五一六通知》。通知指出“混進黨里、政府里、軍隊里和各種文化界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義分子,一旦時機成,他們就會要奪取政權,由無產階級專政變為資產階級專政。”“例如赫魯曉夫那樣的人物,他們現正睡在我們的身旁。”“高舉無產階級文化革命的大旗,奪取他們在這些文化領域中的領導權”。材料二: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2.閱讀教材第1段,分析歸納:毛澤東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3.閱讀教材,說出說出“文化大革命”動亂的表現,結果如何。提示:(1)陳伯達、江青、康生、張春橋等人組織中央文革小組,他們煽動“打倒一切,全面內戰”。(2)各地出現打砸搶事件,學校停課,工廠停工“鬧革命”。(3)一些黨政機關受到沖擊,大批各級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與法制受到踐踏。4.教師提出問題:“文革”中出現的兩個反革命集團,他們分別是什么及結果怎樣?提示:(1)林彪反革命集團陰謀策動反革命政變,奪取最高權力。毛澤東、周恩來機智地粉碎了他們的陰謀。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機毀人亡,這就是“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2)“文化大革命”中,江青、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等人逐漸勾結起來,進行篡黨奪權的陰謀活動。1976年10月,華國鋒、葉劍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斷然措施,將“四人幫”隔離審查,一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了長達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5.教師講述“文革”中,最大的冤案。提示:國家主席劉少奇被污蔑為“叛徒、內奸、工賊”,遭受了殘酷迫害,成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1980年5月17日,劉少奇同志追悼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這樁共和國歷史上最大的冤案終于得到了平反。(二)“文革”的結束:提示:1976年10月,華國鋒、葉劍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斷然措施,一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了長達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三)小組合作:結合教材歸納總結“文化大革命”帶來的危害及給我們的經驗教訓。三、建設成就:1.教師指出: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開始后,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高昂的熱情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艱苦奮斗,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巨大成就。(1)展示圖片:(2)小結: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2.閱讀教材,列表歸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取得了哪些成就?3.教師講述: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火熱年代,全國各條戰線上涌現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慶石油工人“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解放軍好戰士雷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展示圖片:4.教師講述: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國民經濟雖然遭到巨大損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1967年6月,我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1970年4月,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73年,我國在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強優勢的秈型雜交水稻。展示圖片:5.請同學們講述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并說出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么?提示:艱苦奮斗、 愛國奉獻、 愛崗敬業等精神愛國主義精神……【課堂總結】揭開這段塵封的歷史, 我們可以發現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我們有成功也有失敗, 如大躍進, 人民公社化運動, 文化大革命。 但我們的黨是一個偉大的黨, 它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調整。 如今,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 接過歷史的接力棒, 總攬全局, 運籌帷幄, 勵精圖治, 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板書設計】{設計目的}本節課板書, 利用框架結構形象、 直觀展示本節課知識, 具有系統性、 概括性特點、 利于學生掌握記憶, 同時形成整體性的認識。課堂檢測一、選擇題:1.(2021 年廣東) 如圖, 1950-1978 年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體趨勢是( )(指向任務一)A. 快速上升B. 曲折發展C. 緩降緩起D. 持續下滑【答案】 B2.(2020 年貴州黔東南) 2020 年“新冠肺炎、 宅在家、 戴口罩”成了最熱門詞匯, 1958 年可能出現的熱門詞匯是( )(指向任務一)A. 真理標準、 撥亂反正、 經濟建設 B. 改革開放、 四個全面、 公私合營C. 鼓足干勁、 力爭上游、 多快好省 D. 階級斗爭、 深圳特區、 和平發展【答案】 C【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 1958 年召開了八屆二中全會, 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 即“鼓足干勁、 力爭上游、 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所以 C 符合題意。【點撥】 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時代特征, 復習時要關注時代特征。3.(2020 年貴州黔西南) 從如圖柱狀圖中的年份和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指向任務一)A.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 B.社會主義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大躍進”忽視客觀經濟規律 D.“文化大革命”造成經濟下滑【答案】 D【解析】 本題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相關知識, 關鍵是對兩幅歷史圖表的解讀。由材料中的時間“1966-1968 年”可知, 這一時期正處于文化大革命時期, 這一時期我國的工農業總產值和國家財政總收入都出現下降, 這主要是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 D 項符合題意。故選: D。4.(2020 年湖北孝感) 學習歷史需要區分歷史事實與歷史結論。 歷史事實是指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事件;歷史結論是關于史實的基本判斷和基本觀點。 下列表述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指向任務一)A.1949 年 10 月 1 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B.到 1952 年底, 約 3 億無地少地的農民, 分到了約 7 億畝土地C.1956 年, 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D.1958 年開始的“大躍進”運動急于求成, 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答案】 D5.( 2020 年內蒙古鄂爾多斯) 歷史在曲折中前進“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給我們的主要教訓是( )(指向任務一)A. 一切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 要尊重客觀規律C. 一切要以人民利益為中心 D. 要健全民主和法制【答案】 B6.(2020 年黑龍江龍東) 文化大革命給黨、 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 文化大革命最大一起冤案的受害者是( )(指向任務二)A.朱德 B.彭德懷 C.劉少奇 D.賀龍【答案】 C7.(2021 年吉林) 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開始后, 涌現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被譽為“鐵人” 的是( )(指向任務二)A. 雷鋒 B. 焦裕祿 C. 鄧稼先 D. 王進喜【答案】 D8.(2021 年江蘇蘇州) 如圖中的人物體現的共同時代精神是( )(指向任務二)A. 艱苦奮斗、 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B. 立黨為公、 執政為民的勤政精神C. 舍生忘死、 不怕犧牲的獻身精神 D. 勇于改革、 不斷進取的創新精神【答案】 A9.(2020 年福建) 如表所示內容反映出模范人物共同的優秀品質是( )(指向任務二)模范人物 言論焦裕祿 不改變蘭考面貌, 我決不離開蘭考鄧稼先 天底下的路都是從無到有走出來的A.助人為樂 B.勇攀高峰 C.艱苦奮斗 D.身先士卒【答案】 C10.(2019年湖南懷化)我們懷化許多學校把每年三月作為學雷鋒活動月,主要是學習他的什么精神( )(指向任務二)A.獻身科學 B.樂于助人 C.秉公執法 D.創新精神【答案】B史料分析題 (指向任務一、二)閱讀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共八大為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制定的路線是正確的, 提出的許多新的方針和思想是富于創造精神的。 大會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 指出了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 對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黨的事業的發展有著長遠的指導意義。(1) 根據材料一, 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火熱年代,全國各條戰線上涌現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其中的典型代表有哪些?【答案】(1) 主要任務: 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 典型代表: 王進喜、 焦裕祿、 雷鋒。材料二:“最美奮斗者”——王進喜: 沒有條件, 創造條件也要上! 1959 年國慶, 他看到公共汽車上背著的“煤氣包”,便下決心為國分憂、 為民族爭氣。 次年, 他參加東北石油大會戰, 發出了“寧肯少活 20 年,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 僅 5 天就打完第一口油井, 創造了當時最快紀錄。 有一次發生井噴, 他不顧腿傷, 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 最終制服井噴, 而兩腿已血肉模糊。 他的英雄行為感動了附近鄉親, 稱他為“鐵人”。(2) 據材料概括, “鐵人”有哪些優秀品質?【答案】(2) 為國分憂、 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 艱苦創業、 勇于拼搏的優秀品質。材料三 1956~1966 年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雖然走了不少彎路, 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盛故, 工業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大大提高, 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項目: 新興的電子工業、 原子能工業、 航天工業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 交通、 水利、 國防事業也取得重大成就; 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 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摘編自統編初中歷史教科書(中國歷史》 八下(3) 材料三中提到的“彎路"指的是什么? 這一時期(1956~1966 年) 我國國防尖端技術取得巨大進展, 其代表性成就是什么?(4) 你認為新中國前 30 年經濟建設成就與改革開放后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之間有何內在聯系?【答案】(3)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964 年 10 月 ,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4) 新中國前 30 年經濟建設成就為改革開放后取得的成就奠定了物質基礎。學后反思1.請嘗試繪制本節課重要知識的思維導圖。2.學完本課,你收獲了什么方法 有什么感悟 你還有什么困惑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