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2張PPT)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04秒,汶川發生了大地震,這是建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汶川大地震中,北川中學,一個班39位學生只逃出了11人。 1000多名學生瞬間失去了生命。這是廢墟中躺著6位學生遺體。愿逝者安息。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學生新知導入四川安縣桑棗中學緊鄰北川,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創,但由于平時的多次演習,地震發生后,全校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沖到操場,以班級為組織站好,用時1分36秒,無一傷亡,創造了一大奇跡。地震奇跡 安縣桑棗中學師生無一傷亡他們為何能全部撤離且無一傷亡 桑棗中學2000多名師生無一傷亡,創造了奇跡。這得益于他們嚴格、規范的災害疏散演練。所以,提高防范自然災害的意識,掌握避險自救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桑棗中學學生在進行防震演練素材:葉志平新知講解具備防災避險的意識、自救自護的知識和能力,可以預防自然災害的發生,減輕其帶來的損失。掌握防災自救自護的知識你有避險意識嗎?仔細閱讀下面的圖片與文字,你認為哪些做法是正確的?哪些做法是錯誤的?對于錯誤的行為,說一說錯在哪里,應該怎么做。雷雨交加時,在大樹下避雨。大樹高又會導電,在大樹底下的人最容易遭遇雷擊。防災避險小知識在雷暴多發的日子,不能去垂釣,不能接打手機,不要發短信使用電話線上網,盡量避免到空曠的地方去。防災避險小知識山區山洪、泥石流的高發期,在山區露營時,選擇在山谷扎營。山區山洪、泥石流的高發期,在山區露營時選擇在山谷扎營,一旦發生山洪或者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在山谷扎營的人就會來不及撤離而遇到不測。防災避險小知識當地震發生時,如果條件允許,及時、有序地撤到安全空曠的地帶;如果不能及時撤離,暫時躲在小房間的墻角,護住頭部。√防災避險小知識當地震發生時,如果條件允許,應及時、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曠地帶,不要停留在過街天橋、立交橋的上下,要避開高大建筑物,避開危險物或懸掛物。 如果不能及時撤離,可以暫時躲在小空間的墻角。因為這些地方相對牢固,可以減輕傷害。防災避險小知識素材:防災避險我能行當泥石流發生時,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動方向的山坡上跑。√以垂直泥石流的方向跑(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原理,),是最快脫險的方法。防災避險小知識1. 盡量不要外出,如果在外面,則不要在臨時建筑物、廣告牌、鐵塔、大樹等附近避風避雨。2. 如果你住在帳篷里,則應立即收起帳篷,到堅固結實的房屋中避風。3. 如果你在水面上(如游泳),則應立即上岸避風避雨。4. 如果你已經在結實的房屋里,則應小心關好窗戶,在窗玻璃上用膠布貼成“米”字圖形,以防窗玻璃破碎。5. 如臺風加上打雷,則要采取防雷措施。6. 臺風過后需要注意環境衛生,注意食物、水的安全。7. 露天集體活動或室內大型集會應及時取消,并做好人員疏散工作。8. 不要到臺風經過的地區旅游或到海灘游泳,更不要乘船出海。臺風來了防災避險小知識防災避險小知識1、受到洪水威脅,如果時間充裕,應按照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處轉移;在措手不及,已經受到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門板、木床等,做水上轉移。2、洪水來得太快,已經 來不及轉移時,要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屋、大樹、高墻,做暫時避險,等待援救。不要單身游水轉移。3、在山區,如果連降大雨,用容易暴發山洪。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沖走,還要注意防止山體滑坡、滾石、泥石流的傷害。·先找來校園平面圖,作為參考。·然后,和小組同學一起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設計圖例,在圖上做出標注。·最后,將合理的逃生路線標注在圖上。讓我們來畫一幅校園逃生圖。校園逃生圖為了減輕自然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危害,我國不僅建立了氣象、海洋、地質以及生物等災害的監測、預警系統,還建設了牢固的防災減災工程。建立防災避險預警系統工程讀懂常見的自然災害預警信息常見的自然災害預警信息2007年6月11日,中國氣象局公布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對各類氣象災害預警信號進行了規定。預警信號的級別依據氣象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一般劃分為四級:一般、較重、嚴重和特別嚴重,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同時以中英文標識。你在生活中接觸過哪些監測、預警系統?當你接收到這些預警信息時,你和家人是如何做的?建立防災避險預警系統工程建立防災避險預警系統工程建立防災避險預警系統工程提示:①我接觸過學校組織的防震、防火等緊急疏散演練,當警鈴響起,我們都按照預定逃生方法和路線,有序跑向學校操場。②在家里,當聽到警號響起,父母就會和我一起,按預定路線逃生。建立防災避險預警系統工程面對自然災害,人們不斷探索科學、有效的方法抗擊災害,從而提高抗災能力。了解防災減災工程我國“風云四號”氣象衛星成功發射,有助于提升國家對災害天氣的監控和預警能力。素材:[視頻]厲害了!“風云四號”氣象衛星_CCTV節目官網-CCTV-1_央視網()為了防止洪水泛濫,我國修建了很多防洪堤壩。了解防災減災工程興建水利工程,疏通河道,可以預防洪澇災害。了解防災減災工程了解防災減災工程山體防護網防護林體系為了防御自然災害,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斷研究、發明各種抗災技術。去調查一下,將你了解到的技術或發明記錄下來,在全班開展一次交流活動。運用科技防災減災汽車里裝有彈簧減震器,這樣我們坐在汽車里就會感覺舒適一些。現在,人們已把彈簧減震器用在了地震多發地區的建筑里,減緩地震對建筑物的破壞。運用科技防災減災氣象衛星汽車防彈減震器素材:科技融入防災減災汽車彈簧減震器——減緩地震對房屋的破壞。救火“機器人”海天一體監測網運用科技防災減災生命探測儀:適用于消防、市政、礦山救護等機構用于地震、坍塌、建筑物倒塌下的廢墟救援。運用科技防災減災火災報警器隨著現代家庭用火、用電量的增加,家庭火災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家庭火災一旦發生,很容易出現撲救不及時、滅火器材缺乏及在場人驚慌失措、逃生遲緩等不利因素,最終導致重大生命財產損失。火災報警器對于預防家庭火災,減少火災損失具有現實意義。運用科技防災減災素材:抗洪科技在人類防御自然災害的過程中,法律也是約束人的行為,減少自然災害危害的重要手段。《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第三十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侵占、毀損水庫大壩、堤防、水閘、護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設施以及防汛備用的器材、物料等。課堂總結有避險意識,有自救自護的能力,再加上國家建立監測、預警系統,擁有先進的科技手段和法律保障,自然災害就會減少、減輕。但是,在自然災害防御上,我們仍不可麻痹大意,仍要時刻繃緊弦,做好應做的事情。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5課《應對自然災害》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課題 防御自然災害 單元 第二單元 學科 道德與法治 年級 六年級學習目標 1.學會在災害發生時的自救自護的知識,形成防災避險的意識和能力。2.了解我國在防災減災方面采取的措施,3.了解科技減災的新成果,樹立法治意識和創新意識。重點 具備防災避險的意識,提高應對身邊自然災害自救、自護的知識和能力難點 生活中增強防災避險意識,面對災害沉著、冷靜、機智應變。教 學 過 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激趣導入新課1.出示圖片:看圖思考(1)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學生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04秒,汶川發生了大地震,這是建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汶川大地震中,北川中學,一個班39位學生只逃出了11人。 1000多名學生瞬間失去了生命。這是廢墟中躺著6位學生遺體。愿逝者安息。 (2)地震奇跡 安縣桑棗中學師生無一傷亡四川安縣桑棗中學緊鄰北川,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創,但由于平時的多次演習,地震發生后,全校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沖到操場,以班級為組織站好,用時1分36秒,無一傷亡,創造了一大奇跡。(3)出示問題:他們為何能全部撤離且無一傷亡 桑棗中學2000多名師生無一傷亡,創造了奇跡。這得益于他們嚴格、規范的災害疏散演練。所以,提高防范自然災害的意識,掌握避險自救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2.播放視頻素材:葉志平3.小結并板書課題:防御自然災害 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感知文本反思文本閱讀文本了解文本感知文本反思文本閱讀文本思考回答交流感悟匯報感想換看視頻齊讀課題 通過北川中學和桑棗中學在汶川地震中不同的傷亡程度及相應的應災避險方法。了解在自然災害發生時,掌握避險知識非常重要。 通過視頻《葉志平》讓學生知道桑棗中學2000多名師生無一傷亡,創造了奇跡。這得益于他們嚴格、規范的災害疏散演練。從而教育學生一定要重視學校組織的“每月一練”的演習活動。講授新課 教學環節一:掌握防災自救自護的知識1.文本出示:具備防災避險的意識、自救自護的知識和能力,可以預防自然災害的發生,減輕其帶來的損失。2.文本出示(活動園):你有避險意識嗎?仔細閱讀下面的圖片與文字,你認為哪些做法是正確的?哪些做法是錯誤的?對于錯誤的行為,說一說錯在哪里,應該怎么做。3.圖片+文本出示:防災避險小知識(1)雷雨交加時,在大樹下避雨。錯。大樹高又會導電,在大樹底下的人最容易遭遇雷擊。(在雷暴多發的日子,不能去垂釣,不能接打手機,不要發短信使用電話線上網,盡量避免到空曠的地方去。)(2) 山區山洪、泥石流的高發期,在山區露營時,選擇在山谷扎營。錯。 山區山洪、泥石流的高發期,在山區露營時選擇在山谷扎營,一旦發生山洪或者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在山谷扎營的人就會來不及撤離而遇到不測。(3)對。當地震發生時,如果條件允許,及時、有序地撤到安全空曠的地帶;如果不能及時撤離,暫時躲在小房間的墻角,護住頭部。播放視頻素材:防災避險我能行(4)對。當泥石流發生時,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動方向的山坡上跑。以垂直泥石流的方向跑(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原理,),是最快脫險的方法。5.圖片+文本出示:臺風來了(1)盡量不要外出,如果在外面,則不要在臨時建筑物、廣告牌、鐵塔、大樹等附近避風避雨。(2)如果你住在帳篷里,則應立即收起帳篷,到堅固結實的房屋中避風。(3)如果你在水面上(如游泳),則應立即上岸避風避雨。(4) 如果你已經在結實的房屋里,則應小心關好窗戶,在窗玻璃上用膠布貼成“米”字圖形,以防窗玻璃破碎。(5)如臺風加上打雷,則要采取防雷措施。(6)臺風過后需要注意環境衛生,注意食物、水的安全。(7) 露天集體活動或室內大型集會應及時取消,并做好人員疏散工作。(8)不要到臺風經過的地區旅游或到海灘游泳,更不要乘船出海。6.圖片+文本出示:洪水來臨(1)受到洪水威脅,如果時間充裕,應按照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處轉移;在措手不及,已經受到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門板、木床等,做水上轉移。(2)洪水來得太快,已經 來不及轉移時,要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屋、大樹、高墻,做暫時避險,等待援救。不要單身游水轉移。(3)在山區,如果連降大雨,用容易暴發山洪。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沖走,還要注意防止山體滑坡、滾石、泥石流的傷害。7.文本出示(活動園):讓我們來畫一幅校園逃生圖。·先找來校園平面圖,作為參考。·然后,和小組同學一起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設計圖例,在圖上做出標注。·最后,將合理的逃生路線標注在圖上。8.圖片出示(活動園):校園逃生圖教學環節二:建立防災避險預警系統工程1.文本出示:為了減輕自然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危害,我國不僅建立了氣象、海洋、地質以及生物等災害的監測、預警系統,還建設了牢固的防災減災工程。2.圖片+文本出示(閱讀角):讀懂常見的自然災害預警信息 常見的自然災害預警信息 2007年6月11日,中國氣象局公布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對各類氣象災害預警信號進行了規定。預警信號的級別依據氣象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一般劃分為四級:一般、較重、嚴重和特別嚴重,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同時以中英文標識。3.提出問題:你在生活中接觸過哪些監測、預警系統?當你接收到這些預警信息時,你和家人是如何做的?4.圖片出示:(1)建立防災避險預警系統工程(2)建立防災避險預警系統工程5.圖片+文本出示:防災避險預警系統工程①我接觸過學校組織的防震、防火等緊急疏散演練,當警鈴響起,我們都按照預定逃生方法和路線,有序跑向學校操場。②在家里,當聽到警號響起,父母就會和我一起,按預定路線逃生。教學環節三:了解防災減災工程1.文本出示:面對自然災害,人們不斷探索科學、有效的方法抗擊災害,從而提高抗災能力。 2.圖片+文本出示:我國“風云四號”氣象衛星成功發射,有助于提升國家對災害天氣的監控和預警能力。3.播放視頻素材:[視頻]厲害了!“風云四號”氣象衛星_4.圖片+文本出示:了解防災減災工程(1)為了防止洪水泛濫,我國修建了很多防洪堤壩。(2)興建水利工程,疏通河道,可以預防洪澇災害。(3)山體防護網;防護林體系教學環節四:運用科技防災減災1.文本出示:為了防御自然災害,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斷研究、發明各種抗災技術。去調查一下,將你了解到的技術或發明記錄下來,在全班開展一次交流活動。汽車里裝有彈簧減震器,這樣我們坐在汽車里就會感覺舒適一些。現在,人們已把彈簧減震器用在了地震多發地區的建筑里,減緩地震對建筑物的破壞。圖片+文本出示:運用科技防災減災(1)氣象衛星(2).播放視頻素材:科技融入防災減災(3)海天一體監測網;救火“機器人”(4)生命探測儀:適用于消防、市政、礦山救護等機構用于地震、坍塌、建筑物倒塌下的廢墟救援。3.播放視頻素材:抗洪科技4.文本出示:在人類防御自然災害的過程中,法律也是約束人的行為,減少自然災害危害的重要手段。5.文本出示:相關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第三十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侵占、毀損水庫大壩、堤防、水閘、護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設施以及防汛備用的器材、物料等。 閱讀文本理解文本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回答問題觀看圖片閱讀文本判斷對錯分析對錯原因觀看圖片閱讀文本判斷對錯分析對錯原因觀看圖片閱讀文本判斷對錯分析對錯原因觀看圖片閱讀文本判斷對錯分析對錯原因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掌握文本閱讀文本了解文本掌握文本閱讀文本了解文本掌握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掌握文本閱讀文本了解文本掌握文本閱讀文本明確要求研讀平面圖設計圖例做出標注完成逃生路線展示逃生圖閱讀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讀懂文本感知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讀懂文本感知文本思考回答相互交流匯報信息觀看圖片觀看圖片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反思自己閱讀文本了解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觀看視頻了解內容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閱讀文本了解文本閱讀文本了解文本準備匯報閱讀文本了解文本觀看圖片了解內容觀看視頻觀看圖片觀看圖片閱讀文本觀看視頻閱讀文本了解文本閱讀文本了解內容反思文本指名誦讀文本 雖然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但面對自然災害,人們可以用防災避災意識、自救自護知識和能力預防自然災害的發生,減輕其帶來的損失。這5個情景是生活中常出現的幾種行為,雷雨、洪水、泥石流、地震也是發生頻較高的自然災害。此環節設計意在糾正錯誤行為,降低災害發生時不必要的危險。教育學生我們生活在長白山腳下,而長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有地震或火山噴發的可能,學習防災避險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當地震發生時,如果條件允許,應及時、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曠地帶,不要停留在過街天橋、立交橋的上下,要避開高大建筑物,避開危險物或懸掛物。 如果不能及時撤離,可以暫時躲在小空間的墻角。因為這些地方相對牢固,可以減輕傷害。 培養學生掌握防災避險知識和能力。當自然災害發生時,借助逃生圖安全撤離災害地,能夠預防自然災害的發生,減輕其帶來的損失。活動園通過范例和提示,讓學生繪制校園逃生圖,培養學生的防災避險意識。讓學生知道從國家和社會層面闡述如何防災減災。為了減輕自然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危害,我國不僅建立了氣象、海洋、地質及生物等災害的監測、預警系統,還建設了牢固的防災減災工程。通過讓學生說說自己曾經聽過或見過的自然災害預警信息,并描述自己接收到這些信息后,自己或家人是怎樣做的,并說明正確的做法是怎樣的。知道建立防災避險預警系統工程的意義。向學生說明我國在應對自然災害方面采取的措施,讓學生感受到科技進步可以提升人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了解我國在防災減災方面采取的措施。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舉辦抗災新技術模擬展示會,認識到科技進步可以大大提高抗災能力,由此提高學生防災抗災的信心。在人類防御自然災害的過程中,法律也是約束人的行為,減少自然災害危害的重要手段。旨在讓學生從法律層面認識到法律在防御自然災害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課堂小結 有避險意識,有自救自護的能力,再加上國家建立監測、預警系統,擁有先進的科技手段和法律保障,自然災害就會減少、減輕。但是,在自然災害防御上,我們仍不可麻痹大意,仍要時刻繃緊弦,做好應做的事情。 歸納總結并匯報自己在本節課上的收獲 讓學生具備防災避險的意識,提高應對身邊自然災害自救、自護的知識和能力。板書 第5課《應對自然災害》 防御自然災害(一)有避險意識,有自救自護的能力(二)建立監測、預警系統(三)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四)法律保障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視頻]厲害了!“風云四號”氣象衛星_CCTV節目官網-CCTV-1_央視網(cctv.com).wmv 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5課《應對自然災害》PPT教學課件(第二課時).ppt 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5課《應對自然災害》教案教學設計(第二課時).doc 葉志平.wmv 抗洪科技.wmv 科技融入防災減災.wmv 防災避險我能行.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