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物質的特性基礎知識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 微粒 。(注意:構成物質的微粒還有原子和離子)2、分子的基本性質有:(1)分子體積和質量都極小。(用光學顯微鏡不能看到分子)(2)分子之間有空隙。(注意:證明有空隙的實驗)(3)分子之間有吸引力和排斥力。(舉例證明)(4)分子在不停的運動,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3、由于分子的運動而使物質從一處進入另一處的現象叫: 擴散 。固態、液態、氣態物質都能發生該現象,只不過快慢不同,氣體最快固體最慢。4、物質狀態變化的微觀解釋:(1)對于同一物質的不同狀態,只是構成物質的微粒之間的間距發生了變化。(2)一般物質不同狀態時微粒之間的空隙關系:固體小于液體小于氣體。5、質量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質量的國際單位是千克(Kg),常用單位有噸、千克、克、毫克,它的質量標準物叫國際千克原器,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體形狀、狀態、溫度、位置的改變而改變。質量的大小由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決定的,一個鐵塊壓扁之后,形狀改變,體積和質量都不變,一杯水結成冰,或變成水蒸氣,狀態改變,質量都不變6、物體和物質是不同的,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在實驗室,稱量質量工具是托盤天平,常用的有案秤、磅秤、電子秤。7、天平的調節和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到橫梁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2、調節天平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央3、按左物右碼的原則,將物體放在左盤上4、估計物體的大致質量,將適量的砝碼用鑷子夾取,輕放在右盤上。砝碼應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取放。5、算出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再加上游碼所對的刻度值就是左盤被測物體的質量。6、稱量完畢后,用鑷子將砝碼放回砝碼盒內,游碼移回到“0”刻度線。8、物體的質量不應超過天平的量程,不能用手摸天平托盤或砝碼,取放砝碼時 要用鑷子,不可把潮濕的物品或化學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盤上,加減砝碼時要輕拿輕放。9、在用天平測量時,造成測量值偏大的原因有:砝碼磨損、砝碼比標準量小,讀數是指針偏右。造成測量值偏小的原因有:砝碼生銹、沾上灰塵或水、 讀數時指針偏左。在用天平測量時,如果開始沒有調平,指針偏右,會造成測量值偏小;指針偏左,會造成測量值偏大,10、在用天平測量時,如果物體和砝碼放反了,則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總質量減去游碼的刻度值。11、怎樣測量1滴水的質量。寫出實驗過程和計算結果,并設計記錄測量數據的表格。答:用天平測出一個空燒杯的質量m1,然后在燒杯中滴入100滴水,稱出總質量記為m2 ,總質量減去空燒杯的質量,除以100就是一滴水的質量,(m2 — m1)/10012、如果在實驗中需要50克的水,想一想,應當怎樣用天平測量?答:先用天平測出一個空燒杯的質量,然后在天平的右盤中用鑷子夾入50克砝碼,在燒杯中加入略少于50克的水,用膠頭滴管逐滴滴入,直至天平平衡,即得50克水。13、有一大盒的牙簽,想知道總共有多少根。如何能快速地知道牙簽的數量,寫出實驗過程和計算結果。答:先用天平測出所有牙簽的質量,記為m1,然后數出100根牙簽用天平測出質量,記為 m2;用100根牙簽的質量除以100得出一根牙簽的質量, 最后用所有牙簽的質量除以一根牙簽的質量,即為所有牙簽的個數。公式:100 m1/m214、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有什么關系?(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成正比)15、什么叫密度?(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16、水的密度是多少?(1.0×103千克/米3) 它表示什么意思? (每立方米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17、密度的國際單位是什么?(千克/米3)讀作什么?(千克每立方米)18、要測量物體的密度,必須測出哪些量?實驗的原理是什么? (必須測出質量、體積。實驗的原理是ρ=m/v)19、、怎樣測量小石塊的密度? (①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調節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測出小石塊的質量m ③向量筒中注入適量的清水,記下水的體積V1④把石塊用細線栓好,全部m浸入水中,記下石塊和水的總體積體積V2;石塊的密度的計算ρ= V1-V220、怎樣測量鹽水的密度?(①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調節天平平衡②用天平稱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1;③把燒杯中的鹽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測出它的體積測出其體積V;m1-m④用天平稱出燒杯和剩余鹽水的質量m2 ⑤計算鹽水密度ρ= V21、熔化: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 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22、觀察硫代硫酸鈉(俗稱大蘇打或海波)的熔化過程:開始加熱時并沒有熔化,只是溫度不斷上升,體現在圖象上是一段傾斜上升的直線。達到一定溫度(熔點)時才開始熔化,在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表現在圖象上是一段水平直線。當全部熔化完成液體后繼續加熱,溫度又開始上升,表現在圖象上是一條傾斜上升的直線。(見圖1) 說明:所有的晶體熔化的過程和圖象都和上述類似,只是熔點不同罷了。 23、觀察松香的熔化過程: 開始加熱時,物質是先變軟,再變稀,最后變成液體。從開始加熱直到全部熔化成為液體,其溫度不斷上升。說明:所有非晶體的熔化過程和圖象與松香類似。(見圖2)24、晶體:具有一定熔化溫度的物體。 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的物體。25、幾點說明:①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不同的晶體的熔點不同,根據熔點的不同可以來鑒別物質,故熔點是物質的一種特性。非晶體沒有熔點。②凝固是熔化的逆過程,晶體凝固時溫度不變,這個溫度叫凝固點,同一物質的凝固點和熔點相同。非晶體沒有凝固點。③晶體熔化吸熱,凝固要放熱。26、汽化: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 液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27、汽化分為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28、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的汽化現象。蒸發只在液體的表面進行的,并且不劇烈。29、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①液體溫度的高低 ②液體的表面積的大小 ③液體表面上的空氣流動快慢。④對于不同的液體還與液體的種類有關。說明:要加快蒸發就必須盡量滿足上述三個條件,要減少蒸發必須盡量避免上述條件,其中減少蒸發在農業上應用比較廣泛的是噴灌和滴灌,它的好處是可以減少水分在傳輸中的滲漏和蒸發。30、蒸發吸熱,吸收其它物體的熱量,可以導致其它的物體溫度降低。31、沸騰:在一定溫度下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沸騰也是在液體的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32、水沸騰時的現象:水在沸騰時雖然繼續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33、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不同液體的沸點不同,沸點也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液體的沸點受大氣壓的影響,一般氣壓越高,沸點也隨著增高。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說明:水在加熱過程中的現象:沸騰之前,水的溫度不斷上升,并有氣泡產生,這時的氣泡中主要是空氣,在上升的過程中逐漸變小,并有響聲出現且逐漸增大。達到一定溫度時,開始沸騰,這時水底會產生大量的氣泡,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把里面的水蒸汽釋放出來,雖然繼續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34、低沸點物質的一種重要用途:醫療上有一種冷凍療法就是利用低沸點物質汽化時吸收大量的熱而使局部組織冷凍,從而破壞或切除病變的活組織。35、使氣體液化有兩種方式:1、降低溫度可以使所有的氣體液化(只要溫度降低到足夠低),壓縮體積也可以使氣體液化(但不能使所有氣體液化,還必須溫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譬如氣體打火機以及液化石油氣內的液體都是通過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在常溫下液體化的。火箭的燃料液態氫和液態氧也是通過壓縮體積的方法制得的。36、氣體液化的好處是可以使氣體的體積大大縮小,便于儲存和運輸。37、電冰箱工作的原理是:主要用到了汽化吸熱和液化放熱。在冰箱內(即冷凍室)要吸熱使溫度降低,在冰箱外(散熱器)要把吸收的熱放出。故在冰箱內冷凍室里是利用液體汽化吸熱,使液體變成氣體。而在冰箱外通過壓縮機把氣體壓縮并在散熱器放熱使之液化變成液體又流到冰箱內,再又汽化吸熱變成氣體。如此反復循環,從而達到制冷效果。 38、升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凝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升華吸熱,凝華放熱。39、幾種常見自然現象的解釋: 云、雪、雨、霧、露、霜說明它們基本上都是空氣中水蒸汽形成的,形成的位置為:云、雪、雨在高空;霧在低空;露、霜在地面。云:高空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這些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形成云雪:高空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或有些小水珠凝固而成的小冰晶從空中落下來就是雪。雨:云中的小水珠越積越大,最后從天空落下來就形成了雨。霧:低空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懸浮在空氣中或灰塵上就形成了霧。露:空氣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搭在地面上的植物或草叢上就形成了露。霜:空氣中的水蒸汽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搭在地面上的植物或草叢上就形成了霜。40、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別的物質的變化。一般來講:物態變化都屬于物理變化。41、化學變化:生成了別的物質的變化,一般來講:燃燒、腐爛、變質、生銹等屬于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主要區別是:是否生成了別的物質(或新的物質)42、化學性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像物質的可燃性、腐蝕性、毒性、氧化性、酸堿性等屬化學性質。43、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像物質的顏色、氣味、狀態、熔點、沸點、密度、硬度、延展性、可溶性等都屬于物理變化。說明:性質與變化的主要區別是:變化要體現一個過程,而性質則表示無只具有某一特點,具有某種能力。44、一般在文字中體現性質的語句通常用這樣一些詞:“能、具有、可以”等如:判斷下列那些屬于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那些屬于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鐵生銹( )鐵能生銹 ( ) 金的顏色是黃色( )水是液態的( ) 冰熔化成水( )水在一定溫度可以汽化(沸騰)( ) 木材燃燒( ) 木材可以燃燒( ) 農藥有毒( )小張中毒了( ) 硫酸腐蝕紙張( ) 食物腐爛( )硫酸可以腐蝕紙張( )45、物質吸收或放出熱的多少叫做熱量。用符號Q表示。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為J;更大單位千焦。46、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簡稱比熱。47、水的比熱:4.2×103焦/(千克·℃),表示1千克的水溫度升高1℃時,需要吸收的熱量為4.2×103焦,也表示1千克的水溫度降低1℃時將放出4.2×103焦的熱量。48、a.水的比熱最大;b.不同物質的比熱是不同的。所以比熱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質量、升高的溫度、吸放熱的多少無關;c.不同狀態的同一種物質的比熱不同,說明比熱與物質狀態有關。d.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在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吸收的熱量不同49、水是一種比熱大的物質,水在吸收或放出較多的熱量后溫度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