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華師大版九下 6.3核能的開發和放射性防護 教學設計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2. 核裂變和聚變技術,目前的核電站使用的核裂變技術;3.知道核電站的核心是核反應堆4.了解放射性的應用與防護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查閱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 了解我國的核電站現狀,增強對學生的愛國情懷;2. 了解核聚變技術對根本解決能源問題的意義,樹立服務祖國的歷史使命感。重點 核裂變及核反應堆難點 核電站運行原理教 學 設 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什么是常規能源?什么是新能源?核能的新能源,它是怎么獲得的?圖片展示引出課題:什么是放射性?什么物質會發出放射線? 回顧、回答、思考 引入新課講授新課 一、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52相關內容,了解放射性及放射性元素:講述三種放射線:帶正電的α射線 :高能氦核流帶負電的β射線:高能電子流電中性的γ射線:高能電磁波圖片展示三種放射線的不同穿透能力:穿透力最強的是γ射線,其次是β射線,最弱的是α射線。二核能和核能的釋放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53相關內容:交流討論,重點解決下列問題:1、什么是核能?2、獲取核能的途徑是什么?師生一起解決:核能是原子核變化時釋放出來的能量。原子核有兩種變化:裂變和聚變獲得核能的兩條途徑:重核裂變、輕核聚變1、核裂變的特點:用中子轟擊鈾核時,發現鈾核吸收中子后分裂成兩個中等質量的原子核,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裂變的應用:(1)原子彈:原子核裂變的鏈式反應不加限制,在短時間內放出巨大的能量,就會發生猛烈爆炸。(2)核反應堆:可控制地進行核反應的裝置。核電站的工作原理。引導學生閱讀科學家小傳,了解愛因斯坦的歷史故事2、輕核聚變:較輕的原子核結合成較重的原子核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氫彈的原理:聚變。(目前還不能加以控制)閱讀材料中相關的熱核反應及太陽能來源于其內部的熱核反應閱讀:了解我國的原子彈、氫彈的發展歷程。3、核電站閱讀教材P157,重點了解以下問題:1、核電站的核心裝置2、核反應堆的工作原理3、核電站的安全防護師生一起解決:核電站的核心:核反應堆核電站的原理:可控制的重核裂變核電站工作時的能量轉化: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安全防護:核反應中兩個循環水回路可防止核反應堆中的放射性被水流帶出。閱讀小資料:秦山核電站、核電站的優越性兩個材料討論:關于我國是否應該大力發展核電站? 了解三種射線,觀察并了解其不同的穿透能力閱讀、合作、思考、表達仔細觀察圖片,了解裂變及鏈式反應掌握閱讀、交流,掌握原子核裂變的應用 閱讀、了解、閱讀、了解閱讀、交流思考、交流、表達 閱讀并提取有用知識了解三種射線的特點及特征閱讀、交流發表觀點,小組參與學習掌握裂變及其應用了解物理學史形成愛國、愛科學的情懷知道防護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強愛國情懷提高思考能力,學會傾聽與表達課堂練習 1、下列關于原子核聚變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任何兩個原子核都可以發生聚變 B.原子核必須在超高溫下才能發生聚變C.大量的氫原子核聚變時釋放出驚人的能量 D.目前人類還不能有效控制原子核聚變2、下列關于核能的說清錯誤的是( )A.核電站是利用核能來發電的 B.核反應堆中發生的是鏈式反應C.核電站發生泄漏時會對人和生物造成傷害 D.核廢料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3、下列對原子彈和氫彈的說法正確的是( )A.核反應堆中發生的鏈式反應是不可控制的 B.核能只能用來制造原子彈和氫彈C.用混凝土封存核反應堆是防止核泄漏的方法之一 D.氫彈爆炸是利用核裂變放出巨大能量的4、下列關于核電站的說法錯誤的是( )A.能量轉化過程: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 B.核反應堆中發生的是不可控的鏈式反應C.核燃料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D.核電站應加強核泄漏的防護5、核電站建成的關鍵是( )A.能有效控制核反應 B.核反應產生大量的熱C.原子可以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D.核反應放出的射線對人畜無害6、下列是核電站工作流程圖,關于各裝置的能量轉化,正確的是( )核反應堆→蒸氣輪機→發電機→應用:電采暖A.核反應堆:核能轉化為機械能 B.蒸汽輪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C.發電機: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D.應用:電能轉化為機械能7、電影《流浪地球》中涉及許多我們學過的科學知識,以下觀點正確的是( )A.在太陽內部,發生核裂變產生光和熱 B.地球發動機噴射燃氣推動地球前進,說明物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關閉地球發動機后地球仍級向前運動,這是由于受到慣性的作用D.開啟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前進的過程中機械能守恒(參考答案:1、A 2、D 3、C 4、B 5、A 6、C 7、B ) 習題訓練 知識應用與理解課堂小結 1、放射性元素自發放出的三種射線分別是:α射線、β射線和 γ射線。其中射線是帶正電的高能氦核流;射線是帶負電的高能電子流;射線是電中性的高能電磁波。2、射線具有高能量,能貫穿物體。穿透力由強到弱是γ射線、β射線、α射線。3、原子核在轉變過程中所釋放的能,叫做核能。 4、釋放核能的途徑有重核裂變和輕核聚變。 5、利用重核裂變可制成原子彈,利用輕核聚變可制成氫彈。目前,核電站所采用的都是可控的重核裂變技術。 6、核電站的核心是核反應堆。 7、核電站中能量的轉化: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 知識小結 總結歸納21清風明月(共33張PPT)第6章能源與社會6.3 核能的開發和放射性防護華師大版˙九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聽說有些建筑材料,如花崗石、大理石等天然石材, 會有放射性,用它建造房屋,對居住在里面的人會有危害;我們也知道,患有某 些癌癥的病人,可以利用某種放射線,把癌細胞殺死。那么什么是放射性?什么 樣的物質會發出放射線呢?一、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1、放射性鈾(U)、釙(Po)、鐳(Ra)等元素某些能夠自發地放出放射線,元素的這種特性叫放射性。2、放射性元素能夠自發地放出穿透性很強射線的元素,稱為放射性元素。如,鐳、鈾、釙等元素都是放射性元素。3、射線放射性元素在衰變或裂變時會放出能量很高的粒子流,這些粒子流稱為射線。常見的射線有三種: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4、放射線的實質:α射線:帶正電的高能氦核流;β射線:帶負電的高能電子流;γ射線:電中性的高能電磁波。注意:原子核在裂變時會放出速度很大的中子流和原子核碎片流。在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中經常提到的131 I(碘—131),就是原子核碎片。5、不同的放射線的穿透力不同:穿透力由強到弱順序排列:γ射線>β射線>α射線所以,核電站的核反應堆外圍要用到很厚的混凝土墻作為安全殼。秦山核電站外觀二、核能和核能的釋放(一)核能1、原子核在轉變過程中所釋放的能,叫做原子核能,簡稱為核能。2、原子核在分裂或結合時都會釋放核能。3、核能釋放出來的能量比化學反應釋放的化學能更巨大。(二)釋放核能的途徑:重核裂變、輕核聚變1、重核裂變(鏈式反應)由質量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質量中等的原子核,并釋放巨大能量的一種核反應形式。實驗室中,一般用中子去轟擊鈾核,使之發生核裂變,獲得核能。(2)重核裂變的發現:1938年德國科學家哈恩等人用中子轟擊鈾核 時,發現鈾核吸收中子后,分裂成了兩個中等質量的原子核(氪-92與鋇-141), 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人們把這個現象叫做重核的裂變。約里奧—居里等科學家很快又在實驗中證 明,每次鈾核裂變還會放射出 2~3個中子來。如果其中 2個中子又擊中另外 2個 鈾核,它們分裂后又會放出 4~6個中子來。這樣,由中子引起的裂變鈾核由 2變 4,4變 8……越來越多,釋放出的能量也就越來越大,這種鏈鎖式的鈾核裂變反 應稱為鏈式反應。(3)重核裂變的應用不控制鏈式反應速度控制鏈式反應速度原子彈(核武器)核反應堆(和平利用)核電站重核裂變應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猶太人,一代 科學巨匠,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科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在相對論與量子論這兩個方面。相對論完全由他獨立創 立。在量子論的創立中,他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正是因為他對光電效應的理論解釋,獲得了 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創立相對論是愛因斯坦最重要的貢獻。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成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至今還沒有一個 實驗與相對論結論相違背。作為一個 科學家,愛因斯坦在諸多領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貢獻;作為一個思想家,他留下了許多啟迪人們 思想的精神財富;作為一個爭取自由與和平的戰士,他對邪惡勢力展開了不懈的斗爭。他是在許 多方面都值得我們學習的一位偉人。2、輕核聚變(1)輕核聚變:由質量較小的原子核,結合成質量稍大的原子核,并釋放巨大能量的一種核反應形式。(2)核聚變的條件:輕核聚變在超高溫、超高壓下才能發生。(3)核聚變的能量:輕核聚變釋放的能量更巨大。(4)自然界中的核聚變:太陽內部正發生著熱核反應。輕核聚變,目前還不可控。氫 彈(核武器)威力更大(5)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未找到實用的控制核聚變反應的方法。所以還不能做 到和平利用核聚變的能量。3、原子彈和氫彈的制作原理比較:(1)原子彈:重核裂變原子核裂變的鏈式反應不加限制,形成雪崩式的裂變反應,在短時間內放出巨大的能量,而發生猛烈的爆炸。(2)氫 彈:輕核聚變原子核聚變的熱核反應不加限制,在短時間內放出巨大的能量,而發生猛烈的爆炸。1960年中國科學院建立了原子能研究所,黨 中央調集了我國錢三強、朱光亞、陳能寬、程開甲、 王淦昌、鄧稼先、周光召與王承書等一大批優秀科 學家進行研究。研制原子彈的浩大工程,在一無具體資料、二無大型電子計算機的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完全靠科學家們扎實的基礎理論功底,高度的愛國熱情,硬是用手搖計算機進行繁重而大量的計算工作,加班加點,僅用了一個月,反復計算39次,糾正了外國專家的錯誤結論,精確模擬出了原子彈爆炸的全過程,制定出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設計方案。又經過我國科學家及工程技術人員的艱苦奮斗,進行了無數次的實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終于成功造出了原子彈。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爆 炸成功。這是獨立自主,艱苦奮斗精神的勝利。這一天是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日子。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后,我國科學家與工程 技術人員又馬不停蹄地繼續進行氫彈的研制工作。1967年6月17日,我國又成功試爆了第一顆氫彈。 從第一顆原子彈到第一顆氫彈,兩次爆炸僅隔兩年 零8個月時間。而美國用了7年,蘇聯用了4年,英國用了5年,法國則用了8年。氫彈爆炸的成功,說 明我國核技術水平已經位居世界前列。我國研制原子彈與氫彈完全是為了鞏固國防, 不受他國的核威脅。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之日起, 我國政府就一再重申,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也絕不對無核武器國家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1996 年7月29日,我國政府鄭重宣布,從1996年7月30日起中國開始暫停核試驗。同時 向世界各國,特別是有核武器國家呼吁實現無核武器的世界,確保各國共享和平、安 全、穩定與繁榮。三、核電站1、核反應堆:對中子數量及能量釋放速度進行控制,使核反應在人為控制情況下發生的裝置。2、核電站的核心:核反應堆視頻:核電站原理(點擊圖片播放)4、核電站的能量轉換核能 → 熱能 → 機械能 → 電能循環水回路中的一回路循環水回路中的二回路5、核電站的安全防護:防護墻我國浙江省海鹽縣風景秀麗的海邊有一道亮麗的人工風景線——秦山核電站。 秦山核電站是我國依靠自己的力量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的第一座核電站。秦山 核電站一期工程于1985年3月開工,1991年12月首次并網發電,1994年4月投入商業 運行,1995年7月通過國家驗收。秦山核電站一期工程的建成使我國成為繼美、英、 法、蘇聯、加拿大、瑞典之后世界上第七個能夠自行設計、建造核電站的國家。 秦山核電站一期工程裝機容量為3×105 kW,它竣工后又開始了二期和三期工程 的建設。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的1號機組已在2002年4月15日投入商業運行,比計 劃提前了47天;三期工程的1號機組也在2002年底前投入了商業運行。秦山核電站 對于緩解我國華東地區的用電緊張發揮了有效的作用。 秦山核電站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十幾層樓高呈圓柱形球狀屋頂的建筑,稱為安全 殼廠房。安全殼廠房的外殼厚約1 m,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澆筑制成;在外殼內是 一層用鋼板拼接而成的內殼,核反應堆則安裝在內殼的中央。為了防止核反應堆中 的放射性物質外泄污染環境,整個廠房被密封。 秦山核電站一期和二期工程的核反應堆都采用壓水反應堆,三期工程則采用了 更先進的重水反應堆。重水反應堆采用天然鈾作核燃料,可以進行不停堆換料;用 重水作慢化劑和冷卻劑,可以大量生產同位素。 秦山核電站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經專家測試,每年的輻照量只有1~2毫雷姆 (國際標準為5毫雷姆),相當于經常看電視受到的輻照量,對人體無影響。四、放射性的應用與防護1、放射性的應用(1)工業上應用:利用放射線的穿透物體的本領,來檢測控制鋼板或紙張的厚 度,也可以檢查金屬內部的砂眼及裂縫。(2)農業上應用:通過放射線照射種子,使 種子發生變異,培育出優良品種,使農業增產。(3)醫療衛生上應用:利用射線可 以檢查和治療惡性腫瘤。這是因為放射線有很高的能量,可以使生物細胞內的水分子、DNA分子分解,使癌細胞不再分裂、繁殖,從而起到抑制、消除 腫瘤病灶的作用。2、放射性的防護長期過量的放射線照射對人體是有害的。防護:(1)在需要利用放射線的地方,如醫 院、實驗室,必須用鉛玻璃、鉛板等把放射性物質與人體隔開。(2)嚴格管理放射源, 不允許非專業人員接觸放射源。(3)防止放射性物質泄漏,以避免污染環境。除了核電、醫用核設施外,燃煤、大理石、夜光珠等也都具有放射性,因此 除避免與它們直接接觸外,應盡量少食用經煤炭直接烘烤的食物,注意室內 通風排氣。工業放射性圖標課堂小結1、放射性元素自發放出的三種射線分別是:α射線、β射線和 γ射線。其中射線是帶正電的高能氦核流;射線是帶負電的高能電子流;射線是電中性的高能電磁波。2、射線具有高能量,能貫穿物體。穿透力由強到弱是γ射線、β射線、α射線。3、原子核在轉變過程中所釋放的能,叫做核能。4、釋放核能的途徑有重核裂變和輕核聚變。5、利用重核裂變可制成原子彈,利用輕核聚變可制成氫彈。目前,核電站所采用的都是可控的重核裂變技術。6、核電站的核心是核反應堆。7、核電站中能量的轉化: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課堂小練1、下列關于核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物質由原子、分子組成,任何原子內都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質都能獲得核能B. 當原子核內部發生變化時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核裂變和核聚變是獲得核能的兩種方式C. 核反應堆是原子核裂變時,在短時間內釋放大量核能的裝置D. 自然界不會自發產生核聚變B課堂小練2、下列關于核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A.核能是可再生能源B.核電的優點是安全、清潔、無廢料C.人類還沒有完全掌握人工控制核聚變技術D.原子彈具有巨大的爆炸破壞性,無其他危害C課堂小練3、關于核能,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核電站使用過的核燃料稱為核廢料,核廢料不具有放射性B.目前人類獲得核能有兩條途徑,即裂變和聚變C.核能屬不可再生能源D.核發電是利用核的裂變來實現的A課堂小練4、關于能源的利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大量使用石油產品會造成大氣污染,應該停止開采石油B.和平利用核能特別要注意防止核泄漏,以免造成環境污染C.修筑攔河壩建造水電站利用水能發電,有百利而無一害D.天燃氣是一種清潔能源,人類可以無窮無盡地開發B課堂小練5、盡管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了嚴重的核泄漏事故,但人們不會因此停下和平利用核能發電為人類造福的腳步。關于現已建成的核電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核電站發電是利用核聚變原理B.核電站發電是利用核裂變原理C.核反應堆工作時直接將核能轉化為電能D.核反應堆的鏈式反應速度是不可控的B課堂小練6、原子彈和核電站的根本區別是( )A.核電站利用聚變,原子彈利用核裂變B.核電站利用核裂變,原子彈利用核聚變C.核電站控制裂變的鏈式反應速度,原子彈對裂變的鏈式反應速度不加控制D.核電站控制聚變的鏈式反應速度,原子彈對聚變的鏈式反應速度不加控制C課堂小練7、以下對于核能的理解正確的是( )A.核電站利用的是核聚變釋放的能量B.核能是再生能源C.馬上停止核能的開發和利用D.檢查核設施防止核泄漏D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華師大版九下6.3 核能的開發和放射性防護 學案[預習案]1、放射性是指能夠 的元素的一種特性。常見的具有放射性的元素有 等。2、三種常見的放射線: 射線、 射線和 射線;其中慣穿能力最強的是 射線,最弱的是 射線。3、核能是指 在轉變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能。4、獲取核能的兩條途徑是: 和 ;5、重核裂變是先是由德國科學家 等人發現的:用 轟擊鈾核時,發現鈾核吸收中子后, 成了兩個中等質量的 (氪-92和鋇-141),同時釋放出巨大的 。人們把這個現象叫做重核的裂變。6、后來科學家們又用證明了,重核裂變時還會放出 ,中子又擊中另外的 核,鈾核又會分裂并產生中子出來擊中別的鈾核……這樣被擊中的鈾核越來越多,釋放的 也越來越多,這種鏈鎖式的鈾核裂變反應被稱為鏈式反應。7、如果原子核裂變的鏈式反應 ,形成雪崩式的裂變反應,在短時間內放出巨大的 ,就會發生猛烈的 ,原子彈就是應用這一原理制成的。8、核電站的核心是 ;主要是對 的數量及能量加以控制,使原子核裂變反應 地進行。核電站就是利用 發電的。這也是核能的一種 利用。9、輕核聚變:較輕的原子核在 條件下能結合成較重的原子核時,也能釋放出比原子彈更大的核能。所以輕核聚變也稱為 反應。 內部也在進行著這種聚變反應,并向外源源不斷地輻射出巨大的能量。10、氫彈是利用 原理制造出來的,目前人們 利用輕核聚變來發電。11、核電站是利用核反應堆是可控制的 ;主要控制 ;核反應堆中的核燃料一般是 ;核裂變產生的能量由 導出。為防止核反應堆中的放射線被水流帶出,故核電站中除了設置 個循環的水回路,并且用混凝土作防外圍的護墻。12、核電站工作時的能量轉化:核反應堆中的 能→高溫高壓的水蒸氣的 能→蒸汽機的 能→發電機的 能。[練習案]1、下列關于原子核聚變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任何兩個原子核都可以發生聚變 B.原子核必須在超高溫下才能發生聚變C.大量的氫原子核聚變時釋放出驚人的能量 D.目前人類還不能有效控制原子核聚變2、下列關于核能的說清錯誤的是( )A.核電站是利用核能來發電的 B.核反應堆中發生的是鏈式反應C.核電站發生泄漏時會對人和生物造成傷害 D.核廢料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3、下列對原子彈和氫彈的說法正確的是( )A.核反應堆中發生的鏈式反應是不可控制的 B.核能只能用來制造原子彈和氫彈C.用混凝土封存核反應堆是防止核泄漏的方法之一 D.氫彈爆炸是利用核裂變放出巨大能量的4、下列關于核電站的說法錯誤的是( )A.能量轉化過程: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 B.核反應堆中發生的是不可控的鏈式反應C.核燃料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D.核電站應加強核泄漏的防護5、核電站建成的關鍵是( )A.能有效控制核反應 B.核反應產生大量的熱C.原子可以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D.核反應放出的射線對人畜無害6、下列是核電站工作流程圖,關于各裝置的能量轉化,正確的是( )核反應堆→蒸汽輪機→發電機→應用:電采暖A.核反應堆:核能轉化為機械能 B.蒸汽輪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C.發電機: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D.應用:電能轉化為機械能7、電影《流浪地球》中涉及許多我們學過的科學知識,以下觀點正確的是( )A.在太陽內部,發生核裂變產生光和熱B.地球發動機噴射燃氣推動地球前進,說明物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關閉地球發動機后地球仍級向前運動,這是由于受到慣性的作用D.開啟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前進的過程中機械能守恒[參考答案]預習部分答案:1、自發地放出放射線 鈾、鐳、釙等(合理均可)2、α β γ γ α3、原子核4、重核裂變 輕核聚變5、 哈恩 中子 分裂 原子核 能量6、中子 鈾 能量7、不加限制 能量 爆炸8、核反應堆 中子 連續而緩慢 和平 核反應堆提供的能量9、高溫高壓 熱核 太陽10、輕核聚變 還不能11、重核裂變 中子的數量和能量 低濃度鈾或天然鈾 循環流動的水流 兩12、核 內(熱) 機械 電練習部分答案:1、A 2、D 3、C 4、B 5、A 6、C 7、B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華師大版九下6.3核能的開發和放射性防護(學案).doc 華師大版九下6.3核能的開發和放射性防護(教學設計).doc 華師大版九下6.3核能的開發和放射性防護(課件).pptx 核電站原理.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