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發酵工程:第1節 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學有目標 ——新課程標準必明 記在平時——核心語句必背1.舉例說明傳統發酵技術的概念。 2.闡明制作泡菜、果酒和果醋的原理。 3.進行泡菜、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乳酸菌為厭氧細菌,在無氧條件下可將葡萄糖分解為乳酸。 2.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微生物,在無氧條件下進行酒精發酵產生酒精。 3.當O2、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可將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乙酸;當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將乙醇轉化為乙醛,再將乙醛變為乙酸。 4.泡菜制作的實驗流程:配制鹽水→原料加工→加調味料裝壇→封壇發酵。 5.果酒制作中應先通氣再密閉,溫度控制在18~30 ℃;果醋的制作應始終通氣,溫度控制在30~35 ℃。一、理清主干知識一、發酵與傳統發酵技術1.發酵:指人們利用微生物,在適宜的條件下,將原料通過微生物的代謝轉化為人類所需要的產物的過程。2.傳統發酵技術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發酵保存下來的面團、鹵汁等發酵物中的微生物進行發酵、制作食品的技術一般稱為傳統發酵技術。二、腐乳、泡菜、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1.腐乳的制作(1)菌種:酵母、曲霉、毛霉等,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2)發酵原理:豆腐中的蛋白質經毛霉等微生物發酵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2.泡菜的制作(1)菌種:乳酸菌。(2)發酵原理:乳酸菌在無氧的情況下,將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反應式: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3.果酒的制作(1)菌種:酵母菌。(2)發酵原理: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進行酒精發酵,產生酒精。反應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4.果醋的制作(1)菌種:醋酸菌。(2)發酵原理①當O2、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能將糖分解成乙酸。反應式:C6H12O6+2O22CH3COOH(乙酸)+2H2O+2CO2+能量。②當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則將乙醇轉化為乙醛,再將乙醛變為乙酸。反應式:C2H5OH+O2CH3COOH(乙酸)+H2O+能量。三、制作泡菜、果酒和果醋的實驗流程1.制作泡菜的實驗流程2.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實驗流程二、診斷自學效果1.判斷下列敘述的正誤(1)傳統發酵以混合菌種的液體發酵為主,通常是工廠式生產(×)(2)制備泡菜時,鹽水煮沸后可以立即使用(×)(3)泡菜的制作前期需要通入氧氣,后期應嚴格保持無氧條件(×)(4)酵母菌是嗜溫菌,所以果酒發酵所需的最適溫度高于果醋發酵溫度(×)(5)為防止雜菌污染,要用無水乙醇擦拭發酵瓶(×)(6)只有在糖源充足的情況下才能進行醋酸發酵(×)(7)在利用葡萄發酵生產果酒的后期,加入醋酸菌即可產生醋酸(×)2.制作泡菜時,泡菜壇子必須密封的原因是( )A.防止產生的乳酸揮發掉B.防止氧氣進入壇內抑制發酵C.防止水分蒸發D.防止壇內蔬菜萎蔫解析:選B 參與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厭氧型生物,因此制作泡菜時,泡菜壇子必須密封,以避免外界空氣的進入,抑制乳酸菌的活動,影響泡菜的質量。3.(2020·北京西城區期末)下列關于家庭中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的敘述,正確的是( )A.都需要嚴格的滅菌B.都利用異養微生物進行發酵C.都在無氧條件下進行D.都需要接種相應的微生物解析:選B 果醋、果酒和泡菜的制作都需要對容器消毒,但不一定需要嚴格的滅菌,A錯誤;參與果酒制作的酵母菌的代謝類型是異養兼性厭氧型,參與果醋制作的醋酸菌的代謝類型是異養需氧型,參與泡菜制作的乳酸菌的代謝類型是異養厭氧型,B正確;果酒制作要先通氣后密封,果醋制作需要有氧條件,泡菜制作需要無氧條件,C錯誤;果酒制作所需的酵母菌不一定需要接種,可以是來自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D錯誤。4.某同學在利用酵母菌進行果酒發酵,如果改成果醋發酵,不需要改變的條件是( )A.提高溫度B.充氣口打開C.更換培養液中的營養成分D.發酵時間解析:選C 果酒與果醋制作需要的溫度不同,果酒制作溫度一般控制在18~30 ℃,果醋為30~35 ℃,故如果改成果醋發酵需要提高溫度,A不符合;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乙酸發酵需要氧氣,因此如果改成果醋發酵,充氣口應該打開,B不符合;醋酸菌可以利用酒精產生乙酸,因此不需要更換發酵液,C符合;酒精發酵與乙酸發酵需要的時間不同,D不符合。5.果酒、果醋以其獨特的風味、制作方便和綠色環保等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在缺氧和呈酸性的發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長繁殖,而其他絕大多數微生物不能正常繁殖B.深層發酵時,短時間中斷氧氣會引起醋酸菌死亡C.為防止葡萄腐爛,可將發酵裝置存放在4 ℃的環境中D.果醋發酵適宜溫度為30~35 ℃解析:選C 在缺氧和呈酸性的發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長繁殖,而絕大多數其他微生物都因無法適應這一環境而受到抑制,A正確;醋酸菌對氧氣含量特別敏感,即使短時間中斷氧氣也會引起醋酸菌死亡,B正確;榨取葡萄汁進行酒精發酵,果酒發酵應將溫度控制在18~30 ℃,果醋發酵適宜溫度為30~35 ℃,C錯誤,D正確。[在探究中學明]發酵技術離不開微生物的作用,泡菜的制作需要乳酸菌(如圖1)的作用,果酒制作需要用到酵母菌(如圖2),釀造果醋需要用到醋酸菌(如圖3)。思考并回答有關問題:1.乳酸菌屬于原核(填“真核”或“原核”)生物,代謝類型為異養厭氧型,常見的有乳酸鏈球菌和乳酸桿菌。酵母菌屬于真核(填“真核”或“原核”)生物,其代謝類型為異養兼性厭氧型。醋酸菌又名醋酸桿菌,屬于原核(填“真核”或“原核”)生物,代謝類型為異養需氧型。2.酸牛奶是經過加工的牛奶,與鮮牛奶相比,二者誰的營養價值更高?為什么?提示:酸牛奶。因為牛奶經發酵后把大分子物質轉變成小分子物質,易被人體吸收。3.利用酵母菌進行酒精發酵過程中為什么要“先通氣后密封”?提示:“通氣”的目的是使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4.在制作葡萄醋時,為什么要適時通過充氣口充氣?提示:醋酸菌是好氧細菌,在將糖或酒精變為乙酸時需要氧的參與,因此要適時向發酵液中充氣。[在深化中提能]1.傳統發酵技術中常用菌種的比較微生物 酵母菌 醋酸菌 乳酸菌分類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代謝類型 異養兼性厭氧 異養需氧 異養厭氧適宜溫度 18~30 ℃ 30~35 ℃ 室溫發酵條件 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 一直需氧 無氧生殖方式 孢子生殖,適宜條件下出芽生殖 二分裂生殖 二分裂生殖生產應用 釀酒、發面 釀醋 制作酸奶、泡菜2.果酒制作與果醋制作的比較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發酵菌種 酵母菌 醋酸菌菌種來源 傳統的葡萄酒釀造采用自然發酵,菌種主要是附著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購買醋酸菌的菌種或從食醋中分離醋酸菌發酵產物 酒精、二氧化碳 乙酸、水或二氧化碳發酵條件 溫度 一般控制在18~30 ℃ 30~35 ℃時間 10~12 d 7~8 d氧氣 初期需氧, 后期不需氧 始終需要氧pH 最適pH為4.5~5.0 最適pH為5.4~6.0制作原理 如圖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過程中的物質變化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過程①和②都發生在細胞質基質,過程③和④都發生在線粒體中B.果酒發酵是否產生酒精,可用重鉻酸鉀來檢驗C.過程③和④不都需要氧氣的參與D.過程①~④所需的最適溫度基本相同[解析] 過程①是細胞呼吸的第一階段,過程②是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細胞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以及無氧呼吸均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過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階段,發生在線粒體中,而過程④為果醋制作過程,醋酸菌為需氧型細菌,屬于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A錯誤;酸性的重鉻酸鉀可與酒精反應產生灰綠色,故果酒發酵是否產生酒精,可用重鉻酸鉀來檢驗,B正確;過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階段,其中第三階段需要氧氣的參與,過程④表示果醋發酵,由于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該過程也需要氧氣的參與,C錯誤;過程①②③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所需的最適溫度基本相同(18~30 ℃),過程④是醋酸菌的釀醋過程,所需的最適溫度在30~35 ℃,故過程①~④所需的最適溫度不相同,D錯誤。[答案] B[在應用中落實]1.關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敘述,錯誤的是( )A.參與發酵的微生物都含有核糖體B.發酵過程中培養液pH都保持不變C.制作果酒時瓶口需密封,而制果醋時需要通入氧氣D.果酒制成后可將裝置移至溫度略高的環境中制果醋解析:選B 參與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分別是酵母菌和醋酸菌,都含有核糖體,A正確。酵母菌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和醋酸菌發酵產生的乙酸都使培養液的pH有所下降,B錯誤。制作果酒時應先通氣后密封,先通氣的目的是讓酵母菌大量繁殖,后密封的目的是讓酵母菌進行酒精發酵;因為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制作果醋時需要通入氧氣,C正確。果酒的發酵溫度是18~30 ℃,果醋的發酵溫度是30~35 ℃,所以果酒制成后可將裝置移至溫度略高的環境中制果醋,D正確。2.以下關于微生物發酵的說法正確的是( )A.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需先通氣培養,后密封發酵B.利用葡萄表面天然酵母制作葡萄酒通常不是單一菌種發酵C.果酒和果醋的發酵菌種不同,但代謝類型相同D.利用微生物發酵進行的食品加工往往需要嚴格滅菌解析:選B 乳酸菌是嚴格厭氧型細菌,所以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時,開始就應密封,不能先通氣,A錯誤;利用葡萄表面天然酵母制作葡萄酒時通常不是單一菌種發酵,B正確;果酒的發酵菌種是酵母菌,其代謝類型是異養兼性厭氧型,果醋的發酵菌種是醋酸菌,其代謝類型是異養需氧型,C錯誤;利用微生物發酵進行的食品加工往往不需要嚴格滅菌,防止殺滅發酵的菌種,D錯誤。[在探究中學明]1.下面是泡菜壇的圖片,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配制鹽水后,要將鹽水煮沸后冷卻待用,煮沸和冷卻的目的分別是什么?提示:煮沸有兩大作用,一是除去水中的氧氣,二是殺滅鹽水中的細菌;冷卻的目的是防止高溫殺死菜料表面的乳酸菌。(2)制作泡菜時,往往要向泡菜壇中加入一些“陳泡菜水”,加入“陳泡菜水”的作用是什么?提示:提供乳酸菌菌種,使其在短時間內形成菌種優勢。(3)在泡菜制作的發酵過程中,為什么要經常向泡菜壇的水槽中補充水?提示:為了保證壇內乳酸菌發酵所需的無氧環境。2.下圖為某同學設計的果酒和果醋的發酵裝置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1所示發酵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12 h左右)擰松瓶蓋一次,目的是什么?提示:排出發酵過程中產生的CO2,防止瓶內氣壓過高引起爆裂。(2)在圖2裝置中,充氣口、排氣口和出料口的作用分別是什么?提示:充氣口的作用是在醋酸發酵時補充氧氣,排氣口的作用是排出CO2或殘余氣體,出料口便于取樣檢測和放出發酵液。(3)圖2中與排氣管相連的膠管需長而彎曲,其目的是什么?提示:膠管長而彎曲,其目的是防止空氣中雜菌的污染。(4)進行醋酸發酵和酒精發酵時,對圖2裝置哪一處操作有差異?請具體指明。提示:使用該裝置制作果酒時,應該關閉充氣口;制作果醋時,應將充氣口連接氣泵,輸入氧氣(無菌空氣)。(5)將葡萄汁裝入發酵瓶時,為什么要留有大約1/3的空間?提示:留有1/3的空間既可為酵母菌提供氧氣,使其進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又可防止發酵液溢出。[在深化中提能]1.制作果酒和果醋的發酵裝置分析2.泡菜制作的注意事項(1)泡菜壇的選擇:應選擇火候好、無裂紋、無砂眼、壇沿深、蓋子吻合好的泡菜壇。(2)鹽水按水鹽質量比為4∶1配制,煮沸冷卻后待用。煮沸有兩大作用,一是除去水中的氧氣,二是殺滅鹽水中的細菌。(3)材料裝至八成滿時,再加入鹽水至沒過全部菜料,蓋好壇蓋。(4)封壇時,壇蓋邊沿的水槽中要注滿水,嚴格密封,以保證乳酸菌發酵所需的無氧環境,并注意在發酵過程中經常補水。(5)注意控制溫度、食鹽水濃度和發酵時間。溫度過高,食鹽水濃度低于10%,腌制時間過短,會造成其他細菌大量繁殖,亞硝酸鹽含量升高。一般亞硝酸鹽含量在泡菜腌制10 d后開始下降。食鹽水濃度過高,會使泡菜口味不佳,甚至影響乳酸菌的發酵。3.果酒和果醋制作成功的關鍵項目 說明材料的選擇與處理 選擇新鮮的葡萄,榨汁前先將葡萄進行沖洗,再去除枝梗,以防葡萄汁流失及污染。沖洗以洗去灰塵為目的,以防洗去野生型酵母菌防止發酵液被污染 ①榨汁機和發酵瓶等器具用洗潔精清洗干凈,并用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消毒; ②清洗葡萄時要先清洗后除枝梗; ③發酵瓶排氣管用曲頸管而不用直管控制發酵條件 ①葡萄汁裝入發酵瓶時,要留有大約1/3的空間,目的是先讓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耗盡O2后再進行酒精發酵,并防止發酵過程中產生的CO2造成發酵液的溢出; ②嚴格控制溫度:18~30 ℃利于酵母菌的繁殖和酒精發酵;30~35 ℃利于醋酸菌的繁殖和果醋的發酵; ③充氣:酒精發酵為無氧發酵,需關閉充氣口;醋酸發酵為有氧發酵,需經充氣口充氣4.泡菜腌制中乳酸菌、乳酸和亞硝酸鹽的變化發酵時期 乳酸菌數量 乳酸含量 亞硝酸鹽含量發酵初期 少(O2抑制乳酸菌活動) 少 增加(硝酸鹽還原菌的作用)發酵中期 最多(乳酸積累抑制其他菌活動) 增多 下降(硝酸鹽還原菌受抑制,部分亞硝酸鹽被分解)發酵后期 減少(乳酸積累,pH下降,抑制自身活動) 繼續增多 下降至相對穩定(硝酸鹽還原菌被完全抑制)變化曲線 某班同學以鮮蘋果汁為原料制作果酒和果醋的過程簡圖如圖1,圖2為蘋果酒發酵過程中利用的兩種簡易裝置。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過程甲使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其代謝類型是____________,用化學反應式表示過程甲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1中過程乙要將溫度嚴格控制在________℃,在____________的條件下,如果缺少糖源,過程乙中________(微生物)將蘋果酒最終變為蘋果醋。(3)某同學利用圖2裝置完成蘋果酒的制作過程。若用乙裝置,在發酵過程中,必須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乙裝置相比,甲裝置的優點是及時吸收發酵產生的CO2,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優點?____________________。(4)在酸性條件下,可用________來檢測發酵產物中是否有酒精。[解析] (1)參與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代謝類型是異養兼性厭氧型,制作果酒的原理為: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2)果醋發酵的適宜溫度是30~35 ℃;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如果缺少糖源,醋酸菌能將蘋果酒最終變為蘋果醋。(3)果酒發酵的過程中除了產生酒精外,還產生CO2,因此在利用圖2乙裝置完成果酒發酵過程中,要每隔12 h左右(一定的時間)將瓶蓋擰松一次,以釋放CO2,防止發酵液溢出;與乙裝置相比,甲裝置的優點是及時吸收發酵產生的CO2,除此之外,還能減少被雜菌污染的機會。(4)在酸性條件下,可用重鉻酸鉀溶液來檢測樣液中是否產生酒精,觀察是否出現灰綠色。[答案] (1)異養兼性厭氧型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2)30~35 有氧(氧氣充足) 醋酸菌 (3)每隔12 h左右(一定時間)將瓶蓋擰松一次 減少被雜菌污染的機會 (4)重鉻酸鉀[在應用中落實]1.如圖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實驗流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在沖洗葡萄前應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進行沖洗,這樣洗得徹底B.在制作葡萄醋的過程中,溫度應嚴格控制在18~30 ℃C.a過程中產物的檢測,除了嗅味和品嘗外,還可用酸性重鉻酸鉀溶液檢測D.a過程是酒精發酵,a過程結束后,只需要提高一定的環境溫度就能產生果醋解析:選C 在挑選葡萄時應先沖洗1~2次,再去除枝梗以防葡萄破損汁液流失和被雜菌污染,A錯誤;在制作葡萄醋的過程中,溫度應嚴格控制在30~35 ℃,B錯誤;a過程是酒精發酵,a過程產生的酒精除了嗅味和品嘗外,也可用酸性重鉻酸鉀溶液進行檢測,溶液顏色由橙色變為灰綠色,C正確;a過程結束后,除了需要提高一定的環境溫度外,還要通入一定量的氧氣才能產生果醋,D錯誤。2.(2020·南京校級月考)酸菜是貴州風味特產,歷久不衰,百吃不厭,經濟實惠,制作過程不使用食鹽,原料可用芥菜、蘿 菜、油菜等,顏色自然,味道清淡,脆嫩爽口、酸味醇和、久貯不壞、醒酒解膩,可直接食用,也可煮、燉、炒、燒、燴,拌制菜肴。其制作流程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酸菜制作過程用到的微生物是________,其代謝類型是____________。(2)制作時加入的面水也可以用黏稠的米湯代替,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制作酸菜需要更長的發酵時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果酒進行果醋發酵時也會因為產生酸味物質而變酸,該酸味物質是由________菌代謝產生的________。與酸菜發酵過程相比,果醋發酵過程需要的環境條件不同,具體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題干信息可知,酸菜發酵的過程需要隔絕空氣才能產生有酸味的物質,所以應該利用的是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乳酸菌的代謝類型是異養厭氧型。(2)乳酸菌的生長繁殖需要分解環境中的有機物,從中獲取生長所需的物質和能量并產生乳酸,往發酵液中加入面水或米湯能增加發酵液中的有機物含量,從而促進乳酸菌的生長繁殖并產生乳酸。冬天溫度較低,乳酸菌細胞中酶活性低,乳酸菌生長繁殖、代謝緩慢,所需發酵時間較長。(3)醋酸菌能利用糖類或者乙醇代謝產生有酸味的醋酸。醋酸菌的生長和繁殖需要有充足的氧氣和較高的溫度,而乳酸發酵過程需要無氧和室溫。故與酸菜發酵過程相比,果醋發酵過程需要的環境條件不同,具體為有氧氣、溫度較高(30~35 ℃)。答案:(1)乳酸菌 異養厭氧型 (2)為乳酸菌提供有機物,供其生長代謝產生乳酸 冬天溫度較低,乳酸菌生長代謝緩慢 (3)醋酸 乙酸 有氧氣、溫度較高(30~35 ℃) [課堂鞏固落實]1.(2019·江蘇高考)下列關于傳統發酵技術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過程中,先通氣培養,后密封發酵B.家庭制作果酒、腐乳等通常都不是純種發酵C.果醋制作過程中發酵液pH逐漸降低,果酒制作過程中情況相反D.毛霉主要通過產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纖維素酶參與腐乳發酵解析:選B 乳酸菌是厭氧菌,利用其制作酸奶時,應密封發酵,A錯誤;家庭制作果酒、腐乳時,受條件所限,通常會有雜菌混入其中,不是純種發酵,B正確;在果酒制作過程中,發酵液酸性增強,pH降低,C錯誤;毛霉主要通過產生脂肪酶、蛋白酶參與腐乳發酵,但不能產生纖維素酶,D錯誤。2.(2020·濱州期末)下列關于葡萄酒和葡萄醋發酵原理及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葡萄酒自然發酵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葡萄皮表面附著的野生型酵母菌B.葡萄酒發酵過程中,酸性的環境不利于醋酸菌等雜菌的繁殖C.葡萄醋發酵的過程中,需要保障發酵液中的氧氣供應D.在葡萄酒中接種醋酸菌后,需提高溫度才能保證發酵效果解析:選B 葡萄酒自然發酵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葡萄皮表面附著的野生型酵母菌,A正確;葡萄酒發酵過程中,酸性的環境不利于一些雜菌的繁殖,但不會影響醋酸菌的繁殖,B錯誤;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葡萄醋發酵的過程中,需要保障發酵液中的氧氣供應,C正確;醋酸菌是嗜溫菌,在葡萄酒中接種醋酸菌后,需提高溫度才能保證發酵,D正確。3.某高校采用右圖所示的發酵罐進行葡萄酒主發酵過程的研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夏季生產果酒時,常需對罐體進行降溫處理B.乙醇為揮發性物質,故發酵過程中空氣的進氣量不宜太大C.正常發酵過程中罐內的壓力高于大氣壓D.可以通過監測發酵過程中殘余糖的濃度來決定何時終止發酵解析:選B 利用酵母菌進行酒精發酵時,一般將溫度控制在18~30 ℃,因此夏季生產果酒時,需要對發酵罐體進行降溫處理;發酵過程中,進氣口閥門應該關閉,以保證發酵罐的無氧環境,使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正常發酵過程中,由于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產生CO2,所以發酵罐內的壓力增大,高于大氣壓;葡萄酒的發酵過程消耗葡萄糖,所以可以通過監測發酵過程中殘余糖的濃度來決定何時終止發酵。4.葡萄酒是葡萄汁經酵母菌發酵而成的。回答下列問題:(1)釀制葡萄酒的兩個簡易裝置如圖1所示,試管中的X溶液有助于維持甲裝置的瓶中氣壓相對穩定,與乙裝置相比,用甲裝置釀制葡萄酒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圖1 圖2(2)葡萄汁裝入甲裝置時,要留有約1/3的空間,這種做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3)某同學若用乙裝置進行發酵,并設置兩個不同處理組(乙A和乙B),乙A裝置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氣,乙B裝置中沒有氧氣。在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的情況下,測得一段時間內乙A和乙B中酒精含量的變化趨勢及乙A中氧氣含量的變化趨勢如曲線圖2所示。圖2中曲線①、②、③依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量的變化趨勢。(4)從細胞呼吸類型看,酵母菌屬于________生物;從同化作用的類型看,酵母菌屬于________(填“自養”或“異養”)生物。解析:(1)試管中的X溶液有助于維持甲裝置的瓶中氣壓相對穩定,與乙裝置相比,用甲裝置釀制葡萄酒的優點是不需要開蓋放氣;避免了因開蓋引起的雜菌污染。(2)葡萄汁裝入甲裝置時,要留有約1/3的空間,這種做法的目的是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適量的氧氣;防止發酵旺盛時汁液溢出。(3)分析題意可知,圖中曲線①、②、③依次表示乙A中的氧氣、乙B中的酒精、乙A中的酒精含量的變化趨勢。(4)從細胞呼吸類型看,酵母菌屬于兼性厭氧生物;從同化作用的類型看,酵母菌屬于異養生物。答案:(1)不需要開蓋放氣;避免了因開蓋引起的雜菌污染 (2)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適量的氧氣;防止發酵旺盛時發酵汁液溢出 (3)乙A中的氧氣 乙B中的酒精 乙A中的酒精 (4)兼性厭氧 異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