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2022 贏在中考]浙江中考科學二輪復習易錯點專項突破九質的轉化與推斷易錯點突破九〇易錯點一 化學反應的曲線模型⊙典例剖析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鉀 、硫酸鉀中的一種或兩種溶質。為測定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取一定量溶液于燒杯中,先加入過量氯化鋇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反應過程及產生沉淀的質量與所加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個數有( )①該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鉀和硫酸鉀②反應進行到a點時,溶液中只含有一種溶質③bc段上的任意一點 (c點除外) 都存在兩種沉淀④反應進行到c點時,溶液中只含有兩種溶質A. 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易錯剖析] [易錯防范] [正確答案]易錯點突破九容易出現的錯誤答案為D。主要原因是分析過程中忽略了ab段BaCl2溶液過量的信息,所以反應進行到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有:過量的BaCl2、生成的沉淀過程中產生的KCl、以及沉淀部分消失過程中產生的Ba(NO3)2。對于溶液中存在的溶質的分析,需要注意:生成物、過量物、沒有參與反應的物質。化學反應的曲線模型反應了化學反應的進程,轉折點反應不同反應的進行,這是防錯的關鍵。C易錯點突破九⊙易錯突破1、取實驗室中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過量的稀。能正確反映其中變化的示意圖是( )B⊙易錯突破易錯點突破九2、向燒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過量,生產沉淀或氣體的質量與加入x溶液的質量關系與如圖相符的是( )A.向稀硫酸中加入x(氯化鋇溶液)B.向稀鹽酸和氯化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x(氫氧化鈉溶液)C.向一定量銅、鋅合金中加入x(稀鹽酸溶液)D.向稀鹽酸和氯化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x(碳酸鈉溶液)B易錯點突破九⊙易錯突破3、如圖為采用“數字化”實驗,由傳感器采集實驗相關信息描繪出曲線,其中物質X表示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的某溶液,縱坐標y表示燒杯中的某個量。下列對物質X與縱坐標y的分析正確的是( )B易錯點突破九⊙易錯突破4、甲、乙兩燒杯內盛有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鹽酸。將鎂逐漸加入甲燒杯,鐵逐漸加入乙燒杯,測量加入的金屬質量m和相應的燒杯內物質質量變化量△m,畫出△M﹣m曲線oac和obc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根據圖中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m1:m2=3:7B.m1﹣△M1<m2﹣△M2C.曲線oac表示的是甲燒杯中△M與m的變化關系D.當乙燒杯內加入鐵的質量為m1時,溶液中溶質不止一種B〇易錯點二 分析溶液中的溶質成分⊙典例剖析易錯點突破九某溶液可能含有CuSO4、HCl、MgCl2、Na2CO3中的幾種,向其中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Ba(OH)2溶液,反應中加入的Ba(OH)2溶液質量與產生沉淀的質量關系如圖,回答下列問題:(1)ab段生成的沉淀是 (化學式);(2)某同學說該溶液中一定沒有CuSO4,他的理由是 ;(3)a中溶液含有 種溶質;(4)原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 (化學式)。[易錯剖析] [易錯防范] [正確答案]易錯點突破九最容易出現的錯誤答案:(1)BaCO3或BaSO4(2)溶液呈無色(3)1 (4)HCl、Na2CO3。因為若溶液中有硫酸銅、碳酸鈉,沉淀會從原點開始出現。因為圖像信息中沉淀是過一會兒才出現的,說明不存在硫酸銅, 一定存在會和氫氧化鋇反應卻又不生成沉淀的物質,即鹽酸,而鹽酸與碳酸鈉不能共存,所以沉淀只能是氫氧化鎂,所以原溶液中含HCl和MgCl2 。分析沉淀產生的過程和溶液中能否共存是易錯防范的關鍵。(1) Mg(OH)2 (2)硫酸銅能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若有硫酸銅,應該一開始就有沉淀產生,但圖像中一開始沒有沉淀生成。(3)2 (4)HCl、MgCl2⊙易錯突破易錯點突破九1、某學校課外活動小組將一些可溶性化合物溶于水,配制成的甲、乙兩溶液中共含有H+、 Ag+、K+、Ba2+、OH-、Cl-、NO3-、CO32-8種離子,兩種溶液里所含離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石蕊試液,石蕊試液變成藍色。則關于乙溶液所含離子的正確說法是( )A.一定有Ag+、NO3- B.可能有Ba2+、Cl-C.可能有H+、NO3- D.一定有K+、CO32-A易錯點突破九⊙易錯突破2、下列各組離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H+、SO42﹣、K+、CO32﹣B. Fe3+、SO42﹣、H+、Cl﹣C. Mg2+、Cl﹣、OH﹣、Na+D. Na+、Ba2+、NO3﹣、SO42﹣B易錯點突破九⊙易錯突破3、一水硫酸四氨合銅的化學式為[Cu(NH3)4]SO4·H2O,是一種高效、安全的殺菌劑。它在實驗室以氧化銅為主要原料合成該物質,他設計的合成路線如圖乙所示:(1) 溶液A中一定存在的溶質為 。(2) 溶液B中含硫酸四氨合銅,“一系列操作”是指向溶液B中加入適量、過濾、洗滌、干燥等。(3) 得到的產物是一種晶體,晶體具有一定的 和特定的形狀。BCuSO4(NH4)2SO4熔點易錯點突破九〇易錯點三 物質的轉化與推斷⊙典例剖析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銅、碳酸鈣、氯化鋇、硫酸鈉和氫氧化鈉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為探究其組成,某同學進行如下實驗:(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攪拌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則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填化學式,下同)(2)取實驗(1)濾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沉淀全部溶解,并產生無色氣體.則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根據以上實驗可推斷,原白色粉末有組成有 種可能;(3)為進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組成,取實驗(1)得到的濾液,向其中通入CO2,產生白色沉淀,則可推斷原白色粉末中一定還含有 。易錯點突破九[易錯剖析] [易錯防范] [正確答案]易錯點突破九根據實驗現象排除硫酸銅,確定了碳酸鈣后,對于氯化鋇和硫酸鈉的存在不合理是致錯的主要原因:認為2種都不存在從而得出有無氫氧化鈉的2種可能,或在組合過程中只是進行一加一的模式,疏忽了其他組合模式,通入二氧化碳后出現白色沉淀時,認為一定有氫氧化鈉存在是因為發生化學反應,卻忽視沉淀產生的原因而至錯。對于物質組成可能性的分析要建立分析模型,有幾種可能性都要進行有序分析,在分析發生化學反應時,需要注意是否有后續反應的發生。(1)CuSO4 (2)CaCO3 5 BaCl2、NaOH易錯點突破九⊙易錯突破1、某固體物質M由下列離子中的部分離子組成:Cu2+、Ba2+、Na+、HCO3-、Cl-、CO32-,將固體M加入到水中只得到一種無色溶液,再向無色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無現象,則M物質是( )A. CuCl2 B. NaHCO3和Na2CO3C. NaCl D. BaCl2C易錯點突破九⊙易錯突破2、某固體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幾種離子構成,取一定質量的該固體樣品,進行如下實驗:①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過濾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②在沉淀中加入過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③在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該固體中一定含有( )A. Na+、CO32-、SO42- B. Cu2+、CO32-、SO42-C. Cl-、CO32-、SO42- D. Na+、Ba2+、Cl-A易錯點突破九⊙易錯突破3、民間流傳:“菠菜豆腐同食,易得結石”。某化學興趣小組對“菠菜豆腐是否不能同食”等問題進行了探究。[查閱資料]菠菜含有豐富的鐵、草酸鹽、碳酸鹽等;人體結石的主要成分:草酸鈣(CaC2O4);醋酸不與草酸鈣反應,但能與碳酸鈣反應生成可溶性鹽等。[探究]菠菜中部分成分分析已知氣體C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醋酸的化學式用HAC表示,寫出步驟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沉淀B的化學式為 ;沉淀A、B的質量關系為:m(A) m(B)(填“>”、“<”或“=”)。CaC2O4CaCO3+2HAc =CaAc2+H2O+CO2↑>易錯點突破九易錯點突破九〇易錯點四 物質鑒別與除雜的具體操作⊙典例剖析某廢液可能含有硫酸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小樂為確定其成分,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易錯點突破九(1)生成①中白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 。(2)②中試劑 A 的名稱 。(3)為了達成確定廢液成分的目的,寫出對“無色溶液Ⅱ”的后續實驗操作 。(4)樣品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質是 。[易錯剖析] [易錯防范] [正確答案]易錯點突破九最容易出錯的是第(3)小題。最可能的第1種錯誤答案:取少量無色溶液II加入適量稀硝酸,觀察是否有氣泡產生;第2種錯誤答案:往試管的無色溶液中加入適量的硝酸銀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產生。對于第一種回答的可能性是因為沒有分析明確對無色溶液II檢驗的目的是檢驗氯化鈉還是碳酸鈉還是氫氧化鈉,錯誤地認為后續檢驗中變紅的溶液中有氫氧化鈉或碳酸鈉,故加入稀硝酸,對于第二種回答是因為操作不規范引起的。實驗的后續操作需明確操作的目的,并符合實驗的基本操作規范。這是防錯的關鍵。(1)Na2SO4+Ba(NO3)2=BaSO4↓+2NaNO3 (2)無色酚酞試液(3)取少量無色溶液II于試管中,滴入適量的硝酸銀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 (4)碳酸鈉(化學式也可)易錯點突破九⊙易錯突破1、下列各組物質用稀硫酸不能完全區分開的是( )A. 鎂片、鐵片、銀片B. 鎂粉、氧化銅粉、木炭粉C. Na2CO3溶液、NaCl溶液、BaCl2溶液D. NaOH溶液、Ba(OH)2溶液、KOH溶液D易錯點突破九⊙易錯突破2、有三瓶失去標簽的無色溶液,已知它們分別是HCl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一種。下列四種試劑中,能將上述三種無色溶液一次鑒別出來的是( )A.CuSO4溶液 B.H2SO4溶液C.MgCl2溶液 D.酚酞試液A易錯點突破九⊙易錯突破3、下列除雜方法正確的是( )A.用過濾的方法除去NaCl中的KNO3B.用NaOH除去CO2中混有的HClC.用濃硫酸除去CO氣體中的水蒸氣D.用點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C易錯點突破九⊙易錯突破4、老師請小劉同學幫他將失去標簽的鹽酸、氯化鈉、氫氧化鈉三瓶溶液鑒別出來并重新貼好標簽。為了鑒別這三種溶液,小剛取這三種溶液各少許,分別編號為A,B,C,按下圖步驟進行實驗,同時觀察到以下現象:(1)小劉根據圖示現象,推斷出三種溶液,其中A為_____溶液;鹽酸(2)小剛同學認為只用酚酞試液就能鑒別三種溶液,首先,他往已裝入待測液且分別編號的A、B、C三支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觀察到B試管變紅色,接著, ,觀察到 的現象,則證明A為鹽酸,C為氯化鈉。另取A、C少量分別裝入試管中,再各滴加適量碳酸鈉溶液易錯點突破九A試管中出現氣泡而C試管中無氣泡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贏在中考] 浙江省中考科學二輪復習易錯點專項突破九 物質的轉化與推斷1、下列物質間的轉化能一步實現的是( )A. Na2CO3 NaOH B. CaCO3 Ca(OH)2C. NaNO3 NaCl D. FeSO4 CuSO42、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實現的是( )A.Fe(OH)3→FeCl3 B.CO2→CaCO3 C.Cu→CuCl2 D.MgCl2→KCl3、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實現的是( )①Na2CO3→NaOH ②CuO→Cu(OH)2 ③Fe(OH)3→Fe2(SO4)3④KCl→KNO3 ⑤CO→H2CO3.A. ①⑤ B. ②③ C. ②⑤ D. ③④4、只用一種試劑就能將NaOH、NaCl、BaCl2三種溶液鑒別出來,它是( )A.CuSO4溶液 B.Na2SO4溶液 C.酚酞試液 D.Fe(NO3)3溶液5、將下列各組物質的溶液混合,相互間都能發生反應,且既有沉淀又有氣體生成的一組是( )A. NaOH、HCl、BaCl2 B. Na2CO3、BaCl2、H2SO4C. HCl、NaOH、NaHCO3 D. NaCl、H2SO4、AgNO36、下列各組物質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加入無色酚酞溶液后顯紅色的是( )A.NaOH NaC1 CuSO4 HC1 B.KNO3 Na2SO4 NaOH KC1C.KC1 Ba(NO3)2 HC1 CaC12 D.Na2CO3 Ba(OH)2 KNO3 Na2SO47、化學實驗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些廢液或廢物,如果能充分利用廢液或廢物進行科學探究,不僅增強“變廢為寶”的意識,同時也養成了科學探究的習慣。現有如下一些廢液或廢物,滴加X溶液(含溶質a)至過量,產生的氣體或沉淀質量與溶質a質量之間的關系圖像如圖,則下列不符合圖像的選項是( )8、有四瓶失去標簽的溶液,它們分別是:①CuCl2溶液、②稀鹽酸、③硫酸鈉溶液、④氫氧化鈉溶液,不用其他試劑就可以將它們加以鑒別,則鑒別出來的先后順序是(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9、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鈣、碳酸鈉、硫酸鈉、硫酸銅、硝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學生為了確定其組成,做如下實驗,請根據實驗現象進行推斷,把相應的物質的化學式填在表中的空格內。實驗內容和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1)在試管中加入少量粉末,注入足量的蒸餾水充分振蕩 溶液無色透明,沒有沉淀物 原粉末中肯定不含的物質是______,______;(2)取少量上述溶液滴入鹽酸 有氣泡產生 肯定有的物質是______;(3)另取(1)中少量溶液滴入氯化鋇溶液 有白色沉淀產生 原粉末中肯定還有的物質是______;10、某溶液中可能含有鹽酸、硫酸、硝酸鉀、氯化銅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探究其組成,向一定質量的該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鋇溶液,生成沉淀的質量與所加氫氧化鋇溶液的質量之間的關系如圖。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加入氫氧化鋇溶液至過量,共發生了三個化學反應B.該溶液一定含有鹽酸、氯化銅,可能含有硝酸鈉 C.反應過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氫氧化銅,可能有硫酸鋇D.到達b點時所消耗氫氧化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是17.1g11、去除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所選試劑及操作都正確的是( )物質 雜質 試劑 操作A CO2 H2 NaOH溶液 洗氣B MgSO4溶液 H2SO4 過量Mg(OH)2 過濾C CaO CaCO3 稀鹽酸 溶解D NaNO3溶液 NaCl 過量AgNO3溶液 過濾12、某工廠排放廢水中含有AgNO3和Cu(NO3)2, 為防止水體污染, 現往廢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往濾液中滴幾滴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濾渣中一定含有鐵、銀、銅B. 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亞鐵,可能含有硝酸銀和硝酸銅C. 濾渣中一定含有銀,可能含有銅D. 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亞鐵、硝酸銀、硝酸銅13、某固體可能含有Ca(NO3)2、Na2SO4、Na2CO3、FeCl3、KCl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對其進行如下實驗:①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適量蒸餾水,固體完全溶解成無色透明溶液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過量稀硫酸,有氣泡產生③取②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分析以上實驗現象,對原固體組成的推斷正確的是( )A.肯定有Na2CO3、Na2SO4,無FeCl3、Ca(NO3)2 B.肯定有Na2CO3,無FeCl3、Ca(NO3)2C.肯定有Na2CO3、Na2SO4,無FeCl3 D.肯定有Na2CO3,無FeCl3、KCl14、SnSO4是一種重要的硫酸鹽,在工業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其制備路線如下:已知:在酸性條件下,溶液中的Sn2+可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Sn4+;SnCl2能夠與水發生水解反應生成堿式氯化亞錫[Sn(OH)Cl]。(1)寫出物質A的名稱: ;(2)SnCl2用鹽酸而不用水溶解的原因是: ;(3)反應I生成的沉淀為SnO,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實驗室中“漂洗”沉淀的實驗操作方法是 。15、某同學為了使反應2HCl+2Ag = 2AgCl↓+H2↑能進行,設計了下列四個實驗,如下圖所示,你認為可行的方案是( )16、有A、B、C、D、E五種物質,其中A是酸;另外四種有一種是堿,其余三種是鹽。D在醫院常用作診斷腸胃部疾病的藥品.它們之間可以發生以下反應:(1)A+B→C+H2O (2)C+H2SO4→D↓+A (3)E+AgNO3→AgCl↓+C。根據上述反應,推斷下列物質的化學式:A ;B ;C 。17、某化學興趣小組在課外活動中,對某溶液進行了多次檢測,其中三次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請回答:檢測次數 溶液中檢測出的物質第一次 KCl、K 2 SO 4 、Na 2 CO 3 、NaCl第二次 KCl、BaCl 2 、Na 2 SO 4 、K 2 CO 3第三次 Na 2 SO 4 、KCl、K 2 CO 3 、NaCl(1)三次檢測結果中第______次檢測結果不正確;(2)在檢測時,為了確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和氯離子,先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的 溶液,其目的是 ;然后繼續加入過量的______溶液,其目的是______;過濾后,再向濾液中加入______溶液。18、有A、B、C、D、E五瓶失去標簽的溶液,各瓶可能是Na2CO3、BaCl2、Ca(NO3)2、稀硫酸、AgNO3溶液中的一種.現將瓶內溶液各取少許,進行部分兩兩混合的實驗,實驗結果見如圖。說明:表中↑表示有氣體生成,↓表示有沉淀生成,-表示無明顯現象或有微溶化合物生成,空格表示實驗沒做。(1)根據實驗結果判斷各瓶溶液應是:A、 溶液,B、 溶液,C、 溶液,D、 溶液,E、 溶液;(2)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①A與C ; ②B與E ;③C與D ; ④D與E 。(第17題圖) (第18題圖)19、在一燒杯中盛有42.2g CaCO3和CaCl2的粉末狀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88.8g水,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然后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的稀鹽酸,燒杯中難溶固體物質的質量與所滴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曲線如圖X所示:請根據題意回答下列問題:(1)在滴入稀鹽酸的過程中,觀察到的明顯實驗現象是:① ;② ;(2)當滴入10%的稀鹽酸至圖中A點時,燒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質是(寫化學式) ;(3)當滴入10%的稀鹽酸146g時(即B點),試通過計算,求此時燒杯中所得不飽和溶液的質量。(計算結果精確至0.1g)20、根據下圖四個化學實驗,回答問題:(提示:Cu與Zn的合金稱為黃銅)(1)描述實驗a中的實驗現象 。(2)要證明Cu、Zn、Ag的活動性順序,必須要做的實驗是 (填實驗序號)。(3)在c實驗后的剩余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質是 ,可能有的溶質是 ,為了確定可能有的溶質,可加入 (填選項序號)Ⅰ.氯化鋇溶液 Ⅱ.氫氧化銅 Ⅲ.氫氧化鈉溶液 Ⅳ.鋅粒(4)為了測定d中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取20g該黃銅樣品于燒杯中,向其中分4次加入該稀硫酸,充分反應。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質量及剩余固體的質量記錄于下表: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充分反應后剩余固體的質量(g)第1次 25 16.75第2次 25 13.5第3次 25 m第4次 25 12.0 試回答下列問題:①上述表格中m的值為 ;②該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贏在中考] 浙江省中考科學二輪復習易錯點專項突破九 物質的轉化與推斷1、下列物質間的轉化能一步實現的是( )A. Na2CO3 NaOH B. CaCO3 Ca(OH)2C. NaNO3 NaCl D. FeSO4 CuSO4[解析] A.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NaOH;B.碳酸鈣和堿不反應;C.硝酸鈉和氯化物不反應;D.鐵的活動性大于銅,不反應。[答案]A2、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實現的是( )A.Fe(OH)3→FeCl3 B.CO2→CaCO3C.Cu→CuCl2 D.MgCl2→KCl[解析] A、利用氫氧化鐵與鹽酸發生反應即可生成氯化鐵和水,可通過一步反應實現氫氧化鐵到氯化鐵的轉化;故A能一步實現;B、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即可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鈣沉淀,可通過一步反應實現二氧化碳到碳酸鈣的轉化;故B能一步實現;C、金屬變成鹽可通過金屬與酸、與鹽反應,銅為不活潑金屬不能與酸發生反應;而活動性比銅弱的金屬的鹽酸鹽都不能溶于水,不能與銅發生反應;因此銅不能通過一步反應而轉化為氯化銅;故C不能一步實現;D、利用氯化鎂溶液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氫氧化鎂沉淀,可通過一步反應實現氯化鎂到氯化鉀的轉化;故D能一步實現。[答案]C3、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實現的是( )①Na2CO3→NaOH ②CuO→Cu(OH)2 ③Fe(OH)3→Fe2(SO4)3④KCl→KNO3 ⑤CO→H2CO3.A. ①⑤ B. ②③ C. ②⑤ D. ③④[解析] ①碳酸鈉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進而氫氧化鈉,轉化能由一步反應實現;②氧化銅難溶于水,不與水反應,轉化不能由一步反應實現;③氫氧化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轉化能由一步反應實現;④氯化鉀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鉀,轉化能由一步反應實現;⑤一氧化碳難溶于水,不與水反應,轉化不能由一步反應實現。故②⑤不能一步實現。[答案]C4、只用一種試劑就能將NaOH、NaCl、BaCl2三種溶液鑒別出來,它是( )A.CuSO4溶液 B.Na2SO4溶液 C.酚酞試液 D.Fe(NO3)3溶液[解析] A、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可生成藍色氫氧化銅沉淀、與氯化鈉不反應而無明顯現象、與氯化鋇可生成白色硫酸鋇沉淀,因此使用硫酸銅溶液能將NaOH、NaCl、BaCl2三種溶液鑒別出來;故A正確;B、硫酸鈉能與氯化鋇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但因不能與氫氧化鈉、氯化鈉反應而無明顯現象,所以使用硫酸鈉溶液不能將NaOH、NaCl、BaCl2三種溶液鑒別出來;故B錯誤;C、雖然酚酞試液遇氫氧化鈉溶液能變紅色,但與氯化鈉、氯化鋇溶液混合時無明顯現象,所以使用酚酞試液不能將NaOH、NaCl、BaCl2三種溶液鑒別出來;故C錯誤;D、硝酸鐵溶液能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出現紅色氫氧化鐵沉淀,而與另兩種溶液不反應而無明顯現象,所以使用硝酸鐵溶液不能將NaOH、NaCl、BaCl2三種溶液鑒別出來;故D錯誤。[答案]A5、將下列各組物質的溶液混合,相互間都能發生反應,且既有沉淀又有氣體生成的一組是( )A. NaOH、HCl、BaCl2 B. Na2CO3、BaCl2、H2SO4C. HCl、NaOH、NaHCO3 D. NaCl、H2SO4、AgNO3[解析] A、氫氧化鈉和鹽酸能反應生成水但無沉淀、氣體生成;故錯;B、Ba2++CO32-═BaCO3↓;Ba2++SO42-═BaSO4↓、2H++CO32-═H2O+CO2↑;符合題意,故對;C、2H++CO32-═H2O+CO2↑、有氣體生成但無沉淀生成;故錯;D、氯化鈉和硝酸銀能反應生成沉淀但無氣體生成;故錯。[答案]B6、下列各組物質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加入無色酚酞溶液后顯紅色的是( )A.NaOH NaC1 CuSO4 HC1 B.KNO3 Na2SO4 NaOH KC1C.KC1 Ba(NO3)2 HC1 CaC12 D.Na2CO3 Ba(OH)2 KNO3 Na2SO4[解析] 加入無色酚酞溶液后顯紅色,說明該溶液顯堿性。A、CuSO4和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換成分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B、四種物質在溶液中相 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氣體、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加入無色粉酞溶液后顯紅色,故選項正確;C、四種物質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氣體、 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溶液顯酸性,加入無色粉酞溶液后不變色,故選項錯誤;D、Na2CO3、Ba(OH)2和Na2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分別生成碳酸鋇沉淀和硫酸鋇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答案]B7、化學實驗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些廢液或廢物,如果能充分利用廢液或廢物進行科學探究,不僅增強“變廢為寶”的意識,同時也養成了科學探究的習慣。現有如下一些廢液或廢物,滴加X溶液(含溶質a)至過量,產生的氣體或沉淀質量與溶質a質量之間的關系圖像如圖,則下列不符合圖像的選項是( )[解析]A剩余的表面已經氧化的鋁片,氧化鋁先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溶液和水,鋁再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和硫酸鋁溶液,故氣體質量先是0,再不斷增加,最后反應結束時保持不變,A符合題意;B氫氧化銅和過量稀鹽酸反應后的溶液是氯化銅和鹽酸的混合溶液,氯化銅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但生成的沉淀還能與鹽酸反應而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銅,所以有鹽酸存在情況下難以出現沉淀現象,只有當鹽酸耗盡時,才能出現沉淀現象,沉淀質量先是0 ,再不斷增加直到反應結束才保持不變,B符合題意;C稀硫酸與過量的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是硫酸鈉和氫氧化鈉混合溶液,硫酸鈉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只要接觸就能產生沉淀,即沉淀質量起點是原點,故C不符合題意;D硫酸鈉溶液和氫氧化鈣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后的混合物是碳酸鈣與氫氧化鈉溶液的混合物,氫氧化鈉溶液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氫氧化鈉消耗完時,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氣體質量先是0再不斷增加直到反應結束時才保持不變,D符合題意。[答案]C8、有四瓶失去標簽的溶液,它們分別是:①CuCl2溶液、②稀鹽酸、③硫酸鈉溶液、④氫氧化鈉溶液,不用其他試劑就可以將它們加以鑒別,則鑒別出來的先后順序是(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解析]四種物質中氯化銅溶液是藍色的,所以首先鑒別出來,然后將其余溶液分別取樣,加入適量的氯化銅溶液,會產生沉淀的是氫氧化鈉,然后取沉淀和另外兩種溶液分別混合,如果沉淀消失的是鹽酸,不能變化的的硫酸鈉,故選B。[答案]B9、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鈣、碳酸鈉、硫酸鈉、硫酸銅、硝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學生為了確定其組成,做如下實驗,請根據實驗現象進行推斷,把相應的物質的化學式填在表中的空格內。實驗內容和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1)在試管中加入少量粉末,注入足量的蒸餾水充分振蕩 溶液無色透明,沒有沉淀物 原粉末中肯定不含的物質是______,______;(2)取少量上述溶液滴入鹽酸 有氣泡產生 肯定有的物質是______;(3)另取(1)中少量溶液滴入氯化鋇溶液 有白色沉淀產生 原粉末中肯定還有的物質是______;[解析] (1)取粉末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且無沉淀出現,說明粉末中不含溶于水呈藍色的硫酸銅和不溶于水的碳酸鈣;(2)在所剩余的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鈉三種物質中,碳酸鈉能與稀鹽酸反應放出二氧化碳氣體;因此,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時,說明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鈉;(3)在所剩余的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鈉三種物質中,碳酸鈉、硫酸鈉均能與氯化鋇分別生成碳酸鋇沉淀和硫酸鋇沉淀,因此,滴加氯化鋇溶液出現白色沉淀時,說明粉末中還有有碳酸鈉和硫酸鈉中的一種或兩種。[答案](1)CuSO4,CaCO3 (2)Na2CO3 (3)Na2CO3和Na2SO4中的一種或兩種10、某溶液中可能含有鹽酸、硫酸、硝酸鉀、氯化銅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探究其組成,向一定質量的該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鋇溶液,生成沉淀的質量與所加氫氧化鋇溶液的質量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加入氫氧化鋇溶液至過量,共發生了三個化學反應B.該溶液一定含有鹽酸、氯化銅,可能含有硝酸鈉 C.反應過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氫氧化銅,可能有硫酸鋇D.到達b點時所消耗氫氧化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是17.1g[解析] 開始滴加氫氧化鋇溶液,無沉淀生成,說明無稀硫酸,因為稀硫酸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的硫酸鋇沉淀不溶解于水,會有沉淀存在;開始反應掉a克的氫氧化鋇溶液,說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稀鹽酸,因為酸堿反應比較迅速,氫氧化鋇溶液反應掉稀鹽酸后,然后與氯化銅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無法確定硝酸鈉是否存在,A、加入氫氧化鋇溶液至過量,是氫氧化鋇溶液與稀鹽酸、氯化銅溶液反應,故發生兩個化學反應,錯誤;B、該溶液一定含有鹽酸、氯化銅,可能含有硝酸鈉,正確;C、反應過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氫氧化銅,沒有硫酸鋇,錯誤;D、設與氯化銅反應時消耗氫氧化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是x,根據Ba(OH)2+ CuCl2=Cu(OH)2↓+ BaCl2 中氯化銅與氫氧化銅間質量關系有 171 : 98= x : 9.8g 解得x= 17.1g 還有一部分氫氧化鋇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中和反應, 故消耗氫氧化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大于17.1g ,錯誤。故選B[答案]B11、去除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所選試劑及操作都正確的是( )物質 雜質 試劑 操作A CO2 H2 NaOH溶液 洗氣B MgSO4溶液 H2SO4 過量Mg(OH)2 過濾C CaO CaCO3 稀鹽酸 溶解D NaNO3溶液 NaCl 過量AgNO3溶液 過濾[解析] A、CO2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氫氣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反而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B、硫酸能與過量Mg(OH)2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水,再過濾除去不溶物,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C、CaO和CaCO3均能與稀鹽酸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D、NaCl能與過量AgNO3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硝酸銀,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答案]B12、某工廠排放廢水中含有AgNO3和Cu(NO3)2, 為防止水體污染, 現往廢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往濾液中滴幾滴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濾渣中一定含有鐵、銀、銅B. 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亞鐵,可能含有硝酸銀和硝酸銅C. 濾渣中一定含有銀,可能含有銅D. 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亞鐵、硝酸銀、硝酸銅[解析] A. 濾液中含有硝酸銀,則濾渣中不可能有鐵、銅 ,A錯誤;B. 濾液中含有硝銀,則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亞鐵和硝酸銅,B不正確;C. 濾液中含有硝酸銀,濾渣中一定含有銀,不可能含有銅,C錯誤[] D.濾液中含有硝酸銀,則一定含有硝酸亞鐵、硝酸銅,正確。[答案]D13、某固體可能含有Ca(NO3)2、Na2SO4、Na2CO3、FeCl3、KCl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對其進行如下實驗:①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適量蒸餾水,固體完全溶解成無色透明溶液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過量稀硫酸,有氣泡產生③取②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分析以上實驗現象,對原固體組成的推斷正確的是( )A.肯定有Na2CO3、Na2SO4,無FeCl3、Ca(NO3)2 B.肯定有Na2CO3,無FeCl3、Ca(NO3)2C.肯定有Na2CO3、Na2SO4,無FeCl3 D.肯定有Na2CO3,無FeCl3、KCl[解析] 根據步驟①:固體完全溶解成無色透明溶液.因為Ca2+可以與SO42-反應生成白色微溶物CaSO4,Ca2+也可以與CO32-反應生成白色沉淀CaCO3,所以Ca(NO3)2與Na2SO4、Na2CO3不能共存,又因為FeCl3顯淺黃色,所以原固體中無FeCl3;根據步驟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過量稀硫酸,有氣泡產生.因為稀硫酸可以與Na2CO3反應生成CO2氣體,所以原固體中有Na2CO3,根據①的分析可知無Ca(NO3)2;根據步驟③:取②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此處的白色沉淀是BaSO4,但步驟②中所加稀硫酸過量,所以原固體中無法確定有無Na2SO4。綜上所述,原固體中一定有Na2CO3,一定無Ca(NO3)2、FeCl3,不能確定的是Na2SO4、KCl。[答案]B14、SnSO4是一種重要的硫酸鹽,在工業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其制備路線如下:已知:在酸性條件下,溶液中的Sn2+可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Sn4+;SnCl2能夠與水發生水解反應生成堿式氯化亞錫[Sn(OH)Cl]。(1)寫出物質A的名稱: ;(2)SnCl2用鹽酸而不用水溶解的原因是: ;(3)反應I生成的沉淀為SnO,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實驗室中“漂洗”沉淀的實驗操作方法是 。[解析](1)因為實驗制備SnSO4因此物質A應為硫酸,(2)根據信息,SnCl2發生水解生成堿式氯化亞錫,因此用鹽酸的目的是防止錫離子水解,SnCl2+H2O=Sn(OH)+HCl;(3)反應I是SnCl2與NH4HCO3反應生成SnO,因此化學方程式為SnCl2+2NH4HCO3=SnO↓+2CO2↑+2NH4Cl+H2O;(4)漂洗是對沉淀進行洗滌,具體操作是(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或過濾器中)加蒸餾水至浸沒沉淀,(靜置)讓水自然流下,重復操作2-3次,完成水漂洗。[答案](1)硫酸 (2)SnCl2+H2O=Sn(OH)+HCl (3)SnCl2+2NH4HCO3=SnO↓+2CO2↑+2NH4Cl+H2O(4)(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或過濾器中)加蒸餾水至浸沒沉淀,(靜置)讓水自然流下,重復操作2-3次,完成水漂洗。15、某同學為了使反應2HCl+2Ag = 2AgCl↓+H2↑能進行,設計了下列四個實驗,如下圖所示,你認為可行的方案是( )[解析]因為Ag與鹽酸不反應,則不能設計為原電池,B、D沒有外加電源,故錯誤;為了使反應2HCl+2Ag=2AgCl+H2↑能順利進行,可設計為電解池,選擇Ag為陽極,鹽酸為電解液,A中Ag為陰極,故A錯誤,所以只有選項C正確。[答案]C16、有A、B、C、D、E五種物質,其中A是酸;另外四種有一種是堿,其余三種是鹽。D在醫院常用作診斷腸胃部疾病的藥品.它們之間可以發生以下反應:(1)A+B→C+H2O (2)C+H2SO4→D↓+A (3)E+AgNO3→AgCl↓+C。根據上述反應,推斷下列物質的化學式:A ;B ;C 。[解析] D在醫院常用作診斷腸胃部疾病的藥品,所以D是人們常說的鋇餐,D就是硫酸鋇,E和硝酸銀反應會生成氯化銀沉淀和C,所以C中含有硝酸根離子,C和硫酸反應會生成酸A和硫酸鋇沉淀,依據復分解反應的原理,可知A就是硝酸,C就是硝酸鋇,E和硝酸銀會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鋇,E就是氯化鋇,E、C、D都是鹽,所以B就是堿,硝酸和B反應會生成硝酸鋇和水,所以B就是氫氧化鋇,經過驗證各物質都滿足條件。[答案] HNO3,Ba(OH)2,Ba(NO3)217、某化學興趣小組在課外活動中,對某溶液進行了多次檢測,其中三次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請回答:檢測次數 溶液中檢測出的物質第一次 KCl、K 2 SO 4 、Na 2 CO 3 、NaCl第二次 KCl、BaCl 2 、Na 2 SO 4 、K 2 CO 3第三次 Na 2 SO 4 、KCl、K 2 CO 3 、NaCl(1)三次檢測結果中第______次檢測結果不正確;(2)在檢測時,為了確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和氯離子,先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的 溶液,其目的是 ;然后繼續加入過量的______溶液,其目的是______;過濾后,再向濾液中加入______溶液。[解析] (1)氯化鋇與硫酸鈉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共存,可以相互反應,所以判斷第二個方案是錯誤的;(2)為了確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和氯離子,要確定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必須排除碳酸根離子的干擾,所以首先應檢驗并除去碳酸根離子.所以可先加過量的硝酸,觀察是否有氣體生成,檢驗并除去碳酸根離子.在撿驗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時,要先檢驗硫酸根離子,因硝酸銀能跟硫酸根離子生成硫酸銀,是一種微溶性物質干擾檢驗.所以先加過量的硝酸鋇溶液,檢驗并除去硫酸根離子.最后再用硝酸銀來檢驗氯離子。[答案] (1) 二; (2)碳酸根離子;Ba(NO3)2;檢驗并除盡硫酸根離子;AgNO318、有A、B、C、D、E五瓶失去標簽的溶液,各瓶可能是Na2CO3、BaCl2、Ca(NO3)2、稀硫酸、AgNO3溶液中的一種.現將瓶內溶液各取少許,進行部分兩兩混合的實驗,實驗結果見如圖。說明:表中↑表示有氣體生成,↓表示有沉淀生成,-表示無明顯現象或有微溶化合物生成,空格表示實驗沒做。(1)根據實驗結果判斷各瓶溶液應是:A、 溶液,B、 溶液,C、 溶液,D、 溶液,E、 溶液;(2)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①A與C ; ②B與E ;③C與D ; ④D與E 。[解析] D和C能反應生成氣體,說明D和C是碳酸鈉和硫酸中的一種,D與A、B、混合無現象,與E混合有沉淀產生,則D是硫酸,E是氯化鋇,C是碳酸鈉,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沉淀的還有B,則B是硝酸銀,故A是硝酸鈣,代入框圖,推斷合理。(1)A是硝酸鈣,B是硝酸銀,C是碳酸鈉,D是硫酸,E是氯化鋇,故填:Ca(NO3)2、AgNO3、Na2CO3、H2SO4、BaCl2;(2)①硝酸鈣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硝酸鈉,故填:Ca(NO3)2+Na2CO3═CaCO3↓+2NaNO3;②硝酸銀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鋇,故填:2AgNO3+BaCl2═2AgCl↓+Ba(NO3)2;③碳酸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二氧化碳和水,故填:Na2CO3+H2SO4═Na2SO4+H2O+CO2↑;④硫酸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故填:H2SO4+BaCl2═BaSO4↓+2HCl。[答案](1)A是Ca(NO3)2 B是AgNO3 C是Na2CO3 D是H2SO4 E是BaCl2(2)A與C:Ca(NO3)2+Na2CO3═CaCO3↓+2NaNO3 ;B與E:2AgNO3+BaCl2═2AgCl↓+Ba(NO3)2C與D是Na2CO3+H2SO4═Na2SO4+H2O+CO2↑ D與E是H2SO4+BaCl2═BaSO4↓+2HCl19、在一燒杯中盛有42.2g CaCO3和CaCl2的粉末狀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88.8g水,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然后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的稀鹽酸,燒杯中難溶固體物質的質量與所滴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曲線如圖X所示:請根據題意回答下列問題:(1)在滴入稀鹽酸的過程中,觀察到的明顯實驗現象是:① ;② ;(2)當滴入10%的稀鹽酸至圖中A點時,燒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質是(寫化學式) ;(3)當滴入10%的稀鹽酸146g時(即B點),試通過計算,求此時燒杯中所得不飽和溶液的質量。(計算結果精確至0.1g)[解析] (1)根據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的現象,可知在滴入稀鹽酸的過程中,觀察到的明顯實驗現象是:固體不斷溶解;有氣體產生; 故答案為:固體不斷溶解; 有氣體產生;(2)根據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當滴入10%的稀鹽酸至圖中A點時,燒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質是:CaCl2; 故答案為:CaCl2; (3)B點時滴入稀鹽酸的質量為:146g×10%=14.6g。設生成CO2的質量為x ,根據化學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中鹽酸與二氧化碳的質量關系有:73/14.6g=14.6g/x 解得 x=8.8g 燒杯中所得不飽和溶液的質量為:188.8g+42.2g+146g-8.8g=368.2g。[答案](1)固體不斷溶解; 有氣體產生(2)368.2g20、根據下圖四個化學實驗,回答問題:(提示:Cu與Zn的合金稱為黃銅)(1)描述實驗a中的實驗現象 。(2)要證明Cu、Zn、Ag的活動性順序,必須要做的實驗是 (填實驗序號)。(3)在c實驗后的剩余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質是 ,可能有的溶質是 ,為了確定可能有的溶質,可加入 (填選項序號)Ⅰ.氯化鋇溶液 Ⅱ.氫氧化銅 Ⅲ.氫氧化鈉溶液 Ⅳ.鋅粒(4)為了測定d中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取20g該黃銅樣品于燒杯中,向其中分4次加入該稀硫酸,充分反應。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質量及剩余固體的質量記錄于下表: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充分反應后剩余固體的質量(g)第1次 25 16.75第2次 25 13.5第3次 25 m第4次 25 12.0 試回答下列問題:①上述表格中m的值為 ;②該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解析] (1)a中銅活動性強到銀,故可以反應銅將銀置換出來,銅有表面有銀白色固體出現;(2)要證明三者活動性強弱,只有做ab就可以,a能證明銅比銀活潑,b能證明鋅比銅活潑。(3)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把酸中的氫置換出來生成氫氣;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換出來;鋅與硫酸反應生成的是硫酸鋅,故溶質一定有硫酸鋅,可能還有硫酸;硫酸能是氫氧化銅溶解,能與鋅反應生成氣體,所以可加入II或IV。(4)由表格中數據分析可知,第每25g酸可以與3.25g鋅反應,第2次到第4次酸還是25g但金屬只減少1.5g,說明第3次鋅已反應完,故m=12g。設H2 SO4質量x ,第1次酸反應完并消耗Zn20g-16.75g=3.25g, 根據Zn + H2 SO4=ZnSO4+H2↑中Zn 與 H2 SO4質量關系有;65/3.25g=98/x得x=4.9g 則H2SO4%=4.9g/25g×100%=19.6%。[答案] (1)銅片表面有銀白色物質析出 (2)a b (3)ZnSO4 H2 SO4 Ⅱ Ⅳ(4)12 19.6%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贏在中考] 浙江省中考科學二輪復習易錯點專項突破九 物質的轉化與推斷〇易錯點一 化學反應的曲線模型⊙典例剖析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鉀 、硫酸鉀中的一種或兩種溶質。為測定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取一定量溶液于燒杯中,先加入過量氯化鋇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反應過程及產生沉淀的質量與所加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個數有( )①該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鉀和硫酸鉀②反應進行到a點時,溶液中只含有一種溶質③bc段上的任意一點 (c點除外) 都存在兩種沉淀④反應進行到c點時,溶液中只含有兩種溶質A. 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易錯剖析] 容易出現的錯誤答案為D。主要原因是分析過程中忽略了ab段BaCl2溶液過量的信息,所以反應進行到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有:過量的BaCl2、生成的沉淀過程中產生的KCl、以及沉淀部分消失過程中產生的Ba(NO3)2。 [易錯防范] 對于溶液中存在的溶質的分析,需要注意:生成物、過量物、沒有參與反應的物質。化學反應的曲線模型反應了化學反應的進程,轉折點反應不同反應的進行,這是防錯的關鍵。[正確答案]C⊙易錯突破1、取實驗室中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過量的稀。能正確反映其中變化的示意圖是( )2、向燒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直至過量,生產的沉淀或氣體的質量與加入x溶液的質量之間折關系與如圖相符合的是( )A.向稀硫酸中加入x(氯化鋇溶液)B.向稀鹽酸和氯化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x(氫氧化鈉溶液)C.向一定量銅、鋅合金中加入x(稀鹽酸溶液)D.向稀鹽酸和氯化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x(碳酸鈉溶液)3、如圖為采用“數字化”實驗,由傳感器采集實驗相關信息描繪出曲線,其中物質X表示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的某溶液,縱坐標y表示燒杯中的某個量。下列對物質X與縱坐標y的分析正確的是( )4、甲、乙兩燒杯內盛有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鹽酸。將鎂逐漸加入甲燒杯,鐵逐漸加入乙燒杯,測量加入的金屬質量m和相應的燒杯內物質質量變化量△m,畫出△M﹣m曲線oac和obc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根據圖中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m1:m2=3:7B.m1﹣△M1<m2﹣△M2C.曲線oac表示的是甲燒杯中△M與m的變化關系D.當乙燒杯內加入鐵的質量為m1時,溶液中溶質不止一種(易錯一、突破第4題圖) (易錯二、典例剖析題圖)〇易錯點二 分析溶液中的溶質成分⊙典例剖析某溶液可能含有CuSO4、HCl、MgCl2、Na2CO3中的幾種,向其中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Ba(OH)2溶液,反應中加入的Ba(OH)2溶液質量與產生沉淀的質量關系如圖,回答下列問題:(1)ab段生成的沉淀是 (化學式);(2)某同學說該溶液中一定沒有CuSO4,他的理由是 ;(3)a中溶液含有 種溶質;(4)原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 (化學式)。[易錯剖析] 最容易出現的錯誤答案:(1)BaCO3或BaSO4(2)溶液呈無色(3)1 (4)HCl、Na2CO3。因為若溶液中有硫酸銅、碳酸鈉,沉淀會從原點開始出現。因為圖像信息中沉淀是過一會兒才出現的,說明不存在硫酸銅, 一定存在會和氫氧化鋇反應卻又不生成沉淀的物質,即鹽酸,而鹽酸與碳酸鈉不能共存,所以沉淀只能是氫氧化鎂,所以原溶液中含HCl和MgCl2 。[易錯防范] 分析沉淀產生的過程和溶液中能否共存是易錯防范的關鍵。[正確答案](1) Mg(OH)2 (2)硫酸銅能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若有硫酸銅,應該一開始就有沉淀產生,但圖像中一開始沒有沉淀生成。(3)2 (4)HCl、MgCl2⊙易錯突破1、某學校課外活動小組將一些可溶性化合物溶于水,配制成的甲、乙兩溶液中共含有H+、 Ag+、K+、Ba2+、OH-、Cl-、NO3-、CO32-8種離子,兩種溶液里所含離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石蕊試液,石蕊試液變成藍色。則關于乙溶液所含離子的正確說法是( )A.一定有Ag+、NO3 B.可能有Ba2+、Cl- C.可能有H+、NO3- D.一定有K+、CO32-2、下列各組離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H+、SO42﹣、K+、CO32﹣ B. Fe3+、SO42﹣、H+、Cl﹣C. Mg2+、Cl﹣、OH﹣、Na+ D. Na+、Ba2+、NO3﹣、SO42﹣3、一水硫酸四氨合銅的化學式為[Cu(NH3)4]SO4·H2O,是一種高效、安全的殺菌劑。它在實驗室以氧化銅為主要原料合成該物質,他設計的合成路線如圖乙所示:(1) 溶液A中一定存在的溶質為 。(2) 溶液B中含硫酸四氨合銅,“一系列操作”是指向溶液B中加入適量 、過濾、洗滌、干燥等。(3) 得到的產物是一種晶體,晶體具有一定的 和特定的形狀。〇易錯點三 物質的轉化與推斷⊙典例剖析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銅、碳酸鈣、氯化鋇、硫酸鈉和氫氧化鈉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為探究其組成,某同學進行如下實驗:(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攪拌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則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填化學式,下同)(2)取實驗(1)濾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沉淀全部溶解,并產生無色氣體.則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根據以上實驗可推斷,原白色粉末有組成有 種可能;(3)為進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組成,取實驗(1)得到的濾液,向其中通入CO2,產生白色沉淀,則可推斷原白色粉末中一定還含有 。[易錯剖析] 根據實驗現象排除硫酸銅,確定了碳酸鈣后,對于氯化鋇和硫酸鈉的存在不合理是致錯的主要原因:認為2種都不存在從而得出有無氫氧化鈉的2種可能,或在組合過程中只是進行一加一的模式,疏忽了其他組合模式,通入二氧化碳后出現白色沉淀時,認為一定有氫氧化鈉存在是因為發生化學反應,卻忽視沉淀產生的原因而至錯。[易錯防范] 對于物質組成可能性的分析要建立分析模型,有幾種可能性都要進行有序分析,在分析發生化學反應時,需要注意是否有后續反應的發生。[正確答案] (1)CuSO4 (2)CaCO3 5 BaCl2、NaOH⊙易錯突破1、某固體物質M由下列離子中的部分離子組成:Cu2+、Ba2+、Na+、HCO3-、Cl-、CO32-,將固體M加入到水中只得到一種無色溶液,再向無色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無現象,則M物質是( )A. CuCl2 B. NaHCO3和Na2CO3 C. NaCl D. BaCl22、某固體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幾種離子構成,取一定質量的該固體樣品,進行如下實驗:①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過濾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②在沉淀中加入過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③在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該固體中一定含有( )A. Na+、CO32-、SO42- B. Cu2+、CO32-、SO42- C. Cl-、CO32-、SO42- D. Na+、Ba2+、Cl-3、民間流傳:“菠菜豆腐同食,易得結石”。某化學興趣小組對“菠菜豆腐是否不能同食”等問題進行了探究。[查閱資料]菠菜含有豐富的鐵、草酸鹽、碳酸鹽等;人體結石的主要成分:草酸鈣(CaC2O4);醋酸不與草酸鈣反應,但能與碳酸鈣反應生成可溶性鹽等。[探究]菠菜中部分成分分析已知氣體C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醋酸的化學式用HAC表示,寫出步驟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沉淀B的化學式為 ;沉淀A、B的質量關系為:m(A) m(B)(填“>”、“<”或“=”)。〇易錯點四 物質鑒別與除雜的具體操作⊙典例剖析某廢液可能含有硫酸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小樂為確定其成分,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1)生成①中白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 。(2)②中試劑 A 的名稱 。(3)為了達成確定廢液成分的目的,寫出對“無色溶液Ⅱ”的后續實驗操作 。(4)樣品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質是 。[易錯剖析] 最容易出錯的是第(3)小題。最可能的第1種錯誤答案:取少量無色溶液II加入適量稀硝酸,觀察是否有氣泡產生;第2種錯誤答案:往試管的無色溶液中加入適量的硝酸銀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產生。對于第一種回答的可能性是因為沒有分析明確對無色溶液II檢驗的目的是檢驗氯化鈉還是碳酸鈉還是氫氧化鈉,錯誤地認為后續檢驗中變紅的溶液中有氫氧化鈉或碳酸鈉,故加入稀硝酸,對于第二種回答是因為操作不規范引起的。[易錯防范] 實驗的后續操作需明確操作的目的,并符合實驗的基本操作規范。這是防錯的關鍵。[正確答案] (1)Na2SO4+Ba(NO3)2=BaSO4↓+2NaNO3 (2)無色酚酞試液(3)取少量無色溶液II于試管中,滴入適量的硝酸銀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 (4)碳酸鈉(化學式也可)⊙易錯突破1、下列各組物質用稀硫酸不能完全區分開的是( )A. 鎂片、鐵片、銀片 B. 鎂粉、氧化銅粉、木炭粉C. Na2CO3溶液、NaCl溶液、BaCl2溶液 D. NaOH溶液、Ba(OH)2溶液、KOH溶液2、有三瓶失去標簽的無色溶液,已知它們分別是HCl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一種。下列四種試劑中,能將上述三種無色溶液一次鑒別出來的是( )A.CuSO4溶液 B.H2SO4溶液 C.MgCl2溶液 D.酚酞試液3、下列除雜方法正確的是( )A.用過濾的方法除去NaCl中的KNO3 B.用NaOH除去CO2中混有的HClC.用濃硫酸除去CO氣體中的水蒸氣 D.用點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4、老師請小劉同學幫他將失去標簽的鹽酸、氯化鈉、氫氧化鈉三瓶溶液鑒別出來并重新貼好標簽。為了鑒別這三種溶液,小剛取這三種溶液各少許,分別編號為A,B,C,按下圖步驟進行實驗,同時觀察到以下現象:(1)小劉根據圖示現象,推斷出三種溶液,其中A為_____溶液;(1)小劉根據圖示現象,推斷出三種溶液,其中A為_____溶液;(2)小剛同學認為只用酚酞試液就能鑒別三種溶液,首先,他往已裝入待測液且分別編號的A、B、C三支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觀察到B試管變紅色,接著, ,觀察到 的現象,則證明A為鹽酸,C為氯化鈉。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贏在中考]浙江中考科學二輪復習 易錯點專項突破九 物質的轉化與推斷 (課堂講解).pptx [2022贏在中考]浙江中考科學二輪復習 易錯點專項突破九 物質的轉化與推斷 (學生版作業).doc [2022贏在中考]浙江中考科學二輪復習 易錯點專項突破九 物質的轉化與推斷 (教師版作業).doc [2022贏在中考]浙江中考科學二輪復習 易錯點專項突破九 物質的轉化與推斷 (課堂講解).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