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綜實五下《快樂理財》教案課程名稱:快樂理財章節名稱:主題二 快樂理財一、教學分析(一)教材分析《快樂理財》是山東科技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活動與 探究”的第二個主題。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讓學生學會管理 自己的錢財,初步具備合理消費的意識,對學生的成長起到重要作 用。本主題共安排了“問題與思考”"方案與設計”"實踐與探究”“總結與 交流”“我還想研究”5個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運用調査、采訪、交流、匯 報等多種途徑展開對消貿和理財問題的研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 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并逐步養成一種積極、主動、合作探究的 學習方式。“實踐與探究”環節設計安排了 "理財知識小調查”“學會使用零花錢” “體驗賺錢談感受”3個活動,各項具體活動之間相輔相成,互相關聯 目的是通過這些活動,引導小學生學會管理和合理使用零花錢,初 步學習有關的理財知識;了解消費結構,客服消極的消費心理,學 會文明消費,形成初步的消費與理財意識;知道自己的錢來之不易 了解父母賺錢的辛苦,樹立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二)學情分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手中的零花錢越來越多,但亂 花錢是許多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普遍存在的問題,消費缺乏理智, 理財意識薄弱。五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實踐 研究的能力,本主題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活動和探 究,教師只要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精心組織,并加以必要的 指導,學生就一定能感受到學習理財、參與理財的樂趣。二、總體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消費和理財的知識,學習理財的方法, 學會管理和合理使用零花錢,形成初步的理財意識。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收集資料,學會從生活中主動地發現 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獲得親身參與的豐富經驗, 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增強合理使用零花錢的意識,樹立勤儉節約 的傳統美德。本課重難點:重點:學習理財的方法,學會管理和合理使用零花錢,形成初 步的理財意識。難點:感受學習理財、參與理財的樂趣,以實際行動踐行節約。三、教學策略建議教法建議:情境教學與教師指導相結合,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 相結合,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主動活動和探究的欲 望。學法建議: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分析實踐相結合,側重學生的 體驗過程,體會活動的快樂。四、教學資源與環境建議本課教學資源建議:1、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活動探究表格、銀行存單(折、卡)。2、 學生準備:收集一些有關理財知識的資料(包括圖片)、填 寫活動記錄表等。本課環境準備建議:多媒體教室,教室內模擬布置銀行柜臺 環境。五、教學評價建議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從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 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創新的設計,主動參與活動過程等方面進行評 價評價方法建議:1、關注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強調學生在學習 過程中的認真思考、積極參與,及時歸納與總結。2、堅持多元性、激勵性原則,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評價”, 強調師生間、同伴間的個性化評價。六、教學課時建議建議:3課時第一課時活動1 :理財知識小調査活動目標:1、 了解消費和理財的知識,學習理財的方法,模擬銀行存款。2、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合作學習、 科學探究的意識。3、 在研究理財問題的過程中,樹立節約思想,體驗合作、創新的 愉悅。活動重難點:活動重點:了解消費和理財的知識,學習理財的方法。活動難點:運用學到的理財知識,選擇適合自己的存款方式,模擬銀行存 款。活動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銀行存單(折、卡),提前布置零花錢 管理與使用情況的調查活動,教室內模擬布置銀行柜臺環境。學生準備:儲蓄罐,收集理財知識,課前進行零花錢管理與使 用情況的采訪、調查,跟隨家長熟悉銀行環境,填寫記錄表格。活動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5分鐘)學習指導語:過年,對于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來說,是 最盼望、最高興的日子,因為每到春節,大家可以收到一筆不小數目 的壓歲錢。春節期間,蘭蘭和明明也得到了 200元的壓歲錢。我們來看一看兩人分別是怎樣使用的:上學路上買零食,不到一個月就花完了。(2)學生交流對兩人壓歲錢使用方式的看法。課堂小調查:今年過年你收到多少壓歲錢?你是如何處理的?課堂預設:(1 )我收到的壓歲錢比較多,留下小部分自己支配, 其余的都交給了爸爸媽媽。(2) 我收到的壓歲錢比較少,都讓自己慢慢花掉了。(3) 爸爸媽媽每年都把我的壓歲錢存到銀行,留到上大學再用。學習指導語:我們班的小富翁還真不少啊!許多同學錢使用 得比較合理,可是也有些同學把錢花在了不合適的地方。對金錢的運 用和管理就是理財。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了解一些理財知識。(板書 課題:理財知識小調查)【設計意圖: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只有貼近生活才會引 起學生的研究興趣,也才最有價值。】(二)問題與思考(5分鐘)學習指導語:同學們手中的壓歲錢需要好好地運用和管理,零 花錢也應如此。在課下,同學們已經對零花錢管理與使用情況進行了 調查,你們都調查研究了哪些問題呢?課堂預設:(1 )同學們手中的零花錢是怎樣得來的?(2)同學們的零花錢是怎樣管理的?(3) 零花錢怎樣使用更有意義?(4) 怎樣才能把零花錢積攢下來呢?(5) 我們班同學一天(周、月)會花掉多少零花錢?學習指導語: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很有研究價值,那么你們是通過哪些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呢?(生答)你們可真有辦法!(三)學習與探究(25分鐘)學習指導語:下面就把你調查的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匯報交流時一定要注意 .....溫馨小提示在交流期間,認真傾聽組內同學的匯報,并及 時補充,也可以對其他小組的匯報發表自己的看 法。請組內同學根據調查方案先交流一下,做好匯報準備。小學生零用錢管理與使用情況調查方案調查內容:L零花錢管理情況(自己保管、父母代管、存入銀行等)零花錢的使用情況(購買衣物、食品、學習用品等)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活動方式:參加人員:小組分工: 活動步驟:小組交流。(1 )零花錢的來歷小組匯報:課堂預設:過年的壓歲錢,家長給的零用錢,家長的獎勵,干家務活"賺”來的......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得出:自己手中的零花錢絕大多數是從家長 那里得來的。零花錢管理情況小組匯報:課堂預設:從自己保管、父母代管、存入銀行等方面進行匯報。教師出示相關圖片。學習指導語:你是如何管理自己零花錢的?為什么要用這樣的方式呢?學生交流。零花錢使用情況小組匯報:課堂預設:購買學習用品,上交學習費用,買零食、玩具,同學 們一天(周)會花掉多少零花錢。教師相機出示學生課下調查的圖表、圖片。學習指導語:一個個真實的鏡頭、一串串具體的數據,使同學 們真切地認識到了零花錢使用過程中的不合理之處。他們小組對我班 40名同學一周零用錢的數量進行了統計,平均每人每周大約花7元 錢。我校學生數為300多人,請同學們計算一下全校學生一年大約 花掉多少零花錢?(學生計算得出:10萬多元)這是一個多么驚人 的數字啊!零花錢怎樣用有意義小組匯報:課堂預設:獻爰心、表孝心、買書報、去旅游、搞儲蓄等。學習指導語:你們小組的匯報很精彩,讓大家知道了零花錢怎 樣使用更有意義。你比較贊同哪種處理方式呢?在活動期間,老師也搜集了一些資料。課件出示“知識窗”。M必亍財:7"還指時金供“籌蛔、使川和管理它包括根據家庭成旬己 做出計劃.合理消費和投責三個方面電彩 頂費是指購買商品或付費享受服務的&種活動.如買電彩票希_ 投項:投資是指以荻將收丄為團的而運用資金的仟為.包括保ME-H.J4 資(倫蓄'保險、偵券等)和風隘性投資(股票.房地產等)(1 )自己讀一讀,想一想它們之間的區別。(2)教師結合具體事例進行解釋,并相機出示圖片。4.學習指導語:為達到遠期消費項目有保障,人們常常進行儲蓄。儲蓄是最常用的理財方式之一,它是指把節約下來或暫時不用的 錢或物積存起來,多指把錢存到銀行里,風險性小。(1 ) 了解儲蓄的種類及特點。(出示課件)(2 )認識存款單、存折、銀行卡。(出示課件及實物)(3)想一想,說一說,自己的零花錢如果要存入銀行,哪一種 方式比較合適。(4)教室內模擬布置銀行柜臺環境,分發存款單,小組練習存 款。教師在小組活動中巡回指導,適時進行做中指導,對于做得好 效率高的小組,進行表揚,并將其做法介紹給其他小組,對遇到困 難的學習小組給予必要的指導,幫助解決出現的問題。【設計意圖: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的親身體驗。通過讓學生模 擬練習存款,提高他們對存款的認識,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 新能力。但綜合實踐活動又離不開教師的必要指導,教師的指導要建 立在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仍然無法掌握、獲得的基礎上。】(三)展示評價,反思提升(5分鐘)學習指導語:現在,請同學們來匯報一下各自小組的活動過程 展示一下你們的存款單吧!比一比哪組的活動最精彩!L共同商定評價標準。引導從存款方式的選擇,存款單項目填寫是否齊全、規范等方面 進行評價。2.展開評價活動(1 )自薦介紹。(2 )師生互評。引導同學們從活動小組轉化為評審小組,根據評價建議,進一 步學習存款單的填寫。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看待 大家的評價,重視團結協作精神的激勵。3.進行學習反思。回顧一下在這節課學到的理財知識,想一想:你打算今后怎樣 理財?【設計意圖: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恰當的運用評價機制,堅持多 元化、激勵性等原則,將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有機結合,能 夠促進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成為學習活動的積極推動力。】課堂小結: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 習,大家對理財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在大家齊心協力參與活動的 過程中,讓我們感受到了理財的快樂。課下,請同學們在父母的協助 下到銀行為自己開一個存款賬戶,真正地走進理財。板書設計:理財知識小調查理財消費投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