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花樣玩繩【內容分析】 《綱要》中提出:孩子們的探索活動應從身邊的實物開始。生活中有許多不起眼的東西,其中往往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為此,圍繞《玩繩花樣多》,引導學生開展了一系列的創新活動。【學生分析】 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發達、動手欲望強,對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所以在選擇學生活動內容時,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入手,抓住學生的心理需求,滿足學生的操作欲望,使之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設計思路】 花樣玩繩對于學生學生來說充滿著趣味性和吸引力,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學生體驗合作創新思維樂趣的良好題材。本次活動前請學生搜集不同的繩子,積累對繩子的感性經驗。活動中根據學生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特點,活動層層遞近,步步深入,通過問題設疑——查找探索,學生自主學習——交流驗證,同伴共同學習,提升鞏固知識。引導學生從最初的感知——親身體驗——再次滲入——花樣玩繩展示——概括總結、拓展知識。活動中注重個體差異,關注全體學生,使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得到不斷提升。【活動重難點】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活動目標】 1、體驗一物多玩的樂趣。 2、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及合作能力。 3、探索繩子的多種玩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活動準備】 學生準備:請家長幫學生準備不同的繩子,豐富學生對繩子的感性經驗,了解不同繩子的特點。 教師準備:提供各種繩子(跳繩、大繩、毛線繩、布繩、麻繩、草繩、鋼絲繩等)。【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謎語:綁人綁的緊,剪刀剪的斷,粗粗細細有,長長短短有,請你猜一猜? (二)擴散思維活動:談話,你見過的繩子? 1、繩子有許多寶寶,你見過什么樣的繩子?這些繩子有什么用處?(相互說、個別說) 2、孩子們這么喜歡繩子寶寶,我們把這些繩子寶寶請到了我們班。(依次出示不同的繩子) 3、學生自由觀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繩子。 (三)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新意識,體驗合作的樂趣。 1、孩子們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繩寶寶,下面請孩子們說一說,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繩子?(毛線繩、跳繩、草繩等)它有什么用處?(綁東西、織毛衣、縫衣服、拖車等)用它可以做什么游戲?(引導學生說出:一人玩、兩人玩或多人玩) 2、孩子們想出了這么多玩法,下面請你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兩人或多人來玩這些繩子,你覺得還有什么更好玩的玩法嗎? (引導學生相互合作,體驗玩繩的樂趣,在合作中創新繩子的玩法,感受繩子的奇妙。比如:翻繩、花樣跳繩、套圈兒、跳格子、釣魚、扎辮子、捆綁貨物等) (四)展示花樣玩繩,體驗成功喜悅。 1、學生相互欣賞同伴的玩繩過程。 2、找幾組有代表性的展示玩繩過程,提示學生講解說明。 (五)概括總結、拓展知識。 教師總結繩子的用途,說明繩子的種類多,用途也很多。比如:毛線可以編織;草繩可以做成精美的工藝品;麻繩可以镎鞋底;藝術繩可以編中國結;……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些特殊的繩子,讓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繼續關注它吧! (六)激發學生在活動中團結合作,沒有朋友會很孤單的。 師:孩子們和自己的同伴相互合作,用繩子做了許多游戲,真是讓老師打開眼界。在這高興的時刻是誰在哭呀?(出示被遺忘的大繩)我問它為什么?它說——它沒有朋友!怎么辦?(孩子們一致表示要與大繩交朋友) (七)活動結束: 繩子哥哥找到了朋友很高興,我們一起到院子里跳大繩吧!【活動反思】 優點: 1、 選材生活化。《綱要》中提出:孩子們的探索活動應用身邊的事物開始。本活動的內容、材料來源于生活,有效的利用了——繩子。結合活動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教師不用浪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準備,但孩子們興趣昂然,同時體驗了合作的樂趣。 2、 環境寬松化。整個活動注重每個孩子的參與、嘗試,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問題——操作尋找——解決問題——經驗升華。學生表現出了很好的合作意識,教師在活動中是材料的提供者、問題的觀察者和探索活動的引導者、啟發者。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寬松、自主的探索范圍,學生充分體驗了自主的樂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活動意識。 3、 材料豐富化。本活動的材料——繩子,看似簡單其實蘊涵了豐富的內容,它的顏色、形狀、材質都不同,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繩子種類及輔助材料,既避免了學生操作時的爭搶,又提供了充分自主選擇、探索的機會。 缺點: 由于所準備的輔助材料有限及學生動手能力的限制,導致學生想創新的一些具有難度的物品未制作出,今后在進行此類教學活動時,應盡量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輔助材料,平時也要注重對孩子進行操作方面的練習,使學生的探索欲望得到充分滿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