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道德與法治七年級 下冊第二節 青春有格第三課 青春的證明自學導航:1.什么是“行己有恥”?2.如何做到“行己有恥”(要求)?3.什么是“止于至善”?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要求)?5.為什么要向榜樣學習?青 春 有 格行己有恥01一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1.“行己有恥”的含義?(P28)如何理解“行己有恥”?(1)一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2)要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恥青春的我們擁有旺盛的生命力,充滿能量樂于實踐,敢于嘗試,希望證明自己青春并不意味著肆意放縱,總有一些基本規則不能違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2.為什么要“行己有恥”?(P28)(1)青春并不意味著肆意放縱,總有一些基本規則不能違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2)所以我們要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思考:做到“行己有恥”,首先要怎樣?“行已有恥,君子不器”——西南大學附中百年校訓感受西南大學附中校訓大致意思:一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于某一方面。校園欺凌、考試作弊(入刑)、吸煙、上課睡覺、不完成作業......校園內的可恥行為和寫字一樣,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出格。我們的青春同樣也需要“格”的規范和引導揮霍無度“啃老”對家人惡語相向家庭內的可恥行為和寫字一樣,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出格。我們的青春同樣也需要“格”的規范和引導社會生活中的可恥行為2.怎樣做到“行己有恥”?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1)我們要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譯:一個人有了羞恥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該做的事朱熹疫情防控期間,絕大部分人識大體、顧大局,展現良好的素養,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請你判斷下列哪些行為是文明的有羞恥心的表現?哪些是不文明的沒有羞恥心的表現?如果你也有這些行為,應怎么做?隱瞞旅居史工作人員陪伴患者亂扔廢棄口罩積極配合核酸檢測探究分享請你判斷下面哪些行為是文明行為?哪些是可恥的行為?損壞防疫設施醫護人員遵守勞動紀律隱瞞境外出行史遵守疫情期間的要求配合社區防疫人員檢查用過的口罩隨手亂扔√√√×××②有知恥之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在行動之前,審查愿望在行動之后,反思效果與影響在行動之中,監督調節2、如何做到行己有恥?增強自控力☆增強“我不要”的力量。嘗試不做某些事情,糾正自己的行為。例如,不亂發脾氣,不隨便許諾,不說某些口頭禪。☆增強“我想要”的力量。堅持每天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學回家先完成作業,出門前和家人打招呼。☆加強自我監控。認真記錄一些自己平時不關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錢支出,上網或者看電視所用的時間。思考:為什么何允芝贏得了百姓的信賴和愛戴?安徽何允芝事件安徽“百姓心中的好法官”何允芝從事審判工作20年,拒請、拒禮,辦理的3000件案件無一申訴、信訪,無一起錯案,以實際行動贏得了百姓的信賴和愛戴。道德底線——“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青春有格—— 行己有恥法律底線——“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③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面對誘惑,我們應該……面對游戲的誘惑,老板的熱情招待,我們應該說:面對新潮的行為方式,我們應該說:④需要我們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①我們要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② 我們要有知恥之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③我們要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④我們要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2.如何做到“行己有恥”(要求)?二、止于至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一個人的道德成長在于弘揚高尚的德行,在于關愛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在于不斷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1.什么是“止于至善”?①不斷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②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③是一種美好的、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①“微塵”的行為自覺自愿的承擔了對他人、對社會的道德責任;他們的行為既有利于形成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又能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②“微塵”的行為體現了一顆善良的心,能為他人的付出不言代價與回報,體現了高貴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值得我們學習.如何評價“微塵”的行為?禮貌待師與同學互幫互助給老人讓座遵紀守法孝敬父母①每個人都可以從點滴小事做起。“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少成多,積善成德。問題2:如何做到止于至善?3.榜樣的作用?①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而且是一面旗幟。②好的榜樣昭示著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激發我們對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而思考,給予我們自我完善的力量。③汲取榜樣的力量,我們的社會、國家會更加美好。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②在生活中尋找“賢”,將他們作為榜樣。慎獨精神: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的試金石(1)“慎獨”,語出《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其意是當獨自一人而無別人監視時,也要表里一致,嚴守本分,不做壞事,不自欺。(2)所謂“慎獨”,是指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即使沒有人監督,也能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道德準則,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3)我們要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檢視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責,積極調整自己,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據《后漢書·楊震傳》記載,一次,昌邑官員王密帶十斤黃金,深夜去拜訪楊震,并說:“暮夜無人知。”楊震嚴詞拒絕了這份厚禮,回答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人知?”王密慚愧而歸。觀點一:獨善其身,方能“止于至蓋”個人以寬廣的胸襟、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立身處世,始終對自己擁有信心、自我激勵,無論何種境過都不棄善從正即使他普普通通,我們能他一事無成嗎?觀點二:僅僅獨善其身是不夠的,因為我們生活在社會中。一切社會的完善,都是從個人做起,但如果只獨善其身而不能“兼濟天下”,那么,獨善其身的結果未必靠得住,獨善其身的價值也未必保得穩。你如何看待上述觀點 (1)獨善其身,對自己扭有信心,自我激勵。無論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做到“止于至善”,這是修身修德的根本。(2)當這些德行具備之后,不但能發出道德的榮光,而且知道人生之路該怎樣走,同時起到表率作用,通過自己的言行去幫助自己的家人以至天下眾人,為社會和人類作出自己的貢獻。③要求我們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檢視自身不足,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P31 探究與分享獨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個人以寬廣的胸襟,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立身處世,始終對自己擁有信心,自我激勵,無論何種境遇都不棄善從惡,即使他普普通通,我們能說他一事無成嗎?僅僅獨善其身是不夠的。因為我們生活在社會中。一切社會的完善,都是從個人做起的,但如果只獨善其身而不能“兼濟天下”,那么,獨善其身的結果未必靠得住。獨善其身的價值也來必保得穩。你如何看待上述觀點 “止于至善”的人應該具備哪些品質?既要獨善其身,又要兼濟天下。仁德、誠信、忠孝等。④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①每個人都可以從點滴小事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②在生活中尋找“賢”,將他們作為榜樣。③要求我們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檢視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責,積極調整自己,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身行為。④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2.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課堂小結青春有格行己有恥含義止于至善要求內涵要求①知恥心②底線意識③自控力①從小事做起②見賢思齊③自我省察④修身為本是追求“至善”的精神境界凡認為可恥的事就不去做1、西南大學附屬中學的校訓是“行己有恥,君子不器”。假如你是該校一名學生,踐行校訓,我們應( )①樹立知恥之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②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③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④多才多藝,全面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課堂訓練D02 BUSINESS SECTIONWe have many PowerPoint templates that has been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help anyone that is stepping into the world of PowerPoint for the very first time.2.“止于至善”對每位中華兒女來說,不僅是美好的愿望,更是鞭策的動力。“止于至善” ( )①是人們不斷追求的一種道德境界②是一種“雖 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③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④像威嚴的法官,端坐在內心法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A3.對以下觀點的認識正確的一組是( )①學習就是接受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不斷充實自己②網絡具有虛擬性特點,因而網絡交友一點都不靠譜③青春有格,我們既要做到“行己有恥”,又要做到“止于至善”④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一個人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D學校號召大家向童小勇學習。對此,幾位同學有如下議論。小剛:他能堅持一輩子?我才不相信呢!小強:雖然我沒做過,不過童小勇能做到,我也可以試試。小麗:我也當過志愿者我去了好多次呢!小魚:小勇真棒,換成我,不一定能做到。①小剛的說法是錯誤的。每個人都可以從點滴小事做起,堅持不懈,積少成多,積善成德。②小強要向童小勇學習,堅持去做,不要半途而廢。③小麗是追求至善的表現,體現了高尚的道德情操。④小魚不能僅僅是羨慕學習榜樣,更要努力去做,堅持到底。(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學的議論?①以學習的榜樣為標尺,檢視自己的不足,積極調整自己,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②每個人都可以從點滴小事做起。“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少成多,積善成德。(2)你會怎么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2青春有格課件.pptx 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