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節 生物的變異(第1課時)教學目標1.舉例說出生物的變異現象。2.體驗探究生物變異的方法,提高處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并運用獲得的數據說明生物變異是普遍存在的。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體驗探究生物變異的方法,提高處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并運用獲得的數據說明生物變異是普遍存在的。【教學難點】體驗探究生物變異的方法,提高處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并運用獲得的數據說明生物變異是普遍存在的。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知識回顧】回顧遺傳和變異。 遺傳是指親子代間的相似性。 變異是指親子代和子代個體之間的差異。 回顧已學知識。 喚醒學生已有知識。【展示圖片】展示同卵雙胞胎以及斑點狗“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的圖片。環節二 講授新課: 探究一種變異現象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舉例說出生物的變異現象。 圖片展示人和動物的變異現象:有無耳垂、單雙眼皮、白化病患者、兔的黑毛與白毛、雞的玫瑰冠和單冠等。 展示植物的變異現象:展示不同品種的菊花、玫瑰、玉米等圖片。 總結強調變異現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根據已有知識,舉例說出生物的變異現象。 強化學生對變異的理解。【過渡】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探究一種變異現象。【任務驅動】閱讀教材P44-45內容,提出問題并作出假設,同時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自主閱讀教材,小組分析問題。 通過任務驅動,了解實驗過程,引發學生思考。1.能不能用數據區分大小不同的兩個品種的花生果實?(通過測量得到數據)。 2.怎樣測量花生果實?測量花生果實的哪個部位?橫向測量還是縱向測量? (測量花生果實長軸長度)。 3.用什么工具測量?如何進行人員分工?(游標卡尺)。 4.怎么挑選花生果實?挑選多數花生?花生數量是否需要一致?可以從大花生中挑選大的,小花生中挑選小的嗎? (隨機取樣,不少于30粒)。【展示圖片】展示實驗材料:大、小花生品種,游標卡尺,坐標紙。【師生梳理】師生共同梳理并明確實驗步驟: 樣本取樣: 1.隨機取樣,兩種花生品種各不要少于30粒。 測量數據: 2.用游標卡尺逐個測量大花生和小花生品種的長軸的長短,長短以毫米計(四舍五入精確到個位),設計記錄表格。 分析數據: 3.在坐標紙上繪制曲線圖(柱狀圖或散點圖等),水平軸為果實的長度,縱軸為樣品的個數,依據兩數的相交點,連成曲線。 4.比較繪制的大花生和小花生兩個品種的曲線圖。 根據教師提示小組討論分析實驗步驟和方法。 提高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同時使學生明確實驗步驟,為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做鋪墊。【學生實驗】實施計劃,分別測量大、小花生長軸長度并進行記錄。 學生動手實驗測量并及時記錄。 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分析數據】請同學們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計算平均值并繪制柱形圖。 根據實驗數據繪制柱形圖。 提高處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分析結果:大、小花生是不同的兩個品種,是由基因決定的,本質上說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分析數據】請同學們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繪制大、小花生的長度曲線圖。 提出問題:請觀察曲線圖,比較大、小花生的長度值,你有什么發現? 大、小花生果實的長度分別處于一定范圍內; 大果實的長度值大多大于小花生果實的長度值。 根據實驗數據繪制曲線圖。 提高處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以及繪圖能力。【展示圖片】展示兩曲線交叉圖,提出問題:如果在同一坐標紙上繪制大、小花生長度曲線圖,兩條曲線有交叉,說明了什么? 大花生品種中也有較小的花生,小花生品種中也有較大的花生。 分析結果:同一品種花生有大有小,有可能是(光照、水分、肥料等)環境因素影響。【討論分析】把大花生的種子種在貧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的種子種到肥沃的土壤中,它們結出的果實會怎樣?你作出推測的依據是什么? 把大花生的種子種在貧瘠的土壤中,其果實將會變小。 把小花生的種子種到肥沃的土壤中,其果實會變大。 判斷依據:環境的變化會影響生物性狀的表現。 教師強調:生物性狀的變異是受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討論分析。 通過討論,明確變異的原因。【得出結論】通過實驗我們可以得出花生確實存在果實大小的變異。【總結概括】總結概括變異的類型: 大、小花生兩個品種←基因決定→可以遺傳給下一代,這樣的變異稱為可遺傳變異。 大花生品種中也有較小的花生,小花生品種中也有較大的花生←單純由環境引起→不會遺傳給下一代,這樣的變異稱為不可遺傳變異。【提出問題】請同學們舉例說出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 思考交流表達。【判斷】展示各種變異圖片,請同學們判斷哪些屬于可遺傳變異,哪些屬于不可遺傳變異。 聯系實際,完成知識應用轉化。環節三 拓展延伸 【如何減小實驗誤差】 增加樣本量、計算各組平均值等。 閱讀相關內容。 知識拓展,優化實驗。環節四 總結 【概念圖】請同學們以概念圖或思維導圖的形式來總結本節課所學主要內容。 總結主要內容,梳理知識框架。 培養學生繪制概念圖以及思維導圖的能力。環節五 隨堂練習 【例題講解】講解兩道課堂練習。 完成隨堂練習。 對主要內容進行考查,及時掌握學生情況。第五節 生物的變異(第2課時)教學目標1.舉例說出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2.舉例說出遺傳變異原理在實踐中的應用。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舉例說出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2.舉例說出遺傳變異原理在實踐中的應用。【教學難點】1.舉例說出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2.舉例說出遺傳變異原理在實踐中的應用。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回顧舊知, 引入新課 【知識回顧】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請同學們回顧引起變異的原因有哪些?針對不同的變異類型,說出它們各自的特點。 可遺傳變異——基因決定、可遺傳給下一代。 不可遺傳變異——單純環境引起、不會遺傳給下一代。 回答變異的原因有遺傳物質的改變和環境引起的變異。 喚醒學生已有知識。【提出問題】變異是否都是對生物有利的呢? 通過問題引發思考。環節二 講授新課: 生物的變異 【講解】根據引起的生物變異對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利,還可以將變異分為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 有利于生物自身的生存的變異,稱之為有利變異。 不利于生物自身的生存的變異,稱之為不利變異。【提出問題】請同學們舉例說出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 圖片展示有利變異:易倒伏、易感染銹病的普通小麥變異為抗倒伏、抗銹病的品種、仙人掌的葉變異成刺以及竹節蟲的形態變異。 強調有利的變異會通過遺傳不斷地積累和加強。 圖片展示不利變異:正常的紅細胞變異為鐮刀狀紅細胞,變異的白化海狗、玉米的白化苗。 強調不利的變異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導致生物死亡,最終會被淘汰。 嘗試說出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的實例。 聯系生活實際,完成知識應用轉化。環節三 講授新課: 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 【過渡】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46-47內容,分析人們是如何利用生物的變異,來培育對人類有利的新品種的? 閱讀教材相關內容,思考交流。 通過三個實例,讓學生了解人工選擇育種、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的方法。【人工選擇育種】 展示選擇繁育高產奶牛的示意圖。 師生總結原理:不同品種或同一品種的不同奶牛控制產奶量的基因是不同的,人工選擇可以將產奶量高的奶牛選擇出來,并進行繁育,后代還可能會出現變異,再從中選育,數代后奶牛不但能夠保持高產奶量,而且產奶量還會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提高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講解】人工選擇育種的特點: 1.利用自然變異,進行優中選優,環節少,年限短,過程簡單; 2.連續選優,使品種不斷得到改良和提高; 3.能保持原品種對當地生態條件適應性。 所以人工選擇育種是“優中選優”。 明確人工選擇育種的特點。【雜交育種】 展示小麥雜交示意圖。 師生總結原理:人工選擇低產抗倒伏小麥與高產易倒伏小麥進行雜交,經選擇后,雜交后代同時具有了抗倒伏的基因和高產的基因,并且這兩種基因控制的性狀都能顯現。 鏈接舊知,分析高產抗倒伏小麥形成過程。【講解】雜交育種的特點: 增加變異性、綜合雙親的優良性狀、產生某些雙親所沒有的新性狀、出現可利用的雜種優勢。 所以雜交育種的特點是“強強聯合”。【提出問題】不優良的性狀是不是也會通過雜交育種結合在一起? 是的,所以我們在進行雜交育種時也要伴隨著人工選擇育種。 比較雜交育種和人工選擇育種有什么區別? 人工選擇育種是單一性狀的優中選優, 雜交育種則是兩種性狀的強強聯合。 思考分析交流。 加深對雜交育種和人工選擇育種的理解。【講解】雜交育種是目前國內外應用最普遍、最有成效的一種育種方法。 圖片展示袁隆平以及雜交水稻、李振聲與雜交小麥。 明確雜交育種的地位。【誘變育種】 展示太空椒圖片。 師生總結原理:太空中的射線引起普通甜椒種子的基因發生改變,種子播種后經人工選育可得到新品種。 圖片展示太空小麥、太空南瓜、太空百日菊。【講解】誘變育種是指受各種輻射影響發生的變異,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再經過人工選育得到新品種。 誘變育種的特點是“無”中生有。環節四 拓展延伸 【誘變育種】 做誘變育種,一定要上太空嗎? 誘變育種并不是都非要上太空才可以。比如醫藥工業應用的青霉素就是利用普通青霉菌,經過X射線的照射,產生的有利突變型。 誘變育種產生的一定是有利變異嗎? 不是一定產生有利變異,誘變育種具有不定向性,有利變異較少,需大量處理供試材料。 閱讀相關資料。 知識拓展。環節五 總結 【概念圖】請同學們以概念圖或思維導圖的形式來總結本節課所學主要內容。 總結主要內容,梳理知識框架。 培養學生繪制概念圖以及思維導圖的能力。環節六 隨堂練習 【例題講解】講解兩道課堂練習。 完成隨堂練習。 對主要內容進行考查,及時掌握學生情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