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學目標1.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2.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3.嘗試運用證據和邏輯作出推測。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2.嘗試運用證據和邏輯作出推測。【教學難點】1.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2.嘗試運用證據和邏輯作出推測。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問題導入】地球上最初有沒有生命?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樣出現的呢? 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興趣。【講解】以往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推測和觀點: 自然發生說、化學起源說、宇生說等。 自然發生說:生物是從非生物環境中自然發生出來的。 化學起源說: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過程,一步一步演變而成的。 宇生說: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或構成生命的有機物,來自其他宇宙星球或星際塵埃。 了解生命起源幾種觀點。【問題過渡】這些觀點和推測是否正確呢?那什么是推測?科學推測又具有什么特點呢? 滲透科學推測的科學方法。環節二 講授新課: 生命的起源 【自主學習】閱讀教材中的“科學方法”,回答相關問題。 科學推測具有:一定的證據、嚴密的邏輯、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講解】首先來了解第一個學說——自然發生說,自然發生說認為生物是從非生物環境中自然發生出來的。 比如腐草化螢、腐肉生蛆、淤泥生蛙,你是否認同這種說法呢? 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認可,因為缺乏觀察的過程,缺乏實際的證據,所以這種推測不科學。 培養學生學會用推測的方法對假說進行合理判斷。【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思考以往的實驗哪些是可以證明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呢?【展示圖片】為了研究生命能否自然發生的問題,意大利醫生雷迪和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分別做了相關實驗。雷迪實驗證明了腐肉不能生蛆,而巴斯德的鵝頸瓶實驗則證明了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從而否定了“自然發生說”。【講解】還有廣大學者提出了另外一種假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過程,一步一步演變而成的。這就是化學起源說。 讓學生初步了解化學起源說。【自主學習】閱讀P51-52教材分析,想一想你是否認同這種說法?為什么? 學生表達交流。【師生分析】 1.原始地球的環境是怎樣的? 環境惡劣,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電閃雷鳴,地面上火山噴發,熔巖橫流。 2.原始大氣的成分是什么?與現在的大氣成分相比有什么不同? 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原始大氣:水蒸氣、氫氣、氨、甲烷、二氧化碳等。 3.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嗎?為什么? 沒有生命,因為原始地球上沒有生命生存的環境條件。【過渡】原始地球雖然沒有氧氣,但科學家推測在原始地球的惡劣環境下,生命正在一點點孕育。為此,科學家們不斷通過實驗來進行探索,讓我們一起跟隨米勒的腳步,探索生命起源的奧秘。【展示圖片】展示米勒及其實驗裝置,請同學們思考分析: 1.沸水所在裝置模擬了什么? 沸水模擬原始海洋。 裝氣體的球型瓶模擬了什么? 甲烷、氨、氫等氣體模擬原始大氣。 冷凝器冷卻水模擬了什么? 冷凝器模擬降雨。 為什么要加放電裝置? 火花放電模擬閃電。 2.科學家在裝置的哪個部分發現了哪種有機物?這能說明什么問題? 在裝氣體的球型瓶裝置中發現了小分子有機物。 說明無機物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是完全可能的。 3.從實驗結果看,可以對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樣的推測? 原始地球上盡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產生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 學生認真觀察米勒實驗裝置示意圖,分析各部分模擬的原始地球條件。 讓學生逐漸明確化學進化的過程。【分析歸納】【提出問題】米勒實驗能證明哪個過程? 雖然這一學說用實驗的方法證明了從無機物到有機物是可能的,但有機物生成原始生命仍然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這一過程尚未有充足的證據。【提出問題】關于生命起源還有另外一種學說,宇生說,宇生說的提出基于人們發現了隕石中含有構成生物體所需要的部分有機物,根據這些發現,可以對生命的起源做出怎樣的推測?你是否認可這種說法? 推測: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能夠從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帶到地球。 宇生說的證據也較為缺乏,特別是缺乏由有機物到原始生命這一重要階段的證據。 培養學生嘗試運用證據和邏輯作出推測。【過渡】關于生命起源的學說到目前為止尚未定論,真理的大門仍沒有完全打開,所以還需要同學們努力學習,投入到科學探索之中。現代生物學中,科學家對海洋化學起源說持贊成觀點的較多,請同學們結合本節課的學習,想一想:在現在的環境條件下,地球上會不會再形成原始生命? 學生分析推測。 不會,因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時所需要的環境條件,現在的海洋成分也發生了改變。環節三 拓展延伸 【中國天眼探索地外文明】 閱讀相關資料。 知識拓展。環節四 總結 【概念圖】請同學們以概念圖或思維導圖的形式來總結本節課所學主要內容。 總結主要內容,梳理知識框架。 培養學生繪制概念圖以及思維導圖的能力。環節五 隨堂練習 【例題講解】講解兩道課堂練習。 完成隨堂練習。 對主要內容進行考查,及時掌握學生情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