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9課《對外開放》教材地位、作用第三單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主要講述 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后, 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歷史。 改革開放 30年來我國城鄉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國之路。《第9課 對外開放》 是本單元的第3課,教學內容共分三部分, 一是經濟特區的建立; 二是對外開放區域的擴大; 三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本課教學內容在這一單元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上承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下啟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 涉及一定的歷史、 地理知識, 綜合性很強。因此, 對外開放這節課在本單元教學內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題與課時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編版教材《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時)。課標要求了解深圳特區的發展,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學習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知道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 了解我國對外開放領域逐步擴大的過程, 認識對外開放的巨大作用; 理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 了解認識歷史的多種途徑和方式, 提高觀察地圖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學會分析和評價歷史, 在了解對外開放史實的基礎上,理解對外開放對中國發展的重大意義, 在運用地圖了解對外開放進程的過程中, 掌握觀察和分析地圖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識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們要毫不動搖的堅持; 認識開放的重要性, 培養面向世界的意識; 培養學生開放的胸懷。【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經濟特區的建立。教學難點:我國的對外開放格局,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評價任務任務一:通過本課的學習,知道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 了解我國對外開放領域逐步擴大的過程, 認識對外開放的巨大作用;任務二:通過本課的學習,理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 了解認識歷史的多種途徑和方式, 提高觀察地圖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資源與建議準備: 1.多媒體課件;2.學生完成相應預習內容;3.學生課前查閱相關背景資料, 搜集有關資料。建議:教法: 借助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通過直觀演示法、 活動探究法、 集體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民主、 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學法: 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思考評價法、 分析歸納法、 自主探究法、 總結反思法。學習過程一、新課導入【圖片導入】:播放課件素材—雕像“拓荒牛”下圖中的這個雕像名稱叫“拓荒牛”,它位于深圳市委大院門前,是深圳的標志。 1980 年, 深圳的創業者們就像這頭拓荒牛一樣,任勞任怨,無私奉獻,把一個貧窮的邊陲小鎮,開墾成為一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國際大都市。 大量外國投資的涌入讓深圳的發展步入快車道,似乎每一天都在發生改變。 現在,這座新興城市早已經今非昔比。 “拓荒牛”代表了深圳這種開拓、 勤勉的精神。 那么,深圳為什么能獲得這么快速的發展 中國對外開放還取得了哪些舉世矚目的成就 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 9 課《對外開放》 。【設計意圖】 由圖片素材直接導入, 再加上教師導言渲染氣氛, 激發了學生的課堂興趣,調動了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二、出示題目及目標(見上)三、講授新課(一) 尋夢——為何開放展示材料材料一 在開放前的深圳, 曾經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 “寶安只有三件寶, 蒼蠅、 蚊子、 沙井蠔。 十屋九空逃香港, 家里只剩老和小。 ”結合材料分析, 為什么內地居民會從深圳逃往香港?提示:為了改變深圳貧窮落后的面貌, 國家調整了對外政策, 實行對外開放。材料二 鄧小平參觀美國福特公司汽車制造廠, 這家工廠每天生產 1200 輛小汽車, 當時中國的汽車年產量大約是 1.3 萬輛。這組數據說明什么問題?怎樣縮小這樣的差距?總之, 實行對外開放是中國發展的必然要求, 是中國富強的必由之路。教師過渡:1978 年 12 月 18 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二) 追夢——嘗試開放(經濟特區的建立)1.教師講述什么是經濟特區。并提問:首先什么時間建立的四個經濟特區?都是什么?(1)教師講述:我國的經濟特區是指國家劃出一定范圍,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體制的地區。(2) 1980年,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2.教師接著提問:經濟特區的建立有何特點?提示: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管理體制,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并在進出口、減免稅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3.小組合作探究:閱讀教材結合地圖說說為什么第一個開放的是深圳?4.教師繼續提問:經濟特區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提示:設立經濟特區,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5.小組合作探究:當今我國的對外開放和代中國的開放一樣嗎 為什么?小組討論,交流成果:(1)前提不同:近代開放是在國家主權的獨立完整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的被迫開放;現代開放則是在維護國家主權完整前提下的主動開放。(2)目的不同:近代開放是適應列強對華侵略的需要;現代開放則是為了發展經濟。(3)后果不同:近代開放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漸加深并日貧困;現代開放則使國家逐漸走向富強。(三) 筑夢——擴大開放(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1.列出學習目標 , 學生分組解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 同學到講臺分享, 概括出對外擴大開放的基本情況。2.多媒體展示《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示意圖》。2.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歸納對外開放格局的基本情況。提示:1984 年, 開放 14 個沿海城市。1985 年, 中國又把長江三角 洲、 珠江三角 洲和閩南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隨后又把經濟開放區擴展到遼東半島、 山東半島及其他沿海地區的一些市縣。1988 年, 海南島被劃為經濟特區。1990 年, 上海浦東開發區建立起來。1992 年, 對外開放的地域向縱深推進, 包括沿江城市、 陸地邊境城市、 內地省會和自 治區首府。3.結合所學,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格局是什么?提示:中國形成了“經濟特區一沿海開放城市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4.小組合作探究: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點?如何理解這些特點?5.回顧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對外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的對外開放有哪些本質的不同?并思考對我們當今社會的啟示。啟示:(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多媒體展示圖片:2.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歸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情況。提示:3.教師講述:什么是世界貿易組織?提示:負責制定和監督多邊貿易規則;組織多邊貿易談判;解決貿易爭端。4.探究:中國為什么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提示:①中國需要世界。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發展中國家若不想長期落后、被動挨打,就必須順應潮流,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加入世貿組織,中國不僅有分享經濟全球化成果的權力,還能夠參加制定有關規則,在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中把握主動權。可以加快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增強國力。②世界需要中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其巨大的需求潛力將轉化為現實的購買力,為全球提供一個誘人的大市場。世貿組織幾任總干事先后在不同場合表達過相同的意愿:WTO亟須中國帶來新的生機和平衡。5.小組合作探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中國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提示:機遇: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等。挑戰:中國仍屬于發展中國家科技水平和經濟水平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常處于不利地位等。【課堂總結】40 年的改革開放,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40年的探索和實踐向世人有力的證明: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沒有改革開放,就不會有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2001年11月又加入了世貿組織,給我國帶來了機遇,又帶來了挑戰。但我們仍然要迎難而上,最終實現我國的強國之夢。【板書設計】{設計目的}采用要點式板書,利用框架結構形象、 直觀展示本節課知識, 具有系統性、 概括性特點、 利于學生掌握記憶, 同時形成整體性的認識。課堂檢測一、選擇題:1.(2021 年云南)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 中國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 1980 年, 中央決定在廣東、 福建兩省興辦四個經濟特區。 后來發展成為經濟特區代表和對外開放“窗口” 的是( )(指向任務一)A. 深圳 B. 珠海 C. 汕頭 D. 廈門【答案】 A2.(2021 年江西) 小唐同學暑假要完成一份關于中國 20 世紀 80 年代對外開放的調查報告, 他應該實地考察( )(指向任務一)A. 南昌 B. 浦東 C. 廈門 D. 武漢【答案】 C3.(2021 年青海) 1978 年后,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 中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 下列城市或地區對外開放的先后順序是( )(指向任務一)①深圳 ②上海 ③西寧 ④環渤海地區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③④②①【答案】 C4.(2021 年江蘇南京) 如圖所示局面的形成, 開始于( )(指向任務一)A. 首個自治區成立B. 經濟特區的建立C. “一國兩制” 構想的提出D. “一帶一路” 建設的深入【答案】 B5.(2021 年湖北鄂州) 讀表, 提煉反映的主題( )(指向任務一、二)時間 1980 年 1984 年 1990 年 2001 年事件 成立四個經濟特區 開放 14 個沿海城市 上海浦東開發區成立 加入世貿組織A.實行經濟體制改革 B.實行對外開放C.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D.規劃中國夢宏偉藍圖【答案】 B6.(2021 年江蘇鎮江) 以下所列四個城市體現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 這格局是( )(指向任務一)A. 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經濟特區--內地B. 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C. 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內地D. 沿海經濟開放區--經濟特區--內地--沿海開放城市【答案】 B7.(2020 年湖南株洲) 1984 年, 鄧小平視察了深圳、 珠海、 廈門經濟特區后說: “特區是個窗口, 是技術的窗口, 管理的窗口, 知識的窗口, 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 ”這句話概括了我國設立經濟特區的( )(指向任務一)A.背景 B.條件 C.作用 D.格局【答案】 C8.(2020 年四川成都) 在我國改革開放篳路藍縷的創業路上, 有兩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 一座作為“試驗田” , 在 1980 年率先擁抱世界; 另--座雖為“舊窗口” , 卻在 1990 年煥發出了新活力。 這兩座城市分別是( )(指向任務一)A.寧波、 汕頭 B.深圳、 海口 C.深圳、 上海 D.廈門、 珠海【答案】 C9.(2021 年內蒙古通遼) 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 加入這個主流, 可以充分分享國際分工利益,與世界先進經濟技術同步前進。 ……可以幫助中國經濟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 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新途徑, 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新的空間。 “……” 應是( )(指向任務二)A. 建立經濟特區 B. 實施“一帶一路” 倡議C.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D. 成立亞投行【答案】 C10.(2019年山東濱州)1980年,我國設立深圳等經濟特區;1984年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1988年,建立海南島經濟特區;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1992年,開放內陸部分省會城市和沿江沿邊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設立上海自由貿易區。以上史實主要說明了我國( )(指向任務一、二)A.擴大開放融入世界 B.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C.國際地位逐步提高 D.城鄉一體化水平不斷提高【答案】A史料分析題 (指向任務一、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制定規則和競爭的有利位置。 ……從 2002年至 2011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 10 年間, 中國貨物貿易額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中國共產黨簡史》(1) 請寫出圖 3 中①處對外開放的“窗口” 城市名稱。 此圖反映出我國形成了怎樣的對外開放格局?(2) 根據材料三, 概括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意義。(3) 通過對這一主題的探究, 你有什么感悟? (寫出一點即可)【答案】(1) 深圳; “經濟特區一沿海開放城市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內地” 的全方位、 多層次、 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2) 標志著中國逐漸融入全球經濟體系, 有利于中國參與制定國際貿易規則; 擴大對外開放, 促進經濟發展。(3)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堅持改革開放; 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學后反思1.請嘗試繪制本節課重要知識的思維導圖。2.學完本課,你收獲了什么方法 有什么感悟 你還有什么困惑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