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植物生長素生長素的發現過程重難點 題型 分值重點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選擇題 2-4植物生長素發現過程的實驗方法生長素的生理作用難點 生長素發現過程的實驗方法生長素的作用特點在單側光的照射下植物表現出朝向光源方向生長的現象叫作向光性,正是對向光性的研究,引導著人們揭示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奧秘,也正是在研究植物向光性的過程中發現了第一種植物激素——生長素。一、達爾文的實驗組別 實驗過程 現象 實驗結論① 向光彎曲生長 Ⅰ. 證明單側光照射能使胚芽鞘的尖端產生某種“影響”,并傳遞到下部的伸長區,造成背光面生長快; Ⅱ.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② 不生長,不彎曲③ 直立生長④ 向光彎曲生長對達爾文實驗的分析:1. 實驗①②自變量是什么?可以看出向光性與什么有關?尖端的有無;胚芽鞘的向光性與尖端有關。2. 實驗①③自變量是什么?可看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哪里?尖端是否有單側光照;感光部位在尖端。3. 實驗①④對照能得出什么結論?尖端以下不是感光部位。4. ③④都是實驗組,它們被稱作什么實驗?③④能說明什么?對比試驗。感光部位是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5. 發生彎曲的是什么部位?該部位兩側生長情況相同嗎?發生彎曲的是尖端以下部位;背光面生長比向光面快。二、鮑森·詹森的實驗1. 實驗過程與現象切去胚芽鞘尖端不生長,不彎曲。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瓊脂片彎曲生長。2. 實驗結論: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三、拜爾的實驗1. 實驗過程與現象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側,置于黑暗中培養,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對側彎曲生長。2. 實驗結論:胚芽鞘彎曲生長是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該實驗為什么要在黑暗中行?排除光照可能對實驗結果造成的干擾。根據達爾文、詹森、拜爾等一系列實驗結果,能得出什么結論 胚芽鞘的尖端產生的影響可能是一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的分布不均勻造成了胚芽鞘的彎曲生長。四、溫特的實驗1. 實驗過程其中實驗組是B,對照組是A。A與B對照說明造成胚芽鞘彎曲生長的是胚芽鞘尖端產生的某種物質。設置A組的目的是排除瓊脂塊本身的化學物質對胚芽鞘的影響。2. 實驗結論:引起胚芽鞘彎曲生長的確實是一種化學物質,溫特將其命名為生長素。五、生長素的化學本質1934年,首先從人尿中分離出與生長素作用相同的物質——吲哚乙酸,直到1946年才從高等植物中將其分離出來,并確認它是IAA。植物體內與IAA相同效應的物質還有萘乙酸(PPA)、吲哚丁酸(IBA)等,都屬于生長素。六、對植物具有向光性的解釋植物的向光性是由生長素分布不勻造成的,單側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于向光一側,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背光一側細胞生長快,向光一側細胞生長慢,從而造成向光彎曲。除了單側光,生長素的分布還受重力、運動等因素的影響,在重力的作用下,近地一側的生長素含量高,遠地一側的生長素含量低。旋轉導致外側生長素的含量高,內側的生長素含量低。歸納總結:判斷植物“長不長、彎不彎”的簡單方法(1)判斷“長不長”:看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能否獲得生長素。①能獲得生長素,則生長。②不能獲得生長素,則既不生長也不彎曲。(2)判斷“彎不彎”:看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生長素的分布是否均勻。①若生長素分布均勻,則直立生長。②若生長素分布不均勻,則彎曲生長。七、植物激素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和乙烯均屬于植物激素,是在植物體內產生的,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植物激素作為信息分子,幾乎參與調節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動。問題探究:植物激素和動物激素有何異同?提示:不同點:1. 分泌部位 植物激素無專門的分泌器官,是由植物體的一定部位產生的;動物激素是由內分泌腺或內分泌細胞產生的。2. 作用部位:植物激素不作用于特定的器官;動物激素作用于特定的細胞、器官。3. 化學本質:植物激素為有機小分子物質;動物激素為蛋白質類、固醇類、氨基酸衍生物類等。相同點:都是從產生部位運輸到作用部位發揮作用,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點,都起調節作用。例題1 在生長素的發現過程中,很多科學家進行了的相關探究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達爾文的實驗證明了有某種化學物質從尖端傳遞到下面B. 鮑森 詹森的實驗說明尖端產生的“影響”能夠透過瓊脂C. 溫特的實驗必須在單側光下進行,否則不能得出支持達爾文假說的結論D. 拜爾的實驗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生長素分布不均造成的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生長素發現過程的探究實驗,難度中等。按照達爾文的實驗提出的假說,可能是單側光照使幼苗尖端的產生的某種“影響”傳遞至到下部,引起下部生長,并沒有實驗證明,A錯誤;鮑森·詹森選用瓊脂將尖端和下部隔開,胚芽鞘仍可以生長,說明尖端產生的“影響”能運輸到尖端下部,B正確;溫特的實驗在光下或黑暗中均可進行,不必必須需要單側光下進行,C錯誤;拜爾的實驗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而造成的,D錯誤。例題2 如圖所示,圖a、b、c為對胚芽鞘做不同處理的實驗,圖d為一植株被紙盒罩住,紙盒的一側開口,有單側光照。下列對實驗結果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圖a、b向光彎曲生長,圖c背光彎曲生長B. 圖a直立生長,圖b、c向光彎曲生長C. 圖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轉紙盒,一段時間后,植株向左彎曲生長D. 圖d中如果將紙盒和植株一起旋轉,則植株向紙盒開口方向彎曲生長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不同條件下胚芽鞘的彎曲情況,難度較大。a生長素不能通過玻璃片,a直立生長,A錯誤;c由于含生長素的瓊脂塊放在向光側,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背光彎曲生長,B錯誤;d若果只轉動盒子,因此胚芽鞘向右彎曲生長,C錯誤;d如果將紙盒和植株一起旋轉,則只有小孔部位受到單側光照射,胚芽鞘會彎向小孔生長,D正確。(答題時間:30分鐘)1. 在植物生長素的早期研究中,達爾文父子做出下列實驗,如下圖所示。下列屬于該實驗的結論是( )A. 頂端合成生長素不需要光,光影響分布B. 苗尖端下面背光面的細胞要多,長得快C. 頂端接受光的刺激使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D. 該實驗揭示了植物向光性現象的原理2. 1913年丹麥植物學家鮑森·詹森為了檢驗達爾文的化學物質假說,進行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該實驗不能證明( )A. 尖端產生了某種化學物質 B. 感受光的部位是在苗的尖端C. 云母片阻礙了某種物質的傳遞 D. 彎曲生長的部位不是在苗的尖端3. 1914年,匈牙利的科學家拜爾將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側,結果胚芽鞘向對側彎曲生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該實驗在黑暗中進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勻對實驗結果的影響B. 該實驗結果證明胚芽鞘尖端確實能產生促進生長的吲哚乙酸C. 該實驗中的對照組是無尖端的胚芽鞘,結果是不生長也不彎曲D. 該實驗證明了生長素在植物體內只能從形態學上端向下端運輸4. 對兩位科學家所做向光性實驗的分析,錯誤的是( )A. 實驗2兩組相互對照B. 實驗1應以不做處理的胚芽鞘為對照組C. 實驗2證明彎曲生長是因“影響”在尖端分布不均勻造成的D. 實驗1證明尖端產生的“影響”可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5. 溫特通過實驗證明造成胚芽鞘向光彎曲的刺激確實是一種化學物質,并把這種物質命名為生長素。下列對溫特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 溫特將吲哚乙酸命名為生長素B. 放接觸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的胚芽鞘是實驗組C. 放未接觸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的胚芽鞘是對照組D. 該實驗中瓊脂塊上所放的胚芽鞘尖端的數量為無關變量6. 科學家對生長素發現過程所給的結論中,錯誤的是( )A. 達爾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單側光刺激,向伸長區傳遞某種“影響”使胚芽鞘向光彎曲B. 拜爾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生長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C. 鮑森 詹森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D. 溫特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確實是一種化學物質造成的7. 下列有關生長素及其發現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 鮑森·詹森實驗是將胚芽鞘尖端切下,并移至一側,置于黑暗中培養B. 拜爾的實驗結論是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C. 溫特的實驗結果證實,造成胚芽鞘彎曲的化學物質是吲哚乙酸D. 1931 年科學家首先從人尿中分離出具有生長素效應的化學物質*8. 如圖是關于生長素發現的相關實驗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實驗③探究的是植物的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還是尖端下面一段B. 實驗④中的單一變量是瓊脂塊是否與胚芽鞘尖端接觸過C. 實驗⑤的結論是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刺激(物質)可以透過瓊脂塊D. 實驗①②③都能驗證單側光照射引起尖端產生的刺激(物質)發生橫向移動9. 1928年,荷蘭科學家溫特為了研究植物的向光性,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A瓊脂塊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瓊脂塊上沒有胚芽鞘尖端。①~⑥是在黑暗環境中對切去尖端的胚芽鞘進行的不同處理。請回答問題:(1)在溫特之前,科學家研究初步認為,胚芽鞘向光生長是由 部位產生某種化學物質向下運輸后引起的,溫特推想這種物質也可以擴散到瓊脂塊中。(2)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②的現象說明A瓊脂塊中確實含有某種化學物質,且這種物質的作用是 。(3)③和④的現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夠向該物質分布 (多/少)的一側彎曲生長;設置⑤和⑥組的目的是排除 對胚芽鞘生長的影響。(4)溫特把這種物質命名為生長素。后來的研究發現,該物質的化學本質是 。10. 如圖所示,甲、乙分別用不透光的錫紙套在燕麥胚芽鞘的不同部 位,丙、丁、戊則分別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到燕麥胚芽鞘的不同部位,甲、乙、丙、丁從左側給予光照,戊均勻光照,培養一段時間。(1)胚芽鞘的生長情況是(填下列序號):甲____;乙____;丙____;丁_____;戊____。①直立生長;②向右彎曲;③向左彎曲;④不生長也不彎曲(2)要探究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應該是________與_______ 作對照。(3)據此實驗推測,生長素的合成部位是 ________,而向光彎曲的部位是________,這 是通過丁與正常胚芽鞘的對比得出的結論。(4)據此實驗推測,單側光對生長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C 解析:本題考查達爾文父子的實驗預計結果分析,難度中等。該實驗不能說明尖端可以產生生長素,A錯誤;該實驗不能說明背光面的細胞數目多,B錯誤;由圖可知,頂端接受光的刺激使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C正確;該實驗未揭示植物向光性現象的原理,D錯誤。2. B 解析:本題考查鮑森·詹森的實驗以及結果分析,難度中等。詹森通過實驗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刺激”可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A正確;要證明苗尖是感光部位,需要設立對照試驗:一組的尖端用不透光的金屬小套遮擋,讓其不感受到光;另一組尖端以下部位用不透光的金屬小套遮擋,讓其不感受到光,B錯誤;兩組實驗結果不同,說明化學物質可以穿過明膠,不能穿過云母片,C正確;由于插入云母片的一組不生長,說明彎曲生長的部位不是在苗的尖端,D正確。3. A 解析:本題考查拜爾的實驗以及結果分析,難度中等。因為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所以該實驗在黑暗中進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勻對實驗結果的影響,A正確;拜爾的實驗沒能證明尖端確實能產生某種物質,更沒有命名該物質是生長素,溫特的實驗證明尖端確實能產生某種物質,該物質是生長素,B錯誤;拜爾的實驗沒有設置空白對照組,C錯誤;該實驗能說明生長素可從形態學的上端運輸到形態學的下端,但不能說明生長素不能反過來運輸,D錯誤。4. C 解析:本題考查鮑森·詹森和拜爾關于向光性實驗的比較,難度中等。實驗2兩組尖端放置位置不同,所以相互對照,A正確;實驗1應該以不作處理的胚芽鞘為對照組,B正確;實驗2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放置的位置不同,導致尖端下部生長素分布不均勻造成的,C錯誤;實驗1證明尖端產生的“影響”可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D正確。5. A 解析:本題考查溫特的實驗分析,難度中等。1928年,溫特所做的實驗流程是: ①實驗組:將接觸過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側,結果胚芽鞘向未放瓊脂塊的一側彎曲生長;②對照組:未接觸過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瓊脂塊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側,結果胚芽鞘不彎曲,不生長。可見,該實驗的自變量為瓊脂塊是否與胚芽鞘尖端接觸過,瓊脂塊上所放的胚芽鞘尖端的數量為無關變量 該實驗證明了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一種化學物質引起,溫特認為這可能是一種和動物激素類似的物質,并將其命名為生長素。綜上分析,A錯誤,B、C、D正確。6. B 解析:本題考查科學家對生長素發現的實驗結論,難度中等。達爾文通過燕麥胚芽鞘的四組對照實驗最終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單側光刺激,向伸長區傳遞某種“影響”使胚芽鞘向光彎曲,A正確;拜爾證明了胚芽鞘彎曲生長的原因是尖端產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并未提出“生長素”的概念,B錯誤;鮑森 詹森通過實驗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刺激”可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C正確;溫特的實驗證明造成胚芽鞘彎曲的“刺激”確實是一種化學物質,并命名為生長素,D正確。7. D 解析:本題考查生長素的發現實驗以及實驗結果,難度中等。鮑森·詹森實驗是切去胚芽鞘尖端+單側光→不彎曲,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瓊脂片+單側光→彎曲,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刺激可以透過瓊脂片,A錯誤;拜爾實驗的結論是尖端產生某種化學物質,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胚芽鞘彎曲生長,B錯誤;溫特實驗的結果證實:胚芽鞘尖端產生了某種物質,向下運輸,促進下部生長,并把這種物質命名為生長素,但他沒有提出生長素的化學成分是吲哚乙酸,C錯誤;1931年科學家首先從人尿中分離出具有生長素效應的化學物質,D正確。8. D 解析:本題考查生長素發現的實驗分析,難度較大。實驗③的自變量是錫箔小帽的位置不同,該實驗是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A正確;實驗④中的自變量是瓊脂塊是否與胚芽鞘尖端接觸過,B正確;實驗⑤的處理方法是在胚芽鞘尖端和胚芽鞘下部之間插入瓊脂塊,給以單側光照射后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該實驗說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刺激(物質)可以透過瓊脂塊,運輸到下部,引起尖端下部生長,C正確;實驗①的自變量是胚芽鞘尖端的位置,不是單側光照,因此不能驗證植物向光性原因,D錯誤。9. (1)胚芽鞘尖端 (2)促進生長 (3)少 瓊脂塊 (4)吲哚乙酸解析:本題考查溫特的實驗過程以及結果分析,難度中等。(1)在溫特之前,科學家研究初步認為,胚芽鞘向光生長是由胚芽鞘尖端部位產生某種化學物質向下運輸后引起的。(2)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②直立生長,說明A瓊脂塊中確實含有某種化學物質,且這種物質的作用是促進胚芽鞘生長。(3)③和④胚芽鞘均彎向放置瓊脂塊對策生長,表明胚芽鞘能夠向該物質分布少的一側彎曲生長;設置⑤和⑥組的目的是作為對照,以排除瓊脂塊對胚芽鞘生長的影響。(4)溫特把這種物質命名為生長素,后來的研究發現,該物質的化學本質是吲哚乙酸。10. (1)① ③ ① ④ ② (2) 甲 乙(3)胚芽鞘尖端 尖端下面一段 (4) 單側光使生長素分布不均,背光側多于向光側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單側光對胚芽鞘的影響以及作用機理,難度中等。(1)甲中,胚芽鞘尖端被遮住,不能接受到單側光照射,因此生長素分布均勻,甲直立生長;乙中,尖端接收到單側光照射,導致生長素分布不均勻,因此乙向光彎曲生長即向左彎曲;丙中,由于生長素不能透過云母片,且云母片豎直插入尖端,導致兩側生長素濃度均勻,因此丙直立生長;丁中,由于云母片水平插入胚芽鞘尖端以下,導致尖端產生的生長素不能運輸到下面,所以丁不能生長;戊中,云母片沒有完全插入尖端以下,導致左邊生長素濃度高,右邊沒有生長素,所以戊向右彎曲生長。(2)要探究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應該是甲和乙兩組作對照。(3)據此實驗推測,生長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一段,這是通過丁與正常胚芽鞘的對比得出的結論。(4)據此實驗推測,單側光對生長素的作用是單側光使生長素分布不均,背光側多于向光側。生長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特點重難點 題型 分值重點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選擇題 2-4植物生長素發現過程的實驗方法生長素的生理作用難點 生長素發現過程的實驗方法生長素的作用特點一、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1. 生長素的產生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葉、發育的種子,色氨酸可轉化成生長素。2. 生長素的分布:生長素在植物各器官中都有分布,大多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組織、形成層、發育中的種子和果實等處。3. 運輸特點:(1)橫向運輸 從胚芽鞘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2)極性運輸 在胚芽鞘、芽、幼葉和幼根中,生長素只能從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下端,而不能反過來運輸,只能單方向運輸。(3)非極性運輸 在成熟組織中,生長素可以通過輸導組織進行非極性運輸。生長素的非極性運輸和其他有機物的運輸沒有區別。4. 運輸方式 主動運輸。二、生長素的生理作用1. 生長素的作用方式:給細胞傳達信息,起調節細胞生命活動的作用。2.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在植物體內,生長素在細胞水平上起著促進細胞伸長、誘導細胞分化等作用;在器官水平則影響器官的生長、發育,如促進側根和不定根發生,影響花、葉和果實發育等。生長素首先與細胞內某種蛋白質——生長素受體特異性結合,引發細胞內發生一系列信號轉導過程,進而誘導特定基因的表達,從而產生效應。3. 生長素的作用特點(1)不同濃度生長素對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①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對某一器官的影響:生長素在濃度較低時促進生長,在濃度較高時則抑制生長。②促進生長與“器官種類”有關,敏感性由大到小表現為根>芽>莖。不同的芽對生長素的敏感度不同,側芽的敏感性大于頂芽。頂芽產生的生長素逐漸向下運輸,枝條上部的側芽生長素濃度較高。側芽對生長素濃度比較敏感,因此它的發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現出頂端優勢。去掉頂芽后,側芽處的生長素濃度降低,側芽萌動、加快生長。在農業生產上,農民適時摘除棉花的頂芽以促進側芽的發育,從而使它多開花、多結果。園藝師適時修剪景觀樹木,讓樹木發出更多的側枝,使樹型圓潤、豐滿。(2)生長素所發揮的作用還與植物細胞的成熟情況有關,幼嫩的細胞對生長素敏感,衰老細胞比較遲鈍。例題1 下列關于生長素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單側光不影響胚芽鞘中生長素的產生,但是影響生長素的分布B. 一定濃度的生長素只能促進或抑制植物生長,而對發芽沒有影響C. 根的向地生長和莖的背地生長都說明了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D. 在單側光的刺激下,通過極性運輸使得向光側與背光側生長素分布不均勻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生長素的運輸和作用特點,難度中等。單側光不影響胚芽鞘中生長素的產生,但是會導致生長素從尖端的向光側向背光側運輸,進而影響生長素的分布,A正確;一定濃度的生長素能促進或抑制植物生長,也能促進或抑制芽的生長,B錯誤;根的向地生長說明了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而莖的背地生長只能體現生長素的促進作用,C錯誤;在單側光的刺激下,通過橫向運輸使得向光側與背光側生長素分布不均勻,D錯誤。例題2 將一株正在生長的植物水平放入正在太空中飛行的航天飛機的暗室內,暗室朝向地心的一側開一個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圖1所示;圖2表示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對植物莖生長的作用情況。請判斷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 一段時間后,圖1所示植物莖的生長方向是彎向光源B. 若圖1中莖的背光側的生長素濃度為m,則其向光側的生長素濃度p的范圍是0<p<mC. 圖2曲線上HC段表示隨著生長素濃度的增大,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促進作用逐漸減弱D. 若把圖1裝置放回地球,同時去掉光源,植物莖的遠地側的生長素濃度為m,則近地側的生長素濃度r的范圍是0<r<m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外界因素對生長素分布的影響、生長素的作用特點,難度較大。在失重的狀態下,重力對生長素的分布沒有影響,而單側光仍能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勻,使向光側生長素分布少,背光側生長素分布多,引起莖向著光源方向生長,A正確;若此時莖的背光側的生長素的濃度為m,因為向光側的生長素分布少且生長慢,其濃度范圍應該大于0小于m,B正確;曲線上HC段表示隨著生長素濃度的增加,對植物生長的促進作用逐漸減弱,C正確;若把圖1的裝置放回地球上,由于重力的影響,莖的近地側生長素的濃度大于遠地側,且促進生長的效果大于遠地側,故若遠地側生長素濃度為m,則莖的近地側生長素的濃度范圍是大于m小于2m,D錯誤。(答題時間:30分鐘)1. 生長素(IAA)是人類最早發現的一種植物激素。鋅是色氨酸合成酶的組分,缺鋅時導致由吲哚和絲氨酸結合而形成色氨酸的過程受阻,色氨酸含量下降,從而影響IAA的合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生長素的合成可反映基因對生物性狀的直接控制B. 人類最先從高等植物體內發現并提取出了生長素C. 植物細胞內色氨酸只能作為合成生長素的原材料D. 在植物體內生長素的極性運輸不受單側光的制約2. 下列關于植物生長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生長素是由植物特定器官合成的微量有機物B. 植物細胞的成熟程度不會影響生長素作用的發揮C. 植物的頂端優勢與頂芽產生的生長素通過極性運輸在側芽處積累有關D. 胚芽鞘背光側和向光側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導致了向光性的產生3. 下列有關植物生長素及運輸方式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 在成熟組織中,生長素可以通過韌皮部進行非極性運輸B. 在太空中,植物的根不會表現出向地彎曲生長的特性C. 溫特實驗中,如果將瓊脂塊放置正中間,并給予單側光照射,生長素會在瓊脂塊中進行橫向運輸D. 在存在呼吸抑制劑的條件下,極性運輸會受到抑制*4. 如圖表示植物生長素對植物生長作用效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產生頂端優勢的植株側芽生長素濃度大于cB. 用A、B點對應濃度的生長素處理扦插枝條,則生根效果基本相同C. 在利用生長素作用原理來培育無子番茄時,所用生長素濃度應低于cD. 若胚芽鞘向光側生長素濃度為m,則其背光側生長素濃度可能大于2m*5. 請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用圖甲①②兩個裝置進行實驗,可了解蠶豆的生長與單側光的關系B. 若圖甲④中莖的背光側的濃度為g,則向光側濃度可能在m~e之間C. 如果將裝置④放在勻速旋轉器的圓心上,一段時間后該植物的莖彎曲生長D. 若圖甲①中植物莖的遠地側生長素濃度為m,則近地側生長素濃度的大于2m6. 下圖表示生長素濃度對離體根、芽和莖生長的影響。從圖中不能得到的結論是( )A. M、N、P三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分別是促進根、芽、莖生長的最適宜濃度B. Q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能促進芽、莖的生長,而對根是抑制生長C. 三種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依次是莖>芽>根D. 同一生長素濃度對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不同7. 如圖示黃化燕麥幼苗中生長素相對含量的分布,據所學知識和圖中信息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生長素主要在生長活躍的部位合成B. b點所對應的細胞體積比a點所對應的細胞體積大C. a點對應濃度的生長素作用于d點可能會抑制d點細胞的生長D. a點生長素濃度較高是由b、c點細胞合成的生長素運輸到a點所致8. 下列關于植物生長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燕麥胚芽鞘中生長素的極性運輸與光照方向有關B. 扦插時,留有芽和幼葉的插條易生根成活,主要因為芽和幼葉能產生生長素C. 頂芽生長占優勢時,側芽附近生長素濃度較低,生長受到抑制D. 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生長素的濃度越低,促進生長作用越強9. 回答下列有關生長素的問題。(1)當植物表現出頂端優勢時,頂芽產生的生長素運到相鄰側芽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2)某研究小組探究避光條件下生長素濃度對燕麥胚芽鞘生長的影響。胚芽鞘去頂靜置一段時間后,將含有不同濃度生長素的瓊脂塊分別放置在不同的去頂胚芽鞘一側,一段時間后測量并記錄彎曲角度(α)。下圖為實驗示意圖。①α的范圍為________________(填180°≥α>0°、180°≥α≥90°或90°≥α>0)。②在兩組實驗中若α相同,則瓊脂塊中含有生長素的濃度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③若想在細胞水平上證明生長素對胚芽鞘生長的影響,可以取彎曲處做________(填橫切或縱切)片制成裝片,用顯微鏡觀察、測量兩側細胞的平均長度,做出比較。(3)下圖是根、莖對生長素作用的反應曲線,圖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側的是________、莖的遠地側的是________。*10. 圖甲表示植物橫放之后根的向地性生長和莖的背地性生長,圖乙表示不同濃度生長素對根和莖生長的影響。請回答下列問題:(1)若圖甲中A處的生長素濃度為圖乙中的m,則B處的生長素濃度范圍為__________。根的向地性生長能否體現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 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由圖乙可以看出,不同生長素濃度對植物同一器官的促進作用________(填“一定相同”、“一定不同”或“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2)生長素的合成部位為__________。生長素的極性運輸發生在器官的______(填“幼嫩”或“成熟”)部位,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是否受光照影響 _______(填“是”或“否”)。(3)某實驗小組為證明莖產生頂端優勢的原因是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從而抑制了側芽的生長,進行了如下實驗。請把下列實驗補充完整:①正常的植株,不做處理,觀察側芽生長情況。②去除頂芽,在頂端放置一個_________________瓊脂塊,觀察側芽生長情況。③去除頂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觀察側芽生長情況。1. D 解析:本題考查生長素的化學本質、合成以及運輸,難度中等。生長素不是蛋白質,其合成需要酶的催化,而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屬于基因對生物性狀的間接控制,A錯誤;人類最先從人的尿液中提取出了生長素,B錯誤;色氨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之一,因此,植物細胞內色氨酸也是合成蛋白質的原材料,C錯誤;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是植物的固有屬性,不受外界條件的制約,D正確。2. C 解析:本題考查生長素的作用特點,難度中等。吲哚乙酸即生長素,是由植物特定部位合成的微量有機物,A錯誤; 成熟的細胞對生長素不敏感,故細胞的成熟情況會影響生長素作用的發揮,B錯誤; 植物的頂端優勢與頂芽產生的生長素通過極性運輸在側芽處積累有關,即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到側芽,導致側芽附近生長素濃度較高,發育受到抑制,C正確; 胚芽鞘向光生長是由于單側光照下,生長素由向光側向背光側轉移,背光側比向光側生長素分布多,生長快,D錯誤。3. C 解析:本題考查生長素的運輸方向以及運輸方式,難度中等。在成熟組織中,生長素可以通過韌皮部進行非極性運輸,A正確;在太空的環境中,不具有重力,所以不具有根的向地性;B正確;植物發生橫向運輸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瓊脂塊不能感受單測光的刺激,生長素在無尖端的胚芽鞘上不會發生橫向運輸,C錯誤;極性運輸屬于主動運輸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故極性運輸的速率與細胞呼吸強度有關,D正確。4. D 解析:本題考查生長素濃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難度較大。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積累在側芽部位,使側芽部位的生長素濃度過高而抑制生長,從而表現為頂端優勢,所以,產生頂端優勢的植物側芽生長素濃度大于c,起抑制作用,A正確;由于A、B點在圖示中促進作用相同,所以用A、B點所對應濃度的生長素處理扦插枝條則生根效果相同,B正確;低濃度的生長素可促進子房發育為果實,故在利用生長素作用原理來培育無子番茄時,所用生長素濃度應低于c,C正確;向光性實驗中胚芽鞘背光側的生長素濃度大于向光側,且背光側生長速度大于向光側,所以若胚芽鞘向光側生長素濃度為m,則其背光側生長素濃度應大于m、同時小于2m,以保證背光側的生長效應強于向光側,D錯誤。5. C 解析:本題考查與生長素相關的實驗分析,難度較大。據圖分析,用③和④進行對照可知生長與單側光的關系,A錯誤;若圖甲④中莖的背光側的濃度為g,則向光側濃度可能在0~g之間,B錯誤;如果將裝置④放在勻速旋轉器的圓心上,一段時間后該植物的莖仍彎向窗口生長,C正確;若把圖1的裝置放回地球上,由于重力的影響,莖的近地側生長素的濃度大于遠地側,且促進生長的效果大于遠地側,故若遠地側生長素濃度為m,則莖的近地側生長素的濃度范圍是大于m小于2m,D錯誤。6. C 解析:本題考查生長素的作用特點,難度中等。M、N、P三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分別對根、芽、莖的生長促進作用最強,分別是促進根、芽、莖生長的最適宜濃度,A正確;Q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能促進芽、莖的生長但是抑制根的生長,B正確;由圖可得,三種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為莖<芽<根,C錯誤;不同器官的敏感度不同,所以同一生長素濃度對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不同,D正確。7. D 解析:本題考查生長素的合成部位、作用特點和運輸特點,難度中等。生長素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葉、發育中的種子等生長旺盛的部位,A正確;a點是芽尖分生區部位的細胞,b是芽尖下部伸長區細胞,與a點相比,b點細胞發生了生長,體積增大,B正確;d點細胞是根細胞,根細胞對生長素敏感,若將a點對應濃度的生長素作用于d點對應的細胞,可能會因為生長素濃度過高抑制生長,C正確;生長素的運輸是極性運輸,只能從a向b、c運輸,不能倒過來,D錯誤。8. B 解析:本題考查生長素的運輸、產生以及作用特點,難度中等。胚芽鞘中生長素的極性運輸取決于其運輸方式,使生長素從形態學上端向形態學下端運輸,與光照方向無關,A錯誤;由于芽和幼葉能產生生長素,促進枝條生根,所以扦插時留有芽和幼葉的插條易生根成活,B正確;由于頂芽產生的生長素積累在側芽處,導致頂芽處生長素濃度較低,側芽處生長素濃度過高,所以頂芽優先生長,側芽抑制生長,C錯誤;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生長素濃度越低,促進生長越弱,D錯誤。9.(1)需要 (2)90°≥α>0° 不一定 縱切片 (3)B D解析:本題考查生長素的作用特點,難度中等。(1)當植物表現出頂端優勢時,頂芽產生的生長素運到相鄰側芽的方式是主動運輸,所以需要消耗ATP。(2)①由于瓊脂塊中生長素向下運輸,促進去頂胚芽鞘左側生長,使胚芽鞘向右彎曲,α 的范圍為90°≥α>0°。②由于生長素具有兩重性,在最適生長素濃度的兩側,存在兩個促進作用相同的生長素濃度,因此在兩組實驗中若α相同,則瓊脂塊中含有生長素的濃度不一定相同。③生長素的作用是通過促進細胞伸長促進植株的生長,所以想在細胞水平上證明生長素對胚芽鞘生長的影響,可以取彎曲處做縱切片制成裝片。(3)根向下生長,莖向上生長。生長素對根的近地側表現為抑制作用,對根的遠地側和莖的近地側及遠地側都表現為促進作用,但促進程度不同,莖的近地側促進程度大于遠地側。從圖中看出,生長單位長度所需時間B點最長,表示根的近地側,A表示根的遠地側,C表示莖的遠地側,D表示莖的近地側。10.(1)大于m小于n 或(m~n) 能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2)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 幼嫩 否(3)②有生長素的 ③在頂端放置一個不含生長素的瓊脂塊解析:本題考查生長素的產生、分布、作用特點以及與生長素相關的實驗設計,難度較大。(1)在圖甲中,當植物橫放時,在重力的作用下,生長素會向近地側運輸,導致近地側(B、D處)生長素的濃度高于遠地側(A、C處);由于根對生長素的敏感性高、莖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低,因此對于根而言,近地側(D處)高濃度的生長素抑制生長,遠地側(C處)低濃度的生長素則促進生長,根表現為向地性生長;對于莖而言,近地側(B處)高濃度的生長素的促進作用強于遠地側(A),莖表現出背地性生長。綜上分析,若圖甲中A處的生長素濃度為圖乙中的m,則B處的生長素濃度范圍為大于m小于n 或(m~n)。根的向地性生長能體現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分析圖乙可知:不同生長素濃度對植物同一器官的促進作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2)生長素的合成部位為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是指在胚芽鞘 芽 幼葉和幼根中,生長素只能從形態學的上端運輸到形態學的下端,而不能反過來運輸。可見,生長素的極性運輸發生在器官的幼嫩部位,而且不受光照等外界因素的影響。(3)欲通過實驗證明莖產生頂端優勢的原因是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從而抑制了側芽的生長,則自變量為有無頂芽、是否補充外源生長素,因變量是側芽生長情況,所以需要設置3組實驗。依據實驗設計遵循的對照原則和題干中給出的不完整的實驗步驟可推知,補充完整的實驗步驟如下:①正常的植株,不做處理,觀察側芽生長情況。②去除頂芽,在頂端放置一個有生長素的瓊脂塊,觀察側芽生長情況。③去除頂芽,在頂端放置一個不含生長素的瓊脂塊,觀察側芽生長情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