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 魚類1、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說出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的區別;概述魚的主要特征;舉例說明魚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能力目標:通過觀看視頻,歸納總結出魚類的主要特征,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3、情感目標:關注水生生物和水域環境,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2、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魚類適于水中生活的特征,魚與人類的關系。教學難點:通過觀看視頻,歸納總結出魚適于水中生活的特征。3、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圖片展示,導入新課 展示鯽魚的骨骼圖片,指出魚的脊柱,并說明脊椎骨構成脊柱,用圖片展示前面學過的各類動物圖片,問:哪些動物是有脊柱的?哪些動物是沒有脊柱的?明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概念。 學生回顧思考并找出相關概念。一、魚的種類及 分類 魚生活在水中,水的面積占了地球面積的百分之七十,所以魚是脊椎動物種類最多的一個類群。引導學生思考:根據魚生活環境水質的不同,可以將魚分為兩大類,哪兩類?再分別列舉淡水魚和海洋魚。 學生思考并回答:淡水魚和海洋魚。二、魚的主要特征:1、魚的體色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20至21頁魚的圖片,思考魚的體色特征。給學生適當的提示:從水面往下看,從水底往上看。 觀察并思考。得出背深腹淺的體色,對魚是一種保護色。2、魚的體表3、魚的分部 展示鯽魚的圖片,問學生有沒有抓過魚,抓魚時接觸到魚時手的感覺問學生喜歡吃魚頭還是魚尾,問:魚可以分為哪幾部分?用虛線將鯽魚分部,讓學生思考。并標出魚鰭對應的名稱和側線,讓學生思考每個結構的功能。 學生回憶,并總結:魚體表有鱗片和粘液。思考并總結:魚分為頭部、軀干部、尾部。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回答。4、播放視頻,總結魚適于游泳的特征。 播放魚游泳的視頻,觀察魚的外形特點,以及魚適應游泳的特征。 通過看視頻,觀察總結出魚適于游泳的特征:體型:呈流線型,減少與水的阻力;游泳: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呼吸:鰓三、魚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思考魚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明確《漁業法》對養殖、捕撈 的相關規定。 總結:魚是人類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學生提高對水資源環境的保護意識。課堂小結,當堂檢測 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進行總結,當堂檢測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 總結本節課的知識,完成對應練習。4、板書設計第四節 魚類1、動物的分類:1、脊椎動物2、無脊椎動物2、魚的分類:1、淡水魚:①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鳙魚②鯽魚、鯉魚2、海洋魚:帶魚等三、魚的主要特征1、體色:背深腹淺(保護色)2、分部:頭部、軀干部、尾部3、側線:感知水流和測定方向(感覺器官)4、體型:呈流線型,減少與水的阻力5、體表:鱗片(保護)、粘液(減少與水的阻力)6、游泳: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7、呼吸: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