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 動物的主要類群第六節 《鳥》教學設計學生分析:八年級的學生對于鳥的飛行都有許多感性認識和理解,也有不少相關的生活現象、生活經驗做鋪墊,已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和歸納,并且對探究實驗有一定的熟練程度。因此,在學習方法上應力求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重點是組織好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分組收集資料,自主討論,要求說之有理,并實行小組間互評方式。教材內容分析:本節描述的是鳥類在外部形態、內部結構以及生理方面和行為方面與環境的適應。通過這一節的學習為以后的動物分類打下基礎。通過探究過程讓學生概述出鳥類特征,并總結出鳥類適于飛行的生活的形態結構特點,以此培養學生獨立觀察與思考的能力,敢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提出新觀點。除此以外,還得讓學生了解到學習過程中閱讀分析已知資料也是獲得知識的手段。本探究實驗給予學生一定的提示之余,也給予他們一定的創新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常識,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前提是需找出有利的證據論證。并通過此活動鍛煉學生小組合作和分配任務的能力。三維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鳥的形態結構、生理結構資料收集、觀察與探究,使學生能闡明鳥類適于空中飛行的特點及概述鳥類的主要特征;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觀察和思考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勵學生對大自然不懈的探索精神;了解世界和我國的鳥類資源情況,加強環境保護意識的滲透;通過對鳥類飛行的認識,聯系自身的學習與成長,進行學習習慣和意志品質教育等。重點和難點:1、重點:鳥適于飛行的特點探究活動的設計;鳥類的主要特征。2、難點:鳥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的探究活動設計。時間安排:1課時課前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家鴿、魚的骨骼標本和鳥的標本。學生:分組收集鳥適于飛行的資料。教學方法:情境導入,圖片、視頻展示,觀察引導,分組討論分析,歸納總結。教學過程:情境導入:教師:展示大量鳥類的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隔河渡水時,你曾希望能飛過去?但最終人不能像鳥一樣飛。這是為什么呢?由此導入新課學習。推進新課:學習目標一:多種多樣的鳥教師組織學生完成幾個活動:活動Ⅰ:觀察圖片,展示我國鳥類資源的資料,了解鳥類的多樣性。活動Ⅱ:觀察圖片,說出幾種常見的鳥的名稱。活動Ⅲ:請學生在識別以上鳥類的同時比較它們在形態結構上的異同,小組討論交流,完成以下表格。鳥的名稱 喙的特征 足的特征 食性 生活環境大山雀 短、直 纖細,善于抓握 以食蟲為主 林間金雕 彎曲 粗壯,爪銳利 食肉 多山或丘陵地帶丹頂鶴 長而直 細,長 魚類為主 沼澤地帶啄木鳥 尖,鋒利 堅硬,銳利 食蟲 森林野鴨 扁而寬 趾間有蹼 以魚、蝦為主 河流、湖泊2.思考與討論(1)鳥喙的特征與食性之間有什么聯系?足的特征與鳥的生活環境有什么聯系?(2)這些鳥在外部形態上有什么共同點?生:(1)鳥喙決定食性,足特征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2)身體都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尾五部,呈流線型,前肢化為翼,被覆羽毛等。學習目標二:鳥的主要特征師:看到鳥類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飛翔,多么令人羨慕呀,你是否希望也像它那樣飛行?但最終人不能像鳥一樣飛。為什么我們不能象鳥兒一樣在天空中飛翔呢?難道有翅膀就能飛嗎?如果給你綁上一對翅膀,你就能展翅飛翔了嗎?那么鳥類到底有哪些特點適于飛行呢?我們本節課就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1、探究鳥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1)提出問題:鳥的身體有哪些適于飛行的特點?(2)作出假設:各組按照選定的探究方向做出相應的假設。點撥引導:教師分別就各組探究課題提供一些圖片、資料、問題等作為引導。(3)制定計劃:各組根據課本P31~P32的提示及資料和老師提供鳥的標本、家鴿的骨骼、圖片以及自己課前準備的資料等設計相應的實驗驗證假設。(4)實施計劃:通過觀察、調查、動手實驗、分析資料等方式小組同學共同協作完成。小組分組探究時老師巡視指導,參與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5)得出結論:把結論填寫在紙上。(6)表達和交流:教師組織學生匯報交流。各組匯報結果,相互補充。老師在交流時及時給與鼓勵和評價,同時將交流情況,匯成簡要的板書。2、鳥類在外形上適于飛行的特點:教師:展示家鴿圖片,家鴿飛行視頻,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以下問題:(1)鳥的體形是怎樣的?有什么意義?(2)鳥類的體表覆蓋著什么?有什么意義?(3)鳥的前肢與飛行有什么關系?學生:邊觀察討論,邊與教師一起排疑解惑。最后師生共同得出結論:(1)鳥的體形成流線型,可減少飛行中空氣對身體的阻力。(2)鳥的體表覆羽,利于飛行,并能保溫。(3)前肢變成翼,用于飛行。3、骨骼和肌肉適于飛行的特點:教師:展示家鴿骨骼、魚骨骼標本,鳥的胸肌和鳥的骨骼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以下問題:(1)鳥類哪個部位的肌肉最發達,有何意義?(2)家鴿的骨骼和魚的骨骼相比有什么特點?學生:根據觀察和經驗,得出結果。教師:給與補充(1)鳥的胸肌最發達。家鴿胸肌重量占整個體重的五分之一,胸肌發達才呢過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教師:引導學生對比魚的骨骼和家鴿的骨骼標本,體會家鴿骨骼很輕,分析得出原因:(2)鳥的骨骼輕、薄、堅固,有些骨內中空,可減輕體重,利于飛翔。4、呼吸系統適于飛行的特點:教師:課件展示鳥呼吸的分解圖,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鳥的呼吸,觀察并思考其特點。點撥:鳥類在空中飛行的時候需要的氧氣大約是靜止時的20多倍,那么鳥類的呼吸系統又怎樣的特點來滿足這么多的氧氣需求呢?學生:觀察發現氣囊這一特殊結構,根據氣囊能貯存大量空氣這一特點,更好地理解鳥類獨特的呼吸方式有助于氧氣的大量供應。教師強調:鳥類有氣囊,氣囊與肺相通,吸氣時,外界氣體進入肺,其中大量的空氣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部分氣體進入氣囊;呼氣時,氣囊收縮,其內的空氣又經過肺,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最后排出體外。這樣,每呼吸一次,空氣就兩次經過肺,在肺里進行兩次氣體交換(即,雙重呼吸),就能為鳥類提供更多的氧氣,滿足身體飛行時的需要。同時氣囊可減輕身體比重;有利于減少內臟器官間的磨擦和散發體內熱量。5、消化系統適于飛行的特點:教師提供資料:(1)雀形類的鳥一天所吃的食物,相當于自身體重的10%~30%。蜂鳥一天所吃的蜜漿,約等于它體重的2倍。體重為1550克的雀鷹,能在一晝夜吃掉800~1000克肉。(2)雀形類的鳥所吃的谷物、果實或昆蟲,經消化后形成殘渣,1.5小時后就隨糞便排出。綠頭鴨吃進的食物,經消化吸收后形成殘渣0.5小時就隨糞便排出。學生分析:鳥類食量很大,都用于飛行提供能量。教師質疑:食量大,增加了體重,而鳥類要飛行又要盡量減輕自己的體重,怎么解決這一矛盾?學生結合資料分析得出:鳥類的消化能力強,糞便及時排出以減輕體重,從而利于飛行。6、循環系統適于飛行的特點教師展示“鳥與人的心搏次數比較表”心臟 占體重的百分比/% 心搏次數/分人 0.42 72家鴿 1.71 135—244金絲雀 1.68 514蜂鳥 2.37 615學生通過上表的分析得出:鳥類的心跳頻率很快。教師補充:循環系統能把氧氣送到全身各個細胞。心臟作為輸送血液的泵,其功能的強弱決定了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心臟/體重的比例大,心率快,保障物質運輸,滿足能量供應。鳥類的心臟有四腔,循環系統非常完善,使其體溫總是保持在42℃,不隨外界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叫做恒溫動物,更利于飛行。7、你還能想出鳥類其他適于飛行的特征么?鳥的視覺發達,能在疾飛中捕食。等等……最后學生小組內交流,共同總結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身體呈流線型,減少飛行阻力;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適于飛行;胸骨有龍骨突,骨骼輕,薄、堅固;胸肌發達;有氣囊輔助呼吸,滿足飛行對氧氣的需求;食量大,消化能力強,為飛行提供能量;直腸短,及時排便,減輕體重;心跳頻率快,運輸營養物質、氧氣功能強。教師補充:通過以下表格知道,鳥類的體溫不但較高,而且恒定,恒定的體溫增強了動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使鳥類更適于飛行。學習目標三:鳥類的基本特征教師:展示觀察家鴿和鳥類適于飛行的視頻,引導學生總結鳥類的主要特征,進一步認識鳥類的全身適于飛行的特點。學生得出結論,鳥類的主要特征:有喙無齒;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長骨中空,內充氣體;胸肌發達;用肺呼吸,有氣囊輔助;體溫高而恒定。教師強調:除了鴕鳥、企鵝等少數鳥不能飛行,絕大多數鳥都善于飛行,飛行使鳥類擴大了活動范圍,有利于覓食和繁育后代。學習目標四:鳥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充分發揮各小組的特點,請學生共同總結鳥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師生共同總結:1、許多鳥類可以捕食危害莊稼的害蟲,利于農業生產。2、雞、鴨、鵝是人類食物中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3、鳥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課堂小結:假如自然界中沒有鳥,我們的生活將會是怎樣的情形?感情提升:同在藍天下,人鳥共家園!學習目標五:如何對待鳥類 不捕鳥 保護鳥類生長的環境 保護受傷的小鳥 學習鳥類的知識,多宣傳鳥類保護的知識知識拓展:全世界現存鳥類約有156個科9000余種。我國有81個科(占51.9%),1186種,占世界鳥類總數的13%,超過整個歐洲、整個北美洲,我國是世界上鳥類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丹頂鶴、黑頸鶴、褐馬雞、朱鹮、金雕、中華秋沙鴨等特產珍稀鳥類50種以上。世界上的 鶴類有15種,我國就有9種;雁鴨類148種,我國有46種;野生雉類276種,我國有56種。地球上自1600年以來,已有96種鳥類滅絕,目前還有1000多種正面臨滅絕的危險。任何一種鳥類的滅絕都是大自然和人類不可挽回的損失,加強鳥類資源的保護,對人類和自然界的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課堂小結:教師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回顧這節課多講的主要內容:鳥類在外形、內部結構上適于飛行的特點,鳥類的主要特征。課堂練習:1、鳥類的骨骼特征是( )A.厚而堅固 B.輕、薄而堅固 C.較厚,骨質發達 D.厚而輕2、下列哪項不是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 )①身體呈流線型②全身被覆羽毛③前肢變成翼④身體分頭、頸、軀干、四肢、尾⑤消化吸收能力強⑥直腸很短,糞便隨時排出體外⑦兩翼上的肌肉發達⑧有氣囊輔助呼吸A. ①③ B. ⑤⑦ C. ④⑦ D. ④⑤3、推斷家鴿排便頻繁的原因主要是( )A.食量大 B.消化功能差 C.吸收功能差 D.直腸短,不能長時間儲存糞便4、下列哪一組是鳥類特有的特征( )①體表有羽毛②用肺呼吸并用氣囊輔助呼吸③體溫恒定④有發達的神經系統⑤前肢變成翼A. ②④⑤ B. ①②⑤ C. ①③⑤ D. ①②③⑤板書設計:第六節 鳥一、鳥適于飛行的特點1、形態結構:體形、體表、前肢、肌肉、骨骼3、呼吸系統:有氣囊輔助呼吸4、消化系統:食量大、消化快、排泄快5、循環系統:心跳頻率高二、鳥類的主要特征有喙無齒;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長骨中空,內充氣體;胸肌發達;用肺呼吸,有氣囊輔助;體溫高而恒定。三、鳥類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捕食農林害蟲;食用(家禽);觀賞;……課后反思:本課主題是鳥,學生雖對鳥類比較熟悉,但對它們某些結構和生理特點是如何適于空中飛行的還不甚明確,如"氣囊"這一學生平時很少接觸的結構。因此,就要通過圖片,音像資料等多種形式給予指導。為完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本課通過實驗觀察、信息技術手段模擬現實,增強形象性,刺激學生感官,激發其興趣。應用啟發式、討論式、小組合作式等多種教學方法,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的能力。本課優點:課堂充分利用師生互動環節,讓學生主導課堂,避免教師一言堂;探究性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搜索材料和記錄數據,通過課前的準備,培養學生生物素養,并在課堂上以自己的語言組織課堂。不足點:每個小組著重介紹某一方面,往往忽略了鳥的其他特征對飛行的重要性。當探究問題時候,學生討論過于激烈,往往很難控制課堂上的紀律和掌控時間。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