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鳥》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節內容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動物的主要類群”,第六節“鳥”。本節介紹鳥,教材針對有的鳥具有強大的飛行能力這一特點設計情景,引導學生思考,也許你認為鳥能飛行是有翅膀,那人如果加上一雙翅膀是否能像鳥一樣飛行?由此啟發學生思考鳥類善于飛行的更深層的原因,為后面探究鳥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做鋪墊。關于鳥的多樣性,教材列出五種鳥作比較,這五種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屬于不同的類別。教材引導學生對鳥喙和足的特征,鳥的食性、生活環境進行觀察,有助于學生領悟鳥的結構與功能相統一,鳥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關于鳥的主要特診,教材設計一個探究活動“鳥類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引導學生認識。在探究活動中,學生能自己通過觀察得出結論。在歸納鳥的主要特征方面,教材列出4條,鳥的雙重呼吸是一個難點,教材呈現家鴿的氣囊圖片,附加文字資料進行說明。最后關于鳥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教材列舉三個實例,參透愛鳥護鳥的情感教育。鳥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還有很多,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補充。二、學情分析:通過一個學年的學習,八年級學生已經能夠認識到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學科,該階段學生大多能獨立完成探究。再加上本章前幾節內容的學習,認識了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特征,憑借學生對已有的鳥類知識的了解,為本節課的探究問題的解決打下基礎。八年級的學生認知能力強,已經能通過觀察探究得出結論。學生在前一節內容“魚”的學習基礎上,掌握了如何進行觀察和探究,知道了魚的主要特征,能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說明水中生活的動物與環境相適應的主要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特點。在此基礎上學習“鳥”,這樣由簡單到困難的教學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也保證了本節內容學生能獨立探究完成學習。三、教學思路:1、本節教學設計緊密圍繞教材,引入環節向學生播放各種鳥類的鳴叫,PPT展示多種多樣的鳥。讓學生辨認,并提起學習的興趣,然后結合教材“觀察與思考”使學生初步認識鳥的形態結構與功能及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2、探究鳥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是本節重要的探究活動,主要運用觀察法進行探究,輔以興趣小組多種渠道,多種方法共同進行實驗。在這個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加以引導。3、微課展示:播放微課“鳥類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特點”,學生再一次加深對鳥的飛行與其形態結構生理功能有著直接聯系的觀點。并歸納總結出鳥的主要特點。4、PPT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法制滲透做合格的小公民。通過多媒體教學和實驗教學,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和對問題分析得出結論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四、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的目標(1)、闡述鳥適于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2)、概述鳥的主要特點。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信息化技術嘗試獨立完成“鳥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的探究活動。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培養學生愛鳥護鳥,熱愛大自然的意識。(2)、法制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五、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鳥的主要特征;鳥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教學難點確立鳥的身體結構與功能相統一、鳥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通過探究,認識鳥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六、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各種鳥的標本;家鴿的骨骼標本制作多媒體課件;搜集鳥類的相關視頻;制作微課“鳥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2、學生準備紙飛機比賽攝影資料;分組搜集網絡資料六、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 播放學生自制視頻“紙飛機比賽”吸引學生興趣,導入課題。并結合課本觀察與思考,認識各種各樣的鳥。 各小組以競賽的形式,組內交流日常積累的經驗,仔細觀察各種各樣鳥的喙及足,完成課本觀察與思考的討論題。最后組間推舉一人回答問題。講授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很多人都曾想能像鳥兒那樣自由飛翔。為什么人類不能飛,而鳥類卻能展翅高飛呢? 學生熱烈討論,發表意見,回答問題。實驗 2、作出假設:教師設計文字資料“如果我們做一個紙飛機,他不能長時間飛行,為什么鳥類能長時間飛行?” 各小組討論交流,組員共同探究問題鳥類的飛行,推舉一人作出“鳥類的飛行于其外形、羽毛、內部結構等有關”的各種假設。實驗 3、制定實施計劃,得出結論:教師將學生分五組,以小組比賽的方式下達任務,參照課本提示,選擇四方面內容作鳥類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的探究。并下發模型以供觀察。在實驗中教師深入各個小組,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確立本課程的基礎知識,做好課堂探究記錄。最后播放微課論證假設。 學生閱讀教材探究實驗,參照提示分配探究內容,制定實施計劃。五個小組自主選擇五方面的探究內容。各小組按照選定的探究內容,利用自己提前準備信息化資料和教師提供的模型進行探究。最后陳述員總結發言,下一組打分員和老師為上一組陳述員打分。記分員記分。講授 教師出示文字資料,鳥類有哪些適于飛行的生理功能。消化系統方面,呼吸系統方面以及循環系統方面。 學生跟隨老師講解對鳥類適于飛行的生理功能有了深刻理解。總結 結束語:鳥類中的信天翁可以教會我們如何領導團隊,白天鵝的絕唱則永遠使人蕩氣回腸。這一切展示了生活的真相,它們通向和諧、美和自由,完美地揭示了生命的意義。是鳥類給予了我們生活這么多的亮點,讓我們一起來愛鳥護鳥,在他們身上尋找永恒的生存智慧。法制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法律明確規定保護野生動物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合格小公民。 學生欣賞視頻及PPT七、板書設計第六節 鳥一、鳥1、鳥適于飛行的特點:(1)體形為流線型-可減少飛行阻力(2)體表被覆羽毛-保溫和飛行(3)前肢變成翼-扇形適于扇動空氣(4)胸肌、龍骨突發達-適于完成飛行動作(5)體溫高而恒定-釋放大量能量適于飛翔(6)骨骼中空-可減輕身體比重動作2、鳥的主要特征: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有氣囊輔助肺呼吸3、鳥與人類的生活關系九、課后反思:由于同學們對鳥類并不陌生,而且很容易查找到有關鳥類這方面的資料,所以在上課以前我讓同學們進行了充分準備,包括一次紙飛機的比賽,這些比賽視頻在課堂上得到充分地展示。同學們都積極發言,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不少同學還提出一些新的觀點。不知不覺的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而且他們的個性也得到了張揚。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我更清楚的認識到信息化教學對于探究實驗的應用,它打破了以往生物課堂上一貫的以老師的陳述為主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到主動的參與這一過程,解決了學生缺乏自主體驗這一問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索,教學過程自始至終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概括,積極主動參加知識形成過程,體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充分配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